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端妃恨太后仅仅是因为被绝育和背黑锅吗?

《甄嬛传》中,端妃恨太后仅仅是因为被绝育和背黑锅吗?,第1张

原以为端妃恨太后只是因为当年太后与皇后策划给华妃打胎,却让端妃背了黑锅,以至于端妃被愤怒的华妃灌下红花终身不育——却不料,端妃对太后还有另一层仇恨。

1、端妃忆往昔

这件事还是在端妃、敬妃与甄嬛无意间讨论起去世的纯元皇后时,说的一番话。当时,甄嬛怀疑是宜修杀了纯元,因为安陵容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皇后,杀了皇后!”

而端妃对此早就心存疑虑,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宜修的后台又太强大,毕竟有太后撑腰。所以,端妃只能把这份质疑埋藏在心底。

某日,端妃去甄嬛宫中探望再度怀孕的甄嬛,听到甄嬛的疑问时,她瞬间变了脸色,这恰好印证了她当初的怀疑。于是,三个人赶紧走进内室讨论此事。

端妃无意间的一番话不但揭露了纯元的死因,还顺便揭露出她对太后另一层难言的仇恨。

端贵妃似是沉浸于往事之中,只低柔道:“当时我还年轻,总是不明白。我十岁时便被太后养在身边,虽然出身将门,但我心里也明白,这一辈子,我也只能是皇上的妃嫔,绝不会有登上后位的机会——

端妃的一段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玄机。端妃是将门之女,有父母双亲,为何十岁就被太后养在身边?十岁还未成年,俨然是个孩子啊,十岁的孩子自然不能给皇帝做嫔妃,那么,她这么小就离开父母被太后养在宫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大家还记得甄嬛曾建议皇帝把敦亲王的女儿封为“恭定公主”吗?也是把恭定公主养在太后身边。当时是因为敦亲王结党营私与年羹尧等权臣沆瀣一气、祸乱朝纲。为了辖制敦亲王,甄嬛就建议皇帝把敦亲年仅十岁的女儿召进宫来——由太后“亲自抚养”。

当时,敦亲王福晋百般不舍,还亲自到甄嬛的碎玉轩来恳求甄嬛能帮着求情,毕竟自己女儿尚且年幼,“怕不懂规矩,惹太后生气”。

甄嬛婉言拒绝了。这主意本来就是她出的,她怎会自打嘴巴?敦亲王福晋失魂落魄的离去,当时的内心必定是心如刀割的。倘若不答应便是抗旨不遵、有不臣之心;倘若答应,就要承受母女分离的煎熬与痛苦。

2、端妃曾为太后的人质

当年的端妃,与恭定公主的情况几乎是一模一样。早早便被太后接进宫来,其目的自然不是因为喜欢和关爱,而是作为辖制端妃父母的人质。以端妃的立场和处境,怎会不怨恨太后隔断天伦?

如果真到了选秀、出嫁的年纪,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她当时还那么小,也就刚上小学四年级啊。在太后的*威胁迫下,端妃担负了她这个年纪不应该担负的重担与使命。

端妃继续说道:“所以,我心无旁骛,被册为端贵嫔后只是专心侍奉皇上与太后。太后母家有两位适龄的女子,嫡出的纯元皇后朱柔则与庶出的朱宜修。纯元皇后入宫前便已芳名动天下,更早早被许配了抚远将军之子,只待成亲罢了。太后自己是庶出,也怕嫡出之女未免娇气,所以属意虽是庶出但心思沉稳的朱宜修入宫。

因为皇上还年幼,朱宜修又是庶女,不宜即刻册封为皇后,所以先立为娴妃,只待生下皇子便可册封为后。其实朱宜修一入宫,这便是众人皆知之事。而皇上也对她不错,彼时宫中只有我与她,日子也还顺遂。

不久,朱宜修便怀孕了。一切都在众人的期望之中,直到那一日……”端贵妃微微唏嘘,似是不堪回首,“那一日,纯元皇后奉旨入宫陪……

端妃已经把过去的事交代得很明白了,后宫的杀戮,其实就是从太后的弄权开始的。

太后私心太重、心思阴毒。当初许诺让庶出的宜修做皇后,是因为庶出的女子更容易掌控些。当时宜修活得有盼头、有希望,心情自然是极好的。所以比较宽容随和好相处,与端妃也算是平分秋色、和睦相处。这就是端妃口中的——“日子过得也顺遂”。而“不顺遂”的日子就是从纯元奉旨入宫开始的。

