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桥

说不尽的桥,第1张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

一、活动目标

1.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如桥的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并能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3.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从中获取知识的习惯。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的分类等科学知识,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和;

2.了解当地的各种桥的情况。

三、活动指导

活动导入:

在学习完《中国石拱桥》后,即可将这次活动要完成的任务介绍给学生。可以这样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中国石拱桥”这个题目里,我们就能得到两个关于桥的分类的知识,一是从结构着眼的——“拱桥”,一是从建筑材料着眼的——“石”。那么,除了拱桥外,还有什么结构类型的桥?除了石桥外,还有什么其他材料的桥呢?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用新鲜的眼光来打量已经被忽视的桥,如:怎样给“桥”下定义?为什么要建桥?等等。

第一项活动:桥梁大观

教师把有关桥的分类的材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研读,并随时提出疑难,与同学交流。同时可推荐几本桥梁学著作,让有兴趣的学生阅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广泛地搜集著名的桥的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力、搜集资料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给有特色的桥建立小档案,内容包括:修建时间、地理位置、主要数据、作用与意义、建造者等,还可以附上关于桥的小故事。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二项活动:迷人的桥

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在搜集、整理完相关信息后,在班上口头表达出来,要表达得生动有趣,牢牢地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

第1小项

桥的名称的由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由所在地命名,如赵州桥;有的由形状命名,如周庄的钥匙桥,是相邻的两座桥恰好构成钥匙的形状,又如苏州的宝带桥,是因为桥的外观像一条腰带;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桥,则得名于这里有人们在桥头将鱼虾放生的习俗。西湖的断桥如何得名则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大雪初停,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阳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因此叫断桥。

可以建议学生准备一些,一边讲述一边在上示意。

第2小项:

诗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俗语:“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第3小项:

关于当阳桥(现在湖北省当阳市玉阳镇有其遗址)的故事: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势难抵挡曹操的大军。于是,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但他不愿把老百姓丢下不管,百姓也不愿与仁厚的刘备分开,于是,十几万拖儿带女的老百姓跟在刘备大军的背后,每天只能走十几里路。而追赶的曹军日行三百里,终于在长坂坡赶上刘备军队。刘备的眷属失散。赵云神勇,几进几出曹军,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至当阳桥时,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骑马立在桥头,帮赵云挡住敌兵,赵云得以和刘备重聚。曹操带领的大部队随后赶到桥头,在张飞的三声怒喝下,曹操的一名战将夏侯杰被生生吓死,而曹操自己也由疑到惊到怕,慌忙掉转马头,他的部下更是狼狈逃窜。张飞在当阳桥上的神勇气概在京剧名段《长坂坡》得到大力渲染: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关于大渡河上铁索桥的故事,可参看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本里《大渡河》一文。

第4小项:

生活中的桥起着联结、沟通的作用,人们从这一点出发,赋予“桥”这个词语以联结、沟通的意义。商桥、书桥等这类词中的“桥”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

第5小项:

要着重搜集比较有纪念意义或欣赏价值的桥的图像,最好能加上贴切而精彩的解说词。

第三项活动:思考、调查与研究

这项活动意在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现象,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第1小项:

强调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就是要求写成说明性的文章。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在有关桥的故事上花费太多笔墨;又因为是写自己周围的桥,有的学生可能情不自禁地会抒发自己的对桥的感情,这是允许的,但要适度,否则写成的作文就不是说明文了。

第2小项:

立交桥通过增加道路层次来缓解车流密集地段的交通压力。由于层次多,结构比较复杂,再加上有时路标指向不明,使得司机在立交桥上无所适从,学生写“司机指南”式的短文就显得很有针对性。如果学生发现立交桥在设计上有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第3小项:

这是一次带有社会调查性质的活动,虽然给出的议题是不少人拒不使用人行天桥,但是如果有的学生发现情况并非如此,那么他也完全可以就天桥为什么得到大家的接受和喜爱进行一番调查。

可以列入调查范围的问题很多,如:天桥使用率高不高?谁习惯于走天桥?谁对天桥视而不见?天桥在使用率上存在较大差别,原因是什么?设置天桥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等等。

第四项活动:我做桥梁设计师

第1小项:

意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持赞同意见的学生理由有:连心桥更富于想像力;连心桥表达了美好的愿望;让观众当场设计桥,带有游戏性质,不能强求设计出的桥能变成现实。持反对意见的学生理由有:画连心桥只是投机取巧,掩盖他完全不懂造桥原理的事实;桥梁专家宣布画连心桥的观众获得优胜,只是活跃现场气氛而已。

第2小项:

意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借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意识。

对未来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哪些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老师要随时为学生作点评,若学生的设想中有的现在已经成为现实,要指出来。

