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妈妈育儿以情感故事写出来怎么写,开头的那几句怎么写?

幼儿园大班妈妈育儿以情感故事写出来怎么写,开头的那几句怎么写?,第1张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为此,我为我的女儿选择了嘉兴市艺术幼儿园。

  家长是孩子的导航舰,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又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更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爱。这就需要老师和我们家长共同用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呼唤。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沟通,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此,我对我家的小公主(xx)的教育心得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1、冷处理:面对女儿有时的一些无原则的要求,我和她妈妈是坚持不同意或不理会,让其放任的哭,待她冷静下来后,再对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比如:女儿刚进幼儿园的前几天,由于脱离不了父母,我和女儿的妈妈轮流接送,后由于工作时间的原因改为由她奶奶专人接送。刚开始女儿对马路边的小吃馋得对她奶奶纠缠不休,甚至抱着她奶奶的双腿倒在地上不走,在小区门口正好被我碰上,我也置之不理,让其放任的哭闹后回家再给她疏通道理说:“马路边上的小吃很脏,有灰尘还有小鸟拉的屎,吃了肚子会长虫,人的营养被虫吸收后个子会越来越变小,你就上不了学,也就不能与老师和童伴们开心的玩,家里给你准备了你喜欢吃的东西。”到现在为止她就从不向我们讨要马路边的小吃了,甚至我去接她时还会主动的给我说:“爸爸,这些东西乖小孩是不能吃的”。

  2、条件对换法:女儿吃菜很挑,不吃不喜欢吃的菜或不开心时的菜,为此,她妈妈特意为她列了一张饮食奖惩记录表,并对她说:我们全家与她都是等共同互助的关系,如果吃饭表现好就在表上打分,并奖励全家一起带她逛公园。如果表现不好,这种等关系就取消,以后就没人给你烧更好吃的饭菜。

  3、分散注意法:女儿在睡觉时总是想到学校里好玩或开心的事,静不下心来睡觉;甚至有时还爬起来在床上唱歌跳舞。为此,我们就让她闭上眼睛给她放一首她喜欢的音乐,或者再给她讲一个故事,让她在聚精会神中不知不觉安睡。

  4、鼓励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她放学到家后先吃一点零食再写字。画画。弹琴,有时还让她用麦克风随着音乐唱她喜欢唱的歌。早上让其早起跳舞或跳绳,使其养成一种有规律性的生活学习习惯。比如:女儿家练习写字时精神分散甚至不愿意,我特在电脑上下载了《童话识字乐园》软件,让她在此学习软件中练习识字的同时另再用一写字本练习写字,最后再让她听听此软件中的童话故事或音乐,使其学中有乐,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不知不觉,这朵娇丽的`花朵在我们家长与老师的精心呵护下进入了大班,也就是到了幼小衔接阶段。让我们用爱心来共同努力浇灌呵护她们,使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完美的完成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而成一名合格的小小少年!

哪几种育儿方式让宝宝越来越优秀,善意的提醒,家长们不能不听?1,重视孩子的情商培养

情商智商,就是指孩子在心态、情感与抗挫折等多个方面表达出来得一些质量。在日常日常生活家长也需要具有导向作用,在孩子眼前必须做到清晰的认识自身的对错,做错事情一定要及时致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那也是培养情商的第一步。次之,教孩子对自身心态得操纵,不要随便得发泄,也需要教孩子观查他人得心态,否者会更被人厌倦,要愿意孩子面对困境。

2,宽拓孩子的见识

熟老话博学多才,说的就是人生境界高低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眼界决定的。一个没见过飞机孩子,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当机长的梦。阻塞的视觉并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文化教育,世界这么大多备孩子出来眼界下,看的英语多的是孩子,应对陌生环境时,更坦然,更淡定从容,心里也多了份自信心。对孩子未来步入社会的社交媒体是有帮助的。

3,培养孩子实践探索能力

实践的重要性。家长们一定要多培养孩子的出手能力,在孩子1-3岁那年,是孩子求知欲最充沛的情况下,家长们能让孩子帮助做一些简单家务活,使他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出手能力、独立能力。布鸭让孩子们变成不劳而获的小公主跟小王子。

提议家长们不必独断专行,能够选择一些孩子要做的事,对孩子忍让,积极寻找孩子的支持,那样时间长了孩子不但会明白心痛照料父母更容易塑造她们独立自强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中,每一位父母都是在能力所及达到孩子每一个生活需求,可是家长们一定要记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塑造,才是衡量她今生是不是感觉美满幸福的关键所在。

人的心理发展路径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首先是 情感 , 情感 是在孩子完全不能动的情况下,每一次的呼喊,你对孩子的照顾到不到位。当你照顾到位的时候,孩子会记住你的气味记住你的声音然后记住你的相貌。

