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朝利主要经历

范朝利主要经历,第1张

范朝利

范朝利(1914311—201286),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参谋长、纵队参谋长、冀南军区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副军长、川南军区副司令员、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川南剿匪等战役战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12年8月6日因病在济南逝世。

中文名:范朝利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大刘湾村

出生日期:1914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2012年8月6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中共中央党校、南京军事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了鄂豫皖历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等战役战斗

参加了长征

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响堂铺、“百团大战”和平汉等战役战斗

参加了豫北、邯郸、鲁西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参加了川南剿匪等战役战斗

代表作品:《羊山集战斗》、《范朝利回忆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民国三年(1914年)3月11日,范朝利生于河南省光山县郭家河乡大刘湾村(今属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起入私塾,11岁辍学在家帮父母种田。13岁因生活所迫到邻村油坊当学徒,倍受欺压。

土地革命

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参加工农赤卫军。

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6月,加入中国***。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红11军31师战士、红1军第1师班长、红4军第10师28团排长、红4军第10师28团副连长、红4军第10师28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等战役和鄂豫皖苏区反“围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随军撤离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作战。历任红4军第11师31团营政治委员、红4军第11师31团政治处主任、红4军第10师29团政治委员。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任红4军第11师参谋主任。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随第四方面军参加长征,调任红4军第10师参谋长。到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协助团长陈锡联指挥夜袭阳明堡战斗。随后参加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随部东进平汉铁路以东冀南抗日根据地,参加巩固根据地斗争。6月,第769团、第129师独立团和独立支队合编为新第385旅(原385旅机关率770团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任务,后归八路军留守兵团建制),任旅参谋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起,任冀南东进纵队参谋长,冀南军区参谋长,参与领导冀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在军区主要***外出开会和检查工作的情况下,曾机智果断地指挥军区直属部队和党政机关胜利突破日伪军1万余人的大合围。6月,改任冀南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邯郸战役。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第2纵队机关由邢台进抵威县,合并为冀南军区,调任该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任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旅长。6月,重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滑县战役、豫北反攻、鲁西南战役。8月,率部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参加创建中原解放区的斗争和淮海战役。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起,任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0军副军长,率部参加渡江作战和进军西南、解放贵阳、成都的战役与战斗。

建国之后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后,任川南军区副司令员。

1952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第14军军长。

1956年春,参加川南剿匪,指挥所部进行康南、中甸和小凉山地区的平叛作战,获得辉煌战绩,其中两个团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一个营被昆明军区授予“能攻善守”荣誉称号。7月,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985年7月,离职休养,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

范朝利是中国***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晚年多方筹资支援老区建设,在家乡建起一所"八一希望小学"。

2012年8月6日,范朝利因病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99岁。

主要成就

制订突袭方案,炸毁日军24架飞机

1937年10月19日下午,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范朝利与769团3营的指挥员一起制订了具体的突袭方案。深夜11点钟,3营营长赵崇德率领全营战士涉过滹沱河,接近山西代县南阳明堡日军飞机场,干掉日军哨兵后,迅速占据机场的有利地形,把枪口对准了日军守备队的掩体出口。24个爆破突击组砸破日军飞机机舱玻璃窗,把一捆捆手榴弹塞进机舱,日军飞机一架接一架地爆炸起火,整个机场变成了一片火海。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日军的24架飞机全部被炸毁,日军机场守备队被歼100多人。

率部血战羊山,全歼国民党军66师

1947年7月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副司令员范朝利率部与第3纵队、第6纵队一部、第1纵队炮兵团、榴弹炮营一起,共同对被困在羊山集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激战一天,全歼国民党整编66师2万多人,活捉中将师长宋瑞珂,击落飞机2架,摧毁坦克2辆,缴获野炮、迫击炮28门、各种小炮102门、轻重机枪367挺、手提机枪158支、长短枪2516支、汽车35辆、电台7部、骡马420匹。羊山战役的胜利,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扫清了障碍,取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初步胜利。

阻击黄维兵团,集束手榴弹炸坦克

1948年11月,范朝利、王维纲率领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参加淮海战役,阻击黄维兵团,与中原野战军其它6个纵队一起将黄维兵团紧紧包围在双堆集地区。国民党军第85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向2纵的阵地发起一次次猛烈进攻。2纵战士把4个手榴弹捆成一捆,将国民党军进攻的坦克炸毁。范朝利把“火烧敌坦克”的战况向刘伯承司令员报告。刘伯承称赞说:“你们打得好!你们充分发挥了全体指战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这个经验要推广,要发扬。”

