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喜饽饽新娘下车时谁端

结婚的喜饽饽新娘下车时谁端,第1张

母亲:

结婚端喜面是新娘母亲端。

结婚第二天要送喜面,表示女方娘家人对女儿的婚姻祝福,意在祝女儿身体健康,长寿。小夫妻俩恩爱长长久久,永不分离,曰子一帆风顺,和和美美。因为女儿出嫁,父母最放心不下的是女儿的幸福生活,婚后第二天送面条代表着家人的美好心愿及美好的祝福。

婚书的内容和格式如下: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年×月×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

×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方

迎喜神,大吉。

4、安庐坐帐,宜用×屋×间。

5、冠戴面向×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方迎福神,大吉。

6、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

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年×月×日

“送好”不仅是送嫁娶的好日子,而且还要向女方送聘礼。聘礼多是红衫、蓝袄面、戒指、坠子、带子等,用红包袱包好,上插柏枝,取“长命百岁”之意。临清称为“查日子”,男方查定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附上“迎亲帖”(俗又称“上头帖”),上书新娘衣冠、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时辰等事项。

明媒正娶的流程是什么?看到这个问题觉得有点意思,我们家乡地处大别山腹地,正处江淮交接处,在民俗上兼顾有南北不同的习俗,今天回答这个问题的目地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借机谈谈我们这里的明媒正娶的流程,而是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们这里婚礼习俗。

在我们这里,要说明媒正娶,其流程还真是比较复杂的。仔细说来大致有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提亲。在过去,男婚女嫁基本都是靠媒人撮合,媒人又被称为“月老”、“红娘”,也叫中间人、介绍人。提亲是喜事的开端,俗话说:“成不成,酒三瓶”,按照“羞男不羞女”的习俗,首先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求婚,得到女方应允后,再由女方也安排一个媒人,男女双方家长的意思、想法都会通过各自的媒人传达和协商。

第二、瞧家。如果双方家庭对这门亲事都有意向,就由媒人领着女方的家长或能够当家作主的亲属、亲戚到男方家庭查看家庭及男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当然,为了取得女方家庭的认可和好感,男方除了好好招待以外,还需要精心准备一些礼品,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愿意收下这些礼品,这门亲事十有八九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对方坚决不收礼品,这门亲事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希望。

第三、喝准酌。喝准酌就是由男方择日设宴,有男方主要亲戚、主要成员参加陪同男、女双方媒人,公开和明确这门亲事,也就是这门亲事算是正式确定了。

第四、开年庚。开年庚就是由男方设置早宴,将男、女双方媒人请到家里,吃过早宴,由媒人陪同,男方孩子带着礼金、礼品,前往女方,将女孩子的生辰八字,即年、月、日、时用大红纸抄录过来,以备先生选择具体婚期和日子时辰。

第五、送日子。一般在女方年庚开过后,男方便会请先生依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属相,选择良辰吉日,日子选定后,由男方带着礼品、礼金将选择好的日子,用红纸,按照格式写好,送到女方,当日子选好后,男、女双方就可以根据日子进行婚前准备。

第六、打头面、拉嫁妆、劝媒。一般情况下,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一要备好头面挑子,所谓头面挑子就是红包、对子鱼、对子鸡,联肉、印子馍、各种糕点等,还要根据女方客人多少,准备礼肉60———80斤不等以及女方从内到外的服装、鞋袜、服饰等,到女方家并将女方准备的嫁妆拉过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多少嫁妆需要多少人,都要提前计划好,从女方抬嫁妆必须一次性搬完,禁忌回头搬运第二次。劝媒。在喜期的前一天,男方下请帖,敬请双方媒人赴宴,并安排上席就坐,办丰盛宴席,热情招待,以示谢意,男方一般会找几个能说会道而且酒量大的陪客,以求实心实意让媒人多喝几杯。

第七、上头、迎娶、迎亲、送亲。上头。新娘出嫁之前,女方往往会选定那些福寿双全、夫全子全的女眷,用线扯掉新娘前额及脸上的汗毛(俗称开脸),经过梳妆并将原来姑娘时期修的头发辫子挽起,然后戴上婆家送来的首饰俗称(上头)。迎娶。新婚前夜,洗澡更衣,全部换上男方送来的衣物、鞋袜,然后与父母说说知心话,父母对即将离开家的女儿作一些交待和嘱咐。临上花轿前,将新人蒙上红盖头,由哥哥或叔叔抱着上轿。新人要上不沾天、下不沾地,不带娘家一根草。迎娶。喜日当天男家各道门上贴上大红喜联,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八抬大轿,一路笙歌,前往女方迎娶新人。新娘上轿后,放炮启轿,花轿到达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两个牵娘牵扶新娘下轿,一路红毡铺地,正是“红毡铺地,双喜临门”,一对新人拜过堂后,步入洞房。

