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资料

邓稼先的资料,第1张

  二、邓稼先的光辉一生(徐焰)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选自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

  三、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徐胜蓝、孟东明)

  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了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芒。这曾使全世界为之震惊。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然而,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

  1986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名字鲜为人知 功绩举世瞩目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6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任命邓稼先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86年7月,国务院授予邓稼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奖章。

  核工业部为表彰邓稼先2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使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他学习。

  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外国有一本书,题为《比一千颗太阳还亮》。邓稼先献身的事业,亮过一千颗太阳!他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以来,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全国上下为这位中华精英过早离开人世而感到悲痛。

  他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怀念邓稼先院长》:

  天府杨柳塞上烟,

  问君此去几时还?

  ……

  实验场上惊雷动,

  江河源头捷报传。

  ……

  不知邓老今何在?

  忠魂长眠长江畔。

  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写道:

  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国务院总理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邓稼先的追悼会,他说:“邓稼先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稼先逝世,我极悲痛”。邓稼先的岳父、全国政协副主席、90高龄的许德珩老人在他送的大幅挽幛上这样悼念邓稼先。

  在地球的另一面,远隔万里重洋的杨振宁教授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打来了唁电。

  杨振宁先生和邓稼先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让我们读一读北京医科大学许鹿希教授撰写的《怀念稼先》中的第八节《半个世纪的友谊》的一段吧!

  “文革”初期,氢弹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制并没有到头。可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就连稼先他们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幸免。林彪、“四人帮”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斗争矛头指向稼先等十几位理论部的负责人。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时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顽强地顶着,处境很危险。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似乎苍天有眼,1971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不久,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杨振宁先生当然不知道他们的这次会晤对稼先来讲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全家人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杨先生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稼先与他总少不了叙旧聊天。有一次杨先生到我们家,他说想和稼先一起骑车去颐和园。为安全起见,这样的要求我们着实不敢答应他。还有一次,我们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边吃边谈笑着,杨先生对稼先说:“这回你可以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现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先。……回想起这些往事,杨先生与稼先都笑了。

  后来,杨先生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都写着“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60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象棋。稼先住院后,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最后一次,杨先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正像杨先生给我的唁电中所说的:“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最后,我想以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我这篇怀念文章的结束语: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稼先没有虚度此生!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在宋健、周光召等陪同下来到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谊的挚友邓稼先。

  深秋的北京,瑟瑟秋风给人们带来寒意。八宝山公墓在安放骨灰的灵堂外面庭院里搭起了一个灵堂,邓稼先的巨幅遗像前摆着杨振宁送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邓稼先千古杨振宁敬挽”。

  杨振宁眼含热泪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

  祭奠仪式结束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按照邓稼先生前嘱托,向杨振宁赠送一套安徽出产的石刻文房用具,上面写着“振宁、致礼存念稼先敬留”。许鹿希女士深情地说,这套文房用具象征着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乡情和友谊。

  邓稼先是杨振宁的中学、大学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有在报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中国高层人士选定他当领导者来研究原子弹,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认识邓稼先,又认识美国的奥本海默和泰勒。这三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邓稼先随和、腼腆,又没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当初美国的格罗夫斯将军也聘任了没有行政经验的奥本海默当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稼先的个性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帅才。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

  历史没有忘记他们!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长达12集的电视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在第8集里,有这样的画面和解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壮丽场面展现在荧光屏上,欣喜若狂的中国人民、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邓稼先先生的高大身躯也出现在荧光屏上。

  ……

  “1971年,当杨振宁得知,中国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成的,他离开宴席走进了洗手间,那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

  (选自《杨振宁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马井小学、怀宁中学、皖江高级中学。

聚萃名居凭借着专业团队的精心设计,舒适度最高的花园洋房等优势,以及周边马井小学、怀宁中学、皖江高级中学、高河华联超市等一应俱全的成熟配套吸引了众多粉丝。

“聚萃名居”座落在独秀大道与纬十二路交叉口东北角,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学校、县城客运站、医院等不到10分钟的路程。周边自然环境祥和安静,空气质量良好,是理想的居住和投资的好处所。

如果你女朋友要50万彩礼,怎么办?

