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香巴拉深处》主要讲了什么?

电视《香巴拉深处》主要讲了什么?,第1张

纪录片《香巴拉深处》以一年四季为时间尺度,通过故事化的方式,高规格的影像标准,真实记录了当代四川藏区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生动描摹了一个又一个生活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信仰,鲜活、饱满而感人的人物形象,记录四川西部生活的人们以及自然界里其他生命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和瞬间,全面反映那里人与自然的相处法则,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共存共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着重表现了香巴拉文化对川藏地域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与生命之美。

其中5集电视版纪录片分别以《乐园》、《传承》、《秘境》、《相遇》、《心愿》为名,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反映四川藏区那里生活的人们对自然的保护、对家园的热爱、对亲情的重视、对传统的珍惜、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梦想的执着,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四川藏区,展示了一个既自在又开放的生机盎然的四川藏区。

据悉,为拍摄该片摄制组深入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州的城镇村寨,总行程超过11万公里,拍摄历程270多天。全面攀描了川藏地区的自然人文、人情世态和时代风貌,该片于2018年1月22日至26日18:15在CCTV-4频道播出,并将在优酷网、bilibili网等视频网站同步播出。

香巴拉信使的剧情简介 · · · · · ·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山路;一堆火、一碗酒、一个邮包……这是一部以四川凉山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真实事迹改编的**。

  **《香巴拉信使》把一个马班邮路乡邮员艰苦孤独的生活和工作鲜活地展现出来,真实再现了王顺友的日常工作生活,并在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甚至乏味的生活中,精心塑造和挖掘主人公不平凡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影片以恬淡朴实的镜头语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艺术细节,真实、细腻地再现了主人公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服务的感人事迹,勾织出一幅各民族人民和谐生活的优美画卷。

  影片完全由非职业演员出演,他们多为王顺友的同事、朋友和亲人,他们质朴、自然、纯真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演员汇集了汉、藏、彝、壮、苗、羌、纳西、蒙古共8个民族,是多民族团结合作的结晶。

影评

影片结束,朋友说,王大河好辛苦啊!

  

  我在想,辛苦不辛苦,可能我们谁也不知道,知道的只有他自己。我想如果我是王大河,我会觉得很幸福,真的,能做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看到影片中孩子们围在他身边的时候,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是无法用金钱来换取的!金龙虽然去了,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失去战友的痛苦,但是在影片的最后,他依旧和白马金龙走在香巴拉的大地上,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难道真的不幸福?假如这个社会有千千万万个王大河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自己也是王大河,那么这个世界,将达到完美!不过或许根本没有完美的事情,大千世界,谁都有谁的价值观,我们不能为了一些事情,丢掉自己的价值观,就像我们身边好多人,从这家大型国有企业离开,奔向自己的幸福,当然幸福的味道不一定就是甜的,我想那种味道是各式各样的吧!

其实我只是想家乡了,不是说那个乌烟瘴气缺乏特色处处攀关系摆人情的小城市。我想的是大凉山,那里有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江河峡谷雪山草甸,就像片子里的香巴拉。苍茫大气绵延起伏的山脉背后,往往是贫困闭塞却真正世外桃源的乡村,住着落后野蛮脏兮兮却又豪爽耿直风情独具的少数民族。提起家乡,我总是又爱又恨。

  

  今天跟朋友聊了太多旅行的话题,想起西南心里痒痒,于是随手打开页面找到了这部**。早就知道,但一直没看。那样的山地那样的小镇,看到那些似曾相识的装束,听到那些熟悉的腔调(少数民族尤其彝族说汉语,我们称之为‘团结话’),瞬间觉得心安。顺便说一句,片子的配乐很好听,一段女声唱的歌(藏语?)听来很舒服,我老是迷这种民族小调。总笑雕哥有强烈的故乡情结,其实自己何尝不是呢。

  

  对于美景,我向来没啥免疫力。记得在泸沽湖镇曾经遇到一个护林员,他的工作大致就是每天巡视湖周边的山林,以防范盗猎盗伐以及山火之类的危险。当时的我们大叫,这简直就是天天过着环湖徒步的神仙日子,多浪漫。——片子把我拉回现实,终于认真想过这其间的艰辛,承认他们的不易。老实说怕是没有谁想要过王顺友这样的生活,虽然木里风景很美,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去那里骑牦牛看草甸和雪山。

  

  特意Google了一下: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影片主人公原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因此他被评为全国劳模,也曾于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记得有年他还被请到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在凉山这样封闭的地方,也算红人一个了。小地方总是八卦多,于是听说他最初偶然被上级发现,而后塑造成为典型模范的经历,现今的他似乎不再在邮路上跋涉,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在成都买了房子安享生活。

