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了一则视频,广东的一个小伙在广场中玩滑板,但是大妈认为小伙影响到自己跳广场舞,于是就挑衅了小伙,小伙与广场舞大妈就开始吵架,在这个过程中,小伙使出退退退!大妈也许自知自己吵不过小伙,于是就退出了“战场”,继续跳广场舞去了。小伙对此表示,自己对大妈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大妈的言语实在是太过难听了,于是小伙才开始对大妈进行反击。
一般人们在吵架的过程中,往往是越吵越气的,但是这个小伙的表现却让很多人感觉到很搞笑。老人一直是年轻人要尊重的对象,但是老年人如果倚老卖老,就会迎来年轻人的反击。年轻人的思维往往要更加活跃一点,老年人的嘴皮子可能比不过年轻人,因此只能够自讨没趣。这位小伙能够这么快的“打败”大妈,也许是大妈自知理亏,而且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就没有继续吵下去。
小编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不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心意行事,双方多一些理解,就能够让事情得到妥善解决。大妈的素质比较低下,在吵架的过程中,责骂了小伙的母亲,于是小伙的怒火一下子上涨,才引起了这场争论。小编认为人们需要辩证的去看待这种事情,并不能够将怒火发泄在大妈身上,大妈的年纪已经老了,在很多方面就会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见不讲理的大妈,但是这些大妈往往并没有接受多少教育,因此思想已经固化了,人们可以包容一下,没有必要过多纠结。这位大妈也许已经知道错了,毕竟他们并没有继续争执下去。小编认为如果大妈真的惹怒了小伙,那么事情可能会恶化下去,而且会引发更加严重的争执。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并不能够冲动行事,需要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并不能够骂对方家人。
这件事情中不管两个女人到底谁吵赢了,对这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伤害。这个小男孩夹在两个女人当中,一直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不想听到他们的谈话,但这样的方式是无力的,他又不敢出声只能用这样的方式缓解他们的争吵。
一、公众场所,不注意形象。地铁上属于公众场合,大家在地铁上可以自由说话,但也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视频中年纪比较大的人,因为女士没给自己让座位大声指责女生,女生只是说自己的裙子被压到了,所以想让大妈抬起来一点把裙子抽出来。作为旁观者,我个人认为大妈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指责别人,他不能以自己年龄大就去命令年轻人做一件事情,因为他不知道年轻人可能正在经历什么。而且年轻女人已经明显给他让了座位,这位大妈还在不停的纠缠,在大妈说话以后这个女子也发了脾气,所以两个人才会争吵。在公众场合中两个人都没有尊重对方,不管谁对谁错这样的方式都是不对的。
二、这个小男孩受到了伤害。视频中这个男孩子大概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他夹在两个争吵的女人中间,虽然一直用手捂住耳朵,但他还是会听到这些人的争吵。他作为小孩子没有办法分辨谁对谁错,但他心里一定是难受的。在这个小孩子的年纪里,他还是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也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彼此尊重的。但看到了这两个女人之后,这个小孩子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同车厢的地铁上,只是小男孩的做法有些明显,其他的旁观者也会因为这两个女士的存在而感觉很难受。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们在公众场合可以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但一定要尊重其他人。
骂孩子时候孩子总是笑
骂孩子时候孩子总是笑,对于现在大部分的父母来说,总希望把自家孩子教育成一个比较坚强的人,但是很多时候发现自己教育孩子,孩子把话当做耳旁风。以下了解骂孩子时候孩子总是笑
骂孩子时候孩子总是笑1“缺根筋”并不是骂孩子什么都不懂,只是孩子缺少对某个事物的认知。所以父母们当孩子受到批评还“乐呵呵”笑的时候,别以为孩子是高情商,抗压能力强,或许是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事情本身和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针对孩子“缺根筋”的情况,父母别不当回事,不然孩子会分不清轻重缓急,什么事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到时候会更让你发愁。想要改掉这种毛病,父母可以这样做。
1、告诉孩子事情的严重性
很多时候,孩子面对批评还能笑得出来,完全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有多严重,比如上课说话,会耽误别的同学学习,会拉低课堂效率,孩子如果不知道就会一直违反课堂纪律,但是如果孩子知道违反纪律的严重性之后,就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改掉坏习惯。
2、对于孩子不应该做的事情要立规矩
对于孩子不该做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立规矩,不过一定是孩子知道事情严重性的基础上立规矩,不然立了也是白立,孩子不能从心底里认同的规矩,只是无用的规矩。
给孩子讲清事情的严重性后,再给孩子立规矩,比如做错了什么事情就罚站、做家务或者罚抄写,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如果每次你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要当心孩子没把错误放心里,用这种方法能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与担当!
