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北地域缔长,从地理上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块,分别处在高原、平原和山地三个地质条件不一样的环境。各地的气候、水土、风俗都不一样,因此生活习俗也不一样。下面就具体来看看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 ,感受传统神奇的北方婚嫁礼俗。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订婚
订婚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女子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的作用。见面: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双方在男方或其亲戚家见面,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给予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札,女给男之礼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惫,否则就有问题。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礼时更重要的礼物,至少是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须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这纯属一种礼仪之举。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最、花色、时间、地点以及什么人同行。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两件,每件七至九尺)的衣料,也有十身、八身的,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入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完衣服,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上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在经济困难时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坐喝
渭北人叫“吃洒席”,渭南人叫“过礼”,民间俗称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方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用傲菜,搭翻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套,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拼幼来坐吃媒席,以表示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①进门先喝羡,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②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嗓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③两顿饭:先喝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洒边上莱,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方一人领上给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方一人领上给男家人敬酒,叫认媳妇。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女方所备衣物和客人所助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愈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礼,男方之札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礼叫回门,男家会盛情接待。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五、七迎鸡免,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一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迎亲准备) 请执事: 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 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 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 2 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 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 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 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 厢长 5尺,宽 35 尺,高 5 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 12 丈,四 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 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 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 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 冠 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 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 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 “衣架”(摆新娘 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 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 新郎骑马于轿前, 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 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 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婚仪
也叫“拜堂”、“拜天地”,由执事主持,执事身着礼服(礼帽、长袍)。从迎轿开始,“执事”手提 一只斗,内装甘草(表示金)、麸皮(表示银),口唱《草料歌》,在鞭炮声中将新娘迎下轿来,穿门入 庭,至花堂前,命新郎上前揭去新娘的盖头,象征夫妻相认。堂前桌上摆香、烛、献品及供奉“天、 地、君、亲、师”之牌位;地铺红毯为新郎新娘叩首之用;另外桌上还放置六物:斗、秤、尺、剪、算 盘、镜(象征传说中“三媒六证”之“六证”),表示“公平合理,心明如镜”。附民国中叶流传的一首《草料歌》及拜堂仪程: 《草料歌》由执事唱迎轿词:“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淑女,鞭炮庆家宴。鸾凤鸣双喜, 蓝田种美玉,聚乐生祥瑞,佳女配佳婿”。 下轿词(新娘下轿时,由执事先生边撒边念):“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新人下轿”。 进门词(新娘下轿后由男方接亲者搀入时念):“一撒金,二撒银,三撤新人进了门”。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进堂词
“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合鸣百世昌”。 拜堂词:“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园仙 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一拜天地日月 星,二拜东方甲乙木,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七拜 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弟兄(依次为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 祖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姐、弟、妹),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依 次为师父、师母、师兄、师弟、舅父、舅母、 姑父、姑母以及所有亲属、宾客、媒人、村老)”。 夫妻交拜词:“天上织女会牛郎,才子佳人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富贵荣华万年长”。谢仪词;“再拜:吆车的,抬轿的,点火的,响炮的;接客的,了哨的,还有招呼不到的;梳头的,扶女 的,扮相客的,知己的;看客的,收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铺席的,夹毡的,还有人窝胡钻的;切菜的, 揉面的,烧锅揽柴砸炭的;摘葱的,剥蒜的,担水吆驴垲面的;扫地的,看院的,提茶倒水抹案的;抱娃 的,收蛋的,买烟灌酒上县的;还有停到门口立站的,扒到窗台偷看的;没有事情发干的,出来进去游 转的;端盘的,拾馍的,专门招呼看坐的;还有啡下巴狗沿到粪堆害参的……”。一并行礼。拜毕礼成。入洞房: 新郎新娘拜堂后,互饮一杯酒叫“交杯酒”,由姑婆带领进入新房叫入洞房。当过灶房时,有人专意 给锅上扣个瓷盆,姑婆唱道: “新娘见盆,骡马成群”。