人物轶事

召集子女开家庭会,要求不争地位和待遇

1979年,部队机关干部和业务干部定职时,范朝利把在济南附近工作和正探家的子女召集到一起开家庭会,告诫他们说:“战争年代咱们党有个好风尚:争地位自感脸红,争待遇自感耻辱。你们要学习这种革命品德。”他要求子女做到,定职高低不计较,待遇多少不攀比。

教育子女比工作比学习,唯独不能比地位比名利

长女范西红因为没有进入首批任命的护士名单,委屈得哭了。范朝利说:“人要比工作,比学习,唯独不能比地位,比名利。”

子女夫妇两地分居,拒绝私下找人走后门

范朝利有4个子女夫妇两地分居,其中有个孩子要求他帮忙找关系调动工作。他对孩子说:“人事调动不是你的事,也不是我的事,私下找人不符合党的原则。”

手术后昏迷多日,醒后第一句话是“交党费”

2006年5月底,已是92岁高龄的范朝利因患严重的脑疝,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做了手术。在手术后的第5天早上,昏迷多日的范朝利终于睁开了眼睛,他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交党费!“范朝利从来都是在月底交党费,76年来始终如一。按时交纳党费,已深深根植于范朝利的潜意识中,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主要作品

《羊山集战斗》

《戎马生涯—范朝利回忆录》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亲属成员

堂弟:范朝福,海军少将。1993年11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夫人:刘秀英,1923年生,河北枣强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4年结婚。

长子:范献民,1964年在大比武中获特等射手称号。

次子:范卫平

长女:范西红,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次女:范亚红

三女:范苏红

人物评价

新华社:范朝利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范朝利同志逝世《人民日报》2012年09月16日04版)

济南军区三营教导员潘德田:范朝利对训练演习,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干部战士,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范朝利将军二三事《老年生活报》2007年8月1日)

后世纪念

墓址

范朝利墓位于河南省新县烈士陵园

雕像

范朝利雕像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山东福寿园之红星园

羊山战役遗址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的羊山乡。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就是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羊山战役。羊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羊山战役战场遗址——金乡县羊山集,是金乡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为缅怀在鲁西南战役和羊山战斗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兴建的。

1942年3月又以第二补训处改编成第六十六军,张轸为军长,辖新编第二十八、新编第三十八、新编第三十九师。该军编成后即编入入缅远征军参加作战,该军配置在腊戍、瓦城地区机动使用。3月23日日军开始进攻,以快速纵队向细胞、腊戍突进,该军分段阻击日军,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新维。所谓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1942年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介石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1942年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第一次远征中国远征军以失败告终,66军也同大部分参战国军一样,大部分阵亡将士长眠在缅甸野人山,损失惨重。 1946年5月整编第六十六师由第六十六军整编而成,由原军长宋瑞珂任师长。

1947年3月,整编第六十六师奉武汉行辕转陈诚命令,开往豫北地区归郑州指挥所和第四兵团司令官王仲廉指挥,参与对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3月23日,刘邓大军发起豫北攻势。整编66师罗贤达的13旅于4月初赶到黄河铁桥北岸桥头堡,协同整编9师刘平的76旅击退杨勇纵队第1旅。刚刚由晋察冀归建的老1纵与冀鲁豫的7纵合编的一纵首战失利,令杨勇﹑苏振华脸面无光。4月15日,整编66师(欠185旅)与李守正的第2快速纵队经淇县北援汤阴孙殿英的暂编第3纵队,在冷湖寨以北地区发现刘邓口袋后,师长宋瑞珂果断率部撤退,17日经白寺和大小胡营激战,以500人的伤亡代价和1门山炮的损失而逃脱。第2快速纵队则在大小胡营被兜进口袋,李守正被活捉。

7月初,整编66师从豫北汲县向鲁西南兼程急进,7月8日到达金乡西北30里的羊山集。7月10日,杜义德的6纵攻占定陶,歼153旅。此时国民党军第2兵团司令官王敬久将唐永良的整编32师,宋瑞珂的整编66师和陈颐鼎的整编70师北自嘉祥﹑六营集﹑独山集,南到羊山集﹑金乡城摆成一条长蛇阵。刘邓则乘王仲廉兵团徘徊于兰封﹑定陶间的有利时机,集中兵力在六营集由1纵野战6纵攻坚,消灭了整编32师和整编70师,实现了“攻其一点(郓城),吸敌来援,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战略目的。

