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国王接受萨达姆女儿避难,还提供保镖,他为何这么做?

约旦国王接受萨达姆女儿避难,还提供保镖,他为何这么做?,第1张

约旦国王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收留萨达姆遗孀,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拉好感的事情,原本约旦和伊拉克关系就非常铁,铁到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那种,后来是分道扬镳。

但是伊拉克在战争前,还会每年向约旦提供550万吨的石油和相关制品,半送半优惠,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两国关系再好,在当时伊拉克战争那种局面下,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约旦国王就真的是只考虑“感情”吗?显然不是。

第一,约旦亲美,利于监视。

约旦和伊拉克关系是不错,但是他也亲美,这并不矛盾,美国以前不是也支持过伊拉克吗?到了伊拉克战争时期,伊拉克和美国闹翻,萨达姆的女儿选择约旦,对你美国来说,更容易监视他们。

如果他们去了利比亚或者叙利亚,能不能接收不敢说,但是如果接收了,那么一定会不会向美国提供她们的信息,不利于美国掌握其动向,所以约旦是也可能是在美国授意之下接收她们。

第二,舆论需要。

约旦很多人认为伊拉克的萨达姆是个大英雄,所以对于亲美的约旦国王来说,其国内必定会有声音反对约旦国王亲美,所以约旦国王此时如果能收留“英雄”的遗孀,那么一定会赢得国内的支持。

而且就以往两国人民的亲密关系来看,如果约旦国王不同意,那么约旦国内也一定不会太安稳,所以此举是舆论需要。

第三,从情感出发。

虽然对于国与国之间,在面对国家重要抉择时有多少感情在里面,但是我还是不太有把握认为约旦国王一定是从同情出发才同意了她们的避难,但是至少在前两点的基础上才敢掺杂个人感情。

既然能接受她们,美国也没有十分反对,那么不如就尽量让她们过的好一点,毕竟除了这个,他们也不能为自己昔日好友的遗孀做点什么,不管是不是为了拉好感,但至少萨达姆的女儿和外孙们得到了保护。

不管这种保护是否存在监视,或者存在其它因素,现在萨达姆的大女儿,已经着手准备2018年的伊拉克总统竞选,并且呼声很高,虽然有部分人不想因为她的回归让伊拉克更糟糕,但是如果她的女儿继承萨达姆那些好的遗志,能再让伊拉克回到以前那种高福利国家,结束伊拉克目前的状况,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不过,萨达姆本身其实也是属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种,家族贪污腐败严重,大肆敛财,和古代皇室一样,但是和伊拉克现状比,孰轻孰重,每个人要求不同吧。诸位读者,你们说呢?

众所周知,现在是化的时代,有时候一张好的胜过千言万语。

那么话说回来了,我们在写作文章的时候应该怎么选图呢?

我认为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的观赏性

比如说我们拿到一篇写明星的文章,建议使用他的写真照、时尚照(尺寸建议在600400之上)

比如你需要写一篇小宋佳的稿子

那么请在百度搜索

宋佳 时尚 、宋佳 写真 等关键词,保证能让人看到让你眼前一亮的照片。

问答环节:

问:

所有的照片都需要用写真照吗?

答:这需要灵活把握, 比如一篇文章是写赵本山的,即使你能找到本山大叔的时尚照(我估计应该没有),反而会让文章显得不伦不类…

二、的话题性

比如说我们介绍的一个有颜值有演技,但是不红的实力派演员。如果只放他的照片,纪实画面广场都在搞可以吸引的,眼球也是有限的,那么怎么办呢?

不要着急,经过调查,我们会发现,他曾经合作过范冰冰,王宝强这些大咖。

他虽然不火,但是范冰冰王宝强火,所以可以在介绍他的文章里放这些大咖的照片 (可以是他们合作的剧照,也可以是这些大咖的写真,最好两个都发,具体视情况而定)

三、的倾向性

文章是有倾向性的,那么所选取的更要呼应文章的情感色彩。

比如我们写了一篇说到萨达姆的文章,大概意思是萨达姆死了十年,现在的伊拉克人民饱受战火,民不聊生。

我们可以在文章里

放萨达姆检阅阅兵的照片(体现他的气势)

放萨达姆接受审判的照片(体现他的威武不屈)

放萨达姆墓地的照片(体现庄严肃穆)

还可以放一些伊拉克百姓现在饱受战乱的照片(体现萨达姆对伊拉克的重要性)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当然不是因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大上举起的那一管洗衣粉。所以,本质而言美国在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不义之战,可直到萨达姆最后被美军杀死,普京也没有对其伸出援手。但反观2011年开始的叙利亚争端,俄罗斯不仅积极介入进去,而且还派遣了数量不少的部队和空天军参战,帮助叙利亚政府稳住局势 !

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待遇差异如此之大,显然并不是普京看眼缘的问题。而是萨达本身性格跋扈,伊拉克和俄罗斯关系就那么回事,在当地也没有驻军的存在,而且2003年俄罗斯和车臣的第二次战争刚结束,国内需要稳定为主,所以,萨达姆只能黯然离场了。

萨达姆个人性格强势不讨喜

萨达姆能够在伊拉克国内稳住基本盘这么多年,除了他本身出身军队,能够牢牢掌握军权之外,他个人性格强势,不愿意妥协退让也是原因之一。他的这个特征让他在国际交往当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尴尬。比如在其国内使用的武器以苏式为主的情况下,却并不愿意花多一点的钱购买完全体版本。因为在他看来,丐版的武器可以完全保证自己的军事实力!

