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舍己为君(上句译诗,下句原诗)
非怕自身遭殃兮,怕皇朝失国土!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2)正直不阿
我知道直谏会惹祸兮,但骨鲠必须吐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3)忠诚无私
请让苍天作证兮,我永是王的忠仆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4)宁死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宁肯暴死抛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5)胸襟开阔,能忍辱负重
我屈心抑志兮,我吞怨忍辱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6)不忘别人恩义
保清白慷慨死兮,报答先王眷顾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中表现屈原坚持真理、现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中表现屈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中表现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中表现屈原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 屈原关于的美人的诗句
屈原关于的美人的诗句 1屈原诗中的美人到底指屈原还是楚怀王
是楚怀王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 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 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 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 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 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2屈原有句诗的大意是 和美人同舟 到达目的地之后美人却独自走了
现实纯文学的。没有政治色彩的。
屈原 九歌(八)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我和你河伯畅游在九河之上,大风吹过河面上掀动波浪。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登上河源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浩浩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屈原对美人之汲汲向往和求美人遭到失败的巨大惋惜,继而产生了深深地不满。如下
为何“约黄昏以为期”,却“羌中道而回畔”?为何“敖朕词而不听”,对自己拒之千里?为何屡次“既与余诚言兮”,却又屡次“悔遁而有他”?
《湘夫人》中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少司令》中言:“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河伯》曰“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其思之凄,其情之惋,足见其忧伤之深,失望之至。然而屈原对于美人似乎爱之弥深,不能自抑,以为希望尚存,倘进一步努力,犹冀有所成。故又带着忧伤和迟疑再次上路,这次是求媒以助。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吾令丰隆椉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狨之佚女。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离骚》)
美要眇兮宜修……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结微情以陈词兮,矫遗夫美人。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九章》)
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矫吾以美好兮,敖朕词而不听!……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抽思》)
……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思美人》)
……祝融成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远游》)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娭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鬋,艳陆离些。(《招魂》)
3屈原的诗句
1、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2、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3、乐莫乐兮新相知。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广开兮天门 纷吾乘兮玄云
9、令飘风兮先驱 使冻雨兮洒尘
10、君回翔兮以下 逾空桑兮从女
11、纷总总兮九州 何寿夭兮在予
12、高飞兮安翔 乘清气兮御阴阳
13、吾与君兮齐速 导帝之兮九坑
14、灵衣兮被被 玉佩兮陆离
15、壹阴兮壹阳 众莫知兮余所为
16、折疏麻兮瑶华 将以遗兮离居
17、老冉冉兮既极 不寖近兮愈疏
18、乘龙兮辚辚 高驰兮冲天
19、结桂枝兮延伫 羌愈思兮愁人
20、愁人兮奈何 原若今兮无亏
21、固人命兮有当 疏离合兮可为
22、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23、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24、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25、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26、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27、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28、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29、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30、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31、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32、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3