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演员是谁叫什么名字?

这个女演员是谁叫什么名字?,第1张

余芸萱,9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1],中国内地女歌手,女子偶像团体CKG48四期生,IDOLS FT成员,经纪公司为上海丝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1]。

中文名

余芸萱

别名

小野、三岁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四川省

出生日期

9月4日

星座

处女座

血型

O型

身高

163 cm

职业

歌手

经纪公司

上海丝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女性向就是以女性群体为目标受众,针对女性需求而开发的IP。

随着近年来女性向二次元IP被逐渐受到重视,女性向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然而大众对女性向的定义却并不明晰,且对于女性向的定义产生误解的人群也不在少数。

究竟何为女性向?

简单来说,其核心是以女性群体为目标受众,针对女性需求而开发的IP(作品)。

而如今国内最为常见的误区,便是将女性向直接等同于腐向/乙女向,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挨打的观点。

之所以形成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男性二次元爱好者,对女性爱好者群体知之甚少的缘故。熟悉二次元女性向圈生态的人都知道,女性向中的腐向爱好者与乙女向爱好者之间异常对立,彼此针锋相对,过往发生过的战争也是血流成河一片惨绝,此二者的死敌程度可类比为曼联&利物浦、湖人&凯尔特、各类撕逼党争。

冒然将女性向作品打成腐向/乙女向,那结局必然是左边被腐女狂殴,右边被乙女暴揍。无知者有罪,最终落得一个腐乙混合双打也麻烦请不要喊冤。

之所以男性爱好者会形成这样的观点,深究内里,最大的因素便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陆二次元爱好群体一直被冠以宅男腐女这个标签,故而产生的思维定式与刻板印象。

就如同圈外人士谈起动漫,最先跳入脑海的是Cosplay一般,然而并非所有二次元爱好者都热衷于Cosplay,OTAKU本身就存在许多细分,一如女性向。

女性向作品的分类

一、根据作品内角色之间的关系,女性向共包含这几类:乙女向、腐向、一般向以及百合向。

相较而言男性向的分类:BG向、百合向以及一般向。

细分定义:

1)一般向女性向作品:

主角一般为女性(也有少数男性or性别不明),主角不涉及或极少涉及恋爱。以友情、战斗、成长、自我实现等要素居多。有些也会以科幻、推理、悬疑作为主题。

2)乙女向女性向作品:

主角(女性)与男性角色发展恋爱关系的作品。

其中可细分为:

①一般向乙女:主角(女性)与单一男性角色发展恋爱关系,有潜在的男性恋慕者角色,初始体裁以漫画居多。

②后宫向乙女:主角(女性)与任一男性角色皆可发展恋爱关系,主要登场角色大多数为男性,初始体裁以游戏居多。

3)腐向女性向作品

主角(男性)与男性角色发展恋爱关系的作品。

4)百合向女性向作品

主角(女性)与女性角色发展恋爱关系的作品。

根据作品内角色之间的关系,女性向作品粗略上共可分为这四类,然而就实际而言,其中的界定也并非是泾渭分明。例如,《冰上的尤里》便是介于一般向女性向与腐向女性向之间,《天使禁猎区》介于一般向女性向与乙女向女性向之间,很难完全界定究竟是偏向于哪方,许多剧情向作品都是如此。

二、根据针对年龄层的不同,女性向作品可分为:

幼女向(初中以下):诸如《花仙子》、《守护甜心》、《东京猫猫》等。

少女向(初中至成年):诸如《魔卡少女樱》、《水果篮子》、《月刊少女野崎君》等。

青年女性向(成年):诸如《最高机密》、《入侵》、《7seeds》等。

此分类是以大致区间划分,也存在着受众跨越自身所在年龄层的现象。

女性向作品分类的界定:一般而言,是以官方的自我认定为准。

官方盖章,最为致命,当然也会存在部分受众并不认同官方界定的状况,如《偶像梦幻祭》的部分受众认为该款游戏为乙女向作品,但却被官方告知并非如此。

而官方没有明确表示的情况下,最为简单粗暴的分类方法,是根据该作品最初刊载的载体来划分:《花与梦》、《LaLa》、《少女COMIC》、《なかよし》、《Ciao》、《Ribon》etc

年龄层:少女作品类型:一般向女性向/乙女向女性向《MELODY》、《Young Animal》etc

年龄层:青年女性作品类型:一般向女性向/乙女向女性向《Ciel》、《Drap》、《花音》、《gateau》、《cab》、《on BLUE》、《Dear+》、《homme》、《CLaCLa》etc

