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六七八,本课导师从三个方面来开示
一出世入世,出世还是入世是探讨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佛教徒对世界的认识,世界这个世就是迁流的意思,他指的是时间,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界是方位东西南北,还有上方下方,在空间上来说是十方世界,包含时间再加上空间,佛教把世界的结构分成了三界,欲界三界,色界,和无色界 我们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有情认识世界就是六根,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还有思想思维所抵达的世界,一般人对世界的态度,通常有贪嗔痴,也是生命制造痛苦的永动机,因为生命有迷惑烦恼远远不断制造麻烦,制造痛苦生死轮回,所以真正的出家,出于对轮回的真相认识,做出勇敢的选择,改变自己,战胜自己的出离心,而出离出世,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帮助我们获得一种超然的心态,不对五欲六尘的世界有贪着的心态,知道出家出离是积极的,厌世是消极的
在佛法里声闻乘的佛教偏向与对迷惑和烦恼的解除,大乘佛法是成就智慧断除烦恼成就慈悲,利益一切众生,在出离心的基础上讲到了菩提心,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从烦恼和迷惑中走出来,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走向解脱,以慈悲心出世之心入世之事,利益一切众生。
二无情多情,对情这个概念是我们人重要的一个心理因素,归纳人的思想,大体是知情谊也是认识中的三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情给我们人生带来很多幸福和快乐,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灾难,现实社会人生有情有不同的感情,构成了对这个社会不同的关系,在建立感情的过程中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佛教怎么看待情的?认为生命在轮回的过程中,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我们的生命延续的规律,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从无尽的过去延续到无尽的未来,世界的感情成分都含有贪嗔痴,无明的特点,出家人放弃了世俗的情感是无情,因为世俗的情感有污染,以贪痴我执为基础造成生死轮回之凶,出家弟子放下了有污染的感情,对三宝建立了恭敬心,慈悲心,从佛法的标准看出家是无情,而是很有情,多情乃佛心。
三随缘进取建立跟佛法的基本理论是有关系的,因缘因果,佛法是缘起论,蕴含着宇宙一切内涵,现在我们在修习佛法,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 逐步开启智慧,看清因缘因果的规律及事物真相,做智慧的选择和判断真正随缘。
学佛就是要学习缘起的智慧,找到人生痛苦的根源是迷惑和烦恼,用缘起观察世界,认识生命宇宙的真相,空心的智慧完成生命的觉醒和解脱。
心得,本课对我们的生活状态,对五欲六尘的执着,上班族多数人对薪资要求很高,追求事业,名利,欲望非常高。自己有时对现有的生活态度也有变化,给家人也带来了紧张,疲惫,在处事上一厢情愿,不管因果,烦恼很多,导师开示要我们少欲知足,要过简单的生活在睡欲的问题上。每天上早课帮助我战胜了它,在情欲的问题上要智慧选择无污染的关系,减少我执,社会上的人看到出家人放弃世俗的一切因为佛教徒是出世的无情的,与世无争,实际上真正的佛教徒不是无情是多情的,对一切生起无限慈悲心放下有污染的情感,建立一种无私无我无限的慈悲大爱,现在我还做不到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但是也要接纳要学会用缘起的观点审视人生和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包括无常等,用学佛的方法来判断了,安住书院精进修学,决心在现实生活中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不断升华,智慧正确的看待一切,积极,随缘进取。
佛家经典语录及解析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语录很是熟悉吧,语录一般具有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佛家经典语录及解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佛学可以让人心静无为,抛开杂念,达到致静心息欲、圆融无碍的境界。佛学,对于我来说一直是最又兴趣的,它能让我在不同的心境下对同一句,有不同的领悟:人生从微末的细节中觉悟奋迅而回归本初空线基线,其证解至道的过程自在殊胜、素逸庄严,经历着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陈永涛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里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
《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
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
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
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
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佛家静心语录
1、寻佛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觉者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国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4、禅静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凡圣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澄境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7、梵净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8、梵音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乐园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0、净土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1、礼佛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2、心尘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四季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沙