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仓宏昌 Hiromasa Ogura (GAINAX) 通常是作为美术监督,我比较喜欢他的《狼雨》《攻壳》《FLCL》
安彦良和 Yoshikazu Yasuhiko 一般作为人设,监督。
我比较喜欢的是《维纳斯战记》
安倍吉俊 ABeYoshitoshi 通常作为插画和监督,我比较喜欢他的《LAIN》《灰羽联盟》《我家也有外星人》
庵野秀明 Hideaki Anno 《新世纪福音战士》《彼氏彼女の事情》是我比较喜欢的
押井守 Mamoru Oshii 《攻克机动队》超佳作,还有《机动警察》《福星小子2》
藤岛康介 Fujihima Kousuke 《女神》《逮捕令》还担任过《樱花大站》人设
手冢治虫 Osamu Tezuka 《阿童木》《火鸟》不过不是很清楚是不是算监督
大友克洋 未知 《MEMORIES》《AKIRA》《Spriggan遗迹守护者》《回忆三部曲》《大都会》《蒸汽少年》
赤松健 Ken Akamatsu 记不清了,不知道有没有做过自己漫画的监督,比较有名作品是《纯情房东俏房客》《人型电脑天使心》《魔法老师》
京都的石原立!AIR KANON CLANNAD 凉宫都是他的作品
富野由悠季……几十年的高达
福田己津央……大热高达SEED系列
真下耕一……舞-HIME系列、吟游默士录
水岛努……爱EG的家伙,XXXHOLIC、扑杀天使
水岛精二……红红火火的钢炼
渡边信一郎……人称“鬼才”,杂烩武士、COWBOP
新海诚--星之声,云之彼端,秒速五厘米
新房昭之--再见绝望先生,超恶搞,恶搞各大知名动画
高田醺-宫崎骏老搭档,萤火虫之墓和猫的报恩不是宫崎骏的而是他的,还有小时后看的一部印象很深的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
还有宫崎骏的儿子--地海传奇
大地丙太郎还有很多
然后还有一些很老的监督
松本零士 宇宙战舰大和号和银河铁道999
吉川物司 鲁邦三世(我是没看过了,不过经常听说,现在动漫还经常恶搞一下)
石黑升 超时空要塞MACROSS(经典不用说了)
杉井ギサブロ、ときたひろこ TOUCH(我最喜欢的纯爱动画)
合田浩章 我的女神(93版ova不是最近那个白痴tv)
千明孝一 东京巴比伦
太多了 说不过来了 我这有个资料介绍一些剧场版监督的 100个很多老牌监督都有
热血的
电童
阴阳大战记
浪客剑心
幽游白书
分身战士
高智能方程式
战国Basara
空之境界
犬夜叉
圣枪修女
灼眼的夏娜
钢壳的Regios
DGray-man-驱魔师
青之驱魔师
绯弹的亚里亚
滑头鬼之孙
圣石小子
家庭教师
驭龙少年
风之圣痕
圣魔之血
钢之炼金术师
惊爆危机
大剑
家庭教师reborn
天上天下
史上最强弟子
《死神》:你相信命运吗?我相信我要改变它。
《战场女武神》:亲情、友情、爱情、团结的心与坚定的信念。
《妖精的尾巴》:少女露西一直希望能加入云集众多厉害魔法师的名为“妖精尾巴”的公会,在纳兹的引导下,露西终于得偿所愿,随后,露西跟纳兹、格雷、艾尔撒和哈比组成最强队伍,二男二女一猫的旅程就此展开……
《妖精的旋律》:在没有任何背景知识和没有“剧情透露”的情况下观赏本作,会认为这是个集合怪异风格、暴力、血腥等特性,感觉混沌不清的作品,这是多数人很容易有的想法。但也深刻展现了友情、爱情的伟大,其实很感人。
《驱魔少年》:他们是神的使徒、他们是黑色教团的黑暗圣职者、他们是拥有异能感的驱魔师,在很久很久以前,千年伯爵曾经想霸占地球,但,有人用神的力量消灭千年伯爵后世界恢复和平,但预言说:千年伯爵会再度来临。如今,千年伯爵再次为了霸占世界!将死去的灵魂变成恶魔,但是,将死去灵魂变成恶魔的人居然是它的最重要的人。他们不是故意将灵魂变成恶魔,而是他们很迷惘,相信了千年伯爵的话,以为能将死去的人复活过来。可是,不但不能将他们复活过来,而且让他们变成恶魔,变成千年伯爵的武器……那就是——“恶魔”!
