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感人事迹5篇

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感人事迹5篇,第1张

   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感人事迹5篇

 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肩扛责任、顶住压力,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带头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为大家提供的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感人事迹资料,欢迎参阅。

 事迹一

 XX,男,X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自疫情爆发以来,XX同志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积极听从镇党委、政府号召,放弃休假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肩扛责任、顶住压力,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带头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面对疫情,他靠前指挥,带头落实落细防控举措。在防疫工作上,XX积极履行村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动村民组长及党员代表,对本村外出返乡人员,重点是湖北、武汉返乡人员“地毯式”逐户走访全面排查,认真询问基本信息并登记在册,排查出外出返乡人员X人,其中武汉返回X人。对居家整户隔离的湖北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亲属,主动为其代买药品、蔬菜等生活物资,在保证其生活质量的同时拉近了距离,通过多次微信连线做思想工作,安抚了紧张情绪,没有出现任何不稳定因素。

 面对疫情,他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宣传防控知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帮助村制作宣传牌X个,撰写宣传标语X条,在村民群、党员学习群、亲属群等网络群中发送官方疫情动态、防疫知识、防护措施等防疫信息X条;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带头做到不串门走亲访友、不参与聚会聚餐,积极帮助群众疏导情绪、解答疑难点,并主动劝导群众不要聚众打麻将、打牌、唠嗑,引导群众信科学、听官宣,不聚会、不扎堆,不造谣、不传谣,切实稳定人心、树立信心,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贡献力量。

 面对疫情,他亮明身份,带头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义务、主动储备口罩、消毒液等相关防疫物资,并免费提供给村干部、村民代表、党代表等工作人员使用,做好工作场所和个人的防护,保证防疫中坚力量不受损。为解决村内无流动宣传车这个困难,主动无偿提供车辆给村防疫期间使用,在他的带动下,党员XX也提供了车辆,X辆宣传车让党的声音传遍XX。在防疫工作中,充分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作风,带头走访入户,带头在村值班,带头在卡值宿,带领村班子和党员先锋服务队站在防控疫情最前沿,让党旗在防控疫情一线高高飘扬。

 面对疫情,他不畏惧、不怕难、不退缩、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员初心使命,当好疫情防控“带头人”。

 事迹二

 XX同志,女,汉族,XX年XX月出生,XX年XX月参加工作,现任XX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自肺炎疫情发生以来,XX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成为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XX医院,与同事们奋战在战“疫”一线。

 写下请战书,冲在第一线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省委省政府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号召,XX同志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写下请战书,请战书这样写道:“医疗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之时,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和家人匆匆告别后,她就奔向了疫情主战场、最前沿!她作为一名90后护士,用最简短、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她是这场战“疫”的最美逆行者。

 剪掉齐腰发,轻装上战场

 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往返于病房之间,必须穿防护服,为了节约穿防护服时间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XX同志毅然决定剪掉满头齐腰发,剃光头。女人剃光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为了早日战胜疫情,面对更加照顾好病人,为了同事的健康,她选择换了一个发型。在她的带领下,医疗组的其他同事也毅然选择剃光头,组成“光头”医疗组,这个发型很美,令人感动。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

 XX同志所在的医疗组负责X个病人,进驻第一天,她就与同事一道熟悉病人的情况,很快就投入了护理工作中去,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她总是抢着值夜班,在晚上值班的八九个小时里,需要同时护理X位患者,随时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这几个病人在不同的病房里,上班时间她就在一直不停地来回跑。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之后,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抗疫期间,XX同志累计工作XX小时,最长X个小时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经过精心救治护理,先后有XX名患者治愈出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XX同志仅仅是驰援武汉地区的一名平凡普通的护士,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 虽然条件艰苦,但XX同志没有退缩,主动请缨、以身涉险,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是勇敢的逆行者、最美的白衣天使。

 事迹三

 抗疫阻击战还在持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X广大参战医生、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讲政治勇担当、迎严寒战风雪,义无反顾地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为遏制疫情蔓延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感人肺腑的先进典型。一个个平凡而感动的故事背后,折射着他们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

 警医同心奋斗,是最长情的告白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人民警察,我必须扛起使命和担当,和战友们并肩作战!”

