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妮人物介绍

王二妮人物介绍,第1张

王二

王二妮,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陕西榆林,青年民族歌唱家、北京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团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

200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正式宣布出道。2010年4月7日,推出首张个人专辑《爱陕北》。2011年,在民族歌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一角。2012年,在**《哭恋》中扮演王小花,该片在金鸡百花**节上荣获最佳新片奖。2013年9月17日,受邀在新加坡举办了“艺满中秋”个人首场音乐会。2014年,在央视马年春晚上,搭档阿宝演唱歌曲《张灯结彩》。

2015年1月,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我从西边来》;11月3日,在香港新光戏院大剧场举办《黄土地的诉说》民歌音乐会;12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黄土地的诉说》个人内地首场音乐会。201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9月15日,参加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2017年5月,推出EP专辑《丰收中国》。

中文名:王二

别名:二妮儿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星座:天秤座

血型:O型

身高:160cm

体重:45kg

出生地: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1985年10月22日

职业:歌手、演员

代表作品:爱陕北、我从西边来、丰收中国、张灯结彩、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主要成就:2011年国家艺术院优秀表演奖

粉丝名:泥巴

配偶:李飞

早年经历

王二妮,1985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乡冯家湾村。1997年进入榆林市百花艺术学校,学了两年戏曲舞蹈专业。

1999年,刚刚组建的安塞县艺术团到榆林招收演艺人才,王二妮成为安塞县艺术团的第一批成员。

2001年初,王二妮代表安塞县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农民歌手大赛并获得了第一名。

演艺经历

2005年除夕,参加延安通往北京的“红色专列”首届春节联欢晚会。2006年,参加“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并参加纪念建党85周年十大城市晚会。

2007年,参加全国建党86周年党的十七大歌舞晚会。同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进入年度总决赛,宣布正式出道。

2008年,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CCTV-7综艺节目《乡村大世界》,节目中客串第二现场主持人;9月26日,中央电视台模仿秀节目《梦想剧场》节目组破例为王二妮做了个人专场。

2009年,演唱国庆献礼历史电视剧《东方红》片尾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9月,演唱音乐人冯晓泉改编版《东方红》试听版。

2010年1月12日,推出个人第一张专辑《爱陕北》,这张专辑共收入《东方红》、《走西口》等12首传统经典陕北民歌,以新的音乐元素,表现了陕北民歌悠远辽阔的艺术意境,呈现了陕北民歌的原生态风格。2月11日,参加第一届北京新春音乐会。

2011年10月7日,CCTV-3音乐类季播节目《巅峰音乐汇》王二妮专场开演,这是王二妮首次在央视的个人演唱会。同年,参演民族歌剧《白毛女》,扮演喜儿一角。

2012年,应邀参加第二界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演唱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1月30日,在北京昌平一个山区农村拍摄歌曲《大辫子》MV。

2013年1月5日,王二妮加入北京歌剧舞剧院;1月18日,受邀参加中组部的“茶话会”节目录制;9月18日,受邀在新加坡举办了“艺满中秋”个人首场音乐会;9月28日、29日参加名家荟萃演出《京韵华彩》。

2014年1月,主演剧情**《哭恋》在中国上映;在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搭档阿宝演唱歌曲《张灯结彩》;7月21日,携专辑首发单曲《故乡》参加央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暑期特别节目——《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录制;11月,参与录制中央三台非常6+1特别节目《非常星发布》。

2015年1月,推出第二张专辑《我从西边来》,这张专辑根据王二妮真实经历而写;7月5日起,与《走进黄土地》文化采风团到陕西采风,拜访赵季平;9月3日,参加《胜利与和平》人民大会堂大阅兵晚会;10月31日,在澳门文化中心小剧院参演第二十九届澳门国际音乐节《黄土谣》专场音乐会;11月3日,在香港新光戏院举办“黄土地的诉说”王二妮民歌音乐会;12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黄土地的诉说》演唱会。

