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哈尔滨买东西如果讨价还价而最终不买会被打?

听说在哈尔滨买东西如果讨价还价而最终不买会被打?,第1张

针对些小商贩,会有点,有次我就碰上,可是大家别误会,我不是跟她讨价还价,而是她一开始报的价与成交后的价不等同,我很生气就不买了,刚好我手拿着钱,而她的手也接住了钱,我想把钱拿回来,她不给,后来被我扯回来了,结果是被指着手指大骂,很鄙视我不买她东西,呵呵

不过这样的现象在其他的城市也是会碰上的,针对个人肚量而言,对于会不会打人否,只要你不太过分了,就不会挨打了。

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东北人说话嗓门大,容易让人误会以为要吵架或者是打架了。

孩子没错

被爱冲昏了头脑,就大错特错了

亚克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玩疯了教育课程研发总监。曾在国内两家顶尖少儿英语教育机构任职学术开发师和学术培训师,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擅长4-18岁幼儿和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和课程开发。

有没有发现,

每次你说不行,

孩子就会跟你陷入一场“拉锯战”式的谈判?

曾经一位家长跟我聊起来孩子的近况,很头疼的表示,“我现在说话根本不好使,丁点小事,他都要跟我讨价还价。尤其是当我拒绝他的一些要求的时候。”

好多家长都有此类烦恼。

其实,谈判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根据韦氏词典的定义,谈判指的是,通过讨论和协商达成多方意见和需求一致。

所以,谈判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谈判双方需要找到利益和需求的公共地带。可是,很多时候谈判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钻空子和卖萌耍赖。所以,你家孩子,不是要跟你谈判,是要把你谈判掉!

你家孩子不当律师可惜了!

一些孩子,天生自带反抗情绪和目中无人的态度,跟这些孩子沟通,就跟在法庭上辩护双方律师吵架似的。

比如你跟女儿说,她不能请其他朋友到家里来玩,她立刻把你推上了证人席:“不是你告诉我要多找朋友玩,别老一个人待在家的吗?”这下你愣住了,“我是说过。但今天不行,我很累,需要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早起上班。再说了,你卧室就跟猪窝似的,不怕人家笑话吗?”

这时,你的女儿,就像一个蹩脚的律师一般,开始了大段的辩护陈词,“你看,你自己都承认了,你就是说过让我多找朋友玩的。

那现在请你用是或不是回答我,因为你很累,我是不是就不能有朋友了?再说了,我把屋子打扫干净不就行了?”你已经疲于应付,想着无所谓了,实在懒得继续跟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纠缠下去了,“为什么你总喜欢跟我争辩?行行行,随你吧。但你最好记得把卧室打扫干净。”

钻空子 VS 谈判

上面就是有一个典型的孩子钻家长空子的例子。你的女儿根本没想过要跟你共同协商,你碍了她的事,所以要想方设法把你“除掉”。她的方法就是,磨灭你的耐性,直到你屈服认输。为人父母,都会经历这一遭。

那么,真正的谈判到底长什么样子?

举个例子,你跟孩子正在讨论,他做家务可以得到多少零花钱。你可能会说,“打扫你自己的房间和客用卫生间,用吸尘器打扫客厅,我每周给你20块钱。”这时你的孩子协商道,“如果我把垃圾也倒了,能给我30块钱吗?”这个叫做谈判。

请注意,谈判的双方都有付出、也有回报。完全不是那种他话还没说完,你就想拒绝的情况。此案例里,你们双方都在衡量利与弊。所以,家长与孩子谈判,二者都要在某件事上达成一致,且都会有妥协的地方。换句话说,与孩子谈判的时候,你先拿出一个最终决定,孩子会在这个基础之上附加他的条件,你们二者最终达成一致和统一。

而在前面的例子里,孩子不想屈服于你,他们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把孩子钻家长的空子而产生的争论,叫做“过度谈判”。

终止过度谈判

避开过度谈判,比你下了“最后通牒”之后再与孩子争论要容易的多。下面,教大家5招可以有效避免过渡谈判:

在给出“最终通牒”之前,冷静想一想。

家长们都很忙,上有老下有小。可这些“熊孩子”能在一个小时内提出100个需求!这么一算,拒绝孩子的请求真的是一件很明智的事。

可是从长远来看,这些不加思考的拒绝,反而会让你压力更大、心情更烦躁。因为你还得应付“熊孩子”们的争论和纠缠不休。打今儿起,别急躁,孩子们提出再小的需求,你都回以一句,“我需要5分钟想一想。”

