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赞花生的文言文

夸赞花生的文言文,第1张

1 赞美花生的诗句

标题:茶诗

年代:唐

作者:郑愚

体裁:五古

内容:--------------------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标题:句

年代:唐

作者:张祜

体裁:句

内容:--------------------

万国见清道,一身成白头。

此地荣辱盛,岂宜山中人。

椿儿绕树春园里,桂子寻花夜月中。

一身扶杖二儿随。

夏雨莲苞破,秋风桂子凋。

杜鹃花发杜鹃叫,乌臼花生乌臼啼。

茶风无奈笔,酒秃不胜簪。

2 形容花生的诗句

1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貌不惊人的花生花。

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2 轻轻地剥开花生的外壳,一眼就看到了睡在红帐子里的花生宝宝,解开红帐子,白白胖胖的花生宝宝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看着它,让我馋的直流口水。

我忍不住把花生宝宝放进嘴里嚼啊嚼,花生真好吃,有一股香香的脆脆的味道美味无穷。3 花生“蕴藏着另一种美”。

这“另一种美”是指花生花虽然貌不惊人,却默默地结成果实,显示出谦虚的品格。4 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自己。

5 花生一样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一切的普通劳动者。6 “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大家肯定都猜过这个谜语。是的,这道谜语的谜底说的是——花生。

7 花生又叫落花生。花生在地面上开出**的小花后,由于受过精的子房怕光,需要在黑暗和潮湿的环境里发育,所以它就扎进土壤里继续生长。

8 我爱花生,但更爱花生的品质,我也愿做一个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的为人类做贡献的人。9 花生还穿着一件红色的“保暖衣”,轻轻的把“保暖衣”给脱掉,只见一个乖巧可爱的“小不点”出现在我的眼前,再看那白白胖胖的果肉,真想让人流出贪婪的口水。

10 花生不但是一种休闲食品,还是一种对身体有多种益处的宝贝呢。

3 描写“花生”的诗句有哪些

1、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

《秋日斅庾信体》唐 李世民 2、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 《咏烛二首》唐 李世民 3、漠漠花生渚,亭亭云过湖。

《送卢少府赴延陵》唐 李颀 4、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对酒忆贺监二首》唐 李白 5、云影断来峰影出,林花落尽草花生。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唐 卢纶 6、已向九霄横鹗荐,词埸独步花生笔。《满江红·学富胸襟》宋 无名氏 7、第一峰,是仙物,惟产金花生恍惚。

《敲爻歌》唐 吕岩 8、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石洞饷酒》宋 陆游 9、九日春阴一日晴,不堪风驾浪花生。

《园中偶题》宋 陆游 10、方寸纠纷俗累萦,无端怅触笔花生。《赠刘存基》近代 吴佩孚 11、草酌乍舒情眊矂,花生陡觉眼迷离。

《春日田园杂兴十首》宋 陈舜道 12、玄花生眼蜩鸣耳,贪校新抄数板书。《夜坐二首》宋 刘克庄 13、从头法归镇长开,郁郁黄花生翠竹。

《缘识》宋 宋太宗 14、半枯顽铁石,特地数花生。《池州和同官咏梅花》宋 张道洽 15、晚花生废圃,老树立秋阴。

《秋怀》宋 张嵲。

4 描写花生的诗句有哪些

1、原文: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唐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翻译: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2、原文:杜鹃花发杜鹃叫,乌臼花生乌臼啼。

茶风无奈笔,酒秃不胜簪。唐 张祜《句》 译文:杜鹃花开了杜鹃鸟啼叫,乌臼树、花生,乌臼鸟啼叫。

饮茶后兴奋但无奈没有笔,酒喝完了没有用来别住头发的饰物。 3、原文: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6666生。

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唐 李世民《咏烛二首》 译文:九条龙围绕烛焰而舞动,花生追逐着阳光生长。

