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属于神经病吗?

抑郁症属于神经病吗?,第1张

通过广义的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来说,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抑郁症在临床上属于轻度精神障碍,所以在临床上有时也称之为心理疾病。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抑郁症是属于精神疾病的,而抑郁症在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活动减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往往高兴不起来,闷闷不乐,缺乏兴趣,乐趣,而且在自我评价比较低的情况下,往往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着没有意思。

患者的思维比较迟缓,觉得自己的脑子反应比较慢,学习工作能力下降,而患者的动力不足,造成疲乏,无力,主动性差,懒,或者是出现了饮食,睡眠,性功能的下降,有的患者会出现身体的疼痛,阳痿,早泄,闭经等各种症状,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进行考虑,抑郁症是属于精神疾病的。

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三者有何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玩笑或者骂人时经常使用“神经病”这个词,其实,人们心里想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义。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有时甚至以为他们是一回事。其实,三个概念有很大的区别。

(1)神经病。神经病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根据神经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根据神经所支配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神经病指中枢与周围神经或者说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表现出解剖学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有器质性的病变。

(2)神经症。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神经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观感觉方面的不良,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当事人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正常或影响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对自己的不适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动求治。

(3)精神病。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第2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神经病的表现和种类很多,表现有失眠,多梦,话多或话少,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能同周围人群正常的搞好关系,还有的是总怀疑别人要害他,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等还有的是总爱表现,做出的有些动作让人猜不透言语性的幻听强制性思维,明显的思维淡漠,意志减退或缺乏等一般都是会出现意识思维记忆情绪感知觉智能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落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

神经症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对需要思考的问题感到费力,而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却很活跃,常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情感改变: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易疲劳,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责自罪,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抑郁症状:或情绪波动,常无客观依据的提心吊胆,担心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疾病或灾祸临头,为此感到神经紧张,忧虑不安,坐卧不宁,唉声叹气,无法放松,而且常常伴有头重脚轻,出汗,心慌或呼吸急促,胃部不适,头晕,口干等症状缺乏适应的情感交流,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

情感冷漠: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对亲属不体贴,对同志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情感反应不鲜明,不生动或对镜自我欣赏,自言自语,无故哭笑,或对平时无关重要的物品,环境或活动,常常产生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甚至感到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但无法摆脱恐惧的内容很多,例如:怕脏,怕感染,怕尖锐的物件,怕空旷的广场和高地,怕脸红,怕得疾病和死亡等等

行为改变:有的人表现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止迟缓,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

敏感多疑:如有人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的针对他,甚至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也是与他有关;有人感觉自己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害他,恐惧不安;有人觉得周围一切事变得对他不利,有某种特殊的含义等这种人对自己的观念常坚信不疑,别人的劝说,解释都不能改变他的观点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并因此反复就医,而各种医学检查均正常,并且各种医学检查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对疾病的疑虑

按临床相分型为: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其它型按病程分型为:进展型、顿挫型、缓解不全残留型、衰退型、周期发作型、潜隐型

(1)单纯型:起病于青少年,缓慢进展,以情感淡漠、意志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无幻觉妄想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很快出现精神衰退

(2)青春型:发病多在15-25岁之间,病程缓慢,以情感障碍和联想障碍为主要症状,常表现自语自笑、思维破裂、行为怪异、愚蠢造作以及本能活动亢进等

(3)紧张型:起病于青壮年,多为急性起病,以精神运动障碍为突出表现,可表现为紧张性抑制或紧张性兴奋,2者也可交替出现,典型的表现为木僵状态,腊样屈曲,本型预后较好

(4)偏执型:多发生在中年期,起病较缓,以妄想为主要表现,临床多见的是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影响妄想、疑病妄想等,病程进展缓慢,一般精神衰退不明显

(5)其它型:临床上有相当部分病人具有多种症状,很难归入以上4型的任何一型,一般被归入“未分型”

具体如何确诊,还要靠医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6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