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吵架了这样子我应该回去么?

夫妻之间吵架了这样子我应该回去么?,第1张

回娘家的话就少不免把事情说和家人诉苦,本来一个家的问题会上升到两个家的问题,虽然一个人承受不好受,何以和朋友聊聊天,出去走走,然后跟老公多沟通,谁先说话并不是输了,正正是因为成熟。不能回娘家啊,去找闺蜜,自己出去玩都可以啊。回家不怕父母担心吗?每次我和老公吵架我从来没有想过回娘家,回去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加深矛盾。

你的家,就是你和另一半的家。结婚之后第一需要明确的就是这个概念。你父母的家是你的原生家庭,你和另一半的家,才是你自己的家。搞清楚这个概念,有些事,关起门来解决,会比较清晰。别动不动就回娘家,把他撵出去!谁惹的你,你就收拾谁!老回娘家干什么,让娘家还为你操心,让他还觉得你娘家人没事插手你们的婚姻!

你要想想凭什么一吵架我要回娘家,而不是把他扔出去!我也是这样,我们是和公婆住在一起,每次吵完架,我心里都会很难受,像一个石头压着一样,我就想回娘家,不是回去诉苦,而是想散散心,我觉得也只有这样能让我心情好点了,要不然我心里会一直有个疙瘩的,还有就是吵完架根本不想看到他,心里特别恨,恨不得他去死,不好吧,

俗话说:“家丑不外扬”,在别人看来家庭琐事就是看笑话,有问题先试着自己解决,吵架了可以双方都冷静一下,或者找自己的闺蜜朋友倾诉一下,达到情绪宣泄的目的,相信我过两天就好了。凡事多从自身找原因,不是去一次娘家就能导致婆媳关系的,婆媳关系根本就是亘古难题!如何处理,还是得靠丈夫再其中周旋,可以这么说,婆媳关系不是老婆的问题,说丈夫的问题。凡事多换位思考吧,老婆大老远嫁过来,举目无亲,遇到不开心的,周围面对的只能是让她不开心的人,没处诉说,不往娘家跑,让她憋死啊

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尤其是对于处在情感、道德建设时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每一句争吵都是可能造成他心理创伤的帮凶。

家庭对孩子来说是温暖的巢,是他最不愿离开的地方。可是如果父母的争吵不断,给原本温馨的环境营造了黑暗的气氛,那孩子也就生活在了黑暗的笼罩下。

7月份的时候一则新闻引起热议:

看到此条新闻的人都会既心疼又愤怒:什么天大的事能够让这对父母忽视了骨肉的安危?

孩子是带着对世界的美好期待来的,可是有些父母总会用自己的负面情绪击碎这些美好。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就已经开始对世界失望,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陷入对善恶、美丑的扭曲判断。

这则新闻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让人震惊,印象深刻。

当这个孩子刚开始学会真正与这个世界打交道,还有很多新事物等着他去探索,还有长长的路要走……人是脆弱的,有那么多人挣扎着想要活下去,可是他却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母亲给了他生命,于是便能决定他的死亡吗?

有的家长认为:我自己的孩子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生在我家就得接受这些。先不说过激的那些触碰法律的举动,单是这样的观点就实在是太自私,很多家长在冲动时都会爆出这样的一两句话,可是,我们更愿意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他们的骨血连在一起,怎么可能做到如此冷漠呢?

先前爆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将对原生家庭的讨论推向了风口浪尖。

原生家庭 ,决定着一个人的“出厂参数”,是后续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塑造性格、品质、价值观的第一站,自然极为重要。

心理学家弗里曼认为, 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 也就是说在原生家庭中缺失什么,那么他在以后的道路上可能会更加突出的追求什么。

从小不受母亲待见,未成年就不得不独立的小妹苏明玉,见谁都说“苏家的事和我没关系”。

但是,亲人又始终是明玉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出钱出力为母亲办葬礼,带父亲买新衣服,帮大哥找工作……她内心依然渴望着亲情和认可。 越是缺失,她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对亲情展露渴望。