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3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8、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39、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4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4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2、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43、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4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4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46、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47、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4屈原诗歌中的香草美人是对真实存在的
屈原在《离骚》中采用的“美人香草”式的寓意手法已远远超过了《诗经》中的所谓“比兴之义”。
《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和联想,而屈原的作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和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溶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
在长诗《离骚》中,诗人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美学内涵,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从而也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奇丽,光彩照人了。 《离骚》中一共出现了十八种香草,主要有:蕙茝、菌桂、荃、江蓠、白芷、秋兰、木根、薛荔、芰荷、申椒、菊、芙蓉、石兰、杜衡等等。
这些植物作为“香草”,后人对于它们在《离骚》中的具体含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比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王逸认为这里的“众芳”比喻为群贤,而蒋骥则认为是比喻为君。再如“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独怀乎故宇。”
这里的芳草王逸认为是比喻为君,而林云铭以为是比喻为“修洁之人”,蒋骥认为是比喻为贤士。可见,不同的评论者对于“众芳”和“芳草”各自的寓意理解是不同的。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比如说《离骚》中有这样两句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比喻君王)”;“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琢谓余以善*。(自喻)”(以夫妇喻君臣,生动形象,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此外,《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在《离骚》中比喻自己或君王的高洁)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后人说屈原那种傲岸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就像“香草美人”一样,历经千年的沉淀依然光辉灿烂。
5采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诗句(《离骚》除外)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离骚》《九章》《远游》(1)离、芷、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木兰、宿莽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中洲之宿莽(3)草木、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众芳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5)申椒、菌桂、蕙、茝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6)荃 荃不揆馀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7)兰、蕙 馀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畮 (8)留夷、揭车、杜衡、芳芷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9)众芳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10)木兰、秋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1)木根、茝、薜荔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12)菌桂、蕙、胡绳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13)蕙、茝 既替馀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6关于“屈原”的诗句有哪些
现代毛泽东《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宋李觏《屈原》:秋来张翰偶思鲈,满筯鲜红食有馀。何事灵均不知退,却将闲肉付江鱼。
宋张耒《屈原》: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哺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宋陈普《咏史上·屈原》:仲尼死后百年期,定把离骚继四诗。占断江南烟雨绿,历山穷子与湘累。
宋徐钧《屈原》:托兴妃嫔疑亵嫚,幻言神怪似荒唐。若无一点精忠节,未必文争日月光。
屈原:
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相关典故: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宜昌)。这就是屈原的故乡。屈子祠正门春秋,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关于屈原的句子: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
2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3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4 初闻新作已忘归, 字字落地皆生辉。 汩罗江边咏天语, 思潮如涌笔如飞。 一声长叹一声雷, 天公不怒而自威。忽闻豪杰为贼屈, 天下英雄不胜悲。