《毁灭世界的六人》:是该毁灭还是该拯救?
《Anegl BEATS 》:诅咒并反抗着自己无理的命运的少年少女们,在反抗“神”的最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风之圣痕》:自由的风,穿过一切;气高的炎,净化一切。
《黑之契约者》: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存在?
《魔法禁书目录》:掌握了十万三千本究极魔法书(魔导书)的少女与拥有抹杀一切奇迹的上帝之手的少年,将面临一系列故事……
《超科学电磁炮》:《魔法禁书目录》的第一季。
《恶魔奶爸》:男鹿辰巳,石失魔高中的不良学生,打架无败记录,因此被周围人称为恶魔。某次在河边打架的时候遇见了从上游漂来的大叔,男鹿把大叔带上岸之后大叔却突然分成两半,惊魂未定之余又发现了大叔体内有个婴儿,谁知道这个小婴儿竟然是来自魔界未来的魔王——魔王的儿子!男鹿也莫名其妙的成为魔王的父亲,从此开始了本来就不平凡的生活
《海贼王》:财富,名声,权力,曾经拥有世界上一切的“海贼王”哥尔·D·罗杰,在临死前留下了一句话,让全世界的人们,趋之若鹜奔向大海:“想要我的财宝吗?想要的话可以给你,去海报(16张)找吧!我把一切都放在那里了!”于是所有的人们开始起航,趋之若鹜的奔向大海,世界迎来了“大海贼时代”。
《龙之界点》:普通高中生如月龙司的平稳生活,自从表姊回国后便大为改变。 和她一起抢来的箱子里面, 竟然有个龙族少女! 被取名为萝丝的少女不知为何对龙司十分倾心。同时,以她为目标的黑暗组织也开始行动。为了保护萝丝,龙司决定超越自己过去的心灵创伤而面对战斗。
《滑头鬼之孙》: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妖怪心怀畏惧,在这些妖怪面前领导百鬼夜行的男人,人们称他为妖怪的总大将,并赐予他一个别名——魑魅魍魉之主“滑头鬼” 。
《圣诞之吻SS》:《圣诞之吻》(甜蜜吻痕)是由《君吻》系列的开发团队在蛰伏多年后所发表的最新系列作。男主角是对圣诞节到无所适从的少年。以寒风刺骨的冬季校园为舞台,描写男主角与各式女主角之间的甜蜜又感伤的恋爱故事。
《咎狗之血》:战后,ニホン(日本)分裂为东(CFC)与西(日兴连)两部分,废弃的首都トシマ(丰岛)成了犯罪都市。 作为战争武器而培养的一群孩子,在没有送上战场之前,战争却结束了。以死亡和战斗为主题而养育,即使被送回普通的世界,却已经无法还原扭曲的灵魂。叫嚣的灵魂,疯狂的血液。杀戮的欲望。于是就出现了BL@ster(ブラスター)。年轻人发泄凶虐的格斗,唯一的前提是不能杀死对方。冷漠,孤独,什么都无所谓,只是活着,活着。死到底是什么?而对于活着这个概念也似乎没什么理解。
《传说中勇者的传说》:男主人公,本名菲尔纳·龙特尔。有着一头睡得分外杂乱的黑色头发,加上一对看起来一点斗志都没有的黑色眼睛,喜欢午睡。 莱纳·龙特拥有称为「复写眼」的魔眼,不过与一般的复写眼不一样,失控后还能恢复理智,失控时也比一般复写眼强的多(连勇者的遗物都能粉碎,人一旦被解析成功就能秒杀),被佳斯塔克的刺客称为“解开所有公式者”。体内是「害怕寂寞的恶魔」莱纳·艾利斯·里德的半身——“怕寂寞”(莱纳)与诅咒α。“怕寂寞”在莱纳的身体里初次相遇的时候,以穿着小丑模样的衣服,左眼下方有泪珠型的刺青的自己形象登场。能够读取复写眼无法读取的忘却碎片,用莱纳重要的人的性命交换的话,能够获得与再生之剑相当的力量(第一次使用,牺牲了体内的母亲)。α是为了消灭“完全之公式的解答者”的诅咒。实体是拥有没有五官的人头的巨大蜘蛛,全身像血般赤红,头上浮现有无数更为鲜艳的朱红色五方星。体术和魔法都很擅长,在十二、三岁时就被称为罗兰德最强魔法师。