门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5、过客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过堂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静心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幻灭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21、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家静心语录2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6)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荆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茫茫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
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佛家爱情语录
1、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5、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7、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8、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9、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0、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1、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3、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4、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5、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16、佛说: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平平淡淡才是真如言: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17、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8、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9、男人有钱就变坏,是的,很多男人这样,不过,一有钱就变坏的男人就算没钱,也好不到哪里去。
20、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21、不管多大多老,不管家人朋友怎么催,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价。
22、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3、魅力是什么?魅力不是漂亮,漂亮的女人不一定能吸引我,端庄幽雅的女人我才喜欢。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不够漂亮。
24、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25、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2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27、经常听说男人味女人味,你知道男人味是一种什么味道,女人味又是一种什么味道吗?男人味就是豁达勇敢,女人味就是温柔体贴。
28、有人说男人一旦变心,九头牛也拉不回,难道女人变心,九头牛就拉得回来吗?男女之间只在生理上有差异,心理方面大同小异。
29、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0、有的女人恋爱时让男友宠着自己,结婚后仍然要老公百般宠着自己,却忘记做为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份内之事。这样的女人是不懂得爱情的。
佛家经典爱情语录
1、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深处,最柔软,同时也是最易受伤的地方。
2、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人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3、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4、这世界若是没有了爱,早就成为了荒芜之地。当这爱发生在了两个人当中,它就变成了爱情。
5、和一个生活习惯有很多差异的人恋爱不要紧,结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长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6、爱情,的确是一种缘分,但在时间里遇到对的人。
7、真正的爱,是一种无法抵御的情感的'相思,真正爱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真爱是宽容,但不是一方委屈的迁就,真正的爱,是放下心里负担的一种敞开心扉的交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更是一种难求的知音。真正的爱是双方在鼓励中的进取,是双方的齐头的并进。真正的爱是给对方一种无形的力量。
8、我们的故事真难忘,太多的回忆和希望,不管它有多悲伤,我愿意一生收藏。
9、不要为了寂寞去恋爱,时间是个魔鬼,天长日久,如果你是个多情的人,即使不爱对方,到时候也会产生感情,到最后你怎幺办
10、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11、每一个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12、如果不是你,我现在肯定只能在绝望和恐惧中颤抖,发出痛苦的呻吟。但是因为有了你,我,每天都可以梦想最美丽的离别。因为你拿整个生命来爱我,所以我的心获得了自由。我的生命正在慢慢地离开我,好象沙子从沙漏中流走一样,我听到了那流逝的声音,但只要你还熟睡在我身旁,我就依然笑得出来。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14、与其说因为爱俩人走在了一起。到不如说:因为爱,俩人也自然分手更恰当,更真实些。因为,感情这种虚无飘渺东西,是不可能长久停留在一个位置,它是不断在移动的,犹如天空中的浮云。
15、我只爱爱我的人,因为我不懂怎样去爱一个不爱我的人。他爱你,什么都容易,他会来感动你。他不爱你,你多么努力去感动他,也是徒劳的。我爱不起不爱我的人,我的青春也爱不起。我的微笑,我的眼泪,我的深情,我年轻的日子只为我爱也爱我的那个人挥掷。
16、爱本是恨的来处。胡汉不归路,一个数,一个哭,宁愿你恨的糊涂,中了爱的迷毒,一面满足一面残酷。
17、爱,不在乎空间的距离,只关乎心灵的尺寸!