当孩子从四个月到半岁开始,认人的现象出现,这个时候,“ 依恋 ”关系就形成。而这个,“ 依恋 ”就是 情感 最初的起点,也就是一对一对一个人的 情感 。当孩子的这个 情感 得到满足,Ta就对外界建立了信任,这个信任得到满足,Ta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到亲情,到以后的伙伴情。

这实际上就是人性的核心问题。

3−6岁,性格是重点。

那么,什么是性格?性格是人的后天的行为方式建立的关键期。

人所有的 社会 行为都有第一次。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东西必须是父母来满足,那么,怎么去要?当一个孩子以哭闹的方式父母给了满足,那这是一种性格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能够说话了,说出来,然后父母告诉孩子,我为什么能够满足为什么不能满足你的要求。3岁上下给孩子说“不”以及我们做一系列的性格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很多十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已经拿Ta们没有办法,用父亲的话讲“我说过Ta打过Ta骂过Ta,但是孩子都不听,我拿Ta没有办法”,这是为什么?因为父母没有在孩子6岁之前对Ta说“不行”。6岁之前对Ta说不行,Ta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等12岁对孩子说不行,Ta可以拔腿离家出走,Ta可以把一瓶农药喝下去,Ta可以站在楼顶告诉你你若不答应我就跳下去。

因此,性格培养越早越好。在孩子6岁之前,在Ta反抗能力非常小的情况下给孩子建立行为模式。

在给孩子建立行为模式的过程中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那么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形成。

观念也是一种“养育”的心理现象,它不是“教育”的心理现象。

教育 ”是说我们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它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观念不是,观念是就一件事,这件事你的反应得当,孩子就会形成这件事行还是不行,是对还是不对的观念。但是如果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没有制止,一旦这个行为出现重复,重复三次之后,就会形成定势。

心理学上定势有“知觉定势”、“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比如“自私”就是一种 社会 行为的定势,只不过变成了思维定势。

所以3岁之前的“养”“育”,我们 随势而就 的指正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在早年父母的陪伴,极为重要。

6岁开始,孩子上学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家庭把前两个阶段的事情做好,而且父母对孩子有心理影响力,那么后面对孩子的教育会轻松许多。

人是有个性的,而个性当中最最重要的是有一部分来自遗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后天。

其中智力的相当一部分是取决于遗传,而技能方面的东西才是后天。所以,智力是天生的,当父母发现孩子学习不占优势的时候,就要去研究孩子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天生我材必有用! 现在很多家长陷入一个误区,常常对孩子讲“别人为什么能考100分你却不能,别人为什么能学的那么好你却学不好”。这就涉及到孩子的能力问题。

对于孩子的能力问题,恰恰是需要甄别他的个性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Ta的能力的特长。帮孩子找到能力的特长实际上就是帮孩子找到了自我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孩子今后在 社会 中的一个定位。

当孩子的前三个阶段做好,18岁之后孩子的基本认知也成熟了,Ta可以通过认知来调整了。

修养 ”很多是需要靠自己来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也是一种在 社会 活动中对自我的修养。

人成长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养育”和“教育”的关系,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在“养”的过程中“育”,而后两个阶段才是“教”,包括自我的实现。

结语:

养育是父母辛苦的付出,是积累教育资本的过程;

养育需要稳定的一对一关系、形成依恋亲子关系;

养育是人性被唤醒的过程,是 情感 发展的起点;

养=育,其中孩子,3岁前的陪伴极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很不幸,Ta小的时候没有被人疼过,没有被人爱过,没有被人善待过,那么就不要指望Ta成年后善待这个 社会 。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早年,把Ta的抚养过程尤其 情感 性格培养做到位。

@

  一、家长育儿感言一句话

  1、慢慢陪孩子走,把我的时间浪费在孩子身上,这是较好的浪费,

  2、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3、用心去爱,用爱去教,和孩子一起成长,享受每天的幸福和快乐。

  4、知识的积累,就像银行的储蓄,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而得来的。

  5、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7、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8、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9、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10、母爱是人世间较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较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11、在育儿的道路上,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

  12、学与勤、悟,让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13、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14、陪伴的关键是心灵,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做孩子的监工,

  15、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二、育儿感悟一句话

  有人说:“没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我很赞同这个观点。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家长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育儿心态,更要讲究育儿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

  1、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清楚懂得自己的孩子性格特点与优缺点。应对孩子教育我们应当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情感。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不等于纵容,做父母的必须不要事事顺着孩子,要学会怎样拒绝孩子,要让他明白,你为什么要拒绝他,你的拒绝理由是什么要让他明白有时对他的拒绝也是对他的一种爱,人生漫长的路上不必须都会事事如意,就算不如意,他也懂得怎样做。