2016年2月,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搭档_恩凤、王向荣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6月16日,推出单曲《三妮儿的笑》;9月15日,在西安大唐芙蓉园参加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10月,推出单曲《妈妈教我信天游》;10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江山如画——2016国庆交响音乐会》;11月30日,作为民族歌唱家的代表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成为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文联委员会委员中的两位监票员之一,并在文代会代表联欢晚会中同郭兰英、张也一起登台献唱。

2017年1月12日,推出单曲《吉祥中国年》和《过年的味道》;2月11日,登上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与杜朋朋、正月十五组合、蜜蜂少女队等共同演唱开场歌舞《正月十五闹花灯》;5月11日,推出个人EP专辑《丰收中国》,专辑以原生态民乐为底蕴,加入各种新颖独特的编曲而且运用了多种风格的民乐;6月,作为特邀嘉宾助阵《魅力中国城》红色魅力城市延安竟演。9月3日,参与录制《中国戏歌》,演唱《五哥放羊》;9月15日,参与拍摄并主演红色主旋律电视剧《奔向延安》,饰演角色柳二妮;9月22日,录制央视综艺频道《巅峰音乐汇》王二妮个人专场音乐会;9月28日-10月10日,王二妮和王小妮随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一行来到美国,分别在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圣保罗、辛辛那提五个城市,为当地侨胞奉献了六场演出;10月15日,随中国文联前往德国参加中德建交45周年“莱茵华韵”文艺晚会;11月1日,推出两首单曲《在延安》和《荞麦花》。

2018年1月,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演唱开场曲《恭贺新禧》。2月8日,推出贺岁单曲《新年到》。7月,参加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甘肃陇南武都区慰问演出系列活动。12月23日,参加“为人民歌唱——中国乐派声乐大师郭兰英艺术成就音乐会”,演唱歌曲《南泥湾》。同月,参加“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和杜朋朋、高保利共同演唱歌曲《信天游》。

2019年1月17日,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1月25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赴江苏省丹阳市慰问演出活动,演唱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个人生活

2014年9月,王二妮与李飞结婚。2015年12月3日,王二妮在《非常星发布》舞台上公开两人结婚的消息。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参演**

《哭恋》-None,饰演王小花

音乐作品

演唱会记录

综艺节目

参演歌剧

社会活动

社会职务

王二妮担任中国陕北民歌研究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安塞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省延安市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第十六次团代会。

2015年6月16日,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二妮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公益慈善

2015年2月1日,王二妮带领陕北老乡“红都组合”,参加央视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为听障儿童募集公益基金54万余元,帮助6位听障儿童装置人工耳蜗;5月23日,王二妮和妹妹王小妮一起回到延安,来到八一敬老院慰问老红军、老八路;7月16日晚,王二妮参加了百位明星关注留守儿童“一带一路”万里行公益歌曲的录制;9月21日,由陕西榆林市委、市政府主办,“王二妮助学基金”成立新闻发布会在榆林市委会议室举行。王二妮宣布基金成立,同时捐赠了20万元作为“王二妮助学基金”的首笔善款。

2016年8月22日,由陕西榆林市委、市政府主办,“王二妮助学基金”捐赠仪式在榆林市委党校隆重举行。王二妮捐赠了20万元作为“王二妮助学基金”的首笔善款,资助了35名考上大学的优秀寒门学子和20名优秀中小学生;8月23日,王二妮和妹妹王小妮前往大河塔乡,慰问家乡的留守老人和儿童。

2017年9月1日,“王二妮助学基金”助学活动共资助了70名优秀寒门学子。

2018年6月12日,受邀担任“首都无偿献血宣传形象大使”。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王二妮单纯,不加雕琢的天籁之音,带着陕北人淳朴古厚之风,带着陕北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唱法。她被陕北人誉为“无冕之王”。(腾讯娱乐、搜狐音乐综合评、)

王二妮从人民中来,质朴是她的人格底色,她的音乐与人民同在,为人民歌唱,用来源于人民的音乐回馈人民。她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民族性是她音乐的灵魂。她个性鲜明地演唱“中国风”的音乐,彰显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新华网、凤凰音乐综合评、)

  1、张俊功先生从后台走出,戴着一幅红茶镜,偏头看着路,左腿绑着甩板,右手握着三弦,慢慢走上了舞台,早有人摆好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他从容地扫了一眼台下前拥后挤的观众,满意地一笑,顺手捋了一把丝弦,挠了一挠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这时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待掌声快落下的时候,他手中的三弦随着腿上甩板的节奏,独特的眉花调吸引着台下所有的观众。三弦音一落,张口钢音就唱了起来!