《刀语》:他因奇策士咎的一言,而开始了寻找锻治师四季崎记纪所打造的12把完成体变体刀之旅。
《灼眼的夏娜》:某一天在平凡的高中生坂井悠二的身旁,出现了一位自称“炎发灼眼的讨伐者”的少女,坂井悠二由于她的大太刀的名字叫“贽殿遮那",而给她取名叫夏娜。她告诉悠二,说他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被称作“红世”的世界,那里的人们为了实现他们的野心,将人类身上的世界本源之力“存在之力”陆续夺走。悠二就是受害者之一。红世之徒将“存在之力”夺走之后,为了缓和现实中产生的扭曲,还会留下“Torch(火炬)”作为代替。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Torch(火炬)”也终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悠二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呢?
《学生会长是女仆》:会长是女仆是日本漫画家藤原ヒロ的作品,该作品通过星华高中第一个女学生会长鲇泽美咲在学校的经历和其与碓冰拓海的从邂逅到熟知,讲述了一个快乐有趣的校园故事。该漫画由于人物美型,情节搞笑而著称。第一主人公鲇泽美咲更是结合了御姐的全能和女仆的疏忽于一身,加上偶尔傲娇的表现,美咲成为日本宅男心中的又一偶像。
《天降之物》:故事讲述的是居住在日本九州福冈县空美町里的男主角-樱井智树,以和平至上为座右铭,某天上课睡觉时梦见一个长了翅膀的女性向自己求救,然后晚上遇到从天而降及自称是“娱乐用万能天使”的不明生物-伊卡洛斯,伊卡洛斯把降落后见到的第一位人类,也就是智树称呼为“主人”,自此两人同居在一起,智树的生活就开始脱轨,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
《最后大魔王》:又过了5年,阿九斗考入了康斯坦魔术学院高等部,遂离开养父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前往学校的公共汽车中他和少女服部绚子立下友情之誓约。在之后进行的职业适应性调查中,阿九斗竟被这样告知:“编入号021号·纱伊阿九斗。将来的职业,魔王”。
《校园默示录》:故事发生在藤美学园,一个宁静的下午,主角小室孝正翘课在学校的天台上发呆。突然间学校受到了“它们”的袭击,被袭击的人死后复生,又成为了“它们”的伙伴。“不破坏它们的头部就不会停止活动!”,仅仅得知这一个信息,孝与青梅竹马宫本丽、好友井豪永只能不断地逃生…… 几小时前还是和平的学校在几小时后就丧尸成群,被丧尸咬到的人也会变成丧尸,这些丧尸被称作“死体”丧尸。幸存下来的几个人拿起了武器,与活死人丧尸对抗,他们是否学园默示录漫画截图(20张)能冲出重重包围来到安全地带?这全靠他们的努力了。当整个个世界陷入了绝望,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世界?你?我?还是神已经抛弃了我们?这究竟是为什么?疑惑,不解,猜忌,人性的挣扎,都暂且放下,为了生存去奋斗吧!不要让恐惧遮蔽了你的眼睛与心灵。 人类面对恐怖的死体他们真的能勇敢的生存下去么?
