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简历,韩先楚子女

韩先楚简历,韩先楚子女,第1张

韩先楚简历韩先楚子女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 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 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 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早年经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时,他加入了家乡的农民协会,参加过反帝大同盟,还当过乡苏维埃土地委员。[1]

土地革命1930年10月,他参加了孝感地方游击队,并加入中国 。 主席与韩先楚1931年起,历任独立营、团长,在黄陂、孝感、罗山地区进行游击斗争。[1] 1933年4月,为加强留守鄂豫皖斗争的红25军,韩先楚所在的独立团接受整编,他历任224团副连长、连长、营长,直到随军长征到陕北一直都是营长。1934年11月,红25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韩先楚多次担负冲锋突击、破阵歼敌、夺关开路、堵截追兵的战斗任务,几次在危急情况下,掩护军主力和军领导脱离险境。1934年11月中旬,红25军在河南罗山县朱堂店突破敌人阻拦,当晚从信阳以南越过平汉铁路,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枣阳一带,实现了战略转移初步目标。红25军被逼在独树镇打了一场恶仗。独树镇战斗,让他一战成名。[1] 1934年11月28日,红25军沿河南叶县、方城边界西进,掩护了军直属队和后续部队渡过了澧河,摆脱了追击的敌军。1935年7月,红25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离开新建立的鄂豫陕苏区继续长征。抗日时期1935年9月,红25军到达陕北和陕甘红军会师,韩先楚编成红15军团,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担任军团长、军团政委、副军团长。在他们领导下,韩先楚参加了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劳山、榆林桥战斗,他率队担任主要突击。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时,他受命指挥部队连续打下了东村、张村驿等地主武装长期固守的围寨碉堡据点,缴获了大批红军急需的粮食物资,并为直罗镇战役扫除了战场障碍。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中,他率部首先堵住了敌人的去路,协同兄弟部队歼灭了据守南山的敌人后,又突入镇内。战斗结束,他提升为红15军团75师团长。1936年春,红军东征山西,时为红75师团长的韩先楚,率部随中路军作战,他以两个营配合山西游击队包围石楼,控制黄河渡口,以一个营牵制了敌五个团的兵力,并掩护了 、彭德怀的指挥部,被任命为中路军副司令。之后,他又率部在双池镇附近打了一个没有上级命令的胜仗,歼敌一个营和民团百余人,升任红78师副师长。1936年5月,红军开始西征甘肃、宁夏,已经升任红78师师长的韩先楚全程参加。1937年初,韩先楚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长期的战场锻炼,加上一定的理论熏陶,为他成为一代名将奠定基础。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韩先楚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688团副团长。1938年4月下旬,在徐向前领导下,韩先楚率689团与晋东南兄弟部队组成“路东纵队”向冀南挺进,先攻克威县,歼灭伪军一个军部又一个师。随后,在威县、广宗、平乡、巨鹿、南宫、临清地区,打开了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局面。

韩先楚与 元帅1938年8月下旬,他奉命率部南下参加漳南战役,为建立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9年起,韩先楚历任115师344旅副旅长、代旅长,成为八路军著名将领。1940年4月,韩先楚担任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这期间,他率部配合129师进行了邯长公路破击战。1941年3月,韩先楚抵达延安,先后在军政学院、军事学院学习,并随军事学院高干队调到中央党校参加整风运动,理论功底日渐扎实。[1] 解放战争1945年8月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韩先楚奉命率领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一大队到达东北,参加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在东北,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示。1946年2月,他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10月,韩先楚又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战役前夕,由于发现敌兵力增加,第4纵队部分领导对打与不打一时决心难下。这时,韩先楚率纵队第10师从200里外日夜兼程赶回,力主下达战役决心。[2] 1947年1月-2月间,韩先楚和政委彭嘉庆等率4纵向敌守备重点宽甸、桓仁、凤城、赛马集地区及安(东)沈(阳)铁路两侧实行远程奔袭,作战50多次,拔掉敌据点40多个,歼敌6000余人。[3] 1947年东北夏季攻势中,韩先楚指挥五个团攻克梅河口,歼敌重建的第184师,打通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南北联系。

建国之后1949年4月韩先楚,韩先楚出任12兵团副司令员,率部解放武汉。湘赣战役后,他又率部解放了长沙,建立湖南军区并任副司令员。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一代名将韩先楚置个人生死和军事荣誉于度外,在没有海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冒着丧师琼州海峡的极大风险亲率40军,43军四个师三万关东子弟乘坐400多艘风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跨海进击海南岛!1950年4月17日,韩先楚胜利抢滩海南临高角,开始冲击 军。[4] 1952年7月-1953年4月,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党委常委兼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1953年4月-1954年2月,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1年2月-1966年冬,任 中央华东局委员。

