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恐惧、哭闹、发脾气时,试试这些方法

自闭症孩子恐惧、哭闹、发脾气时,试试这些方法,第1张

 自闭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种,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会出现交往障碍、智力发育障碍、交流障碍等等,对于患者来说,只有及时地将这种疾病治好,患者才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临床上,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是比较多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法。那么要让自闭症孩子过上正常生活家长应该怎么办?  

1、不要太过在意身边人的眼神或者是想法  

如果你觉得别人的眼神或者行为让你觉得自卑,不自在,因此不敢去面对,那么就要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是因为孩子的不适当行为和举止,那么我们就想办法去改变这些行为,教孩子应该在公众场合如何去应对。如果是自己的心态问题,作为父母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学会接受自己孩子的不同,这样才能带动你身边的人去接受。  

2、创造欢愉的家庭气氛  

幼儿期的生活环境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间的亲密和谐会使孩子感到温馨和愉悦。相反,父母的不和与争吵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压力,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3、扩大范围,走出家庭  

家长应经常带自闭症儿童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自闭症孩子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孩子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自闭症孩子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4、根据模仿能力,培养其交往能力  

模仿是自闭症儿童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自闭症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其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  

如:有客人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地交谈,等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自闭症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自闭症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自闭症患儿最大的需要是接受语言训练、学习基本生活及社交技巧。  

1语言训练:父母要先诱发孩子说话的意欲,可透过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发他们表达自己。父母可尝试扩展他说话的能力,从游戏中学习,按孩子的行为动作,告诉他有关的说明、意义及批注,如摇头代表不喜欢。父母紧记按部就班,让孩子从单字开始,渐进地伸延到复习的句子。  

2基本生活技巧:教导他一般生活技巧,简单如扣钮、抹嘴、穿衣服、用刀或筷子,以至较复杂的活动,如洗脸、刷牙或洗澡等。这些学习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并非易事,因为他们通常不会主动留意外界的事物,但协助孩子能自我照顾,过独立生活,是每一位父母最终的目标。  

3社交技巧:假如父母希望孩子在社交活动场合或公众场所有合宜的表现,较易被社会接受,减少尴尬情况所带来的压力,就必须协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基本沟通技巧,包括:反应教导孩子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打招呼以举手、点头、微笑、挥手等动作示意。  

最后:家长及早认知自闭症,找到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早训练,早干预,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伤害和延误,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许多的负担。更多儿童健康问题,可后台私信为您解答!  

又或避开容易触动自闭症孩子情绪行为问题的事情或物件。(程序表/社交故事)

2.沟通:尝试引导自闭症孩子说出问题的原因,或从其他渠道了解或探讨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教导孩子适当的解决问题方法。(社交故事)

3.解释:要掌握孩子的理解能力,用语要精简,有需要时可重复再说,不妨反问孩子,引导他自己重复解释整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需要,因此,在解释过程中,必须以孩子的需要或期望作总结。(Son-Rise概念)

4.提供些选择:不妨提供2-3个可行的方法,让孩子有个决策权,同时教孩子学会妥协。(视觉策略:图卡)

5.奖励:用方法诱导孩子作恰当的行为,用言语、行为、食物、孩子喜爱的物件或活动来强化恰当的行为。(行为矫正)

6.补救方法:让儿童一些补偿性行为,借此赞赏儿童恰当的行为。(行为矫正)

7.共同话题:尝试跟孩子谈些他喜欢的事物,让孩子把专注放在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上。(Son-Rise概念)

8.引开注意/专注转移:可提供或引导孩子以一些合理或可以接受的方法来取替他执着而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例如:孩子坚持要某些物件或做某些事情,而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可与孩子协商或提供其他形式的事情或物件取缔,借以分散孩子的执着。(行为矫正及视觉策略:图卡)

9.任其发泄:当儿童的情绪过分高涨,而家长没法把孩子的情绪安定下来时,找个安全的空间或可接受的方法,让孩子把不满的情绪抒发出来。这方法未尝不可,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和自己有个空间把情绪安抚下来,但这并不是一个积极处理问题的方法。儿童的问题仍未得到恰当的解决。这只是一种缓冲的办法,家长切勿忘记正视孩子的问题,想办法把孩子的问题解决,这样做才能产生较长远而良好的效果,同时不会让孩子钻进牛角尖,行为和思想变得固执而偏激。(这并不等于行为矫正中的隔离方法)

10.制止:在简单的问题上,家长可尝试制止孩子不恰当的行为,我们可以口头提示或以行动来制止孩子的行为。但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方法的成效多不能持久,收效不大。它需要家长不断的坚持,及配合其他的方法来用才有较佳的效果。(行为矫正)

例如:家长一方面制止孩子咬手指,另一方面要强化孩子把手放好。当孩子能习惯地把手放在膝头上,他便不能咬手指。

11惩罚:留意所用的惩罚方法:使用这方法必须留意三个原则——1)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必须感觉到我们所用的方法对他来说是惩罚;2)孩子能明白并接纳我们的惩罚;3)掌握孩子稍微平静的时候,建立孩子恰当的行为。惩罚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处理问题行为的方法。这方法较以上的方法效果来的比较快,但过分运用惩罚,会直接影响彼此间的关系及孩子对人的信任。(行为矫正)

在小宝宝面前吵架,可能会对小宝宝产生多种危害,如缺乏安全感、产生性格缺陷、影响感官发育、影响心理发育等,为了小宝宝的健康成长,家长要避免在小宝宝面前吵架。1、缺乏安全感:家长争吵时不可避免地会说出一些过激的话,这些话会对小宝宝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吵架的过程中声音会较大,容易导致小宝宝受到惊吓,长时间小宝宝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2、产生性格缺陷:家长在小宝宝面前吵架,小宝宝可能会觉得是在责备自己,长时间会缺乏安全感,逐渐容易暴躁、不安、自卑、敏感,甚至产生暴力倾向;3、影响感官发育:家长在小宝宝面前吵架的时候,可能会发出较大动静,小宝宝感受到争吵时会觉得痛苦,刺激到神经,神经会进行收缩便于进行自我保护,长期以往小宝宝的视觉和听觉发育可能会有一定障碍;4、影响心理发育:小宝宝年龄较小,对周围的一切比较好奇,家长在小宝宝面前吵架的时候,小宝宝会逐渐模仿父母的行为,可能会使小宝宝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吵架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影响交流能力,严重的甚至会患有自闭症。

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有些小孩子性格就是比较内向的,所以这些小孩子就不太喜欢跟别人沟通,这个时候家长可能就会感觉非常的担心。自闭症的小孩,需要怎样沟通和有效的开导呢?

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多开导自己的小孩,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责备小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已经比较孤僻了,这个时候小孩子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交流。可能有很多家长觉得不爱跟别人说话的小孩子以后就没有出息,而且大多数的人可能都会觉得这样的小孩子没有礼貌,其实小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内心想法,因此小孩子这个时候其实也是比较慌乱的,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平时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千万不要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

二、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其实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所以这些孩子自己也会感觉到非常的无助。这个时候,家长就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这个孩子总是把情绪放在心里,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变得非常的孤僻,而且也不愿意跟别人沟通,那么这种行为对于小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家长就必须要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而且要帮助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而且家长这个时候也一定要学会调整家庭成员的心态,因为这个时候家里人可能也会感觉到非常的担心。不过这种心态对于小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帮助,所以家长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383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