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的社会道德问题,到底刺痛了谁的心?上次“辱母案”的余韵,到现在minako都没有缓过来,不仅仅是案件因为《南方周末》的“春秋笔法”而显得人情理应凌驾于法律之上,更是因为牵扯的问题绝对不是我们单单看到的"辱母“表象一样。
在我们设身处地的为自己考虑的同时,别忘了你还是社会的一份子!
先说说这个让我们觉得”无法容忍“的女大学生的问题。
minako老老实实的看了三遍视频,就是为了把这个问题看清楚。很明显,网上说的情侣之间吵架并不成立,视频中的女大学生是和男朋友并排坐的,女大学生冲上去的时候,男孩明显的拦了一下,不过看着女朋友这么凶,估计也是拦不住的。而且之后男朋友也尽力的去拦了那个打人的妈妈,那么从这三个动作来说,吵架的概率几乎为零,并且最终只是大家的推测,女大学生在后面的解释当中也丝毫未提及这个传闻中的问题!
视频中的女生踢了一脚凳子,角度来说并未看清楚是否踢到了小女孩, 那么”飞踹“还是”踹飞“,太恐怖了吧,就问问这个妈妈也太会写了吧,要不要再说说踹了几米远?
回过头来,说明了女大学生的情况, 再来分析一下,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自古流传,那么一上来就先踢凳子,吓唬人就是这个姑娘的不对,不管是否真的想伤害小女孩,但是对于一个四岁的小女孩置气就已经是一种不对的做法了,孩子毕竟小,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不够好,那么面对这样一种境况,不论如何,不应该下手~
再看看这个事件引起的根源,也就是这个小姑娘的问题,那么对于四岁这个年龄来说,有些人觉得挺大了,有些人觉得还是很小,对于问题认知不清,所以这也就是现代很多家长一个很矛盾的地方,既觉得孩子应该保留天真无知的一种童真,又应该早点成熟,处事细致~
而minako认为,未到18岁这个界线的时候,你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那么很多事情可以把你当做小孩看待,但是一旦到了18岁,那么即使不成熟,也必须面对很多问题,如果你做不到,做不好,那么面临的制裁该有多大,你要懂得!
而最后这个把事情闹大的家长呢,其实反而是最不应该的,首先她是一个成年人,怎么可以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还没有想明白的一头热添油加醋,再者,她是一个母亲,如果对孩子进行教育,如何解决问题,从年龄上来说是应该要比女学生做的更好的!而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够是首先的,盲目的一边倒的认为自己是母亲,那么理所应该的护犊子,那么是否就犯了“辱母案”中同样”抛开道理谈感情“的错误方式,对不起,你是一个公民,你考虑自己的同时,更要清楚你孩子的行为首先是对别人的不够尊重。
之后视频中的母亲对劝阻的人员大打出手,对女生那是不依不饶的啊,冲动的时候真的是智商为零!
对于家长该如何做的以这一条,minako只觉得用几句简短的话就足够概括,因为都知道怎么做,只不过做不到!