  

  我无意去评说王是如何评上劳模以及那以后的生活,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感动之余,注意过:“还有25位跟老王一样的邮递员,勤恳地穿梭在这条邮路上。”

每年蒙特利尔世界**节都会放一些国内的主旋律**今年的《香巴拉信使》也是这种类型。看了后, 使我回想起最近去云南山里的经历。 那里景色很美, 人很淳朴,生活很简单。 这部**也给我这个感觉。 每个演员都是非专业演员演自己熟悉的角色,所以 演的都很真实。 但相比之下, 剧情有点夸张, 把王顺友经历的所有困难放在一次旅途当中。这样描写也太苦了, 还有谁会去那里当邮差呢?

  

   虽然是早晨九点半的放映时间,也不是参赛的**, 还是有不少人来看。 **结束后听到不少掌声。制片人, 一位中年妇女, 在**院外面致谢。 有两个纽约客还追问制片有没有找到北美发行人。

我想我原来是不会怎么关注这类**的,直到偶尔一次看到了“音乐之声”对这部**的介绍,完全从音乐的角度诠释。

  听着动人心弦的音乐,看着纯朴却又美丽的画面,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其实我并没有完整的看过,只是伴着它的介绍,我了解了整个剧情,了解了导演和作曲的心声,以及他们想要告诉我的一切。

  哦,你没有看过,你没有听过,如果你不愿意去欣赏它,那你一定是因为没有听过里面的音乐。

  我听着作曲缓缓道来他创作的每一段乐曲,诉说他的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所表达的那个心地善良的信使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那么的努力,那么的努力。

  高亢的民歌女声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地方。。。

  曼陀铃告诉我们信使一个人孤单的旅行。。。

  欢快的法式波尔卡告诉我们他的生活也有幽默也有快乐。。。

  口琴、小提琴交错出他执著的信念。。。

  当他踩空将要掉下山崖的死后,作曲自创的乌玛歌,那种天籁般的女声,犹如天使伴随身边,告诉你无论如何,希望总会不会离开。

  他心爱的老马“金龙”跌下山坡,摔断了腿,他亲手用刀给它解脱,可是却心碎的无法自己,吉他淡淡的响起,没有过度的煽情,静静地只是让大家可以静下心来感受信使此刻的悲伤。

  只是他在篝火旁放声痛哭的时候,小提琴才响起,表达那种深深的哀伤。

  还有很多很多音乐与画面共同表达的故事。。。

  随着情节的展开,音乐层层铺开,我们或喜或悲,虽不是剧烈的情绪波动,正如音乐一直那么悠扬,没有压迫,却有感动。

前天看了产自好莱坞的努力学功夫的熊猫阿宝的表演——俺几乎一年只进一两次影院,今年第一次就献给了他;而今晚则在cctv6看了这部国产数字**,被定位为艺术**的香巴拉信使。

  看panda学打架,我虽然跟着观众一齐笑个不停,不过出了**院就没啥笑的欲望了,也就是看了个声色俱佳动画版的老式成龙**罢,但也期待接下来的x部续集继续让我们开心地笑。联系今晚看的这部香巴拉信使,两部片,感觉是来自两个世界。

  那距离,正如片中人物生活的世界与好莱坞人生活的世界,这么远。甚至两部片的意义也是毫无牵涉,各有特色。如果硬要我说出,我为什么把这两部片扯到一起瞎掰,我只能回答,在短短3天内就看了两部南辕北辙然则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片,这本身也许有某些深层的意义。

  最浅层的意义,是映射出我自己的“兼容并包”的口味,以及这种“生冷不忌”的我的社会属性。如果用些有审美意味的词下判断:好玩的、好笑的、快节奏的、画面精良的、虚拟的作品,我能接受;写实的、乡土的、缓慢的、质朴的、宏大的作品,我也能接受。这些词背后,是我个人避免不了的文化背景带来的审美哲学的烙印或者是局限性。我会被香巴拉信使这样的片感动,首先因为我对乡土世界是有感激和理解的,我的父母来自这个世界,我不断地被他们带回这个世界,且城市生活-乡村生活的反差也使我对后者产生理想主义的向往之心;我会被熊猫耍功夫逗乐,则是因为我在生活中从小就得到现代都市的虚拟符号的慰藉,对卡通动漫的认同和情感早就内化于个人观念之中。从社会分类来看,我是吊着70后尾巴的八十后,我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城市小孩,我是城市移民的第二代,我是从贫乏年代转型入物质信息极大丰富年代的受益者,我是……

  以上是把我自身作为一个观影者,一名个案人物进行的初步分析。从这种分析中,有血有肉的人物被抽象为社会分类的一部分,继而被抽离为文化阐释的符号,观察这样一些“符号”,对**工业流程中定位观众类别并设计故事情节、**定位,我想无疑是有意义的。但对作为整体的社会,对作为整体的文化,对理解社会、文化、民众、道德等等,有无助益?