这其实已经是较好的情感成长的方向了,有一部分人无法在这种黑暗里学会正常的心理调节能力, 孩童时期积攒的情绪累加在成长后的世界里,往往出现心理问题,有些会伴随其一生,甚至引导他走上不归路。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父母给他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他就会给自己建立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幸福的家庭里长大,有健康的心理与性格。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原生家庭”这个词开始广泛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也开始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多少人曾经无比期待能够从家庭中得到温暖,得到足够的心理能量,却又一次次地被原生家庭弄得遍体鳞伤。

家人的怒斥伤害、不理解与指责,一点一滴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是不一样的,或许,你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

家庭成员之间大事小事矛盾不断,不可调和,影响他人又影响自己;

明明你已经抑郁焦虑地不能自控,他们却认为这是矫情,对你丝毫没有多一分重视;

无论你想做什么他们都反对,总说你不行你做不好,让你听他们的话、走他们给你铺好的路,但从此你却失去了自我……

这些负面的家庭模式,也正是今后你性格问题、生活不满的原因之一。

比如从前凡事有主见的小孩子,有一对事事想要做主的父母,被家长打压了积极性,觉得疲惫。

于是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只能被迫亦步亦趋地按照步骤和要求来,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很多时候都会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或许大家也尝试过改变家长的想法与态度,想让家长看到自己真实的状态,让他们改变对待自己的方式。

可是,改变别人哪有那么容易啊,你越是希望他们改变,最后你越是痛苦,因为你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可是又放不下这样的期待。

其实更好的办法还是改变自身,我们不必等着先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不必等到他们真的认可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先自我独立起来,自救成功之后再和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呢?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独立并不是说与父母断绝关系,这里指的是我们自身心理上的独立与成长。

其实当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这个问题的时候,便是我们成长的契机,但多年来的习惯却使我们的改变变得艰难,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坚持。

比如你想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那当你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先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习惯性的询问他们。

对于父母,我们无法阻止他们发表意见,但选择是我们自己做的,只有自己做的选择最后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承担一切后果。

所以,做到心理上的独立,能够重新拥有自己的主见,以及独立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随着“原生家庭”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人们也渐渐开始有了意识,发觉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记住,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来路不由己,但前路可期,愿你放过自己,向幸福前行。

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的父母,有了自己的家庭,而这个家庭我们没有选择权,其实有些原生家庭很糟糕,父母经常吵架,我们也依然只能默默地忍受,有小伙伴告诉小编,自己就是这种情况,本来以为随着自己长大,终于可以摆脱原生家庭了,但直到最近恋爱要修成正果了,他才发现自己对婚姻特别的恐惧,小编认为你的第一步应该是接纳自己,不要逃避自己的原生家庭,其实如果说自己的内心真的很恐惧的话,那么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

一、对婚姻恐惧该怎么做?

首先大部分人在面对问题时其实是逃避的,很多人的原生家庭很糟糕,但是他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但越逃避问题就越成问题,小编认为,首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在心中告诉自己,没错,自己的原生家庭就是不太好,自己现在对婚姻就是很恐惧,但这并不是自己的错。其次如果这个问题真的很困扰你,让你无法解决,小编建议你去求助心理医生,他们会是很好的倾听者和你心理问题的解决者,让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让你对婚姻的恐惧降到最低。此外,小编认为你还可以和自己的男朋友多沟通,多交流,大胆的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要相信两个人一起解决问题,一定比一个人单独面对能够做得更好,他会很好的缓解你的内心压力。

二、小编的想法

小编很想隔空的给你来一个温暖的抱抱,很心疼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方式在你心中产生的心理阴影,虽然这些事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那些伤痛永远停留在你的心里,小编很想对你说,如果那些曾经的创伤,让你的情绪起伏,让你的身心很压抑,希望你能主动的求助于你身边的朋友,或者直接将它诉诸在笔端,希望你能尝试自己,主动治愈自己。

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希望每个人对婚姻都不会再恐惧。

原生家庭的伤害可能需要一辈子来抚平。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去看看心理医生吧,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就买些书自己治愈自己吧,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不是没有办法,你发出问题就证明你还有求救的意识。除此之外,尽量扩充自己的朋友圈子,一个乐观积极的朋友,能改变你很多。加油吧,谁不是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呢!不用畏惧和害怕!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眼前的苟且,但是你也要始终相信,一定有属于你的诗和远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10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