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甄士隐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红楼梦》中,甄士隐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第1张

  甄士隐的谐音是“真事隐”,即把真事隐去,留下“假语存”(贾雨村)。士隐,据周汝昌先生考证,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礼疏》云:遭真事隐去也。值乱世,道德违费,则隐而不仕。是则“真废物”、“真事隐去”言外意也。[1]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小时便被拐子拐走,后来被同时卖给一个无甚权势的人家和薛家,结果薛蟠把那人打死,案子落到贾雨村手上,他不念英莲是自己的恩人的女儿,把这件事顺水推舟讨好薛家,讨好贾家。后来英莲跟随薛家到了贾家,在大观园中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最后还是逃不过“应怜”的命运。士隐丢了爱女,家里又着火,到岳父处又受欺,最后在两个仙人的指引下出家走了。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真事隐(将真事隐去)、假语蠢(假语蠢言)。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

  作者把《红楼梦》由盛至衰最后败落这一主题,首先从甄士隐的经历这个雏形故事中预演出来,甄士隐的彻悟也预示着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未来相类似的结局。但原书只到八十回为止,续书让甄士隐在结束时出现应当是符合曹雪芹原来意图的,所不同的是甄士隐和贾雨村那一席充满了庸俗的富贵荣华的议论,只能看作是续书者思想的反映,歪曲了甄士隐在书中所起的作用。

第五回人物关系:

1、贾雨村 (林黛玉的教书先生,甄士隐昔日的邻居和好友)

2、甄士隐 (香菱的父亲 )

3、香菱(本名英莲,后被拐子卖给薛蟠作小妾)

4、封肃(甄士隐岳父)

5、娇杏(甄士隐夫人的丫鬟,后嫁给贾雨村作小妾后扶正)

6、林如海 (林黛玉父亲,贾母的女婿,两淮盐运使)

7、冷子兴(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贾雨村的好友,古董商人)

8、张如珪(贾雨村昔日同僚)

9、林黛玉(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

10、史太君(即贾母,贾政 贾赦之母)

11、邢夫人(贾赦之妻)

12、王夫人(贾政之妻,贾珠和宝玉之母 ) 李纨(贾珠之妻)

13、元春(贾政长女,宝玉等的姐姐,为皇妃)

14、迎春(贾赦与前妻所生)

15、探春(贾政与赵姨娘的女儿)

16、惜春(贾珍的妹妹)

17、贾敬(宁国公之孙,贾珍和惜春之父,道士)

18、贾珍(现居贾府族长)

19、贾蓉(贾珍之子)

20、贾赦(荣国公长孙,现袭爵)

扩展资料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该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携带下凡。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书中故事起于甄士隐。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卑鄙贪财,甄士隐贫病交攻,走投无路;后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为《好了歌》作解注。经道人指点,甄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

《红楼梦》读者中,迷贾宝玉的人很多,迷甄士隐的人很少。这些人不知道,贾宝玉和甄士隐其实是同类。他们身上有很多相同之外,作者在第一回主要写甄士隐的经历,其实就是贾宝玉人生的一个预演

从这个预演里,我们不但能看到贾宝玉在80回后的人生走向,而且还能看到,如果黛玉嫁给了宝玉,他们会有怎样的婚姻生活。

让我们先来看看,贾宝玉和甄士隐有哪些相同之处。

身份地位:安富尊荣,他们都是啃老一族。

贾宝玉和甄士隐都属于会投胎的人。

贾宝玉投到荣国府,成为荣国公的正派嫡孙。书中说,这是个“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而且富贵双全,还得到祖母的独宠,是一个活在聚光灯下的人,万众瞩目。

再看甄士隐,出生在“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是当地望族,祖上留下丰厚的财产,足够让他一生都衣食无忧。

正是因为投胎投得好,无需劳作就能获得丰厚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所以,甄士隐和贾宝玉都安富尊荣,安于祖辈创造的生活环境,成为啃老一族

处世态度:喜雅厌俗,他们都不肯脚踏实地。

因为有着与生俱来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唾手可得的读书机会,贾宝玉和甄士隐都养成了“神仙一流人品”。