在这高殿内可以待到月亮升起。 扩展资料 古今花生的寓意 花生:俗称(长生果),因它永远保持永不腐烂的青春生命;用花生来象征长生不老。

花生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是传统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利市果”,寓意多子多孙儿孙满堂,预示两个相爱的人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象征着爱情的完美,生活多姿多彩; 象征长寿多福,如意平安幸福!玲珑精致、妙趣横生的花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出传统生活中的雅趣,也预示着果实累累,事业成功。和其它吉祥物配在一起那意义可就吉祥多多了。

 《落花生》是现代作家许地山写的一篇哲理散文,发表于1922年8月10日出版的《小说月报》上。

 这篇平实的文章写的是平凡的种花生一事,却道出了其中蕴含的不平凡的人生哲理,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许地山也很喜欢这篇作品,后来还特地取了个笔名就叫“落华生”。

许地山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种花生。写母亲带领儿女把屋后半亩隙地辟为花生园,大家的热情很高,“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母亲建议定一个晚上为收获节,举行一次品尝花生、庆祝丰收的晚会。

    第二部分就是写的庆祝会。父亲提出了“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的问题,生动地写出了家庭讨论会的热烈景况。孩子们说出了花生有香味以及可以制油、价钱低廉等特点。最后,父亲做了画龙点睛的总结,他说:“花生底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底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于是,他从哲理的高度概括了落花生的品格:“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也由此领悟到这一道理:“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这时,父亲肯定了这一认识,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那么,从落花生的品格当中,我们会想到哪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呢?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一是首先弄明白落花生的品格,那就是“有用”,也就是在为人类做贡献,同时又是“不是伟大、好看的”,也就是质朴无华,连起来看就是“默默无闻做贡献”;二是围绕“默默无闻做贡献”这一特点去发现我们身边的这样的人。由此,可以想到好多这样的人,比如默默教书育人的老师,不管风吹日晒而默默清扫垃圾、美化城市的清洁工人,辛勤劳作的医护工作者,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建筑工人们等等。如果要从上述人物中选择一个写一篇短文,那么,可以写成记叙文,比如写清洁工人,可以写他们坚守岗位、美化城市的具体表现,比如他们中午在路边吃自带饭,在风吹日晒中清扫等等。

  从《落花生》这篇质朴无华的文章中,也可体会到许多质朴无华的道理。如果要以此为材料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可以提炼出哪些感想的“点”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做人要实在;做一个实干家;要追求内在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做人不能光说不做;不做一

  《落花生》教案(一)

 教学要求:

 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著名的作家。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 )、( )、( )、( )、( )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 )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 )的语言,他说了( )次话,其中第( )次和第( )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

 (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

 (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

 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4、“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不好看 鲜红嫩绿

 埋在地里 高挂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 鲜红嫩绿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5、师:丁丁和小华这两们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丁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的上东西都是不好的。”

 过渡: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我是怎么理解,怎么说的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处表好看)“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人要不要讲体面

 3、“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

 5、“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6、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7、同学们学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好,谁想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8、朗读对话。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你们知道许叔叔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2、师:许地山叔叔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课外延伸。

 课文学完了,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每位同学回家后,买上半斤花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尝尝花生。可别光吃,还要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妈妈谈谈有关花生的话题,好吗

 《落花生》教案(二)

 教学内容

 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文章。《落花生》和《丑菊》寓理于物,以平实的笔触,借花生和丑菊,阐明了深刻而又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记金华的双龙洞》和《山雨》则寄情于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借溶洞和山雨,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及欣赏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学方法

 本组课文体裁、风格各具特色,堪称文质兼美的传作。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学习语言和感悟思想内涵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实践,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感悟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17 落花生

 课文特点

 这是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作者借花生的品格,讲明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的音,形,义和一个多音字,会用“吩咐”、“分辨”造句。

 2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教会学生借助具体事例,练习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本文借助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平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的品格说明做人的道理。