  当下的不少媒体作品(显然,新闻报道和**电视都存在写者的“创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谓“作品”)存在的一种特性是,善于把握观众定位,由此创作适合各阶层、各类别受众口味的作品,于是报纸、杂志、电视剧、**等都分出了三六九等。而在豆瓣上受热评追捧的,很多便是八十后口味的作品,不符此类口味者,则被以“雷”、“纠结”、“bh(biaohan)”等标签定位——作为有能力消费大量媒体作品社会群体,他们的口味对媒体市场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被批为“雷”的作品类型,确实是创作者的“雷区”——尽管小心翼翼,还是不时被炸得人仰马翻,甚至让某些牛人晚节不保。

  扯远了,回过头看看香巴拉信使。这部片的本色演出痕迹明显,看得出制作群是很用心地利用这样的方式,并力求不用力过猛。我是含着眼泪看完这部片的,而间中不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这样的**,力量来源于其根植于真实,“如果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得不够近”,但仅仅贴得够近未必能拍得足够好。贴得太近就只能看到局部,把局部放大为真实的整体,那顶多是“匠人”所为;要贴近整体的真实是需要更多的观察与思考的。我不知道导演和制作群为拍摄这样一部**花了多长时间,从人类学田野的经验来看,能让受访对象在采访者面前尽可能真实地袒露自我是需要相当的时间和感情投入的,更何况还要让他们在摄像器材面前虚拟发生在他人或异地的事情,即使这些事件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亦是在过去的时空中。当地人成为表演者后,如何调整自我意识融入情节,这在个体心理上、文化上都是复杂的过程。如果有人对个体认知观念在图象摄录前后的变化感兴趣,我想,重走这**拍摄经过的地方、认识参加拍摄者、体验他们的观念和心理在拍摄前后的变化,会是很有意义的影视人类学个案。

  **着眼的地点是现代道路尚未触及之处,也就是离国家触角稍远的地方,这种相对现代社会运行更为自足、稳定的地区,是城市人极为感兴趣的,而故事展开的自然环境是如此宏丽、优美、超凡脱俗、人迹罕至,更是城市人所向往的。**的观者多数位于城市,让他们跟着一位牵着马的邮差,体味他的生活、情感,邮差在镜头下展示他生存的社会网络、交际礼仪、人情世故,以及他细腻的激情、深沉的感动、顽强的意志、善良的品性,首先是富于新鲜感或乡土的亲切感,其次是因其纯净自然的常态而充满人性人情之美。看完后回想起来,或许正是在这样孤绝的状态,人的极限与常态才如此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寻常看来是自然而然的感情,被这两种种状态的结合放大、照亮,深深打动无法真正参与主角生活、进入主角生活的世界的观者。

  情节在主角及其接触到的人们当中暗暗起承转合,戏剧性起伏的段落不在他孤独地垂于生死一线之处,而是在人们与他不断地对话之中,与其说是人与人的交流、感情推动剧情发展,不如说是人与人的交流、感情就是剧情的一切。从人物自身来看,情节在影片中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是根据真实人物的人生改编的**,片中情节不过是他人生度过的每一天的浓缩,是为了使我们更直观生动地理解主角的人生和人性而勾兑调和的鸡尾酒,故最重要的是他性格与行为背后,使他成为“今日之我”的那个世界,**被名以“香巴拉”——藏语中极乐园、人间仙境之意,显然制作者们对主角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文化、历史、人性,是充满称颂崇敬之心的。

  也许**的本意是通过邮差行过的许多次邮路中的一次,提炼出邮差作为普通人的不平凡人生,赞颂人性、道德的感人精神。而选取这样一个多元族群聚居、地理环境多样的地域作为**背景(也是人物原型真实生活的背景)本身,便已使这部作品增添了更为厚重的文化意涵。

