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后宫戏码,嗑不动的帝后CP,盼不到的甜蜜暴击……《清平乐》开播以来,虽然不少人感慨服化道和画面让人极度舒适,但也有不少人吐槽让这部扛着正午阳光大旗的古装剧有失水准,如今在豆瓣上看已经只有72分了。
追了二十几集的凯凯路人粉越看越不对劲,迫切拿出三把心理学的大刀来分析看看为什么这部剧看起来如此别扭,全文将从单个角色、亲密关系及宏观背景分析三方面入手看看这些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的小心思和大问题。
从官方宣传来看,这部剧的定位应该是以仁宗为核心来讲述北宋的前朝和后宫,描述帝王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的人生历程。
从帝王故事来讲,似乎是和其他的古装剧相差不大,但是这部剧的几个吸引人的人物设定有点特别。在说明这个设定之前,先搬出来心理学里面为人熟知的一个模型:冰山模型。
熟悉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人应该知道弗洛伊德的12345,其中的1就是指这个冰山模型,2是指人的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分别对应人的求生欲和破坏性,3是指人格的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
本我和人的本能直接相关,它遵循快乐原则,想要及时行乐,追求及时满足;超我和精神层次的追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相关,它遵循道德原则,控制着本我不让它胡作非为;而自我就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它遵循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求,又要遵循超我的限制。
如果把这三个层次拆开来看,对应的可不就是张贵妃、曹皇后和官家嘛!
张贵妃是本我起核心作用的代表,从小被带入宫受教习指导练舞,传统的规矩束缚在她身上很少体现,第一次见官家就直接扑到了怀里,到官家身边之后也是任着性子来,对官家的爱丝毫不掩饰更不顾规矩,也只有她才能对皇后说出"除了我有几个是官家真心想娶的"这种话来。这种本我的直接表达,大概这也是她备受官家恩宠的原因。
与之相反的是曹皇后,就像预告里说的那样"一辈子以规矩为武器",她是后宫的权威。入宫前她也由着自己的喜好去做很多事情,入了宫之后便知道皇后身份需要担负的责任,她是众人一致推荐的皇后,自然也是和前朝臣子们保持一致的价值体系,也正是因为这样,官家也发出和她交谈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前朝还是后宫的感慨,也不止一次地提到看到她就想起了大娘娘。
这样超我强大的角色承担着至高的权威和规范,曹皇后极力用理智压制着本我的实际需要,成为了陪伴君王的好皇后,而非世俗意义上的的好妻子,也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她和官家之间一直有着理智的防线,以致于给观众留下皇后不是在和官家吵架就是在准备和官家吵架的印象,总之帝后这对CP就是让人在玻璃碴子里面找糖吃。
最难的还是官家,忙完前朝忙后宫且不说,光是张贵妃这样的极端任性和曹皇后这样的极度理智之间的权衡,就让人很难以抉择,就像是今天心情不好想暴饮暴食,张贵妃劝你大口喝酒吃肉,尽情嬉笑玩乐,而曹皇后劝你暴食不利于健康,饮酒还可能误事一样,谁都有道理,还谁都无法直接拒绝,像极了纠结中的自己。
好在官家原本比较清醒理智,偶尔任由张贵妃胡闹,因为皇后明事理识大体,这三股力量挣扎着也最终坎坎坷坷地过来了。不过,可以预想的是,一旦张贵妃下线,如果没有新的出口,官家的"本我"部分势必越来越弱小,"超我"相对强大,更多考虑利弊得失,用理性思考多过本能和感性,这大概也是公主的悲剧爱情的深层原因。