四、活动建议

学生在生活中能随处见到桥,所以这次活动的难度不太大。但如何使活动不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下去,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获得知识,感受趣味,就要求老师时时注意明确任务与要求,有时还要给予指导和建议,给学生一些思路和线索。总之,要使学生在开始解决一项任务时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进行过程中知道做哪些事情,结束时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成果展示出来。

不要求学生对桥梁力学有较清楚的认识,但如果有的学生对这方面有兴趣,可以建议他们通过阅读有关资料,获得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在班上向同学们做一下汇报。

可以事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注意搞好各有个性与特长的学生之间的搭配。

五、活动评价

全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把活动成果以报刊或小册子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班上展览,让大家欣赏、评价。

参照课程标准对7~9年级综合性学习方面规定的目标。

六、有关资料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第3期)

2.桥梁审美观(樊凡)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桥梁美十则(樊凡)

关于桥梁美,很多人早就关心了,并提出过很多设想和措施,关于桥梁美的形态规律、审美标准等等,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类多不一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现参考这些资料,并结合我国桥梁工程中习用的一些原则,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拟以下桥梁美十则,并列举桥例分别论述。这十则是:1.环境的协调;2.主从与对称;3.韵律;4.均衡与稳定;5.统一;6.比例与尺度;7.连续与明暗钆洌.力线明快;9.色彩;10.风格。这些法则也可以说是达到“协调”的法则。

(以上两则资料均选自《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版)

4.桥名谈往(茅以升)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桥”,那才真是确切不移的。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使人见了,不由地发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桥的“身价”,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桥出了名,它的名字还会跟着多起来,除了正名,还有俗名、别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学名,还有别号、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间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有的却是文人学士,要借此而为自己题名的。总之,桥成就要题名,成为风气,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

桥的题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样,一般都是两个字,有时只有一个字。就只这一两个字,而能显示出桥的特征,正是我国文字的妙用。这是由于我国历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学里的成语丰富的缘故。文史里的财富,大为桥名增光。然而桥多了,关于它的典故和成语也反过来为文史服务。比如,《史记》里“信如尾生”一辞来自桥的典故,《阿房宫赋》里,“长桥卧波”一辞来自桥的成语。桥的名字题得好,它对文史就可有贡献了。桥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先谈单名。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名用两个字是最普遍而又标准化的,单名的桥已经不少,双名的更是多得多。试思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然而在这成千上万的单名和双名中,重复的究竟不多,如果把这所有的桥名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中国桥名录》,该是够洋洋大观的了。

现在再来举一些双名的例,说明桥名的丰富多彩。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的,如“安济桥”,即“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河上,一名“大石桥”,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万安桥”,即“洛阳桥”,在福建泉州,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灭渡桥”,在江苏吴县,桥成“南北往来者踊跃称庆,名灭渡,志平横暴也。”“安平桥”,在福建晋江,建成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全长2070米,俗名“五里桥”,旧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传说。其次是表扬造桥人物的,如“绩麻桥”,在湖北孝感县,“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夫妇桥”,即四川灌县竹索桥,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续成之;“葛镜桥”,在贵州平越,明万历间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靡金巨万,悉罄家资”。

第二章是“纪事”,记载有关桥的流传下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唐陆肱有《万里桥赋》,宋吕大防有《万里桥》诗,杜甫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张籍诗:“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宋苏轼诗:“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宋陆游诗:“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马桥”,即“升仙桥”,在四川成都北,西汉司马相如不甘贫贱,立志做官,“尝题柱云,大丈夫不乘马车,不复过此桥”,唐岑参有《升仙桥》诗:“及乘马车,却从桥上归”,宋京镗有《马桥记》云:“兹建桥以马名,自是长卿之遗踪亦不泯矣。”“兰亭桥”,在浙江绍兴,“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细石浅濑(lài赖),水声昼夜不绝”。“洗耳桥”,在河南汝州,相传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桥所在“即许由洗耳处”。“虎渡桥”,在福建漳州,亦名江东桥,“江南桥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桥,有虎负子渡江,息于中流……乃因垒址为桥”。“宵市桥”,在江苏扬州,即“小市桥”,“相传隋炀帝时于此开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唐王之涣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葛一龙词:“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思乡桥”,在河北丰润,“宋徽宗北辕过桥,驻马四顾,泫然曰,吾过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还乡矣……人乃谓思乡桥也”。“至喜桥”,在四川广安,“昔欧阳修自吴入蜀,喜路险至此始平”。“情尽桥”,在四川简阳,唐雍陶《题情尽桥》诗有序云:“阳安送客至情尽桥,问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桥”,在陕西西安,“中官初入选,进东华门,门内有桥曰皇恩桥……俗呼曰忘恩桥,以中官既富贵,必仇所生,盖耻之也”。