骂孩子时候孩子总是笑2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找出不听话的原因,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受了委屈,不高兴,又不说,只好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有时候是因为生病感到不舒服。所以,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首先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平缓的心情。
那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少唠叨
有时候,家长说的话比较多,孩子又不喜欢听,所以,平时少说,有重要的情况,谈一次话,完整透彻地解决。
2、给孩子交代事情的时候,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我们给孩子交代事情的时候,需要让孩子知道你希望他此时此刻具体做什么。比如:不说“你应该整洁一些”,而说:现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后我们好做手工。说话时语气平和,不要去抱怨、指责、数落,不带负面情绪。
3、从小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当你让孩子去做事情的时候,当你喊孩子,孩子不回应的时候,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否鼓励过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过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呢?任何人都讨厌被催促,家长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管理。
骂孩子时候孩子总是笑3怎样防止宝宝脾气失控
1、了解宝贝能够控制的极限
每个宝贝的控制力都不太一样,有的宝贝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自己,但是另外一些宝贝则根本就难以控制自己,他们总在不停地动来动去,一会儿对这个好奇了,一会儿又对那个好奇了,似乎永远也没有可能受到约束。尤其带着宝贝逛商场的时候,如果妈咪翻来覆去试上5-6套服装,或者父母在一起没完没了讨论该选择哪件家具的时候,谁也没法指望宝贝能够老老实实待在一边等待父母做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了解宝贝能够控制的极限,并且在他厌倦之前尽快结束这种他无法忍受的行为,可以有效地避免宝贝失去控制。
2、给予持续的鼓励或奖励
3岁内的宝贝非常看重父母的评价,因此,至少每1-2分钟表扬宝贝一次,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每次带宝贝外出的时候,不时地夸奖他一句,给他一个热烈的亲吻等等,这种正性的鼓励或者奖励会有效地提醒他,他做得不错,同时也在暗示他,他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会收到鼓励。
3、给宝贝提供参与的机会
让宝贝以恰当的方式参与父母的活动,他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并且可以防止他因为无聊而失去控制。比如逛商场的时候,那些五彩缤纷的商品对宝贝来说会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抱着他,让他自己帮着到货架上拿商品,会带给他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如果不需要某件商品,可以给他讲解这些商品的特性,比如色彩、功用等等,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满足他的好奇心,吸引他的注意,让他在不断变化的活动中获得控制。
4、事先琢磨好相应的对策
事先琢磨好相应的对策,是保证宝贝失去控制时尽快扭转局面的好办法。比如,如果宝贝在商场突然因为想要某个玩具而大发脾气,而这个玩具并不在父母计划要购买的物品之列,那么,父母可以尽快带宝贝离开商场,等待他发脾气事件得到平息。这样处理,可以让宝贝明白,他这种发脾气的行为不会得到任何奖励。
5、冷处理对待宝贝
冷处理是宝贝打破规则,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非常有效的让一切恢复正常的方式。大多数的情况,宝贝在外面失去控制是因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父母的注意。这时候,不理睬他的行为是比较好的一种处理方式。比如,宝贝在商场里大发脾气,可以尽快将他带到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不理睬他,让他独自待上一两分钟。如果在饭店发脾气,可以将他坐的椅子背向大家,不理睬他,这样也可以防止他打碎碗、盘等餐具。
6、避免警告与威胁
类似“你不听话,我就把你扔在商场”“你不听话,警察叔叔会把你抓走”之类的警告与威胁,在宝贝失去控制的时候看起来似乎可以奏效,但是,这种做法是残酷的,它会带给宝贝不必要的焦虑情绪,让宝贝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会给宝贝传递这样的错误信息:只要我在父母警告之前停止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就可以免于处罚,以后他会更多地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他的这些不良行为。
警告与威胁不可能根治宝贝的不良行为,所以给宝贝提要求时,最好不要用警告或威胁的语气,而要用祈使的语气:“别玩玩具了,赶快过来!”