  当我们把**中记录的世界视为整体,这个距离熊猫阿宝无比遥远的世界,这个距离互联网无比遥远的世界其实是在向我们这些观者靠拢:剧情的主线是邮差历经波折让山里的一个女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走出高原去念大学;邮差自己在山里过夜,念的那份报纸是人民日报;邮差给乡府送文件,传达的是国家政府的意志;女孩在结婚当天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一矛盾是由乡长出面解决。最后传统的道德和礼仪与国家的意志与操控之间的矛盾和结合,都是在邮差这一维系两者关系的“小人物”身上得到缓和、获得超脱。这样一个地区的邮差,甚至拥有比国家的代言人——地方政府领导更大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一方面来自于他同为“公家人”的职业身份,另一方面更来自他自身既属于地方民众又属于国家机器的“螺丝钉”的“阈限”式身份。不仅在僻处国家边缘地带的山区,这些“螺丝钉”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社会的无数角落,这些多重身份的平凡人,都于无声处扮演着社会维系者、润滑剂的角色。他们或多或少认同传统道德,理解国家存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更理解社会运作的传统规则如何作用于当下社会,上通地方官员,下连平民百姓,上有家族责任下有儿女早熟,他们既务实又执着,也许有点小聪明,贪点小便宜,但我们的社会总是少不了他们。

  如果用国家的标准评判他们,可说的评语比这部**就少多了;如果用文化的规律理解他们,则这部**承载的还只是无数个案的局部。

  这样的**,用迎合受众口味的三六九等来定位,显然还是符合豆瓣人群的审美的,不过如果仅仅以个人趣味、私人情感看它,似乎不足以理解它的内涵。也许我又在过度阐释、自说自话,只是,想从这部片探讨,**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现实、承担现实,并且,发现真正的美。

  写得很杂乱无章,而且这么长,估计耐烦看的人不多。是为记。

香格里拉魏如萱表达了暧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魏如萱的歌往往态度多过于姿态,在《香格里拉》中魏如萱已一种含蓄的感知方式去表达着在爱情中的暧昧,魏如萱对整首歌情怀的处理还是显得十分地极致。魏如萱在这首歌中的声音很真实,真实得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粗糙,就像一张光滑的纸上一颗颗凹凸有致的颗粒,让你很实在地感觉到。却又无法否认这样的声音却能演绎出真实的情感,让人动容甚至难过。

1 描写香格里拉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香格里拉的诗句:1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迪庆这个地方。

它是一个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的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腹地。

原本是西藏、四川、云南“三不管”的地方,却因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问世,迪庆高原香格里拉便成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世外桃源"。2 川、滇、藏交界处,这个大三角区域就是现代人曾经争执不休的“香格里拉”。

尽管后来这个由外国人在小说中,推向世界的地名,被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获得。本世纪初国务院正式批准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因为迪庆海拔仅三千米左右,本身具备有雪山峡谷的风貌和藏族风情;有以著名的“日照金山”梅里雪山为主的,包括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更宗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见的仅两千七百米的低海拔现代冰川。可以让来自低海拔地方的游客,不必担心发生高原反应,轻松自在地观赏大自然美景和领略民族风情。

3 看了关于香格里拉的纪录片,耳畔飘扬着容中尔甲的“香格里拉”,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今年四月的那趟世外桃源之旅,很庆幸,早早地就来到梦萦魂牵之地,走进这幅无以伦比的画卷,静静地感受着她的魅力,她的神韵。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最后一站,也是最让我们期待的一站,挥去了之前的疲惫,精神抖擞,带着温暖的心,走进了神洁的圣地。

4 地处高原,海拔四千多米,普达措这神山神水的圣法地方,最高海拔四千一百五十九米,导游在说时,我特意记了下来。有的时候,数字最具说服力。

温度很低,上山前,每个人都租了件军大衣套上,虽然有点异味儿,租穿的人的确太多,却可以抵御寒冷暴虐,不让寒冷零距离接触。衣底披及脚踝,感觉很有范儿,特别一大群人走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风景。

身体虽不能靠近那圣洁的空气,灵魂了却走进了肃穆的天堂。普达措,本身即是佛法之意。

在山林的间隙,一条条白练横空而下,那是圣洁的雪铺陈的,自然地造化,没有一点矫情。5 香格里拉的每一位藏民,只要能说话就一定会唱歌,只要能走路就一定会跳舞,这话我可以作证,它是真的。

每一个人,司机或是牧民,随意吼上几句,会把你震住,把你深深折服。他们是未被发觉的明星歌手,却是不带着功利性的,质朴,原生态,合乎自然,无论唱给卓玛,还是母亲,流露出的感情是不假掩饰的,热烈奔放,他们不懂得柔情,粗犷豪放,直截了当,却是另外一种柔情。