1新娘结婚闹洞房进出门喜话怎么说

响亮响亮人财两旺、

天上金鸡叫、地下凤凰鸣、

洞房花烛夜、正式闹喜时、

看新娘、闹洞房、大家随我进洞房、

十步踏全阶、步步荷花开、

走一步、一心一意、

走两步、好事成双、

走三步、三阳开泰、

走四步、四四如意、

走五步、五谷丰登、

走六步、六六大顺、

走七步、七星高照、

走八步、八方进宝、

走九步、九全十美、

(以上话说到洞房门口)

左手开门生贵子、右手开门生状元、双手齐把门来开、明年生对双胞胎、

走进新房喜气洋洋、梳妆台明咣咣、化妆品整齐放、茶杯两个、筷子两双、化妆品配美新娘、

大衣橱立北墙上面秀对爱鸳鸯、

婚纱照挂东墙、中间放张象牙床、象牙床上坐新娘、

好话说了大半天、俺请新娘散排烟、

(此烟必须新娘用火柴点)

闹洞房、看新娘、

俺看新娘头、福如东海水常流、

俺看新娘脸、柳叶眉毛、樱桃嘴、

俺看新娘红棉袄、怀里藏着两个大元宝、俺请新郎找一找、如果新郎不愿意、俺对朋友来代替、(必须要找)

俺看新娘红腰带、不用量二尺二、俺请新郎拽一拽、如果新郎不愿意、俺请朋友来代替、(必须)

俺看新娘红皮鞋、前头窄来后头宽、好像俺家的扬场掀、

吃了喜烟、看了新娘、俺请新娘散排糖、扒给大家尝一尝、(必须要新娘扒)

新天地、新世际、俺请新人作游戏、(此处由你们自己发挥什么游戏都可以、不要过了就好)

喜话说了大半天、俺请新娘给俺烟、如果新娘不给烟、我们闹到五更天、

看了新娘、闹了洞房、俺请新娘给俺糖果新娘不给糖、我们闹到东方出太阳、

看了新娘、闹了洞房、我们祝新人福满堂、

吃了喜糖、作了游戏、我们祝新人爱情甜如蜜、

拿了喜烟、接了喜糖、大家随我出洞房、

2结婚当天新郎接新娘时堵门该怎么说才能难倒新郎

新郎保证书

为了做好一个称职的象山好老公,我 XXX 向 XX 郑重保证如下:

1 老婆永远是对的

2 如果不是,那肯定是我想错了

3 如果我没想错,肯定是我听错了

4 如果2、3都不符,那就按照第一条

我承诺 家务活全包(包括丈母娘家的)

收入全交(包括灰色的)

老婆的话全听(包括发嗲的)

Shopping全陪(包括男性止步的)

并附加承诺如下:

1 老婆洗澡时要量好水温,抓痒挠背,不得有贪图*欲之行为

2 老婆购物时要勇于付款,多加鼓励,不得有不情不愿之行为

3 老婆给钱时要含泪感激,省吃俭用,不得有奢侈浪费之行为

4 老婆训诫时要两手紧贴,立正站好,不得有心不在焉之行为

5 老婆不在时要朝思暮想,守身如玉,不得有偷鸡摸狗之行为

6 老婆生气时要跪地求饶,恳求开恩,不得有不理不睬之行为

7 老婆打我时要任其蹂躏,谢主隆恩,不得有还手瞪眼之行为

以上承诺,本人保证身体力行,请各位监督,特此为据!!!

保证人:XXX

3结婚新娘进门有哪些禁忌 新娘进门时要说什么

新娘进门规矩禁忌:汉族民间俗信,居处多神。

门有门神,灶有灶神,床有床神,窗有窗神。就是门坎上也有门坎神,因为各有各的用处,所以似乎各有各的本领,不能慢待,都要敬重,所以新娘子进男家门时特别忌讳触犯了各种神灵。

尤以门坎为最要小心之处。新娘子绝对不能用脚踏在门坎上。

据说会触怒门坎神的。门坎民间又称门限,那是一家之界,门里门外,家里家外的分野,平时有人进入家门时也忌踩踏门坎,以为是对这家主人的不尊重,何况新娘子又身带煞气、秽气呢?让新娘子踩踏了门坎更是不吉利,是踩了丈夫家的威风,甚至还会有妨死公婆的严重后果。

所以台湾婚俗有“跨得过(门坎),活百二岁”的吉语,以提醒新娘子跨过门坎而不要踏在门坎上或者被门坎绊住了脚。在民间口语中,门坎还有指找窍门或占便宜的本领的意思。

俗话说,“你不懂门坎”,“他门坎精,不会上当”等,就是这种意思。从这点看,男方也不愿让新娘子踩住了门坎,站在门坎上边。

那样,岂不是要被刚过门的媳妇占了上风,得了便宜吗?谁保她降住了门坎神,不妨门里的人呢?所以男家是最忌讳新娘子踏门坎了。新娘进门规矩禁忌:河南民间婚娶以马鞍当门,使新妇骑之,曰“骑鞍”。

