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现在社会为什么结婚率那么低?

你认为现在社会为什么结婚率那么低?,第1张

现在结婚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关键因素:

1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许多年轻人更加独立,不再依赖婚姻来维持生活。此外,现代社会对于独立和个人发展的重视也导致部分年轻人选择推迟或不结婚。

2 教育水平提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受教育年限延长。许多年轻人在完成学业后已经进入了职场,他们可能会先投入到事业发展中,然后再考虑结婚。

3 职业发展:在职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年轻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婚。

4 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随着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的发展,女性在社会和职场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依赖婚姻来实现个人价值,她们可以独立生活并追求职业发展。

5 社会观念改变: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和期望也发生了改变。现在,许多年轻人更加重视个人幸福、生活质量和独立发展,而不是传统的婚姻观念。

6 高离婚率: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这也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他们可能会对婚姻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从而推迟或不考虑结婚。

7 独立生活方式的吸引力: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生活方式,许多年轻人更愿意享受独立生活的自由和乐趣,而不是被婚姻束缚。

8 生活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许多年轻人认为,结婚可能会增加生活压力,因此选择推迟或不结婚。

总之,现在结婚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和选择。

结婚人数是指双方登记结婚的数据。

截止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中国的结婚数在2014年就开始下降,2013年为134693万对, 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又跌破800万大关,创下民政部公布1986年以来结婚数据的历史新低。

从分季度数据看,2021年一季度结婚数同比增加369%,二、三、四季度同比减少124%,147%、218%。2021年结婚数降幅最大的是湖南省,减少155%,青海、天津、河北、安徽、江西、福建的降幅也超过10%。

只有新疆、西藏、山西的结婚数比上年增加。2021年结婚数最多是河南、广东、四川,分别为591万、591万、512万对。

结婚人数升降的原因:

首先是育龄妇女人口减少,其次,婚育年龄推迟也是重要原因。其实这也与当地的经济结构相关。河南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也有大批夫妻因为经济原因要分居两地,长此以往,夫妻之间难免有感情问题,因此会有夫妻选择体面离开对方。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具体的问题还得具体去探讨。尽管结婚数据比离婚数据要高几百万,但是总体来说,结婚数量是比往年要低,而离婚数量要比往年要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离不开现在的社会工作压力以及现在年轻人的婚姻观。

过高的房价和结婚成本促使他们不敢轻易进入婚姻,进入婚姻后,也保持着“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的态度。这一系列数据变化的背后带来的是社会低生育率以及社会老龄化的问题。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真正的“恋爱教育”不是教年轻人怎么谈恋爱,而是教育或者帮助年轻人学会处理情感,处理情绪,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1

 据安徽省民政厅消息,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2008年以后,安徽初婚年龄逐渐上升,从一开始的26岁左右到现在已突破30岁。”(3月13日 《新安晚报》)

 初婚年龄破30,打破心理壁垒是第一步。年轻人晚婚晚育受诸多因素影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的增大以及年轻人对婚姻品质要求的提升……而很多时候,年轻人心理层面的压力来源于“不会爱”——不懂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因感情造成的极端事件也偶有发生。因此,普及“恋爱教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将恋爱教育、家庭经营这类课程正式纳入教育体系。而相关培训机构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多数青年是在懵懂状态下进入爱河、步入婚姻,这就好比“无证上岗”。

 20年8月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婚前辅导,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学会管理婚姻。21年5月发布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要求加强婚前指导、婚前保健。但与其结婚之前着急“补课”,不如恋爱阶段就开始教育。爱是婚姻的基础,年轻人只有明白爱的意义,才能更尊重婚姻。

 “恋爱教育”是系统性工程,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去年,宁夏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的爱情心理学、婚姻经济学等相关的选修科目引发了广泛关注。但真正意义的恋爱教育还应包括更多心理学层面的内容,帮助年轻人了解爱情与婚姻的意义与内涵,提高经营感情生活的能力。

 民政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联合教育部门等探索开发恋爱教育课程,搭建恋爱及婚姻教育课程体系。高等院校将“恋爱教育”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补充未尝不可,但各地政府也应主导建立完备的婚姻家庭辅导咨询机构,实现“恋爱教育”的全覆盖。

 另外,目前国内一些城市也已配备恋爱教育等市场服务,专业科学的咨询与指导可以为解决个人情感问题及生殖保健问题提供帮助。公益广告及主流媒体的也应为“恋爱教育”塑造开放、畅通的舆论场。

 专业的“恋爱教育”更需要专业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思想开放且有阅历、有知识的心理学、社会学专家是不二之选,取得年轻人的认同是开展教育的第一步。对于社会“恋爱教育”来说,宁德市采取的“社工+志愿者”的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模式可供借鉴,既充分利用资源,也让“恋爱教育”专业更接地气。