思考一下孩子的需求,并在约定时间内给出回复。

如果你告诉孩子,几分钟后会给他回复,那么就不要等到1个小时。

不在约定时间内回复,尤其是特别晚的回复,会让孩子觉得沮丧,还可能让孩子缠着你,此时你反而更会不经思考的拒绝孩子。

如果需要时间来收集更多的信息帮你作出最后的决定,那就提前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晚饭想吃麦当劳了,但我不知道你爸是什么打算,所以我需要等他回家后跟他商量下,然后在他到家的15分钟之内告诉你答案。”

这样一来,孩子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时间框架,他会觉得有安全感,会很有耐心等下去。同时,你这也是在给孩子身教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适时回复别人是最基本的尊重别人的表现,且你在践行自己的诺言。

在你给出否定答案之前,想一想拒绝的理由。

谈判一般出现在孩子有需求,而家长拒绝了的时候。孩子们有很多“想要”,他们想去一个地方、做一些事、买一些东西有时候确实让家长觉得很头疼。而我们往往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孩子,从来没想过是不是可以答应他?

比如说,你6岁的孩子想画手指画。被你“本能”的拒绝了,因为你觉得他画完肯定会是一团糟,颜料到处都是,而你又不想收拾。但在你拒绝之后,你就后悔了。因为画手指画其实是一个让孩子忙活起来不捣乱、且又有教育意义的绝佳时机。

所以孩子三番五次的请求之后,你同意了。虽然你知道你是为了更高远的目的,可在孩子看来你是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屈服了。这种做法只会助长孩子日后想不断尝试耍无赖这一招的嚣张气焰。你说你是不是挺冤枉的?

在你给出答案之前,集齐所有你需要的信息,并需要把你的期望说的十分清楚。

如果你10岁的孩子说,“我能去我同学家吗?”在你给出答案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信息。去谁家,怎么去,还有谁在家,他们会干什么。

答应之前,要把你的期望和条件罗列清楚。比如,“你同学的家长在家你才可以去。而且你们只能在人家院子里玩不许跑出去。”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一帮孩子在无成人监管的情况下瞎胡闹。

如果允许的话,最好让你的孩子也参与决策。

不是孩子的每一个请求都可以谈判,但有一些确实可以。

在文章开始举的那个蹩脚律师的案例里,她说的确实是有一些道理的。把屋子打扫干净,找一些积极有益的事情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家长其实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因为冷静思考你会发现,这件事带来的积极影响(积极的社交活动和清扫房间),确实要比你认为的消极因素(你很累,而且不想听到太多噪音),更值得关注。让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利与弊,其实也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让他参与角色,并不意味这我们就答应他了。

什么时候直接拒绝?

当然,不是所有的情形,都需要跟孩子“好商好量”。

有两种情形,你可以态度很强硬:

你考虑的很周全了,就是不能允许。

你家13岁的女儿要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经过询问你得知,这个聚会上会有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喝酒。

可你女儿是非常、非常想去参加这个聚会的。她不断的尝试、用尽各种方法想让你“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这么说,“我说的很清楚了,这事没得商量,你不能去。”

或者,“我知道你很想去,但是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可以商量的话,我肯定早跟你商量了。所以,不许去。”你不需要说其他多余的话。

当你没忍住,脱口而出拒绝了。

虽然思考后发现可以答应的。在这种情况下,守住你最初的决定。否则你会让孩子觉得,不管我妈/爸什么时候拒绝我了,只要我多磨一会,他们还是会答应我的。

你也可以很诚实的告诉你的孩子,“我刚才那个决定很匆忙。下次,我保证我会好好想一想再告诉你。不过这次,还是不行。”为什么要这么诚实呢?因为对于一些随时等着抓你把柄和小辫子的孩子来说,你那个匆忙的决定,是他们下手的绝佳机会。

所以,在他们动手之前,我们自己先把这个苗头掐死。不过,可不可以有例外?当然。比如,你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本来孩子同学的家长是不在家的,但他们刚刚回去了。总而言之要记住,每一次你把拒绝变成被迫答应的时候,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吵、哭、冷暴力等。

结语

当我们把每一次决定都放在孩子的争吵和理论上的时候,我们都输了。

因为家长会觉得非常沮丧和生气;孩子们会认为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要通过耍赖皮、吵闹等,这些手段。而且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我们与他们是完全平等的错觉(请在本文语境中理解这句话)。其实不是。家长拥有最高等级的权利,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可以拒绝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

我不是要各位变成独裁者,但是,这也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制度。理由很简单,你是具备完全独立行为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成年人,而他们,还都只是一些被自己感情所支配的孩子。

爱孩子没错,被爱冲昏了头脑,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欢迎留言――

看了亚克老师的文章,不知道您有什么感悟呢?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一起和大家互动!