  2、要重视品德教育。做父母的要想清楚自己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家长就应明白“先学做人,后成才”的道理。只有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尊敬。所以我们比较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常把理想、信念和爱心做为主要教育目标,由始至终贯穿在孩子的教育中。

  3、我们应当多与孩子沟通,认真倾听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一般我还是挺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我称之为闲聊。例如:你这天在学校、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开心与不开心的。但是闲聊并不是唠叨,我们如果能把唠叨化为闲聊,同时给以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无论孩子的优点多么微小,我们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当然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和睦能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

  4、注意开拓思维,要求全面发展。孩子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经常变换的。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开拓思维,让他尽量多学一些知识。同时家长也应顺应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及时补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家长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

  5、多鼓励,少训斥。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她“笨”“不乖”“没出息”等之类的话。因为此刻的小孩自尊心都很强,这样你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的。其实当你责备她不争气的时候,你能够蹲下身子用鼓励的口吻,鼓励他。

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基础,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饮食和睡眠,保证孩子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此外,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运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父母应该经常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见,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的情感教育是育儿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父母应该尽量多地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同时,父母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

总之,做好父母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儿方法,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希望以上育儿经验和教育指导能够对广大父母有所帮助。

昨天晚上,听了两个小时的讲座,收获很多,记了整整一面A4纸。其中有熟知的理念,深入了解后才知并未用的得当,也有以前一知半解的知识,一经解释,才得其中奥妙,故利用午休时间整理出来,一是分享,二是日后可供翻阅参考,常看常新。

肯定孩子已经成为了现代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在孩子们的社交场合,鼓励式教育随处可见,对于孩子们的可取行为家长们一点都不吝惜赞美之词,但是在这则强调 将赞美具体化。

那么当孩子的行为不OK时,又应该如何呢?继续肯定他么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然后走到哭闹的孩子身边说出他的内在需求和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让孩子宣泄出情绪,再引导怎么做才是正确行为

今天听的一篇育儿分享中就讲到,当人的负面的情绪被他人理解后,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很好的排解,所以当孩子行为不当,表现出负面情绪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探明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只是指责和纠正。

家长可能都会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然而内心却都时时刻刻在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所以家长们可能都没理解什么叫独特。

在这里,培训师给出了一幅图,了解过心理学的人应该都见过,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类似的图,是心理学的气质类型分类。

在这幅图中, 横轴表示一个人获取能量的方式, 简单理解就是,外倾的人通过社交获得能量,内倾的人则通过独处获取能量。 纵轴代表一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稳定的人喜怒不形于色,而活跃的则是情绪都写在脸上的典型代表。

这两个轴所分出的四种气质的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各有长短,这是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结果。 家长们可能会一味的羡慕胆汁质孩子的活泼,大胆,热情,却忽略了粘液质孩子的稳重和踏实。

另外还分享了男性大脑与女性大脑的不同的运转方式,这点非常有趣。

在思考一个问题时,男性大脑的脑电波只会在一个半脑中游走,而女性则是左右脑来回跳跃。

所以男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如果被打断,他回很难继续做那件事,而女孩子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男女的差异,气质的差异,环境的差异,都会把每一个孩子变成独特的人, 所以家长们,接受孩子的独特并赞美这种独特吧。

这个话题扯到了我的专业上了,更能理解这一点。孩子的发展速度是依赖孩子的认知能力的。认知能力没达到,强行的拔苗,只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讲座中推荐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这本书。

金字塔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掌握。掌握和学会不一样,掌握是将这个技能变成你身体一部分。比如掌握骑车的人,即使很久不骑车了,再骑还是能轻车熟路。

要达到掌握程度,需要孩子通过这四个过程, 发现—游戏—学习—掌握 。

讲座中提到,重复的学习需要达16次之多,而且需要不同感官维度不同方式的重复。感官的维度有7种,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本体觉,平衡觉。

0~12个月育儿锦囊大公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交给赵云3个锦囊妙计,令他在不同的关键时间点打开,以解当下难题。新手爸妈在面对恍如战场、鼻涕和屎尿齐飞的日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撇步」可让育儿生活提早顺手?在本文中,两位同是为人父母的小儿科医师,将交给新手爸妈们关于照顾0~12个月Baby的4个锦囊,请于不同的时间点,一一取用!