1:护犊子,自己孩子受伤了,需要哄和保护。
2:对于女生的行为可以指责,但是不能够动手,而且那个动手的程度确实过重,不信的可以看视频。
3:回到家之后,告诉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且告知孩子该怎么做才能够避免这样的伤害。
三点足够了。至于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哈哈哈,minako从小就被妈妈灌输了很多的阴影,到现在抗压能力超级强,并不觉得对minako的人生有任何的不好啊,至少不是小公主,也不娇气。因材施教吧~
一、最简单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家长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特别是孩子在场的情况下。言传身教,说服只能达到传递父母意愿的效果,只有父母的亲身示范,才能真正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制止孩子的吵闹行为时,父母更要注意不能大声呵斥,但是可以用行为干预来阻止,一般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把孩子带到比较封闭的场所进行教育,他四、五岁时候吵闹的现象是比较多的,极端情况下,我们会把他送回家,剥夺他的参与权,也是惩罚形式的一种。
二、对于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吵闹行为,要予以正确的区分,那些是真心的流露,又有那些是故意侵扰他人的行为,不应一律予以斥责,应该意识到,一方面教育孩子不在公共场所吵闹,是尊重社会公共道德,不侵扰他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可能压抑孩子自由表达的天性。我儿子有一次在饭店里看见了特别大的海鲜区,他就特别兴奋,总是打断我们说话,说看见了活螃蟹、活龙虾什么的,我的选择是向朋友道歉,然后陪着孩子去海鲜区转了一圈,他的表达欲望及时释放了出来,也就不会进一步升级,在公共场所应该随时保持对孩子的注意,对他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馈,实际上很多孩子吵闹的行为都是由于自身需求未得到足够重视而发生的。我目前的做法是,单纯大人之间社交,不带孩子,把孩子送去小朋友家玩,如果都带着孩子的情况下,一般我们安排专人陪着孩子去游乐区玩(需要带孩子参加的家庭聚会,会特意选择有游乐区的饭店等场所)。
三、我个人的观点,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应该小声说话,因为人的个体差异,有人天生说话就中气十足,有些人再怎么使劲也有气无力,比如我们家聚餐的时候,服务员经常以为快打起来了,其实只是喝完酒不由自主音量就提高了。应该强调的是,不要对他人形成困扰,不要影响到其他人,如果已经造成了影响,父母应该主动替孩子承担责任,向对方道歉。而在惩罚手段方面,剥夺参与权,中断其参与的活动是很好的办法,也说个小事例。前几天我带孩子去游泳馆游泳,他看见别人玩的水球很好玩,经常过去抢,两次警告之后我发现他还是没有及时纠正,我的选择就是带他离开了游泳馆,虽然浪费了100多块钱,但是最近几次再去,他就不会去抢别人的水球了,那么这浪费掉的100多块钱,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公共场合吵闹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教育孩子明确在公共环境中自身权利范围和周边人员权益范围的问题,人是必然要参与社交活动的,关键是培养他在公共场合的权利义务意识,而家长自身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那么他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就能做到有礼有节,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起码在成年之前,还需要不断重复和强化,非一朝一夕之功。
准备出门策略给孩子找点事做策略控制你的反应策略迅速离开孩子发脾气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开始攻击时,做父母的不适合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遇到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尖叫时,有的父母就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单向播放手机,觉得什么都没发生,对其他人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不要怕孩子哭就对孩子说,该拒绝就拒绝,告诉孩子不可以。
如果孩子因为父母的制止而开始哭闹,后天再学也不为过。性格上的原因。 给孩子树立一个坏榜样。孩子们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当众责骂孩子后,许多父母并不试图弥补。相反,他们认为孩子制定规则是为了让孩子有界限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父母试图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弱化孩子哭闹对周围人的影响,采取严肃的态度与孩子讲道理。
家长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家长对公共场所的概念,学习公共场所的礼节。出门前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在外面,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和好奇心。家长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安抚孩子的情绪,防止哭闹。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停止哭闹,家长应先把孩子带到空旷的地方或远离预测的地方再出门,家长应先预判孩子的行为,做好心理准备,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带孩子出门。
比如说要买衣服,商场这周才有,家长要很有耐心,接受孩子的行为,保持自己的状态稳定。这里有一个精神胜利法,来自德国母亲的育儿经验,也是一个经典的流行笑话。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礼貌的榜样 尽量用平和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 约定规矩,用规矩来。
序言: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也会有了自己的主见,脾气,也会慢慢的增加很多家长啊,在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孩子想要一样东西,没有得到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的行为。家长一定要注意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责骂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的话,家长可以选择冷处理的方式。如果孩子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人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场所,等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再用耐心的语气跟孩子讲道理。
一、正确的教育家长在带孩子出门之前,应该跟孩子约法三章,要让孩子遵守规矩,如果是去公共场所的话,如果是想要带孩子出去吃饭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让孩子在餐厅中吵闹和喧哗,如果孩子能够遵守规定的话,家长也要及时的表扬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也会更容易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去打骂孩子,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这样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变得更加严重。
二、教育方式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因为一些事情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当众教训自己的孩子,家长可以深呼吸,这样你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发脾气的原因,等孩子发完了脾气,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刚刚错误的行为,并且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一些。平时家长要跟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也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沟通交流平时要注意教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多花一点时间耐心的跟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孩子也能够得到安全感,如果是因为想要一些东西而发脾气的话是行不通的,要告诉孩子,用有效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