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间的调节人,你要在两边做好处理,和孙女好好聊一下,然后看错在谁方吧,如果错是在奶奶这一方,那就跟孙女说一下,然后让她心情好点,如果措施在孙女方,就要让孙女去向奶奶道歉。奶奶那边就是哄。
自古以来婆婆、媳妇之间的关系就很难相处,婆媳不和已经是常相。
偶有争吵也是在所难免,但是经常吵就有很多问题了。
你妈妈或许会和你谈起你奶奶的种种不是,你这时可以多从客观角度,
帮你妈妈分析一下事情,开导你妈妈。当然有些家务事说不清谁对谁错,
你可以让你奶奶和妈妈多从对方角度去考虑考虑。老人的思想工作很难做,
因为他将你父亲养大成人后,希望儿子在她老时多关心关心她,但是一旦男人成家立业后,
就将老婆和孩子放在首位,所以老人就有了失落感,老人爱自己的儿子,所以就将不满转嫁在
儿媳妇身上,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多关心老人,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就会减少。
你可以多和他们聊聊天,让你妈妈多多包容你的奶奶。
你觉得你没有做错的话就不用怕,但是奶奶毕竟是长辈,可能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让你很满意,她也是干活累了看见你没有主动帮她分担劳动所以有点难过,但是表达的方法用错了,所以让你难过了,但是你要记住,家人对你的爱是不变的,只是用的方式方法错了。所以你不要怪奶奶,先跟奶奶主动承认错误然后在跟她好好说话。
母女关系的好坏,并不是靠一个生育过程来定论的。养恩大于生恩,朝夕相伴的亲情浓于称谓上的亲近,奶奶养大的孙女,远比疏于管教的妈妈亲。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看过很多寻亲节目,媒体多方寻找,终于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往往母亲一见到自己丢失十几年的孩子,一上前就抱着孩子痛哭流涕。而孩子只会往养母身边躲,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甜蜜母爱,感受不到生母的悲伤,却能读懂养母的一个眼神,就算认亲,也只能养母点头说了算。
陌生的生母,陌生的家,丢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心无处安放。很多寻亲找回的孩子,到最后还是逃回了养他(她)的家,回到养母的怀抱,归到养育他的那片土地。
婆媳关系紧张,夫妻感情不和,会导致一家人排斥母亲,孩子更不服母亲的管教。从小到大,吃着奶奶的饭长大,孩子的一个微笑,一声哭泣,都是奶奶陪着喜,陪着忧。一个伤风感冒,身上擦破一点皮,也是爸爸拿钱回来治,奶奶喂药包伤口。柔弱中,缺席的妈妈无影无踪,怎能叫女儿去深爱那个没有温度的称谓,发自内心的去爱那个拥有妈妈称谓的人?
相信这个21岁女儿是爱奶奶,爱父亲的,不然,就不会与母亲为敌,水火不容。奶奶口中的儿媳定不是一个好人,爸爸口中的妻子,更是一无是处的卑微女人。朝夕相处到言传身教,女儿从小便被洗脑定住妈妈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所以,女儿是站在奶奶和爸爸一个立场,接受母亲的形象被两个至亲妖魔化,想到改变女儿对母亲的坏印象,比登天还难。
既成事实在那里,是一家三口都不爱自己,关系紧张到不易缓解,那么,这个妈妈也要多检查一下自己。一家四口人,三人与自己为敌,连最亲的女儿也打骂自己,不尊重自己,想想自己为人母亲做的是多么的失败!
女儿的叛逆,暴躁与缺乏母爱有太大的关系,缺失的是那份日日夜夜的守候,那份温暖。缺失的是岁月的亏欠,母爱的滋润。从而导致亲情降温,血脉亲情淡薄如水。
心寒的母亲,想到溶解女儿一颗冰冷的人,不是一味的迁就女儿,也不是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做法都强加在女儿身上,让女儿屈服,以此来证明母亲对女儿好。强势的母爱,女儿抗拒不接受,最后招至女儿憎恨,反感,动粗。
想要女儿接受自己,得从源头上来改变自己,家庭不和的根源在于,婆媳关系紧张,夫妻感情不和,想要彻底稳固良好的母女关系,必须自己想方设法,把家庭紧张不和的关系,改善成良好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
等到婆婆,丈夫都改变了对自己的不良看法,并且热爱自己,赞杨自己,女儿才会拿母亲当人看,才会真正的接受自己,拥戴自己,珍爱自己,爱到离不开自己。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通过你的描述婆媳关系不好,夫妻不和,母女关系也很糟糕。家里共四口人你与三口人有矛盾,这必须要反省自己不要一味的去找别人的毛病。
一个家庭的和睦,女人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在家不要把自己抬得太高,家是爱的港湾。女人多温柔,以善爱家爱家人,孩子会传承你的榜样!