18、世界上最聪明的,往往是女人。而世界最聪明的女人,往往是最愚蠢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女人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一旦认可自己所爱的人,她就会全全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奉献给她所爱的男人,即使再有智慧的女人,也会变得象呆子一样。因为,女人,就是为爱而活着。
19、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20、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的今生的擦肩而过。今生相逢便是缘分,何苦去怨恨,何苦去仇视。每个人的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我们应好好珍惜。
21、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与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帮你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无论生活得多么艰难,最后你总会找到一个让你心甘情愿傻傻相伴的人。
22、时间从来不会回头,爱情岂能有如果。
23、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
2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5、和聪明的人恋爱会很快乐,正因他们幽默,会说话,但也时时存在着危机,正因这样的人很容易变心。和老实的人恋爱会很放心,但生活却也十分的乏味。
26、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7、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28、爱,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最渴望,而又难以表达的。
29、如果花开了,就喜欢;如果花落了,就放弃。陪你在路上满心欢喜是因为风景,不是因为你。
30、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深处,最羞涩,同时最炙热的地方。
31、我们做一件事,爱一个人,总会有所期待,期待一种自己欢喜的结局。可现实有时很残酷,经常偏离预想的轨道,让我们在期望中失望。我们常常以为,结果是最重要的,可有时,它仅仅是事物的收尾方式罢了,我们更多的幸福与快乐,是点缀在我们前行的路上的,而在终点迎接我们的任何结果,我们都应坦然接受。
32、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然却是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
33、人生,等一朵花开,念一束花败。
34、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我苦苦哀求佛祖,让咱们再结一段尘缘,相恋相伴走过月月年年。
35、缘起缘灭,莫强求。
36、爱,是凉风,在酷夏轻抚你的身心,而无所求于你。
37、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38、爱,让我们体验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一真法界”。
39、凡事都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40、一个人一生可能会爱上很多人,等你真正获得属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会明白,以前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更好地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
41、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42、不管多大多老,不管家人朋友怎么催,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价。
43、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彼此注定的一生,只为目光交汇的刹那!
44、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45、学会用理解,欣赏的眼光去看对方,而不是以自为是的关心去管对方。
46、当一个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最尴尬的莫过于高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其实你明明知道,最卑贱不过感情,最凉不过人心。是你的,就是你的。有的东西就像手中沙,越是紧握,就会流失得越快。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其他的,交给命运。
47、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
48、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49、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0、当爱情与物质相互走在同一轨迹上时,俩人就是幸福和浪漫的。但事实恰恰相反:爱到一定深度,有没有物质,好象已经不重要了。然而,深陷在这种情感深度的恋人,却不知道,她们之间的情感,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51、你用你的全部生命去谈一次恋爱,那这次恋爱必然不能成功;你用全部精力去谈恋爱,那你一定会被人玩死;你用全部时间去谈恋爱,别人一定会嫌你烦。因为爱情这事,你越是勤快,投入越多,它结果就越差。只有像懒人养花一样,爱搭不理,偶尔关心一下,才会新鲜。关心越少,爱的越久。
52、世上无法丈量的是心灵的尺寸,他可以让人感觉很遥远,也会让人感觉很亲近!
53、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54、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55、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56、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放下后,就会发现: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