 “非常时期,作为医生,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我,首当其冲、战斗在最前沿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XX是XX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民警,妻子XX是XX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担任XX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救治专家核心组副组长。一级应急响应后,两人第一时间奔赴工作岗位。XX带头交上了自己的请战书,带领法医为骨干力量的零距离应对疫情特殊情况的精干小分队,奔赴一线。作为此次疫情专家核心组成员,妻子XX更是枕戈待旦,日夜坚守在抗疫一线。

 “疫情不除,我们不退!”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的职责,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担当!

 最美“蓝+蓝”,战“疫”路上并肩同行

 “爸,你和妈妈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啊!”

 “知道了,你在家好好复习功课,代我们照顾好姥姥姥爷!”

 电话里的孩子,是一位X岁的小男孩。他的父母是一对警察夫妻。爸爸XX,是XX公安局反恐支队民警。妈妈XX,是XX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

 自打响防“疫”战开始,二人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没再见过面。XX主要负责重点人员的排查,在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安全;XX不间断梳理排查在X常住外国人情况,多种渠道推送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管理工作问题解答和提示,维护涉外治安秩序。

 “我们是子女,也是父母,但我们更是人民警察,面对疫情,我们理应冲在一线……”XX说。

 作为双警家庭,注定要牺牲更多、付出更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XX和XX只是双警家庭奋战防疫一线的缩影,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档”,舍小家顾大家,勇往直前,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医生遇上社区干部,携手上阵伉俪兵

 “今晚加班,我不回去了。”

 “我也加班,放心吧!孩子我已经交给爸妈安顿好了。”

 XX,是XX医院血透科医生,妻子XX,是XX区XX办事处科员。一个在市区,一个在XX区,家是他们想回又回不去的地方。疫情防控第一线,XX同志提交请战书,主动担当,投身到医院防控任务最前线。

 “累吗怕吗”“已经习惯了”。这也许就是XX现在最真实的回答。

 “您好,最近有去过外地吗有接触过疫区人员吗……”这已经是XX连日来的工作日常。平常总是担心当医生丈夫的安危,这一刻,从前胆小的她丝毫没有畏惧和退缩,面对疫情,她豪不犹豫地交上了请战书,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夫妻俩对父母和孩子充满了内疚,婆婆对他们说:“你们放心去忙吧,国家的事是大事,家里的事是小事,家里有我帮你们撑着!”

 “疫”战一线,XX的一个个平凡的家庭,用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向他们致敬!向他们身后默默支持的家属致敬!

 事迹四 

 疫情如火,分秒必争。连日来,XX街道广大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踊跃捐款捐物的事迹层出不穷,让人无不感动落泪,充分彰显了全村广大群众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今天是谁在值班我要为国家抗击疫情捐款。” X月X日上午,XX和XX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XX办事处,将自己的压岁钱XXX元捐给街道里,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姐姐XX就读于XX中学X年级,弟弟XX就读于XX小学X年级,这让值守人员很是诧异和感动。

 当班值守人员看到是两个孩子捐款后,提出他们是孩子,执意不接受他的捐款。“我们虽然是学生,但是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听说现在国家有灾难,疫情严重,有很多人在受苦,大家都在为国家捐款,我们也来表个小小的心意,我们就把春节的压岁钱捐给国家”。两个孩子说。