他也不愿意经常出国访问,要知道朋友之间的关系维持,需要多多走动的,而延伸到国家关系上,他也这样做自然不会有什么较好的回报。在他自己看来,他在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去了国外要对那些强国***低声下气,他是做不到的。这样的性格从政,在国内军权在握的情况下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国际上怎能有关系过硬的朋友呢?

萨达姆主导下的伊拉克,和俄罗斯关系一般

萨达姆执政早期,伊拉克的武器以苏式为主。但是在海湾战争以后,大量苏式装备被多国联军击毁。为此萨达姆对手中剩下的装备充满担忧,他没有再求助于俄罗斯,反而找法国升级武器装备。这种断人财路的行为,自然会引起俄罗斯的不满。本来这事情利润极高风险极小,但是自己的装备被别国来改装,钱没挣到也就算了,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而且从萨达姆执政到他被杀死,俄罗斯从来没有在伊拉克有过驻军。而叙利亚正好相反,不仅有驻军还有海军基地。这是俄罗斯维护自身权益发起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伊拉克要啥没啥,生意做不成,打脸的事情倒是一桩桩,普京再大度也不会做毫无利益的事情!

普京需要稳定刚结束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国内

1998年8月底普京为了维护主权,在车臣主动发起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旨在彻底解决车臣的问题。到2000年5月才基本上结束了主要的大规模战斗。而后续的游击战和对车臣非法武装头目的追杀一直持续到2009年。可以说,第二次车臣战争是一次旷日持久,且极其消耗精力的地区性局部战争。

在2000年结束大规模战斗以后,普京需要稳定国内,并抓紧时间追逃车臣非法武装的残部。所以,在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俄罗斯没有时间集结部队,更没有动力去和美国在中东沙漠干一场。因为在伊拉克没有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伊拉克也不是俄罗斯最顶级的重要伙伴国。

可以说,帮助伊拉克对抗美国,不符合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也是徒增伤亡代价,减轻俄罗斯经济活力的愚蠢行为。而且在2003年,俄罗斯和北约处于蜜月期,还签署了《罗马宣言》,希望在未来使俄与北约的关系迈上更高水平,甚至会更进一步加入北约。北约的老大是美国,你说普京会为了你萨达姆破坏自己融入西方的大计吗?

所以啊!当时的俄罗斯,不管是出于什么条件,都不会在那时候帮助伊拉克跟美国人干仗,没有重大利益,也不符合当时俄罗斯的国策!帮助他,会破坏俄罗斯融入西方的整个计划!直到2008年西方在格鲁吉亚闹事以后,俄罗斯才看清了北约以及欧美国家的嘴脸。而此时萨达姆早已作古成为了伊拉克人民记忆当中,一个不愿回忆的符号!

伊拉克战争

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 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均已削弱。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值仅达到战前的1/3,人均收入降至不足400美元。

据估计,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约达2000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

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全面制裁,并强制性要求伊拉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联合国的制裁长已达12年之久,制裁使伊拉克的经济损失超过1400亿美元。

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40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8.5万至10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基本上被摧毁。

十几年的经济制裁与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美英持续不断的轰炸,使伊拉克经济回升无望,人民生活陷入贫困。虽然从1996年开始实施安理会通过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但由于美英阻挠,该计划并未得到彻底执行,从而加重了制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据伊官方公布的数字,自海湾战争结束至今,伊已有173.2万人因缺医少药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

另外,海湾战争还对伊拉克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伊拉克方面报道,海湾战争中,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300吨的贫铀炸弹。10年后,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10倍多。

但是,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政权的统治基础和控制体系并没有被摧毁。一是萨达姆虽为败军之师,但仍然有一定的威望,特别是他敢于同世界超级大国进行对抗,使他在国内乃至于阿拉伯国家中被视为“民族英雄”形象。对于阿拉伯人民来说,他们能很快忘记伊拉克的侵略行经,但他们忘不了萨达姆向美国和以色列发生的挑战以及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等“英雄举动”。二是萨达姆多年的铁碗统治使伊拉克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很弱,从而保证萨达姆对国内局势的有效控制。三是萨达姆采取了高压政策,很快平息了海湾战争后在国内南北方发生的叛乱,稳住了局面。

武器核查 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于1991年4月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687号决议。该决议决定对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和射径超过150千米的导弹——进行核查、登记、销毁、并销毁这些武器的研究、生产、贮存和试验设施。在该决议中还决定成立联合国特别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只有当特委会对伊武器核查完成,并在递交安理会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伊拉克完全、彻底地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和禁运措施才会取消。

萨达姆与核查人员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一方面提供配合,认可并销毁了大量的生、化、核原料和设备以及导弹,希望核查早日结束,对伊经济制裁早日取消;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隐藏一些武器及原料,并为核查人员设置障碍,企图让核查尽早收场。

1991年9月21日,刚开始核查不久的核查人员在巴格达一栋大厦里发现大量有关伊核武器计划的机密文件。当核查人员带着文件准备离开时,曾声称会“完全合作”的伊方官员强行没收了部分文件,伊军方则出动武装士兵将拒绝交出文件的核查人员拦在一处停车场。这场对峙持续了4天。直到此后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宣布如果伊拒绝合作的话,安理会成员国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后,伊拉克才解除了对核查人员的围困。

尽管如此,截至1995年初的几年时间里,核查一直进行得比较顺利,取得的成果也不少。特委会第一任主席埃克乌斯后来表示,到1994年,经过3年核查,联合国工作人员已经控制住了伊拉克的核及导弹计划,但对萨达姆的生化武器计划仍然一无所获。

