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容易闹脾气,是因为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长大的吗?

孩子很容易闹脾气,是因为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长大的吗?,第1张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是在幸福的家庭中长大,但现实是很多孩子都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

也有人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的性格、习惯等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是什么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就是什么样,因此,“易怒”父母养出的孩子,更容易暴脾气。

曾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对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因为一个小问题意见不一,大吵起来,随后更是动起手来,导致妈妈面部被毁了,爸爸被拘留了,只剩下孩子受惊无措地大哭。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人们都很心疼这个孩子,纷纷指责这对父母不会控制坏情绪。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父母吵架的时候,最遭罪的就是孩子,不但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还可能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跟父母一样恶劣。

■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闹情绪

试想一对父母如果经常吵架,他们的孩子是否会受到影响?我想很多人都会回答:是。父母一旦吵架,情绪变得恶劣,会很容易拿身边的人撒气,于是,孩子便成了 “受气包”。

我表弟的家庭就是如此,舅舅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在家庭事务上拥有绝对的掌控权,舅妈虽然性格温柔,但也很有主见,两人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

记得有一次去表弟家里吃饭,把菜都摆上桌的时候,舅妈才想起来没有买香菜,大家都说没有也没关系。

但舅舅却不满意:“你说你干啥啥不行,出门前说了几遍了还忘记 !”舅妈听了也委屈:“你还说我,你不也忘记了吗?”两人说着说就吵吵了起来,舅妈一摔筷子:“不吃了!”

表弟一惊,手上的玻璃杯没抓稳,掉地上碎了。

舅舅转而把气撒在了孩子身上,大声吼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跟你妈一样,要造反吗?”表弟两眼一红,突然就哭着跑出去了,大家都说赶紧去追孩子,舅舅却说:“让他去,出去了就不要回来!”最后这场饭很尴尬地收场。

后来,表弟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十分叛逆,经常跟父母对着干,还闹得要离家出走。直到有一天,表弟没钱用了打电话给我,我让他赶紧回家,表弟倔强地说:“宁愿死外边也不回家。”

父母在一起几十年,生活中难免有争吵,有时候只是因为一些小事情,却轻易地触发怒火,造成的后果犹如“踢猫效应”一般,摧毁幸福的家庭,给孩子造成难以抹去的伤害。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机制:

一个父亲在工作上被上司批评,心里窝火又不敢顶撞,回家后对做饭的妻子一通挑三拣四。被骂的妻子感到莫名其妙和委屈,对正在写作业的孩子一顿唠叨、嫌弃。孩子怒而摔门出去,路上被一只小猫挡路,气得踢了一脚。小猫因为受惊跑马路上,一辆车飞驰而来……

可见,人类的坏情绪会根据社会强弱关系逐级传递下去。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思维,受气了也会想要发泄。而孩子作为家里最小的一个人,不敢直接对长辈撒气,于是,便可能会向同伴、宠物等产生暴力行为。

■父母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有传染性的,父母首先得自己控制好情绪,才能以身作则让孩子也学会控制情绪。

①“数颜色法”

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便是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Leonard Felder)提出的“数颜色法”。

顾名思义,当父母感到自己快要爆发情绪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周围的景物,然后在心中默默念这些物体的颜色,比如:墙壁是白色的、桌子是黑色的、杯子是**的、孩子今天穿的衣服是红色的……

在“数颜色”的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分散,愤怒情绪稍微冷静下来,才能理性地看待问题。这个方法很简单 ,如果父母每次都有意识地去做,能减少很多坏情绪的传递。

②“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其中,A是激发事件, B是信念, C是后果。心理学家认为,C不是由A直接引发的,B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和行为结果,不是某一事件直接引发的,真正的原因是人们对这件事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比如孩子考得差这件事情,不是父母生气的直接原因,但父母一想到会令自己没面子,就会怒火中烧。

因此,父母如果能改变自己的偏见和不正确认知,就能减少负面情绪爆发,家庭矛盾也会少很多,孩子才能在一个健康有爱的家庭中长大。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 ,尤其是两个孩子 年龄差距又很小 ,那么他们之间出现一些争吵是很正常的 ,作为家长的话 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第一,尽量的去调和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让两个孩子相亲相爱 ,至少不要总是针锋相对的 。