 “作为一名党员,我经常教育他们要做党的孩子,爱党爱国,看到他们长大了,很欣慰,我今天带着孩子来,把他们攒的XXX元零花钱捐给国家,用于这次疫情防控,贡献一点心意。”孩子父亲XXX说。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该街道积极号召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捐款,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包括很多贫困户、五保户也都积极捐款,大家用爱心绘就出一幅幅温暖的画卷。群众的行动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巨大鼓舞,大家纷纷表示,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要严防死守,抗击疫情,坚决打好疫情阻击战,守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像这样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在他们当中,有党员干部,有做生意的个体商户,有衣着朴素的村民,还有小学生。他们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捐赠款物的同时,彰显了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在国家有难时,此举更加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彰显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体现了干群同心协力共抗疫情的决心,必将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动力。

       事迹五

 “X村,你们村村南那条进出镇的小土路也要安排好人值守”“X庄,请再核实一遍外地返乡人员信息,务必确保不漏一人”作为防疫综合协调组组长的X镇党委副书记X电话调度完,放下手机又问“X,X桥那边大衣、热水供应都及时不走,咱再去各村转转看看”

 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连轴转、日夜转早已成为X工作的常态,大到帐篷供给、车辆安排,小到口罩发放、体温计调配,一切防护物资、后勤保障都要X协调统筹,一刻也不能停歇,他说“我就想着别有什么地方落下喽”。

 防控疫情的“急先锋”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3日,X镇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会议”,镇党委将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的任务交到了X手上,疫情就是命令,他立即着手制定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各村各部门通气,迅速贯彻落实专题会议各项防控措施;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沟通筹备疫情防控物资;1月25日(大年初一)吃过早饭,便带领镇防疫指挥部工作人员全镇巡察勘定卡哨地点,提前做好战疫动员和准备。

 战疫一线的“排头兵”

 为了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根据前期勘定,X逐村安排、亲自指导各村设置“疫情防控劝导点”X处,督促各村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在疫情防控指挥部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各村值守点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各个消杀现场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督导检查的巡逻车上能看到他的身影,天天吃住在镇和镇机关的其他同志们24小时坚守在防疫阵地。

 乡镇工作的“优秀标”

 扶贫攻坚,他所包保的群众最常说的就是“你又来啦,你那么忙,有事我给你打电话,我知道你电话”;环境整治,他能叫出每位环卫工人的名字,家住在哪,有几口人;组织工作,村里老党员最喜欢和他聊天“陈书记就是俺队哩,俺说么,他能听心去”,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认真负责、严谨踏实。

 他说“防控疫情,我们肩上有责、心中有爱,我们不上谁上,干工作也是这样,出出汗、跑跑腿,心里才踏实”。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 事迹 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疫情面前最美逆行者人物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疫情面前最美逆行者人物事迹1

,女,汉族,__年__月出生,__年__月参加工作,现任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自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成为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__医院,与同事们奋战在战“疫”一线。

写下请战书,冲在第一线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省委省政府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号召,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写下请战书,请战书这样写道:“医疗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之时,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和家人匆匆告别后,她就奔向了疫情主战场、最前沿!她作为一名90后护士,用最简短、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她是这场战“疫”的最美逆行者。

剪掉齐腰发,轻装上战场

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往返于病房之间,必须穿防护服,为了节约穿防护服时间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毅然决定剪掉满头齐腰发,剃光头。女人剃光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为了早日战胜疫情,面对更加照顾好病人,为了同事的健康,她选择换了一个发型。在她的带领下,医疗组的其他同事也毅然选择剃光头,组成“光头”医疗组,这个发型很美,令人感动。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

所在的医疗组负责_个病人,进驻第一天,她就与同事一道熟悉病人的情况,很快就投入了护理工作中去,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她总是抢着值夜班,在晚上值班的九个小时里,需要同时护理_位患者,随时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这几个病人在不同的病房里,上班时间她就在一直不停地来回跑。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之后,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抗疫期间,累计工作小时,最长_个小时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经过精心救治护理,先后有__名患者治愈出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仅仅是驰援武汉地区的一名平凡普通的护士,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 虽然条件艰苦,但没有退缩,主动请缨、以身涉险,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是勇敢的逆行者、最美的白衣天使。