《B型H系》:超级人气美少女山田以进入高中后要与100个男人XX为目标,在一次意外中找到了非常适合她初次体验的男生小须田。谁料小须田竟然是对感情非常迟钝的人。为小须田不理会自己的魅力而受到打击的山田发现其实小须田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女孩在偷偷暗恋着他,并擅长山田所薄弱的料理。一气之下夺得了学年皇后的称号,以此来展现自己的魅力。然而另一个超级人气美少女出现了,并以夺取山田的一切为目标。但让山田没想到的是,在完成她初次X的途中,竟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小须田,正当两人要进行恋爱时,金城的美少男哥哥却回来了,并对山田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剧场版-破》:公元2000年8月,葛城考察队到达南极,发现了地下空洞中的巨大人形生命体Adam以及隆基努斯之枪。葛城计划进行人类基因与Adam融合的接触实验,但不幸因此唤醒了沉睡中的Adam,葛成调查队拼死使用隆基努斯之枪再度封印Adam,但结果失败,最终,葛成调查队人为使Adam的S2机关暴走(因为葛成调查队全灭,所以详细不明),总算避免了完全的败局——也就是AT力场的消失(全部生命重新开始),以及由亚当诞生的生命架构的重新构筑。因为此事,亚当成为了零碎的肉片。
《犬夜叉》《噬魂师》《鬼泣》《今天开始做魔王》《地狱少女》《浪客剑心》《风之圣痕》
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将武力之战与“文化力”之战结合起来,得到的是更完整的画面、更真实的历史,也更加引人深思,更加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
“文化力”建立在文化之上。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世代累积沉淀下来的习惯和信念,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特别是决定一个社会如何应对外来的新挑战新威胁。在战争中,“文化力”首先构成一种独立的力量要素,它与“武力”相对应,以“军事软实力”的形式直接参与战略博弈。与此同时,“文化力”又以思维、观念作黏合剂和催化剂,广泛渗透进武力要素之中,影响武力的生成和武力能量的释放,间接参与战场比拼,常常是“润物细无声”。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隔海对峙,中日两军海陆厮杀,一胜一败、完胜完败,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综合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取决于双方“文化力”的差异,只不过由于文化是一种软因素,不像武力那样物质化,它有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方式,容易让人视而不见。
我们观察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可以发现“散”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朝廷,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不和,主战与主和态度分歧。朝中大臣们各有所图,各执一词。清廷关于对日战争的主要决策往往是多种主张角力妥协的产物,总体上杂乱无章法,没有魄力更没有战略智慧。在战场上,湘军、淮军、绿营、练军、海军各成派系,“清军”成为一个复合词,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力量体系。即使是海军内部,也是南北各分畛域。丰岛海战后,有人建议清 调南洋舰队北上参战,黄海海战后李鸿章等人再次提议,但终不见行。至于普通民众,更是一盘散沙,对战争漠然视之。甲午战后,一位日本官员到湖北沙市,吃惊地发现在这座长江中游港口城市,官员和民众根本就不曾听说过刚刚打过的战争,他们还完全沉醉于自己的天地里。曾经亲历这场战争的英国人泰莱说,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李鸿章自己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说他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如此散而不聚,战争焉能不败!