5 移步湘江观楚云,暗伤憔悴是灵均。惟将幽恨托香草,未许芳心寄美人。
6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
7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
8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9 物换星移几度秋,你的身影在历史的风尘中早已烟消云散,但当年轻的司马迁驻立汨罗江边怅望千秋之时,依旧会为你洒下深情的泪水。
10 你怨愤的声音在滚滚江流上渐行渐远,却悲而弥壮。也许司马迁正是听到了你撞击他心灵的声音,于是他挥起了如椽之笔,著成信史光照尘寰,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倾听你用忠贞与高洁演绎的永恒旋律。
11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12 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13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拥有如此高风亮节的你,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
14 汨水悲歌万古流,忠魂慰,青史炳千。
15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纵被罢逐流放,也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汤汤的汨罗江最终收留了他,可汨罗江水太混,荡涤不掉它的忧愁;汨罗江水太浅,掩埋不掉它的遗憾。
16 微风渐渐淡去,而香草般的气息却越来越浓,我依旧品读着你,在这沾满泪痕的字里行间,找寻着你遥远的身影……
17 屈原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
18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屈原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19 屈原的诗是烈火,却烧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
20 屈原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生动,龙的传人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21 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诗人的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如火山般爆发,化作《离骚》,化作《天问》,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篇。
22 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丝香草的气息。目光流动在司马迁用至情写下的文字间,我细细品读着你——屈原。
23 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倾听你泣血的呼唤;黎民有爱;仁厚的黎民发出一声声叹息,汨罗有幸,有幸的汨罗收留了你无所栖息的灵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万年呼唤着你的精魂,遥祭着你的英灵。
24 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独享清闲;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洁品格,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虚度此生。
25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我知道你最爱的便是香草,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品行,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超脱,那种不随风而屈的坚韧。而你也如生长在湖畔的一株香草,缓缓地在风中摇曳,一颗露珠在青青的草叶上默默地闪耀,宛如你回望故国时,眼眸中闪烁地晶莹泪光。
26 天地也为你伤感,江边袅袅不尽的秋风想拂去你的清泪,却将你的悲伤吹过时间的激流。
27 品读屈原,让我读懂了高洁的精神,你让我明白,高洁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精神要敢于承担自己内心中的责任。情系国家,心怀百姓,让你的高洁理应属于不平凡。
28 正是这不平凡的高洁,让你如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让你亦如墙角的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留得清气满乾坤。
29 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便是归隐山林,做世外闲人。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两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这两句的意思是:宁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我也不能容忍这种苟合之态。
流亡:随水漂流而去。
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离骚》简介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人物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名
屈原
别称
屈平,正则
字号
字原,又字灵均
所处时代
战国末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楚人
人物生平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名称有双重涵义:从音乐方面来说,《离骚》,可能是楚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歌曲的名称。游国恩曰:“《楚辞·大招》有‘伏羲驾辩,楚劳商只’之文,王逸注云:‘驾辩、劳商,皆曲名也。’‘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或即同实而异名。西汉末年,赋家扬雄曾仿屈原的《九章》,自《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牢’‘愁’为叠韵字,韦昭解为‘牢骚’,后人常说发泄不平之气为‘发牢骚’,大概是从这里来的。”(《楚辞论文集》)这一论证是确切的。