疫情面前最美逆行者人物事迹2

群众眼中的“门神”

—— _ _ 区 _ _ 镇村居干部在疫情防控战斗一线记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 春节 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_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 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 措施 。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__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 6 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 14 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 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疫情面前最美逆行者人物事迹3

——__市__村老党员防疫先进事迹

__镇__村党总支支部党小组长,今年已经 岁,但作为一名老党员和镇党代表,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新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中,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本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在村疫情防控小组的带领下,日夜坚守在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线,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条件简陋、生活不便、身体疲惫等诸多困难,全力以赴开展疫情宣传、卡口封堵、消毒灭源等各项工作,年近 60 岁的他,连续多日的工作,身体有些疲惫,但他依然坚持在一线,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本色。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本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精心组织,靠前指挥,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群众由衷地说:“在关键时刻,还得靠党的组织。”组织党员对村组进行地毯式排查,了解外来人口,对来自湖北省各市、特别是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武汉返乡人员和车辆进行劝返、宣传和登记,确保及时掌握、及时处置,充分发挥了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稳定我村防控形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甘愿冒着被病毒传染的风险,冲在一线,向群众宣传疫情形势的严峻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他们不分日夜,不畏辛苦,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只因他们的名字叫“党员”,他们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

疫情面前最美逆行者人物事迹4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_月_日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交通运输分局站长就没有离开过疫控卡点工作岗位,直至_月_日上午_时发生心梗晕倒。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__区统一部署,_月_日上午,交通运输分局负责协调设立公路交通疫控卡点。接到任务,主动请缨去辖区内最远、情况最复杂的__高速服务区。作为卡点的负责人他一边组织卡点值班室活动板房搭建,一边协调解决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防护等问题。他亲自制作登记本、卡点指示牌等保障用品,组织卡点工作人员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卡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大家要严格按照要求逐一登记过往车辆和人员,协助医护人员测量体温,严防死守疫情的扩散。在没有隔离服和防护服的情况下,总是抢在其他同志的前面,去询问来往车辆的情况。卡点任务较重,人员有限,执法人员按照24小时轮班制,但心系疫情防控,从年初二到大年初六没有离开过__高速服务区疫控卡点,吃住全在卡点上,卡点条件有限,累了就只能和衣而卧,饮食只有简单的快餐及方便食品。

鉴于服务区的车辆流动较多,工作量较大,局领导按排交管站站长协助他工作,初六上午八点本该他下夜班,他向交接了相关工作后并没有离开岗位,上午十点左右连续奋战了近百个小时的感觉胸闷、气喘、出冷汗,他也没有和同事们说起,只是说来了,有人掌舵了,他就可放心下班了。他还说从年前到现在忙着工作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生病在家的老父亲,准备回家洗个澡换件衣服去给老人做顿饭,陪陪他老人家。可是上午11时,刚到家的便晕了过去,家人急忙拨打120,将他送往__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救治急时,手术也非常成功,目前已脱离了生命安全,正在ICU病房进行密切观察。经诊断,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又因长时间熬夜、工作劳累,这才导致突发下壁心梗。

得知生病一事后,交通运输分局领导立即赶到医院进行探望,并及时向区政府、市局领导进行汇报。苏醒后的仍不忘向前来探望的领导询问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交通运输分局治超站站长,一名普通的***员,他就长期坚守在工作一线默默耕耘,不计名利,踏实工作,经常熬夜加班。面对疫情,他更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极短的时间就协调建好_个疫控卡点_座活动板房,做为值班室、休息室、隔离室使用,保障了卡点防控工作的开展。工作也赢得了过往车主旅客、服务区同仁和兄弟单位同事的一致称赞。用行动彰显了交通人的 爱岗敬业 、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光荣形象。

