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沂南婚礼习俗

山东临沂沂南婚礼习俗,第1张

整个婚姻过程一般包括提亲、定亲、结婚几个阶段。山东临沂沂南具体的婚礼习俗如下:

一、提亲

无论任何提亲方式,在正式订婚以前均增加“看对象”或“认门”的程序。若女方在“看对象”或“认门”时,收下男方或男方父母赠予的见面礼,则表示愿意定亲。见面礼数额不等,但逐渐增多,由101元增至1001元,有的10001元,意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二、订婚 

县内订婚程序简化,一般将原有送书子、送日子程序合二为一。订婚之日,男青年及父母(有的还有介绍人或亲友)携礼物、礼金到女方家中。礼物有名烟、名酒、鸡、鱼及送女方的金银首饰等,礼金数额不等。女方设宴款待,双方将有关情况在席间达成共识。

三、结婚

20世纪90年代后,迎娶车队一般为6辆、8辆,车辆为黑色或红色,其中一辆用鲜花和彩带装饰,由新郎到女方家把新娘接回,所有车辆均贴红双喜字或“百年好合”。

婚礼一般在上午的9~10时进行,大体程序为放鞭炮、奏乐,宣布典礼开始,证婚人讲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和来宾行鞠躬礼,来宾致词后礼毕,新娘入洞房。

2000年以后,青年结婚开始请婚庆公司主办。婚宴多设在宾馆、酒店,双方家长和新郎、新娘向来宾敬酒。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不少单位举行集体婚礼,领导主婚,同时庆贺,一日完婚。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婚嫁随贺礼之风日盛,数量逐年上升。90年代以前,贺礼一般为几元,后逐渐上升为十元、二十元、三十元至五六十元不等。到90年代后期,上升为一二百元。

扩展资料

山东临沂沂南生孩子的有关习俗

家庭生孩子,称为“添喜”。生男孩的,在家门口挂红(布)子并系上弓箭和大蒜头,意为“能打会算”;生女孩的,只系红子和蒜头。

孩子出生后,男方要向女方娘家“报喜”,并告知亲友邻居。娘家便筹备鸡蛋、白面、小米、红糖、小孩衣服、小被褥等礼品,由新生儿的舅和其他亲人择日前去给孩子“铰头”。但铰头不能骑月(即跨两个月,指农历),民间有“不铰头不能见舅”之说。

铰头时,其舅用剪刀象征性地铰铰孩子的头发、手、脚等,“铰”手脚是防孩子日后“手贱”。亲友邻居在“铰头”前送鸡蛋、红糖、小儿衣服等,表示祝贺。

沂南县人民政府-沂南县礼仪习俗

在沾化区农村,结婚大致分为“催嫁妆”、“迎娶”、“回二日”三个过程。三个过程都进行完毕,整个结婚才算画上句号。

先说“催嫁妆”。男女双方经过定亲、办理结婚证、选择婚期等程序后,男方就开始张罗结婚的事情了。结婚的前两三天,男方派出两人带上鸡、鱼、肉等吃食和“过媒帖”到女方家“催嫁妆”(询问嫁妆是否做好),实际上是确定好迎娶的来回路线。迎娶路线有讲究,来回不能走同一条路,意思是一对新人以后不走绝路。

接下来就是“迎娶”。在结婚的前一天下午,男方请的“柜上”(村里主持结婚的人)派人带上鞭炮、烧纸,领着新郎到男方的祖坟上祭祀逝去的亲人,意即保佑后代平安、健康。傍晚,“柜上”派人拿着红毡领着新郎给本族长辈和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拜门”(磕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男方在结婚的头天晚上大都雇场**祝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庄户剧团”的兴起,男方大都花几百元钱雇“庄户剧团”来助兴。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和婚事简办,男方结婚时雇“庄户剧团”助兴渐渐地少了。

结婚的清晨,男方请“催嫁妆”的那两个人领路,开车去迎娶新娘。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的小孩赶忙把大门关上,向“催嫁妆”的人索要“红包”,“催嫁妆”的人就把准备好的“红包”(里面大都包着一元钱),从门缝里送进去,小孩得到了“红包”,才把大门打开,让迎娶的人进门。

