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之间互抢玩具的时候,发生了点儿小争执,请问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小朋友之间互抢玩具的时候,发生了点儿小争执,请问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第1张

作为被打小孩的家长

1孩子们之间的小摩擦

孩子们在一起抢玩具很正常,这并不代表他们自私,只是他们不知道“物品所有权”这个概念,并不懂这个物品是属于谁的,也不懂在别人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不能拿这个道理。他们只是单纯地被新鲜和美好的事物吸引。

在孩子的玩具被抢以后,家长可以站在一旁先观察下自己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没有哭,而是想着自己把玩具抢回来,这种时候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但是一定要紧盯着,会不会产生肢体冲突。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受挫力。(但不能以培养这些能力为目的,让孩子去产生矛盾和冲突。)

2发生肢体冲突

有时候孩子们抢着抢着就会发生肢体冲突,一个孩子的手打到了另一个孩子的身上。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孩子年龄偏小(3岁以下),请立即用语言制止,然后检查孩子是否受伤。若无受伤,用严厉的语气告诉动手的小孩,打人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得道歉;如果孩子受伤了,看情节严重处理伤口。

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老师建议,家长这时要起到监护的作用,一方面防止事情继续恶化,另一方面及时处理孩子伤口。

孩子脾气暴躁爱打人怎么办?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出来的孩子,真的不会差到哪去,他们即使在青春期,自己也能够比较健康,合理地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会把自己变的不可理喻,这样的孩子以后一定很出色。

2、家人多做引导,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个人行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3、父母保持冷静。父母愤怒以对只会火上浇油,父母的冷静有助于让孩子的情绪归于平静。我们大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平静的状态下,往往更乐于接纳不如意的自己和他人。

4、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是脾气暴躁易怒,有的是有了心事却讨厌和家长说,所以当家长的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不要盲目的进行疏导。

5、表现对孩子的爱。愤怒的情绪和攻击人的行为,本质上包含了对自我的“否定”。父母的爱有助于淡化孩子自身内心的冲突,减轻孩子跟他人和外界的对立,在认同中重新拾回归属感 和安全感。

6、减少对孩子的束缚。有过青春期的我们都知道,在叛逆期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别人的束缚,讨厌别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说教,所以适当地放开孩子,减少孩子的束缚,让他们知道父母一直支持他就可以了。

5、既不放任,也不紧抓。无论是对待孩子的青春期还是对孩子的普通教育,都得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放任孩子随波逐流,也不能完全限制孩子的自由,要做到既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又能学习到东西才行。

8、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千万不能以暴制暴,大人之间也不能当孩子的面吵架和打架,教会孩子冷静的处理事情,打人是不好的行为,有什么事应该好好沟通很好解决。

9、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愤怒、冲动和暴力与缺乏自信有关,孩子缺乏自信,急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产生冲动情绪。

10、让孩子学会自律。孩子冲动主要是因为缺少控制冲动的技巧,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律,很好地控制自己。

随着二胎开放,许多家庭都已经进入二胎时代,作为父母也是半喜半忧。喜的是多方面的,最明显就是将来有个伴;忧的是,两个孩子争抢,特别是两个孩子年龄相差不大,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孩子间争抢玩具,为最?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为父母如何处理?

孩子争抢的新认知

首先,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实践,3-9岁以内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谦让,完全符合人性,也符合健康大脑认知,所以说,两个孩子争抢属于正常现象,是一种社会能力的表象。

其次,作为人母,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认知和思维,反推孩子

如果遇到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怎么做?

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是,一旦处理不好,会让孩子变得弱小、自卑,长大容易被欺负。

所以,先分析一下2-3岁娃,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只有上手抢,难道你给说要分享?讲交换?更有宝妈着急,会把俩娃胖揍一顿。这些都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我的处理建议

如果没有危险的话,不建议先强势介入,因为孩子很多事情都是从争吵或者争抢中学到

如果孩子真发生了冲突,作为家长怎么办?

1、事情发生初,如果不动手,可以先不问,走开,用眼睛和耳朵,观察和倾听其争抢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去解决问题。一旦俩人动手,要用非常严肃口吻,明确告诉他们:禁止使用暴力

2、如果争吵继续升级,立刻把玩具拿开,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争吵的后果:俩人都没有东西玩;

3、最后,我们再去介入,引导孩子变争抢为合作。

其实,有时候孩子们争抢,不是抢的是玩具,而是大人的关爱细心的父母都会发现:喜欢主动争抢的那一方,是你平时陪伴比较少的那一个,对不对?