从1992年5月开始,伊拉克按联合国要求向安理会递交武器报告,到1998年11月特委会核查中止时,共递交了约10份报告,每份报告的结论都是“充分、完全、彻底地公布并销毁了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些报告无一得到安理会的通过。

1995年初,生化武器核查取得了突破。当年2月,联合国生物专家在巴格达市郊的阿尔哈克姆一家工厂内发现了大量名叫“生长酶”的桶装粉末,这种生物制剂可以被用来制造蛋白质,但也可以用于生物武器的制造。参加了这次核查的里蒙德齐林卡斯博士说,如果用于制造蛋白质,整个伊拉克每年只需要最多1吨的生长酶,而当时伊拉克一次就进口了34吨生长酶。核查人员最后得出结论,这家工厂很可能在从事大规模的炭疽病毒生产。

特委会主席埃克乌斯要求伊拉克给出解释。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像你们欧洲人。你们总要有个计划,确定目的之后进行生产。我们阿拉伯国家是先造出某样东西,然后再考虑用它来干什么。”

当年8月,萨达姆的女婿侯赛因卡迈勒哈桑叛逃出境,在约旦向联合国核查人员证实了有关阿尔哈克姆工厂状况的所有证据,另外还提供了伊拉克生化、核武器以及导弹的新情报,而联合国此前曾以为这些项目早已被销毁。

在证据面前,伊拉克终于承认制造了超过8000升的炭疽孢子和19万升的肉毒杆菌毒素,但声称未将其加载到任何弹头上。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特委会与伊方公开冲突不断,伊方多次公开拒绝联合国核查人员进入一些场所。安理会从1996年开始多次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1997年6月,埃克乌斯宣布辞职。据称持亲美立场的澳大利亚人巴特勒于当年7月走马上任,接任特委会主席一职。

如果说埃克乌斯在任期间尚能与伊方正常相处,使核查得以正常进行的话,巴特勒上任之后,特委会与伊拉克的紧张关系则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巴特勒拂袖而去,核查不得不告停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伊方认为巴特勒只知道挑刺,根本不想让伊方通过核查这一关,二是伊方认为巴特勒领导下的特委会成了美、英间谍的工具,对伊“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995年4月,特委会主席埃克乌斯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对伊武器核查和销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伊拉克已不再拥有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到1996年末,伊政府认为,核查工作基本已经可以宣告结束,联合国对伊制裁取消在望了。然而,1997年10月中旬,巴特勒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不仅未提海湾战争后伊在执行安理会决议方面所做的努力,反而指责伊在销毁生化及核武器方面仍有隐瞒,且多次阻挠武器核查小组的正常工作,甚至威胁小组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后,在美、英的敦促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13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严格遵守联合国各项决议,尽快交出所有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后的、完整的”资料,否则将对伊实施新的制裁。这项决议犹如当头一棒,沉重打击了曾满怀希望的伊拉克。伊拉克指责这项决议是在美国施压下作出的,伊拉克拒绝接受这项决议,并采取对抗核查的措施。

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初亲赴伊拉克斡旋并达成了谅解,但伊拉克与巴特勒领导下的特委会的冲突仍持续升级。1998年8月,伊拉克宣布中断与联合国核查人员的合作,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执行监测任务外,其他武器核查工作全部停止。在此情况下,巴特勒于11月中旬命令所有核查人员及其他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共300多人撤离巴格达。12月17日,美、英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对伊空袭行动,理由是伊拉克阻挠核查,藏匿可疑资料,刁难核查人员,公然违反了联合国决议。12月19日,伊拉克宣布联合国特委会从此不得返回伊拉克。

据统计,在1991年至1998年年底,联合国共有200多个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2500多个地点进行了400多次调查。销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4万多件化学军需品、近50万升化学制剂、180万升用于制造这些化学制剂的化学品和包括弹道导弹弹头在内的7种运载系统。专家估计,长达7年的武器核查行动解除了伊拉克95%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此外,安理会于1999年12月通过第1284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继续联合国特委会的核查使命。2000年1月,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并参加过对伊武器核查的瑞典人布利克斯被任命为监核会主席。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441号决议,提出加强武器核查的各项规定。

2002年11月27日,随着首批17名核查人员开始工作,尘封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重新启动。核查能否顺利进行,与核查、被核查双方的态度有关,但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国际关系上的利害冲突、力量对比等因素。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把发动对伊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实现全面控制伊拉克作为既定目标,想通过核查对伊实施军事打击和军事占领的依据。欧洲和俄罗斯出于维护在伊利益的需要和对美国单主义的不满,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和平解决。从本质上讲,1441号决议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大国利益、实力较量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对伊武器核查只是其延续。这种国际关系背景是影响核查进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坚持“倒萨”的原因: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问题始终是美国政治和外交挥之不去的话题。美国坚持“倒萨”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战略图谋。去年11月初美国在阿富汗战场得手后,更是把“眼中钉”伊拉克锁定为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明里暗里加紧各方面的造势和准备。政治上,布什政府相继抛出“邪恶轴心”说和“先发制人”理论;外交上,先后派副总统和国防部副部长走访中东进行游说;军事上,布什政府加紧同伊拉克反对派进行磋商,研究和制定对伊作战计划,并开始向伊拉克外围增派部队。美国积极准备打击伊拉克,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一)转移国内视线,谋求政治利益。布什当选总统后的美国政坛,共和、民主两党势均力敌,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席相当接近。面对美国经济衰退的严峻挑战和民主党的有力牵制,布什政府上台后在解决国内问题方面无所建树,短期之内也难有作为;而“9·11事件”恰恰为布什政府提供了避开棘手的国内问题扩大其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反恐战争使共和党的声望有所提高,在2002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赢得了更多国会席位。阿富汗战争尘埃落定之后,布什政府又面临选择政治“炒点”,以维护和扩大其政治声望的挑战。伊拉克问题在美国国内分歧相对较少,短期内容易有所作为。同时,发动战争和控制伊拉克也是维护共和党政府所代表的美国军火工业集团和石油财团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坚持“倒萨”成为布什政府合乎逻辑的选择。