让新娘拿铁勺在锅里搅一下,姑婆接唱: “新 娘搅锅,越搅越多”。有人在锅内丢一双筷子,姑婆唱道;“新娘见筷子,明年抱太子”。看热闹的 人向新房内丢一片瓷瓦片,姑婆又唱:“洞房摞瓷片,明年生谋娃”。有人给炕头放个木头墩子,姑 婆就唱:“炕头放墩墩,后年抱孙孙”。有人给炕上四角放四种干果:核桃(谐白头到老)、红枣(见红 有喜)、花生、栗子(落花生子之意),观热闹者抢食时,姑婆又唱:“七个核桃八个枣,娃子多来女子 少,媳妇吃了核桃枣,两口子和气永不恼”等等。新娘人洞房后,刹时,必有年青小伙子前来以挂门 帘、窗帘为名向新娘索要红封(红纸内包钱币),讲楔一个钉子见个封,以此耍闹逗笑,开宴时,端盘的人故意不拿筷子,又向新娘讨封;而娘家的女客们也在人不注意时,将酒壶茶杯碗碟等藏起,以至 带回家,等女婿到岳丈家赴宴时,用手帕、糖果等礼物换回,这样耍闹,民间以为趣。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宴客
叫“待客”,也叫“坐席”。一般是两顿饭,首席:一盘九碗(四角凉菜,五碗热菜)带馍。第二顿开 始先喝酒,盘里四碟或六碟,边喝边上菜,酒毕再出一盘菜带馍。饭前饭后,以茶点招待。坐席的座 位有尊卑长幼之分,即将娘家贵宾让至上席(如岳父母、舅、姑等)。饮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向宾 客敬酒,主要亲属接酒时还要回赠一件礼物,这种礼叫“认亲”,所赠之物叫“见面礼”。宴客中, 猜拳行令不亦乐乎。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耍房
也叫“耍媳妇”,“闹新房”。在婚后的三个晚上,都有人耍房,其内容丰富多彩,有说曲儿(猜谜)、 绕口令、唱歌,有双亲嘴、双吃糖、摘樱桃、鸳鸯送枕等,节目都很有趣,但也有些不健康的内容, 如给纸烟内装上小炮,新娘点烟时炮响被吓,有的给茶水中放上辣椒面或芥末粉,新娘一喝就咳嗽不 止,另外还有些低级趣味的不文明节目往往出现。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送饭
结婚后第二天一早,娘家及主要亲属要给女儿送饭,有饺子、面条,一家摆一盘,意指女儿勿忘娘家 的养育之恩,婆家则要盛情款待亲家客人。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回门
婚后第三天(如逢单日推后一天, 意取双吉), 由宾相带上一对新人, 抬上什罗去女方家赴宴叫 “回门” , 也叫“请女婿”,岳丈家设宴招待,女婿要给岳丈家里门族的长辈行叩头礼,受礼者以小礼品回赠, 以示认亲。在回门之日,女家村院中人,还要戏耍女婿,女婿必须和气嘴乖,有时给耍闹者以红封等, —直热闹到天黑,才回家中。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贺礼
贺礼也叫行礼。结婚之喜,亲戚要行礼,舅、姑、姨、干父家必行重礼——蒸花老虎一对,给新郎披 一条红绸子等四样礼。舅父要买一盏灯、一个脸盆,其他亲戚按其远近以定礼物之轻重,远亲虽不必 蒸老虎,也要带九个大花馍,有蒸面鱼的,有蒸大油炫的。乡党、朋友行礼一般是现金,叫“干礼”。 德高望重之人之子完婚时,乡友多联名行“喜幛” (也叫“条子”,即红绸、缎料),上写恭贺的联语, 如“天成良缘”、“喜渡鹊桥”等字,主人对乡亲贺礼者,同时宴请接待。陕西的婚俗根据地方民风民俗的差异有所不同,从婚俗中所折射出来的民俗文化也多种多样。下面再来说说乾县娇俗中的“配房”—烟布袋儿。烟布袋儿,就是经常抽早烟的乡党们,在近两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形响一代又一代的关中儿女。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烟布袋儿
就是经常抽旱烟的乡党们在近二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这烟布袋儿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这里面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烟布袋儿是乾县青年男女结婚时的女方家的“陪房”。为什么“陪”烟布袋呢这是因为,新媳妇过门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表现”出对男方父母的孝顺。这也是关中民间婚俗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乾县,新婚后第二天一大早,新媳妇就会到公、婆房中,端茶倒水,同时也要带去自己亲手为公、婆做的见面礼。其中,带给公公的礼物就是烟布袋儿。这从表面看是带给公公的一个礼物,其实这其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新媳妇”送给公公烟布袋儿,表达了新人对公公在家中权威和地位的尊重。烟布袋儿由新媳妇亲手制作,婚后敬送给公公。公公把烟布袋儿挂在自己的烟杆上,人前人后,亲戚邻里看到就会对烟布袋品评一番,“哎呀,看把你飘的,你家的媳妇真有本事!”、“哎!你老汉有福,取了这么能行的媳妇!”全村人对初来乍到的新媳妇充满了好奇心,这个精心制作的烟布袋儿,便是一个媒介,使乡亲对她有一个第一印象和间接的了解。烟布袋上的刺绣一般采用扎绣,多以牡丹、荷花等象征富贵,在袋子的两个角绣有蜘蛛、蝴蝶或一些昆虫,有辟邪之说。从构图、布局和针脚,都可以看出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这些会成为婚礼之后,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结语:以上就是陕西结婚风俗流程,陕西幅员辽阔,民风淳朴,性格康爽,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其婚姻观念和婚姻习俗也各有特点,有共性也有差异,是传统婚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9年的冬天,有一个暖阳高照的日子,我与自己心爱的老公订婚了。