等到款待新郎的宴席结束后,新娘就上车与新郎并排坐着返回。在返回的各个路口,“催嫁妆”的人都要扔“红包”买路。意思是保佑新娘去婆家的路上安全、一路顺风。迎娶的车辆到达男方后,放完鞭炮就举行拜天地仪式。接下来,新郎新娘入洞房,新郎吃不熟的饺子,意思是“早生贵子”。再接下来,款待新娘的娘家人和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到了傍晚,新娘家的哥哥、弟弟以及侄儿带上饺子给新娘“送晚上饭”。新郎、新娘和娘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认识饭”。通过吃饭,彼此也就熟悉了。第二天早上,新娘的娘家人又送来饭(俗称“送面”),男方就摆宴席款待。到了下午,新娘的娘家人到洞房里“砸箱”。娘家人把准备好的火烧、烧饼用力向立柜、橱子扔,发出的响声越大,预示着自己的孩子以后的生活越好。“砸箱”仪式结束后,新娘就跟着娘家人回家了。

最后是“回二日”。新娘在娘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其父母就请本族最年长者送自己的女儿回婆家。到婆家后,婆家摆宴席款待。因为没有外人,新郎的父母都坐在宴席上与新娘的最长者作陪闲聊。宴席结束后,女方的最长者返回自己家中。至此,整个结婚过程终于完成了。

纵观整个结婚过程,渗透着浓重的乡土味儿,有很多风俗是祝福、保佑一对新人平安、快乐和幸福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时代在发展,但这些结婚风俗没有消失,一辈一辈传承了下来。

新密婚俗作为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结婚典礼有28道程序:

结婚前夜,得先做好六项准备工作,一是上坟,犒慰列祖列宗,求其保佑子孙平安幸福;

安神,在中宫正院,摆一张平安供桌,八样菜、两盘蒸馍、筷子、酒具、香蜡等物齐备,乐队奏乐,行九叩或二十四叩礼;

捺窝,把一顶红席反铺在新床上,在四周撒上一些核桃、枣和花生之物,当晚邀请两个男童和新郎同床,叫做“压床”;

演礼,在司仪主持下,随着音乐节奏,演习二十四叩礼等全套礼节;

挂“轴子”,将写有历代祖先名讳的“轴子”备好,祭祖时用;六是写“迎书”及一应杂事,先生和主事的一一列出要带的红封及大小数量,如披绸封、谢厨封、止席封、开车封、放炮封和抬轿封等,不一而足。

真正的迎娶程序最多,至少有16项,前期都是准备工作。

迎娶队伍一般为三乘轿,中间的为花轿,去时有个孩子坐在里面压轿,到女方村前半里地就得停下,新郎下轿行“百步上金殿”大礼,这种带有为难男方的仪式,要新郎一步三叩首,三步九打躬,跪100次,叩300个头。

到女方家里,新郎要和接亲的人披绸祭祖,祭罢祖宗还要叩拜父亲,然后新郎带着红封,到厨下行谢厨礼。新郎拿出从婆家带来的衣饰,让新娘梳妆打扮。按照礼节,新娘要采束100根新针,绑上一面铜镜,以避邪。新娘带走娘家的一根线,新红鞋要到上轿时再换上。新郎要三请新娘上轿。到男方家后,新娘下轿、进门、拜天地,入洞房、闹房。

现代新密结婚习俗:

1、结婚时要在腰里绑上蒜辫(大蒜辫成辫)、铜镜、还有柏枝。

2、路上看到有别的婚车路过,要打开自己的车窗,向对方扔烧饼。

3、遇到十字路口也要扔,还要放一挂炮。

古代女性结婚时携带哪些私人物品?女人结婚是件大事。结婚要注意的事情很多,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那么,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结婚的吗?结婚有什么注意事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已婚妇女闺房必备的“私人物品”

古代女子出嫁,总有娘家人在洞房里为她准备一些必要的私人用品,让她与自己同房。那么,有哪些私人物品呢?

