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和朔月是什么意思

望月和朔月是什么意思,第1张

1、望月是指望日的月相、满月。望月的释义有:谓月下视物;仰望月亮;天文学名词。月的距角成180°,即日月黄经相差180°,此时地球在日月之间,月之光面适与地对,自地球视月,恰是正圆,称望月。也称满月。

2、朔月是指旧历每月初一。朔月的释义有: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是看不见月亮的,因此称为朔月。朔月这天通常也称为“朔日”。

江楼感旧

作者: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景象:

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光熠熠闪动,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江边一处楼台旧地重游时怀念友人的孤独、怅惘之情(答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可赏析:《江楼感旧》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全诗语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写旧事则虚实相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隽永的韵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赵姨娘勾结马道婆暗地里整蛊,把王熙凤和贾宝玉魇了,赵姨娘暗害贾宝玉容易理解,但她和王熙凤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非要置王熙凤于死地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着重分析:

一王熙凤等级观念非常严重,经常随意践踏赵姨娘的尊严。

王熙凤是等级观念非常严重的女人,在处理贾府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中,从来不会同情体恤下人的艰辛和无奈,在王熙凤眼里,赵姨娘压根就是奴才,是没有尊严可讲的,是不值得同情和善待的,是可以随意践踏的。

赵姨娘儿子贾环和薛宝钗的丫头莺儿为了赌钱吵了一架,贾环哭着离开了,回到家,赵姨娘大骂贾环,王熙凤恰好经过,听见赵姨娘在教训贾环,便巴巴地把赵姨娘一顿臭骂:

说这些淡话做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你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论辈分,赵姨娘也算是王熙凤长辈,但论等级,王熙凤是贾府尊贵的二奶奶,赵姨娘只是贾政的一个妾,在古代,妾的地位非常低,再加上赵姨娘平时说话办事着三不着两,王熙凤基本上不会正眼瞧她,她在王熙凤跟前何尝有半点尊严?这导致赵姨娘非常忌惮王熙凤,但迫于她的地位和手段,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这也为赵姨娘日后整蛊暗害王熙凤埋下伏笔。

二生活拮据的赵姨娘嫉妒王熙凤:为什么她轻轻松松就可以中饱私囊?

赵姨娘只有二两银子的月钱,可想而知她的生活有多拮据,马道婆和她要布做鞋面子,赵姨娘便叹气:成了样的东西,也到不了我手里来。赵姨娘就开始在马道婆面前咒骂王熙凤:

提起这个主儿,真真把人气杀,叫人一言难尽,我白和你打个赌,明儿这一份家私要不都叫她搬送了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赵姨娘经济拮据也就罢了,王熙凤还要克扣她和底下丫头的银两放高利贷。王熙凤过生日时,她还要求赵姨娘出银子凑份子,连尤氏都打抱不平,悄悄骂凤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苦瓠子做什么!

王熙凤光是拿着众人的月银,都翻出好多银子来,她的公费月银也使不着,又放出去,一年不到,又可以赚上千的银子。这种中饱私囊的事儿干多了,赵姨娘虽然愚笨,但肯定也能猜得出来,自己的生活异常窘迫,王熙凤却拿着众人的月银赚得盆满钵满,赵姨娘心里能好受吗?别人也许并不指望月银过日子,但她赵姨娘眼巴巴的指望着呢!因此她越是经济拮据,对于王熙凤的嫉妒就会越来越强烈。

三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赵姨娘恨屋及乌。

赵姨娘和王夫人虽然都是贾政的媳妇,但两人的身份地位天差地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妾室是没有地位和尊严的,是没有话语权的,是男人和正室的附属品,所以赵姨娘非常嫉恨王夫人,比较幸运的是,贾政宠爱她,还让贾环称呼她为母亲,这已经是对她格外开恩了。

因为赵姨娘为贾政生了一儿一女,所以她就觉得自己有了一点骄傲的小资本。内心深处的私欲与嫉恨也在一天天膨胀,赵姨娘恨屋及乌,凭什么王熙凤可以仗着王夫人的权势为所欲为?凭什么这个“母夜叉”可以不留情面地处处针对她?赵姨娘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积怨对着马道婆讲出来,马道婆鼻子里一笑,半晌说道:

不是我说句造孽的话,你们没本事也难怪别人,明不敢怎么样,暗里也就算计了,还等到这如今?

