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怎么办?

孩子不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怎么办?,第1张

孩子不爱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或许是觉得自己和家长之间有着距离感,所以应该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并且去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我家孩子刚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不爱和家长做沟通,在这种时候,我总是会和他深入的了解,知道他心里的想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引导他,只有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才可以让孩子和自己表达出他的真实情感。

孩子性格孤僻冷漠

众所周知人我们的性格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养成的,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性格孤僻冷漠,想要引导孩子走出孤独、探索世界并不难,下面就来看看孩子性格孤僻冷漠应该怎么办!

孩子性格孤僻冷漠1

一、孩子形成孤僻性格的原因

1、家长过分迁就孩子

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迁就顺从、倍加呵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让孩子习惯这种呵护而不敢或不愿与外界接触,从而由于封闭与外部环境的交流而难以习得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变得孤僻起来。

2、家长粗暴对待孩子

过于严厉的家长或总喜欢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家长容易使孩子变得性格孤僻。这样的家长总是在否定孩子、禁止孩子,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在心中降低自我评价,严重时会令孩子缺乏自尊,变得自卑懦弱。

3、先天遗传因素导致

有些孩子先天性格内向、适应能力差,这大多是家庭遗传因素导致,需要家长在后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孩子逐步摆脱孤僻的性格。必要时也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4、幼年时有过不幸经历

幼年时有过不幸经历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比如亲人离世、自然灾害、被拐卖、被虐待过等。孩子过早经历了过于沉重的打击和伤痛,一定需要得到心理医生的及时干预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大多数时候,性格孤僻并不是孩子的错,家长需要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

二、性格孤僻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1、喜欢一个人待着

性格孤僻的孩子不爱与他人接触,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放松和舒服。这样性格的孩子虽然喜欢独自玩耍却也容易感到孤独,需要得到家长和小伙伴的关心。

2、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无论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形成,性格孤僻的孩子都极为内向、不爱说话。正因为如此,这些孩子遇到事情往往自己憋在心里,长此以往很容易带来心理问题。

3、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上述两种情形,性格孤僻的孩子大多不太合群,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投入集体才能够生活下去,所以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孩子在与人打交道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

4、做事容易胆小退缩

性格孤僻的孩子通常会伴随着一些其他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缺乏自信。这样的孩子遇到事情容易胆小退缩,面对困难缺乏克服的信心。

孩子性格内向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过于内向,则有可能发展成孤僻,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活。因此当您发现您的孩子有如上表现,也许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克服孤僻、自卑的心理,建立起勇敢拥抱世界的自信和自尊。

三、性格孤僻有哪些缺点

1、难以交到朋友

性格孤僻的孩子常会表现出厌烦、排斥他人的状态,难以掌握与人相处之道,因此朋友通常较少甚至无法交到朋友。当孩子在学校缺少朋友时又会加剧他的孤僻和孤独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内心压抑,容易沮丧

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心事重,总是压抑内心的情感,而又缺少与朋友的倾诉和沟通,因此很容易感到孤立无援,面对挫折和失败产生沮丧之感,难以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3、适应能力欠缺

性格孤僻的孩子喜欢固有的生活模式,害怕面对改变,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它。如果孩子的适应能力过于缺乏则会成为性格当中的缺陷,不利于孩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生存。

可见,性格孤僻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有许多危害,需要做家长的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教育,来帮助孩子打开内心世界,逐步以开放的心态走入人群当中。

四、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1、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能够有效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让孩子更愿意与家长敞开心扉。

2、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在孩子拥有了自我意识后,家长应及时引导孩子获取正确的自我认识,降低孩子自傲或自卑的可能。同时,让孩子正确认识他人、懂得他人的善意,能够有效减轻孩子对人际交往的排斥、厌烦感。

3、不严苛,不溺爱,找到教育平衡点

家长应找到教育孩子的平衡点,不过度严厉地对待孩子,也不加以过分的溺爱。要想培养既明白事理又身心健康的孩子,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起着关键作用。

4、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

当孩子有孤僻、自卑的倾向时,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比如小区里的少儿朗诵大赛、幼儿园中的运动会等。孩子在集体当中能够发现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容易找到归属感,减少寂寞和孤独。但家长应注意循序渐进,如果孩子特别抵触参加某项集体活动,家长不要过分强迫。

孩子性格孤僻冷漠,很多情况下是家长的疏忽和错误教育导致。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正确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正面性格,是每一位家长的职责所在,也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保障。

孩子性格孤僻冷漠2

孩子为什么会冷漠孤僻

对孩子的态度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时候孩子犯点小错,有些父母就会大吼大叫,说话的语气也特别的不好,或者是说话的声音也会抬高很多。当孩子习惯了你的高音调的大吼大叫,慢慢的他就会无视你的态度,你说什么他就会假装听不见。