陕北农村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订婚宴上叫(抓把柄) 只要女方家吃过男方家订婚宴席上的饭,收了像真性 的一点彩礼钱,那就算‘抓了把柄 ’了。只要一抓把柄,这个闺女以后就不由自己娘家做主了,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自家辛苦养大的闺女以后,死活都是人家的了。(这样的风俗习惯虽然现代人看起来思想很封建,有点落后,但正是这样才体现出陕北憨厚朴实的农村人是多么的讲信誉,多么的重情重义。)随后就可以让男方家很庄重 的请董风水的先生:‘看举办婚礼 的黄道吉日’。
那会我和老公没外出做生意之前,一直待在村里。自然就得按智慧的老祖宗们留下这个老规矩的章程一步步的走。 因此2000年我和老公在村里举办了热闹而让人难以忘怀的婚礼。
那些年陕北的农村办喜事,大都在自家窑洞的院子里举行仪式。附近的亲戚朋友都来祝贺。白天来婆婆家到晚上又各回各家,而远路的亲戚则留下来住几天,我清楚的记得远路的亲友最多的时候一个窑洞的土炕上可以挤下十多个人。(都是自己亲人)等举行婚礼仪式结束后,再各自回家。
我和老公婚礼是在正月举行的,天气虽然回暖了一点,但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来到陕北这个有点寒冷的小山村。人们身上都还里三层外三层,紧紧的裹着厚厚的棉袄棉裤。
但很感谢上天的恩赐!让那天的太阳公公也很是格外的关爱于我们,蓝蓝的天空上,偶尔飘着几朵白棉花一样的云彩在浩瀚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游移,身旁金色的太阳公公露着甜美的微笑给我们送来满满的祝福。并撒向大地金色的万丈光芒暖暖的照耀着聚集在尚家沟村里的所有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此刻尚家沟村小路的两旁围满了看热闹娶媳妇的迎亲队伍。最前面走的是唢呐队伍,空气中弥漫着一首首(你要拉我的手,哎,我要亲你的口……。)优美而动听的陕北情歌的唢呐声。后面紧跟着迎亲队伍以及送亲队伍,还有村里和自家亲戚临时组织的秧歌队伍。那些可爱的村民们和热心的老公自家的亲戚朋友,簇拥着把我和我的老公紧紧的挤在人群中间一会推一下我的老公,一会又推一下我。
一瞬间我在扭秧歌的队伍里,发现(听村里的人讲我的公公特别喜欢扭秧歌,虽然不识字,但唱陕北秧歌是当地一流的口才而且出口成章,不用打草稿。)自小爱好扭秧歌的公公后面跟着我亲爱的那个婆婆。虽然平时好像不善言辞,性格拘谨的婆婆正眉开眼笑的走八字步,向前走两步,拐着八字后退一步。更有意思的是婆婆脸上涂了一层红红的墨水,长满操劳皱纹的脸上好像嵌进去两颗红红的苹果(这是陕北的风俗习惯,既闹洞房,也闹婆婆公公)很是逗大家开心的。热热闹闹的一群人们七扭八歪的就进了婆婆家窑洞的院子。
当迎接新媳妇进窑洞的那一刻,婆婆给我头上带了两个红艳艳的发卡,当时觉得很是奇葩。解释:一对红发卡带头上:喻义着两个新人以后会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恩爱有佳的白头到老。刚给我带完发卡,婆婆的手激动的稍微有点颤抖,随后用右手缓缓伸进她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掏出她们刘家的自认为的‘传家宝贝,(几个响银元)交到我这个儿媳妇的手心里。
那一刻我从婆婆喜悦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了她心里对我充满了无限的信任与期盼,以及还有一切她所能给予对儿子的爱全都包涵在她坚定的眼神里。就这样可亲可敬的婆婆,把她最心爱的儿子拱手想让中送给了我。那时年少的我暗暗在想,婆婆的眼神好厉害啊!就这样热热闹闹的一场婚礼中,老公就把我给取进了刘家的门!
现在陕北小山村里年轻的小一代结婚,因为大都住在在大城市里,所以在城市里的大酒店举行一场婚礼仪式。在到正月回老家,亲戚朋友都再聚到一起,热热闹闹又办一场属于我们陕北农村人专享的,自行娱乐的一种陕北乡俗婚礼。
现在的婚礼更增加了许多文明的,优雅的,让人开心,逗乐的小游戏。 这些令人开心的事虽然过去好多年了,但美好的回忆总是一条幸福而无尽头的细细长河!陪伴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坎坎坷坷的生活之路!滋润着我心底每一个鲜活的细胞,让我带着这些幸福的美好,总是乐观而豁达的,在这起起伏伏尘世的江河中稳稳的把握着自己幸福的人生帆船!
红火热闹的陕北农村婚礼从古延续至今,后人仍不舍丢弃,正是老祖宗留下的看似封建的乡俗其实里面包含了好多人生的大智慧。充分体现了勤劳朴实!憨厚的村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做人重情义的聪明智慧!
乔提笔只为记录自己过往有意义的人生!
陕北女歌手王二妮的丈夫李飞背景资料照片王二妮的丈夫是谁?