A Guide For New Parents

Class1 身心&饮食照顾 民以食为天,从喝ㄋㄟㄋㄟ到更换副食品,对宝宝来说都是第一等的大事。从坐月子的时候开始,如何顾好宝宝的饮食状况,也是新手妈咪首先需要面对的事。其中,又该如何调适自己的身心,以及调整哺乳、换副食品的状况呢? 锦囊1 @坐月子期间 月子其间,对妈咪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身心调养期;不但身体要调回来,心情上的调适也很重要。 学习照顾 本身是3个孩子的妈,也是台安医院儿童肠胃主治医师的陈慧文表示,由于现今很多妈妈在产后都会选择到月子中心坐月子,在里头不管是吃喝还是带小孩都有人帮忙顾好,加上长辈也很可能在旁边告诉你「只管休息」就好;虽然日子惬意,但却只是将你和宝宝之间的「磨合期」往后延而已。所以她建议,新手妈妈若选择在待在月子中心,不但要多多趁机观察专业护理人员是怎么带孩子的,也至少要在回家前的一个礼拜接手、自行照顾宝宝的大小事。 陈慧文医师也提到,产后忧郁症其实算是每个妈妈产后的必经过程,因为产后3个月内女性荷尔蒙急遽下降,加上生活中多了一个baby,一定要给自己多一点调适的时间,不要太过心急;如果先生因忙碌而无法体谅,情况可能会更糟糕。像她自己在生了老三后,生产前后的变化就非常明显,生产前看什么都觉得好吃,产后却一点食欲也没有。原本订好的月子餐变成噩梦般的库存品,使得情绪更加心烦意乱。 调整作息 要给自己一个固定的作息。虽然很难但总是会慢慢摸出来。刚开始一定会很乱,一周后大概就能抓出喂奶的节奏,也许是每2、3个小时就喂一次,在两次哺喂间隔中,妈咪就一定要赶快跟着宝宝一起休息。另外,若有重回职场打算的妈咪,建议提早对此作准备,也要将宝宝的习 接给其他照顾者知道。月子中心的人可能常会告诫新手父母们不要给宝宝安抚奶嘴和奶瓶,不然会产生奶头混淆的问题。对此陈慧文医师表示,肠胃营养科医师比较会从「成长过程」的角度去看待瓶喂;虽然头一个月还是鼓励亲喂,但如果妈妈不准备当全职妈妈的话,还是建议将母乳挤出来,因为慢慢地还是得用奶瓶喂,不然怎么让别人接手照顾宝宝呢? 只要有足够母乳,就把它挤出来;当宝宝半夜需要喝ㄋㄟㄋㄟ时,不管是先生或公婆,好歹都能帮忙喂一次,让妈咪多睡一会儿。亲喂时至少要喂15~20分钟以上,因为母乳很特别,一刚开始清清如水,随着宝宝吸吮,母乳便会越来越浓。而且,母乳还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改变成份,这也就是为什么喝母乳的宝宝不用像成长奶粉般需视龄更换的原因。不过在亲喂时,baby可能因为感到很舒服而在哺喂的5~10分钟内就睡着了,这时妈咪其实需要把宝宝唤醒、继续喂食,不然宝宝会因为这餐没吃饱,过30分钟或1小时又饿了,而更容易让妈咪因为喂食间隔短促而感到疲倦。 Point !坚持喂饱 baby 除非妈妈觉得无所谓,可以像古时母亲把孩子背在身后下田一样,孩子一饿就将他转过来喂,不然一餐的量一定要喂足,不管是需要花半小时还是1小时,都要坚持下去,这样两餐间隔时才会让你和宝宝都有足够时间休息。如果宝宝在哺喂过程中睡着,可以轻捏、抓背、抓耳朵和搔脚底,动作轻柔即可。 锦囊2 @哺乳摸索期 哺喂母乳并不容易一开始就上手,其中也会面临许多状况。除哺喂技巧的相关提醒外,观察排泄物、配方奶的使用时机也会一并讨论。 哺喂技巧 淡水马偕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黄瑽宁提醒,从宝宝出生到1个月,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怎么喝母乳,而且在宝宝出生30分钟内就应该有母婴同室的机会。哺喂母乳时,含乳及喂乳姿势也有技巧;即使有先做功课、了解哺乳理论,等到真正进行哺乳时,会出现很多姿势上看不见的死角,所以在此学习过程中,其实是很需要护理人员帮忙的。有人帮忙时,很重要地是要去感受何为哺乳时「对的感觉」,然后加以熟悉;之后的最高境界,就是闭着眼睛就可以知道宝宝是否正确地在吸乳,也就是宝宝在吸乳时,上下唇整个外翻,含住整个乳晕。第二就是抱的姿势要尽量往妈妈的身上贴。很多妈妈因为害怕宝宝被闷住而无法呼吸,常在自己和宝宝的中间加上很多层的被子或衣物等等,其实应该要让宝宝完全贴在妈妈身上;最好的则是肌肤相亲,妈妈与宝宝都不用穿衣服,然后再进行哺乳的动作。 