57、面对失败的感情,人们总是选择逃避。
58、爱,总是在相爱的时候让人感觉很亲切、很甜蜜,仿佛彼此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却在分手的时候让人很失落、很痛苦,彼此也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59、红尘中,一个舍不得,耽误了多少人;佛法中,一句无所得,难倒了多少人。只不过,舍亦无所舍,得一无所得。
60、在俩个人相爱的过程当中,没有那一方可以完全保证这种感情是持久不断的。爱情的脆弱是用无常变化来主宰的。一件事、一个心理、一种感受,都有可能蕴藏着为人不知的暗流。看似表面平静如水,但各自的内在,已经是波涛肆起了。
;不断情根 难出轮回 众生的凡情是颠倒的,错误的,这是站在佛菩萨的境界上说的,佛菩萨怜泯我们。真正修行佛法的人是必然要断了这颠倒的凡夫之情而将之转变成伟大的慈悲心,外熄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始可入道哦,情根难断。所以大部分都逃避这个问题,可以慢慢用禅修白骨观,念佛持咒增加定力慢慢转化,要明白的问清自己对此情欲是否能真正放得下,若真放下了,在那里修行都一样,若放不下那就老实念佛持咒慢慢熏习转化,种他生成佛之因了,现世感情方面,随缘了业就是了。不要强求。若是讲到爱情,那是世间事,本和佛法没有多大挂钩,佛法是出离三界证涅槃果,欲涅槃,必断此欲望。世俗多借用佛学名词来讲解爱情观,什么三世因果了,宿世前缘了。有缘无缘了。等等。本是想让众生不要执著,未想众生越执越深。世俗的爱情嘛,我的观点是,喜欢就追嘛。有缘分就会在一起,自己尽量争取。一切积极点。若实在无缘该放下要当下放下,不要让痛苦追随自己。把星云大师的佛教爱情观贴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学佛人要记住,佛菩萨永远不会遗弃每一位众生,多是众生自生障心,不愿佛菩萨救渡,是看就算地狱众生还有地藏菩萨救渡即知! 星云大师谈佛教的爱情观一般人对于这个,总觉得很好奇;因为,大家以为只有男女的情爱才叫做“谈情说爱”。其实,不一定只有男女或男男之间的情爱才叫做爱情,父子、母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同胞之间的袍泽之情都是情爱。
爱的世界很广阔,我们不但爱人类社会,譬如爱父母、爱朋友、爱国家……;我们也爱植物,比如陶渊明爱菊花,周敦颐爱莲花等;还有人喜欢动物,养猫、养狗、赛鸽;甚至有人喜欢矿物,收集各种奇石异物作为赏玩;更有人集邮、集火柴盒。爱慕有情众生固然是一种情爱,喜爱无情的草木也是情爱。
常常听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从何处而来的?”佛经里面便告诉我们:“人是从爱中来的!”经上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众生”,可知人是有情感有情爱的生命。爱,是生命的根源。
有的爱是属于“染污”的爱,有的爱属于“纯洁”的爱,有的爱是“占有”的爱,有的爱是“奉献”的爱。“爱”究竟像什么呢?从坏的方面说,爱如绳子,会束缚住我们,使我们的身心不得自由;爱似枷锁,会困锁住我们,使我们片刻不得安宁;爱有时如盲者,陷身黑暗之中而浑然不知;爱又像刀口上的糖蜜,为了贪尝那一点点甜味,而可能有破舌丧命的危险;爱更像苦海,“所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它可以使我们在苦海里倾覆灭顶。
从好的方面讲,爱是牺牲、是奉献,爱是鼓励、是慈悲。对大众而言,总希望被人所爱,喜欢获得别人的感情。但是有一些人,他们则喜欢发挥自己的爱心,去爱社会上的大众。可是,爱,有时候是很容易出问题,因为“爱”与“恨”是对难兄难弟,几乎是形影不离的。爱得不好,会成为恨,因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讲的爱,往往仅限于男欢女爱,而不能进一步将爱扩充为民胞物与的襟怀,将爱升华为爱护一切众生的慈悲。今天,我想分四个层次来跟各位讲人间的情爱。一.人间凡夫的情爱
所谓凡夫的情爱,往往是狭隘的、有限的,凡夫的情爱是占有的、有相的。人间凡夫的情爱,有时候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归纳其原因,大概有下面几种。
(一)爱的对象不对
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动起爱慕的念头,是人之常情,但是爱慕的对象不当时,不但不能增加幸福,反而凭添烦恼。譬如对方已经使君有妇、名花有主,还苦苦追求,只有造成悲剧。况且感情是双方面的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是无法勉强的。用情的程度也应该当浅则浅,当深则深,如果陷溺太过,难免会遭致没顶的结果。
(二)爱的观念不对
有的人以为家财万贯便能买到别人的情爱,有的人以为身分不相称、门户不相当便不能交往,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拿男女情爱的例子来说:像过去的婚姻,一定要有多少聘金才能来作媒,才能谈论婚嫁;或者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总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家世、品貌、学历、职业,列出许多条件来。像这种有条件的爱,已经成为一种物质层次的爱,而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是不讲求条件,完全付出的。
(三)爱的方法不对
有的人以为可以三妻四妾、金屋藏娇,享尽齐人之福,这是个人享乐的私爱。有的人对于心爱的人,纵然有错失,也不加以指正,而自己讨厌的人则百般加以挑剔,眼睛彷佛蒙上了一层阴翳,不能明白地看清对方的真正面目。因此有人说:爱情是盲目的。我们应该有“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的认识,才能真正发挥爱的功用。
过去有一则警人的故事:有一个富翁非常宠爱他那独生子,舍不得让孩子吃半分苦,衣服是服侍者穿的,饭是一勺勺喂着吃的,像这样一直娇生惯养到三十岁,这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一切都不劳动手,什么事都不做。一天,富翁过五十大寿,特意请了一个星象家来算命,这一算,才知道富翁阳寿是八十岁,而儿子只能活到六十二岁,这下糟糕了,富翁还来不及替儿子伤心,儿子已经呼天抢地的哭起来了:爸爸呀!你只能活到八十岁,那时我才六十岁,还有好几年要活;那时你已经到棺材里睡觉了,谁来养活我呀?我怎么穿衣服吃饭呀?’