2014年9月29日中午,玉林市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青青秋水”在微博中上传了王二妮的婚纱照,并发文“祝福尼尔和李飞,从此第一场婚礼就结婚,第三次生日就证明石前的血缘关系”,对新婚的王二妮进行了文艺的祝福。随后御林咨询平台微博转发了这条微博,证实王二妮今天结婚。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王二妮的新婚丈夫看起来高大帅气,而毕福剑作为证婚人参加了王二妮的婚礼。据悉,王二妮,陕北榆林人,2007年参加《星光大道》,脱颖而出。曾经和阿宝一起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9月29日,走出星光大道的陕北歌手王二妮与儿时的男友在京喜结连理。上午10点,主持人宣布新郎新娘入场。王二妮穿着白色婚纱,戴着水晶皇冠,就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她优雅庄重地跟着父亲走到新郎身边,新郎单膝下跪求婚:“亲爱的,嫁给我吧。”倪开心地笑了笑,点头表示同意。在这场以“倪飞”为主题的婚礼上,共摆了50桌酒席招待亲朋好友,亲朋好友都聚集在现场祝贺这对甜蜜的夫妇幸福美满。邀请了很多圈内的朋友加入,婚礼就像星光大道一样璀璨。与此同时,王二妮向所有来宾演唱了《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据媒体报道,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也参加了王二妮的婚礼,并担任证婚人。
中文名:李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榆林。职业:经纪人。配偶:王二妮。
2012年,李飞向王二妮表白,他们开始了爱情之旅。
2014年9月29日,他与王二妮结婚,成为夫妻。在他们的婚礼上,王二妮透露他们已经是“青梅竹马”15年了,他们是彼此的初恋。
邀请了很多圈内的朋友加入,婚礼就像星光大道一样璀璨。与此同时,王二妮向所有来宾演唱了《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据媒体报道,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也参加了王二妮的婚礼,并担任证婚人。
王二妮,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陕西榆林,民族青年歌唱家,北京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届代表,陕西CPPCC团员。
2007年参加央视《星光大道》节目,正式宣布出道。2010年4月7日,发行首张个人专辑《爱陕北》。2011年,她在国家歌剧《白毛女》中扮演Xi的角色。2012年,他在**《哭恋》中扮演王小华,该片获得了金鸡百花**节最佳新**奖。2013年9月17日,受邀在新加坡举办首场演唱会。2014年,在央视马年春晚上,搭档阿宝演唱了歌曲《张灯结彩》。
2005年除夕夜,我参加了延安到北京的首届“红色列车”春晚。2006年参加“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和十大城市纪念建党85周年晚会。
2007年参加建党86周年第十七次全国歌舞晚会。同年参加央视《星光大道》节目,进入年度总决赛,宣布正式出道。
2008年参加CCTV-7综艺《乡村大世界》节目录制,担任节目第二现场嘉宾主持;9月26日,央视模仿秀《梦想剧场》节目组破例为王二妮献上了一场特别的演出。
2009年演唱国庆献礼的历史电视剧《东方红》的片尾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9月,歌手冯晓泉改编《东方红》试听版。
满族的婚俗:
满族人与其先世女真人一样,在其婚姻习俗中,保留着许多比较原始的婚俗。最明显的是“劳役婚”或者说是“买卖婚”。在建州女真人中,流行着“男下女”的风俗,也就是男女婚配时,男往女家,男子要到女子家中向女方长辈叩头,请求女方家长的认准。女方家长同意以后,男方家要送给女方家彩礼,又马、牛、甲胄、弓矢、衣服、奴婢等等。有的因拿不起彩礼,要在女家服役,也有因凑不足彩礼数而终生不得娶者。这种买卖婚在满族社会中保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不过性质有所变化而已。