屈原的创作是从楚国的民间文学汲取丰富的泉源,既然他的作品内容,“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翼骚序》),那末作品的名称袭用民间歌曲的旧题,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一句词并非有声无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引刘安的话,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就是“离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劳商”“牢愁”和“牢骚”,都是一声之转的同义词,同样是表示一种抑郁不平的情感。《史记》本传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足见标题是决定于作品的内容,而标题的音乐意义和作品的内容是统一的。“离忧”“离骚”以及“劳商”“牢愁”“牢骚”,都是双声或叠韵字所组成的联绵词,只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显然,他们都是在替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这句话做注脚,但却误会了司马迁的原意。又,项安世《项氏家说》说:“‘楚语’:‘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韦昭曰:‘骚,愁也;离,畔也。’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也是把“离”和“骚”分成两个字来讲。把两个字义凑成一个词义,以致理解不同,纷歧百出,都是由于不明词性的缘故。
本篇原名《离骚》,到了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却称之为《离骚经》。他的解释是:“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这话的牵强附会,无待辨明。“经”,当然是经典的意思。《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把《离骚》下面加上一个“经”字,正如洪兴祖所说,“古人引《离骚》未有言经者,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楚辞补注》)又,本篇也有人简称之为《骚》,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就以《辨骚》名篇;甚至有人竟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后来模仿屈原的作品都称之为“骚体”。这也是原于王逸,因为他在《楚辞章句》里,把凡是他认为是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离骚》,凡是模仿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续离骚》。如《九歌》,题作《离骚·九歌》,《九辩》,题作《续离骚·九辩》。这些名称,虽然相沿已久,但并不合逻辑。复次,本篇也有人称为《离骚赋》。这起源于汉朝,因为“汉赋”的表现形式是从“楚辞”演化而来,所以汉朝人的眼光里,屈原的作品无一不属于“赋”的范畴。司马迁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本传),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的作品二十五篇,则更进一步都称之为“赋”。其实,“赋”到汉朝才成为文学形式上一种专门体制。称屈原作品为“赋”,由于受了汉朝人对“辞”“赋”的概念混淆不清的影响,是不恰当的。
关于本篇的写作时代,过去和现在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据《史记》本传记载,是叙述在上官大夫夺稿,“(怀)王怒而疏屈平”之后。但这并不等于说,就是这一年的事;而只是说,《离骚》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后的作品。这里所指的时间是广泛的。但《离骚》作于楚怀王的时代,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究竟是哪一年呢?远在二千年前的司马迁已经感到文献不足征的困难,而无法作出绝对的论断。当然,今天更不能加以主观的臆测。可是,在司马迁的提示下,如果作进一步的探讨,多少还可以寻找出一点关于这一问题的消息。我以为《离骚》既然是一篇抒情诗,而它的具体内容又属于自叙传的性质,则作品本身有关客观事件的叙述,个人遭遇的因由,情感上所表现的忧愤之深广,创作上所表现的气魄之雄伟,这一切,都透露了它自身产生的时期:既不可能是少时的作品,也不会是晚年的创制,最适合的那只有是四十左右的中年时期。篇中关于年龄的叙述,处处都证实了这点。我们试把篇首“恐美人之迟暮”,篇中“老冉冉其将至兮”,篇末“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其犹未央”等句综合起来,互相印证,就不难得出一个整体的理解:假如是三十以下的少年人,无论怎样多愁善感,也不会说出这样老声老气的话;但要把它作为五十以上的人的语气也不妥贴,因为那就谈不上“时亦其犹未央”了。屈原四十左右正是楚怀王的末期,当时楚国屡次兵败地削,怀王主张不定,楚国政府内部亲秦派和抗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剧烈。寻绎《离骚》文义和上述的时代背景,是完全吻合的。
本篇是屈原用血泪所凝成的生命挽歌,作品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正反映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斗争生活,坚贞而炽烈的爱国心情;精神实质的内在联系,使得它成为天衣无缝,冠绝千古的名篇。可是后世读者的欣赏往往停留在音调的铿锵,词藻的瑰丽的上面。甚至有人认为“古今文章无首尾者惟庄骚两家”。说它“哀乐之极,笑啼无端;笑啼之极,言语无端。”(陈继儒语)这种似是而非的十分抽象的模糊概念,其结果必然陷于不可知论。关于本篇的主题思想及其篇章结构除了上面分段说明(见译注)外。兹提出下列几点:
第一,本篇以现实的火热斗争作为通篇的主题思想,它不但说明了屈原和贵族的腐化恶劣势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反映了他是怎样在残酷考验中战胜了自己思想里脆弱的一面,完成了他那种坚强的具有伟大悲剧意义的高尚人格。围绕着这一核心,层层深入。例如女媭、灵氛、巫咸三大段谈话,本身并非事实,只是表现屈原在现实斗争中曲折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他(她)们同样是同情屈原的;可是他(她)们的身分不同,表现在语气上的关切程度不同,而且论点也是各异的。女媭单纯从爱护屈原、关心屈原出发而说出娓娓动听的人情话,她只是劝屈原作明哲保身之计。处于这样黑暗的政治环境里,要想明哲保身是不容易的,那就只有消极逃避之一法;这正符合于战国时代盛行于南方的道家思想。灵氛回答屈原问卜之词,是为屈原的事业前途着想而提出的当时士的阶层社会意识的普遍诱惑。巫咸的语言表面仅仅是一篇不切实际的大道理,实质上则是以妥协代替斗争,为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作风和行为自己在思想上先找好一个防空洞。这正反映了屈原在思想上可能动摇的三个方面。对这,屈原都没有作正面的答覆:听了女媭的谈话以后,借“就重华以陈词”从理论上予以否定;回答巫咸的则是从具体情况的分析来粉碎其客观现实的根据;灵氛的诱惑,虽然引起了他暂时的动摇,可是伟大的爱国热情终于使得这种诱惑完全破产;而屈原也就在思想斗争中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不但在表现手法上极尽变化之能事,而它主题的突出是如何的明朗而深刻!