第四章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春波桥”,在浙江绍兴,贺知章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取此名桥。“海棠桥”,在湖北黄州,“宋时桥侧海棠丛开,秦观尝醉卧于此,明日题其柱”。“胭脂桥”,在江西饶州,鄱阳王萧俨生活奢华,宅中宫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桥下水都染红了,故名。“月样桥”,在山东青州,“采石凝结如天成”。“绿杨桥”,在湖北蕲水,“因东坡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绿杨桥’之句,遂名”。按苏轼《西江月》词自序云:“春夜行蕲水中……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书此语桥柱上”,即是桥也。

第五章是“神异”,把神仙和桥梁联系起来,大多与道教有关。如“圣女桥”,在陕西白水,传说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鹤桥”,在江苏句容,“汉永元间茅氏兄弟三人,乘鹤至此,有白鹤桥,大茅君驾白鹤会群仙处”。“集仙桥”,在江西安福,“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乘鱼桥”,在江苏苏州,“昔琴高乘鲤升仙之地”。“照影桥”,在湖北石首,“相传有仙人于此照影”。

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三字桥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桥,在江苏扬州。唐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是二十四座桥,并列举其名,但据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似一座桥。后来清朝梁章巨在《浪迹丛谈》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桥上,有“二十四桥”的题名榜,可见“二十四”已成为一座桥的专名。不过这种用数目字当专名的桥,并无他例,有的只是以数为序而已,如杜甫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四字或以上的如“旧浣花桥”、“杨柳河桥”、“德阳王桥”(以上均在成都)、“新学前桥”、“建富木桥”(以上均在南昌)、“新饭店石桥”(四川温江县)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关系,其余都是把单名或双名的桥加以解释,并非完整的专名。因此,中国桥名,基本上只有单名和双名两种,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但是,我国古桥并非个个都有专名。有的本来并无名称,后来有人随便叫它一下,逐渐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桥”“小桥”“新桥”“旧桥”“长桥”“短桥”“南桥”“北桥”等等。这些“俗名”,时间一久,就成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桥”,因在“万寿桥”的大桥附近而得名,就此成为专名。有的“桥”,名气非常之大,但实际上并无此桥,如“陈桥”,在河南开封,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处,实系“陈桥驿”,“唐为上元驿,朱全忠纵火,欲害李克用之所”,但更多的桥,却是不声不响地在那里服务,而它们的名字是早就湮没不彰了。可见,桥和桥名,都有幸与不幸,有的是有名无桥,有的是有桥无名。然而,虽是无名,难道就不是“英雄”!

(选自1962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5.世界各地名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意大利威尼斯里阿尔托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英国伦敦塔桥、加拿大魁北克桥、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英国恒比尔大吊桥、西班牙卢纳巴里奥斯桥。 自己找

在学习完《中国石拱桥》后,即可将这次活动要完成的任务介绍给学生。可以这样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中国石拱桥”这个题目里,我们就能得到两个关于桥的分类的知识,一是从结构着眼的——“拱桥”,一是从建筑材料着眼的——“石”。那么,除了拱桥外,还有什么结构类型的桥?除了石桥外,还有什么其他材料的桥呢?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用新鲜的眼光来打量已经被忽视的桥,如:怎样给“桥”下定义?为什么要建桥?等等。

第一项活动:桥梁大观

教师把有关桥的分类的材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研读,并随时提出疑难,与同学交流。同时可推荐几本桥梁学著作,让有兴趣的学生阅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广泛地搜集著名的桥的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力、搜集资料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给有特色的桥建立小档案,内容包括:修建时间、地理位置、主要数据、作用与意义、建造者等,还可以附上关于桥的小故事。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二项活动:迷人的桥

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在搜集、整理完相关信息后,在班上口头表达出来,要表达得生动有趣,牢牢地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

第1小项:

桥的名称的由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由所在地命名,如赵州桥;有的由形状命名,如周庄的钥匙桥,是相邻的两座桥恰好构成钥匙的形状,又如苏州的宝带桥,是因为桥的外观像一条腰带;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桥,则得名于这里有人们在桥头将鱼虾放生的习俗。西湖的断桥如何得名则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大雪初停,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阳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因此叫断桥。

可以建议学生准备一些,一边讲述一边在上示意。

第2小项:

诗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俗语:“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第3小项:

关于当阳桥(现在湖北省当阳市玉阳镇有其遗址)的故事: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势难抵挡曹操的大军。于是,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但他不愿把老百姓丢下不管,百姓也不愿与仁厚的刘备分开,于是,十几万拖儿带女的老百姓跟在刘备大军的背后,每天只能走十几里路。而追赶的曹军日行三百里,终于在长坂坡赶上刘备军队。刘备的眷属失散。赵云神勇,几进几出曹军,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至当阳桥时,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骑马立在桥头,帮赵云挡住敌兵,赵云得以和刘备重聚。曹操带领的大部队随后赶到桥头,在张飞的三声怒喝下,曹操的一名战将夏侯杰被生生吓死,而曹操自己也由疑到惊到怕,慌忙掉转马头,他的部下更是狼狈逃窜。张飞在当阳桥上的神勇气概在京剧名段《长坂坡》得到大力渲染: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关于大渡河上铁索桥的故事,可参看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本里《大渡河》一文。

第4小项:

生活中的桥起着联结、沟通的作用,人们从这一点出发,赋予“桥”这个词语以联结、沟通的意义。商桥、书桥等这类词中的“桥”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

第5小项:

要着重搜集比较有纪念意义或欣赏价值的桥的图像,最好能加上贴切而精彩的解说词。

第三项活动:思考、调查与研究

这项活动意在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现象,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第1小项:

强调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就是要求写成说明性的文章。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在有关桥的故事上花费太多笔墨;又因为是写自己周围的桥,有的学生可能情不自禁地会抒发自己的对桥的感情,这是允许的,但要适度,否则写成的作文就不是说明文了。

第2小项:

立交桥通过增加道路层次来缓解车流密集地段的交通压力。由于层次多,结构比较复杂,再加上有时路标指向不明,使得司机在立交桥上无所适从,学生写“司机指南”式的短文就显得很有针对性。如果学生发现立交桥在设计上有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第3小项:

这是一次带有社会调查性质的活动,虽然给出的议题是不少人拒不使用人行天桥,但是如果有的学生发现情况并非如此,那么他也完全可以就天桥为什么得到大家的接受和喜爱进行一番调查。

可以列入调查范围的问题很多,如:天桥使用率高不高?谁习惯于走天桥?谁对天桥视而不见?天桥在使用率上存在较大差别,原因是什么?设置天桥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等等。

第四项活动:我做桥梁设计师

第1小项:

意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持赞同意见的学生理由有:连心桥更富于想像力;连心桥表达了美好的愿望;让观众当场设计桥,带有游戏性质,不能强求设计出的桥能变成现实。持反对意见的学生理由有:画连心桥只是投机取巧,掩盖他完全不懂造桥原理的事实;桥梁专家宣布画连心桥的观众获得优胜,只是活跃现场气氛而已。

第2小项:

意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借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意识。

对未来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哪些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老师要随时为学生作点评,若学生的设想中有的现在已经成为现实,要指出来。

四、活动建议

学生在生活中能随处见到桥,所以这次活动的难度不太大。但如何使活动不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下去,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获得知识,感受趣味,就要求老师时时注意明确任务与要求,有时还要给予指导和建议,给学生一些思路和线索。总之,要使学生在开始解决一项任务时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进行过程中知道做哪些事情,结束时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成果展示出来。

不要求学生对桥梁力学有较清楚的认识,但如果有的学生对这方面有兴趣,可以建议他们通过阅读有关资料,获得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在班上向同学们做一下汇报。

可以事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注意搞好各有个性与特长的学生之间的搭配。

五、活动评价

全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把活动成果以报刊或小册子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班上展览,让大家欣赏、评价。

参照课程标准对7~9年级综合性学习方面规定的目标。

六、有关资料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第3期)

2.桥梁审美观(樊凡)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桥梁美十则(樊凡)

关于桥梁美,很多人早就关心了,并提出过很多设想和措施,关于桥梁美的形态规律、审美标准等等,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类多不一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现参考这些资料,并结合我国桥梁工程中习用的一些原则,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拟以下桥梁美十则,并列举桥例分别论述。这十则是:1.环境的协调;2.主从与对称;3.韵律;4.均衡与稳定;5.统一;6.比例与尺度;7.连续与明暗搭配;8.力线明快;9.色彩;10.风格。这些法则也可以说是达到“协调”的法则。

(以上两则资料均选自《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版)

4.桥名谈往(茅以升)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桥”,那才真是确切不移的。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使人见了,不由地发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桥的“身价”,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桥出了名,它的名字还会跟着多起来,除了正名,还有俗名、别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学名,还有别号、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间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有的却是文人学士,要借此而为自己题名的。总之,桥成就要题名,成为风气,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

桥的题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样,一般都是两个字,有时只有一个字。就只这一两个字,而能显示出桥的特征,正是我国文字的妙用。这是由于我国历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学里的成语丰富的缘故。文史里的财富,大为桥名增光。然而桥多了,关于它的典故和成语也反过来为文史服务。比如,《史记》里“信如尾生”一辞来自桥的典故,《阿房宫赋》里,“长桥卧波”一辞来自桥的成语。桥的名字题得好,它对文史就可有贡献了。桥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先谈单名。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名用两个字是最普遍而又标准化的,单名的桥已经不少,双名的更是多得多。试思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然而在这成千上万的单名和双名中,重复的究竟不多,如果把这所有的桥名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中国桥名录》,该是够洋洋大观的了。