朱柔则一入宫便把皇帝的魂儿勾走了。不但冷落了宜修,更是冷落了端妃,纯元以专房之宠占尽春色。端妃与宜修已经成了摆设,端妃自知争不过,只能忍气吞声,但心里未必不恨太后这个始作俑者。

是太后的出尔反尔、恣意弄权才发动了后宫的血雨腥风;是太后处心积虑、想找一个后宫傀儡任自己摆布,没想到宜修不肯做傀儡,纯元却永远失去了做傀儡的机会。

而自己也成了这场宫斗的牺牲品,不但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还被太后和皇后借刀杀人,让自己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所以,这许多年来,端妃一直不去给太后请安,她对太后恨之入骨。太后也知道自己有愧于她,每每相见也觉难堪。索性以她“体弱多病须好生保养”为由“特许她免礼。”

《甄嬛传》里的皇帝和皇太后,作为朝廷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运用各种手法努力维持前朝和后宫的势力平衡,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管是皇后还是华妃,她们看似风光无限,其实都是皇帝、太后手中的棋子。

太后和皇帝用权力平衡术,指引着各个妃子、大臣的命运

他们看着嫔妃们在后宫争斗不休,在前朝争权夺利,时不时的添一把火,或者充当一下灭火器。

只有这些嫔妃、大臣互相争斗、自顾不暇,才会对皇帝的恩德重视非常,才不会生出其他心思来。

尤其是太后,为了平衡后宫嫔妃的势力,费尽了心机。

在皇帝没有登基之前,太后就十分注重通过姻亲关系扩张四阿哥在朝廷的势力。

在登基之后,太后也一直关注后宫动向,借助后妃的母家帮助皇帝打击对手、制衡权臣。

华妃作为年羹尧的妹妹,为皇帝带来了浓烈的柔情和年家在军队中的势力。

皇帝对于结盟年氏,即高兴,又不安。一面独宠华妃,一面又提防年家权倾朝野、功高震主。

还是四阿哥的时候,太后和皇帝就安排宜修配制打胎药,让端妃负责端过去。

这个计谋,一下子拔掉了两个军中权臣的致命威胁。

不仅如此,还安排那时的敬妃和华妃一起居住,避免华妃更加目中无人。

沈眉庄、甄嬛入宫之后,太后一直想要从中提拔人才对抗华妃。

无奈甄嬛太聪明,入宫之后见识了宫廷的残酷,害怕枪打出头鸟,就一直吃药假装病着。

而沈眉庄凭借自己端庄温厚的气质和背后强大的家庭背景,成为制衡华妃的不二人选。

刚入宫的眉姐姐,心思单纯,一心想着出人头地,把学习协理后宫的机会当做宝贝,一时之间成为华妃的眼中钉。

直到后来,曹琴默用假孕的计谋,把沈眉庄打击的头破血流,无力再起。

华妃心想可以喘一口气了吧?

无奈皇帝又利用他无形的大手,为她树立新的对手。

皇帝又出了另一张牌——敬妃。

不过,敬妃从王府就陪伴皇帝,十分清楚皇帝的用心,极力避免与华妃正面对抗,低调隐忍保全自己。

华妃不让她插手六宫事宜,她也不强来。

甄嬛承宠之后,一枝独秀。

惹得华妃嫉妒不已,屡次到太后那里抱怨。

为了稳住年羹尧,让他安心替朝廷效力,太后不断地劝说皇帝雨露均沾、不可偏私。

从先帝舒妃独宠后宫,说到墨狐皮大氅表里如一,太后的言语精妙、计谋深远,恰到好处的敲打了皇帝,安抚好华妃充满不安全感的心。

直到后来,年羹尧权倾朝野,与亲王勾结,皇帝下决心削掉年家。

他仍然对华妃宠爱有加,甚至还假装冷落甄嬛,格外显示对颂芝的恩典,极好的迷惑了对手。

真真是演了一场好戏。

因为他深知后宫和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让华妃高枕无忧,才能让年羹尧坐以待毙。

可怜华妃一世,不管如何惩凶斗狠,太后都不会让她独霸恩宠,总要找别人来对抗她。

华妃到死都不明白,她那样显赫的家世对皇权是多大的威胁,皇帝独宠她一个会为王朝带来多大的风险

历史上年羹尧为什么不敢对老十三狂,因为十三爷是王爷,对雍正关系很好,十三爷与年羹尧关系也不错。

相关资料:

第一个原因就是朝中无人,刚才也提到了,朝政基本被老八胤禩一伙把持,康熙帝虽然给雍正帝留下了隆科多和张廷玉等人,可是这两个人刚开始的表现并不让雍正帝满意,而且他们也无法制衡老八胤禩一伙。

雍正帝希望让老十三胤祥帮忙管户部,也就是管钱,财政大权在手,才不至于处处被制约。而要想管钱就必然干涉到老八胤禩一伙的利益,雍正帝举目一望,只有老十三胤祥能出任这个角色。第二个原因,在于上一任的大将军是老十四胤禵出任的。

雍正帝一即位就撸了自己亲弟弟的大将军王,而再让老十三胤祥出任大将军王,这样做势必会更加激怒老十四胤禵,况且皇太后还在世,这不利于团结。第三个原因则比较隐晦了,那就是雍正帝不想失去老十三胤祥。

这非常好理解,自古如此,而且邬思道早就提醒过老十三胤祥,雍正帝本就是一个“共患难易,共享乐难”的人。一旦西北战事结束,迎接老十三胤祥的将会是什么?历史上这么多有战功的人,能平安的着陆的又有几个。

更重要的是,老十三胤祥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且已经在朝中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倘若他再打赢了仗,雍正帝能赏他的只剩下皇位了。第四个原因就更隐晦了,其实雍正帝并不放心老十三胤祥,至于为什么不放心。

这就得结合我前面的文章看了,别忘了雍正帝即位的当天,邬思道就是拿老十三胤祥带五路兵而威胁雍正帝的。雍正帝默许王掞杀郑春华;默许年羹尧屠江夏镇;授意高毋庸杀坎儿;登基第三天就杀府中办秘密差事的人。

看过《甄嬛传》的人,一定会被剧中无穷无尽的生死斗争压得喘不过气来——给人感觉,智商不够,无人能活到下一集。

在这种人人自危的压抑下,观众朋友会不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历史上真的如此?皇室的内部斗争真的如此心机,如此狠毒?

几种斗争

首先,重温一下《甄嬛传》里的几次斗争。

第一,皇后的罪行:

1、毒死亲姐姐和皇二子。这是在剧中最后由皇后嘴里说出来的。

大抵过程是,皇帝——那时还是雍亲王,见到乌拉那拉氏家的二**,宣称要把她册封为福晋,只待她产下长子。但没想到当雍亲王见到这位满心欢喜的二**的姐姐——乌拉那拉氏大**时,一见倾心,把承诺忘在脑后,选择她做福晋;而二**只能做侧福晋。待长子出生,也因为庶出而没有了世子的地位。没过多久,长子夭亡,但恰在此时姐姐也怀孕了。为了报仇,更为了泄愤,妹妹在姐姐的饮食中下了至寒的芭蕉,结果,不仅皇子难产,姐姐也血崩而亡。

2、将怀孕的富察氏腹中胎儿用猫害死。

大抵过程是:富察氏怀孕,皇后此时已经决意收阿哥中最年长的三阿哥做养子,扶他继位为皇帝。自然不希望有人与三阿哥争抢,于是安排安陵容用香料训练自己养的猫松子,利用松子扑在富察贵人身上,让富察贵人小产。

3、重中之重,害甄嬛小产。

让惯于玩香的安陵容再次出手,骗甄嬛用含有高浓度麝香的“舒痕胶”抹在脸上用于去痕,结果流产。此时一波三折,开始甄嬛还以为是在翊坤宫里被罚跪所致,后来又被安陵容蒙骗,以为是华妃宫里的欢宜香害的,哭着认为“皇上防备华妃却害了咱们的孩子”!直到最后才知道真相。

4、防备安陵容怀孕。皇后对奴仆安陵容也万千防备,每次侍寝后逼她喝下不孕的汤药。

5、防备皇帝新宠瓜尔佳氏怀孕。为防备赏赐瓜尔佳氏,赐给她一串珊瑚串,内含浓厚麝香。

第二,华贵妃罪行:

为了免于奴婢松芝争宠,逼他喝下不孕的汤药。华贵妃身边松芝想出头,在皇帝吃饭时“卖弄狐媚”,迫于压力,华妃不得已将她送于皇帝,但在其侍寝后,迫其喝下汤药。

第三,齐妃的罪行:

1、为免于甄嬛未分娩的儿子与自己的三阿哥争宠,决定毒杀甄嬛腹中胎儿。齐妃在皇后挑唆下,又经安陵容提醒,决定将至寒害胎的夹竹桃花粉撒入甄嬛饮食,但未料自己只是皇后棋子,皇后又安排安陵容点拨甄嬛,这才真相半白(未公开)。

2、为免于叶澜依受宠怀孕,害其不能生育。皇后决定彻底害死齐妃,于是挑唆齐妃去毒杀叶澜依,结果这次真相大白,齐妃被赐自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后宫大打出手,归根结底是一种斗争——皇后、妃之间为了自己的皇子争夺帝位而展开的斗争。

那么,究竟这几种斗争在清史上出现过么?或者说会不会出现?

答案:三种制度规避了这些斗争!

乌拉那拉氏没能力毒杀姐姐的孩子

上文所述皇后的罪行第一条,毒杀姐姐的孩子。这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历史上这位乌拉那拉氏,她是雍正的原配,生下雍正皇长子弘晖和皇次子,但都夭亡。本人在雍正九年去世了。

那我们抛开历史,谈一谈有没有可能?答案是:这是同样是没有可能!

古代宫廷贵贱之分极其严格,作为次于姐姐的侧福晋,见了姐姐只有下跪听训,哪有实力毒害姐姐?另外,古代宫廷宫禁之严,对皇帝以及皇后、皇子的安保之强,也是罕见的!这从皇帝的饮食就能看出来——古代皇帝任何菜肴只能吃三勺,多于三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这道菜了,为了防止有人得知皇帝口味下毒。康熙为了保护太子,甚至亲自喂养!所以,作为地位低人一等的妹妹又如何下毒毒害姐姐和嫡出的皇子?

“子以母贵”,皇后、华妃没必要阻挠其他妃嫔生育

那么,皇后的其他罪行以及华妃的和齐妃的罪行就是千方百计阻挠别的皇妃生育。一来这在历史上毫无根据,二来也是毫无必要。上文说了,皇后早死,那么华妃呢?同样死得早——历史上的华妃谥号

孝敦肃皇贵妃,除了与华妃同样是年羹尧的妹妹外,没有一点共同点——性格温婉严肃(从谥号可以看出);而且有四个孩子,三个男孩一个女孩,皇子分别是爱新觉罗·福宜、爱新觉罗·福惠和爱新觉罗·福沛,这里边只有爱新觉罗·福惠封亲王,其余二子皆因早夭而未序齿,这位皇七子福惠后来也早死,由于雍正深为疼爱,故封亲王,那位女儿也早死。

那么,继续抛开历史,有没有可能她们做这种事情?答案仍是:不可能!

这是因为清朝三种制度中的第一项制度:子以母贵!

我们知道,清朝虽然只有一位皇太子,就是康熙的那位两立两废的胤礽,之后就秘密建储。清朝的立储法则是“子以母贵”的!就是那位胤礽,也是因为自己是嫡子——由康熙的第一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后来乾隆前后两次立储,选择的全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儿子——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这就说明,清朝的家法是有嫡立嫡——康熙的庶长子胤禔不被宠爱,后来还被康熙终生圈禁,而乾隆的庶长子永璜也因为在皇后的丧礼上哭的不狠,被斥责惊吓而死!如果没有嫡子,那么,就从母亲封号高贵的儿子中选,像乾隆,母亲是熹贵妃(甄嬛),就高于皇三子弘时的母亲齐妃。

多说一句,清朝的家法与明朝截然不同,如果说清朝是在“嫡长”中选“嫡”,明朝就是选“长”——明崇祯皇帝的太子献愍太子朱慈烺,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并非皇后周氏所生,而皇后真正的儿子是皇三子朱慈炯——这恐怕就是为什么“朱三太子”的名声最响,恐怕也是受后来清廷嫡出政策的影响吧!

所以,地位高贵的皇后、华贵妃、齐妃根本不用担心地位低于自己的皇妃的儿子,也就根本没有必要去毒死他们,而上文也指出,官大一级压死人——对于比自己地位高的皇后、妃嫔,自己无能为力!。所以,上述许多谋杀可以平息。

而且,如果皇嗣稀少,那就是中宫失德,那是大罪一桩,皇后也不敢阻挠嫔妃生育——清末的慈禧就曾因为光绪无子而逼迫他到螽斯门罚站思过,连慈禧那么心狠手辣的人都不能容忍无后,谁又敢让皇帝无后?多说一句,《甄嬛传》中太后罚皇后去螽斯门一节是抄慈禧的!