 2、陕北说书一般分正本和小段。正书与小段既可以有关联,也可以完全不沾边。小段主要是在正书开始之前,为稳定已入场的观众和等待迟到者而先说的开场白。这样,即使来晚一点,也能听全一本正书。说书乐器的主旋律主要是靠三弦,节奏的快慢靠腿上的甩板来掌握。过去的老书匠基本就是一个全盲或半盲的盲艺人,手持三弦或琵琶。因为无需电源设备,可以在田间地头,也可以在窑洞院落,随时可以即兴发挥几个小段或者说一本几个小时的正本。一般都是腿绑甩板,左手握三弦,右手弹三弦。铮铮粗旷的三弦音过门之后,书匠会面向一院子听众一大嗓子喊了出来,悲苍浑厚余韵高远。身后的窑洞似音箱,对面山的回音像伴唱。随着故事情节,高昂时群情激越,悲凉时鬼神哽咽!

 3、在以前要想知道别的故事,大家主要通过听书,那时候书本是比较少的,听书是很多人的选择,在今天书本很多了,可是又有多少人买书看呢?大家都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将我们纸质书放弃一边。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书匠情怀抒情散文美文欣赏。都喜爱听书。这里的书并不是印刷的书,而是靠说书人口表手弹,通俗易懂的地方方言通过说唱的形式叙述故事,这种人当地都称“书匠”。在过去的旧社会其实就是弹着三弦走村串户卖艺的盲艺人,也就是当今社会赶场的陕北说书人。陕北说书这门古老而传统的艺术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在过去的年代里,苍茫而厚重的陕北高原,是贫瘠和苦难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是非常局限的,在与生存做斗争朴实的陕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于是孕育了独特的陕北地方艺术文化,产生了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这种简单的地方方言说唱形式既丰富了穷苦人们的农闲暇间,同时还能通过故事情节教育众人,做好人,走正路。书匠们将这门艺术融入到陕北人的生活中,构成了陕北人的生命绝唱。作为陕北说书里程碑级的人物,张老先生是一位创新改革者,他把坐场改为走场,同时掺加进去了二胡、板胡、笛子、电子琴、扬琴等乐器,自成一派,简称张派。目前的陕北说书曲调和形式基本上都是张派的形式。张俊功老先生对陕北说书的改革创新,使这项民间艺术不但流传了下来,而且还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近几年来在各大酒店、庙会等婚、丧、嫁、娶场面上随处可见,流传于世,教育后人!

 5、在80年代末,由于交通、通讯及娱乐条件落后,农村人的消费和农忙过后的消遣基本上就是依靠庙会和集会。记得小时候的一个春天,村里办庙会,柳梢吐绿蕊、青天浮白云。会场上有剃头的、卖羊的、算命的,还有求神贩卖香表的。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有围着看大戏磕瓜子的老年人,有划拳喝酒的年轻人,还有翻看床单被罩的年轻婆姨们。中午时分,秦腔大戏刚完,报幕员说下面有请陕北说书张俊功先生上台表演。 一时间,所有人都往戏台跟前涌,都要看看这个陕北说书名人张俊功!

 6、老汉们正听的忘记了吸烟和喝水。这时,云散雨止,彩虹升空,地上积了许多亮晶晶的水窝窝。张俊功老先生又要接着开始说书了,“日出东方还转东,劝人行善莫行凶。行善自有天家护,行凶定然天不容”。张老先生随说随向远方的南山脉望去,仿佛看到了甘泉老家洛川河畔上瘦弱的妻子正在玉米地里劳作的身影。众人经过一场大雨后,听书的情绪和各种小本买卖生意慢慢又开始恢复!