孩子跟母亲的感情并不是靠一个生育过程完成的。孩子跟母亲的感情建立,更多时候是处于孩子幼小时期的互动与交流。
你的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基本上是奶奶带,说明你这个当妈妈的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跟她进行 情感 交流。她自然跟你不太亲近。
其次,被奶奶带大的孩子为什么多喜欢奶奶?说明奶奶在面对孩子时比较温柔,有耐心,没有跟孩子起什么冲突。即使是你认为的奶奶宠溺孩子也好。至少在孩子眼里,奶奶比你好。
你提醒她吃早餐的事,说明你管控欲比较强。谁都有不喜欢吃早餐的时候,她已经要参加工作了,认知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不再是孩子。
妈妈喜欢絮絮叨叨,觉得这是在关心孩子。其实是小时候没有带孩子,长大了却想掌控孩子。
生活中有些当妈妈的出去工作一两年,孩子回来都不亲近了,何况你家是10多年来一直是奶奶照顾孩子。
孩子愿意跟奶奶亲近,说明奶奶对孩子很不错。你的婆婆没有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子,而嫌弃她或者对她不好。这样的婆婆还挑什么刺儿呢?
其实你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希望大家回答说:一定是婆婆背后挑拨离间。
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你是否把女儿当一个成年人尊重,是否给她空间,是否理解她,是否鼓励她?
这个时候找不到工作,本来内心就焦急了,你当妈妈的不鼓励打气,居然还嫌弃!
这事吧,还真不是几个月疫情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妈妈选择了更重要的是工作,那就只能从工作上收获了。时间用在哪里,哪里便会开出惊喜之花 。
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太高,又要赚钱又得 育儿 ,两者兼顾不上的,至少得让夫妻感情好,家庭氛围好。上一辈帮带孩子啊,那也得在父母跟前儿带。
如果4岁之后妈妈就全然不在身边了,那这感情真的好不了,不需要别人挑拨离间,也不会有多好,感情都是在一天天共同成长中培养出来的,并不是你生了她,她就天然跟你有爱的。这个是相互的,你对她爱,她也对你爱,并且是在你陪着她一天天长大中建立的。
现在很多妈妈在孩子身边因为方式不对也得不到互爱,何况你这压根不在身边,错过她很多很重要的阶段,她在成长的记忆里没有你,自然跟你不亲。
这过程中如果爸爸和奶奶再不添什么好话,那也就有恨起由了。再看你和爸爸天天吵架,和奶奶关系也不好,恨更甚了。
夫妻感情好中的家庭,孩子人格会更完整。
你家这姑娘呀,正好又青春期,你还是得好好关注着。好好爱着,能平心静气的多沟通,感情再慢慢建立,补救吧。这也没办法。
看了你的描述,同作为妈妈,有些心疼你的遭遇。可又不得不说,今天孩子的所作所为,你要负很大责任。
1、婆媳矛盾影响了孩子的认知。
孩子从2岁开始到后来,一直由奶奶带大,孩子与奶奶相处时间比跟你相处时间长,自然与奶奶建立起了深深的依恋与感情。
这份深厚感情的建立,让孩子心理与感情上更靠近奶奶,无形中就会认同奶奶的观点与思想。很不巧,你恰好与婆婆有很深的矛盾。
那么婆婆对你的不满,肯定会在言行举止中透露出来,这对于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女儿来说,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妈妈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早已经走了样。
奶奶是她最亲近的人,而你是奶奶的敌人,那自然也就是她的敌人。如果在孩子幼年时开始流露出对你的敌意时,你能警醒反思并予以调整,现在母女关系不会如此差,很遗憾你错过了最佳的机会。
2、夫妻间频繁争吵,给孩子做了坏的示范。
激烈频繁的家庭争吵,带给孩子的是愤怒、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长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与信任感的。
孩子内心压抑的愤怒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叛逆,行为上出现沉默寡言、学习不主动、攻击性强、早恋等。孩子今时今日的表现,都与你们夫妻间频繁的争吵有关。
3、丈夫的不尊重与你的一味退让,让孩子变得更加嚣张。
夫妻间的争吵与婆媳矛盾,丈夫对你从始至终的粗暴、强势、轻视,都被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虽然有时会心疼可怜妈妈,但妈妈一直以来的毫无原则与卑微,却也是被女儿轻视甚至看不起的。不然,她怎么敢对她的亲生母亲下手?这固然有她的不对,可也有你的助长啊!