不排除影视剧为了剧情需要将人物和情节做了艺术化处理,所以不必强求这样的角色是否符合现实,而即使在现实中也有人极度理智也有人任由本能驱使,但更多人是像苗娘子一样把三者很好地整合起来。她从小懂得宫里的规矩,也知道六哥想要什么,从六哥到官家,他们的关系从亲人到更亲密的人,可以说是苗娘子能很好地把握三我之间的尺度的结果。
看完了单个的人物,再看看人物之间的关系,前朝的关系暂且不说,因为涉及家国天下影响因素太多,咱们就先来看看以官家为核心的后宫之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亲密关系,最直接的就是剧中的几条爱情线。
这里祭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看看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神仙爱情。这个理论把爱情分为三个基本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只有三者融合才能成为完美的爱。按照这样的划分方式,我们看看剧中的几对CP都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首先是官家和曹皇后这对官配,如果从双方的意愿以及实际表达上来看,他们达成共识的只有承诺,虽然有误解和不善表达的成分,但皇后愿意成为官家的臣子,官家也默许了皇后的权威和公正,他们都在规矩的层面行事,比夫妻情分更多的是身份的限制,虽然外人看起来美好,但就亲密关系而言却也着实空洞。
然后来看官家和苗娘子,和曹皇后相比,官家对苗娘子不仅有承诺,更有自小就累积的亲密,因此他们的关系就更像是我们的父母辈一样平淡而又真实的相伴而行的状态,生儿育女,亲密和谐,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这样的爱便是常见的伴侣之爱。
之后就是官家和张贵妃,他们之间有承诺也有激情,但是亲密始终是差一些的,因为官家知道张贵妃"不懂事",而张贵妃心里其实也猜忌官家会不会不喜欢她了,终究还是因为没有在亲密上更进一步导致张贵妃一次次地犯忌讳,最终没落得好下场,这样的关系对应着虚幻的爱。
谈论公主和怀吉之前,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一位让官家心动的女子——陈熙春,官家虽然喜欢,但知道她不适合生活在深宫,因此放她自由,两人之间有共同话题也惺惺相惜,官家虽是动了心也更想为她保留原本的自在,这样的爱与尊重,着实让一众凡人望尘莫及,确实是神仙般的浪漫爱情。
最后便是原著粉最期待的公主的爱情了,公主和怀吉从小一起长大,但囿于当时的环境和礼制,以及后续更多的考量,两人也只能止步于此,在喜欢的层面抱憾终生,这对CP就像青梅竹马却无缘夫妻关系,儿时的好感只能长久藏在心底。
拿好这份爱情地图,看看两人的相处模式和影响因素,就知道最终的结果走向了。
这部剧另一个备受争议的点在于,不知道到底要讲前朝还是后宫,看起来像极力想要一碗水端平,但给观众的印象就是蜻蜓点水,尤其是前朝的情节,除了知名的人物之外,很多细节点到即止。如果是讲后宫,似乎前朝的戏码并不需要那么多,如果是讲前朝,故事情节明显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这其中就涉及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知觉偏差,也就是人们对人或事的直觉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导致知觉偏差的因素主要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认知启发。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主要是说明人们受第一印象印象深远,而对熟悉的人则受最近的事情影响较深。在人们的认知之中,对北宋或仁宗已经有基础的认知了,而对正午阳光的出品保证则有着比较高的期待,在这样的综合因素的考虑之下,观众期待的是正午出品的制作精良的符合自己对当时的背景环境认知的历史剧,但这部剧显然是在剧情内容上没把握好侧重点以至于让观众失望。
晕轮效应则是说明对一个人的印象影响了与其相关的事物的判断,无论是正午阳光,还是王凯、江疏影等当红演员,或者是部分老演员的加入,都给这部剧奠定了比较高的基调,而一旦实际剧情没有满足这种预设,观众就会失望,这种效果有点像是过度营销后的失落感。
