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风春雨。
桃花吐艳,柳絮纷飞,细雨绵绵。春天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神奇的画笔,把大自然装点姹紫嫣红。即便春雨过后,落英缤纷,但仍挡不住泥土中空气里涨溢出来的勃勃生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外婆。
记忆里,外婆身体硬朗,有一双慈祥而有神的眼睛,常常眯着。她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幸福的微笑,那笑容总给人带去春日暖阳般的感觉。
外婆家的邻居是一位孤寡老人,老态龙钟,没有儿女,很可怜。外婆说,人老最怕的是孤单,于是每天去陪邻居老太聊天。偶尔,外婆也请邻居来家吃饭。那一次,老太生病了,外婆本来就是一副好心肠,干脆就在邻居家住上两天,帮着老人烧饭、洗衣,照顾起居。老人感激不尽。
也许,就是这样一副好心肠,给别人带去温暖,也赢得了村里人的称赞。大家嘴上不说,却对外婆“大娘”、“大娘”格外敬重地称呼着。外婆也总是笑眯眯地应和着,忙活着。然而那一次,外婆却对我板起了脸。
那次在农村老家,我偶然在地上捡到了50元钱。这意外的收获让我惊喜不已。我兴冲冲拿着钱告诉外婆:“外婆,我捡到钱啦!我要买糖吃喽!”外婆一听,立马沉下脸来,说:“这哪行?这是别人的钱。50块钱啊,不行,不行。”“可这钱是我捡到的,就是我的了。”我一个劲地闹着。外婆锁着眉头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在我们农村,50块钱可不是小数目,能干很多事,谁丢了钱肯定急。待会儿,一定会有人来找的。”我想,怎么可能会有人来呢?等就等,没人来外婆就会把钱给我了。谁知过了一会儿,真有一位叔叔来找钱。外婆把钱给了那位叔叔。叔叔连声道谢后走了。外婆拉着我的手说:“瞧,那个叔叔找到钱了,多高兴呀!你高兴吗?”“我也高兴。”我点点头。“好,这才是我的好外孙。”外婆笑了,我觉得那笑容真美。
外婆留在我记忆里最多的还是那暖暖的笑容。她对我这个最小的外孙是最疼爱的,不准任何人来欺负我。每次她弄到了好吃的东西,也第一个给我尝尝味道。有一次,外婆出门去了,我和几个哥哥在家里玩。不过一会儿,外婆回来了,她悄悄地让我跟她出去一趟。我就和她一起出去了。只见她从门后面拿了一根长长的甘蔗。这甘蔗,绿里透着油亮,节长杆粗。外婆边笑边小声说:“这根甘蔗可好吃了,我看看没舍得吃,给你尝尝。别给哥哥他们知道了!”我当时还小,不懂外婆的良苦用心,伸手就拿来了,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半晌工夫,我吃完了半根,另半根我拿去给了外婆,说:“外婆,吃不掉了,给你吃了啊!”她却说:“藏起来吧,留着以后吃。”看着外婆的笑脸,我点点头把半截甘蔗藏了起来。
那时的我太小,没有能力品味这别样的偏爱,更无法回报。外婆将爱浓浓地、轻轻地、洒进了我幼小的心田,如同这春日的暖阳,悄无声息的,但却暖暖的。
春去春回,花开花落,一晃七年过去了。如果外婆还在世的话,12岁的我现在已经会孝敬她老人家了。可是,她却偏偏不等她最疼爱的小外孙长大,自己先走了。连翘花开,又逢春日,仰望蓝天,我想,天堂里的外婆一定是带着笑容的。那如同春日暖阳般的笑,已经深深地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了……
2016年6月7日,是我参加高考后的整第十年。
今天上午,随着第一门语文考试的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出炉。其中上海的语文作文题是:“评价他人的生活”。
的确,如题目所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而就“人们”中每一个人而言,由于其兴趣、爱好、受到的教育等等的不同,他所喜爱评价的人生也不同。
譬如,外公外婆喜爱向邻居评价我的生活,炫耀一番“我的外孙”现在学历如何如何;而邻居们或点头啧啧表示羡慕、或嗤之以鼻表示不屑。对羡慕者的眼光外祖父母往往很得意;而嗤之以鼻者,他们则是激烈地与之针锋相对。不论如何,这都是对我这个外孙的爱。而我能带给他们一些快乐,尤其是今年一月已然在天堂中的我的外公,此亦是吾之拙政吧……
而我的母亲喜爱看电视里的“老娘舅”节目,皆是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对在节目里面播放的芸芸众生,母亲也会忍不住对他们的行为予以评价;而对那些对父母不孝、对妻子不忠,对子女不养者,到激愤处,母亲往往拍案而起,横眉怒斥,大义凛然!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善的追求、对恶的憎恶呢
于我而言,我对家长里短不大感冒,对娱乐明星、八卦新闻更是毫无兴趣,吹嘘自己的一点小成绩,一是这本身就不合适,更重要的是,在周围的“牛人”们面前,我这实在不敢算是什么成绩。
我从心底里愿意评论的生活,是我爱的他们、那些史书里的我的历史偶像的生活。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邲之战大破晋军成就霸业;而他“不建京观,止戈为武”,是一种面对成就时的良知与淡然;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面对绝世美色夏姬,楚庄王能斩断情丝,不为所惑,是条汉子!