事已至此,也只能建议你:
一、重新审视夫妻感情,不能过着一直争吵的日子;二、夫妻诚恳向女儿道歉,这么多年太忽视她内心感受了;三、你自己要变得有原则、有底线,敢于说不。
说到底,你只有自己真正做到了独立、有原则、自尊、自重、爱自己,孩子才会以你为榜样,发自内心的认同你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亡羊补牢,尤未晚也。祝福。
乍一看,题主的问题在明里暗里说女儿的奶奶在女儿跟前说自己的不好,看似是女儿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在控诉孩子的奶奶。
看完了题主的更多阐述就可以看到,这位“寒心无助的妈妈”不仅生活中充满了抱怨,对于家庭付出也并不是很多:
妈妈一直上班从2岁开始就基本没有照顾过女儿,直到现在21岁大四,想要跟女儿有亲昵的感情,我觉得可能性本来就不太大。
俗话说:养育之恩大于生身之恩。 所以从小被奶奶养大的女儿因为妈妈的缺位,会更加听奶奶的话。
在家里,妈妈不仅和爸爸关系不合,也跟奶奶关系不好,作为母子俩肯定是一条心的,女儿不仅看在眼里也会记在心里。
你跟他的爸爸和奶奶关系都处不好,在女儿的眼里,问题出在你的身上,而且在她的眼里奶奶是至亲的人,而不是这位挂着“妈妈”名而不怎么养育她的人。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奶奶都付诸过多的心力。所以,如果你想跟女儿处得好,第一步就是先把她的奶奶“买通”,而想要让奶奶在女儿跟前说好话,就需要你用更多的心来孝敬老人,而不是老人帮你把孩子带到21岁,还来责怪她“教唆”你的女儿“恨母”。
这世上这么多的母女,都相处得亲密无间,为什么你跟你的女儿会有这样特殊的情况呢?不要总想着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请先自我审视检查,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家人没有一个向着你说话,和你关系好的呢?
这才是你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你愿意换个角度看待所有的问题和关系,这个世界会回馈给你一个惊喜。
你改变了,世界都会跟着改变!
母女这种状况很多,原因各有侧重。你家责在父亲一一从孩子小时就没有维护好母亲的型象,成了家中唯一能让孩子泄愤的出气筒。
不要怀疑奶奶这几个月有意“教坏”了孩子,也不要质疑孩子还不懂事,压抑内向的孩子一般心理不畅,几个月与奶奶相处勾起了儿时习惯了的生活回忆,尽是美好;回来后都是压抑,这小心翼翼的妈妈就只有“躺枪”了[流泪]。
二到四岁是幼儿认知世界、确立最亲近关系的关键时段! 潜意识里可影响终生[泪奔]一一可惜,你错过了。
加上夫妻间长年的不配合、与婆婆相互的不认同、你的无原则附和,更添嫌弃一一也许那不是真的恨或嫌,母女血亲,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撇嘴]
四十来岁,还来得及一一重塑母亲形象,找回女儿的心[泪奔]。
岁女儿和奶奶待了几个月后,变得“恨母”“嫌母”,这是母亲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能责怪孩子,更不能责怪奶奶。
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从小到大缺少母爱,加之婆媳不和,奶奶也许给孩子灌输了不应该有的思想,所以,孩子才会“恨母”“嫌母”。
如果说孩子从小到大是奶奶抚养,父母对孩子很关心,也对奶奶很好,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不会出现“恨母”的现象,孩子会和父母还有奶奶和睦相处的。
某市有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一生养育了一个独生子。老人夫妻俩都是老干部,儿子大学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临省省会一个医院里当大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毕业是必须服从国家分配的,所有人没有自由选择职业和地域的权利,所以,虽然家里当时有二位老人,他是独子,但不得不离开父母,去了外地工作。
在他结婚第一年,父亲去世,家里剩下母亲一个人,那时候母亲依然在政府部门工作。他很担心母亲的生活,所以,儿子出生之后,一岁多一点,他就和媳妇商量着把儿子送回老家陪母亲。
母亲在家里雇了保姆,既照顾小孙子,又帮着料理家务。他母亲离休的时候,他儿子才上小学。
夫妻俩平时见不到儿子,只能跟儿子电话联系。春节的时候,夫妻俩回家看望母亲,才能跟儿子团聚几天。
他儿子大学毕业的时候,要留在广东上班,可是他坚决反对,让儿子回到了奶奶的身边,继续陪伴奶奶。
他现在已经有孙子了,退休后回到老家,在一家医院继续上班。他儿子就在奶奶所在的城市里一个政府部门上班,而且已经是单位领导层的一员。
不过小伙子依然能够处理好跟父母和奶奶的关系。平时父母不在家,他陪着奶奶散步,逛公园,给奶奶做饭。媳妇回家也是帮着奶奶做这做那,从来不嫌弃奶奶。
他父母回家了,他才会带着媳妇出去玩。