家里的两个孩子经常吵架 ,觉得更多的就是东西分配不均匀 或者是感觉父母做事不公平 ,这才是他们争吵的原因 ,那么作为家长来说的话 我们就要做事情的时候尽量保证公平 ,首先不能因为孩子大就要去让着另外一个 ,不要因为你女孩儿就应该让着男孩儿之类的 ,这样的话总会让一个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忽视或者是不公平对待的 。作为家长 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一定要公平公正 。

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 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做错了就要批评 ,对待那个受委屈的就要安慰和安抚 ,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家长是公平的 才会信任你 。

第二,在两个孩子吵架或者是打起来的时候 ,家长应该做好裁判的作用 ,我的孩子就应该批评 做对的就要鼓励 ,并要公平公正 能偏私任何一方。

有两个孩子的家长 ,往回偏向小的或者是偏向男孩儿 ,这样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 ,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去谈护一方 而委屈了另外一方 ,要时间久了 两个孩子的矛盾会越来越大 ,家长造成的错误 反而让两个孩子来承担 ,感觉这样也是不公平的 。

第三,我觉得作为家长还是要制造一些让他们两个人相亲相爱的机会 ,你这样以后他们两个是唯一有血缘关系的人 。

其实亲兄妹或者是亲姐妹 应该是特别亲近的 ,不要因为孩子的吵架 而影响了以后的感情 ,为家长就是要尽量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许多孩子不听话起来,不仅无视父母说的话,还会跟父母对着干,甚至还会出现打骂家长、摔东西的现象,高兴的时候比任何人都兴奋,不开心的时候,谁的话也不听,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十岁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一、父母应该避免大嗓门。

通常在家中都可以看到,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的声调就会越来越高,嗓门也就越来越大。而在家长发脾气后,孩子也哭着闹着耍起了脾气。而最后,就是家长拉下脸低下头去劝孩子。其实这样子的话,不仅会让家长和孩子的脾气都变得不好,而且也会失去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二、家长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应当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但不要一副太气愤的样子,也不要在说孩子时把以前孩子犯过的错误统统一时都给说出来。家长应记得,在跟孩子说话时,要记得是对事不对人,一事归一事,不要做过多的联想,也不要随便地就给孩子贴上“不听话”、“不乖”之类的标签。毕竟孩子都是在成长中,有时家长的语言可能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

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时也要记得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果彼此都情绪失控,此时就不应该讲。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讲道理才有效,也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三、耐心接纳,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

是孩子感到不舒服,还是他内心的真实渴望没有被理解呢?情绪有好有坏,不要忽视坏情绪,要面对孩子的坏情绪,请耐心接纳,给孩子说话的权利,先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诉求和理由。

四、教孩子去认识情绪,并且表达出来。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去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比如孩子生气的时候,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会说我感觉自己很难受,想打人;有的孩子会说我想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全部砸烂。

当孩子能积极地用语言描述的时候,那恭喜你,孩子已经开始拥有情绪管理的能力了。帮孩子认识情绪,亲子共读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借助书本让孩子去认识情绪语言。而且故事也往往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

五、父母要自我检验,看孩子的成长环境如何。

孩子的脾气,跟父母息息相关。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最后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变成爱发脾气的人。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脾气暴躁,孩子个性也不会太温善。被情绪化、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情绪问题更多。

十岁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解决?

一、尊重孩子的话。

孩子乖巧是我们作为家长的都想要的,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我们家长也要自我成长,不要对孩子一味地要求听话,听自己的话,而是要让孩子听正确的话,尊重孩子说出来的话,只选择正确的,而不是家长的所有话都必须强迫孩子听,这样听的意义全无。

二、花时间与孩子沟通。

作为二胎妈妈,在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的时间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好处。在我没成为全职妈妈的时候,我常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很少与儿子沟通,儿子说什么我很多时间也没耐心去听,导致有段时间我下班回来和儿子打招呼,儿子都不理我,那个时候心情也是很不好受的。到现在我花费了很多时间陪伴儿子,和他一起聊天玩耍,温和地和他沟通商量,儿子现在什么事情都会和我说。从这一点上我体会到,孩子如果出现问题,缺乏沟通是脱不了干系的。

三、遵循凡事有商有量,朋友般相处原则。

在不少家庭,家长与孩子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要么孩子是无法无天的霸王、少爷,要么反之家长是一手遮天的绝对权威,这两个极端家庭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要想孩子听话,起码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自己的意见让人尊重,从而孩子也会尊重他人的话语,即使不同意,也会说出个不同意的原因,而不是采用不听的方式来应对挑战家长的权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584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