1“三寸金莲”瓷,不是尿壶。

2喜庆的大红色开裆裤,寓意深远。

3闺房用的小盒子。

4、用于安装新房导框。

5一把不寻常的长寿锁,而是一个古代女人的垂饰。上面的画有暗示洞房的标志。

新娘的嫁妆是给谁的?在古代是女人的私人物品。

嫁妆?在古代,它是女人的私人物品,也被称为“嫁妆”。婆家无权使用和干涉,侵占儿媳的嫁妆是非常恶劣的行为,对她的名誉非常不好。

古代关于妇女嫁妆的规定

宋代法律规定:“户令,凡应分田宅之人,其财产,均分于兄弟,妻家所得之财,不限。”这里的“女方家的财富”通常指的是嫁妆,也就是说,嫁妆不是在兄弟之间平分的。

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兄弟分家就要为未婚的兄弟姐妹和姑姑准备婚嫁费用,也就是嫁妆和嫁妆。到了宋代,这种习俗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未婚女孩可以继承更多的财产,她可以得到与她儿子继承的财产相等的一半。

在宋代,妻子对嫁妆的控制权由相应的法律规定。尽管嫁妆不是以妻子的名字单独登记的,但法律要求嫁妆必须有明确的标记,而且妇女可以在其有生之年掌管嫁妆,以确定这笔财产的继承人。在传统社会,已婚妻子不能受到法院的保护,但她转让嫁妆并不违法。

宋代关于嫁妆的规定实际上延续到了清代。从清朝的法律规定和各种记载来看,嫁妆是女性独立拥有的私有财产。比如康熙朝的状元彭鼎秋,给了两个儿子200亩地,三个儿子120亩地。然而,根据法律,儿子和妻子应该平均分配。彭定秋解释说,儿子和妻子之所以分的多,是因为有妻子。

清代女子嫁妆独立保管,单独核算,婆家无权支配。如果离婚,妇女可以拿走嫁妆,或者她们可以立遗嘱规定谁可以继承嫁妆。因此,其他家庭成员必须获得她本人的同意才能使用嫁妆。

法律对嫁妆的这一规定为妇女提供了四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好处:

第一,嫁妆证明她不是妾,也不是被娘家卖了。相反,她家里人把她看得很重要,她是官员嫁的老婆,对女人来说很重要。

其次,嫁妆为她提供了取悦他人的手段。

再次,嫁妆为女性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使她们不会一贫如洗。

第四,嫁妆使妻子和丈夫的家庭财产增加,可以减轻一些对女性的歧视。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

旧式婚礼是由古代的“六礼”(一礼二名三礼四礼五邀六婚)演变而来的。

提议联姻

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都是按照父母的吩咐,由媒人撮合,他们认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交换“庚贴”(年龄,生日),并按在早君雕像前的茶杯底部,以测试神圣的意志。

如果家中三天内没有出现碗盏破碎、食物变质、家庭争吵、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请算命先生“做个八字”,看看农历新年的年份是否吻合,生肖是否吻合。

旧社会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冲、三年冲;男的结婚年龄是双,女的结婚年龄是十九。据说小鸡

订婚前讨论订婚,订婚前讨论“小礼物”,买卖婚姻的年代讨价还价。一般“四品红”或“六品红”(绸缎四至六件),金戒指两枚,金耳环一对;嫁妆,小礼36,中礼64,大礼120(银元);食品数量为“六十四”,即64对包头、64个油包、64个烧饼等。而且还有2到8担陈年老酒,所以盛楠被称为“老酒瓶”。

订婚后,男方用杠铃把上述礼物扛给女方。女方的礼物大多是女儿做的金球、油包、刺绣。订婚证书,俗称“红绿书纸”(外红内绿两层纸),由男方送签,俗称“写”。

旧社会夫妻吵架,老婆经常说我有“红绿书纸”来约束老公。“文定”后选个黄道吉日结婚,日铺就选个“好日子”。给亲戚朋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者彼此喜结良缘,书上是“百年好姻缘,五代同堂”,“天作之合”等等。

结婚礼物多为绣花或缎子被子、被子或日用器皿,还有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

旧时有媒人第一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即“媒人不喝茶”,说喝茶会冲淡姻缘。又称“媒人百橱”,媒人能吃“百饭”,还得赏“谢酒”。但婚后,如果夫妻不同意,或者婆婆不同意,媒人有调解的责任。