而清朝上下为什么会如此散漫呢一方面,是由于清朝政治体制统驭力不强,军事指挥体制效能太差,社会组织发育程度很低;另一方面,又是因为清朝社会严重缺乏共同精神凝结,整个社会对于这场战争没有思想发动,没有精神激励,没有观念引领,官绅军民是一个没有共同灵魂和思想的 体,实际上就是乌合之众。无论是制度方面的问题,还是精神方面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都有思想文化上的问题。就是说,清朝所缺失的是“文化力”对战争的可靠支撑。杨杰将军一语中的:“甲午战争,不是中国的军队战败,而是思想战败。”
国民意识比拼,心中没有国家与有国家
国民意识是国家“文化力”的第一支撑要素。国民意识就是强烈的国家认同感、真挚的爱国情怀、为国效命的使命担当。一句话,就是心里有国家。国民意识建立在国民自由平等地位的确立上,建立在国民独立健全人格的塑造上。国民意识一旦形成,特别是当战争威胁来临之际一旦被激发出来,将产生巨大的精神能量,起到发动民众、组织民众、化育官兵、激励官兵、震慑敌人、瓦解敌人的实质性作用。拿破仑有一句名言:“精神胜于武力。”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近代国民意识已基本形成。早在明治初年,日本思想家们就开始提出“国民”问题,积极提倡“国民政治”,要求“对外实现国民独立,对内实现国民统一”。1879年,植木枝盛在所著《民权自由论》中说:“日本的农民们,日本的商人们,日本的工匠们,其他士族们,医生、船夫、脚夫、猎手、卖糖小贩们,乳母们,新平民(未解放部落民)们,大家联合起来!”当日本决定发动对朝对华战争后,原本存在很大矛盾的日本 与议会之间,迅速消除了政治上的对立,在战争问题上进行密切合作。在思想家福泽谕吉的劝导下,许多豪商大族表示“不参军也要尽国民之责”,纷纷捐筹巨款。日本多数民众也在“伸张国权”思想鼓动下,被导向支持战争、参与战争,实现了“国民舆论的一致”。根据日本参谋本部编纂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统计,1894年1月到1895年11月,日本的66家报社派出114名记者、11名画工、4名摄像师进行战地报道,此外还有许多军方本身派出的军人记者。“战争开始后不久,漫画也罢,歌曲也罢,都反映出对中国人的憎恶。”通过煽动对中国、中国人的敌意和仇恨,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而且走向极端,完成了它的战争动员,固结了它的战争意志,增强了它的战争支撑力。可以说,正是国民意识的形成,使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确实做到了举“国内全体之力”、“日本全国之力”、“整个国家之力”、“统一和睦之力”。
与日本的情况相反,甲午战争前清朝根本没有进行过全面的国民意识启蒙。洋务运动时期的改良思想家,有的提出要实行政治改革,努力使“民志和、民气强”,但整个思想界对国民问题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官绅军民的国民意识还没有萌生,民族国家的概念还没有提出,近代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还没有兴起,仍然处于典型的传统社会状态,“中国人没有独立的国家认同感和忠诚感”,“中国人把最高的忠诚感给予了文化而非国家”。当近代列强并起,中国需要以民族国家的整体力量应对列强的侵略时,这种国民意识的薄弱,就成了一个严重短板。战前日军间谍在多次现地考察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清国“作为缺乏忠君爱国精神之国,困于财政,弱于军备,其弊可谓已极矣”。正是国民意识的薄弱,使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对战争漠然视之,使这场战争变成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甲午战争之后,梁启超在一篇名为《中国积弱溯源论》的文章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战争观念比拼,和平主义不敌尚武主义
战争观是构成战争“文化力”的重要因素。如何理解和平,如何看待战争,对军事暴力从根本上抱持什么态度不同的国家和社会有不同的战争观,并进而深刻地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军事活动和战争行为模式。中日虽然同属东亚国家,但由于各自的生存条件和历史积淀不同,到近代两国兵戎相见时,双方的战争观差异甚是悬殊,并使清国清军在这方面的“文化力”比拼中同样落得下风。
中国传统的战争观形成很早,带有明显的和平主义特征,强调以道德立国而不以兵立国,以仁义化育天下而不以武力强制天下,对战争暴力持一种谨慎乃至厌恶的态度。中国人的和平主义给历史上那些曾经深入过中国社会或对中国封建社会有过较深入研究的西方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马可波罗将南宋度宗皇帝描绘成“和平和正义之友”,说他“既不重视军事,又不鼓励百姓从事训练”。可以说,和平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建立在对人类生活的高度理解之上,代表着人类理性的较高发展水平。