7月11日,整编66师13旅38团由羊山集向龙凤集游击,搜集情报。12日晚被陈再道的2纵包围于谢集,拂晓前团长郑文颐便被俘虏。宋瑞珂出师未捷即损失一个团。13日晨,金乡王敬久感到长蛇阵部署不妥命令宋瑞珂向金乡转移靠拢本师的199旅(该旅在金乡归王直接指挥),因等整编32师来接防(此时尚不知整编32师已于12日夜被包围于独山集)一天未动,等到黄昏整编32师仍未来,结果当夜整编66师即遭刘邓部队围攻,一夜激战伤亡了1800余人。14日,王敬久转蒋介石的指示,令其突围,但宋瑞珂因无法带走伤员遂决定固守待援。17日夜,解放军打到羊山集西半部37团团部,连团长李竹泉,副团长孙弘都持枪加入战斗,可见战斗之激烈。18日以后,整编66师的野炮营,2个旅的山炮营因炮弹耗尽均改为步兵使用。此时,援军鲁道源的整编58师被阻于金乡城北万福河不能北进;李楚瀛的整编3师虽然赶到了金乡城北,亦被阻于万福河;王仲廉兵团的整编10师,骑兵1旅则“天雨行军迟缓”。21日,位于金乡的归王敬久直接指挥的整编66师199旅向羊山集突击前进,尽管旅长王士翘率部增援本师很卖力,但他没想到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就能将其部歼灭殆尽。最后596团7连连长姚辉祯带着一个排长两个兵进了羊山集,也算归建了原部队。

这时,不仅宋瑞珂的压力很大,刘邓的压力也不小。陈兵羊山久攻不克,暂且不提黄河大水和四周援敌,陕北党中央甚至在23日的电报中直接指出“对羊山﹑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攻坚把握,则歼灭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10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路,不打新黄河以东,也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由此可见,羊山集的久攻不下迟滞了刘邓跃进大别山,影响了党中央战略企图的实现。24日,刘邓部队攻占了羊山集西半段三分之一的地方,这时羊山集守军步机弹已经很少,空中粮弹补给也已断绝。靠吃炮兵马匹的肉勉强维持生存的整编66师仍在坚持。25日,刘伯承司令员的一句“仗打得太愚蠢了”的话使陈锡联陈再道决定26日中午总攻,26日中午大雨,总攻推迟。但当晚3纵7旅,6纵16旅即在野司榴炮营和1纵炮兵团的掩护下从北面向羊山集制高点石头山发起攻击,直至27日夜,刘邓部队才控制了羊山集制高点。而此时185旅旅长涂焕陶在师部会议上仍坚持说“逐屋守备,还可坚持三天”。28日天亮大雨倾盆,战斗仍在继续,直到中午,宋瑞珂才派人接洽投降。可见整编66师羊山集战斗何等之顽强!

羊山集战斗,整编66师仅13旅37团﹑185旅553团﹑554团参加了战斗,以三个团的兵力抗击着刘邓大军两个纵队的轮番进攻,顽强守备了15天之久,这在国民党军的军史上是少有的。曾经当过陈诚第三路军总部特务团少将团长的宋瑞珂是陈诚的嫡系,若陈诚能在国防部督促援军全力增援的话,整编66师极有可能摆脱被歼灭的命运,可惜羊山集战斗时陈诚已经去主政东北了。天大雨,路难行固然是个原因,但国民党军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则导致了整编66师的覆灭。鲁道源的整编58师主力并没有出金乡城,不仅未派兵过万福河增援羊山集,而且还坐视过了河的整编66师199旅被刘邓大军的地方部队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消灭。实在是悲哀!事实证明,羊山集战斗使刘邓大军由刚渡河时的主动变得相当被动,好在羊山集最后终于拿下,使刘邓跃进大别山少了一部分后顾之忧。

整编66师在羊山集战斗中打得的确很顽强,单陈再道的2纵就伤亡4300余人,包括5旅参谋长在内的团以上干部就负伤16人,营级干部则伤亡32人(《第十军战史》)。该师内部意见公开,黄埔三期的宋瑞珂曾规定官兵可以直接写亲启信给他,由他亲自拆阅调查处理予以答复。同时内部经济公开,甚至宋瑞珂被俘后,节余的20亿法币也全部移交给了下任李仲辛。此外,羊山集战斗时宋瑞珂曾表示“炮带不走可以不要,伤员必须带走,不然日后无颜带兵”。可见整编66师较之其他国民党军部队有所不同。这与该师在羊山集战斗中的顽强抵抗是有一定关系的。 1948年5月17日刚由兰封调到开封的国军68师119旅355团,位于城南区为预备队。河南省保安1、2旅及另外3个团,除以一个团守卫省政府外,其余均部署于南关、宋关。开封城防名义上由国民政府河南省主席刘茂恩指挥。但正规军却又归66师师长李仲辛指挥。因而守城兵力虽号称3万多,其实建制杂乱,内部矛盾重重,互相掣肘,一旦有风吹草动,大家都各自自保。