结婚

请吃酒。

婚礼那天被称为“好日子”。俗话说“请吃酒敬人生。”前几天新郎请长辈亲戚吃喜酒(上好的一天酒),用红纸,长辈要在名字下面写“之”字。

前几天习惯是结婚结婚。双方父母请儿女吃包子、蛤蜊、肘子、栗子、莲子,以求“五子考上理科”。好日子前五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子”,一般是2只鹅,1方块肉,2尾鱼等。

看结婚资本

男方去女方家搬聘礼(嫁妆),女方放在厅堂里供人观赏,称为“见聘礼”。器皿挂红彩线,衣服用檀香熏制,箱底放几个银元,俗称“压箱底钱”。

搬到男方家的婚姻也陈列在厅堂里供人观赏,也叫“看婚”。老奶奶拿着女方的钥匙包,拿着钥匙拆开,俗称“抠箱子”。

上角

新娘上轿前,新娘被新娘强迫化妆三次,假装不想结婚,懒得打扮(当然封建婚姻中也有不想结婚的)。然后坐在妈妈腿上,妈妈给女儿喂了轿子饭,寓意不忘养育之恩。有三种不同的习俗:一是“上轿子哭”。

女儿上了轿子,我妈哭着给她送行,哭的话大多是问候和劝诫,包括“楠楠,你扛吧,这么响!”一个人去,带潮!”“侬尊公婆福,尊夫食”等。新娘动了感情,含泪告别。

(指新娘和新郎)向天地行礼

轿子进门,男家奏乐放鞭炮迎接轿子。轿子停稳后,轿门打开,一个五六岁的浓妆艳抹的小姑娘(俗称“步出轿子的小姑娘”)迎着新娘子出轿,用手拉了新娘的衣袖三下,才步出轿子。新娘出轿门时,首先跨过一个涂有朱砂漆的木鞍,步入红地毯,由新娘搀扶着站在婚礼殿堂的右侧。

当时新郎听到轿子进门,就假装藏在别的地方,被要求回来

意,便举行订婚仪式。届时女青年在亲人陪同下到男青年家,男方置办酒席热情接待,并邀请介绍人或亲朋好友作陪。男方须赠送订婚礼物给女方,多是现金和衣物,有的还送金银首饰如项链、耳环、戒指等,礼物多少一般由男女两方事先商定。在农村,青年男女订婚后至结婚前,一般还要“送书子”、“送日子”、“下催妆”等。

送书子 又称“过红子”。过去,儿女婚姻由父母包办,双方父母通过给儿女订婚确定儿女之间的婚约。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之说。男女双方确定联姻后,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交换分别写有男女姓名、年龄及家长和媒人姓名等的“书子”,作为联姻依据。男方还要送给女方定亲礼物。除衣服、钱、首饰和扎腿带子、袜子外,另有盐两包,大米两包,针1 对,葱1 对。送盐、米等意为“缘份到了”,送针意为“联姻”,送葱意为“从约”(从破“四旧”以后,送书子一般只送现金和衣服,并不再交换“书子”)。女方回书子时有帽子1 个,腰带1 条、衣服1 身、手巾1 对,袜子和鞋各1 双,烟袋包子1 对(现多是烟两盒)。

送日子 男方根据男女两人的生辰八字等请“先生”查定结婚日期后,派人到女方家告知,俗称“送日子”。过去,送日子时一般有“四色礼”:馒头(或鸡)、肉、大白鲢鱼、粉皮。现在多送衣服和现金。送日子以后,双方将结婚日期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们在其结婚前来送礼物。送给男方的称“送礼”,送给女方的称“送填箱”。

下催妆 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下催妆”,意为催促女方要按时发嫁。下催妆礼一般有红、蓝袄1 对,化妆品1 套,公、母鸡1 对,鱼1 对,肉1 刀。催妆礼一般随嫁妆返回男方家,故有“催妆礼吃不起”之说。鸡称“长命鸡”。下催妆时,女方若留下“长命鸡”,说明女方发嫁时有“大盒子”。盒内有“宽心面”、“压岁馒头”、烧饼和“拜鞋”(即由新娘送给男方家的长辈和兄嫂、姐弟等的鞋)等。近年来大盒子已不再见。