然而必须看到,传统的和平主义存在明显功能缺失。由于它在价值观念上对战争暴力持一种否定或倾向于否定的态度,这就使得国家和社会很容易缺乏尚武精神。出于和平主义观念对武力的排斥,中国古人发明了一种“不得已而用兵”、“用兵如吃药”的理论。明太祖朱元璋说:“国家用兵犹医之用药,蓄药以治疾病,不以无疾而用药。”认为军队和战争就好比毒药,只有当国家和社会有病之时才迫不得已用它来以毒攻毒,一旦病好之后便不再需要它,甚至连“药罐子”都要扔掉。这种观念显然会影响人们对战争准备的积极性,影响人们设计战争、参与战争的主动性。中国近代,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一直到甲午战争,清朝上下在战争筹划和实施上都表现出严重的消极倾向,总是在被动应付,在军事改革问题上也是典型的“ 反应”、“好了伤疤忘了疼”,无疑是与“吃药军事文化”分不开的。
日本军事文化深受其武士道影响,在近代受西方列强的 ,迅速地演变成军国主义,形成一种比较极端的尚武主义战争观。这种战争观相对于中国的和平主义战争观,一方面要血腥得多,另一方面也强劲得多。甲午战争使中日两种不同战争观在近代第一次正面碰撞,中国的战争文化面对日本武士道式的横蛮,它的无助无力充分显现出来,无论是战场的官兵还是后方的民众都没有从自己的战争文化中找到精神动力。而同一时期的日本人,却被它的战争文化鼓动得众情激愤。为了进行战争鼓动,福泽谕吉发表《日清战争是文野之战》一文,称这场战争“是谋求文明开化之进步者与阻碍其进步者之间的战争,绝非两国间的战争”。他将此役定性为“文野之战”,认为文明淘汰野蛮实属必然,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符合“大义”,都是“义战”。这就使日本人在推崇武力、极端使用暴力手段方面找到所谓时代理念依据和心理解脱,变得更加有恃无恐、无所顾忌。
值得深思的是,中日两国基于不同战争观,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后果十分严重。对于中国来说,如何让一个美好的价值取向同时成为有用有力的东西如何在保持理性的同时始终充满 ,在保持自我的同时积极开放接纳世界历史留给我们严肃的考题。
海洋观念比拼,消极“海防”难敌积极“海权”
在决定一个国家“文化力”的因素中,海洋观念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中日分别作为大陆濒海国家和海岛国家,对海洋的认知和情感明显不同,处理涉海事务的态度和原则也大相径庭,核心是海权意识强弱悬殊。这种认知和情感、态度和原则,直接作用于两国的海军建设,也深刻影响到两国对甲午战争的战略指导。以全球的眼光看,陆地和海洋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客观条件。从地理条件上讲,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陆海兼备国家,西南高山屏障,北面大漠阻隔,东南濒临大海,中间平原辽阔。这样的地理条件导致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高度发达。中国古人利用大陆资源就能够生活得比较好,缺乏向海外进行贸易、争取域外资源的动力。中国这样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在很长时间里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草原。历代中原王朝修筑长城,都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上。
从中国历史的整个发展脉络可以看得出,中原王朝对外的主要战略方向在北边,基本任务是防范游牧民族的南侵。以“长时段”进行观察,中国历史的重心经历过前后两个大的变化。唐朝以前,是“东西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戏,总体上都是在黄河一线展开。从先秦一直到唐朝,基本的对抗是东部与西部势力顺着黄河的对抗,最后谁能够控制关中,谁就能够得到天下。进入宋朝,特别是南宋以后,中国的历史重心发生了重大的转移,进入“南北轴心”时代。这个新的轴心就是京杭大运河,各种力量顺着它南北对抗。一直到清朝前期,这种格局和特性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战争都是在南边与北边力量之间展开。合起来看,无论是“东西轴心”时代还是“南北轴心”时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重心都在内陆,都没有转移到海边,更没有拓展到海上。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此相适应的农耕经济和军事安全问题,决定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始终是面向大陆背向海洋。历朝统治者对海洋茫然无知,普通民众对海洋漠然以对,整个民族严重缺乏海洋意识。