现在再来举一些双名的例,说明桥名的丰富多彩。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的,如“安济桥”,即“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河上,一名“大石桥”,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万安桥”,即“洛阳桥”,在福建泉州,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灭渡桥”,在江苏吴县,桥成“南北往来者踊跃称庆,名灭渡,志平横暴也。”“安平桥”,在福建晋江,建成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全长2070米,俗名“五里桥”,旧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传说。其次是表扬造桥人物的,如“绩麻桥”,在湖北孝感县,“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夫妇桥”,即四川灌县竹索桥,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续成之;“葛镜桥”,在贵州平越,明万历间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靡金巨万,悉罄家资”。

第二章是“纪事”,记载有关桥的流传下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唐陆肱有《万里桥赋》,宋吕大防有《万里桥》诗,杜甫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张籍诗:“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宋苏轼诗:“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宋陆游诗:“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马桥”,即“升仙桥”,在四川成都北,西汉司马相如不甘贫贱,立志做官,“尝题柱云,大丈夫不乘马车,不复过此桥”,唐岑参有《升仙桥》诗:“及乘马车,却从桥上归”,宋京镗有《马桥记》云:“兹建桥以马名,自是长卿之遗踪亦不泯矣。”“兰亭桥”,在浙江绍兴,“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细石浅濑(lài赖),水声昼夜不绝”。“洗耳桥”,在河南汝州,相传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桥所在“即许由洗耳处”。“虎渡桥”,在福建漳州,亦名江东桥,“江南桥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桥,有虎负子渡江,息于中流……乃因垒址为桥”。“宵市桥”,在江苏扬州,即“小市桥”,“相传隋炀帝时于此开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唐王之涣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葛一龙词:“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思乡桥”,在河北丰润,“宋徽宗北辕过桥,驻马四顾,泫然曰,吾过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还乡矣……人乃谓思乡桥也”。“至喜桥”,在四川广安,“昔欧阳修自吴入蜀,喜路险至此始平”。“情尽桥”,在四川简阳,唐雍陶《题情尽桥》诗有序云:“阳安送客至情尽桥,问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桥”,在陕西西安,“中官初入选,进东华门,门内有桥曰皇恩桥……俗呼曰忘恩桥,以中官既富贵,必仇所生,盖耻之也”。

第四章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春波桥”,在浙江绍兴,贺知章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取此名桥。“海棠桥”,在湖北黄州,“宋时桥侧海棠丛开,秦观尝醉卧于此,明日题其柱”。“胭脂桥”,在江西饶州,鄱阳王萧俨生活奢华,宅中宫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桥下水都染红了,故名。“月样桥”,在山东青州,“采石凝结如天成”。“绿杨桥”,在湖北蕲水,“因东坡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绿杨桥’之句,遂名”。按苏轼《西江月》词自序云:“春夜行蕲水中……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书此语桥柱上”,即是桥也。

第五章是“神异”,把神仙和桥梁联系起来,大多与道教有关。如“圣女桥”,在陕西白水,传说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鹤桥”,在江苏句容,“汉永元间茅氏兄弟三人,乘鹤至此,有白鹤桥,大茅君驾白鹤会群仙处”。“集仙桥”,在江西安福,“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乘鱼桥”,在江苏苏州,“昔琴高乘鲤升仙之地”。“照影桥”,在湖北石首,“相传有仙人于此照影”。

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三字桥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桥,在江苏扬州。唐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是二十四座桥,并列举其名,但据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似一座桥。后来清朝梁章巨在《浪迹丛谈》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桥上,有“二十四桥”的题名榜,可见“二十四”已成为一座桥的专名。不过这种用数目字当专名的桥,并无他例,有的只是以数为序而已,如杜甫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四字或以上的如“旧浣花桥”、“杨柳河桥”、“德阳王桥”(以上均在成都)、“新学前桥”、“建富木桥”(以上均在南昌)、“新饭店石桥”(四川温江县)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关系,其余都是把单名或双名的桥加以解释,并非完整的专名。因此,中国桥名,基本上只有单名和双名两种,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但是,我国古桥并非个个都有专名。有的本来并无名称,后来有人随便叫它一下,逐渐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桥”“小桥”“新桥”“旧桥”“长桥”“短桥”“南桥”“北桥”等等。这些“俗名”,时间一久,就成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桥”,因在“万寿桥”的大桥附近而得名,就此成为专名。有的“桥”,名气非常之大,但实际上并无此桥,如“陈桥”,在河南开封,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处,实系“陈桥驿”,“唐为上元驿,朱全忠纵火,欲害李克用之所”,但更多的桥,却是不声不响地在那里服务,而它们的名字是早就湮没不彰了。可见,桥和桥名,都有幸与不幸,有的是有名无桥,有的是有桥无名。然而,虽是无名,难道就不是“英雄”!