(二)、了结伊拉克问题,卸掉外交包袱。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坚持对伊拉克实行遏制政策,试图压垮萨达姆政权。但事与愿违。制裁不但没有动摇萨达姆政权的统治,反而引来国际社会对制裁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的一片指责之声。事实说明,美国对伊拉克采取的“以制裁促变化”的策略并不灵验,伊拉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已经成为美国与国际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和美国外交日益沉重的包袱。美国下决心“倒萨”表明,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了结海湾战争遗留的伊拉克问题,同时确保美国公司在伊拉克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已经成为美国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思路。

(三)、控制石油供应,扩大战略优势。中东地区是国际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开发潜力巨大。取得对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控制,对于美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制约依赖国际能源供应的战略对手。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化解欧佩克成员国限产促价的努力,确保美国对国际石油供应安全和价格的控制。第三,为美国石油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国有化高潮之后重返该地区创造重大机遇。90年代以来,萨达姆多次声言要以石油为武器,反对美国霸权,令美国怀恨在心。除掉萨达姆政权,把国际石油供应来源进一步置于亲美政权控制之下,甚至是美国的直接军事保护之下,是美国扩大国际战略优势,巩固其世界霸权的必然选择。

(四)、扶植亲美政权,削弱反美势力。中东地区的反美势力历来比较活跃。2001年布什上台以来,这种反美情绪进一步增长。布什曾经承认,“9·11事件”的根源在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这样的美国传统盟国也有一批人涉嫌参与“9·11事件”更使美国震惊。此外,2000年沙特不顾美国的反复劝说,与伊朗和委内瑞拉共同发起石油限产提价,并一直坚持至今。然而,美国并没有认识到,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有关。相反,美国朝野最近泛起一种论调,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中东一些国家实行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美国上届政府打击不力,进而认为只有对这类国家进行“整合”,使其接受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才能防止滋生反美情绪和恐怖主义活动。因此,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2002年12月提出包括对中东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在内的“美国中东伙伴计划”。美国政府坚持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扶植一个采用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亲美政权,就是为了落实这一计划,在阿拉伯国家树立所谓“民主样板”。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2003年3月20日爆发了伊拉克战争。这是21世纪一场全新样式的现代化战争。5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整个战争共持续44天。实际上,在4月14日美军攻占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之后,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基本结束。这场战争是继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第二次战争。这场战争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伤亡数字比较起来,基本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具有两大特点:地面战伤亡人数大增,飞机坠毁和友军误伤事故则明显减少。

美军之所以在伊拉克战争中实现了“低伤亡”,主要是五角大楼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强调空军的重要作用以及避免了城市巷战的结果。美军本次尽管出动兵力不多,但是其先进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对伊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从而确保了整个战争的顺利结束。伊拉克战争展示了美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是美实践“先发制人”战略的第一场战争,也是美国发动的

一次大规模的联合一体化攻城略地侵占一个国家的战争。较近年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呈现出一些鲜明的战略性特征。一是谋求绝对化的军事目的;二是检验信息化战争力量;三是实践新的战争理论;四是创制的非对称战争局势;五是发掘战法手段的综合效能。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格局和中东地区产生的影响:(一)多极化趋势仍在量变过程中,趋势增强。一方面,美国依靠其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其他大国反对,强行实现“倒萨”目标,从而证明“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但另一方面,在“倒萨”问题上美国霸权主义受到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而且挑战主要来自其西方盟国。法、德、俄等大国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利益分歧和外交独立性更加明显。北约不再是美国可以随意利用的手段,联合国的权威再次受到多数国家的维护,美国把“倒萨”与反恐直接挂钩的说词缺乏说服力,附和者甚少。大国之间围绕伊拉克问题的较量表明,美国无视其他大国利益、推行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的阻力增加,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量变过程还在继续,趋势增强。

(二)多年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可能下降。国际石油价格自2000年以来长期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给方面来看,既是沙特、伊朗和委内瑞拉等欧佩克主要石油输出国联合限产促价的结果,也是反恐、“倒萨”和委内瑞拉罢工等政治因素造成心理恐慌和投机资本乘机炒作的结果。国际石油供应能力并没有真正出现短缺。在多年高油价的刺激下,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委内瑞拉罢工已经逐渐平息。伊拉克问题解决后,石油投机商将失去另外一个“炒点”。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也将逐步增加。从需求方面来看,世界经济不景气已经使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显著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14%下降到2001和2002年的平均04%,2003年仍无显著提高的可能。在这种供求关系形势下,“倒萨”后的国际石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将更加明显,市场力量对油价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欧佩克与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将更趋激烈。只要“倒萨”过程中中东地区油田不遭大规模破坏,国际石油价格下降的压力将显著增大,并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降。