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在受到西方列强侵逼的情况下,仍然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成“海防”问题,使海洋的通达性、海军的机动性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黑格尔曾站在欧洲远远地观察中国,得出这样结论:“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就日本的情况而言,虽然它紧邻中国、远离欧美,在近代以前主要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岛国的基本属性使它在近代接触西方文明以后,越来越愿意将日本定位为海洋国家,特别是迅速接受了马汉的海权论。明治天皇登基不久,就宣示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到甲午战争前夕,在日本海军部和内阁,对海权问题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海军大佐山本权兵卫提出重视海权的主张得到认同。山本权兵卫说:“大凡偏处海国,或领有海疆之邦……其无能掌握海权者,斯不克制敌以操胜算,此古今东西莫易之义。”从日军所拟制甲午战争作战计划看,它完全是围绕攻击北洋舰队,夺取黄海、渤海制海权进行的,以海权的得失决定其他作战行动。从两军作战的实际情况看,确实是海战决定胜负,海权就是主动权。
科技意识比拼,守成与创新的巨大差距
“文化力”比拼,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科技意识比拼。科学技术能够物化为武器装备,科技意识则直接关乎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一个国家科技意识的强弱,最终会通过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将自己的影响投射到战场上。在这方面,甲午战争提供给我们的仍然是深刻教训。中华文化重道轻器,在总体上是缺乏科技意识的。最主要的表现,一是把先进科技视为“奇技*巧”,在心理上排斥、制度上限制;二是对西方的科技发展缺乏敏感性,没有危机感,漠视之冷待之。举三个典型事例。
第一件事发生在1793年。当时马戛尔尼率领英国使团访华,代表大英帝国向清廷赠送了一批礼物,其中有天体仪、地球仪、铜炮、开花炮弹、自来火枪、能载110门火炮的“君王”号军舰模型、望远镜、热气球等。马戛尔尼以为这些物品足可以打动中国君臣们的心,出乎其意料的是,清朝君臣们却反应极为冷淡。清朝名将福康安在受邀参观英国使团卫队的新式火器操演时,“意颇冷淡,岸然答曰:‘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对英国人送的火炮和炮弹,清朝君臣们也不屑一顾,一直将它们摆放在圆明园而未曾使用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时仍完好无损,英军又将它们重新运回伦敦。要知道,英国军队后来在鸦片战争中所使用的大炮、步枪、望远镜和主力战舰,与马戛尔尼访华时给中国人展示过的物品是基本相同的。
第二个事例,是关于清军火炮技术失传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开花炮弹的国家(15世纪后半期)。然而,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和造炮专家黄冕竟然都闹了不知道开花弹技术的大笑话。当林则徐好不容易了解到英军的开花弹技术时,便急忙组织人力进行研究和仿制。一项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发明,却在时隔三个世纪后由中国人第二次从西方引进,而当事者竟为之欣喜不已。又过了二三十年之后,左宗棠督兵西征新疆,在陕西凤翔发现了明朝所遗开花炮弹的实物,不禁恍然大悟,发出这样的感叹:西洋“利器之入中土三百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第三个事例,讲的是清初火器专家戴梓的故事。戴梓发明了一种连珠铳,也可以叫连珠炮,据记载铳背装有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有人称之为早期的机关枪,不免有些夸张,但这种武器在当时确实是比较先进的。可悲可叹的是,当他将连珠铳造出来后,却不敢献给 ,更不敢让清军使用。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在晚上做了一个噩梦,梦中有人斥责他: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武器杀伤力太大,传出去你的子孙一个都留不下。其结果,这个连珠铳就真的没有流传下来。这是非常典型的文化压抑技术发展的例子。
知道了这些事例,我们就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当年北洋海军成军之后,技术和装备上便都止步不前,不几年就被日本海军赶超,形成舰速、炮速和炮弹威力都不如日军的严重局面。反思甲午战争,到底是什么在触动我们的神经,什么能够增强我们的战略理性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文化力”的较量是更深层次的较量。文化的自觉是根本性的自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