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年轻人筹备婚礼需要的三大件

70年代年轻人筹备婚礼需要的三大件,第1张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7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短缺,三大件是经济实力的象征,要购买三大件还得有供销社的票,一般人家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有钱没票是买不了这三大件。

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那时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员工,每个月工资就30多块钱,要买一块手表谈何容易,要养家,自己得吃饭,要走人情,买一路手表最起码得攒一年以上钱,还得人托人走后门,那个年代手腕子上带一块手表,特别是夏天老远就看到手腕子亮花花的,有点自豪感,人都显得有气质。

扩展资料

80年代,改革开放推动下,人们的收入明显增加了,物质生活开始丰富起来,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电视、洗衣机。

9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了,三大件也随之而水涨船高,消费水平从百元级提高到了千元级,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

在法律规定中晚婚年龄并没有规定在多少周岁。

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支持计划生育政策和控制人口上升,晚婚也是重要内容的其中一项,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年龄和法定年龄相比没有法律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鼓励的。条件符合晚婚的双方在法定婚假基础增加一周,工资、奖金照发。

上世纪90年代婚礼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礼讲个性张扬

人们对于婚礼的描述,社会上流传了这样几句话:“上世纪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礼个性张扬。”几句简单的话,描绘了中国婚礼的变化过程。自上世纪80年代起,婚宴是婚礼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到了90年代,婚宴更要讲究排场,上星级酒店、婚宴司仪、长龙的花车等等,好不热闹。

21世纪的今天,旅游结婚成了热门的婚庆方式。每年的结婚旺季,各旅行社接待的新婚夫妇出游的不少,其中不少是旅游结婚的的新人。云南、青岛、新疆、九寨沟,甚至欧洲、马尔代夫等,成了新婚夫妇旅游的热门选择。

各镇都不一定一样的。

结婚前一天抄要下礼就是催妆,一般情况下半头或一头猪,烟酒看情况自己给百。还有冰糖白糖,四种茶食、新娘正日子要穿的衣服。

结婚当天要带被、度粉丝、篾篮、米、面、糖、烟随身带着。带钱,有的地方要上车礼,红包从几百到上万不等,新娘问哥哥或者弟弟给新娘洗脚要给红包,背新娘上车的时候也要给红包。包答钱尾数最好是八或者六。

扩展资料:

中国婚礼变革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婚礼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的元素日渐消失。19世纪末20世纪初,婚礼从形式到内容明显的接受了西式风俗。一般采取了中西合璧的婚礼形式。新娘一般身穿旗袍或长裙。

新郎服有西服、有便服、有满清马褂。民国初期,因为国内没有制作婚纱的厂家,有些政府大吏或大商人、大资本家为了赶时髦,托人重金从国外购得婚纱备其子女婚礼。

这种风潮源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基督教婚礼,蒋介石着黑燕尾服,白色衬衣,条纹西裤,银色领带,雪白手套;宋美龄穿白色婚纱,拖着银线绣花的白色长沙,令国内无数青年女子仰慕不已。

此后,婚纱便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起来了。而此前,只有思想进步且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家庭行西式婚礼时才着婚纱。

1935年后,民国政府倡导新生活运动,集团婚礼成为时尚,又让婚纱进一步深入人心。1935年上海社会局策划组织的集团婚礼中新郎穿黑马褂和蓝袍,胸前戴花。新娘穿粉色软缎旗袍,头披白色婚纱。后来的集团婚礼进一步西化,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白裙白纱。

民国元年通过的民国服饰制度也是以西服为大礼服和常礼服,中式礼服则为满清马褂。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颁行,废除旧婚俗,男女青年婚姻自主,嫁妆、婚礼从简,新娘过门以步代轿。

60年代,需一二百元聘礼,盛行用手表、缝纫机陪嫁。70年代,青年干部、职工结婚,许多机关单位举办集体婚礼。80年代,有的旅行结婚。

男方须送女家一定数量的聘金,迎娶以车代轿。盘担、婚宴日益丰厚。90年代,城区流行新郎到女家亲迎,女家以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自行车、金项链、戒指、高档布料等陪嫁。

-结婚风俗

以前有三妻四妾的制度,并不是因为很多人娶不到媳妇,而是因为在以往的社会观念当中,都已经习惯了男尊女卑的时代。由于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地位不是特别的高,从而导致有很多男性在有了钱以后就会考虑三妻四妾。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这个社会当中由于女性地位的崛起,导致女性在家庭当中都会有一定的话语权。男性根本就不可能再一次的回归到三妻四妾的社会当中。