另外,黄瑽宁医师也希望每个妈妈都能学会躺下来喂奶。因为在追奶的过程中,妈妈通常会一直保持坐姿或弯腰(橄榄球式)等动作。这些动作都并没有错,但都不是一开始所建议的较好姿势。黄瑽宁医师解释,一开始时生产的伤口尚未复原,躺姿会让妈妈比较舒适;等到熟悉哺乳动作后,再来使用其它的姿势喂乳。 观察宝宝大便 黄瑽宁医师表示,出生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去看大便的颜色。大便颜色可以透露出很多的讯息:大便很灰、白表示宝宝的胆囊或胆道有问题,需要立即性的处理;若呈现漂亮的金**,即使质地很稀很水,也只是单纯母乳便的样貌;配方奶宝宝的大便通常带绿色,何时成条状,要视个人体质而定;大便有血丝、黏液、 会红,外加食欲不好的时候,则是消化与吸收出了问题。 宝宝是否便秘? 至于便秘,也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现象。首先必须知道,母奶宝宝的大便状况会从一天大好几次母奶便,转变为好几天才大一次母奶便(质软量多)。而真正的便秘,则有以下3种状况: 1大便会痛、会大哭(可能伴有 出血现象)。 2粪便太硬,用力挤10分钟以上还是出不来。 3超过3天才解一次便,而且隔着尿布摸起来就很硬。 针对便秘,黄瑽宁医师则说明,如果是六个月以下的宝宝,仍然以奶为主食的话,处理起来的确会比较棘手,因为毕竟只有一种食物选择。喝母奶的孩子通常不会有这种问题,反而是吃配方奶的孩子可能会发生。发生时每天帮宝宝 肚子,若一整天没有排便,则以 温度计涂抹凡士林后 宝宝的 ,尽量让宝宝每天都解便,必要时可以让宝宝喝点水,或者吃点益生菌。 若宝宝已经开始吃副食品,就可开始将配方奶慢慢减量,同时增加副食品的量。黄瑽宁医师认为,牛奶是便秘的元凶,很多宝宝因为副食品吃不好,就一直以配方奶为主食,导致便秘无法根治。所以,6个月以上的宝宝,便秘时应每天至少吃2餐含有高纤维质的水果泥或蔬菜泥(20克以上的蔬菜量),但要避免纤维太粗及打不烂的菜梗;水果中的芭乐和苹果的纤维含量不高,而葡萄、奇异果和桃子则是小朋友比较容易接受的水果纤维质来源。 水果籽怎么办? 纤维质是拿来「帮助消化」而非被消化的;同理,无法被消化的籽也差不多。1岁前的宝宝碰到很小的水果籽时,只要能全部打成泥就没什么问题,然而太大颗的籽还是要去除。类似芭乐、木瓜等水果里面的小籽,若没有清除干净,只要幼儿(通常要1岁后)吃得下去,也会随着粪便排出,所以不用担心。 母乳or配方奶 什么状况下必须添加配方奶,又是另一个很大的议题。黄瑽宁医师在《轻松当爸妈,孩子更健康》一书中,列出两种需要添加配方奶的时机: 1宝宝出生后体重下降超过10%以上,在继续补喂母乳的情况下,可稍微以添加配方奶的方式补充营养。 2妈妈有爱滋病或正在化疗,或者正在服用特殊药物而无法哺喂母乳。然而这方面请与小儿专科科医师确认是否能哺乳,最好不要请教其它非妇儿专科 的医师。 此外, 许 多妈妈误解 以下状况是 改成喝配方奶的条件,其中包括了: 1自己「觉得」宝宝没有吃饱。 2黄疸。婴儿黄疸绝对不是停止喂母乳的原因,若有任何亲戚或医师因为宝宝黄疸而建议你停止母乳,改用配方奶的话,请不要接受。暂停1、2天是可 以接受的,但还是要持续挤奶。 3腹泻。吃母乳并不会比较容易拉肚子。正常母乳便本来就是稀稀黄黄的,并非吸收不良。 4其它误解:包括乳腺炎、感冒、吃感冒药等,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理由,大都不是停止母乳的原因。如果高龄产妇在努力后仍然乳汁不足,或有其它 不可抗拒的理由,请选择值得信赖的大厂牌。 免费的参考工具 国民健康局印行的儿童健康手册,其实妈妈们人手一本,却很常被忽略。陈慧文医师提醒,手册里有许多对新手爸妈来说非常实用的照顾方法和重要的疾病资讯。当初小儿科医学会也非常努力地修订许多注意事项,里面「 母乳哺育 」部分就有提到宝宝的小便次数一天要6次以上,且尿布要有湿重感才能算数;加上体重的成长,就代表宝宝有吃饱。 选择合适的奶瓶 补充配方奶时,黄瑽宁医师建议1个月以前的宝宝尽量不要使用奶瓶,以避免造成 混淆。可用的替代工具则有针筒、吸管、杯子等,至于该怎么做、不让宝宝呛到,则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若是因为上班而母乳量越来越少的妈妈,会需要开始帮孩子补充配方奶及选择瓶喂,这时就会遇到奶瓶选择与消毒的问题。