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

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第1张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翻译/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注释

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赏析/鉴赏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地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地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地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地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地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地逍遥自由比喻恬淡地胸怀与闲适地心情;用泉水激起地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白居易作品风格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白云泉》

唐代 白居易

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任内,时间在公元825年至公元826年之间。公元815年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白云泉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白云泉》

 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借此来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五),“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今江苏苏州)第一水”,泉水清冽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一绝句”,“名遂显于世”(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山》)。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里暗中却呈现为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彻,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其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心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油然而生。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以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渐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是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扩展阅读:白居易小时候的故事

 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白居易写的诗,生动流畅,连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婆婆都能明白。可是谁能想到,他那里是什“天才”,他学写诗花了多大的心血啊。

 成名后,白居易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他还是一天天不停的读了写写了读白居易给后世留下了3千多首诗歌,成为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1 关于山泉水的诗句

关于山泉水的诗句 1 描写山泉的诗句

1 《祥符寺避暑》鲍深

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2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4 《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5 《山泉》唐·杨发

半空飞下水,势去响如雷。静彻啼猿寺,高陵坐客台。

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溅树吹成冻,邻祠触作灰。

深中试榔栗,浅处落莓苔。半夜重城闭,潺湲枕底来。

6 释义:山中泉水。 唐 朱庆馀 《山居》诗:“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犹山水。指山水风景。 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隋 卢思道 《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7 山泉的形成:天空中的雨水、雾气、通过土壤渗透出来(这种山泉时断时续);地下水反涌的自流泉,一般在地势低洼处可见(这种泉水持续时间长,会不停地流);高山冰川融水,一般会在气温升高时山泉流量会加大(断不断流取决于山体高度和形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

2 描写泉水的诗句

1、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游南阳清泠泉》唐代:李白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释义:

夕阳西下,万物在晚霞的映衬下,璀璨异常、如梦如幻,让人格外珍惜这短暂的美景。清冽的泉水纯净透明,惹人喜爱。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水面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水面上的余晖渐渐向东聚拢、散去,好像是眷念、追逐着东去的流水一般。此情此景令作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久不能静。

眺望着云中明月,唱一曲故乡民乐,不曾想,欲解乡愁愁更愁,吟乐思乡徒增惆。一曲终了,连古松也不禁发出簌簌之声。

2、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夜泉》明代: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释义: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3、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咏山泉 / 山中流泉》唐代: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释义: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4、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泉》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释义: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5、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题玉泉溪》唐代: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释义: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3 描写泉水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中流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4 形容山泉的诗句

一、[宋] 叶梦得《临江仙·山半飞泉鸣玉佩》: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译文:山腰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二、[明] 袁中道《夜泉》: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译文:泉水得到月光,化为一条雪。

三、[先秦] 诗经《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译文:泉水清清汩汩流,一直流到淇水里。

四、[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译文: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深林为之惊栗,峰峦火之抖颤。

五、[唐] 王维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文: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5 描写泉水的诗句有哪些

1、遗爱寺 唐代: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面对着潺潺的溪水观赏。

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径,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百灵声声脆,婉转歌唱。

泉水咚咚响,脉脉流淌。 2、为薛台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译文 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

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3、春中田园作 唐代: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译文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

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4、瀑布 唐代: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译文 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万丈清泉从中泻下来;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 5、过山农家 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 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1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