满族社会早期还盛行收继婚制,也就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后,妻其寡嫂。此俗在被深受儒家伦理观念浸染的社会视为"**"。在满族社会,受到法律的严格禁止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这种婚俗在经济尚不发达时期,起着防止财产外流的作用。《李朝实录》记载的建州左卫酋长凡察之母吾也巨先嫁挥厚,后嫁挥厚的异母弟包奇,就是这种收继婚的现象。在清代传闻很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一事,也是收继婚的最好例子。
满族早期家庭内由于实行收继婚等原因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娶有三个妻子,努尔哈赤娶过九个妻子,他的兄弟也都是多妻的。在努尔哈赤的宫中,除了妻子“众福晋”之外,还有被称为“小福晋”的人,这些人在努尔哈赤的后宫中称为“庶妃”,以及连“小福晋”名分也没有的女人。这种并妻之制直到雍乾时期才被革除。而民间的并妻之制直到清末还有遗孑,与汉族的妻、妾制明显不同。
辽河流域的满族的婚嫁习俗,一方面延袭本民族古俗,另一方面受汉族婚俗的影响,出现了满汉风俗糅杂的现象。从定亲到完婚,都有一套完整的礼仪。辽河流域的婚俗与其他地区不一样,就拿东北地区来说,居住在东北北部的满族更多地保留满族先人的风俗,而在南部地区的满族人更多的掺杂汉族婚俗色彩。即使在南部地区的辽河流域,各地的婚俗也不一致。
辽河流域满族婚俗,一般地说,在女子成年以后,父母即为之议婚。先由媒人通信相见定亲。议定之后,不用庚帖只以簪珥等作定礼,称之为“放定”。这一天,女子盛装出见男家尊长赠以钱币,谓之“装烟钱”。
纳聘日,男方的尊长带领新郎到女方家,拜见女方的父母及尊长,谓之“叩头”。在这一天,将男方所送的聘礼陈列在祖先的神案前,两家亲翁并跪在神案前,酌酒二盅,互递醮祭,名曰“换盏”。
“打下处”、“插车”之俗是满族婚礼中的传统风情。努尔哈赤家族娶蒙古部落之女为妻,都是由女家送至中途,由男家迎接。科尔沁的莽古斯贝勒嫁女给皇太极为妻,皇太极前往迎接,在辉发的呼尔哈达会见后,即设大宴成婚。近代有的地方取消了"插车"之俗,一般在结婚前一日,路近的,新郎驾彩车迎归;路远的,女方家用四马车载着嫁妆送女子至男方家,在车前有身强力壮的男子数人,乘马先至。这时,男方家门口事先放置好长案,在上边摆上三大碗酒,待客人到后,满饮此杯,名曰“迎风酒”,亦称“下马杯”。饮毕,车马继至,进室内安置嫁妆。新嫁娘假宿别家,名曰“下处”。第二天吉时,用彩车迎归。
迎亲时,新娘上彩轿,脚不许落地,由女家兄弟抱着上轿,俗称"抱轿"。新娘下车后,新郎下车后,新郎执马鞭轻打新娘三下,或由新郎朝轿门射三箭,然后拜堂成礼,说是为了驱赶黑煞神。
拜完堂后,新娘先不入洞房,事先在洞房的右边设青布帐篷,里面放上被褥,新娘坐在其中,这是满族婚礼中的"坐帐"风俗。待新娘亲属辞归,车马已经走后,骑马的人后行,新郎在门前案上,给每人敬三大碗酒,名曰"上马酒"。这时,新郎才移入新房。
满族生儿育女的风俗,带有浓郁的狩猎民族的古朴、粗犷的味道,有的还沿袭狩猎时代的古风。
“落草”,是指出生,是满族的生育风俗。在很早以前,满族妇女生孩子,都在土炕上,临产前,把炕席卷起,在土炕上铺一层谷草,产妇在谷草上分娩。相传祖先生下时在草窝,为了不忘本,后人沿袭此俗。
满族风俗,生男要悬弧于门左,生女设幌于门右。弧并不是真的弓箭,而是用小树条揻成弓,用红丝线作弦,中间插一根羽毛做的小箭。待满月后,将小弓从门上取下,拴到子孙绳上。有的地方将它称之为“公子箭”,寓意长大以后不忘崇尚武功,进取功名利禄。
受汉族影响,满族生孩子也有“做满月”、“蒸百岁”、“抓周”等习俗。婴儿满月,娘家要送绣花帽、衣服、玩具等,谓之“做满月”。婴儿一百天,娘家送馒头一百,谓之“蒸百岁”;赠钱一百,谓之“百岁钱”。婴儿至周年,在婴儿面前,放刀剪、彩线、玩具、弓箭、砚墨等,让婴儿任意抓取,以观其志,谓之“抓周”。
在清代,满族生男孩后,要到旗属衙门登记造册,领取“银子钱”,称“吃钱粮”,作为八旗"幼丁"。也有终生不领钱粮的余丁,满语称"苏拉",又称"闲散"。凡吃钱粮的,长大以后要披甲当差,身为八旗兵丁就不能任意迁居它处。清朝晚期,许多八旗世家基于八旗制度的束缚和生计的艰辛,出旗为民,生育子女不再“吃钱粮”了。
满族育婴睡摇车。在古时候用桦树皮制作,长一米有余,宽六十多公分,两端呈半圆形,微微翘起,如同小船。现在有的地方还用摇车,大多都用椴木薄板制成,边沿制上红漆,绘制花纹,书写“长命百岁”,“龙凤呈祥”等吉利话。满族喜欢婴儿睡个扁平头,婴儿出生,世代相传,至今不改。居于北方的汉族也因袭其俗。