孩子在依恋期缺少与父母的交流

0到3岁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期,也是孩子学习语言交流的时候。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可以跟父母说说话。而父母不在身边的话,孩子也只能自言自语。

早教过于重视学知识

有一些父母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就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学很多的知识。其实早期开发孩子的智力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一些早教机构只在认知能力上下功夫,尤其是认字,用孩子能够认很多字来打动家长。但是过早的学习知识本身就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造成孩子不合群,情感冷漠,交流不畅等后果。

父母应该怎么做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凡事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冷静,不要那么激动,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比如孩子为了能够拿到柜子上面的糖果,他自己叠了几个凳子,踩上去,结果在拿糖果的过程中,凳子倒了,柜子上的瓶子也摔烂了。看到这种情况,一般父母都会很生气。这时候,我们首先就要关心孩子有没有摔到、摔疼、摔伤?其次,我们要好好的问孩子,为什么要把凳子贴那么高?哦,原来是孩子想吃糖果啦!

多一些沟通交流

一些父母为了能够多挣点钱,就会选择到外地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由于工作繁忙,加上身体劳累,也会很少打电话回去。现在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即使是迫不得已出去打工,即使是工作再繁忙,即使是身体再劳累,也别忘了给在老家的孩子打个电话,通个视频,跟孩子聊聊天。

多一些鼓励支持

经常在孩子摔倒的时候,大人们就经常会说:“你怎么都不看路的,没长眼睛呀?”在孩子吃饭呛到时,大人们经常会说:“叫你不好好吃饭,都说了吃饭不能够讲话,你就是不听,你看呛到了吧?”

对待孩子上,我们能不能多一点鼓励支持而少一点责备呢?比如孩子摔倒时,我们可以说:“怎么摔倒了?摔得疼不疼?下次走路认真一点,就不会再摔倒了。”当孩子吃饭呛到时,我们可以这样说:“好一点没有?记得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这样就不容易呛到了。”

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时光

为了生计,爸爸妈妈们每天每日每夜的工作,到了周末还加班加点。留给孩子的永远是父母离开的背影。挣再多的钱也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能让这个家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日子,你却选择了没日没夜的工作,却造成了孩子性格冷漠孤僻。如果孩子的这种性格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善,很有可能会影响一生。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为了你们的孩子,请放下手中的工作,在晚上的时候多陪陪孩子,再周末的时候多陪陪孩子。

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所以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就要有方向的引导。如果孩子的性格已经是孤僻冷漠的,那么也要及时的纠正。

一、怎么判断是不是情感缺失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对人或事缺乏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常常显现的是对事物无动于衷的表情。

在内心深处,这类人大多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和凄凉,总是对外界持不信任和不满意态度,对感人的事件怀疑,甚至拒绝感动。

二、情感缺失有什么表现

1、缺乏同理心

当别人笑的时候,你不认为好笑。当别人哭的时候,你认为这是别人的事。面对新生,你会感叹。面对死亡,你会为某人不再受苦而感到高兴。不管别人是哭是笑,你总觉得自己在读故事。这与你无关。你缺乏同理心,失去哭和笑的能力。你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够仁慈。你只是习惯于看到喜怒哀乐,觉得无论在这个世界上唤起你的爱与恨有多么困难,没有情感和同理心等等。

2、缺乏集体生活的勇气

如你所知,人类属于群居动物,需要朋友和伙伴。然而,你拒绝陪伴和享受孤独。你不想接近任何人,也不想找到所谓的伴侣。你怕麻烦别人,也怕麻烦自己。你缺乏集体生活的勇气,你只想成为一个孤独的人。归根结底,情感缺陷障碍也是一种孤独的享受。

3、缺乏社交能力

情感障碍患者最缺乏的是社交能力,也知道人们必须有自己的圈子,但他们太懒了,不愿参与任何圈子。我也知道,如果我想成功,我必须融入别人的世界,但我非常害怕打扰别人和我自己。简单地说,没有人问,没有人依赖。我宁愿不把事情做完,也不愿随便应酬。因此,缺少这三样东西的人都是情绪缺陷,典型的情绪缺失也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面对的现状。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就被家人宠着,慢慢养成了娇蛮、任性等性格,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吝啬对他人的情感付出,缺乏同情和关爱。不仅冷漠地对待同学和老师,对待社会、对待父母家人,甚至冷漠地对待自己。根据多年的观察,笔者收集了一些案例,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案例:

案例一:“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也不会。”身为班主任,笔者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以便于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最近几年,笔者在教室里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会。”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下,说这句话的同学几乎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而且常常是没有经过思考就顺口说出了这句话。很明显,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帮助别的同学,学习中激烈的竞争让他们变得世故而冷漠。即使有的同学因为某些原因而勉为其难地帮助别人,也是敷衍的成分比较多。笔者为此曾多次找这些学生谈话,但收效甚微。