(三)中东局势可能有所缓和,但难以稳定。“倒萨”以后,为了防止伊拉克发生动乱和分裂,美国可能直接或利用国际力量对伊拉克实行某种形式的军事控制。面对既成事实,中东各国政府可能采取现实立场,避免与美国对抗。但中东地区也可能出现一些民众层面的反美情绪,不排除激进势力发动针对美国利益的袭击活动的可能。

(四)美国实现“倒萨”以后,将把重点转向伊拉克的政治和经济重建,立即对其他中东国家动武的可能性不大,要求其他阿拉伯国家立即采用西方式民主制度也不现实。美国石油财团将重返伊拉克。政治重建可能采取“阿富汗模式”,但为满足库尔德人和伊斯兰教什叶派的自治要求,联邦制也可能成为政治体制的一种选择。不过,伊拉克各反对派争权夺利,库尔德人与阿拉伯人之间民族矛盾较深,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教派分歧,这些矛盾不仅会在政权重建过程中爆发出来,而且将成为长期影响伊拉克政局稳定的因素,甚至可能对伊拉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影响。美国军队可能长期驻扎伊拉克。

(五)巴勒斯坦问题关乎阿拉伯民族利益和情感。“倒萨”以后,美国为保持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削弱阿拉伯国家反美情绪,不能不加大恢复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可能敦促双方在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四方联合提出的“路线图”方案基础上恢复和谈,从而使巴以双方暴力冲突有所缓和。但是,由于巴以谈判当前涉及的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等关键性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很大,至今尚无切实可行方案,因此短期内中东和平进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巴以冲突还会继续存在。

(六)美伊战争对传统安全因素与国际法理的损害。美国攻打伊拉克实质上是绕过联合国,采取与其盟友单独行事的作法,这将再一次削弱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影响和权利。长此以往,联合国将逐渐被架空,失去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这也会直接影响其他大国的权利和地位。战后,美国霸权的全球扩张将变得日益明显。

萨达姆侯赛因曾经是一个让美国咬牙切齿的名字,他本人也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反美英雄”是他,“独裁者”是他,“发展经济的***”也是他,推动两伊战争的还是他。

2003年,萨达姆被美军抓获,作为伊拉克的***,最后却被美国人宣判死刑。同年,他的亲信死的死,逃的逃,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他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也被美军击毙,萨达姆的政权彻底瓦解。

萨达姆作为一代枭雄最后落得被美军逮捕的下场,可以说有人欢喜有人落泪,比起其他人,他的死可以算是死得有尊严。其子乌代之死却只能说是咎由自取,大快人心。

乌代曾经是萨达姆内定的接班人,他在掌权后飞扬跋扈,手段残忍,他豢养狮子、老虎等宠物,经常以活人喂食这些动物,其残暴虐杀的作为骇人听闻。

从小显露残暴本性

乌代胡赛因出生于1964年,他是萨达姆的长子。萨达姆对于这个儿子给予了厚望,乌代从6岁开始就跟着萨达姆进出军事重地,看着父亲如何枪决犯人,处置他的政敌。

萨达姆的本意是希望乌代能够在耳濡目染下学会如果治国的本领,但显然乌代只学会了如何滥用权力,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行事鲁莽、残忍又胆大妄为的一面。

1988年,萨达姆的保镖也是他的心腹卡麦勒被乌代一棍子打死,原因可能是由于卡麦勒曾经提议萨达姆纳妾。萨达姆虽然为了此事大发雷霆,但是他仅仅将儿子关押了40天就放过了他,这也为乌代日后的胡作非为打开了口子。

乌代从小就认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这也养成了他挥霍无度、荒*奢侈的恶习,他脾气暴躁,缺乏耐心和头脑,人生的爱好就是喝酒、抽烟和女人。终日无所事事的他最喜欢的一个“娱乐”活动就是对人施虐,视折磨别人为自己的乐趣,他在网上买了许多刑具,经常毫无理由的对身边的人施以极刑。在他的认知里,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萨达姆将乌代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也许是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乌代甚至比萨达姆还要残暴。

1992年乌代被任命为“萨达姆敢死队”队长,专门为父亲秘密清除政治路上意见不同的人,伊拉克的政权一度变成了萨达姆家族的一家之言。

1996年,他亲自指挥了一场震惊国内外的清理门户行动,将自己两个亲妹妹的丈夫击毙在乱枪之下,因为他们犯下了“背叛”萨达姆家族的大错。在萨达姆假意原谅他们,召唤他们回国后,乌代指挥敢死队对两人进行了突击,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死亡。

树敌无数,自食恶果

树大招风,何况是乌代这样不计后果的恶行,1996年底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悄悄地发生了,虽然最后乌代侥幸活了下来,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他的大脑受损,左脚肌肉严重萎缩,左脚脚趾也变形无法走路,只能靠着拐杖走路。

据说当时乌代只能每天由管家推着轮椅在新宫里打转,并且他的轮椅上还配备有一只尿壶,装满了就得更换。

本来乌代作为长子,继承人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是他残疾了以后,父亲就把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了,转而宣布二儿子库赛为他的接班人。

乌代在痛苦之余生活更加放荡,他怨恨父亲,在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我父亲想留名青史,我不想……我对他从来没有任何爱或者好感”。退出权力中心的乌代只能终日在他的秘密别墅里享乐,他作出的种种暴行更加令人害怕,没有人敢在他身边待太久时间,也没有人敢违抗他。