你似乎正置身于奔腾的牛群中,刚力的高原飓风里。敬酒唱歌,张口就来,嘹亮的歌喉,激越的曲调,直冲云霄。

6 香格里拉如此完整的森林,如此昌茂的树干,在高原上实属难见,一般高原的树,矮小乱窜,这里的树苍劲挺拔,刚直睥睨,此起彼伏的群林,霸道的铺陈,一棵棵,一片片,如此大手笔,自然地鬼斧神工,天地的灵韵毓秀。一望无际的绿浪,随意一抹的星湖,有匍匐的冲动,忍不住想亲吻这神法之地。

神山、神水,千万年来不曾改变。7 这些小花,单个看上去并不是特别美,可是,当它们成片成片地连在一起,那淡淡的紫湿漉漉地洇染在这片高原坝子上,随着那灰黑色的天空、黛蓝色的山峦、苍绿色的森林、宽阔的坝子绵延而去,那种淡雅的壮观,那种柔弱的震撼,让你不得不赞美这高原上大自然所昭示给人类的生命和美的最本真意义:安静,和谐,蓬勃而充满无限生机。

哦,这就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吗?哦,这就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吗?8 碧波万顷的属都湖,从天而降,嵌在茂密的丛林。四周丛林围绕,中间突兀一湾塘,盈满了水,清澈无瑕,蛮横的让你小心翼翼,怕一个不和谐的声响,破坏了此处的圣绝。

空气也停止了流动,远方巨大的蓝色天幕,仿佛伸手就能触摸,若隐的雪山,包围在无法接近的纯净之中,出现在你的眼珠里。白的雪,绿的树,青的水,朦的雾,若现的雨帘,一幅神采飞扬、荡气回肠的水墨画,在无意间完成,那样随意的组合,却是独具匠心、浑然天成、恰成其妙。

9 香格里拉的雨时下时停。近处的山峦被厚厚的层云裹着挟着,那些云在山峰间翻滚着、奔腾着、撕扯着,山和云在进行一场无休止的较量,或许也是另一种缠绵。

而日光不时地捅破云层透过来,天幕间一时便有了一道耀眼夺目的光亮直直地倾泻下来,那黑魆魆的山峦、苍翠的森林、青青的草地、金黄的菜花便因了这道明亮的太阳光,各自颜色分明、醒目一片。10 香格里拉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态,每个气候,都有异样的色调,就如在雨中,那沿边的景色就令人凝息,用简单地一个“美”来形容,显得十分草率,不合时宜。

透过车窗,天黑沉沉一片,如阴沉的脸庞,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睡卧百姿,碧波万顷的绿,萦绕着源源雾气,远观仿似那一片森林燃烧时释放出的袅袅乌烟。显然那不是在燃烧,那是圣洁的福气腾达天路,直逼云霄。

如此豪气,如此胆魄的泼墨,也只有自然才有这种大手笔,这种灵动。有福之人,有佛之人方能有幸一睹,雾星与天相接,完全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天亦地,地亦天,自然。

2 写香格里拉的诗句

走进香格里拉

走进香里拉

走进雪山的世界

你就走进了圣洁

走进了宁静

走进香格里拉

走进峡谷的殿堂

你就走进了野性

走进了空旷

走进香格里拉

走进森林的家园

你就走进了安然

走进了深邃

走进香格里拉

走进草甸的故乡

你就走进了明朗

走进了悠远

走进香格里拉

走进经幡 经轮

你就走进了虔诚

走进了佛

画家眼里的香格里拉

每一寸土地都是画

诗人心中的香格里拉

所有的花卉都是诗

哲人脚下的香格里拉

步步是辩证

史家眼中的香格里拉

眼眼是不朽

香格里拉是什么

是美食家吃着的文化

是旅行家走着的享受

是音乐家跳动的音符

是写作家激昂的文字

香格里拉是什么

是迪庆人呵护的家园

藏语心中的日月

走进香格里拉吧

走进香格里拉

你就走进了和谐净土

走进香格里拉

你就走进了快乐秘境

走进香格里拉

你就走进了留连忘返

走进香格里拉

你就走进了人间天堂

3 关于香格里拉的句子

我深深的爱上了它我爱上了它,

这美丽的香格里拉,这可爱的香格里拉,

我深深的爱上了它这理想的家,

你看这山偎水涯,

你看这红墙绿瓦,

仿佛是妆点着神话妆点着神话,

你看这柳枝参差,

你看这花枝低芽,

分明是一幅彩色的画,

啊还有那温暖的春风,

更像是一袭轻纱,

我们就在它的笼罩下我们歌唱,

喔。。香格里拉。

喔。。香格里拉。

4 关于香格里拉的句子有哪些

有一个地方叫香格里拉,听说那里是梦想中的伊甸园;有一个地方叫天涯海角,听说那里可以看到地老天荒;有一个地方叫左边心房,听说那里跳动的每一声都是对你爱的呼唤。

初识,你含情脉脉; 烙印于每一个暗恋者心间! 为你痴狂; 为你魂牵梦萦! 回首~ 你柔柔轻语。我爱你,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世界上最美的净土。香格里拉的天空纯净静美,好像是佛的眼睛俯视着苍生, 怜悯着苍生,所有见过那里人都会爱上这个自由,内心宁静的地方,爱上这里的天空。

风雨之后不一定会有彩虹,也可能是我踏着泥泞的古砖离去——再见香格里拉!