年龄层:少女/青年女性作品类型:腐向女性向《百合姬》

年龄层:少女/青年女性作品类型:百合向女性向

相对应的男性向作品载体分类:《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Sunday》、《周刊少年Magazine》etc

年龄层:少年作品类型:大众向/一般男性向/BG向男性向《周刊YOUNG JUMP》、《周刊YOUNG MAGAZINE》、《MORNING》、《AFTERNOON》etc

年龄层:青年作品类型:大众向/一般男性向/BG向男性向《MANGA TIME KIRARA》etc

年龄层:青年作品类型:大众向/百合向男性向

以上分类只是粗略划分,也存在例外情况。

特别注目

简单粗暴从角色男女占比来判定作品定位绝不可行,男角色多≠女性向,女角色多≠男性向。

否则按照男人多就是女性向,女人多就是男性向这个逻辑,《排球少年》、《漂流武士》是女性向,《光之美少女》、《美少女战士》是男性向的咯?

跨越不同领域的喜爱:虽然将作品按服务人群进行划分,但在业界这样的情况也十分突出:尽管有着明确的一般向/男性向/女性向定位,然而最终吸引到的受众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在少年漫画主题、女性偶像主题、少女向动画。

1、少年漫画主题

以《周刊少年JUMP》为例:就定位而言,JUMP应该算是综合了一般向与男性向作品的杂志。但实际上,自杂志创刊以来,JUMP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广大女性读者的欢迎。

通过上面的销售表可以看到,诸如《排球少年》、《银魂》、《家庭教师》这样的作品,女性受众占比都超过了60%,《海贼王》、《死神》也占据一半。

由此可见,即便是少年漫画主题作品,从古早的《足球小将》、《拳王创世纪》、《铠传》,上世纪的《幽游白书》、《灌篮高手》、《网球王子》,到如今的《黑子的篮球》、《排球少年》、《我的英雄学院》,女性爱好者也一直占据着非常大的一块份额。

PS:另一方面,从动画BD&DVD发售情况也可推测出作品的受众趋向。

动画圆盘销量届有一个规律:在BD与DVD价格差距较大,且二者内容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男性购买占比多的作品,BD销量远远大于DVD销量,且实际销量≤PT(销量预测值)。女性购买占比多的作品,DVD销量占比更高,且实际销量(经常是数倍)>PT(销量预测值)。

根据此规律,销量统计上明显表现出诸如《排球少年》这样的一般向作品女性购买者众多的特征。

2、女性偶像主题

在偶像类的作品上,某些奇妙的现象也同样突出。一般而言,偶像类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女团/男团来区分男性向/女性向,然而就实际而言,真实的受众男女比例却不尽然。

偶像男团类作品的男女受众比例:无论是《IDOLiSH7》、抑或《偶像梦幻祭》,男性占比都在8%以下。即便是以男性参与度高而闻名的《偶像大师SideM》,其男性占比也有142%。

但是反观偶像女团类,部分作品的男女占比却大为不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LoveLive!》这个作品:女性占比为461%,几乎占到全体的一半。(在其他调查中,也有显示女性占比超过半数的统计。)

同样是偶像女团类的《偶像大师灰姑娘星光女孩》,尽管女性占比赶不上《LoveLive!》女性占比的5445%,为3657%,但也同时代表着女性数量超过了总体的三分之一。

日本本土LoveLiveONLY同人展男女比例也在6:4左右,这一现象其实并不新鲜,早已有之。

在新世纪初大爆的作品《轻音少女!!》,根据角川アスキー総合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该作品的男女受众比为6:4。对于轻音这一作品而言,究其内里,也有些近似于偶像女团的性质。

就这些数据,可以得到一个很有趣的结论:相较于偶像男团吸引男性较弱的能力,在对偶像女团的支持上,女性参与的热情其实大大高出人们的固有观念,甚至在一些作品上毫不逊色于男性的付出。

3、少女向动画

之前举例的两种是一般向/男性向作品中女性受众占比不少的类型,而到了少女向动画这块则是相反。

以《光之美少女》为例:此系列虽是以幼稚园到初中生的女生为主要观众阶层,然而实际上也同样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欢迎,男性观众也在其中占到了很大比例。

优秀的作品吸引到的受众是不分男女的:

诸如男性向的《剑风传奇》、《恶魔人》、福本伸行作品等。

诸如女性向的《风与木之诗》、《BANANA FISH》、《IDOLiSH7》等。

只要作品足够优秀深刻,无论男性也好女性也罢,都会发自内心支持,跨越性别。

开门见山地说吧,在ACG届,即使近年来推出了数量上超出以往的女性向作品,然而对女性爱好者给予的尊重却并不足够。

这其中的最大因素,是由于主流导向大多都是以男性爱好者的意见为基准。即便女性爱好者数量占比并不稀少,即便女性爱好者为业界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创作了众多同人作品,女性的声音却被理所当然地排出视线之外。