7、让宝贝明确规则
提前把父母的要求明确而详细地解释给宝贝听,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这样,当他遇到某种情形时,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比如上商场之前,告诉他去商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会怎样等等,他就会在进入商场之后表现得更好一些。
8、不要贿赂宝贝
给宝贝送个礼物,并不能更好地鼓励他的好行为。所以当宝贝有好行为的时候,不要给他买玩具或者诸如此类的礼物来贿赂他,这样会改变他好行为的动机,于是,他会纯粹为了那个奖励物才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旦奖励物没有了,他的好行为也跟着消失了。当宝贝表现不错的时候,表扬他,并且给予他更多的注意才是最好的奖励宝贝的方式。
9、不要跟宝贝大声喊叫
很多父母认为大声的喊叫可以吸引宝贝的注意,并且在宝贝行为失控的情况下快速奏效。但实际上,喊叫只会让宝贝获得更多的挫败感,引发他的愤怒情绪。喊叫就像火上浇油,不仅不能有效地规范宝贝的行为,相反,宝贝违反规则的行为还会更加频繁。
10、采取自然后果惩罚法
只要不对宝贝构成伤害,也不影响到其他人,当宝贝失去控制时,随便他去吧。他这种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会让他清楚而且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比如,宝贝在饭店就是不肯吃饭,并以大吵大闹来违抗。没关系,别管他,不吃就不吃,只要告诉他,如果他现在不吃,待会儿就没东西可吃。当他肚子饿了的时候,让他饿上一顿,一旦他体会到饿肚子给自己带来的难受劲儿,以后他就不会在吃饭的时候这么闹腾了。
这位大妈这样做是不是故意的并不清楚,但是却能够看得出她带孩子并不细心,也没有危险意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长辈相对于小辈来说会更加的宠爱自己的孙子或者孙女,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家里面的宝,所以他们都会把他们的孙子孙女捧在手心里面,时刻都舍不得有任何一点伤害。但是当看到这次事件当中的这一大妈的行为却令人感到非常的心寒,而且也觉得非常的危险以及感到很可怕。
事情是怎么样?
网上一则大妈转动婴儿车,孩子摔下来啼哭不止的视频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大家也都议论纷纷,有很多人都认为这一位大妈不适合带小朋友。视频当中的这一名大妈,手一用力转动婴儿车,婴儿车一侧翻孩子就摔了下来,顿时大家心都咯噔了一下,不知道当时大妈的反应是如何的,总而言之我们看的是非常的害怕,因为孩子一直在哭。有的网友表示作为一名长辈这样带孩子,实在是不应该,要是不想帮忙带,可以明说,没有必要作出对孩子有危险行为。
并没有说明这位大妈是故意。
这件事件发生之后,是儿媳妇将这个视频上传到网上的,但是她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位大妈是不是故意这样做,所以我们也不能够忘妄自揣测。当然,大妈也可能是想要通过这样方式来哄孩子。但是看到她这样危险动作,说明她确实不适合带孩子,特别是这样小孩子,完全没有自我安全意识情况下,是需要小心再小心去照顾,不要说旋转,被碰一下婴儿车,都应该要警惕。总而言之,希望她并不是故意,也希望她日后好好对待这个事情,否则出现伤害,后悔莫及。
父母当着孩子面吵架,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爸爸妈妈狰狞的面目在孩子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这种恐惧会深深刻在孩子的心里,成为无法愈合的裂痕。
01
阳阳妈最近也有强烈地“扔掉孩子她爸”的冲动,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前两天,阳阳爸出差回来。
出差前,做爸爸的就交代了8岁的女儿阳阳把自己房间收拾干净,回来后,发现阳阳的小书桌仍然一片狼藉。当下,做爸爸的就没忍住,脾气一上来就把阳阳桌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全给扔地上去了。
阳阳妈下班回来,正好赶上父女俩对峙的场面。
她气极了,情绪瞬间就爆发了,那些憋在肚子里的话一股脑儿都倒出来:
“平日里你顾不上女儿也就算了,你好不容易跟女儿相处一下,还这样又是骂又是扔东西的,这样的爸爸要来做什么?!我宁愿孩子没有你这样的爸爸。这样下去,我真不知道你会给孩子带去什么样的伤害……”
8岁的小女孩看着情绪失控的父母,吓得愣在了一边。
夫妻俩话赶话,越吵越凶。爸爸认定妈妈太惯着孩子,妈妈则认为爸爸这样下去会毁掉孩子。吵到最后,俩人甚至连离婚都提出来了。
事后,阳阳妈平静了下来。
她又专门去跟女儿说:爸爸妈妈只是教育理念不一致,争吵和你没有关系。
她还很贴心地询问孩子:爸爸那样扔你的东西,你当时应该很伤心吧?
可是,妈妈事后试图补救的这个举动,真的就能够消除父母争吵给孩子带去的阴影吗?