马道婆的话正中下怀,除掉了王熙凤,就相当于除掉了王夫人的左膀右臂,除掉了时时刻刻威胁她的人。

综上所述: 赵姨娘虽然和王熙凤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两人之间却有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和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所以她做出整蛊暗害王熙凤的行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望岳①

杜甫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③青④未了⑤。

造化⑥钟神秀,阴阳⑦割昏晓。

荡胸生层⑧云,决⑨眦入归鸟。

会当⑩凌⑾绝顶,一览众山小。

[编辑本段]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即山东地区。

4青:山色。 5未了:不尽。 6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7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8曾:通“层”。 9决:张大。眦:眼角。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10会当:终当,终要。 11凌:登上。

译文

[编辑本段]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

杜甫(715—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 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写作背景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濬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诗别裁》云:"五字已尽太山。"此诗最后两句也颇得佳评,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时,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赏析

[编辑本段]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句解

[编辑本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雄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奇险。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古称“朔策”,即月相变化的周期。

浩瀚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要数月亮了,它那变化万千的外貌,它所承载的从古至今那么多的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为人间平添了多少诗情画意!广寒宫里琼楼玉宇,有嫦娥仙子翩翩起舞。不仅如此,月亮周期性的阴晴圆缺还是人们自古以来制定历法的根据之一。

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自转,平均周期相同(这种情况称为“同步自转”),因此月亮总以相同的一面对着地球,在人造卫星上天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从来没见过月亮的背面。

月球本身不发光——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来自太阳反射的光。

月相变化——月球对着太阳时,为满月;月球背着太阳时,则无光。

红色代表太阳光,大圆为月球运行轨道,圆中心为地球,最外一圈为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所看到的月相,即:朔——全黑,农历定为每月初一;望——全白,是月亮团圆之日,为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半白半黑月相谓之上弦或下弦。朔望月的形成——太阳光从右边射来,中间圆代表地球,围绕地球的是在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月球,最外一圈为我们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相:在“望”时,地球观测者所看到的正是月球朝着太阳的一面,即为满月;到“朔”时,看到的是月球背朝太阳的一面,即无月亮。

形成原因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阳光的一部分反射出来,这样,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进一步说,虽然月亮被太阳照射时,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但由于月亮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时时改变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完全重合,有时完全不重合,有时小部分重合,大部分不重合;有时大部分重合,小部分不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它的黑暗半球对着我们,我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时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阳几乎同时从东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阳光反射到月亮,然后再由月亮反射回来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没在强烈的太阳光辉中。

而当地球处于月亮与太阳之间时,虽然三个星球也是几乎处于一条线上,但这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洒在大地上,这就是满月,也就是“望”。这时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差180度。

因为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东移的速度比太阳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东前进13度多点,而太阳却只前进1度。 因此,朔之后,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阳的东边,一两天后,太阳一落下去,西边的天空就可见到一弯新月,两个尖角指向西方。此后,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迟,月亮也逐渐丰满起来。约在朔后七天,月亮的黄经刚好超过太阳90度,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圆弧朝西的半圆,这就是上弦月。以后月亮继续向东,更加丰满,升起的也更迟了,直到望。从朔到望,月亮与太阳的角度越来越大。

过了望后,月亮逐渐向太阳移近,月面逐渐消瘦下去。 当月亮黄经超过太阳黄经270度时,它又变成了半圆形,但圆弧朝东,这就是下弦月。这时候,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正高悬在正南的天空上,这是我们能看到东方升起的太阳和渐渐淡去的月亮。下弦以后,月亮要到后半夜才从东方出来,它的半个圆面逐渐消蚀下去,变成狭窄的镰刀形,尖角向西。从望到朔,月亮与太阳的角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766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