案例二:沉默,令人窒息的沉默。最近几年,外出经商的家长越来越多,大都把孩子托付给了家里的老人。人到老年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当中。再加上由于孩子的父母不在家,老人担心出点差错,怕儿女责怪,于是孩子在家中就处于一种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另外,有些家长因为自己不在家,无法照顾到孩子,而对孩子产生一种愧疚的情感,于是就选择在经济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结果,一部分孩子因为手中有些钱,而且用钱没有束缚,习惯了大手大脚,便纠集班级中和学校中的一些行为习惯都较差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体。他们的纪律观念淡薄,对于班级和学校中的一些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遵守。这些学生犯错后,老师找他们谈话,他们却用满脸的无所谓来对待老师,用冷漠的眼神来对待老师的满腔热情。有时,整个谈话的过程都伴随着令人窒息的沉默,让人产生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这样的学生已越来越多,集中表现出自私而顽固的特点。

案例三:“你烦不烦!”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有必要,笔者会邀请家长到校,共同讨论商量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者利用休息日到学生家里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便找出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家长面前很散漫,对于家长的教育更是表现出不耐烦,动不动就会皱着眉头,脱口而出:“你烦不烦!”其不耐烦之情益于言表。这些孩子对家长怀有敌对情绪,既不与父母交流思想感情,又对父母的含辛茹苦、苦口婆心无动于衷,显得自私而冷漠。

二、成因探究

1家庭教育的不当和不力。“人之初,性本善。”笔者坚信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出现问题,往往暴露的是家长作为监护人职责的缺失。在离异家庭,有的孩子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长期见不到父亲或母亲的不乏其人。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更多的是看到父母之间的互相指责甚至谩骂,逐渐导致其情感冷漠;有的家长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更有甚者,对孩子放任不管。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怎能不冷漠还有一种家长,因为自己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而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孩子一旦达不到目标,就“恨铁不成钢”,或是严厉的肉体惩罚,或是尖刻的言语奚落,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无形中让他们学会了冷漠。

2学校片面的教育观念。青少年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在主观上要求独立,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又不具备独立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心理上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和恰当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别人,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教师受到教育质量和统批统考的压力,把自己的经历集中在教学工作上,忽视了与学生交流。教师看到更多的是学生的分数和名次,往往对分数和名次斤斤计较,却忽视了学生的歌声和笑脸,忽视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的农村学校甚至连心理健康课本都不发,更不要说是每周开心理健康课了。即使有的学校开心理健康课,也大部分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老师在广播室上课,学生在教室听课,班主任在教室维持秩序。这样的课又能收到什么效果呢

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内心深处去尊重、爱护学生。情感冷漠的学生其实都特别渴望获得别人的关心。因此,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对他们以诚相待,给予热情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充当各种角色,在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信赖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在平常的课堂教育中,要多向他们提问,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点滴时间,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关心和温暖。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励志书籍、心理、生理等方面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学到一些待人处世之道,进一步学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在与学生交往的时候,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因触及他们的痛点而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只要教师把灿烂的阳光撒向学生,他们就一定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些学生之所以冷漠,与他们对家庭、对自己、对集体毫无责任心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是素质教育的支撑点。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有意识地突出这一重点,可以从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扫好每一次地开始抓起,逐渐培养他们对自己、对集体的责任感。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提供历练的舞台。对于他们来说,多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和沟通、互相合作,有助于使他们的责任心逐步得到提高。

3教师要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为纠正学生的情感冷漠现状,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 心得体会 ,寻找最合适的教育方法。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在家不教育或者拔苗助长,就会损害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只有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双管齐下,才能较快地见到效果。

每次妈妈叫4岁的玟玟,她常常充耳不闻,口头禅是「不想、我不要。」,这让父母头痛不已。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对父母如此冷淡?其实,玟玟就是一个典型的「无感儿」。

什么是「无感儿」?