疫情来袭,还有许许多多的交通执法人员,明知前路凶险,他们却依旧义无反顾地“逆行”,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着人民生命安全的防线。

疫情面前最美逆行者人物事迹5

,男,汉族,__岁,__县__镇__村人。19__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乡村医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__日报报道,年年都被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__镇中心卫生院的紧急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赶往镇卫生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镇卫生院库存告急。会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镇政府及卫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务。

大年初三,即使防护物资不够用、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即使突发急性结膜炎,视力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奋斗在抗疫一线,挨家挨户进行摸排,逐个量一遍体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他在家接受了输液治疗,初四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却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与抗疫任务我还要梳理一遍,还有几位病人的体温未测量,摸排工作还未完成。”一大早,家人准备好的早餐来不及吃就出门了,给村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来不及吃午饭的他又急忙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情况。下午三点,在骑车回家途中,由于个人病情未痊愈、一天未进食,突然晕厥,摔至重伤。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他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由于病情较严重,需行手术治疗,临进手术室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饿,真想吃点东西后继续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目前,他还在重症监护室,未脱离生命危险。(妻子是一位村干部,一位优秀的***员,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疫情面前最美逆行者人物事迹相关 文章 :

★ 抗击新型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5篇

★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10篇

★ 最美逆行者抗疫英雄事迹故事5篇大全

★ 最美逆行者抗击疫情故事5篇

★ 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材料6篇

★ 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大全

★ 2020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作文

★ 最新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作文5篇

★ 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作文5篇

  疫情狙击手张定宇的故事:

 1、张定宇爷爷,现年56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武汉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起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是一名临床医学博士,更是一名优秀的***党员。

 2、第一是反应迅速:2019年12月29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密切接触的首批七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这引起了张定宇的高度重视。张定宇反应非常迅速,对病毒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张定宇从事传染病工作多年,职业敏感让他深感这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率先让人采集7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在这批药管中,他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

 没过多久,很快,病情在周围附近开始蔓延。

 3、第二是意识清楚:张定宇对同事们说:“我们已经处在世界的暴风之眼,一举一动都被别人关注着,我们要尽心尽力保护武汉的人民。”他清楚地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率先对新冠状病毒这一目标进行了定位分析,做出了清楚的判断。

 从此,张定宇便开始了对病毒的斗争。经常是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这已经成为张定宇的家常便饭。

 但天不遂人愿,我们敬爱的张大夫却患有渐冻症。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羸弱的身躯,只为多救几个人。

 4、第三动作快速:张定宇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此刻的他,正在用渐冻的生命,与死神竞速,与自己的狙击目标赛跑,时间对这位狙击手来说,意味着必须用秒来计算。

 2月2日,他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时说自己的年龄,“应该往小了说,因为我愿意多做点事情,想让自己的时间长一点。”张定宇的双腿渐渐开始萎缩,但内心的力量不容置疑。

 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5、一个目标,对敌情实施精准打击:

 今年57岁的张定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不顾自身绝症在身,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20年1月31日,湖北省委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员”称号。

2020武汉抗疫最感人的故事精选五篇

 疫情发生以来,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0抗疫英雄事迹,仅供大家参阅。

 2020抗疫英雄事迹1

 一位90后海关关员胡银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他和同事们一起把守着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关,他说站在国门前,就要为人民拦住风险。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出境空港口岸,航线通达国内外220个通航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峰期时,这里每小时仍有超过数百名旅客入境。

 胡银宽是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的一名卫生检疫关员,旅客自廊桥一下来,立即进入测温通道,胡银宽就开始忙着健康申明卡初筛和再次核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几天前,在排查过程中,一名境外回国的旅客引起了胡银宽的注意。

 细心的胡银宽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继续追问,得知旅客在国外居住的社区有阳性病例报告,胡银宽第一时间判定她有染疫可能。