认知启发则表现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偏好走捷径,重要人物出场时就带着一定的预设,而一旦没有达成观众的预设,没有展现原本应有的爽点,多了些意料之外又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内容时,观众不会觉得惊喜,只会感到拖沓或者无关剧情过多。
这部剧在家国情怀和儿女情长的势均力敌中没有藏着观众预设的点,难以引发共鸣,观众的情绪没有足够的宣泄点,因此给人覆盖面广,但力度不够,而只会勾起某些小情绪并且没有出口,反而感觉处处被堵住了。
由此看来,这部剧看起来别扭并不是个人观感,正是角色设定的艺术化处理、亲密关系的设置缺憾以及作者对观众预期欠缺考虑等综合因素导致。
不过,换个思路来看,这部剧的服化道依然考究,视觉上极度舒适,并且如果不前置自己的预设,以放空的状态去和导演沟通,享受慢悠悠的节奏,就像是老友之间的闲聊,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是不抱着什么期待的自由沟通,一同回味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也有它的意义和美感。
(配图源自网络,侵删)
宋仁宗在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把宋朝治理的景景有条,皇上都有后宫佳丽三千,会有很多的妃子为皇后传宗接代。宋仁宗也有很多的妃子,但他最爱的就是张贵妃了,两人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传颂。
一、宋仁宗张贵妃的爱情故事
妃子在去世之后是很难被追谥后位的,但是张贵妃在去世之后就被宋仁宗追谥,而且在很多的地方都能看出来宋仁宗很爱张贵妃。张贵妃就是著名的温成皇后,两人初次见面是在一次宴会上,张贵妃跟随父亲赴宴,在宴会上碰到了皇上,当时皇帝就对她一见钟情。
张贵妃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很多人都喜欢他。宋仁宗看到张贵妃之后,就把张贵妃纳入后宫,成为了自己的宠妃。张贵妃进宫之后,后宫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因为皇帝只宠爱张贵妃一人,对其他的妃子很冷漠,这也让很多的妃子都嫉妒张贵妃。
二、张贵妃红颜薄命
最遗憾的就是张贵妃虽然得到了恩宠,但是她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在去世之后,宋仁宗也像变了一个人,每日郁郁寡欢,对其他的妃子依然很冷漠,因为宋仁宗早就把自己的深情给了张贵妃,对任何人都没了兴趣。
张贵妃的出身是挺好的,父亲在当时是进士,但是张贵妃的父亲死的是比较早的,张贵妃一直跟随母亲。后来张贵妃进宫之后,张贵妃受尽了宠爱,皇上拥有的一切,都会给予张贵妃,张贵妃在当时也成了有名的妃子。
张贵妃也为宋仁宗诞下了三位皇子,宋仁宗对张贵妃那是百依百顺,曾经想过立张贵妃为皇后,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成功,这也是宋仁宗一辈子的遗憾,没有给张贵妃最尊贵的位置。不过宋仁宗把真心都留在了张贵妃那里,这也是其他妃子所不能拥有的。
大家好,我是倾情,很高兴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清平乐》中,张妼晗可谓是槽点一大堆。看了她,再想想历史上的仁宗还要执意将她封为皇后,就感觉仁宗的脑袋瓜并不灵光。可是历史上的张贵妃并不是这个样子。《清平乐》中的张妼晗是演给观众看的,所以一定要带话题。比如她当着皇帝的面说不要求多高的位分,只想做皇帝最爱的女人,可是转头就要挑战皇后的地位,穿只有皇后可以穿的衣服,戴比皇后更华丽的冠,处处都要比皇后的规格还高,在生了女儿之后,更是想让仁宗废后,将她立为皇后。
在日渐相处中赵祯逐渐发现丹姝的好,更是喜欢上了丹姝,看到丹姝主动来福宁殿找自己,一脸惊喜赶紧命人拿碗筷上藏酒,借着酒劲拉手又钻怀,两人躺床上絮絮叨叨说心里话,丹姝原本还挺感动的,不曾想赵祯突然冒出一句“对着你就像小时候对着大娘娘一样”,让丹姝伤心不已。