 7、“天上云多月不明,地上山多路不平。河里鱼多水不清,世上人多心不同”。四句诗句道罢,脆生生的惊堂木一拍,原本吵吵闹闹的会场一下子变的鸦雀无声。只有几个披些长发,戴着鸭嘴帽、奇装异服的年轻后生在人群里穿来穿去,说是省上采风的记者,端着长镜头照像机喀嚓、喀嚓的照着!

 8、我出生在陕北农村偏远山区,从记事起,农村人的娱乐和消遣基本上就是在磁带上听陕北说书和当地民歌。记得六、七岁时,家里还没有通电,到了晚上点着一盏煤油灯,一家人围着一台安电池的录音机,基本上听的内容都是张俊功老先生的陕北说书。当时那种婉转悦耳的伴奏和铿锵有力的唱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偶遇了张老先生之子张和平先生,得知张老先生已过世,临终时还念念不忘一定要把这门古老而传统的艺术传承下去,从中可以感受到张老先生对陕北说书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和执着的追求,并且时时刻刻都希望能将这门民间艺术流传下来并发扬广大,期望能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9、众人正听的起劲,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一时间台下乱成一窝蜂,都争着往戏台里钻。张俊功老先生仍然沉浸在书中的两口子落病问卦治愈的境界里,直到戏台上挤满了人,他才停了家伙。有人给他递过来一缸子老砖浓茶,他吸溜吸溜的喝了几口,同几个老汉们攀谈起自己的经历。四个月时间就学会两本半书,两本是《吴蛮子贩人》《对鞋记》,半本是《劈山救母》。旧社会说书都是我们残疾人谋生的出路,好胳膊好腿明眼的人说书就是参了我们盲人的行。现在的社会好啦,健康人也能学书行艺。我带出的徒弟目前有几十人,还有几个女徒弟,说的都是现编的新书。这几十年来,我常在陕、甘、宁、晋、蒙等地说书,一到地方,闲下来就学习当地的方言、道情、鸡叫狗咬、男声女调,你们爱听我说书,那是我自己下功夫硬揣出来的”。比如说 “穷人家的狗见生人来了就咬,但因为狗吃不饱,又不敢往人身上咬,所以蹄蹄直往后蹬,口里也没劲,叫声就弱——哇呜——哇呜!富人家的狗吃的好,也吃的饱,劲大,胆量也大,见生人一扑就上,叫声也威风,汪呜——汪呜”!

一、日常食俗

在旧时代,陕北人民生活贫困,常常是糠菜半年粮,所谓“借的吃,打的还,跟上碌碡过个年”。群众中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正月里红红火火,二月里捏捏搁搁,三月里菜儿抹合,四月里豌豆角角,五月里白面蒸馍。”解放后,陕北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农民生活才大大改善。当地的家常饭少说也有二三十种。陕北白面不多,吃时制揪面片和扯面,逢年过节才蒸白面馍。更多的是掺豆面、玉米面食用。

钱钱饭(豆钱钱):是将黑豆或黄豆轧成如铜钱状的小片,再与小米一起入锅熬成稀粥。黑豆营养高,与小米相配,可以说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食品。

馎饦(荞面疙凸):陕北养麦较多,荞麦可制成花卷、煎饼、剁面、削面、馎饦、凉粉、碗脱(碗托)等。

荞面饸饹:当地群众多在办红白喜事时用来待客。

抿尖:用白面与玉米面混合制作。将和好的面放在专用工具抿床上搓推,小面段落在锅里煮熟,捞出加调料食用。

饺子:农家的饺子几乎清一色是羊肉胡萝卜馅的。

熟米炒面:是当地的一种方便食品。俗话说,“陕北有三宝,熟米炒面 老羊皮袄。”新糜子下来,人们喜欢将软糜子面炒成炒面,或将糜子炒成熟米,冲上开水即可食用。现在是为了尝新,实际上是古代游牧人留下的生活 习惯。

洋芋(马铃薯、土豆):陕北人生活中离不开洋芋,平日做菜,有洋芋片、洋芋丝、洋芋擦擦、洋芋不拉及“炮洋芋”,皆美味可口。生活困难时,又可作为主粮食用。

陕北人民喜欢吃菜,入冬时,家家都要腌几大缸白菜、萝卜、蔓青等。喜欢将猪肉与酸白菜同熬。如果是合合饭(多种原料混制),大多少不了洋芋片,蒸馍馍时多配南瓜、红薯(甘薯)。平日吃饭,旁边有菜盆,吃馍馍时,菜是自舀自吃。也喜吃羊肉,羊肉的吃法同蒙、维等兄弟民族的手抓羊肉相似。