所以,很多谋杀,又湮灭了。

当然,有些读者会问,如果为尊的嫔妃无子呢?那么岂不会“杀母取子”?

清朝有第二项和第三项制度保障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第二项,皇子交由更尊贵的无子妃嫔抚养。

这是“子以母贵”的补充与延展,这项规定是说,如果你的品级低,那么你生了儿子也无权抚养,必须交由更高一级的无子妃嫔抚养——这样,母亲也乐意,谁让“子以母贵”嘛,跟着自己没前途!所以齐妃应该是心甘情愿的把儿子先出交由皇后抚养,这让自己的孩子有了继位的可能性。当年雍正就是出生后母亲德妃卑微,就交由康熙的另一位皇后,当时还没是贵妃的隆科多的姐姐,因其无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雍正要称隆科多为“舅舅”,这也是雍正后来上位的保障之一。再多说一句,当时太子胤礽交由已经成为皇后的但同样无子的遏必隆的孙女孝昭仁皇后抚养!

结合上文所说,作为地位低人一等的嫔妃无能力下毒毒害高于自己的皇妃和皇子;同时,孝昭仁皇后无子,她会把胤礽视若己出;孝懿仁皇后同样无子,她也会把胤禛视若己出,而且,德妃乌雅氏会非常高兴自己的儿子交由孝懿仁皇后抚养;最后,有了胤礽的孝昭仁皇后就更没必要去毒杀胤禛——皆大欢喜!谁又会去毒害皇子?

最后一问

当然,还会有读者会问,如果皇后抚养非己出的皇子,会不会担心亲妈以后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亦或是老皇后有皇子居长,但老皇后本人已经病逝,新皇后也有儿子怎么办?

不急,还有最后一项规定:“两宫并尊,但尊本有别”。

清朝家法规定,新皇帝的生母如果不是皇后,并且还有现任皇后在世,将被尊为“圣母皇太后”,而现任皇后则会被尊为“母后皇太后”,这样谁也落不下。而母后皇太后要高于圣母皇太后,皇后不必担心皇帝生母与自己抢权力(慈禧一直尊重慈安就是一例)。

老皇后本人已经病逝,新皇后也有儿子,清朝家法会选择前皇后的儿子立为太子,比如道光,但道光也必须遵自己的后妈钮祜禄氏为太后,礼遇有加!

这是因为,他们明白:

只有制度保证才能保护权利最高层的安全!

堪称“阳谋经典”,大清无愧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巅峰”——然而,物极必反,“极致”就意味着没有改革的必要与可能性,没有改革,制度只有等待死亡的命运!

因为在对年羹尧抄家的时候,发现了一本非常犯忌讳的书记《西征随笔》,这个是年羹尧的手下汪景祺所写,里面把年羹尧夸到天上仅有,把雍正批评的一文不值,因此雍正皇帝非常生气。

年羹尧是康熙与雍正两个朝代的重臣,他在康熙当皇帝的时候,官位就已经非常大了,封疆大史。后来到了雍正当皇帝,地位更是不得了,等于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一般除了皇帝 ,他的地位算是最高的了,等于雍正在西北地区的代理人,毕竟雍正可以顺利称帝也有年羹尧的功劳。年羹尧打仗也是一把好手,还平定过青海战乱取得胜利,雍正对他充满感谢之情,皇帝雍正可以说是非常喜欢他。

雍正几乎只相信年羹尧,只要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要和年羹尧商量,连年羹尧家里的老婆病了,雍正皇帝都要赐药。但是后来年羹尧恃宠而骄,越来越膨胀,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有时候连雍正都管不住他,更是在利益熏陶的情况下,开始干一些违法乱纪的大罪,结党营私等,因此很多人都开始弹劾他,让他下位,被贬。皇帝雍正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后来年羹尧更是被赐自裁而死。

抄家的时候更是翻出了《西征随笔》,里面一直说着年羹尧的丰功伟绩,简直夸到没朋友,并且还贬低雍正一文不值,说“皇帝挥毫不值钱”,把雍正气到吐血,因此汪景祺也被砍头了。所以说,不管你是有多厉害,触及到皇帝利益的时候,只有死路一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889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