注意事项

1、不能因为孩子争抢,买两个,如果这样处理,会影响孩子的三观;

2、安排孩子轮流玩时,绝不能给孩子强调说,妹妹或弟弟小,让她(他)多玩一会,一旦孩子有这个意识,长大后吃亏。

3、绝不能一直给孩子强调,不争、不抢,相反,有时候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去争、去抢

4、鼓励争抢的同时,需要鼓励孩子去分享,鼓励孩子自己处理他们之间的争吵。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小孩子在玩的时候,大人尽量不要干预,只要俩人不动手,大人该干嘛干嘛,让小朋友自己处理、去解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

同时,我也希望父母,尽量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引导他们去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这才是作为父母该做的事情。

我相信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经常会有一个困扰,就是两个孩子在争抢一个东西,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样去劝解或者说家长该怎么样解决这件事情。我觉得解决这件事情很好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问清楚孩子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

孩子如果真想一个东西,说明他们两个都非常想要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询问孩子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有的孩子呢,他本身不需要这个东西,但是他看到其他孩子想要,她也想去抢,所以呢,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问清楚每个孩子想要这个东西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话,你再根据这个原因去判断哪个孩子更需要这个东西,将这个东西给这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他不怎么需要,他只是喜欢跟别人争强的话,一定不能惯着他这个坏习惯。

第二,跟孩子讲一下礼让的重要性。

为什么孩子喜欢争抢东西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一种品质叫做礼让别人就像恐龙一样,恐龙为什么要让你就是因为他知道他想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这是一种非常礼貌的品质。这种道德品质是非常可贵的,而且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只有从小培养才能让他养成习惯,才能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不争不抢。

当家长决定把这个东西给另一个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没拿到东西的孩子,为什么要给那个孩子已经告诉这个孩子,你现在的做法是非常对的,而且一定要夸赞这个孩子非常非常有礼貌。只有跟孩子讲清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才能够懂得家长的良苦用心,才不会觉得家长是偏心的。

第三,用温和的方式解决矛盾。

很多家长呢,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非常果断就说不要在抢了东西给谁给谁,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强势的,对于孩子来说就会产生非常多的不解,为什么你只给他不给我呢?

所以家长不能用这种强势的方式去解决孩子抢东西这个问题。家长最应该做到的一点就是用温和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既然两个孩子都想要,那么可以玩一个小游戏或者双方都必须让给对方用一些比较好的方式让两个小孩子和解。温和的方式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千万不要用家长的强势去打倒孩子。

家里有两个小朋友,肯定会发生争抢,尤其是6岁以下,年龄相近的小朋友。

玩具、书本总不能每次都买两份一模一样的。

总喜欢玩对方手里的那一个,成为了日常发生争抢的核心原因。

我家的两姐妹,在家里也经常会争抢玩具、书本。

看着妹妹眼含热泪,带着哭腔跑过来找我: 妈妈,姐姐抢我的玩具,你说她呀!

作为父母到底该不该干涉?

我很认同, 美国心理学家米奇·普林斯汀的原则:孩子越小父母越应该干预,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交能力;当孩子越大,父母应该越少干预,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岁左右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首先想到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正常现象。

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其实是好事,证明孩子有自主意识,自我价值感高,尊重自己对玩具需求的真实感受 ,敢说“不”、爱争取,他们未来的心理成长也会比较 健康 。

父母在干预年幼两个小朋友发生的矛盾时,切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可以指出孩子错误的行为,但是不能否定孩子的人格。

遇到孩子争抢玩具,父母在处理的时候要 避开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要求大宝让着小宝。

很多父母觉得二宝年龄小,不懂事。大宝年龄更大,要懂得和弟弟、妹妹分享,做好榜样。所以会更多要求大宝让着二宝。

误区二:贴标签

怎么能打妹妹呢?她比你小这么多,你真是个坏孩子!

妹妹还小,打你能有多疼?你就对妹妹拳打脚踢,你这么做不对。

这种做法,会让大宝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不理解自己。 从而封闭自己的内心,遇事都不会和父母沟通,因为他们从心底认为父母根本不会帮助自己。

误区三:带着情绪处理问题

有的时候,孩子的争执会被父母放大。原因就是:父母情绪不好,孩子引火烧身,成为了情绪的出口。

父母劳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刚打开门,就看到两个孩子在争抢玩具。情绪当场就爆发了,把两个孩子一顿数落,导致孩子特别委屈。

父母可以惩罚孩子,但要让孩子承受自然后果。不要将惩罚作为自己负面情绪的出口。

当孩子玩玩具时争抢起来,父母应该怎么处理呢?