陕北各地有不少名产名食,例如延长的斤梨、红枣,延安的米酒油糕,延川的黄梨,吴旗的米醋,甘泉的美水酒,志丹县的羊肉、山桃,宜川的小米、黄鲤鱼,洛川的苹果,黄龙的大板栗、核桃,神木的红豆,榆林的香哪、羊肉,府谷的果干、番红,横山的山羊肉,绥德的旋饼,定边的咸盐,米脂的花生,佳县的大红枣等,可以说县县都有宝。

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很多,如果馅、羊杂碎、枣糕、火烧、油糕等等。

二、岁时食俗

春节:年茶饭是过年的传统食品,一般要吃到正月底。年茶饭主要有黄米馍馍、炸糕、摊黄、油窟连和花儿小馍等。

清明:制作子推面花,这是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的。

端午:吃粽子,也是陕北人的传统风俗。包粽用芋叶,原料多为糯米和大枣,多包成三角形。

中秋:群众有自制月饼的习惯。通常是先将核桃仁、芝麻、花生仁合在一起压成粉状,加上青红丝、冰糖作馅。

腊八:吃腊八饭。陕北盛产五谷杂粮和红枣、花生,熬粥味香可口。

三、礼仪食俗

1婚姻食俗

陕北有喝订婚酒、给女方送高母饭、吃儿女饺子等婚姻食俗。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新郎新娘家一定要吃荞麦饸饹。最为隆重的要算送面花了。一个面花足有两公斤多重,常见的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莲生贵子”等,取其长命百岁、早生贵子等吉样之意。酒宴中的下酒菜和吃饭用的菜碟数,要符合“八碗”、“十三花”、“十全”、“十五观灯”的讲究。碟碗放置也有规矩,稍有差错即招致麻烦。常常因为座次安排不当等因由,客人索性起席,主人免不了要多费口舌,赔话调解。

陕北宴席的八碗是:红饶肉、白条肉、丸子、肘子、酥肉、鸡肉及两碗 素菜。近年来风行的九魁十三花,是在八碗基础上另加一菜四汤,有时还有甜八碗即8味素菜,并无统一的规格。一般来说,城市趋向于素多于荤。眼下,婚宴是越来越讲究了。

2生育食俗

小儿满月,吃烙馄饨(饺子)。比较娇气的,要请干大(认干亲),这要吃八碗或吃糕。待孩子度过12周岁算过关。

3丧葬食俗

葬礼中的迎祭饭很热闹。祭饭花样很多,都盛在盘中,司祭的赞礼先生 道一声“游来!”端盘子的人边扭边舞,吸引着很多人围观。

前言

王二妮是真正草根出身的歌手,她的家境十分贫困,从12岁开始学唱歌,

16岁就获得过农民歌手大赛的第一名,但是直到22岁才通过《星光大道》出道,

后来参加了春晚名气大涨,很多公司争相要签她,这让她的初恋李飞十分自卑,

为了二妮的未来,李飞坚决要跟她分手。

可是二妮不但没有同意,还让没什么文化的他来担任自己的经纪人。

还给他买了豪车,两个人也在2014年结了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

如今他们已经结婚8年了,过得咋样呢?