满族“换锁”之俗比较普遍。生孩子时悬挂于门旁的弓箭或布幌,待满月后收回拴在子孙绳上。子孙绳又称"锁钱",装在西墙正中的子孙袋里,那里是佛头妈妈的神位。相传佛头妈妈是保护婴儿之神,每年春秋两季,需向佛头妈妈祭祀求福。开祭时,将子孙绳从佛头妈妈神位一直拉到院里,院内设香案,摆打糕、香碟之类,案桌腿上绑一柳枝,子孙绳拴在柳枝上。家中未字男女和抱小孩妇女跪于案前,众人叩头。萨满先以柳枝蘸水遍洒在孩子头上,接着捧着香碟在每个孩子面前熏一下,谓之驱邪避毒。随后,取下子孙绳上的五彩线,分别套在孩子们的手脖和脚脖或颈上,过了三天,再收回贮存在子孙袋中,谓之"换锁"。现在的满族人虽然已不再搞祭祀活动,但每年春秋仍然有挂锁的习俗。
陕北的婚俗(下面网址里更细):
陕北的婚姻习俗有四种:一种是“娃娃亲”,在小孩四五岁时由父母所定;一种是“童养媳”,是旧时因女方家生活困难,父母将未成年的女儿卖到男方家,到十三、四岁再完婚;一种是自由恋爱;另一种就是汉族传统的“媒约”式婚姻。
“媒约”式婚姻在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同意后,先由女方的母女到男方家去看,如果女方接收了男方的礼物,说明婚事有成,就选日子举行订亲仪式,再择吉日结婚。 迎亲那天,男方家的迎亲队伍一大早就出发,到达女方家后,无论时间早晚,都要先吃早饭,再吃午饭。吃完午饭,娶亲队伍向男方家进发,沿途遇村即吹乐,以示庆贺。轿到男方家村口,一老者手端盘子,盘内放两碟菜一壶酒,在路口恭候,由媒人代表大家喝一杯酒,叫做“接路”。花轿进院后,由新郎接新娘出轿,叫做“撤帐”,接着即举行拜天地仪式。
拜完天地,新郎火速抱起香案上的插香斗跑入洞房,新娘则由其姐夫抱上,与新郎竞相跑入洞房,据说先迎者处处占上风。洞房内有一太太把守,名为“照帐”。新人入洞房后,背靠背地坐在一起,照帐的人用木梳将男女的头发交叉搭在对方肩上,边梳边唱。新娘梳上盘头,从此结束了少女时代。接着,开始闹房。半夜,新郎的母亲端一放有馍馍的盘子进入洞房,新郎新娘各吃一半馍,吃馍的时候,婆婆要讲唱祝词。
第二天清晨,新郎要端上洗脸水送到客人面前,请客人洗漱,然后,新郎和代事端上酒菜,给客人送来,叫喝“扶头酒”。
早饭后要“亮箱”,将嫁妆一件件出示,随后,婆家人和亲戚按资排辈,新郎新娘逐次拜见,被拜之人,要赏钱以谢。午饭后,新娘回门
http://wwwshanbeinet/custom/indexhtm
婚礼的音乐林林总总,总觉得少了点甚么自己的特色才是最珍贵,想在你的婚礼上响起让人毕生难忘的音乐动动脑吧,相信拟的创意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市面上常可见的用于婚礼播放用的CD有:
〈婚庆音乐〉
这张标题就为婚庆音乐的CD共三碟,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喜庆音乐,是传统婚礼所需。
〈Song for your wedding>
这碟有多种版本,多为外国经典婚庆用曲集有<Trumpet Voluntary>,<Here comes the bride>,<L'll always love you>,<Everthing L do,L do it for you>等
<Wedding Favourites>
这张碟音乐较为庄重,适合教堂婚礼使用,有<Handel Ain from water Music Suite No1>等歌曲
<<Mozart-Lenozze D Figaro>&<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这两张碟教"另类",前者是莫扎特歌剧,讲的是一个怕结婚男人的喜剧,其中<Simfonia>和<Giovaniliete>适合教堂使用;后者是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其中的歌曲<WeddingMarch>[结婚进行曲]已成为最经典的结婚音乐,乐声一起,众知新娘露相
中文大碟中也有几款可以使用:
<爱妻号>[陈小春] <有个人>[张学友]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张学友]
这三碟中,<爱>较活泼,适合新人时播放,<有>歌词寓意深刻有气氛十足,可与结婚影像同时播放,必定感动全场,适合散场或进行爱的承诺时播放;,《你》碟的管弦乐极具撼性,新人切蛋糕时一定要播放此乐!