走进雪山的世界,你就走进了圣洁;走进了宁静,走进香格里拉,走进峡谷的殿堂,你就走进了野性;走进了空旷,走进香格里拉,走进森林的家园。

香格里拉慷慨的生命为我燃起烧天的光明这银色的土壤,给予我熟悉而又陌生的芬芳绚烂的夕阳,为我披上归来的色彩,四面咧咧风动扫净旅者跋涉的尘沙,香格里拉,这世界最美的净土!

神奇的香格里拉,举世无双的人间天堂,那个传说中离天空中很近的地方,一直令我魂牵梦系。

香格里拉,美在它的空旷苍劲,美在它的自在奔腾,美在它的古朴静谧,美在它的清新透明。

暂且抛却岁月堆积的忧伤和烦恼吧,张开双臂拥抱香格里拉天空中那抹纯净的蓝色。

若是人间有一处春色让人留连忘返,我想必定是香格里拉。

我深深的爱上了它我爱上了它,这美丽的香格里拉,这可爱的香格里拉,我深深的爱上它这理想的家,你看这山偎水涯,你看这红墙绿瓦,仿佛是妆点着神话妆点着神话。

关于香格里拉,耳畔飘扬着容中尔甲的“香格里拉”,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今年四月的那趟世外桃源之旅,很庆幸,早早地就来到梦萦魂牵之地,走进这幅无以伦比的画卷,静静地感受着她的魅力,她的神韵。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最后一站,也是最让我们期待的一站,挥去了之前的疲惫,精神抖擞,带着温暖的心,走进了神洁的圣地。

香格里拉有以著名的“日照金山”梅里雪山为主的,包括白茫雪山和哈巴、巴拉更宗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有明永恰、斯恰等罕见的仅两千七百米的低海拔现代冰川。可以让来自低海拔地方的游客,不必担心发生高原反应,轻松自在地观赏大自然美景和领略民族风情。

它是一个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的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腹地。原本是西藏、四川、云南“三不管”的地方,却因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问世,迪庆高原香格里拉便成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世外桃源"。

香格里拉的每一位藏民,只要能说话就一定会唱歌,只要能走路就一定会跳舞,这话我可以作证,它是真的。每一个人,司机或是牧民,随意吼上几句,会把你震住,把你深深折服。

香格里拉寓意消失的地平线,因一个到此旅游的外国人在到过它以后又发现它消失在地平线,再也没有找到而得名,极具神秘色彩。

走进雪山的世界 你就走进了圣洁 走进了宁静 走进香格里拉 走进峡谷的殿堂 你就走进了野性 走进了空旷 走进香格里拉 走进森林的家园。

五彩缤纷

读音:wǔ cǎi bīn fēn

释义: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处: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例句:这些气泡五彩缤纷的,真好看。

叹为观止:

读音:tàn wéi guān zhǐ

释 义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释义:《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5 香格里拉 诗词

(一)

走进香格里拉,

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那里的白云、阳光、蓝天、

草原、牛羊、杜鹃花,

至今,仍令我梦笔生花,

如同天籁隐约在耳畔。

可是,更使我难以忘怀的是,

她那甜美的笑容,

动人的舞姿,

一直缭绕着我的心。

五月的香格里拉,

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

山脚下,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蓝的、白的、绿的,

汇成一片花的海洋。

这罕见的花世界,

深深地迷住了她,

一位被藏族导游称为美丽的“多玛”。

此时,她在旅游车上早已坐立不稳了,

多么想立即飞过去,

用自己那阔广的胸膛拥抱,

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6 赞美香格里拉的句子有哪些

1、走进香格里拉,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那里的白云、阳光、蓝天、草原、牛羊、杜鹃花,至今,仍令我梦笔生花。

2、更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她那甜美的笑容,动人的舞姿,一直缭绕着我的心。

赞美香格里拉的句子:

1、五月的香格里拉,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山脚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蓝的、白的、绿的,汇成一片花的海洋。