结婚 男方称“娶媳妇”,女方称“出嫁”。多数按农历选择吉日。解放前,因儿女婚姻多由父母一手包办,男女双方多在结婚那天才相互认识。境内曾发生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某村有两户人家同日同时娶亲,阴差阳错之中,两家都把新娘接错了,并拜堂成了亲。等到察觉此事,生米已做成了熟饭,只好将错就错。后来有了孩子,其中一家为之取名曰“差”,另一家则为孩子取名曰“错”。解放后,男女结婚先办理登记手续,后举行婚礼。婚前,男方购置家具,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

过去结婚时,女方家用轿(伴娘称“看轿的”)或小推车(伴娘称“称车的”)将出嫁女送至男方家。5 0 ~ 7 0 年代初,小推车都用席子遮起来,出嫁女坐在右边,称车的坐在左边。车后跟着抬橱、柜、桌的和两个扛小杌的人员,通称“抬嫁妆的”。停车时,扛小杌的要上前去用杌子垫车腿。后来,改由男方雇车到女方家接新娘,新郎一般不随车前去,新娘由“伴娘”陪同。车至男方大门外停车后,先停留片刻,谓之“磨性子”,寓意过门后性情温顺。此时,男方燃放鞭炮。新娘由男方“架媳妇”者扶下车,新娘下车时先“踩糕”(一般为米糕,寓意“步步登高”,如男方姓高,则新娘不踩糕)。新郎出来迎接新娘,双方交换手绢后,一般在院子里由“司仪”主持,先拜天地,次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后,再共进新房。这时,有专人在院子里撒栗子、枣和糖块,寓意“早立子”、生活甜蜜。此后,男方摆宴席招待宾客。女方前来“送亲”的多是新娘的舅或伯父、叔叔等,被敬为上宾,俗称“大客”;其它来送亲的称“散客”。新婚之夜,常有一些朋友、同学或晚辈到洞房“闹房”取乐,农村邻里间上洞房看媳妇或要喜烟,孩子要栗子、枣或喜糖,夜深后都自动离去。此后,新郎新娘由男方亲人侍侯喝“交杯酒”。是夜,洞房里不熄灯,称“长命灯”。婚后不久,新娘要由丈夫陪同回娘家,俗称“过对月”。

以前,结婚时还有许多讲究,如:“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一身病”等等。所谓“姑不娶”,就是当姑的不驾媳妇。“姨不送”和“姐姐送了一身病”,是说当姨的和当姐姐的不当送客。现在结婚,不再讲究这些事情。

生育

过去,人们片面追求“多子多福,家大业大”,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观念。自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8 0 年代后,计划生育工作逐渐纳入地方政府的常规化管理,群众在思想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一般“一对夫妇一个孩”。农村夫妇头胎是女孩的,在符合条件下,可生二胎。

家庭生孩子增添人口,称为“添喜”。生男孩的,在家门口挂红(布)子并系上弓箭和大蒜头,意为“能打会算”;生女孩的,只系红子和蒜头。孩子出生后,男方要向女方娘家“报喜”,并告知亲友邻居。娘家便筹备鸡蛋、白面、小米、红糖、小孩衣服、小被褥等礼品,由新生儿的舅及其他亲人择日前去给孩子“铰头”。但铰头不能骑月(即跨两个月,指农历),民间有“不铰头不能见舅”之说。铰头时,其舅用剪刀象征性地铰铰孩子的头发、手、脚等,“铰”手脚是防孩子日后“手贱”。亲友邻居在“铰头”前送鸡蛋、红糖、小儿衣服等,表示祝贺。

分家、温锅

分家 在农村,男子结婚后,父母将生活用具、粮食、承包地等分一部分给儿子,称“分家”,此后夫妻俩开始独立生活。

温锅 新婚夫妇单立门户另起炉灶时,双方父母及其亲人要携带礼物前去为其“温锅”,新婚夫妇设宴招待。城乡居民搬迁新居后,亲朋好友也有前往为其“温锅”祝贺的。

过生日

老年人过生日,有从办完儿女的婚事后开始的,也有从5 0 岁或其他年龄开始的。生日这天上午,儿女要带礼品前往祝寿,兄弟或朋友也有前往祝寿的。全家人欢聚饮宴(也有在下午饮宴的)。

