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全身挂满金镯子,你怎样看待这种炫富行为?

新娘全身挂满金镯子,你怎样看待这种炫富行为?,第1张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有的地方婚俗就是这样,新娘子穿金戴银,富贵满门。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娘家有钱就会很注重这些事情,这是人家的自由,我们作为外人无所谓的事,因为不跟我们有任何关系。

1、每个地方的婚俗不同,尊重人家

新娘子全身挂满金镯子,因为家里有钱,所以在新娘子出嫁的时候,会打扮的隆重一些。因为人家的确是有钱,有钱谁不愿意把女儿嫁的风风光光,这也不好说是一种炫富行为。如果我有女儿,女儿出嫁的时候,如果我有条件,也会多给女儿一些物质上的财富,这种事情就是娘家有,父母愿意给,是你情我愿的事,和别人没有关系。据一个南方的朋友说,他们那里的风俗就是这样,所以这件事我们应该尊重人家的选择,别人家的事,我们就是看一看,因为人家有条件,所以不算炫富行为。

2、有的地方是娘家陪嫁多,彰显娘家的身份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有的地方认为嫁女儿的时候,越风光越好,给女儿身上挂满了金镯子,富贵满身,吉祥如意。女儿出嫁的时候,娘家的陪嫁越多,就越彰显了女方娘家的身份。我们看赌王千金结婚的时候,身上穿金戴银,挂满了金银首饰,那就是富贵的象征,赌王的女儿出嫁多荣耀的一件事。普通老百姓家女儿出嫁也是如此,毕生的积蓄,都会给女儿作陪嫁,别人看着好看,娘家也有身份,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有什么不舍得给她们呢?这种事情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没有什么可评论的。

因为新娘出嫁,每个父母都希望能够对儿女有所表达,只是钱多钱少表达不同而已。有条件的就挂满了金镯子,是人家的父母赚钱赚来的,所以没什么,平常心看待就好。

女方结婚五金是: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和金吊坠。

1、黄金戒指

金戒指是五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为戒指是结婚必不可少的饰品。在挑选金戒指的时候,可以根据女方的手型来挑选。比如手指圆润的人,适合戒面宽一点的戒指。

2、黄金项链

项链是大多数女生常用的饰品,也是五金之一。根据女生的脖子形状,来选择项链的款式。脖子细长的女生适合复杂款式的项链,脖子粗的女生适合简单款式的项链。

3、金耳环

金耳环也是女生常用的首饰,款式比较多。男方可以观察女生平时的耳环是什么款式,然后选择对方喜欢的款式。一般简单的包耳耳环适合短发新娘,长发新娘适合耳坠。

4、金手镯

金手镯是五金之一,但是也有些用金手链代替。如果新娘的手腕比较细,就很适合佩戴金手镯。如果新娘的手腕比较粗,更加适合精致细小的手链,更能衬托出气质。

5、金吊坠

吊坠可以用来搭配毛衣或者是晚礼服,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一般结婚时购买的吊坠以简约大方为主,避免抢了新娘的风头。如果男方家条件比较好,也可以买贵重的。

结婚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每个地区结婚习俗也会不一样,在广东有一位结婚的新娘让网友们很羡慕,原因是这名新娘在结婚的时候脖子上挂了一百多个金镯子,并且这些镯子都是亲戚送的,针对这个事情,我只能表示羡慕。

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如果可以这么隆重一回,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在广东某些地方的习俗就是新娘出嫁要带金,而新娘的这些镯子都是自己的亲戚送的,也说明新娘家里和亲戚之间相处的肯定是非常好的,不然也不会有亲戚送出一百多个镯子让新娘戴出来。这里也不得不感叹一下新娘和亲戚们之间的感情,可能很多网友都能小编一样,羡慕这位新娘,感觉这戴在脖子上的东西应该可以值一套房子的首付钱了。这是很多人辛苦很久才能有的一笔财富。

