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四梦之牡丹亭 汤显祖笔下成就旷世奇缘

临川四梦之牡丹亭 汤显祖笔下成就旷世奇缘,第1张

牡丹亭汤显祖

汤显祖是明代有名的戏剧家。他自幼才华横溢,进家塾、写诗、中举人,可惜之后仕途坎坷。不过官家不幸诗家幸,一部戏剧《牡丹亭》造就了他的艺术巅峰。

牡丹亭剧照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牡丹亭》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主人公展开爱情故事,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原是太守之女,有权有势,为人十分向往自由,充满生气。游园时的春景让她伤春,感觉自己的一腔愁绪无处排解。梦中,杜丽娘与一书生相会,偷尝到爱情的乐趣。梦醒,现实的无情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无趣,日渐消瘦,一病不起。临死前嘱咐母亲葬于梅树下。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再次幽会。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却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成人之美。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剧中刻画人物十分传神、立体,不仅形态上全面,在人物内心世界也是全方面展示。通篇辞藻华丽,不少词句流传至今,朗朗上口。歌曲《在梅边》也引用不少《牡丹亭》的词句。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经典古典戏剧。

汤显祖 莎士比亚

在戏剧方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同为大师,诚然我们知道当时的国家还没有如今这么开放,两位大师交流的唯一途径也只能通过精神和灵魂了。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大环境相似。汤显祖生活在明代,那时的明代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有着变革,例如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认为其与个性相悖。莎士比亚处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反观中世纪的种种做法,主张人文精神。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个人追求不同。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长辈对其耳濡目染。汤显祖期望通过科举进朝为官,在政治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惜当时科举制度混乱腐败,汤显祖无奈退出官场,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戏剧创作。这可以说是“官家不幸诗家幸”。而莎士比亚只想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并没有想在政坛占有一席之地。两人的作品都从积极乐观转为哀伤无奈。汤显祖之前创作的作品时虽对社会现状不满,仍渴望得到朝廷的赏识。之后他回乡创作,已经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莎士比亚刚开始创作时英国打败别国,民族充满信心,后来丧子之痛使其作品流露出悲观和失望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这两位戏剧上的泰斗都有才气,都应该享有世界性的声誉。

汤显祖名句

汤显祖是明代有名的戏剧家。他自幼才华横溢,进家塾、写诗、中举人可惜之后仕途坎坷。官家不幸诗家幸,一部戏剧《牡丹亭》造就了他的艺术巅峰。这部小说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主人公展开爱情故事,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作者在剧中留下的许多名言也被世人牢记在心。其中,“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是一句饱含深意的经典名言,被人沿用至今。

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话是小说中的人物杜丽娘和春香游园时说出来的。进入园中,看到金粉画廊,池边的苍苔,虽春意盎然,美景在前,可是想到自己的愁绪没有地方派遣,提不起赏景的兴致,不知道赏心乐事在谁家谁院。最终黯然而回,倒不如回家打发无聊,打算留些余兴,过几日再来。

这句表现出了杜丽娘看到春日所激发出来的活力,但是由于自身受到限制,发出惜春的感慨。从侧面可以表现出杜丽娘的内在有一股追求自由生机的力量,有一股反对封建限制的气魄。她不满现状,不甘现状。这一声感慨,为后文死后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相会,要求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个屈服在封建教条之下、唯唯诺诺的千金大**能做的事情。

汤显祖故居

汤显祖故居其实应该严格来算有两个,分别是江西抚顺和浙江遂昌,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汤显祖的祖籍是江西,后来迁到了抚顺,而公元1591年的时候,汤显祖因为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被调任浙江遂昌县做当地的知县,于是就有了两个汤显祖故居纪念馆。

汤显祖纪念馆一景

汤显祖,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在他为官期间,勤政爱民,不仅兴办教学还劝农耕作,在他眼中看来,百姓可以知书达礼是很重要的一门人生哲学,后来自汤显祖和县令一同创办了“贵生书院”,在旱灾年里这里还出过15名举人,可见汤显祖对文化教育的注重,也从侧面说明了汤显祖政绩十分显著。