2、走进香格里拉,最动人之处是跳傣族舞我爱你,当我们来到闻名的阿诗玛故乡时,傣族男女跳起民族舞欢迎我们。

3、提笔写下香格里拉这四个字后,想到了好多美的词,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可以配的上她的词语,曼妙,青春,静谧……

4、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

5、香格里拉的天空纯净静美,好像是佛的眼睛俯视着苍生,怜悯着苍生,所有见过那里人都会爱上这个自由。

6、香格里拉风催急, 茶马古道悲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93734吟。 千年古城一夜焚, 万物不复成灰烬。 烽火连营四百间, 深冬午夜寒噤心。 试问火烧为哪般, 上苍何苦引火煎?

7、耳畔飘扬着容中尔甲的“香格里拉”,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今年四月的那趟世外桃源之旅,很庆幸,早早地就来到梦萦魂牵之地,走进这幅无以伦比的画卷,静静地感受着她的魅力,她的神韵。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最后一站,也是最让我们期待的一站,挥去了之前的疲惫,精神抖擞,带着温暖的心,走进了神洁的圣地。

8、出香格里拉,向西北德钦的梅里雪山挺进,须翻过海拔5137米的白茫雪山——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之一,此地最有名的当数漫山遍野如火绽放的高山杜鹃群

9、进白茫雪山前,路过金沙江大拐弯观景点,不远的对岸就是四川得荣的太阳谷,一条公路如黑色的腰带蜿蜒系在山上,临渊拍照,罡风猎猎,吹得人摇摇欲坠,更显大江东去的雄奇。

10、晨观“日照金山”是造访梅里的重头节目,能看到卡瓦格博真容的人是幸运的。那天正气喘吁吁地走在明永冰川的栈道上,山谷间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如放炮般,久久回荡,后来才知原来恰遇梅里主峰雪崩,而梅里的大小雪崩多的时候一天会有二三十次,非常壮观。

7 写“香格里拉”的诗句有哪些

永远的香格里拉天边飘来一副七彩的画画的名字叫香格里拉呀啦嗦香格里拉呀啦嗦雪山环抱绿色原野和风吹开四季鲜花峡谷飞出三江并流湖水倒映天地光华你把美丽送给人间你让世界圣洁无暇你是我心中不落的日月你就是永远的香格里拉呀啦嗦?呀啦嗦你就是永远的香格里拉呀啦嗦远古传来一首吉祥的歌歌的名字叫做香格里拉呀啦嗦香格里拉呀啦嗦经幡诉说千年沧桑琴弦弹唱新的神话锅庄跳出丰收喜悦藏房洋溢祝福奶茶你把和谐送给人间你让天下亲如一家你是我心中不落的日月你就是永远的香格里拉呀啦嗦?呀啦嗦你就是永远的香格里拉呀啦嗦香格里拉出处“忽见广阔无垠、风清月朗,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撑,再行则城市俨然,炊烟台缕,恍若武陵渔夫,误入桃花仙境。

此何地欤?乃滇康交界之中甸县城也。”——刘曼卿《康藏轺征》小说《走进香格里拉》是国内第一部反映香格里拉地区社会状况、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

它带你"走进"香格里拉,领略那绝伦的美景和缤纷的社会生活画卷。小说以爱情为主线,以香格里拉为主要背景,不仅讴歌了年轻人的跨国恋情,也勾勒了几代茶马道人情感的悲欢与沧桑。

哪怕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在谈及香格里拉时,都会感叹: 那是一片神秘、美丽、遥远的“天堂”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高原地区, 历史 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梅里雪山等景点。

这里是少数民族的居所,其中藏族人数最多,在景点周围,随处可见藏式建筑,幡、铁链、藏式民居等等。在欣赏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品尝藏式 美食 ,有牦牛肉火锅、酥油茶、青稞酒、土司宴等美味。

去不了西藏,就去香格里拉,2天时间,我为你打造香格里拉最佳游玩方案,感受独特的藏式风情和天堂美景。

气候干湿季节分明,6—10月阴雨天气多,雨量占全年降水量10—80%,形成湿季。11—5月晴天多,光照足,蒸发量大,雨量占全年降水量10—20%,形成旱季。

交通前往香格里拉,最佳方案是从丽江出发,丽江到香格里拉的路程为175公里,坐车只需4-45小时;

客车 丽江到香格里拉有直达的客车,在丽江客运站发车,依据班车的车型不同,票价62-68元。班次很多,从早上7:30-17:00,基本上半小时到1小时就有一班。总共路程大约为4个小时左右。