  返凡

  返凡,汉族,著名网络作家、散文作家、诗人。

  个人档案

  本名:张则凡

  小名:诚诚

  生日:1992年2月3日

  出生地:内蒙古

  籍贯:山东

  血型:B

  生肖:羊

  星座:摩羯座

  身高:189l公分

  体重:61公斤

  语言: 汉语

  运动: 长步

  休闲娱乐:画画 写作 读书 弹吉他

  眼镜度数:右眼340 左眼400

  最喜欢的颜色: 黑色 蓝色

  最喜欢的动物: 狗

  最喜欢的愿望:写一本似《堂吉诃德》的作品

  最喜欢的音乐: 民族音乐 古典音乐

  最喜欢的乐队:Beyond

  最喜欢的作家:米兰昆德拉 鲁迅

  最希望去的地方:法国

  最喜欢的男歌星:刘德华

  最喜欢的女歌星:没有

  最喜欢的男演员:刘德华

  最喜欢的女演员:没有

  最喜欢的一本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最喜欢的口头禅:没有

  最喜欢的一部**:第一滴血

  最不可思议的事:发表第一部小说

  最喜欢的装饰品:无

  最喜欢的水果:荔枝

  最喜欢的鞋类:布鞋

  最喜欢哪一天:除夕

  最喜欢喝的酒: 啤酒

  最喜欢抽的烟: 不抽

  最向往去的国家:澳大利亚

  最怕的动物:蜘蛛

  最擅长的语言:汉语

  最大的优点:善于观察

  最大的缺点:自以为是

  最喜欢的花:无

  最感激的人:父母

  最大的野心:获诺贝尔文学奖

  若改行最想当:美术艺术家

  最长的熬夜纪录:48小时

  最长的睡眠纪录:15小时

  最拿手的菜:鸡蛋饼

  最多的收藏品:书籍

  求学时最喜欢的科目:文学 哲学 心理学

  最崇拜的历史人物:鲁迅

  最痛恨的历史人物:王圆箓

  最喜欢的生活方式:田园生活

  个人历程

  1992年2月(阴历大年三十)出生于内蒙古乌海市。母亲史庆玲是当地辫塑厂的职工,父亲张瑞忠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幼时的返凡便十分懂事和喜欢读书,针对他对读书的兴趣,母亲经常都给他购置一些益智方面的幼儿图书,有时还亲自给儿子详细指导和讲解。幼时的返凡便有一些奇异的思想,如三岁那年他在院子里挖土玩挖到一块硬石头竟高兴地跑回屋大喊:“妈妈,我发现地球了”。母亲发现返凡有奇特的思维能力后便支持他胡思乱想,做一些别的家长认为的不务正业的事情。

  返凡不仅文科思维特好,理科方面也时常有灵感的突现,返凡与其他文学作家不同的他在高中时学的理科,返凡说:“文科我还可以学,我也热爱学,但理科思维万不能少下……”。返凡在陌生人面前胆识也大,从不腼腆,每每有叔叔阿姨到家来玩时,只要叫他讲故事,返凡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样子十分可爱。返凡的家境不太好,八岁那年父母离异,他便不得不走上独立的生活,《大地》便是他幼年真实生活的写照返凡的父母从来没有刻意地要培养他,让其将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才,于是给了返凡一个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在自由和兴趣中渐渐长大,尽情发挥自己。父母从来不干涉返凡的选择,就拿买书来说吧,他们从不主动为返凡挑选什么,都是由他自己去挑选,返凡喜欢什么就买什么。

  2004年正读小学五年级的返凡第一次尝试写小说,他奇异的幻想使他写一些未来科幻小说,写了三、四万字终因知识程度所限而失败,但返凡没有放弃对文学创作的爱好。此时的返凡就深深知道仅凭课堂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了,于是他开始近乎疯狂的读书一直至今。

  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返凡的文字功夫在暗暗地增长,到小学生写作文时,他的优势便凸现了出来,他思维独到,写文章速度快,经常让语文老师感到惊讶,时常拿去给班上的同学作范文学习。老师的一次又一次赏识教育,不时给儿时的返凡在学习上带来更大的鼓励和推动。