 过去奋战的40多天,胡银宽就是这样如履薄冰,他说,疫情防控没有小事,只有每个细节做到位了,才能遏制住疫情在口岸传播。

 2020抗疫英雄事迹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疫情暴发后,他第一时间奔赴前线,用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投入践行了医者仁心。

 作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组长,在武汉期间,仝小林每天要巡诊多家医院。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病房诊治患者,问诊、看舌、把脉,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房,71岁的患者李荣祥刚来时生命垂危,还伴有基础病,一度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大年三十抵达武汉时,看到各家医院发热门诊病人非常多,仝小林果断提出在当时全市发病率最高的武昌区开展社区中医防控。但中医防控,必须要有一个通治的中医药方。他与当地专家紧急拟定出“武汉抗疫方”,又称1号方,通治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疑似病人和居家隔离的发热病人。随后武汉市卫建委发文在全市推广1号方,广泛应用于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并推广到湖北各地。截至目前,湖北省范围已经发放70多万副1号方药,5万多病人服用了此药。

 在武汉的两个多月,ICU、急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点、方舱医院,哪里的阵地告急,仝小林就冲到哪里。手机里2000多张患者的舌苔照片记录了他与新冠病魔昼夜奋战的点滴。

 白天治病救人,晚上仝小林还经常开会到半夜,听取全国中医药新冠肺炎治疗情况汇报,将各地治疗的宝贵经验充实到全国诊疗方案中。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已经从第三版更新到了第七版。

 2020抗疫英雄事迹3

 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刚完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的科室主任孙国兵又忙碌起来。“比起早期抗击疫情时,我们现在轻松很多。”孙国兵说,现在急诊科室已经恢复正常功能。

 自1月25日起,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成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那时候我们只接诊发热病人,大家压力都很大。”孙国兵说,那时急诊科一天就要接诊四五百名发热病人。随后,医院紧急改造隔离病床共950张,全院1000余名医务人员投身抗疫一线。

 其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早已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2019年12月26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接诊一对发烧、咳嗽的年长夫妻,他们的CT结果与已知的病毒性肺炎截然不同。她立刻让这对夫妇的儿子做同样的检查,该男性虽无发热、咳嗽症状,但CT结果与其父母有相同表现。“一般来说,一家人来看病很少三人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张继先觉得此事非同寻常,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医院,医院又汇报给了疾控中心。

 截至2月14日,医院改造完成10个隔离病区,开放334张病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急诊留观疑似患者316人。医院从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2月14日,共收治728名确诊新冠肺炎和疑似患者,治愈出院308人次。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期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在执行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西医专家联合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制定诊疗方案,辨证施治,用中药汤剂、注射剂、中成药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院长安长青介绍:“我们医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到9639%,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患者97%以上治愈出院。”

 针对需要氧疗、呼吸治疗等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使用中药,使用连花清瘟颗粒、清肺排毒汤等一人一方,对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机体免疫力产生很好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形势严峻,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仍然派出多支医疗队,对口支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派出医务人员承担包括社区隔离点、长途汽车客运站等在内的核酸检测任务,并于2月12日接管了江岸区塔子湖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100余人。2月25日,医院还承担了鄂州市梁子湖区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工作。

 2月2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新冠肺炎康复病区,组成专家团队,运用中药治疗,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导引及功法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功能障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3月15日,按照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安排,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第一批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医院,逐渐恢复门诊工作,恢复24小时急诊急救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完成肺部CT排查10931人,承担了包括社区、社会福利院等单位的核酸检测6943例,共收治住院病人1126人,治愈出院719人。

 2020抗疫英雄事迹4

 目前,湖北武汉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已经不到900人,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的ICU病房,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带领医护人员和各地前来支援的医疗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全力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

 晚上12点多,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正在夜间查房。他仔细检查每一位病人的各项参数变化。这位近50岁的患者已经用了快30天的ECMO,每个细节都将决定救治的走向。