在我们家,经常都是妹妹跑过来和我说: 妈妈,姐姐抢我的玩具,你说她呀!

这时,我就会说: 哦,是这样呀!这个我要想一想,我现在也没有好的办法。你们两个也想一想,如果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可以告诉妈妈。

两个小家伙就开始想解决办法,会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

姐姐会说:[ 妹妹抱抱我就可以了。或者,那咱们一起玩吧。]

妹妹会说:[ 那让姐姐先玩吧,玩5分钟给我行吗? ]

如果争抢的太激烈,我会把玩具先收起来,等她们能够开心的玩耍时,再拿出来。

有时也会因为争抢玩具,两个孩子大哭起来,每个人都很委屈。

这时我不会发言, 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大多情况是,我一手搂着一个孩子,两个娃哭的时候还在我怀里打对方。

这时候我会出言制止,明确告诉她们,可以释放情绪,但是不能动手,如果动手,我就不抱她了。

这个时候,她俩就是哭,不会再打对方。

等她们俩的情绪好转,不再哭了。我就开始和她们沟通了。

1、问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让她们俩说说当时的感受。

我会让她俩角色互换一下,再想想会是什么感受。(培养与他人共情的能力)

3、找出大家共同的需求。

一般是,都想先玩这个玩具。

4、一起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两个人一起玩。

排队: 先拿到的小朋友先玩5分钟,后面的小朋友再玩5分钟,轮流玩。

交换: 如果玩具有明确的物权归属,例如属于大宝,小宝可以拿大宝喜欢的东西和她交换。

分享: 可以引导两个孩子先分享给对方玩。

等待: 一个小朋友先玩别的玩具,等对方不玩了,再拿过来玩。

在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一定要让小朋友参与进来,把所有想法都记录下来。

5、从中选择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沟通的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充满曲折, 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鼓励,绝不是主动代劳,当裁判。

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的是,怎么把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机会给孩子。

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会如何独立协商或解决问题,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成长方式。未来父母也不可能总在孩子们身边, 自我解决能力也是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并且,面对冲突,有时孩子们解决得比父母还要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小孩子之间争抢玩具的情况,一个要抢夺,一个不给,两个孩子又哭又闹,引发矛盾冲突。

很多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孩子之间的冲突,只要没闹出大乱子(比如:打闹中某个孩子受伤了),家长还是不要过度干涉得好。既然是孩子之间的问题,那就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没有了家长“横插一手”,孩子反而更容易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之间争抢玩具的事情是经常都会发生的,这时候有的家长会强迫自家孩子把玩具分享给别人(其实,我也是希望若兰能主动分享的。但是,她不愿意的时候,我会尊重她的意愿,不强迫她);有的家长见对方孩子不肯分享,就给人家扣上“自私”的帽子(那个男孩子也说了若兰“自私”,但我相信他只是用词不当,并无恶意。如果是那位宝妈这么说,我可是不依的)。

其实,小孩子之间的这种小争端,家长亲自上阵,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就比如一开始,我试图劝说若兰同意分享,那位宝妈也试图引开儿子的注意力,让他去玩其他的游戏。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还是碰巧我俩都是比较平和,不喜欢惹事的,如果我们也加入争抢大战,恐怕最后是小孩子之间的争端没解决,我们俩大人反而起了冲突。

好在我们俩都适时“退出”,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们自己去解决。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们完美的解决了这个让我们俩大人都觉得为难的问题,皆大欢喜。

通过这件事,我想说:孩子们都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家长太着急,总想插手孩子间的事情,结果把事情搞得更糟。孩子的事情交由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大人们不去评价,不去干预,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找到适合的解决方式!

儿子和侄女在相处过程中,两个人若没有见到对方,就会一直嚷着要和对方玩,可是一旦在一起玩耍,就会很容易由于抢玩具而争吵,甚至动手的方式攻击对方。他们在抢玩具时最常看到的模式就是抢了一会儿,侄女开始看看旁边的大人什么反应,看着大人就开始大哭,有时甚至不看大人直接大哭。而儿子就是目标明确,使劲抢东西,在快要抢不到的情况下就动手咬侄女或者抓他头发等等。起初,我会很紧张地赶紧制止,并教育儿子不要用咬人的方式,尝试协商轮流玩等方式。接着会觉得自己干涉太多,在没有抓到脸上的情况下就不参与,让他们自个解决。慢慢发现他们自个会自行解决了。

对于儿子对抓人,咬人的行为,在很多大人看来,必须用棍子打的方式吓吓他,否则他这样以后可能会怎么样!