  上初中后返凡在几千人的校园中也应文章而出名,他的作文受到语文周秋萍老师的重视。周秋萍发现返凡在写作上极其有潜力,这时起周秋萍便对返凡进行正规的引导和培训,鼓励他参加各类文学比赛。在周老师的帮助下返凡获得多次多项中学生作文大赛,但返凡对此并不满足,他想在文字上有更深造诣。他开始第二次尝试写小说,返凡于2007年成功发表第一部以自己童年经历为内容的长篇小说《不堪记忆的》。这部小说的成功发表无非对返凡文学创作产生巨大动力,后又师从于著名散文作家方晓先生学习写作开始了返凡的文学创作之路。

  2008年8月,刚上高中的返凡发表中篇小说《大地》,但因其内容深沉颓废饱受指责。2008年10月中返凡又发表中篇小说《悲剧的诞生》作为《大地》的解释篇,但没能走出深沉的色调,对此返凡表态他会在下部小说《明日即天涯》中一改常态,写出是大多数人满意的作品。2008年10月返凡获得“中国散文论坛大赛”一等奖,其作品《印记》入选《全国优秀散文选》,并被邀参加“文学交流峰会”。

  即使在高三学习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返凡于2009年加入“中国散文协会”及“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4月成立“九零后文学”组织,为九零后新生作家建立写作、交流平台。

  笔名释义

  返凡:

  1取返回人间的意思,即或来自于天堂或来自于地域。自已则不是回到凡间拯救世界的天使就是破会世界的魔鬼。

  2返回凡间表明终要离开的结局,“回到凡间”只是自己必须经历的一场磨砺,一场造化的过程。

  个人作品

  长篇小说《不堪记忆的》

  中篇小说《大地》 《悲剧的诞生》

  短篇小说《肇事》 《病态的》 《完美世界》

  经典语录

  1靠着这扇窗户,我慢慢的品味且沉湎于这种持续不断的混乱状态,这种使人置身世外的境界,这种唯一能使我忘却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遗憾的意念。

  2你可以从所有的励志故事中找到灵感或是真谛,但励志的故事过多是否会遗忘悲伤,忘记沉沦,忘记灾难,若将它反过来呢?也许还可以从被遗忘的真实中可以找到现实真切的意义,那样它会是一种激励,让你时刻铭记堕落的降临。它是你生命中未曾实现的可能,代替你完成了这种可能性。

  3 一切矛盾都会以某种方式解决,因为一切罪恶事先都被原谅,一切也就被卑鄙的许可了。

  4慢慢的,在静夜里,伴着人性与思想没落的鼾声,在星空下形成一种巨大的嘈杂,花依然失眠。

  5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体会到,面对不朽的东西,即使死神也无能为力。我相信,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

  6死亡,没有比在这一刻更使人感觉是轻飘飘,无足轻重的。这种轻以至于留不下任何痕迹,像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般没有人在乎他的消亡;同文刊上的铅体文字一样无足轻重,生硬地文字根本无法诠释生命。他的消亡没有使原本的世界发生改变,对世界而言这一切未免又太平常,它时刻在不同的地点上演不同情节的死亡。无论是感动、绚烂或愚蠢到不可饶恕,它的归途是一样的。

等不到的爱樊凡

等不到的爱

歌曲原唱:樊凡

你深邃的眼眸想要透露什么密码

犹豫的嘴角躲在严肃的背影下

压抑的空气回绕闭塞的城堡里

谜一般的天鹅有你说不尽的故事

孤独的身影只有钟声陪伴

敲进了城堡却敲不进你的心

冷淡的表情只剩风霜遮掩我的身躯

遮住了天地遮不住你的情

你在等待着谁建筑了城堡

等待着天鹅的栖息藏不住你空虚的心灵

你在眺望着谁拥有了世界

却拥有不了平凡的爱

扩展资料:

《等不到的爱》,电视剧《裸婚时代》片尾曲。作词:易善佑,作曲:樊凡,演唱:樊凡。

电视剧《裸婚时代》改编自80后网络作家唐欣恬的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由北京光彩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导演滕华涛执导,文章首次担当编剧,文章、姚笛、张凯丽、丁嘉丽、韩童生、万茜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刘易阳和童佳倩在没有房子、车子的情况下,冲破双方父母的重重阻拦,成功“裸婚”,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接踵而至。

樊凡,1978年10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赛车手。

2007年,推出首支个人单曲《展翅天空》,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回忆》。2008年,为林心如创作歌曲《谜底》。2009年,为家庭情感剧《蜗居》演唱了主题曲《我想大声告诉你》。2011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裸婚时代》;同年,获得“华语金曲颁奖典礼”优秀唱作男歌手奖。