有人沉迷于吴起的功名。带兵、他一生作战百战不殆,为政、他力推变法不逊商鞅,著书立说,除了那著名的《吴起兵法》,据郭沫若先生等学者考证,吴起还参与过部分春秋史的修订,吴起可谓无所不通;但亦有人不齿于他在鲁国“杀妻求将”,在魏国嘲讽新相“田文”(一说“商文”),在楚国变法过于激进,自己也因此惨遭毒手。光阴荏苒,历史留下了吴起的印记,而让其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也留下了像我这样的再普通不过的崇拜者……
还有陆逊,他有才华、隐忍、谦逊,是儒者的楷模。夷陵之战、石亭之战的不世之功是他应得的。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子孙中,儿子陆抗也是一代名将,孙子陆机是留名千古的西晋大文豪。自己出色,子孙也出色,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可遇而不可求的梦想呢
还有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一篇《论佛骨表》,是读书人的铮铮铁骨;《原道》、《原毁》,是对信奉的儒家学说的忠诚;《师说》、《马说》,是那种“抗颜为师”、敢于与时弊做斗争的骨气与勇气!加之《祭十二郎文》、《送穷文》等等,你怎能不感叹韩昌黎无愧“文起八代之衰”!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何意于歌词哉”,这是我最喜爱的辛弃疾。
辛弃疾是漂泊的,他一生“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他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辛弃疾是敏感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是孤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那是生活的悠然;“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那是生活难言的苦和无奈的苟且。
最重要的是,无论多困顿,辛弃疾对国家的爱是执着的:能上阵杀敌时他“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被贬时他也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老了,辛弃疾还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在主动请缨,恳请报国杀敌!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和他那能契合各种情绪的敏感,最重要的是他那“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报国热情,伴随着他流传千古的词章,激荡着千古人心。也在千百年后激励着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前进、带给我无数次的共鸣与感动。
在文人中,我最喜爱辛弃疾。
而在武将中,我最崇敬袁督师。
兵微将寡,对手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满清铁骑;袁崇焕之前可以跑,因为他那些上司,二三品的大员们已早早逃进了山海关内,作为六品小官“宁前道”他更可以撤退;但袁崇焕发誓“宁前道必不退,决定独卧孤城,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纵观中国历史,面对如是情形,能死里逃生者寡;而能挽狂澜于既倒,以少胜多者,更是少之又少。而当袁崇焕以其旷世奇才,大获全胜,立下不世之功时,他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以空前绝后的方式,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没错,杜甫说的是诸葛亮。
但每每读到这首诗,我也会不禁想到袁崇焕。当他蒙冤惨死,五年复辽终成梦,我何尝也不为他涕泪沾襟呢
午后,呷一口茶,结束回望英雄们的人生,我仿佛从梦中醒来……
迷离中,窗外忽然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
“庄生晓梦迷蝴蝶”。在《庄子·齐物论》中有“庄子梦蝶”的典故。说庄子在做梦时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由于梦境太真实,庄子一觉醒来,还在回味:究竟是梦里的蝴蝶是真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是真的自己
庄子这个梦是美好的……
而我的梦,我回忆着我最喜爱的英雄们的故事,回忆着我的高中生活,回忆着我参加高考……好吧也许参加考试的过程本生是痛苦的。但那高中的生活,傅老师,我的好朋友们,窗外迤逦而过的隔壁班的美女同学,都是怎样美好的回忆……