据《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记载,宋代即有让新妇跨马鞍、跨秤而过门的习俗,取其“平平安安”之意。不过,有的妇女性情刚烈,往往会有意踏踩门坎以反抗夫权思想。

鄂西土家庭踩门坎甚至成了一种习俗了,新娘跨进男家大门时,有意用脚猛踩门坎,猛蹬门栏。这种情形也表示出妇女渴望自身解放的强烈愿望。

侗族旧时是午夜举行婚礼。当新娘由伴娘陪同步行往男家时,男家的人都要躲藏起来,不得窥视新娘进门。

否则,便会导致日后家庭不和睦。新娘进门后,不许乱走动,由一位子孙满堂的老妇人把一只象征勤劳持家的小水桶交给新娘。

新娘提桶进正堂,将桶放在神台祖位的左边,就到房中顶梁柱旁,背靠着柱子坐下,俗谓之“坐中柱”。等伴娘进门后,新娘才可离开中柱,不拘礼节地自由走动。

乌孜别克族新娘的亲友会在婚礼后来“搬新娘”,将新娘接走,新郎只有送了礼物,才允许将她“赎回”。凡是被“搬”走的新娘,在“赎回”以后,忌直接进屋。

必须在院内架起的火堆边绕行一周,才能进屋。新娘下花轿的禁忌:在新娘子尚未进门,又即将进门之际,民间还有许多“煞威风”的陋习。

江浙一带等花轿来到男家门口时要有意停留片刻,以灭新妇之火性,使她日后不敢犯上,不敢不服管教。有些地方还要让花轿从婆婆预先悬挂的裤裆下穿过,其中也含有媳妇在婆婆之下,不得违命的寓意。

广东番禺县习俗,新娘下轿时,新郎要以折扇敲打其头,驱入新房。藏族婚俗,新娘乘马到男家,男家宾客相迎时,众人突然大吼一声,随以五谷撒向新娘,使新娘惊愕,谓之“吓魔”。

满族、裕固族等,花轿需从男家门前两堆旺火中间通过,平落院中,这时新郎要以三支无镞箭射轿门。取“兴旺发达”、“驱邪避煞”之意。

台湾风俗新娘子下轿前,新郎还要上前冲轿门猛踢一脚,意思也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好让她日后百依百顺、服服帖帖。否则,将导致日后家庭的不和睦。

但此时新郎的父母必须回避,否则,新郎一脚或者会没踢中新娘,反而踢中了自己的父母。因为公婆和儿媳处于相对的状态。

民间有不吉则凶、不福则祸,不里则外、不东则西的对应观念,所以不踢中新娘就踢中公婆。不过,按此说,亦应该新娘和新郎相对应才是。

新郎和新娘理应是阳与阴的对应状态,二人谁的灵气更强大,谁就能降服对方。公婆只是新郎一方的同情者,最多是辅助的次要力量而已。

所以新郎踢不中新娘(实际并不真的踢到新娘身上去,而是象征性的),就该是被新娘挡回来而反中自身。但作为新郎的父母,因和新郎有血缘关系,此时如在一旁,怕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或者至少会使他们感到某种羞辱、不光彩,所以还是最好让他们避开为好,免得让老辈为小辈之间的事受气伤神。

总之,不管怎么解释,公婆在新娘下轿时不能在场观看是民间客观实在的规矩。这与古俗结婚当日新妇不见舅姑(新郎的父母)是有相通之处的。

白族至今仍有新娘八字与翁姑正冲,则新娘进门时翁姑要避开的习俗。新娘下花轿的禁忌:和上轿时一样,新娘在下轿时也禁忌踏土。

旧时汉族、 、满族、壮族等许多民族都有此俗。《东京梦华灵·娶妇》云:“新人下车檐,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

民间一般是在新娘下轿时铺上红毯或木板、席子等让新娘从上边走过,直到进屋(洞房)后坐在床(炕)上。山东有新娘出了轿门,就被男家用杨木椅子抬进家中的;江苏民间有铺红毡或麻布袋的;安徽合肥一带则又有用米袋铺地,让新娘踩着米袋进屋的。

还有许多地方,不但新娘不能踏地,还不能见着天。因此有用米筛子或雨伞遮撑在新娘子头顶上的。

河南太康一带,新娘下轿还忌讳睁眼。几乎所有顶着盖头的新娘都是由人搀扶着进入男家的。

不让新娘子“见天”、“踏地”,据说是怕新娘子的煞气触怒了天地鬼神,其中也有不让天地鬼神伤害着新娘子的意思。这时不让新娘子踏土不是娘家怕福气被新娘子。

4新人结婚,要接新娘过门,第一句对四句要怎么说

比较常用的接亲开门四句有,整理如下:

花开有主福双至,门开有喜禄位升;

良辰吉日迎亲时,大门一开万事兴;

迎亲队伍像太阳,一路欢笑喜洋洋,

快迎我信进福堂,从此亲家两辉煌。

迎亲队伍像条龙,来到娘家门外头,

快开门来喜相迎,金银财宝滚进门。

迎亲队伍来迎亲,门内门外喜重重 ;

快把我们迎进门,时运如霞满天红。

娘家人啦听分明,里里外外一家人;

规矩从来有分寸,亲家人来快迎进。

良辰吉日来迎亲,站在门外难为情;

快快开门来迎进,才见娘家好为人。

要个红包当钥匙,得了钥匙快门开。

开门广结好人缘,春风得意在眼前;

迎亲队伍像条龙,香蜡纸烛在前头;

大门一开喜重重,供奉神灵降福禄。

欢欢喜喜来迎亲,站在门外等回音;

等到娘家把门开,人缘广结财源进。

迎亲队伍真热闹,一路走来一路笑;

娘家快快把门开,财神喜气都来到。

  在益阳,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很少叫爱人或夫人,也不像其它地方,如广东叫老婆,而最喜爱称“堂客”,找对象结婚谓之“讨堂客”。已婚的妇女们被称为“堂客们”。“堂客”这个称呼,外地人特别是外省人听了困惑不解,有的人还以为这是对妻子的蔑称。本地多数人也说不清道不明。只是长期以来,人们代代传承这个称呼而已。

 其实,“堂客”一词是益阳人对已婚妇女们的尊敬之称。追本溯源,它应该与益阳民俗中的婚嫁习俗密切相关。

 益阳本地的婚嫁习俗,大概要经过看亲定庚、择吉报日、花轿迎亲、告祖仪式、颠轿传统、媒婆招劫、拜堂成亲、大闹洞房、回门等内容及仪式,现择要简述之。

 1、花轿迎亲:

 它是千百年来益阳湖乡人民最盛行的、传统的、隆重的婚嫁习俗。也是青年男女最看重的婚嫁礼仪。其历史悠久,特色浓郁,程序繁复,场面热烈。即使处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在益阳湖乡的山村还能时常看到这种花轿迎亲、前呼后拥的热闹场面。

 迎亲的花轿一般选用竹材或用木材制作。做工精巧、装饰艳丽。轿外披红挂彩,喜庆吉祥,气氛热烈。由四名轿夫合抬的称为“四抬花轿”,

 由八名轿夫合抬的称为“八抬大轿”。益阳人民用花轿迎亲有双重含义:一是表示对新娘和新娘家庭宗族的尊重;

 二是显示出迎亲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热烈。因此,新婚的姑娘都希望自己能坐上花轿,风风光光进婆家,以抬高自己身价。另外,如果婚后夫妻俩发生口角,男人叫堂客“滚蛋”的话,女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敬自己的男人:“滚蛋没那么简单吧!我又不是自己走上门来的。是你家请人用八抬大轿把我抬来的,明媒正娶嫁来的。要走也行,不过那还得请你用八抬大轿送我回娘家去。”

 因此,在七仙湖周边地区,至今仍传唱着这么一首妻子与丈夫辩理的民谣:

 你叫我走人我不依, 男人家做事得讲理。

 我一不是(走)路来的, 二不是(坐)船来的,

 是你用香蜡钱纸拜来的, 锣鼓唢呐吹来的,

 花花大轿抬来的, 明媒正娶讨来的!

 …………

 男人家听了自己堂客理直气壮的辩白,也就哑然无辞了。

 益阳花轿迎亲,一般启用三顶轿子。最前面一顶为高宾轿,里面坐着男女高宾大人。

 一般是新娘的哥嫂或弟妹(或堂哥嫂、堂弟妹)。任务是为新娘出嫁开道。中间的那顶是花轿,是新娘的专用轿。后面的那顶是送亲轿,坐的是新娘的婶娘或姨娘。高宾轿和送亲轿外表为绿色,表示平安如意。新娘坐的花轿则是大红色,表示喜庆吉祥。花轿的背面悬挂有筛、镜、剑,或刻有类似的特殊图案。那些是辟邪镇妖的吉祥物。据说,竹筛可以驱鬼、明镜可以照妖、宝剑可以斩魔。以此来保护新娘一路平安,顺顺当当到婆家。

 抬花轿的轿夫是清一色的男子汉,挑选十分严格。要求年轻力壮,五官端正,性格开朗。除此之外,还有严格要求:未婚男子,必须品质优秀,没有偷鸡摸狗、搞歪门邪道的劣迹;已婚男子,必须是夫妻和睦,品质优良,有子有女,精明能干,卫生体面。那些离过婚、亡过妻、常吵架、品质低劣的男子,是没有资格抬花轿的。

 2、告祖仪式:

 新娘出嫁那天,娘家要大办筵席,俗称办“出嫁酒”。以此来款待各方族长,本族长辈,亲朋戚友和前来祝贺送礼的邻里乡亲。清早,常用茶点待客。茶,有时季讲究。冬春季节,一般用甜酒和茶食;夏秋季节一般用桂圆红枣鸡蛋茶。点,即点心,常有九碟不同的茶食。分别是雪枣、花根、花生、酥糖、巧稞、炸蚕豆、小花片、胶切、蛋糕、瓜子。外加香烟、槟榔等。用过早茶,出嫁酒筵席便很快就摆上了桌子。少则十几桌,多则几十桌。屋内屋外、楼上楼下,场面热烈。席面丰盛无比,尤如皇帝老子嫁公主一般。常有弹琴卖唱讨红包者形容道:“鸡鸭鱼肉挤满台,炒煮煨炖胃口开;凉拌拼盘品种多,美酒可乐配好菜。八方宾朋四周坐,男女老幼乐开怀……今朝嫁出贤惠女,明日接纳吉祥财”。

 吃罢“出嫁酒”席,新娘准备上轿出门。上轿之前,还要举行“告祖仪式”。仪式须在娘家堂屋里举行。先用朱红木制作的菜盘将男方家随接亲队伍一道送来的一桌丰盛的酒菜(习惯称“告祖席”)摆放于高桌子上。一般是十二道荤菜和一坛美酒。菜肴丰盛,制作精良,每碗菜上贴有红纸剪的喜字。并在堂屋里的神龛上系上一段红绸,点燃一支红烛、三柱香,然后新娘新郎面对神龛并肩站立,听候司仪人的口令。新郎新娘双手合掌,三次作揖后,跪拜磕头三次。站立,再作揖三次。表示对祖宗高德、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今日与祖宗告别,嫁到异地他乡,从此就成了别家的人。但仍祈求祖宗保佑幸福、平安,早生贵子,再报祖恩。长辈、父母、亲戚等站立两旁,陪伴祈祷。告祖仪式一般由本族年龄最大的长辈或族长主持。礼毕,女方父母为女儿披上红盖头,并扶送上轿,也有的是由新娘的兄弟背上轿的(因为当地民俗中说,“土能生万物,地可纳千祥”,它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因此,女儿出嫁上轿时,脚不能踏地,否则带上娘家泥土出嫁,会给娘家带来“失财”的厄运)。

 有些地方还有哭嫁习俗。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嫁出去距离远,朝夕相处的亲人从此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心理牵挂;二是因为旧时代里,男尊女卑。女子到了婆家要受丈夫和婆家父母的严格管教,为其日后可能被欺侮而担心罢了。

 新娘上轿坐定,父亲要为女儿关好轿门并上好锁,有的还贴上封条。这是洞庭湖一带湖乡人民的一种习俗遗风。其来历可追朔到流传千古的“梁祝姻缘”。

 据说,当年祝英台被迫坐上花轿去马家成婚。由于当时轿门没有上锁加封,当花轿路过梁山伯坟前时,祝台英执意要求下轿看坟。下得轿来,只见昔日心爱的人已变成了一堆可怜的黄土。祝台英肝胆欲裂,痛不欲生,突然,她一头撞在墓碑上。霎时,只见电闪雷鸣,石崩坟裂,随即一股清烟从坟墓中飘出,梁祝二人便化作了一对彩蝶,双双飞向彩虹高挂的天堂去了。于是,马家喜事变成了丧事,只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或出别的意外,从那以后,千百年来,民间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新娘上轿后,必须加封上锁,以保万无一失。

 锣鼓咚咚,唢呐声声,花轿在欢乐的鞭炮声中起轿上路了。前面有四盏某府大红喜字的灯笼开道。中间是送亲和迎亲的大队人马。大量的嫁妆被迎亲的人挑着、抬着,招摇过市。五颜六色、艳丽夺目。三顶大轿排列在队伍中间缓缓行进。气派威风、热烈非凡。花轿虽不及现代轿车华贵气派,但由四人或八人抬着,“闪唧丫唧”,倒是别有一番风韵味和情趣。

 [但有时加封上锁也容易出意外。据说有一年冬天,十分寒冷。七仙湖区大雪飘扬了七天七夜,整个湖面被冻结起来了。平时到对岸去必须绕湖堤半圈。从冻结的湖面走过去,可少走许多路程,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天寒地冻的,大家多么难受啊。于是,湖边一家接亲的人马返回男方时,便抄近道,在湖面冰块上走过对岸去。快要上岸时,岸上迎亲的人群兴奋不已,于是提前点燃了火药铳,代表新郎家热情欢迎新娘的到来。只听得“砰、砰、砰”三声巨响,响声还未落定,抬轿的、挑嫁妆的、送亲的人一个都不见了。原来冰块被震破了,新娘与其他人都落入了水中。等到把轿子捞上岸来时,新娘已绝气归西了,其它人则没出大事。于是,这家的喜事也变成了丧事]