包车 当地包车价格在800-1000元左右,需要按照车型、大小来定。香格里拉的海拔比较高, 高原反应严重的朋友不太建议自驾游玩

跟团 跟团的价格一般包括往返包车的价格,还有景点游玩路线推荐,一路玩到香格里拉,在跟团行程中还可以参加火锅宴和歌舞晚会活动,对香格里拉不太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游玩的朋友,推荐跟团游。

day1: 丽江—长江第一湾观景台—虎跳峡—普达措国家公园—藏民土司宴;

day2: 香格里拉—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独克宗古城—丽江;

旅程第一天,早上从丽江出发,乘车前往香格里拉,和传统的游玩方式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必要狂奔到香格里拉,而是边走边玩, 不错过沿途有趣的风景 一路玩到香格里拉, 享受轻松惬意的旅程。

到达后先游玩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普达措国家公园等景点,旅程中还能享受藏式土司宴和牦牛肉火锅等 美食 。

探访“三江并流”——长江第一湾

很多对丽江不熟悉的人,都会错过这个景点。但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震撼,无一例外。长江第一湾位于丽江市石鼓镇与香格里拉县南部沙松碧村之间,长江在石鼓镇被海罗山崖阻挡后,急转成一个V字形大弯,折向东北流去,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

风和日丽的季节,江水呈碧绿色,晴天时,是观看三江并流奇景的最佳时候,风光壮丽,色彩鲜艳撞击眼球,这是一场视觉盛宴。从高处俯瞰大地,视眼广阔,山河纳入心胸,豁然开朗。

峡谷奇遇——虎跳峡

在丽江前往香格里拉的途中,虎跳峡绝对是不能错过的景点。

虎跳峡是万里长江第一大峡谷,3900米下的水石咆哮,216米短距离落差,以其山高谷深,雄奇险峻闻名于世。

虎跳峡不仅险,更是奇。当你身入谷中,抬头看峡谷时,只能看到一块天空,周围怪石嶙峋,峡谷深长,而江水经过石头阻拦,如龙飞跃,如虎咆哮,此时真的是头顶绝壁,脚临激流,心惊胆颤;你从上虎跳峡观看,又觉得走到悬崖峭壁,身处瀑布之下;每一段路看虎跳峡都有不同的感觉,值得一游。

注意:

原始森林——普达措国家公园

很多旅行者朋友都会把普达措公园作为香格里拉之行的第一站,原因很简单,这里真实、美丽。

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一个高原构造湖,风景秀丽。景点都是原生态,没有太多人工改造的痕迹,这里包含了雪山、湿地、森林、湖泊等天然美景,景区内的碧塔海和属都湖被誉为高原明珠,其中,属都湖成为央视外景最佳拍摄地。

面对原始美景,徒步是最好的选择。整个过程中,尽 情感 受清新的空气、清脆的鸟鸣,欣赏天然的湖泊草地和高耸入云的绿林,在这里,慢才是最舒服的节奏。

美食 和狂欢——藏民土司宴

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到了香格里拉,就一定要尝尝藏民土司宴。

土司宴是藏族人民的一种传统宴席,包括牦牛火锅、青稞酒、酥油茶、青稞粉、奶酪等藏族 美食 ,宴席开始时,会有藏民表演歌舞节目,整个过程热闹非凡。

旅程的第二天,尽可能的放慢脚步,走进香格里拉的内部,探寻它独有的 历史 文化。走过古城、时轮坛城,观赏精美的建筑,感受民族文化,甚至是合力转动世界最大转经筒,深入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藏文化宝藏库——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

香巴拉时轮坛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工艺最精的立体坛城,是目前藏区介绍藏文化及藏传佛教文化较为全面的场所。主建筑中心大楼共11层,高约60米,展示内容各不相同。

第三层有全高21米的时轮金刚佛像,被大上海基尼斯认证的为全国室内最大的时轮金刚贯穿;

第四层出的物品约有2000多件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

五楼展出的1699幅唐卡,打破了世界吉尼斯单次展出唐卡数量最多的记录,其中有一幅拥有600多年 历史 的名为《阿底峡》的唐卡,是已失传的宁玛画风……

在这里,你将看到藏文化的前世今生。

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古城又叫月光城,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古城最热闹的地方是位于独克宗古城北门的独克宗花巷,以藏文化体验为主。

独克宗月光古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象征着祝福、美好生活,很多来到独克宗古城的人,都会来到这里,为亲人、朋友祈福。转经筒需几人合力才能转动。

游完古城后,再次品味藏式 美食 ,下午坐车返回丽江。两天的香格里拉之行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36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