玻璃材质奶瓶的好处是隔热快,不管隔水加热或用水冲凉的速度都比较快,且不管是用沸水消毒或冲泡,都不用担心化学物质溶入奶水当中。但缺点是容易打破,也比较重,携带上并不方便。塑胶材质就完全相反,材质轻又不易破,但却有化学物质(环境荷尔蒙)溶解之虞。黄瑽宁医师对此提醒,随着耐热温度越高(PC最低,silicone最高),化学物质的溶解率基本上也越低,应该比较安全。奶瓶形状以宽口径的设计比较方便;至于奶瓶嘴的形状并不是很重要,但洞孔最好为小圆孔式,太大的孔易使宝宝呛到。之后小圆洞也可自行用针戳大,或依需要切成十字形都没关系。 副食品 的转换 陈慧文医师提醒,副食品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取代任何奶量,属于额外附加的食物。黄瑽宁医师的建议则是,不管是否怀疑孩子有过敏体质,4个月时最好能开始训练宝宝吃副食品。而且副食品就应该要单独吃,而不要加在奶里面。用小汤匙喂米精,用玩的方式一天喂宝宝2~3次,训练宝宝如何吞咽食物。黄瑽宁医师也分享,原本他一直以为米精是完全不会致敏的食物,直到有家长在门诊时反应,他才发现不会致敏的是无添加任何香料的原味米糊,而有些添加不同香气与口味的米精,反而可能会有过敏的现象。对米精也不放心的家长当然可以自己熬粥打成米糊,不过选择米精是因为用量好控制、相对来说比较方便,对一开始只能接受一点点副食品量的宝宝来说,也不至于造成浪费。 4个月开始试,也许到4个半月~5个月时,就可以再试着让宝宝吃一碗米糊或稀饭糊,也可加入红萝卜泥、马铃薯泥和蔬菜泥。原则上以周为单位,每个礼拜可添加一种新的食物,等到6个月大时,每天大概可以吃到一餐很丰盛的糊状婴儿食物。通常8个月大时可以断掉一餐奶,10个月大的时候可断掉两餐奶,到1岁时就几乎可以每天如成人般正常吃3餐,再依情况喝2~3次的奶。 不过,准备副食品有个重点──一定要好吃。黄瑽宁医师提醒,当把副作品做出来时,一定要自己先尝一小口看看,如果淡而无味,可以加一点点盐、糖、橄榄油,适量即可。如果连家长的都觉得难吃,又怎么能要求宝宝把食物吃下肚呢? 当宝宝适应副食品的情况良好时,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喝水。一开始不太会喝没关系,不过要让他/她先适应喝水的动作。过程中不要心急,因为宝宝口渴了一定会自己找机会补充;喝奶就已把水分喝够的宝宝,通常也不太会喝水,家长也不用太担心。不论是ㄋㄟㄋㄟ还是副食品,都千万不要「强迫喂食」,当他们饱了,就不要强迫他们继续吃。慢慢地让孩子建立定时吃饭的习惯;养成过程中若有必要,让他们饿一下也没关系。 奶越喝越少有关系吗? 许多妈咪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宝宝后来一天只喝不到300 cc,这样够吗?」黄瑽宁医师表示,7、8个月到1岁接触副食品的时期,一天的奶量其实下降到一天300~600 cc就够了,能喝到300 cc就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Class2 情绪回应&建立作息 在谈完宝宝的基本饮食需求后,再来谈宝宝心理层面的情绪反应。当宝宝哭泣时,很多爸妈会变得紧张兮兮,以下就从分辨宝宝的哭声开始,然后再来看如何在兼顾宝宝的心理层面下,帮助宝宝慢慢建立作息。 锦囊3 @回应哭泣时 宝宝哭泣时,可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因素来分析。排除基本生理需求和病理性哭闹的可能后,再去探究心理上的需求。 宝宝用「哭泣」沟通 陈慧文医师表示,宝宝哭泣时,除了是因为肚子饿以外,第一通常会检查包巾,看看是不是需要换尿布了;再来需要检查大便是否正常,注意量、次数和颜色,这是家长代宝宝回健儿门诊时,医师一定会询问的事项。黄瑽宁医师则说明,一般孩子出生时对外在环境的变化较不敏锐,等到1~3个月之间时,有些孩子开始对四周环境感到害怕和没有安全感,因此开始黏人或者时常需要被抱、被哄,此时宝宝也会以哭泣来表达这种需求。黄医师建议,当宝宝哭泣时,先将生理的需求解决,如果妈妈去逗弄时,宝宝会出现寻找的行为,就很有可能是肚子饿了。