等不到的爱文章mp3

使用百度网盘分享给你m5f6

《等不到的爱》,电视剧《裸婚时代》片尾曲。作词:易善佑,作曲:樊凡,演唱:樊凡。

樊凡的歌曲大全

樊凡歌曲大全在线听免费,百度网盘下载资源:

ktdp

樊凡热门歌曲曲目:《我想大声告诉你》、《等不到的爱》、《燃烧翅膀》、《非我不可》、《展翅天空》等。

等不到的爱的歌词

 等不到的爱

 produce:phil

 edit:duzhe

 作词:易善佑

 作曲:樊凡

 你深邃的眼眸 想要透漏什么密码

 犹豫的嘴角 躲在严肃的背影下

 压抑的空气 回绕闭塞的城堡里

 谜一般的天鹅

 有你说不尽的故事

 孤独的身影 只有钟声陪伴

 敲进了城堡却敲不进你的心

 冷淡的表情 只剩风霜遮掩我的身躯

 遮住了天地遮不住你的情

 你在等待着谁

 建筑了城堡

 等待着天鹅的栖息

 藏不住你空虚的心灵

 你在眺望着谁

 拥有了世界

 却拥有不了平凡的爱

 sole>

 孤独的身影 只有钟声陪伴

 敲进了城堡却敲不进你的心

 冷淡的表情 只剩风霜遮掩我的身躯

 遮住了天地遮不住你的情

 你在等待着谁

 建筑了城堡

 等待着天鹅的栖息

 藏不住你空虚的心灵

 你在眺望着谁

 拥有了世界

 却拥有不了平凡的爱

 你在等待着谁

 建筑了城堡

 等待着天鹅的栖息

 藏不住你空虚的心灵

 你在眺望着谁

 拥有了世界

 却拥有不了平凡的爱

  等不到的爱的演唱者信息

 樊凡(Fan Fan),1978年10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赛车手。

 2007年,推出首支个人单曲《展翅天空》,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回忆》。2008年,为林心如创作歌曲 《谜底》。2009年,为家庭情感剧《蜗居》演唱了主题曲《我想大声告诉你》。2011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裸婚时代》;同年,获得“华语金曲颁奖典礼”优秀唱作男歌手奖 。2012年,获得“环球旅游音乐榜颁奖盛典”年度最佳人气奖、年度最佳唱作人奖。2013年,获得“音乐先锋榜年度颁奖典礼”年度最佳影视歌手奖 。2014年,获得“音乐先锋榜年度颁奖盛典”年度最佳先锋创作歌手奖。2015年,推出第三张个人EP专辑《是我》。2016年,作为受邀嘉宾参与“极致路线”系列纪录片《极致路线·问道北疆》的录制。同年获得“2016华语金曲奖”我最喜爱的唱作人、优秀影视歌曲;并凭借歌曲《透明的》获得“第十一届劲歌王影视金曲奖”。2017年2月,推出电视剧《将婚姻进行到底》原声大碟

1、《我想要这一种幸福》

歌曲《我想要这一种幸福》是电视剧《蜗居》的主题歌。

2、《燃烧翅膀》

《燃烧翅膀》是由樊凡演唱的一首歌曲,词、曲均由樊凡原创,发行于2011年12月,收录在专辑《我想大声告诉你》中,是电视剧《蜗居》插曲。

3、《我不想逃》

《我不想逃》 ,电视剧《蜗居》插曲。作词:宋子淳,作曲:李嘉鑫,演唱:樊凡。

《蜗居》是由滕华涛执导的电视剧,改编自作家六六200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蜗居》,由海清、张嘉译、文章、李念、郝平领衔主演。

4、《守着你到永久》

歌曲《守着你到永久》是电视连续剧《蜗居》的插曲之一。由樊凡创作词曲,并演唱。

5、《我想大声告诉你》

《我想大声告诉你》这首歌曲是魏文超与樊凡合作作词、魏文超作曲,樊凡演唱的一首歌曲。2011年收录在《我想大声告诉你》专辑中。这首歌曲同时也作为电视剧《蜗居》的片尾曲。

2011年11月《我想大声告诉你》歌曲获得华语金曲奖,2013年12月获得最受欢迎电视剧歌曲奖。

扩展资料:

《蜗居》是一部人生情感电视剧,是当代大学生留城奋斗史的缩影,以海萍、海藻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人性价值在房子等物质条件制约中产生了剧烈震荡,进而演绎出一场轰轰烈烈却又平淡真实的青春梦想;《蜗居》有很多看点,贴近生活是它的生命价值所在。

《蜗居》重演了中国电视剧收视黑马的经典轨迹:在几乎零宣传的低调中默默地火了起来。35集的剧情几乎集结了当下社会弊病的所有关键词:小三、高官、房奴、腐败,众多让人触景生情的桥段令观众心有戚戚,并引来专家学者的解读,成为海外解读中国社会的新样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0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