什么是“神仙一流人品”?就是飘在天上,不肯脚踏实地,自认高雅,厌恶并远离一切俗人俗事。

有必要强调一下,所谓俗人俗事,不是指粗俗粗鄙的人和事,而是柴米油盐、人情世故等世俗的人和事,也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和事。

既然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和事,为什么贾宝玉和甄士隐厌恶并远离呢?因为,有人替他们把这些事都做了。就像那句当下流行的话:你的岁月静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通常来说,读书人愿意走仕途,毕竟那是个读书人聚集之地,又是检验读书成就的地方。但是,贾宝玉和甄士隐都是读书人,却都视仕途为俗务。甄士隐“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贾宝玉更是视走仕途的人为“国贼禄鬼”,整日流连于内帷,混迹于女儿群里,以被女孩驱使为乐。

处世能力:一技无长,他们都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正是因为贾宝玉和甄士隐都安于啃老、喜雅厌俗,导致了他们“一技无长”,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生而为人,无论是谁,都至少应该掌握一项生存技能。即使有老可啃,有人为之负重,也要有技能在身以备不时之需。

贾宝玉和甄士隐都是缺乏预见性的人,也没有危机感,以为当下的美好生活可以长长久久。然而,世事无常多变,突然有一天,一切都失去了。

甄士隐失去了房子,失去了田庄,失去了供他享受高雅生活的一切。现实逼着他必须亲自耕种才能获得衣食。此时,他才发现,他“不惯生理稼穑”,一饭一粥都变得如此来之不易,一丝一缕都如此物力维艰,生存成了巨大的难题。

贾宝玉也是如此,当贾府之大厦倾倒,尊荣都被抽走,亲人一个个离去,他沦为了沿街乞讨的乞丐,他才发现,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要想活下去,他就得低头接受嗟来之食。

这就是生存能力缺失造成的后果。

无力担当:幡然醒悟,他们都选择了悬崖撒手。

从神仙般的生活,一夜之间沦落到潦倒落魄的地步,相当于从天堂跌落地狱。如果是有担当的人,哪怕是为了家人,也能重新站起来,一点一点去经营。但是,贾宝玉和甄士隐都是无力担当之人,面对潦倒落魄的现实,他们幡然醒悟,悔不当初,但都选择了悬崖撒手,丢下亲人出家了。

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是解脱,但对于他们的亲人来说,却是雪上加霜。

甄士隐走后,妻子封氏“哭个死去活来”,“遣人各处访寻”,最后不得不带着两个丫鬟,“日夜作些针线发卖”。

贾宝玉出家后的情景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母亲王夫人会因此受到多大的打击,妻子薛宝钗同样会“遣人各处访寻”,最后不得不带着丫鬟努力谋生,并替宝玉侍奉父母尽孝。

如果黛玉嫁给了宝玉,宝玉同样会因无力担当而出家。

如果嫁给宝玉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宝玉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当然不会,看看甄士隐就知道了。

甄士隐与妻子封氏结婚多年,感情深厚,并且育有一女,甄士隐对女儿也非常疼爱。但是,因为沉湎于高雅生活,缺乏基本的处世能力,他不但把女儿弄丢了,还因无法面对和承受潦倒落魄,在醒悟后出家了。

甄士隐的结局,其实就是贾宝玉的结局。

甄士隐和封氏有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封氏,而是因为优渥的生活,不需要他为婚姻承担什么。当生活出现变故,需要他来承担时,他就因无法面对而出家了。

贾府的衰败已成了必然,如果黛玉嫁给了宝玉,客观条件决定,宝玉必须靠自己承担起婚姻,承担黛玉的生活。他能拿什么承担呢?什么都没有,最终也只能像甄士隐一样,弃家而去。

这就是作者专门用一个章回来写甄士隐的目的:甄士隐的经历,就是贾宝玉的经历。他们的人生有太多相同之处,也必须有相同的结局。另外,通过这一甄(真)一贾(假)两个人的相同经历,诠释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主旨,同时告诉读者,无论是谁,无论处于哪个人生阶段,如果不愿意脚踏实地地面对生活,结局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被生活所淘汰