这个男孩从小就在奶奶身边生活,现在自己都有了孩子,依然在奶奶身边生活,但是他从来没有憎恨过父母,没有嫌弃父母不管他。
做父母的,从小到大,多给孩子一点爱,更重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和睦相处,孩子才会爱每一个长辈。
如果婆媳关系紧张,夫妻关系紧张,爷爷奶奶稍微对孩子好的,孩子就会产生怨恨父母的情绪,所以,不要责怪 孩子,多给孩子爱,给长辈爱,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孩子吧。
其实,女儿对妈妈的不满在小时就已经形成了,主要的根源在妈妈与奶奶的关系上。由于奶奶替代了妈妈的亲子感情,女儿小时候就与奶奶形成了亲密感情而对妈妈疏远。孩子大了以后,虽然与妈妈的感情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从小形成的观念并没有消除。疫情发生之后,孩子回乡下与奶奶一起生活,自然而然地和奶奶的感情继续加深了,而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疏远了。其实,题主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能修复与婆母之间的 情感 ,双方达到和谐,女儿与妈妈的 情感 也会得到修复。
不要说是亲奶奶,不管什么人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都是有感情的,可能是奶奶和妈妈之间有矛盾,有可能奶奶会告诉孩子,还有可能奶奶会不实事求事的乱说,导致孩子觉得妈妈太过份,所以对妈妈有看法,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不要生气,有句话是真金不怕火炼,你在孩子面前还是尊重奶奶,孩子是有思想的,她会觉得妈妈在奶奶的背后,从来不说奶奶的坏话,还对奶奶好,是奶奶做的不对,总是说妈妈不好,我觉的妈妈做的很好,奶奶背后说妈妈是不对的!
奶奶和妈妈都很疼你,视你为掌上明珠,你也很爱他们。可是她俩之间却总不大融洽,还不时在你面前相互指责对方,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奶奶和妈妈是两代人,生在不同时代,经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以往的生活环境也不同,又各有各的个性,加之沟通不够充分,有些矛盾并不奇怪。你完全可以利用她们俩都很爱你这个优势,做些沟通工作,化干戈为玉帛。具体做法如下:
1某一方在你面前指责对方时,你可适当做点解释工作,但要防止听者认为你在为对方辩护。这一条听起来似乎有点难办,其实并不难掌握。如:奶奶指责妈妈不够关心你,尽在单位里忙。你可拐弯抹角地说:“妈妈年终得了奖金,自己舍不得买件新衣,我身上穿的这件新衣服爸爸不同意买,还是妈妈硬给买下的呢!”妈妈指责奶奶太溺爱你,把小孩都宠坏了。你说:“妈妈,上次我和您顶嘴,奶奶都批评我了。”请注意,说这类话的时候,不要用反驳的口气,而是选适当的时机像聊天似地说出来。
2找出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做点“专题研讨”。你完全可以从奶奶和妈妈指责对方的话语中,分析出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是教育下一代的观念、方法不一致,还是生活习惯上差异太大?是经济上的问题,还是感情上有隔膜……在这些矛盾中,谁又占主导地位?这些问题搞清了,便可以着手作“专题研讨”了。这种研讨又包括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例如:属于感情上的隔膜,奶奶觉得妈妈对她不尊重,妈妈认为奶奶拿自己当外人,你可以向奶奶大谈妈妈如何教育你要尊敬奶奶,甚至撒点善意的“谎”,把爸爸让你送给奶奶的东西说成是“妈妈叫我送来的。”(当然你得事先与爸爸订好“攻守同盟”);对妈妈你也可如法炮制。平时,你还可以提议搞些有利于她们联络感情的活动,如:郊游、看**等,你的生日也是她们联络感情的好机会,可别轻易放过。
3如果奶奶和妈妈当着你的面发生冲突,公开指责对方时,你可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因为这时最适宜当消防队员就是你了。最好的办法是:在冲突即将爆发前,有意打岔,转移注意力;如果战火已起,则应两面劝,最好能将其中一方劝离现场,稍加安慰,再去劝另一方。待双方冷静下来,再利用你的特殊身份做工作。但要切记,只能疏导,不能帮腔。
4最后,你还要注意几条:
(1)不利于双方团结的话坚决不传;
(2)有利于双方团结的事多做;
(3)你的爸爸是你最好的“同盟军”,要争取他的配合;
(4)如果你的外婆是个通情达理的老人,也不妨动员她做做妈妈的工作;
(5)别忘了你的“优势”,适当地撒撒娇,必要时“威胁”她们俩一下(“如你们再吵,我就不理你们了”),也未尝不可。
当然是要让着点儿老人喽。哎,他年纪大了。很多事情做不到,需要我们的帮忙。自己作为一个晚辈,能让就让一下。不要把老人说的一些气话放在心上,他们只是口不择言对,对他们的牢骚要左耳听右耳出。多看他们的优点。放大他们的优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