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一:子女始终不闻不问
徐先生的父母争争吵吵经历了三十多年,父母的感情并没有因为争吵而出现大的变化,有些小摩擦、小矛盾,他都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没有原则性的、大是大非的问题,都不会去管他们吵架的事情。当父母吵架时,他要么出去,要么就干自己的事,只当没发生。而且现在生活压力很大,回家希望能够开开心心地和父母一起吃顿饭,如果参与父母的争吵,容易影响自己的心情,所以干脆不管。
专家点评:父母之间的争吵,子女不能完全不管,有些时候父母吵架也是引起子女重视的一种暗号,所以遇到父母吵架时一定要分析他们争吵的原因。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之间的拌嘴是不需要干预的,因为共同生活了一辈子,尤其年老了产生摩擦难以避免。而且有的老人挑起事端的时候纯粹是为了调剂生活,就好像我们平时生活里的问候和打招呼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并没有横眉立目,反而有几分玩笑在里面,包含了关怀与温情。
另外,父母争吵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可以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争吵出现冲突,子女还是应该加以干涉,防止争吵升级为冷战甚至暴力。案例中徐先生对于父母争吵一律不管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子女可以用一种较为幽默诙谐的方式来协调,说一句玩笑话,淡化一方的缺点或者过失,活跃气氛,转移话题,让气氛重新变得和睦起来,防止父母长期吵架出现新的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因为情绪激动而出现危险事件。
态度二:一旦吵架强行拉开
父母吵架大多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不阻止他们会越吵越来劲儿。父母年纪大了,吵架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感情。因此韩先生不希望看到父母吵架,每次看到他们为了一点小事争执,他总是极力相劝,要是觉得他们动真格了,韩先生就强行把父母分开,以缓和一下情绪,否则争吵升级,可就不是闹着玩的,说不定要冷战好久呢。
专家点评: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作为子女参与父母的吵架,首先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把握好分寸。晚辈干涉父母的事情,本身就有些不便,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同,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年龄差距,必然存在代沟,这样不加协商地强行拉开正在吵架的父母,容易把自己置于裁判的位置,当裁判的裁决不能让双方信服时,换来的可能是父母双方将对对方的不理解埋在心理,下次争吵时更容易翻出旧账。
另外,强行拉开正在吵架的父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父母吵架升级,但这也相当于强行剥夺了他们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机会,有些事情在争吵中反而能够说清楚、讲明白,强行拉开后可能话还没说清楚又出现了新的误会,使得矛盾越积越深。
父母吵架的时候,子女最好的办法是做完家务活,然后再来轻松地问一句,“你们吵完了没有啊?我活都干完了”,“吵完了就吃饭吧”,“吵完了咱们出去走走”之类的话,轻松地缓和气氛,转移争吵的情绪,也给父母留了面子,可以说这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态度三:子女偏向一方
熊女士因在北京工作,平时回老家的时间也不太多,回家如果是遇到父母吵架,她一般都是偏向母亲。她的理由是,父亲的主要精力都花在工作上,很少操持家里的事情,不知道其中的麻烦,如果是因为家里琐碎的事情争吵,很显然父亲是没有道理的。另外,母亲相对于父亲而言,在发生争执时,无论从气势还是声音上都处于弱势,女儿很自然的就会向着弱势的一方。而且从情感的角度出发,父亲在女儿心中都处于威严的位置,女儿自然与母亲更亲近些,所以当父母发生争执时肯定偏向母亲。
而郝先生则认为,父母因为家庭琐碎事情吵架,大多是因为母亲太啰唆,一点小事总要唠叨半天,父亲难免会怒言相对。而且很多次吵架时父亲的观点自己也很认同,所以偏向父亲让母亲妥协。