《红楼梦》第一回主要写的是甄士隐的小荣枯,但在此之外,还以神话形式分别引出了两个与后文紧密相关的情节,一个是补天石被僧道二仙带入红尘的过程,还有一个是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子还泪报恩的故事。

这两个都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节,作者却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补天石的故事是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形式来呈现的,绛珠仙子还泪报恩的故事却是通过甄士隐的梦境来呈现的。

也就是说,关于林黛玉的前世,只是甄士隐的一个梦

那么问题来了,林黛玉是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关于她前世的描述,为什么要通过甄士隐的梦来呈现呢?

这正是作者曹雪芹的高明之处,他把两个神话情节写在一起,却一实一虚,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关于绛珠仙子还泪的故事,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它像所有的梦一样,带有两个鲜明的特色:虚幻和荒诞。只有读懂了其中的虚幻和荒诞,才能真正读懂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绛珠还泪的故事是虚实结合:绛珠化身为黛玉是实,神瑛化身为宝玉是虚。

在绛珠还泪报恩的故事中,有一男一女两个主角:男主角神瑛侍者每天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使得绛珠草不但延续了生命,还修成了人形,“修成个女体”。这份再造之恩,绛珠一直想要还报,但苦于没有机会。巧的是,神瑛侍者计划去人间一游,警幻仙子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绛珠追随神瑛下凡,“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正因为这个完整的故事,才让读者以为这个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分别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它太像红楼故事的前传了。

但是,作者把这个故事情节安排在甄士隐的梦中,结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都知道,梦境的呈现,都是虚实结合的,它是现实生活的碎片组合起来的,但缺少情理和逻辑。所以,太过完整和真实的梦其实是不存在的。

作者这是在告诉读者,这个看似完整的故事情节,其实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需要用心去辨别。

那么,辨别的方法在哪里呢?就在另一个神话故事里,也就是补天石的故事里。

补天石的故事是实写的,补天石被僧道二仙携入了红尘,是去“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经历“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过程,这正是贾宝玉的人生历程。

因此,在甄士隐的梦里,神瑛化身为贾宝玉的情节是虚,贾宝玉实际是上由补天石幻化而来,所以他不是天上的美玉,而是一块假宝玉。

在这个梦境里,当然也有实的部分,那就是绛珠为报恩化身为林黛玉是真的,不过她所追随的贾宝玉不是神瑛,而是具备神瑛外表的补天石,所以贾宝玉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这就是以梦境呈现绛珠还泪故事的第一个目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绛珠化身为林黛玉是真,神瑛化身为贾宝玉是假。如果这一层含义没有弄明白,对全书的理解就会进入误区,甚至误把红楼当成前世今生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来读了。

绛珠还泪报恩的故事很荒诞,其实是绛珠的执念作怪。

梦境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荒诞,无法以正常的思维和逻辑来理解。对于报恩,从正常的思维和逻辑来理解,应该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滴水和涌泉,都是甘泉,区别只是量小和量大。甘泉是什么?是人人都需要的,是对人有帮助的。也就是说,所谓报恩,一定要报到恩人的需求点上,即使不能雪中送炭,至少也是锦上添花。

但是,绛珠的报恩,却是一厢情愿:得人之甘露,报之以眼泪。试想,谁会需要别人的眼泪?

