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咒语:嗡啊吽,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咒语:嗡啊吽,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第1张

嗡阿吽有外内密三义。不过,在这三个层次上嗡代表身,阿代表语,吽代表意。他们代表一切诸佛的身语意转化功能的加持。

1、就外在意义而言,嗡净化一切身恶业(身有三恶:杀生、偷盗、邪*),阿净化一切语恶业(语有四恶: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吽净化一切意恶业(心有三恶:贪、瞋、痴。)。由于净化你的身、语、意,嗡阿吽提供诸佛的身语意加持。

嗡也是形色的精华,阿是声音的精华,吽是心的精华。念这个咒,你就是在净化环境、你自己和其他一切众生。嗡净化一切认知,阿净化一切声音,吽净化心及其思想、情绪。

2、就内在意义而言,嗡净化脉,阿净化气,吽净化明点。

在较深的层次里,嗡阿吽代表莲花部诸佛的三身,嗡是法身,阿弥陀佛;阿是报身,大悲观世音菩萨;吽是化身,莲花生大士。这个咒象征三身体现于莲花生大士。

3、就秘密的意义而言,嗡阿吽带来心性三个层面的证悟:嗡带来它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慈悲的证悟,阿带来它光辉的自性证悟,吽带来它虚空般的明点的证悟。

扩展资料:

实际上“嗡、阿、吽”三字,也是印度梵文声母的总纲,因此,只用此三个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句咒语,便是普贤王如来的三字根本咒了。普贤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存在的意思。

1、“嗡”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也是形而上天部的声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德。若就人的身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声音,和人自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心脏与心脉流动声音相近。所以,凡是念诵[嗡]字部发音的咒语,必须要懂得它发音善巧的妙用。

就以最低效果来说,它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精神振发。假如伤风感冒,若连续不断地念此字音,也可以使头部出汗,得到不药而愈的疗效。

2、“阿”是开辟宇宙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也是形而中人部的声音。它具有无量无际的功能。同时,[阿]字是开口音,是世间一切生命开始启发的声音。

如净土宗常念诵的[阿弥陀佛],便是属于密宗[阿]字部的开口音,也可以说是莲花部的基本声密。能掌握了“阿”部音妙用,就可以开启身体内部脉结,同时也可以清理五脏六腑间之各种宿疾。

3、“吽”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也是物理世间的地部的声音。就人体而言,“吽”是生法宫的声音,如果懂得以[吽]部音来念诵,可以震开脉结,启发新的生机与契机。

最少也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例如,我们日常所念诵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便概括了“嗡”字与“吽”字的咒身,至于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的变化妙用。

-三字明咒

不如想喝酒的时候听吧,如果因专注其中,而忘记了喝酒这件事,不是挺好吗。不允许照相这个问题,是源自西方基督教的惯例,但我国的佛、道等宗教场历来不是太注意这个问题,有些场所不允许照相是因为文物保护的需要,而非出自宗教信仰的考虑。

个人认为,在这方面应该向西方学习,宗教场所应该保持一种严肃性,也是进入宗教场所应有的尊敬态度。比如,经常会遇到一些欧美游客在进入寺院时根本就不带相机或摄影机(在听到能拍照时感觉很惊讶,有的会坚持不拍,有的会转身去取相机)。另外,有不少女性在进入寺院前会询问穿着裙子是否能进去,还有些女性在进入前会用头巾或围巾将头发包裹住。这些应该都是他们在自己国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吧。

他们在进入寺院后神情严肃,也不高声喧哗,但这样的状态往往不会保持很久,因为他们很快就会被周围香客的热闹情绪所感染……于是入乡随俗了。

甚至还有些基督教徒是不进寺院的,对这种做法不加评论,但这种坚持信仰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四十七、佛言:若依我为师者,不得饮酒,亦不与他饮。不贮畜。有重病者,医教以酒为药,乃暂权开听,非谓长途服食。若无病托病,轻病托重,俱犯。

这是十戒里面的第五条,「不饮酒戒」。『佛言:若依我为师者,不得饮酒,亦不与他饮。』我们自己不饮酒,也不能给别人饮酒,送酒给别人也是错误的。

『不贮畜』,家里不要藏酒。不饮酒戒,这是列入重戒之一。五戒是根本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开端都是这五条,所以这五条叫根本戒。酒这条戒,本身没有罪过,不像前面杀盗*妄四种,本身就有罪,叫「性罪」。

酒本身没有罪,酒这条戒叫「遮罪」,遮是预防;因为酒后会乱性,犯杀盗*妄,所以它是属於防范的性质。饮酒很容易出事,所以佛就在遮罪里把它列为第一条,绝对的禁止。他说得这麼严格,这就是看到多数人一沾到酒,他这个心就乱了,就没有办法约束,饮酒过量就会出事情。我们看现前的社会,车祸很多,大多数都是酒后驾车。所以现在法律规定饮酒过量不准开车,也是把它订入重戒,这是同样的道理。