 其实,真正的“恋爱教育”不是教年轻人怎么谈恋爱,而是教育或者帮助年轻人学会处理情感,处理情绪,处理跟他人的差异,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这应是每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恋爱教育,可以有,也应该有,这不仅是爱情与婚姻的命题,也是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2

 长三角地区多地近期发布2021年婚姻登记大数据。据安徽省民政厅消息,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初婚年龄推迟,一直是近年受到关注的社会话题。早在2018年,根据江苏省民政厅的数据,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其中女性343岁,男性341岁。而2012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96岁,2015年为324岁。也就是说,差不多在十年前,江苏的平均初婚年龄就到了30岁。

 30岁是一个大关,在过去无疑让人倍感焦虑,但这个新闻一出,让很多大男大女的心情略感放松。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局面的形成,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结婚对象的机会成本比较、教育程度的提高、结婚成本的增加和同居现象的普遍化影响下,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初婚年龄就呈现出今时今日不断推迟的`趋势。

 婚恋是个人行为,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诸如错失生育年龄对生育水平下降趋势的强化、高龄女性生育风险增加等,并将对社会发展带来进一步的挑战。对此,公共政策要有所作为,进一步推进婚育支持性政策的出台,鼓励和提倡适龄婚育;同时做好托底保障,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等需求,保障孕产妇群体的特殊权益及母婴安全,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

初婚年龄不断提升,需普及“恋爱教育”3

 日前,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公布,2021年该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523岁,女性为3396岁,与2016年的2941和2727岁相比,5年里推迟了近5岁。

 近些年,襄阳结婚登记数量也从2014年的55506对,2016年的46783对,逐年下降到2021年的28300多对。

 数据一出,一片哗然。

 这个位于汉江中游,目标直指“万亿工业强市”的襄阳,到底怎么了?

  低迷的生育率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作为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近些年,襄阳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2021年,襄阳经济总量达到5309亿元,跻身5000亿元俱乐部,连续5年稳居湖北省第二位。

 作为一座普通地级市,这样的成就并不差,但或许是因为有武汉珠玉在前,襄阳的存在感一直不强。

 襄阳有何特殊之处,高居目前各地已公布的平均初婚年龄榜“榜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襄阳的问题不应局限于襄阳,而是要跳出狭隘的地域限制,从宏观看其所处的大环境。

 《中国婚姻报告2021》曾对中国婚姻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出生率下滑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这两大问题,从而长期影响适婚年龄人数,导致婚姻市场匹配困难,从而推迟了初婚平均年龄。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90后比80后少约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

 当前结婚年龄主力25-29岁(90后)人口大幅下滑,对结婚对数产生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男女比例自计划生育后严重失衡。198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100)为1076,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近118,之后长期超过120。相关数据显示,00后男女性别比达119,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女性别比达110,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

 从目前各地已公布的婚姻数据来看,2021年江苏全省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28、2652岁,与前一年相比,男性平均初婚年龄略有推迟,女性的略有提前;杭州分别为285、271岁,与去年相比分别晚了02、03岁;温州为291、267岁,男性比上一年推迟了04岁,女性则晚了03岁……

 新生代婚恋平台MarryU创始人黄镇认为,除了以上种种原因,中国晚婚现象的产生,还和当下独特的大环境有关。

 “独生子女是特殊政策下诞生的特殊一代,在生长过程中又碰上了改革开放,其父母通常带有浓厚物质短缺烙印,他们除了对精神层面有自己标准,对物质生活也会有一定要求。”

 黄镇认为,这代人对婚恋需求更加多元复杂,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再加上当下适龄男女婚恋观念的转变以及高昂生育成本带来的现实压力,导致当代适婚男女生育意愿降低,进而对婚姻的需求随之降低。

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的原因是结婚人数一直在下降。

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仅7636万对,较2020年的8131万对,减少近50万对。这已经是从2014年开始到2021年,结婚人数连续8年下降了。显然,结婚人数越来越少,带来的结果就是人口出生数量越来越低。

我国自从2016年放开二胎政策以后,新生儿出生数量就呈现5连降。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是1758万人,而到了2021年新生儿出生是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了1%。而且2021年死亡人数是1014万,人口净增长数量下降到只有48万。据专家预测,2022年人口很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

原因一:结婚成本太大

现在无论是男女在结婚时都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有些地区的彩礼更是高得离谱,所以就导致很多人不愿为了结婚而背上沉重的负担。

原因二: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

结合原因一来看,在结婚的时候,两个家庭已经付出了很多经济成本。而结婚之后面临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不要生孩子。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显示,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结婚登记人数创17年来新低。不过,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2020年,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不过,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从省份来看,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是天津,最低的省份是西藏。