可能有一些网友觉得这样的不建议去推崇,有一种炫富的感觉。但在小编看来,这其实就是一次习俗的传承。就像广东有些地方过年的红包里,通常就是放个几毛钱几块钱送祝福一样,不管是结婚戴很多的首饰还是国家几块钱的红包,都是一个地方的习俗文化,而且这位新娘她肯定不会是第一个这样将金镯子戴在自己脖子上的人,在新人看来,自己只是根据家乡的结婚习俗来走的,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人一辈子只会结一次婚,女孩子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婚礼可以有仪式感,能让自己记住一辈子的,所以在这一天戴点金镯子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可能将这么多的首饰都戴在自己的身上。

对于这位新娘,希望她以后能收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后快快乐乐的生活。

这件事其实就是出于婚俗的实践,虽然其中存在间接显现家底雄厚的俗套,可只要当事人不觉得违和,那么作为舆论层面的谈论就不该太过严苛,尤其是坚决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说这些并不是要支持“天价彩礼”或“拜金主义”,而是对于风俗本身的实践及衡量来讲,既要看到消极的存在,也要看到积极的存在。长期以来的公论是风俗总是落后的、守旧的、无用的,可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讲,风俗本身就是生活的固有组成部分。

对于传统的婚礼排面来讲,它本身就不是为新人准备的

更多的意义在于彰显新人背后各自家庭的脸面。在这个意义上,风俗本身就是集体性的约定,它很大程度上会消解个人在仪式中的感受和存在。就比如新娘“金镯子挂满身”来讲,主要的叙事就是风俗彩头和彰显富贵的作用,至于新娘是否感到幸福,貌似并不在这个范畴里。

这也就是为何很多新人早已领证,但是双方还需要回到各自的大家庭中,进行仪式性确认才算是正式进入彼此的关系链。简而言之,婚姻虽然是俩个人的契约,可回到具体的生活中,因既定的风俗存在,婚姻终归还是无法绝对回避俗套。

要知道牵涉俗套的行为总是各异的、模糊的、排斥的。别说是不同地域间存在差异,就连同一地域的风俗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差异。这使得但凡牵涉到风俗的实践,自然就会触发人们的讨论。

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就新娘“金镯子挂满身”的事情来讲,人们会讨论镯子的数量、重量以及对应的价值几何,紧接着就是价值几何所对应的道德审视,比如揣测新人的家庭背景,尤其是经济背景层面的打量,并且如果靠实后的结论是“经济实力”跟“金镯子挂满身”匹配,会认为如此行为有些高调,但要靠实后的结论是“经济实力”跟“金镯子挂满身”不匹配,就会认为是强装样子,总之很少有人“就俗论俗”的去看待行为本身。

尤其是跨地域的谈论更容易进入酸言嘲语的氛围。只是从根本上讲,既然风俗是大多数人的刚需,那么就意味着风俗是观念的投射,这种情况下,再去看待舆论层面的各说各话也就更好理解。

另外年轻人之所以对固有的传统风俗没有好感,就在于风俗总是建立在大家庭基础之上,这跟个人理想和个人感受是相对背离的。大家庭的理念认为一个人不能完全独自过一生,也就是一个人如果不认为他(她)是一个人子(女),一个兄弟(姐妹),一个父亲(母亲)或一个朋友,那么只能算个抽象物。

想必新娘也只是依照风俗在行事,只要双方的家庭都认同,并且没有直接或间接产生坏影响,那么作为舆论层面的围观就要宽容看待,而非是看到金镯子就大喊暴发户。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穿金戴银”的婚俗肯定有世俗的考量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它本身朴素的祝福情怀。在这个问题上,要紧的不是批判拜金主义,而是我们要直面婚姻较为现实的底色,也就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肯定是无法维系婚姻的。

与此同时在面对不同寻常的风俗,要尽可能的去感受风俗背后的人和事,而非上来就是“扣帽子”、“大否定”。因为风俗本身的看待和实践都有对应的观念投射存在,而从“存在即合理”的层面上看,终归只有时代的风俗(不符合潮流的风俗终归会被淘汰或异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21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