 学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解题,简介作者

 让学生观看花生的投影,使学生明确“落花生”就是花生,因为它这种植物有长柄,开黄花,花落生果,果实生长在土里,所以叫落花生。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十分喜爱花生的品格,生前曾以“落花生”为笔名发表文章,以此激励自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后,划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或查字典理解,也可质疑全班共解。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装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体面:本课指外表好看,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三、自由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后第二题。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议花生”这一内容的起止部分。(从

 “那个晚上天色不好”到“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3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1)(①、②节)写全家人“种、收、尝”花生。

 (2)(③——倒数第二节)写全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

 (3)(最后一节)写“我”从这件事中受到深刻的教百。

 四、学习第一段

 1 默读课文,思考:

 (1)结合句子理解“怪”的意思(这里是特别,很)

 (2)母亲为什么提出要种花生(有半亩空地;我们都爱吃花生)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十个字概括了种、收花生的过程,简明扼要,这一段是略写。

 2概括段意:我们在后园空地上种的花生收获了。

 六、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2用下面的字组词

 播( )吩( )咐( )辨( )

 翻( )纷( )附( )辩( )

 慕( )辟( )便( )矮( )

 幕( )避( )使( )短( )

 3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

 4按课后提示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前课时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2第一段讲什么(我们在后园空地上种的花生收获了。)

 二、学习理解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文,划出你不理解的语句。

 2分组讨论理解。

 3汇报。(根据学生质疑相机打出语段,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在的小组是如何理解。)

 1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理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待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这是它们生长方式的不同,在这里父亲借花生的可贵,赞扬了那些不只追求外表美、不图虚荣,而能踏实肯干,愿意为人民多做贡献的人。)

 (3)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个怎样的人(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等)为什么(引出后两句的理解学习)

 2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这里爸爸用花生来比喻有用的人,用桃子、石榴、苹果来比喻外表

 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要我们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不要只讲究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既要讲究外表美,又要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3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理解后联系实际举例:

 (1)什么叫有用的人(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如清洁工等。)

 (2)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指那些贪图名

 利,追求表面光彩,不学无术的人。)

 4小结:同学们,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当你周围遇到那些“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时,你应该怎么劝他

 三、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通读全文,边读边想那些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分清主次的方法,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我”家在收获节的晚上,一边品尝新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事。)

 3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五、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抄写你喜爱的句子。

 3 用下面的词造句。

 吩咐: 分辨: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味道美

 种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可榨油 对人有好处

 价格便宜

 最可贵

《落花生》这篇习作例文在写作上主要的特点是以物喻人,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收获节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的情况写得简略。这样组织材料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散文,它运用对话写人记事。在平淡如水的记叙中,蕴涵了殷殷的深情。收获花生的夜晚,妻子儿女、父母昆仲姊妹,数人围坐一屋,品尝着自己亲手劳动种植的花生,一灯如豆,言欢意惬,这该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而又回味不已、充满着温馨气息的阖家欢乐图呵。

这里有慈母的爱,严父的情,兄姊的宽厚,小弟的聪颖。从这里,当母亲的可以寻到子女的拳拳寸草心,做父亲的可以觅得妻子的温柔,儿女的厚爱;做儿女的也不难体味出父母天高地厚一般的养育之恩。

总之,任何人都可以从中领会到家庭的温暖,天伦的乐趣。父亲与膝前儿女们亲切的闲谈,热烈的讨论,家常的絮语,品评着人世间一件最常见而又微小的事物。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辞,也无阐幽发微的“春秋”大义,看似平淡无奇,却包含了人世间所有父亲望子成人的殷殷深情。

《落花生》这篇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全文借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赞扬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强调了做一个务实的人的重要性。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一方面保持锐意的进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去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运被限定。许地山一生都在求索着人生的密码与终极目的,也在行动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作者 许地山

文章的作者是许地山笔名为“落华生”,文章的中心是从花生的品格中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道理。作者正是围绕中心,主次分明地叙述,所以课文篇幅虽然短小,却给我们以鲜明的印象,使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中领悟出耐人寻味的哲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0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