他们如真亦如梦……
一看表,距离我开始写文章,已经过去两个小时。幸而我不用参加高考,否则现在,我肯定是来不及答题了……
更幸而的是,我有时间可以沉下心来,悠然地写上这一篇长文,不用担心时间的催促,不用担心判官的评分……
只是为了我自己的兴趣……
但是还是请问各位看官朋友:认为这文章能得几分呢
写这文章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于是各位给我评分,何尝不亦是在“评价我的生活”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世界无处不是景,你在观看和评论风景,而不知不觉中,
你也早已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我们认为有必要为真正的重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来一次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清理与正名。我们倡扬在冷峻、客观、平静的历史叙述中,去追求人性化评判的最大值;反对“混合主义”、“新左派”和“后现代”的治史态度,反对庸俗的技术主义。在文学史的分期上既不硬套政治文件的结论,也不忽视政治变迁对文学的制约;应尽量在历史的叙述中穿插对同时期世界先进文学的概括性叙写,以求获取更广阔的视阈和更有效的发言权;对一系列的关键词重新清理和厘定。我们将大陆文学、台湾文学、港澳文学统一纳入评述视野,从文化、语言、民族等角度综合考察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现象。
"八年艰苦卓越的抗战,迎来的中国人对外敌侵略最后的胜利"这样的宣传在中国教科书,新闻,报纸上泛滥成灾
如果看到这样的宣传,那就说明日本当年对中国的侵略就应该是八年,中国人也只打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可真实的历史是自于吗不是
六十多年前或者更加远一点的时间里伟大的抗日战争,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世界人民都难以忘记,它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里程碑。
如果要记录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的抗战历史,那应该从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算起
什么是侵略那就是赤裸裸的把军队强行驻扎在别国领土上,把自己意愿强加在他国人民头上的行为如果按八年抗战计算,难道日本人是1937年7月7日才把军队驻扎在中国领土上,才开始侵略中国吗答案肯定不是
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到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东北,“一二八”事变中国人就已经真实的进入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不是宣传的什么1937年7月7日才开始抗战;
如果说东北抗日联军,相信很多人一下就想到杨靖宇,赵尚志等等民族英雄可他们是什么时候就带领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呢1931年;,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所展开的浴血奋战,无疑是极为艰苦、极为惨烈、也极为悲壮的一幕。难道可以说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行为不是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的行为难道他们不是中国人如果是,那抗战的历史就不应该是现在宣传的八年,也不是十年
历史是真实的,没有人可以伪造历史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年限的错误那就必须重新修改重新记录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1945年8月15日那个历史岁月只能是中国人坚持数十年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
抗日战争,它将永远是一种警钟记录真实的历史,教育后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牢记那些曾经的屈辱历史。抗击日本侵略我中华民族,也不是现在记录那样简单的八年抗战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号召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000年1月7日
季羡林 《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