父母错误的溺爱,反而害了子女一生;父母鼓励的爱,却能给予子女莫大的力量,对人生做出正确的抉择。二十几年前,现在在西来寺住持的慈庄法师决定出家的时候,她的父母一面流泪一面含着微笑看她完成剃度。为什么她的父母会悲喜交加、又哭又笑呢?晶莹的泪珠之后,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在当今的佛教界,有很多大学生发心出家,知识青年献身佛教已经不算稀有的事了。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台湾佛教界风气尚且闭塞未开的时候,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投身到佛教里,的确是很难的。她的父母对他有骨肉父子的感情,希望子女永远能承欢自己的膝下,但是他们之间更有道情法爱。做父母的,在微笑与眼泪之间,别有一番深刻的意义。
其实,佛教并不反对正当的男女之爱、夫妻之情的。只是,现在社会上一些男女青年谈恋爱,已经成了胡乱之爱——从可贵的男女之爱演变成惹事生非的乱爱,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
有人说,情爱一场,在法国是一出喜剧,在英国是一出悲剧,在意大利则是一出歌剧,如果在美国,现在的情爱已成为一场闹剧。而情爱如果在我们中国,以我从旁观察,则是一场丑剧。
为什么我们现代社会的情爱是一场丑剧呢?大家从报纸上可以看到许多怵目惊心的报导,情爱的结果不是毁容就是伤害等,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丑陋事端。我看到这许多丑陋的事情发生了,总不禁慨叹:唉!众生实在不懂得情爱。
所谓情爱,我们姑且不必讲到牺牲、奉献,但至少在情爱里面彼此不能伤害到对方。《战国策》里,乐毅说了句话:“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一个君子,如果与人绝交了,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贞之臣离开了国家,亦不解释自己的高洁之名。同样地,有情人能成眷属,固然很好,如果不能,也要像君子一样,好聚好散,不必翻脸成仇。一旦情感破裂了,彼此和和气气地离开,怎么忍心把自己过去曾经一度那么热爱过的人,憎恨地丑化他、伤害他,甚至摧残他,这又是何苦呢?
有人说,青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中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在身上、在手上;老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放在心上,刻骨铭心。由此可知,对爱的体会是随着年岁的增加而日趋成熟的。一般说来,凡夫的情爱是从红颜到白发,从花开到花谢,比较贪恋于男女之欢。如果情爱能够随着我们人格的递增而日益提升,随着道德的长进而日臻纯净,那么凡夫的情爱也会愈来愈升华,从爱自己,乃至自己的父母眷属,进而爱世界人类。
问题一:佛教中七情六欲指什么?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 、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然而情毕竟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其次,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但如果非要对情与欲排个坐次,分个先后,不妨展开一场辩论,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辞,说得头头是道,讨论起来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而有趣。不信你去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虽说身临其境,但肯定很难说清楚情与欲到底是怎么个关系。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无情无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学艺术了,但如果你想从文学艺术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扑朔迷离,云遮雾障,稀里糊涂了。 不过科学家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可以把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矿物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觉,只有接受而没有感受;动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动物,当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毕竟不是禽兽,而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比起禽兽的欲望当然要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能接受信>>
问题二:佛家所说之“七情六欲”,“七情”指什么,“六欲”又指哪六种欲望呢?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 、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绩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 、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问题三:佛家所说“七情六欲”是指哪七情,哪六欲?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 、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
问题四:佛教的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问题五:佛教的七情六欲是什么 喜怒忧思悲恐惊,眼耳口鼻身意
问题六:佛家。“四大皆空”和“六根清净”“七情六欲”是什么意思? 眼、耳、鼻、舌、身、意 de欲望.
问题七:佛学《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那七情? 佛学大词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 、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