尤其在这几年年度动画销量排行榜,只要是女性向作品,抑或女粉占比较多的作品销量不错,弹幕和评论就开始连绵不绝地泛酸:业界药丸、业界凉了、业界没救、女人真可怕、女人的钱就是好赚。

客观地说,部分女性向作品在销量上还算不错的成绩,的确为这几年疲软的业界业绩增长注入了不少亮色,让业界看到了未来营业增长的潜在空间。然而实际上,花钱了反被嘲讽的情况却比比皆是。

因为我花钱了,因为我为喜欢的作品买单了,因为我肯为喜欢的角色真金白银地付出,所以我有罪。实际上这点不仅限于女性向,不少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的偶像题材也是如此:无论是LL、偶像大师,还是歌王子、I7,当偶像题材销量喜人时,嘲讽之声就开始此起彼伏。

不少人都觉得因为是偶像所以钱会从天上自动掉下来,然而却看不见无数暴毙荒野的偶像企划。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愿正视,这些偶像企划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并不在于题材,而是本身企划的质量优秀。一如女性向暴死的作品同样不少,真正能取得成功的无一都有着无可辩驳的过人之处。

然而针对女性爱好者的敌视岂止于此?

去年年初那场举报大战,原本是两家宅男之间的纷争(当时国内女性更多是在追小樱I7磕恶魔人的路上),到后面展开却变为了开始举报起女性向动画。一度形成了别人打我,我打腐女生动有趣的局面。如此自以为公正的偏见,实际上却是双标到好笑的状况更是不胜枚举:

Naïve推出第一款女性向N18成人手办时,不少男性爱好者跳出来表示这种手办有碍观瞻十分恶心,然而却从来没有看到他们在男性向N18成人手办的评论下面挥出正义的铁拳。

去年大热的女性向游戏《恋与制作人》更是遭到了无数口诛笔伐,且不论游戏本身素质如何,那些痛陈该游戏是如何如何肤浅没营养的人群,想必过去推过的GAL一定是步履深邃心怀天地的文学巨著吧。

同时在作品类型上也是双标严重,相较于男性对腐向作品的肆意嘲讽贬低,对百合向作品的攻击几乎为零。如果作品是真挚的,角色是打动人心的,同性之间的感情是男是女又有何不同?

另外值得留下姓名还有部分京都动画爱好者们,这几年京都第一个女性向作品Free!在商业上取得了不错成绩,即便是口碑掉到低谷的第三季卷均也有8000+的销量,第一季更是达到了卷均2w9的佳绩,为京都自耕IP后销量最高的作品。

然而京蜜们的表演呢?

讨论作品时:开除你京籍!

讨论销量时:谁说我们这几年没有过万的作品?

是他!是他他他他!

对诸如此类的发言张口就来觉得毫无问题,我不知道这份理所当然从何而来。

再回到年度动画销量排行榜上,当男性向作品销量不高时,弹幕就开始为其寻找各种理由:

宅男的钱都花在了氪金/买房/买手办上所以没钱买碟,不问论证,以结果来推导原因。好像彼时也忘记了,女性爱好者在购买周边和氪金上同样花费不菲。然而最有趣的是,当男性向作品销量出色时,此番的言论都瞬间神奇地消失了。

当女性向作品销量不错时,弹幕更是开始变化多彩。钱都是父母/男朋友/老公给的一说,更有甚者,称女性爱好者购买周边的金钱是来自于援/交。抱歉,还有比这更令人作呕的傲慢吗?

对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女性向作品挑三拣四,嘲讽打压,把受众涂抹得庸俗化、肤浅化,妄图抹杀女性向作品存在的价值。迅速建立起一个刻板的女性形象,随后对这个臆想出来的幻影展现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同时将女性向作品与剧情向作品对立,潜意识里就是认为女性向作品仅仅是展示角色毫无剧情可言。

愿意这样想当然可以,我也不否认部分女性向作品的确是更强调感官刺激。但不好意思请问了,那些后宫轻改/卖萌日常作品又有何营养?请问此类作品的受众们在观赏的时刻有没有也在体察细嚼片中深邃的内涵?