接下来评估尿布是否该换、睡眠是否足够,排除这些生理因素之后,最后才去使用「抱」的方式去安抚孩子,则可以避免日后让孩子养成予取予求的态度。 面对宝宝饥饿时的哭闹,有时也可善用宝宝吸吮反射的本能,适度使用奶嘴(或其它安抚物)来达到安抚效果。加上宝宝3个月后会有口欲期,如果哺喂母乳的习惯已经确立,爸妈可不必害怕孩子依赖奶嘴而吸出翘唇,戒除时间也不长,通常1、2岁间就可以戒掉。陈慧文医师提醒,若放任宝宝吸手指,反而有害无利。因为喜欢东摸西摸探索四周的宝宝,手部常会因此沾到细菌,容易使宝宝生病;过度吸吮也会使手指长溼疹或破皮受伤。此外,把吸手指当作平复心情的工具,成习惯而非常不容易戒掉。 哭声背后的含义 黄瑽宁医师表示,每个小孩在哭之前都会有些预备动作,照顾者如果和宝宝很熟,自然就能从这些预备动作中去猜出宝宝心里面在想什么。如果没有花时间去跟宝宝相处,一直感到手忙脚乱也就不足为奇了。父母亲要培养和宝宝良好的默契,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学习欲望,随着孩子的心智发展去调整互动的方式,其实是一件很耗费体力与耐心的过程。因此,工作后疲劳不堪的家长,或者体力较衰退的老人家,在照顾孩子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在宝宝哭时第一时间就把孩子抱起来,忽略了先留意宝宝的状况所透露出的讯息。 陈慧文医师也提到,许多父母亲在宝宝哭泣的当下,常常只顾著冲牛奶或检查尿片,有时会忘了去观察宝宝的眼神或身心状态。在宝宝哭泣时,仔细观察宝宝哭声的高低与强弱,同时留意宝宝脸上的表情与四肢活动的程度;在宝宝不正常嚎哭时,更需仔细观察宝宝全身上下是否有异状,如鹅口疮、痱子、溼疹、蚊虫咬伤、外伤或肿块(胀)等,才能更加理解宝宝啼哭的真正原因。而想理解宝宝为何而哭时,对哭声的简单辨认显得很重要。 另外,常出现在宝宝身上的情况还有「肠绞痛」。黄瑽宁医师表示,90%的肠绞痛成因其实都和心理因素有关,只有10%和肠胃真正有关系。我们习惯称此为肠绞痛,其实是误认宝宝一直哭就和肚子不舒服有关;大部分的肠绞痛其实是因为宝宝一直哭,吸入太多空气,而导致一直放屁、腹胀或打嗝,在打了隔或放了屁之后宝宝好像就比较平静,所以才会被反果为因。面对宝宝肠绞痛时,可以把宝宝抱起来(这时候就可以抱了)、让宝宝听轻柔音乐(或人声)、或是将宝宝的身体轻包起来,使其有安全感,以舒缓他/她的情绪。陈慧文医师则表示,消胀气仍是家长可以马上尝试的动作;孩子不适哭泣时,可用毛巾热敷宝宝的腹部,或使用适量薄荷油/膏在宝宝腹部作圆周式 ,但请记得要在宝宝「空腹」的时候才能作 。 哭声解析法 状况 哭声特点 相关生理反应 饥饿时 声音短促、音频不高,哭声具规律性,有「呼唤」意味。 神情不耐、出现想吸吮的口形、会出现寻觅反射。 过饱时 声音相对较激烈,可能有「作恶」的声音出现。 喝奶后出现不明原因哭闹,并有躁动不安的情形。 过冷过热时 哭声多短促、高亢。如处高温环境,除大声啼哭外,还容易出现躁动不安和不耐烦的神情;甚至已经满身大汗、发了一身痱子。 新生儿的基础代谢和散热速度都快,如未适当包覆,容易有失温风险。但如果全身包得过紧,也可能出现假性发烧。可掌握「比大人多一件」的原则,衣物质料宜透气。 尿布湿 突发性的哭声,声音初期高亢,然后逐渐平缓,为时不长。 因为 物(尿液和便便等)突然出现,宝宝因不习惯一阵暖流的感觉而不安大哭,加上可能出现尿布疹等不适。 长牙时 躁动神情明显,哭泣音调较不高。 可能喜欢咬东西和容易流口水。牙龈处可能冒出白色小牙苞。 惊吓时 通常先愣住、呆住,紧接着放声大哭,或夹杂高频尖叫。 由于宝宝此时极度没有安全感,可能急着找照顾者或出现退缩反应。 愤怒不安时 突然嚎啕大哭,需要一段时间安抚。 可能出现憋嘴、蹬腿、挥动小手等动作,有时也会因大哭而胀红。 发烧时 视身体不适程度而大哭或低吟,哭声断续,但持续时间长。 举凡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室内环境通风不良、宝宝情绪过于激动,或是疫苗接种后的反应都有可能出现发烧情况。 其它病理原因 突然出现高频异常哭声,持续时间长且无日夜之分。 合并出现异常性呕吐、溢奶、腹泻、血便、体重下降等情形。 锦囊4  训练作息时 宝宝作息是可以训练的吗?以下是几点建议: 分房 同房或同床 碰到作息问题时,第一个应该会思考是否和宝宝同房睡的问题。