整个事情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02
我们来对整个事情进行一下复盘。
首先,孩子的东西乱扔,连续几天都不收拾,肯定是有一定责任的。
其次,爸爸的行为的确有些过激。要教会孩子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有很多办法。冲孩子发脾气、扔孩子东西当然是个比较糟糕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真得糟糕到像妈妈说的“毁了孩子未来”的地步吗?这显然是夸大了。
我们见过很多的好妈妈,她们看重孩子的教育,希望能够尽可能少地在育儿中犯错,也希望丈夫能够跟自己保持一致。甚至有些妈妈会产生一些执念,就是假如那个爸爸总也无法跟上自己的步调去养孩子,她们就会觉得这就成了一个天大的事。
身为妈妈,努力学习育儿知识,这是好事。面对父亲粗暴管教女儿的场面,想要保护女儿的本心也无可厚非。但是,若强行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一致,这就变成了有些可怕的执念。
一个家庭里不可能永远只有一个声音。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不是父母俩人不一致,而是彼此不允许这个不一致。
所以,看起来妈妈跟爸爸争吵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我们作为旁观者看一看的话可能会发现,正是她自己,对女儿的伤害是最大的。
妈妈到底是怎样伤害到孩子的呢?
她在孩子爸扔了女儿的东西后,当场情绪失控,直言“宁愿孩子没有这样的爸爸”,事后又询问孩子是否“伤心”,老实说,这一系列动作并不能安慰到孩子,相反,却悄悄地离间了父亲跟女儿的关系。
所谓的“伤心”、“宁愿没有这样的爸爸”更多可能是妈妈自己的感受,而非孩子的。就算孩子的确面对父亲有愤怒,但妈妈的一系列插入动作,却显然只是激化和升级了父女间的冲突,而不是缓解。
03
那么,这件事情是否有别的解决办法?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妈妈需要放下“完美养育孩子”的执念。没有孩子是被完美养大的。尽管那个不省心的孩子爸,一陪孩子就把孩子搞哭,可能跟孩子说话也很粗暴,一点儿科学育儿的意识都没有,可是,他终究是孩子他爸,他跟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切隔断的。比起你们家庭关系的融洽度,具体的育儿方法其实没那么重要。
所以,在育儿方面觉悟特别高的好妈妈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也许是要允许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另一半)暂时跟不上自己的步伐。在为孩子做对一件事、说对一句话之前,先为孩子营造一个更有包容性的家庭氛围更要紧。
第二,遇到具体育儿冲突的时候,多调停,少争对错。仍然以阳阳家的这个事情为例。
阳阳妈看到父女俩对峙的场面后,可以稍微说孩子一两句:东西总是乱扔,确实不应该啊,爸爸说的也没错啊。
然后转过来再对爸爸说:就算东西不整洁,批评两句就好了,把东西全给扔了就是你的不对了。来,阳阳你把东西收好,孩儿她爸,我们出来平静一下。
至此,你就能很顺利地把两个人分开了。
如果为了调剂气氛,你还可以跟两个人开个玩笑:你们父女俩可真行啊,趁着我不在,就大闹天宫了啊。
虽然这样看,妈妈似乎在打圆场,但从保护一家人关系的角度看,这样更合理。最重要的是,妈妈没有参战,反而有效地将冲突降了级。
第三,夫妻之间,千万不要只谈孩子、不谈爱。我们回过头看看阳阳妈对自己丈夫说的那番话:“平日里你顾不上女儿也就算了,你好不容易跟女儿相处一下,还这样又是骂又是扔东西的,这样的爸爸,要来做什么?!我宁愿孩子没有你这样的爸爸。这样下去,我真不知道你会给孩子带去什么样的伤害……”
显然,这是一位很辛苦的妈妈,平日里独自扛下来太多家庭的担子。她对丈夫的这番话,翻译一下也许是这样的:平日我需要你,你却都不在,回来了你还要惹我生气,我要你这样的老公做什么?我宁愿没有你这样的丈夫……
愤怒背后,其实是对丈夫的需要。批评指责背后,其实藏着对丈夫的期待。明明是夫妻感情需要修复了,却拿孩子教育做借口,这才是整个事情的症结所在。
所以,我们还在这里聊什么育儿呢?去跟你的爱人约会吧,去找个机会你们二人独处一番吧,适当地为爱鼓鼓掌也是极好的呀。
想孩子踏实去过他的生活,父母先要学会独立面对和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永远不要放弃夫妻情感的交流。父母关系和谐了,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孩子才能够放心去过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孩子最怕什么?