01

王二妮出生在陕西榆林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

家里有4个孩子,她是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所以叫“二妮”。

二妮从小就倔,所以是挨妈妈打最多的一个,

有时候因为放学后和同学出去玩,没有及时回家喂猪喂羊,就被妈妈操起扫帚来一顿打,

打完她就坐在梨树下哭,觉得很委屈,“我又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老打我?”,

二妮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也不疼爱自己。

12岁时,喜欢唱歌的二妮就被父母送进了榆林百花艺术学院,学戏曲和舞蹈,

那时候每次自己背着包裹从家里走的时候,爷爷奶奶都会眼中含泪地跟她招手,

可是二妮从来没见妈妈哭过,她在学校里也从来没有接到过父母的电话,

从她上艺校到去了北京,妈妈也从来没有去看过她。

每次她看见别的同学被喊去接父母的电话,都十分羡慕,

而她只能盼望着每个周的周末,因为周末就能回家了。

可是回去了几次,父母就不让她回家了,

父母跟她说:“你以后周末不要回来了,你看你回来一趟来回要花14块钱,能买一箱方便面了,你还是别回了,在学校好好学习吧”。

二妮心里十分委屈,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转,但是她知道家里不宽裕,就努力忍住了,

从那以后,她周末也不回家,想家的时候,就自己拼命地练习,这样就能忘记想家的痛苦了。

其实从她去上艺校开始,父亲就开始去榆林工地上打工赚钱了,

因为没钱给她交学费,一个学期500块钱,一个月生活费100元,二妮从来没有一次性交齐过。

有一次工地实在没活给父亲干了,工头就把他叫过去,借给了他50块钱和六个馒头,

说:“我这没活了,你拿着这些钱去内蒙打工吧,这6个馒头你留着路上吃。”

可是父亲转头就带着这些东西来学校找到了二妮,

他把50元钱和留个馒头都给了二妮说:

“我再也没有其他的钱了,这6个馒头是爸爸带给你的好吃的,你暂时先花着这50块钱,等我再找到工作赚到钱的时候,再给你送过来。”

那是一个冬天,王二妮看着爸爸慢慢走远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爸爸。

二妮毕业后才14岁,恰逢安塞县艺术团成立,二妮就成了第一批演员,跟着艺术团到处去演出。

因为出色的唱功和亲切的台风,不管走到哪里,二妮都十分受欢迎,

演出结束后经常有人走到后台来表示对她的喜欢,二妮受宠若惊。

2001年,16岁的二妮被安塞县艺术团推荐去参加了第一届农民歌手大赛,没想到一举夺魁获得了第一名,

从此以后她就成了安塞的“小红人”,经常作为代表参加陕西省的重要歌舞晚会,也会去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参加比赛。

与此同时,她认识了自己的初恋李飞。

李飞也是农村出来的小伙子,两个人年龄相仿,两小无猜,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互相照顾。

那时候的他们还不知道未来会面临什么,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之间的差距会有如高楼万丈,受到巨大名利的考验。

02

2007年,二妮参加了推广草根的《星光大道》,并且一路走到了总决赛,

虽然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成绩,只是全国前五名,那年的冠军是杨光,亚军是张芯,季军是蚂蚁组合,

但是二妮却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被大家封为“无冕之王”。

她那单纯,质朴,不加任何雕琢的天籁之音,带着陕北人的淳朴古厚之风,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唱法,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甜美朴实的女孩,

她那标志性的刘海和麻花辫,也成为了她的标志,看起来十分亲切。

从此以后,二妮的事业就开始全面开花,甚至比《星光大道》亚军、季军的事业还要好,

她客串了央视《乡村大世界》第二现场的主持人,演唱了国庆献礼历史电视剧《东方红》片尾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推出了个人第一张专辑《爱陕北》,参加了第一届北京新春音乐会,还参演了民族歌剧《白毛女》扮演喜儿。

2013年1月5日,二妮正式加入了北京歌剧舞剧院,成为了国家一级演员,

2014年,和阿宝一起登上了央视马年春晚,演唱歌曲《张灯结彩》。

二妮红了,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名人,父母都为她骄傲,她一回家,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赶来看她,

可是站在她身边的李飞,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眼看着都是农民出身的女朋友,现在已经成了大明星,而自己却还是个一无是处的农村小子,他心里十分自卑。

同时也为没法帮助女朋友的事业而感到自责,好像自己一直在拖她的后腿一样,

如果没有他,二妮有可能遇到更有能力的人,在事业上对她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飞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做了一个决定:他向二妮提出了分手。

一开始二妮很惊讶,但随后她就明白了李飞的担忧,

她很认真地说:“我们俩从十几岁一路走来的感情,是任何人都不能比的,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我知道感恩,我能走到现在和你的陪伴支持分不开,以后我也不能没有你,咱们好好地在一起,一辈子都不分开”。

