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是什么?

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是什么?,第1张

诗人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扩展资料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送别》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此诗抒发精了当时作者对友人的离别和怀念之情。全诗锐感情真挚,文笔直率,怀念之情倾杯而出,诗人在抒发怀念之教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育不稳定。一日离别,他日难见的一种情愫油然而生。

首先肯定要了解意象啊,看看寓意和送别对象是否一致,然后就组织语言。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一定要对仗工整。平时多看看名家名篇,借鉴方法。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好友共勉,对好友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壮志未酬的悲愤抑郁。诗经里的送别诗早在诗经里就有好几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作品,如《燕燕》、《渭阳》、《崧高》、《烝民》、《韩奕》等。几首诗各有特色,1、《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这首诗前三章以燕子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这是送别诗常用的以写景起句。中二句是叙事: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后两句是抒情: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眺望远方,眼力不及人远,只剩下送行之人泣涕如雨。

  一、《送别》结合意象分析情感:《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李叔同的《送别》,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表达了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二、扩展知识:

  1、原文欣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作者简介: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二、送别诗的内容和情感:

1内容:

①宦场别。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别董大》(高适)《渭城曲》(王维)等。

②友人别。如《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送魏万之京》(李颀)、《送友人》(李白)等。

③亲人别。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等。

④情人别。如《雨霖铃》(柳永)、《虞美人》(纳兰性德)等。

2情感:

①离愁别绪(留恋、落寞、担忧、牵挂);②安慰; ③勉励;④祝愿;⑤咏赞真挚的友情。

3分类:

①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②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③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三、送别诗的常见手法:

1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2 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3 托物寓情。如李白《赠汪伦》、王维《渭城曲》等。

4 虚实相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1关于离别的诗句及其情感

苏慕遮·列女仁智图几多忧,几多愁,几多泪水,只往心里流,一夜未眠君知否?明早又要,送君到村头。

曾经问,何所求?语重心长,劝君莫远游。夜阑独上最高楼,四面寒风,一人苦等候。

天仙子·客使图当年雄心曾万丈,独自流浪到远方。分手时候莫悲伤。

夕阳下,话桑沧,奈何两眼泪汪汪?云外谁把山歌唱?歌声带我入梦乡。虽然相隔千万里,天不老,地不荒,今宵共此明月光。

虞美人相逢欲诉心头语,都被风吹去金鸡啼唱古阳关,恰似窗前花语,泪斑斑无情不似多情苦,更与何人诉?可怜离去太匆匆,纵有灵犀一点,也难通箜篌曲·松亭会友图风吹桃花落,新亭思旧约。虽千言万语,难诉说。

心潮澎湃似汪洋,激荡着,魂与魄。天上白云过,人间情难舍。

多少年,不曾忘却。多少风雨多少爱,燃烧着,情与火。

楚山欲雨图举杯风雨中,人去楼空。可叹茫茫楚河水,依旧只流东。

我借天上天公笔,写君惨淡人生。记当时:只有楚山客,愤世嫉俗,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石破天惊。天下人落天下魄,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不见旧日雄风。看今日:空有凌云志,弃我而去,何太匆匆?一首藏头诗--永远爱你永生难忘离别日,远走他乡日暮迟,爱恋一生终不悔,你若无情吾亦思。

浩瀚的太湖,盛不下盈眶的眼泪葱郁的锡山,载不动心头的伤悲蜿蜒的运河,带不走对你的思念巍峨的大佛,参不透人间的情缘冷漠的你,却从未停留在我的视线但愿梦想可以实现但愿自己还会有明天但愿困境可以改变但愿我可以永远永远的守护在你身边……风吹散了我的心情,遗落了一地的伤心,等到秋天慢慢爬上了我的叶茎。深院梧桐,惦念着落红,当年随流水,到天涯尽头。

枯落的心,风化了秋天的爱情,始终寻觅不到,轻轻浅浅的踪影。离别渺渺细雨径巷深与君邂逅互倾心今日离散挥雨泪此情再诉与谁听。

2关于离别的诗句及其情感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关于离别情感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8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2/8--------------------------------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3/8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⑵归 家 [唐]杜 牧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4关于离别情绪的诗句及赏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5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1、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出自唐代陆龟蒙的《别离》。

翻译: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赏析:“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翻译: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赏析:此两句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翻译: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赏析: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不过他只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

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4、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出自南北朝范云的《别诗二首·其一》。

翻译: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

赏析:用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重逢的快乐。

5、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

翻译: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赏析: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因而以下文字,即从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而事实上,意中人却在“晚日”将沉、“寒鸦”归巢之时走向天涯,“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表现心绪低回宛转,笔致可谓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

6关于离别情绪的诗句(带赏析和注解)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诗中乡情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潜别离11白居易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初读这首诗已有二十余年,那时少年不懂其中伤感,知觉得是“利剑春断连理枝”的一种无奈。

白居易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

“不得哭,潜别离”泪眼可以延绵,别离却是遥遥无期,此时泪眼是诗人“潜离与暗别”的无奈情怀,是对门第观点的退让。“不得语,暗相思”相思相念可蔓延,这种思念只有诗人他自己最清楚明了,却无言,却无诉说对象,留给自己唯有相思成灾。

“两心之外无人知”年少无知纯粹无暇,两小无猜情真意切,离别后两颗无人知晓的心是否依旧相知相爱,莫不是有一天相见早已物是人非?“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暗夜如影,吞噬天日,夜锁独栖之鸟,生硬将情爱毒杀,剑斩连理歃血凄然。“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河水再浑浊也有还清日,乌黑的头发终究也有白头之时,苍天有眼是否看清从少年到白头之人情怀,那刻骨铭心的爱恋未改?“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相思无果默然离开,潜离也好,暗别也罢,一转身就是天隔一方,也就永不再相见。

7送别诗抒发的感情主要有哪些

送别诗抒发的感情主要有:

1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2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例:《别董大》

3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楼送辛渐》

4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8求五首关于告别离别的诗及其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人。

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曾与柳宗元等人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他的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他的散文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

著有《刘梦得文集》。 [注释] (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作者贬谪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译诗、诗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

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前一句诗人借西晋向秀的《思旧赋》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广为传诵的名句。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的豁达、乐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9表达离别情感的古诗词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1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