这就是这个梦境的荒诞之处。正因为荒诞不合情理,深究之下,我们会发现,绛珠的目的并非报恩,而是去执念:“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通常来说,无论是有意施恩还是无心援手,施者都希望受惠者好好活着,而且是不带负担地活着。比如王熙凤打发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并没想过回报,也不希望刘姥姥一直惦记着。惦记,会成为双方的心理负担。

绛珠“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便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这份沉重的心理负担,成为了绛珠的执念:一定要尽快报恩,哪怕没有甘泉可回报,用眼泪也要报。这种执念如果不去除,绛珠就无法心无挂碍地做仙子。

绛珠的这份执念与神瑛无关,因为神瑛并不需要她的眼泪,她的眼泪对神瑛也毫无助益。

这就是用甄士隐的梦境来呈现绛珠还泪的第二个目的:还泪报恩太荒诞,但绛珠的强烈执念却是情理之中

正是因为绛珠有着强烈的执念,而且她带着这份执念化身为林黛玉,于是,林黛玉延续了这份执念,这成了林黛玉主要的性格特征:执念太深,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并因宝玉而泪尽,对应了她的初衷,“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黛玉的眼泪流干之日,也就是她的执念去除之日,更是她回归太虚幻境之日。

综上,读懂作者以梦境体现绛珠还泪报恩的双重用意,我们便能看清林黛玉的人生悲剧是“莫怨东风当自嗟”:一方面执念太深,另一方面报恩报错了人,把补天石当成了神瑛。而二者又是互为因果的,正因为执念太深,才会把人认错,缺乏全面地思考和分析,在偏执的路上越陷越深。

而去执念,正是佛家的放下——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恰恰又应了僧道二仙所说的“度脱”,脱离世俗的束缚和烦恼,这也是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万境归空——放下执念,心境归空

绝不是可有可无!他们是整个故事的线索式人物,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别看他们只是偶尔出来打点酱油,可要是没有他们,嘿,“红楼梦”这盘菜还真就炒不出来了!

红楼梦里好多人物都是谐音命名,实为暗示。甄士隐就是“真事隐”,贾雨村名贾化,就是“假话”;第一回里让甄士隐离去,就是暗示“将真事隐去”,后来让贾雨村说话,就是“假语村言”,其实就是想说,这个故事都是假的。

贾雨村: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贾雨村是个着墨不多的人物,但他在全书的整体结构中却是一个穿线人物,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一些重要情节发展,都与这个人物的出现有关‘贾宝玉之出生入世,依神话是一僧一道将其推入红尘而来,但他的正式与读者见面,虽出自冷子兴的口中:“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但第一个对贾宝玉作出非同一般认识的,则是贾雨村一大段正邪二赋之论。尔后,恰恰另两个主人公林黛玉与薛宝钗她们之来到贾府,又与贾雨村有关。那个无法无天的呆霸王薛蟠,就更不用说了。贾雨村确实像个魔鬼的影子,总跟在贾府的身后,他时隐时现,而在他的发迹中,又总给一些人带来厄运。无论对于贾宝玉或者整个贾府,他都永远像一颗灾星,令人慌忙躲避而不及。

当然,贾雨村的形象是复杂的,他一开始似乎还不是那么坏,所以有人曾探讨过这个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这是有意义的,但同时,作者精心设计这样一个全书的穿线人物,其用意是很深的。

甄士隐:

一:他是巨著的“引子”

《红楼梦》先从与“红楼梦”无多大联系的乡宦甄士隐一生的兴哀经历开笔,这是何故脂砚斋批道:“所谓真(甄)不去.假(贾)焉来也”。这就是说.甄士隐这一人物在《红楼梦》中是作引子出现的。

二:他是《红楼梦》人物命运的预言者

甄士隐虽然亦是曹雪芹笔下所塑造的《红楼梦》人物之一,但他又不参与《红楼梦》正戏,始终游离于情节发展之外。当他在《红楼梦》序幕中演完他自己的兴亡悲剧后,便隐身幕后.成为“红楼梦”正戏的清醒旁观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注视着经历“红楼梦”正戏的主角、配角的命运。

三:他是作者在作品中的代言人

作者从甄士隐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悟这几方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空”这一主题,因此可说甄士隐是作者在作品中的代言人。

因此,可以说甄士隐这一凡物在《红楼梦》中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在结构上作者用他来作全书的引子;在塑造人物时,用他来为自己笔下的人物预言,为这些人物制定命运的框架;又通过他具体传达作者表现在作品中的主旨。甄士隐在《红楼梦》中虽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但作者却用他无形地操纵了《红楼梦》的结构、人物,主题,令读者不得不叹服作者对这个人物独具的匠心。

一直以来不明白,甄士隐、香菱两人在红楼梦中的安排为何?