李飞红着眼圈点了点头,他又何尝是真的想分开呢,

他们都是彼此的初恋,从十几岁就在一起,一直走到了现在,中间经历过多少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既然二妮不嫌弃他,那他一定尽自己全力对二妮好。

03

为了让李飞放心,二妮让他当了自己的经纪人,还给他买了一辆奔驰车,

一开始李飞什么都不会,经常给二妮惹麻烦,二妮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处理好,再教他应该如何处理这类情况。

两个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总算是事业家庭都走上了正轨。

2014年,两人结婚了,不久后,二妮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三口十分幸福。

但是婚姻生活也有一些烦恼,二妮和李飞也一直在磨合,

因为生活好了,李飞也学起了有钱人的样子,开始注重形象、健身,也会买奢侈品会打扮了,

很多人都说,李飞和二妮结婚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是农村小伙,现在俨然一副商界精英的形象。

在这一点上,两个人闹起了不愉快,

二妮是个特别务实的人,但是李飞不光给自己花钱,也很喜欢给她制造浪漫,

比如下班回家时给她带一些礼物,项链、手链等等,

尤其是结婚纪念日,二妮的生日等等,他还会提前下班去给她买礼物,二妮就觉得特别烦恼,

因为她不喜欢这些东西,觉得有点浪费钱。

李飞见她不喜欢,就又改买花,经常给二妮买玫瑰啊百合这些花来,

可是二妮依然不喜欢,她说:“我不喜欢城市里的花,我喜欢山上的野花。”

李飞听后,又跑遍了花店,真的给她买来了一束漂亮的野花,可是二妮又不高兴了,

因为这花太贵了,是进口的,一束花就要七八百块钱,有的甚至一千多。

二妮虽然现在有名气了也有钱了,可是她从来不过那些挥霍无度的生活,始终不忘本,

她教育李飞也不要忘本,不要觉得自己有钱了就乱花

她说:“我不喜欢那些虚的东西,形式的东西,我更喜欢你在日常生活中对我的细心,比如在车上给我备一双拖鞋,我一下节目就能换上,我觉得就很幸福。”

李飞这才明白二妮最想要的是什么,从以前到现在,她从来都没有变过,依然还是那个朴实无华的小女孩,

从次以后,李飞再也不乱花钱了,两个人一起放弃了城市里的名利,回归了农村的田园生活,

不得不说,王二妮虽然没文化,但却是个有智慧的女人,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守住什么。

当年嫁给一无是处的农村丈夫,所有人都为她惋惜,但她红了并没有飘,她始终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谁最适合自己,

她就是个没文化的农村女孩,除了会唱歌没有其他本事,心眼也不够,人也很土,一辈子都洋气不起来(她自己说的)。

如果那时候抛弃了李飞嫁给了一个有钱人,肯定过不到一起去,可能现在早就离婚了,所以说嫁给李飞就对了。

04

尽管小的时候妈妈对自己太狠,但是二妮还是深怀一颗感恩之心,

她知道父母苦了一辈子不容易,出名之后最先想的就是回报他们,

二妮自己在北京还是租房住,但是给他们在榆林城里买了大房子,130多平米,装修得十分漂亮,可是父母住不惯,还是愿意在农村呆着,

二妮就又给他们在村子里盖了一套三层的大房子,让父母颐养天年。

很多人都说二妮是个榆木脑袋,应该先给自己买房子的,如果早给自己在北京买上房子,现在早就赚翻了,

可是二妮却说:“我还年轻,以后再说也来得及,但是父母的时间不多了,应该先让他们过过好日子”。

没工作时,二妮还经常带着全家一起去旅游,带着爸爸妈妈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同时二妮也带着妹妹王小妮走上了唱歌的道路,经常教她唱歌,带着她上节目,

小妮爱睡懒觉,二妮就每天早上把她叫起来,拉着她去山上练嗓子唱歌,十分严格。

小妮说:“姐姐对我严厉我一点都不会不高兴,姐姐就是我们整个家的大家长。”