 3、歪轿习俗:

 一路上,抬花轿的轿夫们还时不时地上演“歪花轿”的节目(比如北方的“癫轿”,还唱“癫轿歌”咧)。它既是湖乡人民古老的民俗,又是轿夫的最出色的滑稽剧。轿夫们把花轿抬得左摇右摆,上下起伏,令新娘在轿内坐立难安。因为轿夫们有一整套的理论,说什么“经得起‘歪’的新娘,才经得起生活的风吹浪打;受得了‘晃’的新娘,才会对爱情坚贞不二”。于是新娘、新郎和女方家人也没多少怨言可说。新娘要是想在路途中少受轿夫们的“歪晃”之苦,倒是有办法可想。新娘应事先托付送亲的女高宾--送亲娘子,或媒婆,在歪轿高潮到来之际多塞给轿夫们香烟、槟榔、糖果和红包。示意轿夫高抬贵手,放新娘一马,对新娘多一点关照和宽谅。

 4、媒婆遭劫:

 花轿在路中行进或轿夫们落轿休息之时,接亲的、送亲的、抬嫁妆的以及吹吹打打的乐队,大队的人马招摇过市,常常吸引沿途各方看热闹的人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年轻小伙子、姑娘们、小孩们。特别是年轻妇女,她们也曾是坐花轿嫁来此地的。见此情景,回想当年自己出嫁,记忆犹新,幸福美满,喜形于色,回味无穷。而且当年的她们也曾沿途一路遭人“敲诈”。今日不敲诈别人,起一起别人的味,实在想不通呢!于是她们便怂恿小孩子们,小伙子们,在路上设置障碍,把新娘的花轿团团围住,以讨得喜糖、喜烟和槟榔。特别是“媒婆”,此日难逃一劫。因为按当地习俗,“媒婆”是男女双方的牵线人,是代表男女双方的公关“大使”。接亲这天要负责沿途各种关系的处理,逃跑是没有用的。因为媒婆不能按指定的时间把新娘接到婆家,耽搁了进亲的良辰吉时,媒婆不仅得不到男方的大红包,更是负不起相关责任的。因此,识相的“媒婆”一路上代表男女双方积极主动的装烟发糖,以求一路上少费波折,顺畅及时把新娘护送到男方家完婚。

 吃罢喜烟喜糖,沿途围观看热闹的人群便让开一道,让接亲队伍顺利通过。如果是不识相的“媒婆”,既不发烟又不发糖,看热闹的群众便主动开叫了:

 媒婆媒婆真好当,东家大礼怀中放。不装烟来不发糖,今朝看你哪里藏

 这时,与媒婆相识的人便邀上几个人一拥而上,扯住媒婆的衣袖。此刻媒婆若识相还来得及。否则,媒婆身边带的烟、糖会被一扫而光。有时甚至衣服都被扯破,鞋帽也弄丢了。媒婆往往会被弄得啼笑皆非,甚至狼狈不堪。

 还有的时候,当地喜欢耍滑稽的中年人甚至老头子,喜欢怂恿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围住花轿讨新娘新郎的喜糖吃。若遇新娘新郎小气,出手不太大方,他们便会教那些孩子们唱些顺口溜,逗一逗,气一气新郎新娘,以使新郎新娘多给一些糖吃。顺口溜唱道:

 “新姑娘,旧姑娘,胯里夹只芋头娘;不装烟,不发糖,小心夜里摇垮床!……”

 顺口溜唱得新娘新郎面红耳赤,怪难受的。为了讨好孩子们说些吉利话,新郎只好叫新娘下轿,新娘装了烟,发了糖,又发槟榔。这时,那些孩子们又唱开了:

 “新郎官,新姑娘,大家说你好大方。发了烟糖发槟榔,顺顺当当去拜堂;早生贵子当爹娘,荣华富贵登京堂”。

 5、拜堂成亲:

 经过沿途一路的颠簸周折。迎亲的队伍才把花轿抬到了男家,男家的亲朋戚友夹道欢迎。此时,礼炮轰鸣,钟鼓乐之,热闹非凡。在男方家的堂屋里落轿下地。因为堂屋是湖乡农家最神圣的殿堂,一贯以来这里供奉“天地国亲师位”,同时又是农家接待贵客佳宾的厅堂。新娘在堂屋下轿后,随即与新郎一道参加“拜堂”仪式。仪式简短,但庄严隆重,且内容丰富。简单地说,首先,仪式的主持人在堂屋里侧神龛下前方摆放一张高桌子,桌面上工整地摆放着鱼、肉、鸡、饭、茶、酒、筷子;并燃上一柱红烛,三柱香。这时,新郎新娘面对神龛,并肩站立桌前,双手合掌,屋外燃放礼炮,由司仪员司令。司仪员由当地本姓长辈担任,新郎新娘随口令做鞠躬动作。“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四拜亲戚。最后,夫妻对拜”。之后,由男方的弟妹用茶盘抬上一碗茶来--俗称“和合茶”。喝了这杯“和合茶”,象征新婚夫妇和睦恩爱到永远,比翼双飞到白头。此刻,又鸣炮奏乐,庆贺礼成。随即,迎亲的女陪伴把新娘扶进洞房,落座休息。

