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
《望岳》一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当时诗人风华正茂,满怀抱负,遍游祖国大地。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基础知识
1、字音
岱:dài 眦:zì 曾:céng 凌:líng
2、解词
岱宗:指泰山。
青:郁郁葱葱的绿色。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山的南北两面。阴:山之北。阳:山之南。
割:分割。
荡:激荡。
曾:同“层”。
眦:眼角。
会当:终将,终要。
内容分析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表现出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的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的优美——“造化钟神秀”;山势的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写,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3、全诗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望岳”的顺序是怎样的?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这首诗是以“望”字统摄全诗的,首句设问,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令人顿生悬念。次句作答,总写泰山地域广阔,以上远望。
第三句虚写,表面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赏慕有加。第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以上两句近望。
五六句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以上两句细望。
七八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深化主旨: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以上两句是诗歌的象征意义。
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直接描写的自然景物,有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描写、抒情、议论兼而有之;炼字炼句,正应其“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论,实乃一篇咏物佳作。
4、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割”用得很巧妙,试分析巧在哪里?
“钟”字拟人,写泰山独享“神秀”之天赋,也表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
“割”字,突现南阳北阴之景色,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跃然纸上。
《春望》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5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诗人触景生情之作。
内容分析
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作者描写了当时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诗人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了当时战争的场面。
2、结合语句,谈一谈对本诗内容的理解。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国都沦陷,万物被洗劫殆尽,徒有山河依旧。春天业已降临,但人去城空,草木自然荒芜不堪。以上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颔联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此联“感时”承上,以“伤别”启下。
颈联表现自开春以至三月,战火持续不断。写出家音隔绝,久盼不至的心情。其切意真情,最能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不觉搔首踟蹰,可见伤痛、愁闷程度之深。在忧国念家、感时伤别之外,又自叹老将至矣,更平添一份悲哀。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诗题目虽为《春望》,但并不是要表达一片欣欣向荣之情,恰恰相反,作者所表达的是春天看到的满眼的凄凉之景,诗句中便集中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伤之情。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这两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奸邪,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的思想情感。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扩展资料
《望岳》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登飞来峰》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杜甫名诗《望岳》的诗意是什么?
是三部作品的系列。第一首诗描写了泰山的壮美,表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敢于冒险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歌颂华山,讲述诗人在官场的失意。第三首哀叹恒山,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忠诚。
杜甫王越
第一首是杜甫青年时代写的诗,把自己的浪漫和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没有“望月”二字,但丝毫没有偏离“望月”这首诗的主题。从头到尾,没有一句不是围绕主题描述的。从远到近,从凝视到俯视,诗人通过泰山的壮美描写,表达了勇攀高峰、藐视一切的壮志豪情。
第二首咏华山,同样气势磅礴,但这首诗明显是失意之作。此时的杜甫在官场中颠沛流离,人到中年,仕途仍不顺利,言语中充满了落寞和孤独。杜甫通过写华山虽高,却难登顶的遗憾,也表达了诗人有忠君之心却无力报国的苦闷。杜甫满腔热血,却又时常心寒,官场之路坎坷。最后,他不得不厌倦,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一个荒凉的地方自我治疗。
杜甫晚年写的第三首诗《望月》,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叙述了中间的景色。其中,从“渴日绝壁”到“飞霜散风”的恒山风光部分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杜甫的爱国主义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很强烈,可以从他的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
杜甫诗歌欣赏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五言诗《望岳》,安史之乱后被迫弃官漂泊。杜甫一直关心唐朝,担心国家安全,但即使如此,他也无法消除他所担心的国家安全。杜甫以“弃妇”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佳人》杜甫
这首诗的第一段,,描述了她家发生的事情,而现在这个美女只能住在山里。全诗开头就介绍了一个美女的命运和她所处环境的荒凉,其中也包含了诗人“同病相怜”的感叹。
然后诗人用第一人称描述了嘉仁的哥哥在战场上被杀,所以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她失去了依靠,导致嘉仁被抛弃的原因如下。
第二段描述美女被婆家抛弃,不仅仅是因为家庭已经崩塌,更是因为老公爱上了一个新人,从而描绘出了赤裸裸的世界的状况,感觉这个世界变化无常。其中“新”与“旧”、“笑”与“哭”的强烈对比,也是诗人对苍凉世界的感悟。
第三段讲的是那位美女,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清廉的生活。“山源溪水纯,山外水暗”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这个道理,诗人也用它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抱负和抱负不变。
诗末所描绘的美人孤傲,也代表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美,也暗示了这样一个孤独的女人有着不屈不挠的青竹精神。
杜甫的另外三部作品
“三别三官”是杜甫的经典诗句。其创作背景是杜甫因新贵与朝廷旧臣的斗争而从唐肃宗迁到化州。于是杜甫在终老前回到旧居参观。途中,他看到被官员剥削的人民在受苦,于是写下了这组诗。那就进来看看《三个告别》的赏析吧。
杜甫雕像
《三别》包括三首诗,《佳人》,《佳人》,《新婚别》,表现了人民的困境和对他们的同情。
讲的是一对新婚夫妇,结婚第二天就要分开。丈夫上前线打仗,新娘的告别和鼓励的话语,塑造了一个在民族危机最前线、国家最重要的时候,不得不承受命运之痛的坚毅女性形象,也道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悲痛。
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征召当兵的人。他去了前门,但是没有人能说再见。他独自一人在萧条中。在这场战争下,我描绘了我去当兵前后的情形。我为那些在战争中日渐萎缩的村庄而悲伤,我为我可怜的老母亲没能得到妥善的安葬而悲伤,她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无家可归,这反映了那些被战争困扰的人的凄凉之感,也表明了诗人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们的同情。
全诗是一个老人的抱怨和叹息,也像自我安慰一样表现了他内心的变化。在这混乱的局面下,生死离别,无尽的悲伤和哭泣。诗人刻画了一个爱国豁达的不得不离去的老人,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意境,让人撕心裂肺。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战争下人民所遭受的无尽灾难和悲伤。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望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吟诵率较高的一首诗。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人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伟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激动、感染,因为这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