育儿话题征集:在玩疯了后台,我们收到了很多家长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

鉴于此,今后每周日,玩疯了教育课程研发总监亚克老师,将在玩疯了(wanfengle2000)微信公众号上分享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各位家长们展开深度交流,一起发现问题,共同进步。

前段时间亲戚带着个十岁的孩子到家里来做客,大人在一边谈话,孩子就央求亲戚把手机给她看动画片。刚开始亲戚不同意,孩子就说我就看10分钟,看完就不看了。

亲戚看孩子这样说了,就把手机给了孩子。十分钟过去了,亲戚让孩子把手机放下,正看在兴头上的孩子当然不愿意,求着说再看5分钟。亲戚只好再次妥协。

5分钟后,孩子依然不愿意停止,继续求着要看5分钟,于是,原本说好的10分钟,最后变成了半个小时,还没有停止的意思。最终以亲戚强行把手机拿走,孩子大哭大闹而结束……

这样的情景在很多家庭都是反复上演,从开始的看十分钟,到最后的看了半个小时还不停止,父母在一边不断妥协,孩子在一边不断跟你讨价还价,试探父母的底线。

那么,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不要一味地妥协

通常从孩子三岁开始,他们的自我意识就开始显现,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心里想要什么,就会想办法去争取。

在综艺《妈妈是超人》中,马舒雅曾经分享过自己对孩子妥协的经历。她说自己是个很爱妥协的妈妈,每次孩子只要一哭,自己就不会再坚持了。

就是因为她的心软,孩子每次不想去幼儿园了就开始哭闹,最后导致孩子因为旷课太多,差点被幼儿园劝退。

聪明的孩子会发现,自己只要哭闹,父母就能无条件满足自己。他们就会把哭、求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不断来试探、要挟父母。

所以,当孩子一哭家长就立即退步,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这样会让家长在孩子面前丧失威信和话语权,孩子也会更加“得寸进尺”。

拒绝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尺度

有的家长觉得既然不能纵容孩子,那果断拒绝孩子总行了吧。但很多孩子在被家长拒绝多了之后,可能会绕过父母,用其他的方式去实现目的。

有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一味地纵容、溺爱。等到孩子读高中的时候,家长觉得有点负担不了孩子的要求了,开始拒绝孩子的要求。

孩子从来没有被父母这样果断地拒绝过,心里开始有抵触。刚开始还会以闹、吵架来实现目的。后来发现这些方法也不起效,转而去偷。

刚开始偷家里的钱,后来直接发展到偷同学的钱,邻居的钱,甚至去抢劫同学……

所以,拒绝孩子,不要坚决果断地跟他说这样不行,而是要引导他,告诉他为什么这样不行,或者,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正规的渠道,来实现目标。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可以让孩子帮忙做家务、收集家里废旧的纸箱、矿泉水瓶等赚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目标。

另外,如果你以前一直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现在想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不对,也不要突然转变态度,而是要循序渐进,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否则,孩子可能会以为父母不再爱自己,缺乏安全感,或者是走上另一个极端。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前面说了拒绝孩子要讲方法,单纯的拒绝可能会伤害孩子,这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两个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比如,孩子吃完晚饭想看电视,不想写作业,你可以给孩子两个选择,先看20分钟的电视,然后去写作业,或者先写作业,然后可以看30分钟的电视。

让孩子自由选择,就能避免孩子跟你讨价还价,也能避免直接拒绝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家长不要跟孩子讲条件

孩子之所以会跟大人讲条件,其实大多是跟着大人学的。

大人可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只要乖乖听话,就带你去吃肯德基”“你今天要是乖乖吃饭,就允许你多看半个小时动画片”等等。

这样说多了,孩子就会将做某件事当成交易,我完成什么事了,你就应该给我对应的奖励,同样,父母要我做某件事,就应该拿相应的奖励来换。

所以,想让孩子不讲条件,家长要先不跟孩子讲条件。

对孩子来说,比起多看十分钟电视,多吃一袋零食,他们更享受通过和父母讨价还价带来的一点掌控感。

大多数孩子的讨价还价一开始都只是试探性地,只要父母能坚持原则,坚决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大多数孩子是可以改掉这个毛病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66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