第二,本篇在组织形式上一个最基本的特色,那就是现实的叙述和幻想的驰骋的互相交织;而这,又是被它的内容所决定的。诗篇一开始是从现实的叙述着手的,接着他就现实问题加以详尽的说明和反覆的剖析,可是精神上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于是丑恶的憎恨和光明的憧憬,就使得他那迷离恍惚的心情进入一种缥渺空灵的幻想境界。随着幻想的开展,扩张了作者忧愤的深度和广度,驰骋着人生的炽热爱恋与追求。可是这幻想是无法脱离现实的,这就决定了幻想最后的破灭,它终于不得不回到现实而结束全篇。本篇的结构,就是这样统一起来而达到完满的高度。
第三,尽管幻想和现实交织,全篇的线索是分明的。作为本篇的具体内容是屈原的自叙生平;而屈原的生平是和楚国客观形势密切联系着的。伴随楚国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屈原所采取的态度是怎样呢最初他满怀信心的提出“愿俟时乎吾将刈”,可是现实不允许他实现他的理想,接着就是“延伫乎吾将反”;再次,是“吾将上下而求索”;复次,是“吾将远逝以自疏”;而这都不可能,最后是“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了。这五句所标明的是思想发展变化的五个过程,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紧紧相联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划清了文章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引出了贯串全篇的一条主要线索。从这一主要线索派生出来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叙述亦莫不如此。例如:篇中以男女的爱恋象征理想的追求,始则曰,“吾将上下而求索”;继则曰,“哀高丘之无女”;继则曰,“相下女之可诒”;继则曰,“闺中既以邃远兮”;继则曰,“岂惟是其有女”;继则曰,“聊浮游以求女”。又如用芬芳的服饰,比喻自己的好修,遣词用意,也都是前后一贯,脉络分明,自成体系的。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
2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3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4 初闻新作已忘归, 字字落地皆生辉。 汩罗江边咏天语, 思潮如涌笔如飞。 一声长叹一声雷, 天公不怒而自威。忽闻豪杰为贼屈, 天下英雄不胜悲。
5 移步湘江观楚云,暗伤憔悴是灵均。惟将幽恨托香草,未许芳心寄美人。
6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
7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
8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9 物换星移几度秋,你的身影在历史的风尘中早已烟消云散,但当年轻的司马迁驻立汨罗江边怅望千秋之时,依旧会为你洒下深情的泪水。
10 你怨愤的声音在滚滚江流上渐行渐远,却悲而弥壮。也许司马迁正是听到了你撞击他心灵的声音,于是他挥起了如椽之笔,著成信史光照尘寰,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倾听你用忠贞与高洁演绎的永恒旋律。
11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12 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13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拥有如此高风亮节的你,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
14 汨水悲歌万古流,忠魂慰,青史炳千。
15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纵被罢逐流放,也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汤汤的汨罗江最终收留了他,可汨罗江水太混,荡涤不掉它的忧愁;汨罗江水太浅,掩埋不掉它的遗憾。
16 微风渐渐淡去,而香草般的气息却越来越浓,我依旧品读着你,在这沾满泪痕的字里行间,找寻着你遥远的身影……
17 屈原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
18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屈原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19 屈原的诗是烈火,却烧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
20 屈原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生动,龙的传人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21 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诗人的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如火山般爆发,化作《离骚》,化作《天问》,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篇。
22 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丝香草的气息。目光流动在司马迁用至情写下的文字间,我细细品读着你——屈原。
23 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倾听你泣血的呼唤;黎民有爱;仁厚的黎民发出一声声叹息,汨罗有幸,有幸的汨罗收留了你无所栖息的灵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万年呼唤着你的精魂,遥祭着你的英灵。
24 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独享清闲;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洁品格,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虚度此生。
25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我知道你最爱的便是香草,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品行,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超脱,那种不随风而屈的坚韧。而你也如生长在湖畔的一株香草,缓缓地在风中摇曳,一颗露珠在青青的草叶上默默地闪耀,宛如你回望故国时,眼眸中闪烁地晶莹泪光。
26 天地也为你伤感,江边袅袅不尽的秋风想拂去你的清泪,却将你的悲伤吹过时间的激流。
27 品读屈原,让我读懂了高洁的精神,你让我明白,高洁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精神要敢于承担自己内心中的责任。情系国家,心怀百姓,让你的高洁理应属于不平凡。
28 正是这不平凡的高洁,让你如皭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让你亦如墙角的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留得清气满乾坤。
29 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便是归隐山林,做世外闲人。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屈原的诗词名句 屈原励志名句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乐莫乐兮新相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广开兮天门 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 使冻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 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 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 乘清气兮御阴阳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屈原名句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
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吾与君兮齐速 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 玉佩兮陆离
壹阴兮壹阳 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 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 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 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 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 原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 疏离合兮可为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的名言
屈原的名言
1、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九章桔颂》