1990年联合国开始制裁伊拉克后,伊拉克国内经历了战乱和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得非常穷困,伊拉克有35万儿童死于战乱或者疾病,与此同时,乌代天天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在他的豪华别墅里名贵的酒从地面堆到了天花板,喝一年也喝不完,乌代还定期让人从黎巴嫩和约旦大肆采购,一两个月就能花费10万美金在酒上。

此外名车也是他的心头好,虽然他自1996年后就身患残疾,仍喜欢一掷千金购买豪车,在他的地下停车库里有数百辆各式各样的汽车,在美军攻入巴格达后,他让人一把火将这些车全部烧毁。

乌代对待女人的态度也像采购美酒和名车一样,只要他想要的都要强取豪夺。

据他的幕僚回忆,他曾经追求一位24岁的少女但是遭到了拒绝,乌代强迫这位少女到他的行宫中去,把两只饥肠辘辘的狼狗和这位少女关在一起,可怜的少女瞬间就被狼狗撕成了碎片,而乌代则在一边录制下了这个过程,可谓残忍变态至极。

乌代饲养动物一方面用来炫耀,一方面用来“惩罚”他看不顺眼的人,有一次他把五位“政治要犯”和老虎关押在一起,任由人被老虎撕咬。乌代的暴行让所有环伺他的人不寒而栗,然而在他的管理下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命丧火箭弹,咎由自取

2003年美国向伊拉克宣战,萨达姆政权随着萨达姆本人被抓而瓦解,乌代和弟弟库赛躲在一处亲信的宅邸内,但是没想到亲信却向美军秘密透露了他们的行踪。美军立即对他们进行了火力攻击,乌代和库赛使用随身携带的轻武器进行反击,僵持不下之际美军对他们藏身的建筑发射了火箭弹,随后击毙了两人。

恶贯满盈的乌代终于倒地不起了,比起他父亲萨达姆的下场,乌代的死让人完全提不起同情心,只想拍手称快。

在美国向伊拉克宣战前,收集了许多萨达姆政权的“犯罪证据”,这些虽然只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借口,但是也从侧面证明了在萨达姆的独裁和专政下人民生活的有多压抑。

其中针对乌代的控诉令人心惊胆战,报告中指出他自1984年接管伊拉克的体育事业后,曾经多次迫害运动员,甚至把伊拉克奥委会变成了监禁、拷打、虐杀运动员的机构,在世界史上都闻所未闻。

报告中充分展示了乌代虐待运动员的照片和证据,其中一些手段让人不忍卒读,他甚至在殴打运动员后在他们伤口上小便。乌代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的范围,可以说他是一个极端的强权和享乐主义,在别人眼里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在他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

这是因为乌代对于权力的沉湎已经让他失去了人性,他很小的时候就目睹了父亲实施强权的画面,在他的认知里只要有权势那就是无所不能企及,其他人的生命在他眼里都是没有价值的东西,既没有人来告诉他生命的价值,也没有人敢对他加以指责,这就是由独裁者统治的弊端。

小结:

在乌代身上其实可以看到未来萨达姆失败的先兆,那就是失去了民心,脱离了民众的统治阶级是一定会被推翻的,无数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何况像乌代这样的人在政治上根本毫无建树,除了留下一身骂名之外一无所有,他只是萨达姆强权政治的极端实施者,既没有造福民众的心也没有建设国家的能力,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也是死得其所,民之所向了。

《鲁豫有约》这档访谈类节目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因为一个鲁豫,让大家开始对各个大佬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看上去一向阳光积极乐观的鲁豫,其实在怀胎六个月的时候就被老公出轨,挺着个大肚子去办离婚,实在是让人心疼不已。感情生活如此坎坷,在事业上的发展也曾遭到过质疑,但是不管怎样,我们看到的都是那个看上去情商很低,但是实际透漏着单纯与美好的鲁豫踏踏实实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一、怀胎6月被出轨,情感生活一路坎坷

或许我们都会单纯的认为鲁豫作为主持界的****,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都应该十分的美好,但是殊不知鲁豫的“老公”竟然会在鲁豫怀有身孕之时出轨。其实鲁豫还有另外一段感情生活,但是结果却依旧是如此的不尽如人意,似乎感情生活给予鲁豫的并不是美好与浪漫,而是教会她如何与自己相处。

二、形成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敢于接受质疑,接受挑战。

很多人说鲁豫情商低,时不时的会问一些让被采访的嘉宾十分尴尬的问题,甚至还被网友们称为是主持界的“尬聊女王”。

但是即便如此,鲁豫还是按照自己的主持风格完成了近三千余场的采访,因为她的质朴和单纯会让采访的嘉宾积极的舒适,所以长此以往鲁豫终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能够勇于接受批评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鲁豫已经很成功了,她要做的并不是一定要按照观众的想法去做自己的访谈,而是如何更好地向观众们呈现自己的访谈。

三、为了工作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采访到

别人请不到的大佬,理所当然。

或许很多人会疑惑,鲁豫为什么可以采访到其他访谈节目请都请不来的大佬,其实并不是鲁豫幸运,而是她足够的钻,钻研自己的工作,钻研被采访人的特点。

鲁豫为了采访到金龟子和王宁不惜花长达三年的时间去等,听说如果拿到100万美金就可以采访到萨达姆,鲁豫单纯的笑了笑说,“如果可以这样,那我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凑够采访萨达姆的100万”。就是这样一个敢于为工作付出一切的鲁豫,又怎能不赢得大家的喜爱呢?