为了纪念汤显祖,江西抚州汤显祖纪念馆在1995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整个场馆占地面积有180亩,分为了三大块:四梦村、娱乐村、度假村组成,按照汤显祖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以及《邯郸记》中的场景来展现给大家。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汤显祖生平和代表作等资料向大家呈现出来,总的来说,整个纪念馆文化内涵极深。

浙江遂昌境内的纪念馆人气并没有江西抚州的大,但胜在静谧安静,整个场馆占地900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和后园大部分组成,场馆内的环境优美,还且古朴幽静,这个场馆内也包括了汤显祖的生平,当然,对于汤显祖自爱遂昌的政绩也是必不可少的,汤显祖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也是大肆宣传了一番。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非常著名的戏剧学家,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两人同属于一个世纪,实际年龄也相差不大,在各自的国家里都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戏剧。有很多人都称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这是因为两人在戏剧创作的手法、思想以及内容等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艺术成就相当之高。

从创作的手法来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喜欢使用虚构的浪漫主义来创作戏剧。无论是牡丹亭里的杜十娘,还是仲夏夜之梦里面的赫米娅,都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想象。这种浪漫是自由的、奔放的、打破束缚的,让人十分的震撼和喜爱。

从创作思想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相同之处。汤显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从小就天才横溢,有着很高的创作才华。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封建社会中,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迸发,经济十分的发达,但是明朝中后期的封建思想压迫是比较严重的。在这种压迫中,汤显祖的很多戏剧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束缚的反抗。而莎士比亚同样如此,他生活在文艺复兴早期的时代,当时的社会旧贵族十分的腐败和堕落,人民生活的十分的痛苦。他痛恨这一切,他的作品也充满着对个性的追求,对自由的追寻。

从创作的内容上来看,他们都十分擅长爱情剧的创作。汤显祖流传较广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这四部作品被称为临川四梦。其中的内容都与爱情相关,充满着华丽浪漫的想象和残忍酷烈的现实,着实让人着迷。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等,都是著名的悲剧爱情故事,现在还有很多的话剧都在演绎这些名著,十分受人欢迎。他们两位都是流芳百世的喜剧大师,值得我们一直去学习、去追寻。

如果这些都不够格的话,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位,都可以与他们齐名。这于我来说,还是保守的客气,若照心里直言不讳地说,都比他们强多了,尤其《三国演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部《红楼梦》,是故事书、历史书、言情书!里面甚至有食材、药材、人情礼往、园林、建筑,服饰等等,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而中方提供的就是汤显祖的善本。而在各个国家层面的展览上,莎士比亚也和汤显祖并列,证明了在意识形态领域,汤显祖被认为是和莎士比亚同级的。

也使得中国的文学巨匠们缺乏对普罗大众的人文关注,所以在启迪民智上没能做出更多的奉献。汤显祖和兰陵笑笑生、鲁迅在这点上做得不错,但与前述几位文豪比,差了些什么。而西方非常缺乏中国文化,现在也该他们努力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了,因为,如果不了解中国,那么也就不会了解二十一世纪,至少,不可能深刻了解二十一世纪。产生了广泛和极其重要的影响 ,并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当然,他首先是个思想家、革命家、战士,但他更应该是一位跻身于世界文豪之列的伟大文学巨匠!

托尔斯泰这种水平的作家,中国就多了。他们在中国也就属于中等水平的作家,谈不上有多优秀……西方小说成就最高的就是《圣经》,其他水准就一般。后期,在音乐上有所表现。轼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文豪,可与世界文豪比肩,至于十大文豪中有鲁迅,不知道是谁排的,政治意味太浓,本人在民国也不是最突出的,更何况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了!以后的司马相如,司马迁。加之以后数千年中的文,史泰斗诗词神圣。别总觉的别人的饭才香。我们的比他们强何止千倍万倍。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斋名玉茗堂,江西临川人,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及文学家,被誉为与莎士比亚同期及影响力相等的伟大文学家。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汤显祖之所以被大家成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是因为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出生年月很接近,并且去世时间也相似。并且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在戏曲界有着很高的地位,为戏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后一点就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循规蹈矩,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并且两个人都擅长表达哀怨的情绪。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创作背景

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84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