今日看到有人小解黛玉,提及黛玉收香菱为徒,教她读书、写诗,才想明白,甄士隐对应贾宝玉结局,黛玉则同香菱命运,只不过在不同人身上,体会不同罢了。

英莲的父亲甄士隐出场就登“太虚幻境”,看到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两句话,大概意思一读便知,但突兀放在开头写甄士隐这么一个人物关系是为什么?

甄士隐第一次遇到空空道人和癞头和尚,记得他们指着英莲给甄士隐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这对僧道又说:“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两句话把英莲的命运已经总结完毕,元宵佳节后,英莲走失,甄士隐家遭遇大火,家破人散。后甄士隐又在街道遇到僧道,随之而去,给整个书埋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甄士隐这个人物到底要说明什么?

有人解读,说是为了暗示甄贾这两个家庭结局,总感觉解读意犹未尽。

甄士隐从全文看,跟江南甄家没什么联系,但偏偏看见“真假”对联的是他,碰上僧道的也是他,又在开头就跟着两人走了。这过程,结局,似乎都不简单。

直到把黛玉、香菱两个人物合理的联系起来,才破了我心里的谜。

“真假”之说,除了暗示两个家族的命运,还暗示了两个人的命运——甄士隐和贾宝玉,这两人最后都跟着僧道走了。

而呼应的两个人,就是黛玉和香菱。黛玉是降诛仙草,香菱是凡夫俗子,黛玉命不由己,苦苦对抗,以死明志。

香菱经历从小被人贩子偷走,又经历被呆霸王薛蟠抢亲杀人,想来,人生的苦也吃的差不多了,可偏偏,老天不让她安宁,没过几天安宁日子,被金桂、宝蟾凌辱,逆来顺受。

好在她跟黛玉都喜欢读书、写诗,香菱跟了黛玉这个尽职尽责的师傅,人生总算有点爱好打发苦闷了。

可惜,黛玉、香菱两人出场时,命运已经被安排好了。

有人说黛玉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但香菱除了是小英莲的时候,过过几天锦衣玉食的日子,后来手里无牌可打,都是任人摆布。

黛玉虽表面衣食无忧,可命运半点由不得自己,这也是她郁郁寡欢的根本原因。她想通过跟宝玉结合,一了相思苦,二解人生愁,但偏偏无父母兄弟做主,这点和香菱没什么两样。

《红楼梦》妙在,给人留下了无限猜想,这也是遗憾——书未写完,不知曹公到底如何结局。

我们为书中的人遗憾,为这本经典未完成遗憾,这符合吊中国人追求团圆的胃口。

而黛玉的遗憾,是爱情之痛,人生不得已之痛,命运不可能因为你是谁,就偏爱。黛玉有才,有颜,有家世,但无父无母,心无所依。

香菱的委屈在于,受了那么多苦,命运除了给她美貌,后进才华,却不肯施舍她安身立命的平凡生活。

黛玉心无所依,香菱也心无所依,两个人不同命,同运,凭谁手里握的什么牌,最后都翻不出命运的手掌。

香菱的命运像极了底层的挣扎,可黛玉身居高处又如何,一样有不尽人意之处。所以看命运,人生消极。仔细想,命运公平又积极。

人,越是不如意,越要挣扎,顺风顺水的日子,没有文章可做。

在《红楼梦》中,“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原是苏州大户人家,收留过落魄时的贾雨村,后来家因失火烧毁,女儿又被拐走,他于是跟随跛足僧人离开苏州,成为游方之人。

他在《红楼梦》一书中的意义是:

通过他引出贾雨村这一人物,进而联系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弃家投奔贾府的情节,为全书故事内容的展开作铺垫。

也许续书中不排除甄士隐对情节发展会有影响作用,但曹公的本意我们未必捉摸得透彻,这仅仅是一种猜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64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