 经过拜堂仪式后,新娘才被正式承认为新郎家中堂堂正正的贵客之中特殊的贵客,即在自家庄严神圣的堂屋里拜堂成亲的结发妻子,被视为上等贵客对待。这就是益阳男子喜欢把自己老婆常称呼为“堂客”的由来。

 6、大闹洞房:

 新婚这天,吃罢晚宴,就张罗着闹洞房。有传统的模式,也有新兴花样。典礼隆重,气氛热烈,可以说是到了湖乡婚俗的最高潮了。因为,新郎大部分亲朋戚友以前还没有见过新娘子的头面,都想在闹洞房时一睹为快。另外也瞧瞧新娘子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程度以及才艺展示。还因为湖南有“新婚喜庆三日不分(辈份)大小”之风俗,所以长辈晚辈大人小孩,男女老幼,挤满洞房,喊的喊,叫的叫,唱的唱,笑的笑,热闹无比。

 闹洞房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喝“新人茶”。其实,“新人茶”只是用芝麻、豆子、茶叶、姜片,加红糖泡制的开水茶。但喝这种茶是很有讲究的。客人事先找一个凳子坐好,等待新郎新娘送茶来。新郎新娘用红漆茶盘抬来,然后由新娘端上送到客人手上。一来表示新郎全家人的客气礼节,以礼待人,另外也是为了证明新娘懂得如何待客做人。

 闹洞房的节目很多,有较为传统的节目。也有时兴的现代节目,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有两类节目是最最缺少不得的,那就是:新郎新娘谈恋爱经过、合吃一颗糖果或红枣(同心果)的节目;唱歌跳舞、猜谜语等等,有时闹得通宵达旦。

 有些俗不可耐的谜语是最能为难新郎新娘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它的谜底,只是说不出口,但就是要新郎新娘猜,看他们有不有足够的胆识。这里就省略不说了。

 7、哭嫁习俗:

 七仙湖区乡村某些地方,至今还遗传着古老的“哭嫁”习俗。姑娘出嫁的头天晚上,其母亲把女儿的嫂子,姐妹聚集起来,行歌对唱,互诉往日的手足之情、日后分别眷恋之苦。哭嫁,实际上成了妇女们发泄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不但新娘的母亲、姑妈、婶婶陪着哭,有的还要花钱请同村的姑娘们--玩得好的姊妹一起哭,这是传统习俗。她们从早哭到晚,又从晚哭到早。一直要哭到花轿抬出了村子,才得停息。她们哭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其内容除了评说女儿在娘家时勤劳守规遵妇道,骨肉之情难割舍之外,更多的是劝导女儿到婆家之后要学会好好做人,孝敬公婆的古今实例和道理。例如在《哭嫁歌》中,新娘的母亲连哭带唱道:

 呜呜呜,女儿我的宝贝呃,

 孝敬公婆第一桩咯:

 一日三餐茶和饭,

 哎哟哟,是咸是淡亲口尝哪!

 呜呜呜,女儿我的肉团子心呃,

 孝敬公婆第一亲咯:

 一年四季衣和被,

 哎哟哟,有烂有破亲手缝哪!

 …………

 那缠绵悱恻的哭声中和着词曲,形式与内容浑浑乎融为一体,且泣且歌,凄凄然催人泪下,亦喜亦悲。难怪乎有人说这类似古乐府中的《子夜曲》呢!真是别具一格,玩味无穷!

 8、回门:

 亦称“双回门”。古称“拜门”、“行拜门礼”。早在春秋时期《春秋羊公传》中就有文字记录。后代沿袭,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载;“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女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近代,一般在新婚第三日,亦有多日或满月后回门的,因地而异。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俗称“过(进)门”。从婆家回到娘家,故称“回门”。