除了家庭暴力,就是父母之间长期的炮火与硝烟。
很多人都有过在父母经常争吵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体验:
小时候,孩子把父亲当作无所不能的超人,把母亲当做最亲近的人,然而孩子最爱的这两个人开始争吵的时候,孩子心中想的只有逃离。
父母长期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夫妻两人经历和成长环境不同,又有不同的价值观,加上性格中固执的那部分,争吵不可避免。
争吵也是沟通方式的一种,只不过我们常常把这当成攻击彼此的方式,比如指责威胁、人身攻击、翻旧账、冷战甚至是诉诸暴力。
经常目睹父母这些吵架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心理影响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当看到爸妈激动的情绪和举动,孩子第一感受是恐惧,很容易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孩子成人之后的的恋爱与择偶。
毕淑敏在《家问》中说:“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孩子眼中,歇斯底里的爸爸妈妈又可怕又难看。
发生争吵,如何才能减少对家人的伤害
吵架时:对事不对人
父母吵架,大多数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就是这些小事,常常升级成大吵大闹。
为什么会这样呢?
除了情绪失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此说话太伤人,揭对方的短,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吵架升级,给孩子带来焦虑不安的情绪。比如:“你娘家人就是这样xxxx!”“你看哪个男人像你这个德行!”“我真后悔嫁给你”
很多人一辈子听过最难听、最伤人的话,都是出自身边最信任的人。
作家刘墉曾说:好话坏话只在一念之间,试着坏话好说,狠话柔说,重话轻说,急话慢说,把话说到心窝里。
所以吵架的时候,再怎么生气,有些话也不能说。不人身攻击,不翻旧账,不踩对方的痛点,对事不对人。
吵架后,及时安抚孩子
吵架后,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不好,主动向孩子解释争吵的原因。
**《怦然心动》里面有一幕,因为父亲一直攒钱照顾傻弟弟,女儿朱莉被朋友嘲笑,妈妈为此与丈夫大吵一架,这是父母第一次当着女儿大吵,朱莉吓得哭了起来。
看到难过的女儿,夫妻俩分别找到女儿,向她道歉,爸爸说:对不起,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妈妈则告诉朱莉,自己其实非常爱父亲,因为他的坚强善良。
**中的这对夫妻在争吵之后表现得近乎完美,他们让孩子知道:
第一,爸爸妈妈不是因为你而争吵;
第二,爸爸妈妈不想让你受到任何伤害,只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第三,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
世界上没有哪对夫妻是完全和谐的,区别是,夫妻之间在争吵之后,是否愿意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去修复家庭关系。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父母间流动的情感和彼此尊重的生活状态。
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容易成长为一个有爱的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更容易温暖幸福。
那是一种无奈的表现,本身在孩子面前就不应该有争吵,不论孩子大小,年纪不是问题,小孩子是有感官的,就算不会说话的时期还是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说不出来。
如果已经懂事了的年纪,那就难办了,有可能会改变本身的性格的。要提防了!
在父母争吵声中成长的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以及以后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当父母吵架时,孩子们都被吓直了眼,他们一只手拉着爸,另一手推着妈,眼泪汪汪的维持这个家,上了课,还在想着父母吵架,在他的幼小的心灵上涂上了一片阴影。
第二,每当父母们吵架后,习惯性的个自回避,对于家庭的日常生活都会置之不理,正处于生长阶级的孩子得不到精心照料,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三,经常处于父母争吵声中长大孩子,他们望望对父母会产生一种烦感,他们过够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很想拥用自己一个和睦的家庭,他们也许会脱离这个家庭。
从小父母吵架,我都是躲的远远的很害怕!有时他们打起来了,我就吓得浑身哆嗦,大气不敢出,也不敢上去说一句话。因为他们都很厉害,谁都可能一耳光把我打飞!那时候,本家的大爸大妈有九个孩子,他们从来不吵架,也不打骂孩子。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大爸大妈家的一员,日子虽然苦,但是一家人特别开心!上学后我拼命读书,每次考第一,爸爸妈妈脸上才有笑容,我才能获得片刻的安心!那时很渴望离开他们,去到一个到处是鲜花好微笑的环境里生活。
长大后我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发誓做一个贤妻良母,与老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不打骂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后者我做到了,如今和孩子关系很融洽,和老公却不行。因为第一次发生矛盾,老公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给我两耳光!我被彻底打懵了,竟不知道还手!一连几次老公都这样对我,结果我被激怒了,和他大闹一场!现在,我表面很强势,其实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最后,奉劝一下天下的各位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一个温暖的家,不要因为一些小小事情,去争去吵,一定要珍惜人间的这份感情!去创造一个温暖幸福的小家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