对此问题,陈慧文医师和黄瑽宁医师基本上都持比较折衷的看法。陈慧文医师认为,这个问题和文化习惯大有关系,其实只要不忽略宝宝的反应,适时让宝宝安心,分房睡也是可以试着训练的;或者,同房但分床也是不错的做法。一般来说,同床睡会担心在睡眠中压到宝宝导致意外,黄瑽宁医师的建议是,在妈妈「追奶期」时可以同床,不过妈咪要身心正常、没有喝酒、抽烟或用药;床垫要够硬,要维持正确的仰睡,基本上母婴同床是安全的。再加上宝宝哭的时候才喂奶是不正确的,当宝宝产生寻乳呼唤时,如果是分房睡的状况,这些声音就很难被听到了。 训练宝宝的睡眠作息 在同房或分房的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开始宝宝的第一个作息训练了──也就是睡眠。不论是哪个作息,象征性的「仪式」是训练宝宝的生活作息转换(transition)的绝佳方式之一。如睡前仪式,即是观察孩子微妙动作后,所决定实行的方法。研究显示,这些微妙的动作如果有适当的被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的入睡。研究者发现,妈妈长时间与宝宝的接触,或者提供宝宝安静的睡前活动,这些过去认为可以让宝宝入睡的模式,其实都没有显著的差异。所以重点不是在于什么仪式,而是在这个睡前仪式当中,小孩是否有接受到妈妈情感上的交流。如果感到被重视,很有安全感,就比较容易入睡。 所以,黄瑽宁医师也提醒,同样的「仪式性」行为并没有一定要是念故事书或哼催眠曲,重点是怎样的方式才是孩子所喜欢与需要的。当然睡前仪式的过程之中,回应孩子的反应也有其限度,像是「跑下床」应该就不能允许,否则如何达到让孩子「安睡」的目的?陈慧文医师也强调,一般来说,婴幼儿最晚10点一定要上床睡觉。虽然有些爸妈上班很辛苦,很晚才能睡觉;但请记得要先哄宝宝睡,再来处理自己的事。 多互动、多观察 黄瑽宁医师最后提醒,「互动感」也是宝宝的心理需求之一。常常跟宝宝讲话,虽然一开始像是对牛弹琴,但实际上对宝宝的认知发育有好处。大约10个月以后的宝宝心智较为成熟,也开始出现分离焦虑时,就会为了达到目的而去试很多方法,试了有效就会继续去用,所以家长怎么「回应」宝宝才是最重要的。曾有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孩子一哭就被奶嘴塞住嘴,长大后会脾气不好,也会比较冷漠;因为他/她从小觉得,不管自己有怎样的需求,照顾者都只是以奶嘴来搪塞。同理一哭就给抱、一哭就给糖吃也是一样,重点是要看家长有没有去了解宝宝为什么哭,然后给予适当的诱导。我们常问婴儿要怎么教?其实给予正确回应就是「教」宝宝的最好方式。「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有时间观察、有时间带领他/她,久而久之你就会知道宝宝要的是什么。」黄瑽宁医师强调。不少人听过0~3岁是宝宝的发展关键期,关于早期教育的说法也纷纷出笼。其实,适时回应、适当给予,就能轻松享受育儿时光! 陈慧文 现职:台安医院、中山医院儿童肠胃主治医师、 新店慈济医院兼任主治医师 学历:台湾大学医学系医学士、 台大医院小儿部住院医师暨儿童消化学训练结业、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肠胃暨营养部门研究员 经历:台安医院儿童肠胃营养咨询特别门诊暨儿童体适能班负责人、 长庚儿童医院台北儿童内科病房主任 黄瑽宁 现职: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 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台大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班修业中 经历: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住院医师、总医师、小儿加护重症主治医师、 阿姆斯特丹大学附设医学中心短期研究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2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