 9、婚联:又称喜联,是婚嫁时专用的对联。内容多为喜庆祝福的吉祥话语。婚联据其具体内容不同而贴于不同位置的门窗之上。有的还可贴于箱柜之上。现择要以飨读者诸君。

 1、紫燕双飞齐比翼,鸾凤和鸣曲同音。

 2、红锦裁云紫萧吹月,翠屏引风彩帐栖鸾。

 3、尊夫爱妻家庭美满,教子扶幼生活欢欣。

 4、一杯喜酒迎宾共喜,两颗红心向党更红。

 5、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6、才子凌云佳人咏雪,插花映日蒲叶摇风。

 7、新婚贺双美,齐乐庆百年。

 8、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

 9、两个劳动能手,一对恩爱夫妻。

 10、一门喜庆三春暖,两姓欣成百世缘。

 11、女慧男才原有对,你恩我爱总相联。

 12、喜迎亲朋贵客,欣接伉俪佳人。

 13、饭里有砂须细嚼,酒中无骨莫横吞。

 14、庖厨百勺合千家口味,喜事一桩领万户吉祥。

 15、今日嫁出贤惠女,明朝喜得聪明才。

 横批1喜气盈门 2天合之作 3心心相印 4永结同心

 5花好月圆 6夫妻恩爱 7天长地久 8百年好合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2)正德皇帝也喜欢乔装成平民,微服巡访。一日路过异州城郊,见一石雕大马巍峨直立路边,气势磅礴,便停下脚步,欲题一诗词。便脱口念道:“石马原来在异州,”可是念了好几遍,无法接下句。这时,只见一大队人马簇拥一少女朝自己走来,也在石马前停下来歇脚。少女见有人在石马边吟诗,老是只念一句现话,她便对着石马吟道:

 石马依然在异州,不知流落几千秋。

 狂风扑扑毛不动,细雨霏霏有汗流。

 青茅嫩草难开口,扬鞭乱打不回头。

 牧人有力难牵转,天地为栏夜不收。

 正德皇帝听了,赞叹不已。见这乡间女子有如此才学,不禁问起那女子何方人氏,今日何事到此。少女含羞笑道:“今日是我的婚姻大事,正要嫁往夫家去!”正德点头称喜。

 原来在明朝以前,女子出嫁从夫,一般是骑驴或步行,并无花轿。正德皇帝为了感激这位帮他把诗句接上的女子,便吩咐随从,将自己的四抬大轿饰上珠花,专门送这位女子出嫁。正德皇帝也一同步行前往送亲,并规定说:“以后凡官轿路遇花轿必得让道”。男方得知是正德皇帝送亲来了,连忙备办高宾宴席,特启用山珍海味答谢正德皇帝一行。从此以后,凡新娘出嫁,便开始流行用花轿迎亲,另有两抬供男女高宾坐的轿子相伴。即使官轿在道,也会退避三分,避免“冲喜”之意。由此,前往送亲的叔伯婶娘、兄弟姊妹都被称作“高宾大人”,男性为“男高宾”,女性称“女高宾”。此俗代代相传,至今依然适用。

结婚请帖是婚礼的头面,那么结婚请帖要如何书写才能让参加婚礼的客人感受到主人的诚意和尊重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欣赏几张 结婚请帖怎么写 以及介绍一下书写请帖的格式和注意事项,有需要的话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结婚请帖怎么写 欣赏1:采用大红色和烫金字体,华丽又不失风度。

结婚请帖怎么写 欣赏2:双面请帖搭配莲花图案,显得格外的高雅。

结婚请帖怎么写 欣赏3:全粉色的请帖,让收到请帖的宾客都能感受到婚礼的甜蜜。

欣赏完请帖,我们再看看书写请帖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一、书写请帖的格式

1、请帖分为双请帖和单请帖。双柬帖的封面上应该印上或者写明“请帖”二字,一般都会用名家书法或者字面烫金等做些艺术加工,有的单请帖,“请帖”二字写在顶端第一行,字体比正文大些。

2、不管是双请帖还是单请帖,贴文的内容大致都是一样的,帖文的首行顶格上书写被邀请者的姓名或被邀请单位的名称。有的请柬会把被邀请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放在末行,这个也要顶格书写。

3、请帖的结尾应写上“敬请光临”或者“致以敬礼”等,古代称这个为“具礼”,最后落款要写清楚邀请人的单位或姓名和发出请柬的时间。

二、书写请帖的注意事项

1、请帖的正文必须有三大基本要素:举办的事情、时间和地点。举行谁的婚礼,举行的正确时间、地点,婚宴酒店名称、地址和厅号等都要在正文一一写清楚。

2、邀请的对象要用尊称,除了把宾客名字放在请柬的重要位置外,还要注意三点:首先要知道对方的全名和正确的书写方式,其次问明是否有携带家属,最后为了表示尊敬或者亲昵,可在全名后面加上书面形式的称谓。

3、邀请人的名字应写在页面额最下方。若是新人单方面认识的宾客,写自己的名字就好;如果是两人共同认识的,应写上两人的名字。如果双方父母邀请各自的亲戚朋友,署名一定不能忘记,以防有新人不认识的宾客。

我总结:以上就是我分享关于 结婚请帖怎么写 欣赏以及书写请帖格式和注意事项的全部内容了。请帖是给客人的第一印象,所以一定要在请帖上表现出新人的细致周到,这样可以让收到请帖的客人都感觉到亲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66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