说到底,男性向也好,女性向也罢,本来就是半斤八两,各取所需。本质上,除了一些严肃艺术创作,大部分都不过是文化娱乐商品,最终目的皆为取悦观众,然而却会被某些人因为性别而划出高低贵贱。

至于有些人对女性向作品未来会过多过滥的担忧,就笔者看来也是杞人忧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界会根据反馈自我调整。一如之前的原创狂潮、轻改狂潮,如今也早已回归正常。

倘若实在是害怕将来男性向作品产量减少,那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不是敲着键盘把出钱的喷出花儿,而是打开手上的小钱包,开启下单模式,从我开始,真金白银地支持作品。当然不可否认,在双方互喷口水的过程中,有部分女性言论同样过于激进,我也不会自负到认为女性为业界贡献远超于男性。

就业界调查而言,男女的确在购买方向上有所区别,男性偏好模型手办,女性偏好周边粘土人。在优秀IP普遍缺乏的今日,哪有什么零和博弈。共同开拓新市场增长潜力,难道不好吗?

不过话说回来了,也并非是所有男性二次元爱好者都是对女性爱好者加以嘲讽。只要好好说话,愿意互相交流分享的男性女性都不在少数。相对于前两年的舆论氛围,现在理性客观的声音也慢慢在出来了。

其实,之所以形成如此互相嘲讽摔打的状况,在本质上,是由于男性圈子与女性圈子互相封闭所致。

即使都是二次元受众,男性爱好者与女性爱好者对于彼此的了解其实少得可怜。理解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但其实踏出一步并没有那么难。

168cm46kg1981年05月06日谢娜

张含韵,1989年4月9日 162CM | 50KG

赵丽颖,1987年10月16日165cm | 43kg

古力娜扎(Gulnazar),1992年5月2日 172cm | 50kg

欧阳娜娜,2000年6月15日

蔡少芬,1973年9月17日173cm52kg

宁静,1972年4月27日

杨钰莹,1971年5月11日158CM44KG

林青霞(Brigitte Lin),1954年11月3日168cm50kg

朱茵,1971年10月25日160CM44KG

爱和冲动一样,是克制。现在大部分女生都喜欢偶像化,只是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他们失去了判断力,很可能会给爱豆带来灾难。这和黑粉有什么区别?偶像化,十二星座中以下四个星座的女性,很热情,但也不会失去分寸。在他们眼里,爱豆是明星,默默关注就好。

白羊座:线上加油白羊座的偶像化模式,基本上是以线上的方式体现。哪个网站需要投票,哪个微博需要转发等等。它们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在生活中,他们看起来不像偶像化的人。他们不买海报,也不买周边。简而言之,他们一分钱也花不了。不过手机软件都是爱豆的动态,爱豆的电视剧也该看完了。

金牛座:客观理性金牛座偶像化的角度和其他女生不一样。如果他们喜欢哪个豆就爱哪个豆,只是欣赏他们的某一方面,或者是他们的颜值,才华或者性格。都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但还没到疯狂的地步。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屏幕上的人物,只在手机上,和自己的现实无关。看看他们。

巨蟹女:适当安利一些女生喜欢把自己爱豆的一切都给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对她们和她们的偶像感到厌倦。但是,巨蟹女就不一样了。他们还是很懂事的。他们适当选择安利。如果爱豆的一首歌真的好,爱豆的最新**真的好,他们只会给别人安利。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能强求别人。

天秤座女生:收集天秤座女生偶像化海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单纯的为颜值而倾倒。当然,光看脸也很容易,收集一些海报就行了。所以天秤女家里都是偶像海报。想看哪个帅哥都可以拿出来看两眼,对他们来说就够了。世界上有几千万帅哥,没必要去机场接他们去看偶像,所以他们真的不理解蹲在机场的想法。

没有面部刻画、肥大躯干、硕大乳房、夸张女性生殖器。

女性更容易崇拜娱乐圈传统偶像,男性,特别是我国男性崇拜其他偶像。

女人崇拜男明星和男人崇拜女明星有一个共同的交集,就是颜值。

女人崇拜男明星也可能是对男明星绅士风度和支持女权立场的推崇,隐含着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优待自己的男人的希望。这其实就造成了部分女性将明星的人设当做现实,要求男性被迫支持女权主义等。

女性崇拜偶像往往是因为对方颜值高要么就是可以用来给她周围的男性做示范作用,希望以此迫使周围男性放弃自己的利益转移给她。蒋劲夫和她女友的事情上,男性最多认为蒋劲夫女友本身生活混乱,但是不至于因为蒋劲夫存在打女友的行为就会被圈粉,但是张雨绮事件中女性则因为张雨绮占了男人便宜而让部分女性分外惊喜。