结语

人生是一场修行,不管是爱情还是事业,其中的坎坎坷坷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希望鲁豫能够早日走出感情的创伤,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萨达姆于2006年快完毕的时分被绞死了。被指控的多项罪过中,有一项是为了打压库尔德人而运用化学武器,一次就形成5000人逝世。罪过是明摆着的,谁也无法否认,可是,有必要说说这个罪过的暗地现实和来龙去脉。

中东区域的库尔德人疑问,并不是伊拉克一个国家的疑问。库尔德人散布在中东好几个国家,例如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叙利亚、黎巴嫩、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总人口约2000多万。库尔德人中长时间有一种需求独立,需求有自个的民族国家的呼声,可是,因为牵涉到许多国家,这个疑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库尔德人疑问是一个前史遗留下的复杂疑问,也是英国殖民者没能处理的疑问。二次大战完毕后,库尔德人疑问又变成世界大国和区域大国在政治斗争中争相运用的东西。先简略回忆一下伊拉克的前史。伊拉克军人在1958年推翻了英国人树立的国王独裁政权,成立了共和国。因为世界、国内的政治影响,尔后10年里,伊拉克发作屡次政变,社会动乱。直到1968年,阿拉伯复兴党政变成功,贝克尔担任伊拉克总统,伊拉克算是进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发展时期。贝克尔总统有一个同乡的远房亲戚,名叫萨达姆——侯赛因,变成总统的副手。在尔后长达11年的时间里,用萨达姆的话说是,两个***一起领导着伊拉克。1979年,贝克尔辞去总统,萨达姆变成伊拉克榜首***。这次权利交代被西方称为第三世界绝无仅有的最平和的权利过渡,萨达姆依然将辞职后的前总统称为“爸爸”和“首领”。萨达姆并不是一个宗教疯狂分子,他不建议杰出不一样教派的区别,萨达姆后来的得力辅佐阿齐兹是个基督教徒,这个例子或许能阐明一点疑问。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一直建议用“伊拉克公民”这个词,涵盖不一样的民族和不一样的教派。“复兴党”取得政权不久,早在1970年,萨达姆就主导了与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的商洽,赞同库尔德人自治,并且由一位库尔德人担任副总统。这一时期的库尔德人处于比较满意平和静的状态。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变成被世界政治运用的对象,还要从伊朗说起。其时伊朗的统治者是被美国拔擢上台的巴列维国王,伊朗也变成美国在中东除以色列之外的另一个据点。因为萨达姆一向鲜明地对立以色列,从财力和人力上撑持一切抵挡以色列的行动,让美国很头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指派伊朗离间库尔德人与伊拉克政府的联络。伊朗之所以要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是,伊拉克收留了巴列维国王的首要对立者,大毛拉霍梅尼。尽管霍梅尼是什叶派的精神首领,作为逊尼派的萨达姆并没有排挤他,而是让霍梅尼长时间住在什叶派的圣城纳杰夫。在伊朗和美国的离间之下,1973年,伊拉克库尔德人首领巴尔扎尼提出,需求具有北部基尔库克油田的一切权,他乃至宣告,具有油田一切权后,要将开采权交给美国人。这种做法首先是违背了伊拉克一切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原则;其次,巴尔扎尼在石油开采权上明目张胆地表态,也是对伊拉克主权的侵略。如今来看,美国为了离间库尔德人给伊拉克增加费事,也是绞尽了脑汁。他不能让库尔德人提出独立的需求,因为,假如那样一来,包含伊朗、土耳其等国在内,一切的库尔德人都要提出独立,美国的费事就大了。美国只好让伊拉克的库尔德人提出这种显着卖国的无理需求。其时的库尔德人在伊朗的协助下,乃至具有了自个的武装,因而,自1973年今后,萨达姆与库尔德人之间发作了几次有极限的战役。萨达姆为了确保国家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1975年,他与伊朗签订了一个协议,首要内容是,伊拉克不再收留霍梅尼,并且在阿拉伯河口的边境线上,对伊朗做出了退让,伊朗则不再撑持库尔德人。萨达姆与霍梅尼后来的翻脸,也是在这个时分埋下的种子。并且,也就是在1975年前后,美国与伊拉克的联络也得到缓和。当年1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法国巴黎与伊拉克外长秘密会晤(其时两国还没有恢复外交联络),在谈到库尔德人疑问时,基辛格说:“其时咱们以为你们(指伊拉克)是苏联的一个卫星国,因而咱们并不对立伊朗在库尔德人区域所作的工作。如今既然伊朗与你们现已在这个疑问达成了协议,咱们就没有理由再做类似的工作了。我可以通知你们,咱们如今没有涉入不利于伊拉克领土完整之类的活动,今后也不会”。尔后,萨达姆关于北部库尔德人的暴乱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打压,他宣告说:“咱们有必要明白,这个国家的地图将永久不会发作变化”。关于这一时期萨达姆打压库尔德人暴乱的举动,美国人基本没有任何表明,其间还有一个原因是,库尔德人在失去了美国和伊朗的撑持后,又转向了苏联,妄图取得苏联的撑持。而苏联发现伊拉克同美国悄然接近后,也很动火,的确给了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必定的援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时,萨达姆站在美国一边,斥责了苏联的行动。霍梅尼被萨达姆“请出”伊拉克,总算引爆了伊朗的革新,致使巴列维国王下台。美国在中东失去了一个坚决的盟友,多了一个强壮的敌人,美国不得不与伊拉克走的更近。1982年,里根政府从撑持世界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去了伊拉克的姓名。同年秋天,美国国务院得到报告说,伊拉克现已从包含美国在内的西方大公司那里取得了制作化学武器的才能,美国国务院其时的决定是:有必要加速与伊拉克的进一步触摸。1984年,伊朗和伊拉克都在战场上向对方运用了化学武器,对此,美国国务院的声明称:“在当前世界上还没有施行全部买卖禁运的情况下,咱们不可以阻挠一切可以用于制作化学武器的技能和有关材料进入这两个国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分,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了伊拉克,他底子就没向萨达姆提出运用化学武器的疑问,只当这个工作没有发作过。不久,美国与伊拉克正式恢复外交联络。某种程度上,这一连串的事情等于是美国默认了萨达姆运用化学武器的行动。仗着美国的撑持,萨达姆在后来又运用了化学武器,可是,那个时分,美国现已准备扔掉他了,此一时彼一时,美国人原先的无所谓,变成了后来的斥责,也变成了萨达姆的罪过。两伊战役开端后,为了给伊拉克制作费事,伊朗从头撑持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在萨达姆的后方进行捣乱。对此,萨达姆采取了高压政策,他不允许后方的骚乱影响战役的形势。1986年,“伊朗门”事情变成里根政府最大的丑闻,萨达姆痛感自个被美国出卖了,并且,因为美国与伊朗秘密武器买卖的曝光,眼看伊朗在战场上又开端占有优势,萨达姆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愤恨不是仇视阵营的愤恨,而是同盟之间的愤恨。1988年2月,伊朗经过与美国的秘密武器买卖,战役实力大增,乃至经过北部与伊拉克相邻的国境线,攻入了伊拉克境内库尔德人居住区,得到长时间被萨达姆打压的库尔德人大力撑持,萨达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命令对遭到伊朗侵略的库尔德区域运用了化学武器。假如咱们联络1984年的化学武器事情,或许就能理解萨达姆其时的心境。在萨达姆看来,1988年运用化学武器的性质,与1984年没什么区别。4年前美国人没有对立,4年后,美国人因为“伊朗门”的变节,在显着理亏的情况下,更不会对立。可是,萨达姆没有料到,1988年这次运用化学武器,形成5000多库尔德人的逝世,变成后来美国指控萨达姆残杀“本国公民”的滔天罪过,而其时伊朗侵略库尔德区域的现实,则不太有人留意,美国人也不肯提。尽管美国政府后来把萨达姆描绘成一个刽子手,一个暴君,可是,在榜首次海湾战役迸发后,仍是有美国参议员指出:萨达姆“这个怪物是在美国的协助下诞生的”,“美国政府在1985年给伊拉克科学家供给了20多个病毒和细菌样本——其间包含鼠疫、波特淋菌、炭疽热以及其他致病性病毒和细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传达究竟是谁的职责?尽管萨达姆对库尔德人运用化学武器变成他的最严峻的罪过之一,可是,萨达姆被捕后,美国人底子不敢对萨达姆的这个罪过进行审判,原因明摆着。萨达姆一次命令杀戮5000多名库尔德人变成他洗刷不了的罪过,可是,这个罪过最少也有美国的一有些职责。自从1991年海湾战役后,美国对伊拉克采取了长时间的封闭和禁运措施,形成大批孩童因缺乏食物、药物而逝世,其详细逝世数字,有关世界组织发布了两个,一个是56万多,一个是35万。小布什占领伊拉克后,迄今为止,伊拉克布衣的逝世人数保存估计超越20万,详细数字不知何时可以揭露。伊拉克曾经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义务教育最佳的国家,如今,多少孩童命在旦夕,哪里还有上学的时机;伊拉克曾经是中东医疗卫生最兴旺的国家,如今,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简直被炸毁;伊拉克曾经是阿拉伯最殷实的国家之一,如今,它是全世界最赤贫的国家之一。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把这一切可怕的结果都推给萨达姆,显然是不公正的。(这篇文章有些材料选用自世界文明出版公司的《萨达姆传》,作者是美国人施瓦——巴拉吉)