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扛》
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九章涉江》
4、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5、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7、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8、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9、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10、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偶然作》
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12、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九章哀郢》
1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九歌国殇》
1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17、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8、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
1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20、青云农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21、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离骚》
2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3、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
24、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九歌国殇》
25、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九章》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7、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远游》
28、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
29、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九章橘颂》
30、世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卜居》
31、船客与而不进兮,淹回木而凝滞。《九章涉江》
32、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
33、众女疾余这蛾眉兮,谣诼谡余以善*。《离骚》
屈原名句屈原的千古名句屈原名言名句 花与屈原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对花草怀有真挚情感,并且大书特书花草的诗人之。大量的香花香草交织在屈原作品的字里行间。他提到的花草有兰花、辟芷、木兰、秋菊、茵桂、申椒、留夷、揭车、杜蘅、薜荔、胡绳、芰荷、芙蓉、女萝、石兰等等。屈原经常用鲜花香草来象征品格的高尚和坚贞,这些花草他信手拈来,成为他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载体。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五彩缤纷的画面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由于屈原在辞赋中经常以兰蕙等香草自况,在《离骚》、《九歌》等篇章中多次吟诵兰花,赞美兰花,古人尊奉他为兰花花神。在《离骚》中提到兰花就达10余处之多,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兮余、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等名句被广泛地吟诵、传播并在各种典籍中被当作典故引用,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衍化成为理想境界、美好情感的赞词。
兰的这一文化属性的形成,屈原是功不可没的。屈原笔下的兰不仅是理想的载体、美德的象征,还是一面反映当时民风民俗的镜子。在《九歌东皇太一》中他这样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就是把伴有蕙花的肴肉用兰叶包扎好蒸熟。这里的蕙肴主要是作为祭神的供物,反映了当时的祭祀风俗。《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就有采摘香花佩戴在身上的习俗。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为历代文人所赞颂,爱慕高尚品格的屈原自然也不例外。屈原在《离骚》中写道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意思是,用菱叶荷叶制成上衣,又集结荷花来做下衣,对荷花的喜爱简直到了愿与之融为一体的程度。《离骚》中说芙蓉始发杂芰荷,紫茎屏风文绿波,说明在秦朝以前,我国从南到北的水乡之所,荷花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植物了。《九歌#8226;湘君》中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则通过列举违背薜荔草、芙蓉(荷花)自然属性的行为(薜荔草生长在陆地上,人却到水中采:芙蓉生在水中,人却到树梢上摘)未比喻事情的不可能性。
花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花馔源远流长。屈原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到以花入食的风俗。《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桂酒,既是把桂花放入酒中制成的。在古代,桂酒常常用作奉神的祭祀品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屈原在《离骚》中借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自喻品质的高洁,但有人提出这可能暗含了他以花入肴的做法。菊花瓣虽略带苦味,但久吃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屈原把菊花与兰花并列起来加以礼赞,并且冠之以秋字,作为季节的代表花卉,对后世影响很大,春兰秋菊还成为成语,开了后人尊崇菊花、赞赏菊花的先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则以饮朝露餐菊花来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其他提及鲜花香草的地方也很多。例如,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这诗中的留夷是指芍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朝搴眦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佳句则提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玉兰花。被薜荔兮带女罗一句吟诵了薜荔、女萝两种植物。屈原的这种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他是伟大的先行者之。
离骚中反映屈原忧愁苦闷走投无路的境况的句子:
既替余以蕙纕兮, 他们攻击我佩戴惠草啊,
又申之以揽茝。 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虽九死其犹未悔。 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
终不察夫民心。 他始终不体察我的心情。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那些庸人妒忌我的丰姿,
谣诼谓余以善*。 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
固时俗之工巧兮,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偭规矩而改错。 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背绳墨以追曲兮,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
竞周容以为度。 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余不忍为此态也。 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鸷鸟之不群兮,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自前世而固然。 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
夫孰异道而相安? 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 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
忍尤而攘诟。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
固前圣之所厚! 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