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察到自己较平静了,因为我允许自己孩子有让人不喜欢,不好的部分。这是一个他自己生命的进程。

也许从小从未被打的我,加之这些年一直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对于打骂孩子有了新的看法。当孩子犯错了,我们可以在事后用讲道理玩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之前我可能都不会去打骂孩子,觉得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陪伴。但现在觉得在面对一些危险的问题上,我们偶尔严厉地处理也是可以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

这么大的孩子的要求并不多,两个孩子在自家院子里,两辆车,几个玩具就可以玩一整个晚上。

越来越发觉孩子真的只是经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去体验他们想体验的,我们能做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只能是需要的时候给予陪伴,犯错的时候给予引导而已。

日记星球写作蜕变之旅,第125篇,我感恩自己每天的选择,我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

教手足同侪之间好好吵架、不动手打人!

学龄前的手足与同侪之间,上一秒玩得很开心,下一秒就开始抢玩具,发生冲突时除了

争吵还会动手打人!大人可以理解较小的孩子因为语言表达较弱而只能动手,但是会说话的哥

哥姊姊,却还老是跟弟弟妹妹抢玩具、还动手打人,该如何是好

孩子生气会动手打人是面临冲突的反应,非故意!

『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细想,当大人你看到孩子出现越矩行为时,

情绪一来常常都会忍不住想动手打小孩了,更何况是大脑都还没发育好的孩子啊!当孩子面临

生气或冲突情形时也是一样,譬如当别人抢他手上的玩具时,孩子当下的情绪被激怒,身体

的肾上腺激素突然上升,很自然的出现「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反应慢或年纪小的孩子可能

大哭,反应快的孩子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动手打人来保卫自己的地盘。况且,我们必须了

解7岁前的孩子,大脑中负责思考与判断的前额叶仍未发育成熟,往往无法控制冲动与情绪,

更无法在气头上学会思考,就直接动手打人了! 因此,学龄前的同侪之间会难免会有冲突而争

吵动手,更何况是整天腻在一起的手足啊!

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面临冲突或挫折时的动手行为,往往都并非故意的。家长您要做的不

是责骂批评,也不是避免冲突,反而是教孩子如何面对冲突、不动手、好好的来吵架!

◎教孩子好好吵架、学会沟通、有同理心

家长对于孩子间的冲突容易失去耐心,希望手足同侪之间能主动不冲突、肯礼让。其实,手足与好友之间就犹如夫妻间会时常斗嘴,只是孩子还没学会用语言来沟通、理性的解决冲突。亲爱的家长您要努力的是,从2岁后试着帮孩子找玩伴或进入团体,去适应与不同孩子互动,也才有机会引导孩子在冲突时学会好好吵架与沟通、想出方法,进而引导同理心去体谅与分享,当然也能逐渐减少动手打人的行为。

当孩子正在与同侪或手足争吵、冲突时,家长你可以用五个步骤来引导孩子好好吵架:

1分开冷静​

首先,大人要学会先冷静,避免大吼大骂,才不会做出最错误的身教。

立即将冲突的两人分开,避免拳脚相向或冲突越演越烈。

2好好表白情绪与界线

大人别急着仲裁!好好的引导双方表白,说出不满与情绪,更说出自己的

意见与界限。若有一方年纪小语言能力弱,则需要大人协助表达。让孩子说出

情绪,孩子才能真正冷静下来!

3聆听或 同理他人

要求孩子不管是否认同对方意想法,都要耐心聆听对方的情绪与意见。大人试

著引导孩子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踏到别人的界线,或者做

出让对方不舒服的行为。

4 交流协商 方法

大人试着引导孩子一起协商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法与规则,或大人也能想几个方法让孩子选

择,一起找出更好的互动相处方法,当然!方法中可能包括退让与分享。

5正向鼓励好的行为如不哭闹、愿意分享,强化孩子好的行为与正确的处理方式。

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学会面对冲突、同理与分享给他人,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家长的耐

心与不厌其烦的引导,更需要家长您冷静的态度来应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18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