天才数学家喜欢上一个女孩,他对那女孩说:「我知道我应该主动追求你、哄你开心,营造一个浪漫的气氛,但是,这些过程不就是为了结果吗?我们可不可以省掉这些过程,接受结果呢?」结果,女孩拒绝了他。 这就是典型的「无感者」:聪明又简单,可以说是单纯,也可以说是幼稚。他们不懂得揣摩别人的心思,无法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至于没办法理解别人的结果。

●不听话是「无感儿」的天性

带一个「无感儿」,你一定被孩子气到恼羞成怒。孩子总是不懂得关心关怀、不知道表达感恩。你苦口婆心,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责骂孩子,孩子赌气的功力绝对比你心软的时间还久;柔情蜜意地哄孩子,孩子反而嫌你假惺惺。不要拿「无感儿」跟乖巧听话的孩子相比,这只会让父母伤心绝望。「无感儿」是如此自我中心,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又是如此冷淡,让父母永远等不到孩子的回复。

●不乖巧是他的天性

他冷静、理性、直接,不接受花言巧语,想要用「情」打动孩子比登天还难。

●无感儿的优势:勇敢、坚定、抗压性高

跟乖巧听话的孩子比,他确实显得情绪理解力低,但同样是跟乖巧听话的孩子比,他在天性上的优势也一样明显:勇敢、坚定、扛得住压力。「无感儿」是有主见的人,试图把他变成顺从听话的乖孩子,完全徒劳,而且必将激发反抗。

无感儿要怎么教?

这样的孩子,可以给孩子设定目标,父母也必须严格看待所设的目标。严格的目的,不是制服他、让他变成乖孩子,而是让孩子从追求目标中有所感受。「无感儿」是为目标而生、为结果而思考的人。只要能够看到他认可的结果,他会欣然接受父母的好意,而父母设定目标后也要以身作则,一昧的要求「无感儿」又在孩子面前做自己,只会让「无感儿」更冷漠,拒绝沟通。

●就事论事,理性至上

宽容和宠爱,用在那些感情细腻的孩子身上,会激发出回报的热情。用在「无感儿」身上,却可能被他利用,因为他精明、有头脑、精于算计。自由自在,要什么给什么的做法,会让这样的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他不会对父母的娇宠给予情感回报。

●重新衡量,检视能力

当无感儿出现选择性配合时,父母须优先思考的是,给予孩子的任务及要求是否符合他的能力范围?建议予以适度调整难度。或者脑力激荡一下将所交付的任务或要求变得有趣,吸引他的注意力及催化行动力,提升他的配合度。

●不打断孩子,正面沟通

父母常认为「无感儿」活在自己世界里,其实,在思考与游乐之外,有大部分时间「无感儿」是处于待命状态。你是不是也常隔着厨房喊孩子的名字?边做事边呼喊孩子?因指令没有结果;对话没有重点,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充耳不闻。没有人喜欢中途被打断,到孩子的面前看着他说话,他会以同样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陪伴这样聪明又单纯的孩子是幸运的,他的独特与真诚展露无遗,在成长的路上,父母若能耐心的帮孩子建立起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能激发上进心竞争心。「无感儿」并非不知道感恩,只是,他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他不会抱着你,对你甜言蜜语。他的感恩是透过专于目标、努力实现,为你争光。 担当,用在「无感儿」身上,最贴切。唤醒他的自信,他是最有责任心的人;唤醒他的担当,他注定会成为能面对大风大浪、独当一面的领导者。

你好,小时候太过听话的孩子,往往是由于对于大人的依赖、信任以及先天没有多大主见的人,大了一些后,容易没有太大的魄力,而变得没有出息,总没有出息,再加上心里的不平衡,可能会出现情感淡漠。<br><br>所以只要是没有其他的异常,往往是没事的,只要是生活较为平稳,也是无妨的。

有极个别的孩子亲情冷漠,不懂感恩,与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分不开,造成孩子的心灵畸变。造成这种可悲现象,主观原因大多是父母教育出现问题。关心、沟通交流出现偏差,使孩子产生判逆心理不懂感恩。

父母教育总是以个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单纯的说教,而不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会让孩子不舒服,不愿意再跟父母沟通。孩子和父母之间沟通困难,交流不畅。孩子越发会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逐渐亲情冷漠,不懂感恩。

父母一味打骂子教育或者宠爱恋爱,没有原则不能立规矩,就会让孩子的成长出现篇章人生价值观出现问题。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逐渐没有一点共同语言,甚至产生叛逆心理。造成这种现象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孩子认为不了解、不关心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不明白爸妈为什么要干涉个人独立思维,干涉一切自己的做法,总是要顺着大人指的路往下走。孩子有灵魂思想,也会自己思考,却不得做主。

2,父母不尊重孩子,也不会安慰,甚至还会笑话孩子幼稚的行为。不能以身作则,在父母眼里,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只有拿听不听父母话为标准。

3,家庭教育缺乏,没有温暖的环境,父母没耐心听孩子真实想法,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和爸妈说话交流。什么事父母都会认为是狡辩、找借口,许多事情不征求孩子意见,不愿听孩子解释。

4,跟孩子唯一沟通就是强迫孩子学习,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贴心的交流,不尊重孩子表达权利。

久而久之,与孩子的距离日行渐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心里话也不愿说,变得亲情冷漠。干嘛要对你们好?你们对我就这样?教育缺乏导致不懂感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0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