下面有开缘,这一条戒的开缘最多。开是开戒,开戒不犯戒,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有重病者,医教以酒为药,乃暂权开听,非谓长途服食。』这就是开缘。如果是有病,医生一定要用酒合药,这是开缘。当你病好了,就不可再饮,病好了再饮就是破戒。用酒来治病,这是开,不是破。在中药里,有不少药是要用酒作配药,或者是作药引的,这可以用。中药有很多用动物的,也可以用。药用,这都是开缘,这些我们一定要知道。

这个地方说得少,《戒经》讲得详细。还有一种,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血液循环不好,酒能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有利益,这准许饮用少量,这是开缘。我初学佛时,有的时候也到寺庙,常常跟老和尚在一起吃饭。老和尚每一餐饭都有一杯酒,我们怀疑,酒不是佛门重戒?老和尚每天吃饭之前喝一杯酒,也不敢问。到以后才知道这是开缘,那个老和尚确实七、八十岁。中国北方天气冷,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非皮毛不能保暖的,也可以穿皮衣服。所以佛法真是通情达理,并不是叫我们死在戒条里,它是活活泼泼的。可是你不能故意犯,如果你穿棉衣可以保暖,你穿皮衣服就有伤慈悲心。你身体很正常,你每天喝一杯酒,虽然一杯酒不会醉,没有什麼大过失,你也犯了佛的戒律。

受五戒的在家同修,在现在应酬宴会的社交场合中一定有酒,你可以饮一杯酒,决定不会醉,应酬,这是开缘。如果藉这个机会多喝一点,就犯戒了。结罪是心境不同。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而不是死守在戒条之中。佛家戒很严格,条条戒都有开缘,就是在某些条件之下,某种环境之下,可以开,而不是犯。应开就要开,应止就要禁止,这叫持戒。应该禁止不禁止,应该开不开,都叫犯戒。所以年岁很大,气力很衰,药里可以用酒。不是药里用酒,不可以『长途服食』。

『若无病托病』,假装病,『轻病托重』,用这个理由去喝酒,『俱犯』,统统犯戒。所以戒律非常微细,要认真的研究,用它做标准,改善我们的生活行为,对我们的德行、修持、健康一定有好处,不会有害处的。

下面佛举一个例子:

四十八、昔有优婆塞,因破酒戒,遂并余戒俱破。三十六失,一饮备焉,过非小矣。

『优婆塞』,这是在家的男居士。『因破酒戒,遂并余戒俱破』,余戒是杀、盗、*、妄,统统破了。『三十六失,一饮备焉。』佛经上讲饮酒有三十六种过失,他喝醉了,全都犯了。这三十六种在《戒经》里也说得很清楚。『过非小矣』,饮酒的过失很大,不小、不轻。特别在现代的社会,人与人相处比过去频繁太多,而饮酒很容易出事情,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很多人,不可以不小心,所以这条戒一定要严格的去受持。纵然自己有海量,也要做一个好榜样给后学的人看,这才是真实的慈悲,才是利益大众。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酒在佛法里面是列入重戒,虽然不是最重的戒,除了「杀、盗、*、妄」四重戒,最重的就是酒戒,所以五戒末后有酒戒。世尊为什麼把这个看得这麼重?实在讲佛家的戒律,「杀、盗、*、妄」是性罪,本身就有罪,不管你受不受戒,犯了本身就有罪。可是酒,如果你不受这条戒,没有罪,所以酒是属於遮罪,跟前面四条不一样。世尊把这个看得这麼重,就是凡是犯四重罪的,大概是先犯酒戒,酒能乱性。好饮酒的人,酒醉了,智慧不能作主,才会干「杀盗*妄」。因此,佛家戒酒就是防范不要去犯「杀盗*妄」这种重罪,是这麼一个原因,我们要懂得。所以清净比丘,滴酒不沾。

可是在戒律里面,酒的开缘也最大最广。所以世尊教人修学,合情、合理、合法,不是不通人情的。许多药里面,需要用酒来调药的,这个不犯,这是药酒。在菜里面,配菜做为佐料的,这个不犯,这是料酒。总而言之,你要想想,它不会让你醉的,不会让你迷惑的。还有身体虚弱,血液循环不好,尤其是老年人,七十岁以上的、年岁大的,出家人都包括在内,世尊有开缘,你可以喝一杯酒,帮助血液循环。七十岁以上可以穿皮毛衣服。如果七十岁以上,身体很好,很强壮,那就不需要了。所以一切都要斟酌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不是说到七十岁就可以了,那就错误了。像许哲一百零一岁都不可以,为什麼?她身体好,她不可以。甚至於也有五、六十岁的人,身体很不好,他也可以用。所以这是活的,不是死的,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一定要懂。

