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
大家都知道,李白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作,而这些诗作来自他的大量实践,正是因为他游历名山大川,纵情于山水之间,或高歌,或痛饮,才给他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
那么,李白的大半辈子都在游山玩水,基本没有正经工作过,他是怎么生活的?根据后人的考证,诗人李白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靠父母,也就是啃老;二是靠婚姻,啃女方家的老;三是靠写诗,也就是粉丝打赏。
01 靠家庭,靠父母,也就是啃老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父亲李客是一名富商,这种说法最早来自郭沫若所做的《李白与杜甫》:
李白的排行名叫“李十二”,足见他的兄弟辈很多,他的父亲李客由中亚碎叶迁徙入蜀,是拖着一大家子人的。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不然他不能携带着那么多的人做长途羁旅。他入蜀以后,把李白养成了一个漫游成癖,挥霍任性,游手好闲,重义好施的人,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商人地主。
另外,李白在他的诗作中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说明李白从小接受的教育,所能接触到的文化资源是很不错的,而这也是需要有不错的家庭经济条件才能支撑。而且李白从小就“ 好剑术,喜任侠”,这同样是需要不错的家底支持。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个三十馀万,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说明他身上带的钱不少。
当年李白才20多岁,在此之前他不是看书就是玩,这笔钱的来源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李白父亲的资助,也就是李白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啃老族”。
02 靠婚姻,啃女方家的老李白的一生中的两次正式婚姻都是入赘。
第一次婚姻是入赘许家,女方是名门闺秀、相国府的许氏,算是富贵之家了。虽然到李白成婚之时,许圉师虽然已经故去,但是官宦世家的家底也还在。成婚之后,李白的生活自然是幸福滋润的。
大概在公元740年,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许夫人离世。妻子离世之后,李白和许家的关系如何就难以考证了,有可能许家就不再养着李白了。
李白第二次婚姻,也是入赘。女方同样出身于宰相之家,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用现在的话来说,宗煜**是李白的“迷妹”,还花巨资买下李白题诗《梁园吟》的墙壁,这也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千金买壁”的出处。而宗煜能为一首诗一掷千金,宗家的财富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妻子陪伴李白到最后,后来他犯事的时候,还是妻子从中斡旋解救的。
这两次入赘婚姻,都会在经济上给李白提供过生活来源的。据说李白还有两次非正式婚姻,在经济上没有给李白太大的帮助。
03 靠写诗,也就是粉丝打赏公元742年,李白终于因为写诗好而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成为了一名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李白终于吃上了皇家饭,有了唐玄宗的加持,李白在大唐的名声也达到了巅峰,粉丝快速增长,俨然成了大唐第一流量明星。
李白在朝中为官三年,朝廷的生活与他想象的出入太大,让他厌倦,并且他本人行事放荡不羁,他让杨贵妃为他磨墨,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得罪了很多人,最终唐玄宗做出决定,即所谓“玄宗赐金放还”。李白拿着唐玄宗给的遣散费,继续他的自由生活。
另外,李白还有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那就是粉丝打赏。盛唐时期,诗词水平达到了鼎盛,虽然杰出诗人很多,但李白绝对是其中的C位,自然也有不少粉丝会给自己的偶像打赏。
比如,汪伦邀请李白来做客,除了好酒好菜供应之外,临走之时他还送给李白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这名马和官锦在当时值多少钱呢?据后人的考证,这些可能买四五百石米,等于七品官员五六年的正禄了。
除了粉丝打赏之外,李白还有一些应酬的诗作,例如《酬崔五郎中》、《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等,这些诗作很大概率是有些人赠送李白金银财帛之后,李白的回馈之作。
总的来说,李白年轻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家庭,成年乃至中年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许氏和宗氏两个老婆的家庭,期间还有因为自己诗写得好,得到唐玄宗的赐金和粉丝的打赏。就这样,李白先生虽然没怎么工作过,靠这些也过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扩展资料:
李白作品: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1、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二、《将进酒》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1、全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李白
序言: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诗对后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李白的诗不仅狂热奔放,而且气势磅礴。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或者生活上遇到了挫折,他会激励着我们给我们勇气。如果没有李白在生活上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历史上没有李白,那么屈原就没有了传人,后世的孩子也就没有了启蒙诗歌。
一、诗仙李白诗仙李白,有着非常洒脱飘逸的风范,放荡不羁的神采。李白的诗意境非常的高深,让无数的后人都叹为观止。很多人在学习中都会学到李白的诗,而且还不止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李白少年时所写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基本上是大家都会背的一首,可见对于人们的影响有多深。李白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位诗人。
二、所写的诗词不管是七言诗句还是五言诗句,所表现出的胸襟和对大自然的审美以及感悟,给人丰富的想象,无穷的韵味。李白在诗歌上的语言风格都是以清新明快为特点的,爽朗是他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的诗词,不需要加任何的修饰,就能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感觉,更是能反映不愿意苟活在世俗的高洁人格。
三、李白的生长环境而这些跟李白的出生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小李白就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父母都非常的有文化教养,而李白又是生长于蜀中,那个时候的蜀中有着非常浓郁的道教气息,环境对于神仙道教的信仰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了李白的一生,李白在1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纵横术,因为受到这些的影响,所以他的气质飘逸洒脱,所写的诗也是非常的奔放有气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