专家点评:首先,当父母争吵时偏向一方并非明智之举,有时还可能激化矛盾。因为父母吵架时,如果子女在场,一种情况是为了家庭和睦不再争吵,另一种情况是碍于面子力争胜出。如果是后者,子女参加进来且偏向一方,另一方会觉得很失望,甚至因此更加恼怒。
从案例中看,女儿更偏向母亲,儿子更偏向父亲,这其中也不免带有感情色彩,这与子女各自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的关系。女性天生同情弱者,自然站在母亲一边,但如果是理在父亲,女儿的这种偏袒,会让父亲感到委屈,长期下去,会导致父女关系的疏远。而儿子因为很多看法和对事情的理解与父亲相似,偏向父亲在所难免。但儿子偏向父亲给母亲的伤害会更大些,因为当父母争执时,母亲更希望儿子站在自己这边,因为儿子成人以后是一种力量的象征,这种力量甚至高于父亲,且大多数母亲会更心疼儿子,看到儿子偏向父亲,母亲从情感上难以接受。
子女最好的办法不是积极干预父母的争执,而是始终保持一种中立的立场来协调,做到不偏不倚,讲出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冷静下来,停止争吵。
态度四:当时不管事后协调
自黄**懂事以来,她就觉得父母经常吵架,典型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以前没有办法,现在大了觉得他们吵架很影响感情,但又不知道如何制止他们吵架,只好等他们吵完后再去跟他们讲道理,尽管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但也没有出现大的矛盾激化。之所以她选择事后劝说,是因为父母吵架时,一旦她介入,父母就会吵得更凶,有时连他们争吵的原因都不知道,劝架行为很难奏效。
专家点评:这是子女对待父母吵架时一种比较普遍的态度和行为,特别是随着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父母吵架时子女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另一方的孤立,当时很难插手,为了劝和父母只好事后找他们协调。
相对其他办法,这也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可取的办法。因为这样既不会导致父母碍于面子一争胜负,也不会因子女的参与节外生枝。但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一定不让他们出现超出常理的谩骂和暴力行为,所以父母吵架时并非绝对旁观。
这种事后协调的方法也有一些好处,比如遇到父母因争吵后出现“冷战”几天不说话的局面,子女可以在父母之间互传歉意,遇到父母不能相互理解时,子女可以帮忙分析,尽量劝说父母,达到让父母尽早和解的目的。
专家提示
1绝大多数老人在生活中与老伴小摩擦比较多,属于正常现象,儿女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老人行动不方便、记性差、沟通能力也相对低一些,更主要的是,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并不充实,很多时间都和老伴在一起,摩擦自然会多些。
2 一般情况下,儿女最好不要当时就直接参与父母的吵架。只要是不涉及原则上的问题,小摩擦很快就会被感情化解,儿女的参与反而会让老人的小摩擦升温。另外,有的老人会碍于面子开始较真儿,甚至大动干戈。有时候,事后和父母讲道理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3儿女更不应当做的是,站在父母其中一者的立场“帮忙”,这样另一个老人就会觉得儿女不向着自己,感觉自己被孤立了,会产生寂寞感和嫉妒感。
对暗号(duì àn hào)为一行为过程,指某一社团、学会或一组织成员之间约定的互相致意、问候或相认时所用的特殊的,一般人无法理解的语言或动作的过程。简单说,对暗号就是彼此使用约定的秘密记号或信号交流的过程。 词目:对暗号 拼音:duì àn hào 词义:彼此使用约定的秘密记号或信号交流的过程(利用声音、动作等)。 例句:我们来对个暗号吧。 基本解释 对暗号为一行为过程,指某一社团、学会或一组织成员之间约定的互相致意、问候或相认时所用的特殊的,一般人无法理解的语言或动作的过程。 例如:《林海雪原》中杨子荣与土匪对暗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对暗号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对暗号为一行为过程,指某一社团、学会或一组织成员之间约定的互相致意、问候或相认时所用的特殊的,一般人无法理解Hao86com的语言或动作的过程。 字义分解 对 读音:duì 对duì (1)(名)对子:喜~。 (2)(动)回答:~答如流。 (3)(动)向着、朝着:枪口~着敌人。 (4)(动)对待:~事不~人。 (5)(动)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个火儿。 (6)(动)照着样检查:校~。 (7)(动)调整使合于一定标准:~时间。 (8)(动)搀和(多指液体):汤里~点水。 (9)(动)平均分成两份:~半儿。 (10)(形)对面的;敌对的:~手。 (11)(形)正确、正常、适合:这话很~。 (12)(量)双:一~杯子。 (13)(介)朝、向;用法跟“对于”差不多:~困难不能屈服。 暗 读音:àn 暗àn (1)(形)基本义:光线不足;黑暗:光线不足;黑暗 (2)(形)隐藏不露的;秘密:~害|~斗|~含。 (3)(形)〈书〉糊涂;不明白:昏~。 号 读音:hào,háo [ hào ] 1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2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3 记号,标志:信号。暗号。 4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5 扬言,宣称:号称。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6 指某种人员:病号。伤号。 7 标上记号:号房子。把这件东西号上。 8 号令,命令:发号施号令。号召。 9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号。号兵。 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 与对暗号相关的词语 暗号暗对对号对号入座暗暗号号暗气暗恼昏昏暗暗对对子暗暗思忖暗示暗想暗喜暗经暗沙 与对暗号相关的成语 对号入座昏昏暗暗暗气暗恼更令明号号寒啼饥号啕大哭号天扣地狼号鬼哭行号卧泣泡病号砥厉名号砥砺名号狂风怒号神号鬼哭发号吐令 什么叫对暗号2 对暗号 duì àn hào 成语名称:对暗号(duianhao) 结构形式:ABC式成语 组成汉字:对、暗、号 成语解释:对暗号为一行为过程,指某一社团、学会或一组织成员之间约定的互相致意、问候或相认时所用的特殊的,一般人无法理解的语言或动作的过程。 第一个字为对的成语 对牛弹琴对症下药对酒当歌对答如流对牛鼓簧对景挂画对泣牛衣对床夜雨对花啜茶对客挥毫对天发誓对面不识对簿公堂对嘴对舌对着和尚骂贼秃对不起对症发药对症之药对症用药对屠门而大嚼 第二个字为暗的成语 弃暗投明柳暗花明柳暗花遮绿暗红稀雾暗云深柳暗花明又一村背暗投明绿暗红稀去暗投明 第三个字为号的成语 泡病号啼饥号寒触地号天擗踊号叫呼天号地擗踊号呼 什么叫对暗号3 网上最火的对暗号 看过胡歌主演的《伪装者》,大家都知道成为一个间谍、卧底,需要处事不惊,细心、聪明等几大素质。 在二战盟军所有优秀的间谍中就有一位笨拙、容易激动、害怕武器,脑筋不太好,不善于保护自己的间谍,令人意外的是她虽然是盟军最笨的间谍,幸运的是她竟能险而又险的完成危险的间谍任务,她就是最笨的印度间谍公主努尔。 二战时最笨的女间谍,接头时忘记了暗号,只好逢人就问。 这位公主名叫努尔·艾娜特雅·汗,生在印度长在巴黎,因为努尔有着非常优秀的`法语口语水平,在一次酒会上被英国情报部门看中,成为了一名反法西斯间谍,投身谍战。英国皇家空军特别行动署给了这样的评语:笨拙、容易激动、害怕武器,脑筋还不太好,不善于保护自己。 于是努尔公主就成了有史以来英国皇家空军特别行动署最笨的学员。 当时,由于英国在法国的秘密电台陆续被破坏,皇家空军特别行动署急需向前方补充新的无线电发报员,完全顾不上挑选。于是,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1943年6月,年轻的努尔被派往巴黎的一个情报小组,充当无线电发报员,她的代号是“特工马德琳”。虽然明知道战地危机重重,自己此去是九死一生,但勇敢的努尔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英国,来到了纳粹占领下的巴黎。 但是在执行秘密接头任务时,她竟然直接大摇大摆地去了接头地点。而在接头时,由于过度紧张,她怎么也想不起接头的暗号。情急之下,她干脆把地图展开,向路过的每一个行人进行试探,希望通过对方的反应“撞出”接头人员。 多亏前来接头的两位地下抵抗组织成员及时装作当地精神病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以寻找走失病人为名,才使她摆脱了困境。 经典暗号口令 经典暗号口令有:天王盖地虎,上山打老虎;黄河黄河,我是长江;芝麻开门,节节高;明月几时有,抬头自己数;小鸡炖蘑菇,蘑菇伴大葱等。暗号口令,是两人或者两方人马接头是对的暗号。 暗号是事先定下的特定的口号,通常是一人说一句来凑齐正确的口号,两人各自的语句对上才是完整的口令。 暗号口令的形式没有硬性的格式,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口令内容简洁而且方便记忆即可。 选择暗号口令建议是选择朗朗上口,且容易记忆的诗句或口号,长篇大论的口令会加重工作量也容易记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