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朱瞻基说二叔朱高煦坏话是第3集。朱高煦来到太子府看望朱高炽,经过昨晚一事,朱高煦对朱高炽的态度客气不少,对朱高炽嘘寒问暖起来,两人竟是一副兄弟和睦的模样,两人寒暄几句,朱高煦提出两人要去找朱棣认个错,还让朱瞻基先去朱棣那做个铺垫。朱高炽找着朱瞻基,将昨晚的事告诉了儿子,并告诉他是那首诗救了自己,但朱棣一气之下跑去了鸡鸣寺找姚广孝,朱高炽让朱瞻基去鸡鸣寺看看朱棣。朱瞻基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来找朱棣。
是《大明风华》第二十六集。
大明风华第26集分集剧情介绍:朱棣而解缙而责骂朱高炽,朱高炽劝说朱棣放弃出征。
大明风华简介:明永乐元年,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满门抄斩,长女蔓姝为孙忠所救,化名孙若微收养家中。若干年后,隐秘势力“清正教”暗中操弄孙若微,欲将其嫁给野心勃勃的汉王。然而,因缘际会中她却嫁入东宫,成为与自己偶然相识的皇太孙朱瞻基的嫔妃。入宫后,身怀父仇家恨的孙若微历民间苍生之疾苦,睹宫廷险恶之争斗,她的心智逐渐成熟,情感也愈发倾向于心地善良的朱瞻基,最终,她决心放弃个人仇恨,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为民众和天下谋求最大的幸福和安宁。朱瞻基英年溘逝,孙若微又先后经历了朱祁镇、朱祁钰两帝执政的时代,她用自己的气度和智慧数度救大明王朝于危难,并把自己一直秉持的仁德之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传递到儿子朱祁镇身上。历经坎坷的孙若薇终于可以“放下”命运所加与她的一切,坦然面对历史的洪流与辙痕。
1398年,明太祖死了,皇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元璋60时,太子朱标死了),这就是明惠帝,历史上又叫建文帝(建文是年号)。当时京城里大街小巷谣言,说几位藩王串通一起,准备造反。建文帝马上把心腹大臣齐泰和老师黄子澄找来,商量对策。
齐泰认为诸王之中,燕王的兵力最强大,野心也最大,应该先把燕王的权力削掉。黄子澄认为燕王是早有准备,还是应该从其他的藩王下手。建立帝认为可行,于是就开始削藩了。
公元1399年,北方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师出为国靖难,诛杀奸臣公开率大军南下。1402年,朱棣的军队攻陷了南京城,然后一场大火建文帝就不知所终了。朱棣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明成祖。
朱棣希望仕林领袖之美称的方孝孺为自己撰写继位的诏书,而方孝孺则明确的表示拒绝了,并破口大骂朱棣是篡位的乱臣贼子。朱棣当时大怒:孤要诛九族,何入?方孝孺正义凛然道:十族何妨?
不料,朱棣真的在方孝孺的九族之外又加上了一族学生,而方孝孺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被诛杀十族的两个人之一,同时方孝孺也因为对建立帝的忠贞而得以名垂青史。
据说朱棣在诛杀方孝孺之后不禁叹道:不意世间有忠臣如此,于是密秘的让方孝孺以及家人的尸体收拾后并安葬。不过此事正史书上没有记载。
民间很多人认为方孝孺是个忠于建文帝的大忠臣,但是也有一部人认为他是个读书不知道变通的人,都变成愚孝的人了,天下是朱家的管他谁做皇帝呢。
《大明风华》里的“皇爷”是汉王朱高煦,他并不是真的要杀自己的父亲朱棣。虽然朱高煦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但是当时朱棣最看重的是黄台孙朱瞻基。朱瞻基当时管理锦衣卫,负责皇帝的人身安全,还有就是皇宫外的治安管理。在皇宫外整出这些靖难遗孤,要杀皇帝,简直就是用鸡蛋砸石头。毕竟皇帝死了后,最大的利益者并不是朱高煦,而是太子爷。
事情的结果也是如此,那些靖难遗孤以为布下天罗地网,为之前死去的家人报仇雪恨。但是至始至终,这只不过是朱棣家内部斗争的牺牲品。汉王朱高煦化身所谓的“皇爷”养着这么些靖难遗孤,也不过是希望能够动摇黄太孙的地位,并不是真的要刺杀皇帝。
就退一万步,假设说刺杀成功了,皇帝的宝座反而轮不到汉王朱高煦。因为当时是有太子的,不仅有太子,还有太子孙。所以说怎么算,都算不到汉王朱高煦头上。如果朱高煦真的是为了刺杀朱棣,那就还要把太子,以及太子孙一起杀了,他才有机会坐上皇帝的位子。
汉王朱高煦苦心积虑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有要养活那些靖难遗孤,也是需要很多钱财的,他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扰乱当时的政治环境。不过在那些靖难遗孤刺杀过程中,死去了很多人,那么活下的一小撮人也开始疑惑,为什么当时刺杀朱棣的时候,马车内竟然不见真人。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切都在汉王朱高煦的预测中,如果真的让这些人刺杀成功,他才亏了,白白为他人做嫁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