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独生子女的关心、疼爱,有些家庭开始给小孩子过生日。

丧葬

殡葬 当地对死者实行土葬。各村以一姓或一族为单位,共用一块墓地,但因生产而死的妇女不入祖林;夭折少年也不入祖林,另埋一处,称“少亡林”。婴儿死后弃于“官地”(也称“舍林子”)。现今由于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因生产死亡或未成年人夭折的已很少见。

从1 9 7 7 年4 月开始推行火化,现火化率已达9 5 % 以上。人去世后,尸体要送火化厂火化,再将骨灰入棺土葬,但土葬不留高坟头。

老年人在弥留之际,即给穿上寿衣(多由女儿制办),生前没穿寿衣的,死后也给穿上。死后,先由长子为其“指路”,送其一个魂(迷信说法人有三个魂,一个去西天,一个附尸,一个去转生)西去,子女等方可大哭出声;还要派人到亲戚家“报丧”。报丧者不能进亲戚家,多在村头请人传达。亲戚知道后,即前往哀悼。人死后,要在其大门外一边(按男左女右)竖放一大柳枝,上系纸穗,象征家有丧事,邻居亲友方可进门送“纸”(指烧纸),表示致哀。柳枝在入葬时拿去坟前烧掉。但送纸可延续到“五七”坟前。

老年人死后,子女要“披麻戴孝”,其他亲人也穿孝,但轻重有别。第一次指路后,开始上土地庙(因各村已无土地庙,一般是在村外设一亡者灵位)为其另一亡魂“泼汤”,有“三顿”、“五顿”、“七顿”不等。泼汤时挑汤罐者即是治丧主持人,跟其身后手提酒壶者为死者长子。泼汤期间,死者尸体运往火化厂火化。骨灰运回后,多在门外“入棺”。挖墓穴、抬棺木、埋葬等工作,由“举重府”完成。“升棺”前由大儿媳妇扫棺顶,“升棺”时由主持人摔“老盆”。送葬时,女子不能到墓地。长子在领棺下葬时,其腋下须夹一用包袱包着的圆旋饼(平时人们买旋饼吃时,卖饼者要将饼掰成几块方可卖给顾客,以避讳)。是日晚“送盘缠”,将扎糊的纸马或纸轿(也有用谷秸代表驴子的)等,拿到设置的亡者灵位前,将亡灵牌捧上马(轿)后点火焚烧,并由长子指路送其上西方(迷信说法此魂去见阎王,经阎王评定功过后再去转生)。

革命功臣、英模人物、离休老干部等去世后,县委老干部局为其主持召开追悼会,各有关单位敬献花圈。五保老人去世后,其丧葬由村民委员会责成专人负责。

上坟 死者埋葬后的第三天,子女给其“圆坟”,后再择日上“五七坟”(多数在3 5 天以前)。时下上“五七坟”,有些亡者的子女们为摆阔气,讲排场,给亡灵买些纸扎的家具、家电、汽车、摇钱树等等,大操大办。“五七坟”前,子孙近邻等每晚要去坟前点把火,守一会灵,以免亡灵寂寞。再后子女都参加的祭奠活动是一年坟、二年坟、三年坟和十年坟。十年坟都定在第九年上,有“十年坟九年上,儿女越过越旺象”之说。以上每次上坟时,都在上午,忌过晌。平常均由男性上坟,多为儿孙(都在下午)。每年都要上忌日坟、年坟(春节前几天),清明节、七月十五、冬至及吃“新麦包子”(麦收以后,农民用新麦子磨面包水饺,敬天、上坟,全家人尝鲜)时也要上坟。清明节、七月十五、冬至上坟有“前三日,后十日”之俗,即如果当日因事不得上坟,可在前三天或后十天内上坟。

够全了吧 如果够详细请给分 嘿嘿

武穴结婚习俗里面 结婚前送节送哪些亲戚?结婚后还送吗?