 国民的结婚数字和生育数字,一直都是两项重要的社会数据,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运强盛。最近有关部门公开了一组数据,成为继三胎话题之后的新的讨论热点。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七年一路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结婚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婚姻家事律师,赵律师帮大家分析一下,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生育妇女的数量在逐步减少。前些年,70后和80后妇女是生育主力,但是现在70后已经全部迈过40岁门槛,80后已经全部迈过30岁门槛,现在的育龄妇女主力军是90后和00后,可是这部分女性的数量,相比70后和80后,已经大幅度减少。简单说,就算想多生,也没有那么多适龄女性来生。

 第二个原因,生活压力成本逐步增大。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国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衣食住行各项成本一直在攀升,尤其是安居乐业的住房成本更是居高不下,为了应付高成本生活,很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被迫不断推迟,原来普遍的20左右步入婚姻,现在就算30多岁还没结婚,在众人眼中也变成了平常事。

 第三个原因,传统观念受到了现代观念的严重冲击,年轻人的婚姻观念逐渐淡泊。首先男性的传宗接代意识逐步淡漠,原来社会推崇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难以让年轻人信服和接受。其次,随着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逐步提升,广大女性普遍进入社会赚钱养活自己,不再依附于男性。于是,男性觉得结不结婚无所谓,女性觉得结不结婚不重要,导致婚姻从原来的生活必须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导致青年男女对结婚的愿望逐年降低。

 第四个原因,因为广大农村的男多女少问题,导致结婚彩礼一直是居高不下,水涨船高,有些男性付不起高额彩礼,只能推迟结婚的计划。

 第五个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福利的完善和到位,尤其是大城市养老项目服务工程的逐步推进,“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对于有些新潮的年轻人想法,既然没有儿子将来也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那貌似结婚也变成了多余。

 第六个原因,离婚率的逐年攀升,让还没有步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多的看到了婚姻的真相和纠结,导致了他们的恐婚心理,为了避免自己也落入婚姻的围城,于是他们选择谨小慎微的先观察,不急着结婚。

 最后,结合现实情况看,恋爱市场一直是人满为患,但是结婚市场却日益萧条,这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棘手社会问题。结婚年龄一再推迟,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现状必然会推动国家在生育补贴,教育补贴,住房改善上逐步为大家创造新的福利,创造新的条件,从而为广大年轻人营造出更好的结婚条件。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2

 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彩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逐年下降为什么3

 最近,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关于我国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其主要信息来自于国内民政系统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系统。

 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在世俗面前,正在走向边缘。

 官方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次自2013年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结婚率下跌。而且这个数字也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后的17年历史新低。

  为什么大家对于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自人类诞生至今,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直伴随的就是两个主线任务“生下来”和“活下去”。

 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之前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个体单元才是组成国家机器的零件,家庭如若崩溃,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而抛出所有外因背后,结婚率走低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生率的降低,而随之高涨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拉响了警报。

 在前不久对于90后的收入调研也反馈,不少90后在适婚年龄都是“负债生活”的,自己都难以养活,更何况是2个人,甚至3个人。

 而导致90后负债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房价”,所以之前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和拆婚药”。

 在水涨船高的结婚成本面前,即使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脆弱了。结婚前,双方老人见面,有多少因为彩礼和房子的事情拆散了鸳鸯。

 先说彩礼,虽说国家现在出台了政策,对于“天价彩礼”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的彩礼还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再加上酒席等一系列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但是,对于房价来说,这些付出又是杯水车薪。就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来看,百平米的房子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在农村结婚,女方也要求在城市有房,有的甚至会要求在房产证上署上双方的姓名,这人人都往城市跑,房价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所以,结一次婚,可能是耗尽了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按照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这一门亲事,可能要在孩子15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抛去物质方面,就目前中国适龄青年对于婚姻的态度来说,更多的人对于婚姻持中立态度,这婚可结可不结,自己过得也不错,这种想法无疑是加剧了结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过去结婚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现在结婚倒像是把城门打开了,你看了周围人结婚,自己反而不那么想进城了。

 但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繁衍一直在持续,在国家出台的促婚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结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了彩礼、没有房贷,你愿意结婚吗?

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越来越晚了。

 

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

 

也就是说,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95岁。

 

从每年的初婚人数来看,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0年初婚人数多达22009万人,2020年则降低到了12886万人。

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成普遍趋势

从各地来看,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成为普遍趋势。

 

以杭州为例,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5岁、女性为271岁,与上年相比,男性晚02岁,女性晚03岁。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317岁、女性为30岁,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晚03岁和04岁。

 

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甚至突破了30岁大关。

 

根据安徽省民政厅发布的数据,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江苏省统计局在《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一文中透露,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苏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稳步递增。女性平均初婚年龄 2000 年为 2322 岁、2010年为2376岁、2020年为2966岁。2010年与2000年基本相当,而2020年女性初婚年龄比2010年足足推后了近6岁,接近30岁。

 

伴随着初婚年龄推迟的是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仅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这是连续第七年下降。

资料图:一对新人拿结婚证和日期数字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平均初婚年龄为何推迟?

