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各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内心感情?

《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各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内心感情?,第1张

海峡两岸盼团圆的诗词有:

1、喜鹊登枝报春海峡两岸情;同胞血浓于水人民盼回归。

2、春归人未归,凭海临风惊杜宇; 醒盼梦还盼,同心携手祭炎黄。

3、追忆列宗列祖,东西南北中,都亲黄土地; 同为龙子龙孙,汉满蒙回藏,共建大中华。

4、吴岭温泉,庐山瀑布,两岸河山源一脉; 双潭秋月,西子春风,陆台水土本同宗。

5、五千年血脉承传,赫赫龙孙,当兹海峡征联,同歌母爱; 九万里江山崛起,拳拳赤子,值此文坛献艺,共壮国魂。

6、海峡波平,对飞玉鹭黎民愿; 神州春暖,共架金桥骨肉情。

7、昔日好悲伤,数十年母子无缘,路断天涯,骨肉情深空想念; 今朝真喜悦,三千里江山有约,联通海峡,同胞义重庆团圆。

8、姊弟一胞连尺愫; 海峡两岸盼团圆。

9、骨肉心连心,月映不须分两岸; 陆台手携手,龙腾必会震全球。

10、喜碧海澄波,骀荡千帆扬愿景; 盼银鸥紫燕,翩跹两岸共春风。

台湾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三国、隋朝时期,中国政府先后派万余人去台。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居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与华南壮侗语人群同源;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行使管辖权。

《望大陆》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想落叶归根的感情。

诗词原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表现作者生前活着时的痛苦,作者明确实写了自己的悲哀情感,暗示虚写了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现状。读者可以通过诗中明确地抒情,在头脑里再现出一个活生生的慷慨悲壮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全诗用语自然生动。如“高”字,出语自然天成,而富于哲理,耐人咀嚼。站的越高,望的越远,这是常识。诗人一定希望葬的更高些,那样会望得更远,了解更多,更能缓解思恋之苦,满足思恋之需。作者情之急、情之浓全被这一字传出。

扩展资料:

《望大陆》在音韵节奏方面特点突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句式上,长短错落,读来时慢时快,恰当的表达了感情。 前两节采用了重章复沓的手法,具有很强的咏叹意味。

从情感发展上看,“望我大陆”所传达的情与“大陆不可见兮”所传达的情又截然不同,构成突转,发人深思。 第三节每句三字,音步一致,节奏分明。

四句诗紧锣密鼓式地排列,读来沉郁顿挫。前两句使用叠音词“苍苍”“茫茫”,渲染了景象的寥廓,音韵上也具有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2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