17日晚,解放军攻程战斗开始了。 刘茂恩、李仲辛仓促应战,凭关抵抗,一面向徐州剿总司令部和南京国防部频频告急:“共军决非佯攻开封。宋关、曹关、南关、西关同时发起猛烈攻势。17时开始,至此攻势仍在加强,意在速战速决,请火速增援!”战

至18日黄昏,国军城关守军已经损失过半,主力在飞机掩护下,向城内收缩。空军飞机利用白天能见度高的机会对国军撤退后的道路和地区进行覆盖式扫射,并投掷大量的燃烧弹,城外民房多处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曹关地区阵地被烧得尤为严重,解放军攻击部队受到猛烈空袭后,伤亡甚大,不得不退出既得城防阵地。

刘茂恩、李仲辛发现新南门被突破,为整军纪,随枪毙了驻守新南门的营长,并急令保安7旅旅长亲自率部配合66师工兵营、辎重营向新南门进攻,连续冲锋几次未能奏效。刘茂恩又继续增调兵力,由66师副师长亲自督战,同时国军以密集的炮火封锁新南门外的通路。解放军占领宋关后,先用炮火摧毁国军在宋门前有三角地堡群、壕沟、铁丝网、城门楼,乘着烟雾弥漫,爆破队冲向宋门,在火力掩护下以11包炸药实施连续爆破开了城门。涌入宋门,后续部队紧跟入城。

宋门被突破后,国军火力便集中向宋门,而新南门外侧国军地堡群却遭到解放军的摧毁,城垣缺口再次被解放军夺了回去,原先被包围在城内的小股解放军与城外的后续部队会合。与此同时,城西华野22师也攻破了西门和大南门。这样,三、八纵主力部队全部突进城内。各纵指挥部随之进城,指挥各部多路向敌纵深穿插,展开激烈的巷战。20日晨,解放军攻城指挥部移进城内理事厅街的天主教堂内。

国军见城防多面失守,堵不胜堵,保安7旅旅长奉命率部实施最后的冲击,结果被击溃。 20日晚,李仲辛下令66师所部撤至城西北角的龙亭、教养院、华北运动场及北门等地决意死守。刘茂恩也将保安队撤至省政府,收缩防线,固守待援。

国军为阻挡攻城部队的发展,还在城内到处放火焚烧,构成一道道火障。退守省政府的刘茂恩,为防解放军夜间偷袭,下令放火燃烧省政府周围的几所学校,用以照明。20日黄昏,省政府陷落,刘茂恩化装突围。开封战役接近尾声。守军已退居西北一隅。该地龙亭、教养院、北门和华北运动场是国军的最后防线,尤其是龙亭这个核心阵地,是全城守军总指挥中枢。66师师部及13旅大部就在于此。华北运动场,是国军在龙亭东面的重要阵地。21日拂晓,解放军突入该核心阵地,遭到国军猛烈的反冲击,一时陷入困境。解放军突破口,与反冲锋的国军展开肉搏战,最后华北运动场被解放军占领。

国军困守的阵地只剩下龙亭核心工事了。国军虽已突围无望,但仍凭借这一有利地形进行抵抗。20日夜至21日晨,解放军对国军龙亭主阵地进行了两次攻击,都被击退。21日,经过重新调整部署后,解放军对龙亭发起了最后攻击。攻击开始前,600多门火炮集中轰击龙亭附近的军事目标和运动场,完全压制了国军炮火。解放军从围墙的缺口冲进去,龙亭失守。66师师长李仲辛化装突围到城墙上被流弹击中阵亡。龙亭被克后,至22日晨,开封战役基本结束。 7月又重建该师,以罗贤达为师长,辖第十三旅,旅长罗有经;第一八五旅,旅长袁樾人。1948年9月恢复第六十六军番号,罗贤达改任军长,各旅长改为师长。1949年初改隶第七绥靖区。是年4月该军在皖南又一次被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3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