赵祯对张妼晗却是各种纵容,但张妼晗当着赵祯面装就装可怜装深情,结果背地里却开始拉拢朝臣内眷,闻香会上张妼晗能一举夺魁,就多亏了一些内眷的拥簇,苗娘子更是一眼看出端倪,许静奴就是故意在丹姝面前失仪,好让张妼晗借机给丹姝难堪的,张妼晗想坐位中宫的心思可谓昭然若揭。
最兴来不知是人为还是天灾,感染了疫病,赵祯想要去看望,被丹姝以江山社稷劝阻,赌上自己的后位亲自照顾,不成想最兴来半夜薨逝,丹姝要履行承诺让出后位,长跪地上求赵祯责罚,这下赵祯反倒急了,捏下巴凶狠喊全名又桌咚,双向暗恋要变明恋了。
很高兴今天在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讨论。
你现如今倒就是我唯一知心,为什么她原应是我知心,却常常岔路而行。
它是《清平乐》中宋仁宗对怀吉说的一段话。令人听后禁不住感叹,以前的皇后在官家内心也是难能可贵的知心,官家对她亦多情,但两个人现如今却来到如此程度。很多人怪官家绝情,专宠张贵妃,听信谗言,实际上从剧里能够看得出官家很聪慧,又怎么会不知道别人的念头。
做不了妻子就做臣子官家和皇后两个人来到之后那样程度,和皇后自身的性情缘故离不开。新婚夜,官家因不满意臣子操纵自身的婚姻生活,促使自身迫不得已舍弃深爱的女人,将皇后一人独留空房子,自身却为那时候还是幼年的张贵妃烧烤箱供暖。这一个人行为对那时候始为皇后的曹丹姝而言莫过是较大 的严厉打击了,那一夜皇后懂了官家并讨厌自身,因此决策自身即然做不来他的妻,就做他的臣。
她一想着要为深爱的官家整治好后宫,做一个受人夸赞的得当皇后,但是在她规定超过天的行为举止下也逐渐将她与官家的间距越来越远。
她作为北宋的皇后是官家的臣没有错,可她也是官家的妻。官家在结婚盛典伤了她的心没有错,但之后官家也在竭尽全力填补,而她却仅仅对官家冷冷淡淡,每一次积极找官家全是去商议后宫一些自身不太好立即作主的事儿,从来不多留。作为官家的臣,她无可取代。但作为妻,她的自豪一步步拉开了自身的老公。曹皇后一生都是在拿规定作为武器装备,圈起了自身,也圈起了身边的人。
皇后对所有人都很强硬官家曾说自己最不喜欢皇后每次拿规矩束缚自己,每次皇后觉得官家不对,就拿那套规矩塞给官家,管家不听,就拿出皇后的身份压制强迫官家。虽然她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的,但她太强硬了,皇后每次的言语就像是大臣对官家进谏一样,步步紧逼让管家心生厌恶。
但张贵妃却与她不同,虽然观众都讨厌张贵妃,甚至是每日一问,张贵妃今年有31了吗?可在官家心里,张贵妃虽骄纵,却天真单纯,不懂算计,更不讲规矩,对张贵妃而言,官家就是她的天。
这样的张贵妃让官家觉得自己被依赖,所以不管她做什么,管家始终都纵容她,宠着她。而皇后对张贵妃不断的让步,不屑于和张贵妃争宠,也让张贵妃得到官家的爱后恃宠而骄,
皇后自己却始终是一副母仪天下的姿态,这样的妻子官家怎么可能会喜欢。很多观众本来是扛着帝后大旗看剧,但看到最后完全放弃,因为皇后的性格实在是太让人心累了,官家累,观众看着都累,她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实了,能懂她的只有茂则,可茂则和怀吉一样,注定只能默默守护着那个让自己不甘的人。
《清平乐》这部剧和历史大致无异,只有少数改动,很多剧中的情节在历史上都有参考,但历史上的曹皇后却远不如剧中的曹丹姝幸运。
貌丑不至祸君对曹丹姝来说这只是一些大臣因谣言而起的误会,但对于历史上的曹皇后来说这却是自己真正的一生。
虽然因为宋仁宗的养母看中当了太后,但却因为自己貌丑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过官家的宠爱,她比起剧中的曹丹姝更多的是可怜,剧中官家的心里至少有着曹丹姝,但历史上的曹皇后却始终被宋仁宗厌恶,就连曹皇后临危救他,都被宋仁宗误会为曹皇后自导自演。
总结:
相似的是无论是《清平乐》中的曹丹姝,还是历史上的曹皇后,她们都用规矩束缚了自己的一生,虽没有幸福的婚姻,但却都拥有一个好的结局,只是和美貌的曹丹姝比起来,相貌平平的曹皇后一生都被宋仁宗厌恶。真的是一个让人心累,一个让人心疼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