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程和命运。“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心思想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主旨以落红自喻,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
作者思念家乡的感受。阅读理解天涯海角引用歌词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受。表达出和天涯海角这首歌相同的情感。古诗,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杜甫,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早恋是现在的普遍现象,家长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能太独断的强烈反对,这样会使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反叛心理更强烈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要了解孩子真正的感情世界,正确教导孩子面对感情的处理方法,给孩子分析一下他们现在处理感情的茫然和冲动的后果,最好把两个孩子叫在一起,只是交流,不能过于干涉,让他们自己选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对异性产生强烈了解渴望的阶段,你不能阻止,只能正确的引导,以免他们走入误区早恋未必是坏事情,也有很多早恋是处于互助学习的基础上的,对双方都有帮助的毕竟他们对爱和喜欢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所以家长要做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诗人一种思念之情,以及和远方思念人共享清辉的感情。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这首诗表现的情意是沉着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是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思念之情。
1、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双方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表达诗人一种思念之情,以及和远方思念人共享清辉的感情。
2、该句出自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内容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