偶像对比其他艺人,要求会更多,首先因为他们的最主要活跃领域除了舞台就是综艺, 其次偶像的受众多是年轻人,所以要提供非常正向和积极的形象。你要说装,其实很多偶像都在装,比如像钟铉,“装”着没有压力,甚至在自杀前还录制了一个搞笑综艺,并且以这综艺的调性,肯定节目中也是嘻嘻哈哈的,他的离开会让人很惋惜,但没办法,偶像要承受的压力太大了,肩负的责任也太大了。

金世正参加《101》因为笑被人黑,她能抱怨和发泄么?她不能,作为艺人尤其是偶像不能,只能在最后成为第二名出道时哭的不成人样。这些其实多了解和关注一些韩国娱乐环境都能知道,偶像们虽然都或多或少的在“装”,装没有欲望装没有痛苦装不会抱怨,但这其实可以看作是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不必认为是在卖人设讨好粉丝。

韩国rapper在音乐作品中狂的不得了目空一切,可以骂这个骂那个, 上了综艺尤其是比较大众向的综艺,全都是小绵羊,其实韩国很多艺人都这样,所以有人说看综艺觉得韩国所有职业艺人都是搞笑艺人出身,他们不是为了粉丝高兴,而是为了大众开心,这就是他们的职业道德。

“装”的多了,很多慢慢就变成真的了,这其实就是规则和规矩变成了人生准则,于是你能看到韩国大把大把的艺人都是很谦虚有礼貌爱讨好观众,几乎所有偶像和练习生都是努力且刻苦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像刘在石这样的艺人会成为韩国大众好感度最高的艺人,且影响力跨越所有职业,他会影响很多的艺人和粉丝,而他影响的艺人们也会影响自己的粉丝,是一种良性循环,加上韩国娱乐行业的强大,让很多人不止喜欢韩综韩影还有韩国音乐等他们的作品,也更加喜欢韩国的艺人的性格,这都是关键因素,这也是成熟和发达的娱乐环境所能呈现的,当然在我们看来有些地方有点过分和走火入魔了,但的确他们做的很好很成功,并且不是纯为名利,让人在了解后很难反感。

在娱乐圈中,大部分女明星都有偶像包袱,而且偶像包袱还特别重,其中就包括鞠婧祎假素颜,迪丽热巴化浓妆演病人以及宋茜睡前带浓妆。一、鞠婧祎假素颜

自从鞠婧祎被大家称为4000年难得一遇的美女之后,鞠婧祎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都极其注意自己的形象,在这些公开场合中,她的偶像包袱特别重。参加综艺节目时,大家都放小时候的一些照片。然而,杨迪发现鞠婧祎在节目中放出来的童年旧照,居然还特地的美颜了,这一波让人觉得有点无语了。从这一波操作也可以看出,鞠婧祎是一个偶像,包袱特别重的人。除此以外,在一些摄影棚和录制综艺节目的时候,很多人都发现了鞠婧祎非常注意的发型,而且也很注意自己在镜头前的一些动作。每一次笑的时候都会自觉性的捂上自己的嘴巴。这些动作目的就是不要让别人抓拍到自己一些不好的瞬间,总想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殊不知道这样给大家的感觉,是她偶像包袱太重了。

二、迪丽热巴化浓妆演病人

在娱乐圈中偶像包袱特别重的女明星,除了鞠婧祎以外,还有迪丽热巴。当然,迪丽热巴的偶像包袱跟鞠婧祎的偶像包袱有所不同,迪丽热巴的偶像包袱体现在她所饰演的角色中。迪丽热巴在幸福触手可及这部电视剧中有一场戏是她发烧到了398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看一个病人,大多数都会觉得这个病人是素颜的,而且是正常人的状态。但是在剧中,迪丽热巴饰演病人的时候依旧画着浓妆,让人觉得特别不舒适。同时从这个角度上看,迪丽热巴其实也是一个偶像包袱蛮重的女明星。

三、宋茜在《下一站幸福》中带妆睡觉

宋茜和迪丽热巴一样,宋茜在自己的新剧下一站幸福中,明明已经准备睡觉了,但是大家看到她脸上依旧挂着特别浓的妆。这让大家觉得这一个女明星其实在镜头面前,偶像包袱还是挺重的。因为一般来说,一个人即将睡觉之前,她肯定会将自己脸上的口红以及脸上的一些粉底全部卸干净,再准备睡觉。然而,宋茜自己连睡衣都穿上了,已经睡觉了,却依旧带着浓妆,这就让人觉得,她的偶像包袱有点太重了。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娱乐圈中,大部分人女明星的偶像包袱都特别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15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