我今年27岁,女人到了我这个年纪,慢慢就要开始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始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开始洗手作羹汤,开始与柴米油盐摩拳擦掌。谈恋爱到一定阶段,双方父母见面了,肯定绕不开彩礼这块。土豪就不用看下去了,铜陵的风俗习惯还好,我参加的婚礼大多数都没有要彩礼,有定亲、看家、认亲、朝节等等风俗,都是保持结亲如结义的想法稳稳当当,一步步走下去的。包括我自己,谈恋爱的时候,我也问过我男友,他说他自己有五万可以出,我回家问了我妈,我妈就说不要彩礼。我妈说,如果要彩礼的话,陪嫁要更多,这羊毛出在羊身上,有这个钱还不如小两口自己好好过日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现在的小年轻,不靠父母,真的很难结婚。房子要有,车子要有,婚庆公司要有(起步1万),婚纱照要有(1万左右),酒席(每桌2000左右)、五金和钻戒要有(3万)、认亲一家800、见面礼、婚车、结婚单天的红包、外地宾客的宾馆费、喜糖、香烟还得中华的,香烟几十桌下来没有三四万搞不定。按照最低标准算,不带房子和车子,最起码要算到十万。富人无所谓,但是对于普通人,这是血汗钱,谁家的钱都不是大水淌来的。土豪才不在意彩礼二要不要彩礼,还是看女方那边风俗,比如无为,比如怀宁,有些地方是要彩礼的。我一朋友就遇到了,女方张口要50万,理由是我家旁边结婚,对方就是给了女方35万,不能比别人低。中国人好面子,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这是肯定的。但是,你不能强人所难。如果说男方才买了房,还是贷款买的,女方家狮子大开口要了50万,那你考虑到,结婚也是要花钱的,如果你结婚也要比,那么将近70万的账务,男方家除非大富大贵的人家,要不然真的出不起这个钱,只能借。最新的婚姻法其实是对女性不益的,只想着面子,难得不考虑婚后是要一起承担债务的?就算离婚,也是承担一半的债务,何苦来?不能强人所难三我们那天陪朋友喝酒也讨论到这个话题,如果是面子问题,那就表明上讲给了50万,实际在能力范围之内给。但女方要的不仅仅是面子,还是实打实的钱。如果说,这个钱给了女方,结婚后,女方带回来一点是好事,可是就是给女方父母和女方弟弟的。那这个钱就打了水漂。能力范围能给得起50万是好事,给不起50万要去借钱,谁都不希望背负着债务过日子。结婚之后,就等于自立门户了,你手上还得有些备用资金做流转,爱情、亲情、友情,每一样不仅仅要时间陪伴,还需要金钱去维护。谈钱俗。可是不谈钱,万万不能。彩礼攀比,最终受累的是父母、是自己,与其受高彩礼之困,不如自己减负。不谈钱,万万不能四女方家要彩礼,其实能理解,一来觉得母女一场,女儿远嫁,心里不舒服,加上如果嫁的远,父母没人赡养,二来也是传统观念,觉得一分钱不要,显得女儿不值钱。有人说,给彩礼,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男方的态度问题,给不给彩礼代表了男方和他的家人对女孩和她家庭的重视,有则多给,没有则少给,至少让我们知道男方家是特别在意我们的,所以女方一定要接受男方的彩礼。对。非常对。但是这个前提是,有则多给,没有则少给,不能狮子大张口。你出的价,是他有点肉疼,但完全能够负担的。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也说了齐大非偶。你是什么样的,能找什么样的人,如果你都知道他的条件出不起,还把人家当做土豪打,这就过分了。别用钱去考验爱情,经不起考验。齐大非偶五遇到明事理的父母,不管怎么样,都不会让孩子受委屈的。明事理的女方家长会想到,体谅男方挣钱不容易,不张口问人家要钱,男方看心意给就行了,两万三万不嫌少,十万八万不嫌多,只要你们婚后过得好就行了。明事理的男方家长也会明白,一分彩礼钱没出,娶了一个媳妇,不会嫌弃媳妇掉价,只要家庭和睦,日子越过越好就行。既然成了夫妻,就要一心一意地为这个家着想,要结婚了还是要防着,有私心,这日子怎么过?有些家长要彩礼是为自己女儿留条路,日后有个保障。女人为什么要总想着将来离婚了会怎样呢,结婚前要彩礼也是怕这个,买房子写名字也是怕这个,这也怕那也怕,那干嘛要结婚?对于女人而言,自己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幸福!雄鹰从来不会害怕在萎败的枝头跌落下来,她自己本身就有翱翔的翅膀。对于男人而言,谈婚论嫁的时候,问清楚女方那边的习俗,彩礼要多少。哈哈。我还有一个弟弟。好担心他也碰到一个张口要五十万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69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