婚礼前: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 序曲 进行曲
Tchaikovsky:The Nutcracker Suite Overtuve March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Classice With A Chaser Theme From Tchaikovsk-y's Piano Concerto NO1 Toninght We Love
Best Of Nat King Cole Vol2 Around The World
环游世界
Kreisler:Schon Rosmarin
克雷斯勒:美丽的罗斯玛琳
Lenar:Vilja's Song
雷哈儿:蔚丽亚之歌
婚礼中:
一奏乐
1韩德尔:黄家烟火组曲"欢喜"
2李泰祥:"蜕变"旋律之一"凤凰于飞"
二证婚人 介绍人就位
Beethoven:Military Marches
三伴郎 伴娘 新郎 新娘等进场
华格纳:婚礼大合唱
四婚礼
巴哈:清唱147,耶稣,人类希望的喜悦
五至词:
1笛之随想
2新疆之花
六礼成奏乐
韩德尔:皇家烟火组曲"第二小步曲"
七退场
孟德尔颂:仲夏夜之梦"婚礼进行曲'
婚礼乐队选择技巧选择一只婚礼乐队在现场演奏的优点有很多,婚礼乐队不仅可根据新人喜好选择乐曲外,更能要求乐师配合婚宴的程序来演奏及编排乐曲,令婚宴平添不少个人特色。新人可以请乐师演奏你们最喜欢的乐曲,比如古典乐、中英文乐曲、爵士乐、甚至是民族乐曲,在众宾客前让音乐谱出你和另一半的爱恋故事,如果你们对音乐一窍不通,也可请乐师提供专业意见。选择风格一致的婚礼乐队在挑选婚礼乐队之前,首先要先确定自己的婚礼风格,然后结合自己的婚礼找到风格相一致的乐队。近年来,代表优雅是派的钢琴、竖琴、小提琴、代表时尚派的吉他、贝斯、鼓以及代表民族派的葫芦丝,古筝都受到相当的欢迎。如果你的婚礼有晚间派对,邀请时尚风格重一点的摇滚乐队会比较受欢迎。如果是冷餐会,酒会则使用小提琴由走于宾客间更显示情趣。中式风格浓重的婚礼可以考虑钢琴及民族乐器的混搭,效果也非常不错。选择乐器组合较小的场地如接待处,宜用钢琴或竖琴独奏,这样不但视觉效果一流,而且此类乐器还特别适合演奏英文旧歌和日剧主题曲,每每给宾客温馨的感觉。较大的地方如宴会厅内,宜用弦乐,因它的音响效果比其它组合优胜,可演奏曲式则以轻古典乐为主(即古时皇室贵族设宴时所奏的音乐),流行曲为副,亦是喜欢跳 waltz和tango的新人的最佳选择。 流行乐队则适合喜欢婚宴有歌星献唱和跳 disco dance的新人,但价钱普遍较为昂贵。歌曲和曲调只要你能提供完备的歌曲单,几乎所有的乐队都能演奏或适宜或怀旧的歌曲。对于第一支舞的曲子,你要考虑周全,既要为人耳熟能详,但又不要太过俗气。如果对歌曲方面不太熟悉,你也可以让乐队队长把歌单给你,以便可以标注自己喜欢的歌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