懂得佛为什麼制定这条戒,它的作用究竟在哪里?我们修学利益何在?如果犯戒,我们自己的损失在什麼地方?不要说过失,我们有哪些损失,一定要懂得。然后才知道佛制戒这个心是真实慈悲,真实的智慧,没有一样不是帮助我们成就。佛注重我们身心的健康,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成就道业,照顾得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我们要懂得,你才会生恭敬心,才会生感恩之心,遵守佛的教诫。饮酒要是变成嗜好,嗜酒如命,这个人不能修行;不但出世法不能成就,世间法也不能成就,这是我们要懂得的,要了解它的深义。

喝酒是不可以念经的。

佛教除了三皈依以外最基础的戒律就是五戒,就连最为基础的五戒都把酒列入了戒律范畴之内更何况其他层次更高的佛教戒律对于酒的规定就更为严格。有的答案说身脏不碍心净,这种说法对于饮酒来说是不适合的。因为饮酒会使人迷失心智,这样的心如何净得下来呢?对于修行是有大障碍的。

念诵佛经是一种修行方式,自然是不可以饮酒的。

一句万能咒语如下:

1许愿咒语:“愿望成真,幸福快乐。”

2治愈咒语:“治愈之光,照亮你的心灵。”

3繁荣咒语:“繁荣昌盛,财富丰盈。”

4幸福咒语:“幸福美满,快乐安康。”

资料扩展:

咒语在中国属于法术的一种,以某种特别的顺序或特殊音节念出,以促成某些的特殊效果的语句。语言禁忌发展到极点,达到灵物崇拜程度,就可能形成引。

咒是口头语言禁忌,平时禁止使用。咒语的文字表现形式是符箓。咒语并非迷信,是人类表达意念的一种语言,史上曾记载源于一种巫术行为。

佛教文化传入我国,梵文咒语被广泛应用于佛教领域,后也被道教所吸收,道教《救劫证道经咒》则来自景教叙赞美诗。

咒在中国佛教中被称为真言,且广泛运用于中国大乘佛教典籍中。在中国大乘佛教中,咒或圣陀罗尼,即总持一个法,即心即是“佛”,是诸佛菩萨修持得果之心法结晶。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宋代道教咒语发生了承前启后的历史转向。为了满足信众降福消灾的世俗需求,宋代出现了大量带有巫术色彩、凸显道士权威的道教咒语;

道教法术与内丹理论的融合使得道教咒语往内修、炼炁、天人合一的方向靠拢,体现出强烈的内炼外法的倾向。与此同时,为了迎合朝廷的权威,道教咒语不仅规避与当朝政治辞令相重合的内容,且分化为两种话语风格,以使得在上层社会与民间社会中传播。

宋代道教咒语不断应对变化中的时势,积极采取不同的语言策略适应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在话语变化中突破困局,构建道教咒语文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六道金刚咒: 啊、阿、夏、萨、嘛、哈

啊(天)

阿(修罗)

夏(人)

(畜生)

嘛(饿鬼)

哈(地狱),每字均有具摧毁、封闭、引导往生三种功德

六道金刚咒专度六道众生,使其成佛。真言一历耳根,即能消除宿业。若人勤常念诵,当悟无生忍。又此咒度亡功德尤大,若经虔诚诵满十万遍为基本,则於度亡时,念诵七遍,所度之六道众生,即时往生极乐。又持此咒多遍,加持於沙土,散亡者墓上,若亡者经堕三恶道,亦可消除罪障,往生极乐世界,见闻佛法。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

注音:ōng,bō

lín

tuó

níng,suō

hē。

沩山警策中有两句话:「毗尼法席未曾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这是沩仰宗祖师沩山禅师的警惕后世学人的话。

不要再说什麼禅宗重实质不重形式了,每个有成就的禅师都是持戒精严的。讲重一点,教人可以不在乎戒律,说没关系的,就是魔说。

回到正题,先说管住自己。

如果能管住自己,那必定是持戒清净,既然持戒清净,根本就不会想到要不要喝酒、能不能喝酒,然后才问持咒念佛之人,若喝酒有何害处。

再者,如果平日时时刻刻就能管住自己,就能制心一处(反过来说就是一心不乱),能不妄念纷飞、遇境攀缘。假使用这样的心力来持咒念佛,不用多久就能够让佛菩萨来摩顶授记了,也根本不需要问持咒念佛之人若是喝酒有何过患。

如果没喝酒的时候都管不住自己了,还想要讨论到喝酒之后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93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