 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武汉市肺科医院原本两个独立的ICU病区最近刚刚打通,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了危重区、过渡区和康复区的功能划分。胡明负责的病床从10张变成了20张。

 在危重症患者康复区,这位患者是胡明他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救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已经满70天了。如今,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患者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好转。

 在ICU病房,胡明已经坚守了两个多月了,晚上就住在病房隔壁的值班室里。每次抢救,作为科室主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月下旬,胡明光荣地成为武汉市肺科医院首批火线入党的五名党员之一。

 随着危重症患者向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武汉肺科医院ICU转入了更多的危重患者,16名患者中有5个人上了ECMO。从最初30名本院医护人员的坚守,到现在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苏、北京等多地近两百名医护人员的进驻,大家齐心协力对每一位危重患者进行救治,与死神进行较量。

 2020抗疫英雄事迹5

 “好险!老人平安无事。”给医院打完随访电话,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支援医师陈西良长舒了一口气。3月12日下午,例行查房行将结束,护理员突然发现一名老年患者的神色不对劲,口齿不清,口水不住地往下流。

 “可能是脑梗!”结合平时的健康档案,陈西良马上判断病情,示意一旁的护理员迅速联系转院,“还好比较及时,目前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

 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来自安徽的26名医护人员和两名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养老服务志愿队,为64名高龄老人提供了暖心的抗疫援助。

 “老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养老院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安徽养老服务队行政领队曹增皊介绍,在这个容纳800多人的大型福利院里,入住率达到98%,且以高龄老人为主。

 形势严峻,任务艰巨。2月23日,安徽省民政厅紧急组建一支养老服务队奔赴武汉对口支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补充养老服务力量。以曹增皊为领队的一支队伍临危受命,成为这栋老年公寓的守护者。

 对护理员来说,照护老人是一项常规工作。但疫情期间,每次照护都变成了考验。

 “接管院区的3层自理区,共居住着64名老人,最大的已96岁,最小的也有80岁,其中80%以上的老人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护理起来难度较大。”陈西良说,更重要的是,由于岁数较大,不少老人的自我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相对薄弱,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放下行囊,服务队便开始分组排班,分阶段接管。“先按照防控要求和培训内容,设立4个不同等级的活动区域,并将防护物资发放到位,以便能有序开展工作。”曹增皊说,随后为所有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学观察,动态监测老人身体状况,使护理服务规范有序,“服务队目前正在督促院方制定后续疫情防控的具体方案,协助他们进行人员培训,提高院区自身的防护和服务能力。”

 对老人而言,除了做好防控,还要悉心关爱。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每名队员都千方百计呵护老人。

 “我们初来乍到,又套着一身防护服,老人们看到我们难免紧张。”初入院区,护理员刘雨婷拿起签字笔,在外层的隔离衣背后大大地写上“爷爷奶奶,我爱你们”。“这样我哪怕转身,他们也不会有距离感。”刘雨婷说。

 前几天,上午值班快结束时,一位老人老远喊住了陈西良,请他帮忙穿针引线。“当时戴着防护眼罩和两层手套,手指僵直,眼罩还不住地起雾,本来两分钟的事儿足足用了20分钟才穿进去。”陈西良说,“穿好时,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不停跟我说谢谢。那一刻,我意识到老人最需要的还是关爱,自己的服务一定要做得细之又细。”

 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队员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温情时刻。

 “为所有老人测完体温,再做完楼道消毒,累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陈西良记得,没过多久,一位老人拿了一杯酸奶过来给我喝,“当时戴着口罩不能进食,但心里涌上一股感动,感觉老人像是自己的亲人。”

 如今,在这支队伍的精心照护下,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织起了一张又严又细的疫情防控网,爱的暖流汩汩涌动。“前两天,第四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全部阴性,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也都挺好。”曹增皊说。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2、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3、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字加油,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

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现实版的上阵抗“敌”父子兵,让很多人落泪了。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37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