一、当年推翻萨达姆雕像的人就是哈希姆,当年哈希姆推翻了雕像之后,他每次经过雕像下面感到非常的痛苦,一直在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推翻神像,现在他已经离开了他原来的家乡,他和许多的难民在一起生活,可以说他现在的生活并不是10分的好,因为现在伊拉克空袭还是不断的,而且国家的油田已经被几个大石油资本家所垄断,老百姓病得不会得到任何的实惠。

二、哈希姆说每次我走过广场雕塑的地点,我都会感到痛苦和羞愧。我总是问自己,为什么?想把它推下去吗?“这是哈希姆第二次被外国媒体采访了13年。哈希姆说:每当他听到人们谈论“巴格达的堕落”和“推翻萨达姆·侯赛因的雕像”时,他都会感到心痛。现在看到一切,哈希姆想回到萨达姆身边。他说:目前的状况是年复一年的苦难,无休止的屠杀、恐怖袭击和抢劫。当时,美国致力于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并没有兑现。伊拉克战争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生态。

三、战后,伊拉克建立了配额制度。但是,派系之间的矛盾很深,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导致政府工作效率极低。哈希姆说:他渴望重建萨达姆的雕塑,并希望重返萨达姆,但他担心这会招致谋杀。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哈希姆第一次表达懊悔。伊拉克战争结束十年后,哈希姆指责美国应对这场战争负责。哈希姆认为,美国和英国都在撒谎,人们还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他们摧毁了伊拉克,把我们带回了原始社会。

所以说一个人生活的好坏和国家肯定有着重大的关系,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之后才能带动民众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63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