而且二妮现在已经搬回了农村家里生活,平时陪伴父母或者干点农活,

村民们都说,二妮还是那个二妮,出名了也一点都没变。

很多《星光大道》捧红的歌手,成名后都会忘乎所以,被巨大的名利冲昏了头脑,

抛弃糟糠之妻、耍大牌等等,但是王二妮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在最当红时激流勇退,放弃了名和利回到了农村生活,

她是没有文化也没有学历,但是她懂得一些最朴实的大道理,人不能忘本,要孝顺,

她深深记得自己的初衷,就是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如今她做到了。

知进退,懂感恩,这才是一个正能量的草根明星。

《最后一个匈奴》:高建群,陕北人一生,三声唢呐,满月结婚死亡 全书分上下两篇,在我看来,风格迥异。上篇更像是传统的小说,徐徐展开,娓娓道来,看那两个风流罪人如何留下子女,在陕北的高原上绵延生长,听黑大头与杨作新跌宕起伏的一生,轰轰烈烈,传奇又带有武侠的气概和氛围。尤其是书生杨作新,他不仅是一介儒生,虽戴眼镜,着长衫,但是关键时刻仍有西北男子或者说匈奴血脉的那种豪气,能只身在突围中换下黑大头的脑袋,斗智斗勇。一代又一代,展现史诗般开阔壮丽,有种苍茫之感,仿佛这书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没有时间,那么遥远。 可下篇,或者临近下篇,作者逐渐展露自己的身份,他按耐不住地跳出来表达看法,谈论故事,而且下篇作者把主要的笔墨放在了杨岸乡的思想活动,同时,随着那些熟悉的字眼,比如:香港回归,联合国世界粮食总署的出现,才意识到原来小说在讲的是和我们那么贴近的时代与地域。下篇中时间流动相对较慢,一天又一天,反而大段的篇幅讨论人生哲理或是治理政事之道,抑或是艺术欣赏。不得不感慨作者学识之渊博,的确,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没有一定的文化根基恐怕很难下笔。 作品将上下两卷合成一本,写民国,写抗日,写知青,写陕北的变迁,写家族几代人的不同经历,才意识到小说的主人公不叫:杨岸乡或者是丹华、黑大头,而是时间。起初对作者时不时透露以后的故事情节有所疑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在黑大头尚年轻气盛时谈到他儿子与杨家的渊源,后来才知道,与其说作者在写小说,不如说他在写时间,写生活,写一种他的时间观。 其实,也许时间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不是一去不返,它更像是《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里的那个时间旅行者,他可以在自己的空间跳跃。也许,小说中有太多的巧合,为什么杨岸乡和丹华会错过相逢,为什么黑家和杨家毫无瓜葛却联系紧密,为什么杨岸乡会同千百年前的妹妹交合。起初,我嘲笑作者安排地虚情假意,读罢才懂,并非偶然或巧合,是因为时间。 正如作者所说,时间才是主人公。陕北人一生,三声唢呐,满月结婚死亡;他其实更像是一种零散的纸片,不知什么时候你会将两片拾起,拼成一团,才猛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你不过在跳跃,穿梭于你的人生,你可能见过你的未来,只是你从不曾想到,原来他和我这么有缘!这只是多年后的一句感慨,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是你的生命,你的时间。这刹那,恍惚间有种时间破碎之感,朦胧里明白了「 ”史诗”的意义。 也许我的笔触有些扯远,就作品而言,它的语言也令人赏心悦目。我有所摘抄:「 ”那静静地伫立于天宇之下的,那喧嚣于时间流程之中的,那以拦羊嗓子回牛声喊出惊天动地的歌声的,是我的陕北,我的亲爱的父母之邦吗?”我很喜欢这段文字,尽管他说的是作者的故乡,而我们心目中的故乡何尝不是呢?不为时空所动,你心中永远有那么一个「 ”家”。 正因为这种人世普遍的情感才会引起我这个小小读者的共鸣。同时,作品中引用丰富,无论是古今中外或是匈奴历史,作者想必熟练于心。而且,他对于陕北民歌也十分了解,时常在作品中「 ”唱”上几句。有种质朴之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1736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