(一)议婚(纳采,问名)

在豫西洛阳,通常为男方家人找到媒人,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向女方家介绍男方的基本条件和经济状况。女方家感到满意后,女方父母到男方"相家",婚事大致同意后,媒人和双方

家长要在男家设宴,宴席上男女两家郑重交换男女生辰八字庚贴后,举杯庆祝,永结姻亲,不可变异。

(二)订婚(纳吉,纳征)

即古代的纳吉和纳征。男家卜的吉兆后遣媒人至女家互换婚帖。首先交换"庚贴",此外,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聘礼,所赠聘礼洛阳俗称"四色礼",

按传统习俗来说,订婚四色礼和上门四色礼是不一样的。

订婚四色礼是男方家通过媒人去女方家正式求婚的一种方式。由媒人携“四色礼”(茶叶、冰糖、罐头或果品、糕点等)去女方家正式求婚,女方家同意便接受“落话礼”,并约定订婚日期。否则,拒收此礼。订婚,有的地方称“提大礼”,即由男方给女方及其直属族亲、姑舅、兄妹等送“四色礼”。有的折合现金代替,金额有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还要给女方父母送衣料和羊肉等,女方家设宴款待媒人和有关亲属。

上门四色礼,又称四盒礼,又称四色礼。一块礼肉,一般是五花肉,分量要足,至少得割上10市斤,上不封顶,越多越好;一瓶好酒,最好是陈年佳酿;一包糖果,一盒点心。地区特色风土人情的送礼方式,也即四样礼,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终,完美、美满等意蕴,是后辈对长辈的祝福。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不同,礼品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女方赠笔墨、文具、折扇给男方,意盼婿成才。

(三)成婚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请期)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

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先要弄清楚你要不要在内黄本地办婚事,在外地的话我们内黄女孩子也没有什么非要讲究,在内黄娶老婆各个乡村各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讲究。

定亲要请客吃饭,给女方下聘礼,一万一吧,万里挑一。也可以是六千六,八千八。人该请的都要请。

但穿婚纱盖红盖头的也许全国没几个地方有见吧,总的说来就是比较迷信啦。我是内黄的,今年才结的婚,今年由于是“黑”年,男方扎好花车打扮好拿个手电筒(亮着)和鲜花去接新娘,一般9:30出发,按照出西进东,不要走重复的路(开车之前放鞭炮);在房子周围如果有石头之类的东西,要用红纸压上,男方家门上挂上大块红布;男方家要去两个“娶女婆”,胳膊上要扎红布块,车队车辆不易少于10辆。到了新娘家后女方同学朋友一般不让新郎轻易就进自己房间,要唱歌,背诗折腾一会儿,进门后先找鞋然后吃一碗面条,还不能吃完,要剩多半;再给新娘戴上胸花,出门前要和家人照全家福,然后再盖红盖头。盖上以后就不能再回头了,上车换上男方为她买的鞋娘家的鞋要留下,女方家要跟来两个“送女婆”,提一些从娘家带来的东西(比如:脸盆、暖壶,每一个脸盆都要用一大块红布包起来,盆里总不能空着吧,放一对用红线系好的对着脸放的对脸烧饼和化妆品之类的东东)这就娶走。开车之前要放鞭。

一路放炮,所以你炮不能买少了。

女方到家下车之前要男方家预先准备好的人端上四个小菜和小酒,夹几个菜倒点酒在地上,然后新娘才能下车,下车时第一脚不能踩地,地面上铺有红纸或小板凳。

到男方家后先拜天地,要事先准备好五色旗(红、黄、绿、蓝、青)、一个升子(内装小麦、玉米、黄豆、米,上插五色旗前面再插一大把香,一升等于十斗)、一个斗(内装麸子和金纸,撒福用)。

开始主持婚礼,一些婚庆公司可以解决。拜父母时,父母给红包。

婚礼仪式到此结束,请各位亲朋到某某酒店参加婚庆喜宴,新郎新娘送入洞房。这时你到洞房后才能取下红盖头,新娘换一身穿着比婚纱舒服点儿的服装,你们俩就可以出门去酒席吃饭了。出门时把红盖头扔到你们住的房顶上。

在内黄女方要三天回门,就是说结婚之日算起(当天也算一天)三天之内不准回娘家,到第三天一定要回娘家,这时是娘家安排三天回门宴请的时间,娘家的亲威朋友同事等等都要来,新郎也要准备好,和结婚当天一样,只是新娘不用穿婚纱。回门时只要人准时到就行了,没什么讲究。

希望这些对你能有点帮助。希望真爱的你们,用心去呵护这份缘吧!

附上一句:内黄的女孩子脾气大

qq41693355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118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