韩先楚在东北时期1966年5月-1967年5月,任 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1967年5月-1968年8月,任福建省军管会主任。1968年8月-1973年12月,任福建省革委会主任1973年12月-1980年1月,任 司令员,历任军区党委第二书记、书记,曾兼任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至1980年5月)。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1987年5月18日,红安县城举行隆重仪式,将韩先楚的骨灰安放在红安烈士陵园。

妻子:刘芷。曾任抗大一大队宣传股干事,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十一小学协理员、教务处主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 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总参谋部二部顾问。大儿子:韩战平,曾在民政部当处长二儿子:韩峰,目前似乎居住在美国三儿子:韩爱平四儿子:韩卫平,曾是空军飞行员女儿:韩曦,60年代末曾在 一支对苏军事电台侦听破译大队女婿:李东生, 军训部参谋

熊二炮娶的人是肖凤旃。两人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但是两人直到结婚这一天也没有忘记死去的胡采桑。熊二炮告诉胡采桑自己会好好对待肖凤旃,会让肖凤旃幸福。从小就特别不幸的肖凤旃最后能得到幸福的婚姻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肖凤旃出生在一个非常贫苦的家庭当中,从小她的性格就非常的柔弱。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卖到了花鼓戏班,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唱戏这个职业属于很低下的职业,她受到的耻辱就可想而知了。后来她被韩先楚救了下来,并且在***的感化之下变成了部队的通讯兵。

到了部队之后,她首先认识了胡采桑,胡采桑对这个可怜的女孩产生了同情。随着不断的相处这种同情变成了爱情。可是好景不长胡采桑竟然在一次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在临死之前她把肖凤旃托付给了熊二炮。

熊二炮其实是一个俘虏兵,韩先楚因为看中他的才能,以抓了放放了抓的形式,让他心甘情愿的归属了***。参加***之后,他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并且成为了一名师长。为了让死去的兄弟安心,也为了让肖凤旃可以幸福,他在到朝鲜作战之前和肖凤旃结了婚。这样有担当有能力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韩先楚:抗日英雄韩先楚1912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15岁便参加了农民协会,随后加入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力量中的一员。

大儿子名为韩战平,二儿子名韩峰,三儿子名为韩爱平,女儿韩曦。

韩先楚将军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韩先楚为人坦率,耿直,正气凛然,令人敬仰。其实韩先楚子女也是个个出类拔萃,他们都曾在国家重要部门担任职务,致力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韩先楚,之所以取名为战平是因为他说:和平会有的,但不可能在谈判桌上用嘴巴子打出来,而只能用枪杆子到战场上获取。大儿子,原在民政部当过处长。二儿子名韩峰。

三儿子名为韩爱平,取名为爱平是为珍爱和平,四儿子韩卫平,取名为卫平,意为保卫和平,他原来做过空军飞行员。

唯一的女儿韩曦,在六十年代末在北京军区某支对苏军事电台侦听破译大队担任过重要的破译工作,而女婿李东升也曾经是北京军区军训部参谋。

韩先楚这一生功绩卓著,而韩先楚子女也都是国家人才。韩先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三日在北京病逝,子女们都沉痛不已,一九八七年五月十八日在韩先楚将军的家乡举行隆重仪式,将韩先楚的骨灰安放在了红安县烈士陵园,让韩先楚将军落叶归根。

韩先楚将军逝世后,子女们化悲痛为力量,韩先楚子女依然秉承先父精神,服务人民,造福社会。说到这里,相比大家能够清楚的了解到韩先楚子女的情况了。

韩先楚大儿子:韩战平

在四平保卫战期间,他给刚刚降生的第一个儿子取名“战平”:和平会有的,但不可能在谈判桌上用嘴巴子打出来,而只能用枪杆子到战场上获取。

韩先楚妻子:刘芷

韩先楚二儿子:韩峰

韩先楚三儿子:韩爱平

韩先楚四儿子:韩卫平

韩先楚女儿:韩曦

韩先楚的女婿,北京军区军训部参谋李东生

韩先楚将军和夫人刘芷育有5个子女,包括3个儿子和1个女儿。长子韩战平、次子韩峰、三子韩爱平、四子韩卫平以及女儿韩曦。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韩先楚,1913年2月-1986年10月,男,湖北省洪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第一司令员,原中央军委常委、原福州军区司令员、原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将军军衔,并被授予一等81勋章,独立和自由勋章,一等。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935年9月,红军25军抵陕北,红军入陕北,组成红军15军,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任军长、政委、副军长。在他们的领导下,韩先初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崂山、榆林桥之战,他带领队伍作为主力突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时,他被命令指挥军队先后击落weizhai碉堡村,菜的根据地东村交配邢台易和其他地主武装部队很长一段时间,抓住大量急需的粮食供应的红军,并去除Zhiluo镇之战的战场上的障碍。

1935年11月,在峙罗镇之战中,他带领部队先拦路,后与兄弟部队歼灭占领南山的敌人,攻入该镇。战争结束后,他被提升为红军十五军第75师司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601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