从历史趋势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平均初婚年龄呈现下降趋势,1980年为2359岁,1986年降低到2283岁,此后开始上涨,到1992年又涨到23岁以上,1996年突破24岁,2011年突破25岁,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达到27岁,2020年超过28岁。

 

这一代人为什么会晚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

 

合肥市民李先生表示,30多岁好多都没结婚的,主要的原因就因为房价压力太大了,因此尽量地往后推迟。合肥市民姚女士表示, 20到30岁之间需要去先奋斗,要先能够做到经济独立,之后才会去考虑结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分析,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就业和职场竞争加大、婚姻观念变化等,是初婚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

 

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学毕业后读研、考博,尤其是女性群体,受教育年限在不断延长,这自然就推迟了结婚年龄。

 

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不少人还经常加班,没有时间恋爱,跟异性接触机会少。

 

三是结婚成本上升,房价上涨,彩礼提高,无论城乡,结婚要考虑住房等因素,尤其是一线城市成本更高,导致结婚的准备期拉长。部分地区的天价彩礼直接把一些人吓跑了,或者结不起婚了。

 

四是婚姻观念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而且生活便利性也在提高,很多人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挺舒适,对家庭的渴望和依赖也越来越小,不认可婚姻就是恋爱的唯一归宿。

 

冯文猛认为,结婚年龄推迟,一方面对于女性来说可能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导致生育风险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整个社会的生育水平也有不利影响。但需要看到,很多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的丰富,晚婚、不婚人群增多,这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在实践中,能做的是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抵消其中一些不利于婚育的消极因素。

 

冯文猛建议,要降低结婚成本,整治天价彩礼等不合理婚俗,让年轻人尽量都能相对轻松地谈婚论嫁,不用为结婚犯愁。要优化升级婚育环境,提升婚姻市场服务供给和质量,扩大年轻人的交友圈,促进更多成功的婚姻匹配。同时,倡导婚姻、家庭、生育的重要性,消减部分人群对婚姻、家庭、生育的负面印象。

 

对于近些年降低法定婚龄的建议,冯文猛表示,现在初婚年龄已经远远高于法定婚龄,如果导致初婚年龄提升的主要因素消除不了,降低法定婚龄预计也没有太大作用。而且考虑到婚姻的稳定性,在不够成熟的年纪下过早结婚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离婚、单亲家庭,这对个体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因此,降低法定婚龄的实际意义不大。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男性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

1、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2、中国港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18岁,女不得早于16岁。

3、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均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

一是传统的习俗,自从有人类后,一般的婚配现象是男性在年龄上往往大过女性;相对来说,我国确实是比较晚的,男22岁,女20岁,这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指定的法规,我国是人口大国,且人口增长较快,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而提高婚龄,可以有效减轻以上问题。

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越来越晚了。

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

也就是说,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95岁。

从每年的初婚人数来看,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0年初婚人数多达22009万人,2020年则降低到了12886万人。

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成普遍趋势

从各地来看,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成为普遍趋势。

以杭州为例,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5岁、女性为271岁,与上年相比,男性晚02岁,女性晚03岁。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317岁、女性为30岁,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晚03岁和04岁。

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甚至突破了30岁大关。

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安徽初婚年龄逐渐上升,从一开始的26岁左右到现在已突破30岁。

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523岁,女性为3396岁,与2016年的2941和2727岁相比,5年里推迟了近5岁。

初婚平均年龄推迟,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而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

平均初婚年龄为何推迟?

从历史趋势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平均初婚年龄呈现下降趋势,1980年为2359岁,1986年降低到2283岁,此后开始上涨,到1992年又涨到23岁以上,1996年突破24岁,2011年突破25岁,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达到27岁,2020年超过28岁。

这一代人为什么会晚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分析认为初婚年龄推迟有4个重要原因:

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三是结婚成本上升,房价上涨,彩礼提高;四是婚姻观念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

对于近些年降低法定婚龄的建议,冯文猛表示,现在初婚年龄已经远远高于法定婚龄,如果导致初婚年龄提升的主要因素消除不了,降低法定婚龄预计也没有太大作用。

而且考虑到婚姻的稳定性,在不够成熟的年纪下过早结婚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离婚、单亲家庭,这对个体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因此,降低法定婚龄的实际意义不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68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