在60年代70年代的时候,娶媳妇儿只要有一头猪就可以娶到媳妇儿,在80年代的时候,一些年轻人在考虑结婚时就开始逐渐的提高了彩礼的金额。从一头猪的价格上涨到了4万块钱的彩礼,而到了90年代娶媳妇则需要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而且还要搭上父母半辈子的辛苦。不仅要把所有的钱都给儿子娶媳妇儿,同时还要给儿子买房子买车子,以至于如今这个社会当中娶媳妇变得越来越难。

但如果要说到古代三妻四妾的生活究竟好与不好,更多人更崇尚于一夫一妻的制度,因为一夫一妻才能够在婚姻生活当中得到保障。而对于一夫多妻制的生活只存在于古代的帝王家庭,或者是男性有一定的家庭条件,允许娶多名妻子。而且大多数的妻子在一起相处都像是姐妹一样,像这样的情况只能代表着男性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男性有了钱想要娶媳妇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是在当代这个社会当中,女性的地位逐渐有所上升,男性在娶妻生子的问题上,即使多么有能力都会考虑一心一意的忠于妻子。因为考虑到为了一个家庭都应该好好的生活下去,而不会考虑有其他的花花心肠,即使男性心里面会想一想,但是却不会做一些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说到爷爷奶奶,我还是有很多话想说的。

我奶奶去年走了,95岁,爷爷今年也走了97岁,他们一生携手共度了将近80年。

爷爷奶奶的爱情

爷爷奶奶都是出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在他们成年的那个时代,刚好遇到日本攻陷福州。

奶奶一家人从福州逃难到三明尤溪县城,而我爷爷当年是个挑夫,也就是从农村带点山货,挑到县城卖,卖完换了钱养活家人。就这样,和家人逃难到县城的奶奶和从弄到到县城卖货的爷爷相遇了,具体他们之间是如何相遇和相知的不得而知,从奶奶生病时亲口跟我妈妈说的,她是17岁就跟着我爷爷了。

爷爷把奶奶从县城带到农村老家不久,村里就遭遇了土匪,土匪不仅抢粮食,还到处伤人放火烧房子,奶奶作为城市里来的人,农村里唯一一个拥有连衣裙的人,最后所有家当都被土匪一把火烧光了。

爷爷奶奶携手一生

爷爷奶奶一辈子就只有一次婚姻,几十年携手共度难关,一共养育了2子4女,年轻的时候开过豆腐店。记得小时候,经常到了赶集的时候,和姐姐一起到爷爷奶奶店里蹭豆浆喝。

爷爷性格会有点急,相对疼小叔一家,奶奶性格就比较随和,比较疼我一家。

小辈给爷爷奶奶送的礼物

爷爷奶奶是很疼子孙的,小的时候都会给红包,有好吃的也都不会忘了孩子们,他们也非常疼邻居和邻居家的孩子,很多东西都是送人的,因此爷爷奶奶的人缘是很好的,到了往年,他们瘫痪在床的时候,邻居家,堂伯堂叔,哥哥嫂子们也都经常来病床前看望他们,和他们说说话。

每个家庭的相处方式可能不同,对于那么大年纪的爷爷奶奶,送东西也是很讲究的,由于文化水平、事物认知有限,奇怪的东西就不用送给老人家了,他们都用不上。爷爷奶奶爱给小辈包红包,所以我们孙子辈的也会给老人家包红包。同时,逢年过节回家,都会给老人带很多吃的,比如牛奶,花生汤,水果,饼干之类的,对于老人家而言,我们回归到了最原始的吃的上面了。

老人家最想要的还是家人的关爱

对于结婚时间达到70年的老人家,他们的年纪也可一定达到了90岁上下,对于这个年纪的老人,其实他们对于钱财的需求欲望并不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此时老人家更需要的是小辈的更爱,小辈的陪伴。再多的东西,也不如小辈陪他们聊聊天,陪他们散散步。

百善孝为先,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家都能开开心心安享晚年。

因为现在的物价普遍升高了,所以婚纱照的价格也比较贵。拍婚纱照不仅需要灯光,道具,场地还有人力。

而且现在婚纱照有很多附赠的东西,例如水晶摆台,酒店迎宾的挂轴,还有很过组合的挂的相框。价钱越高的话,相应赠送的东西相应的更多。

现在的服务也比较好,因为大多贵的套系都是一对一的服务,也就是说。摄影一对一,化妆一对一,所以说相对也比较贵。

例如我在金夫人选择婚纱照的价格档位的时候,高于八千选衣服才会是五套衣服,如果再往下便宜的套系衣服的件数也会减少。高于八千的还会赠送外景的拍摄。

一般现在选择婚纱照都是两套白纱一套主婚纱,也就是大拖尾,一套短的白纱。一套室外的彩纱,一套中式,还有一套礼服,正好是五套。

好的套系大多都包含外景。有的还可以自己选地点,所以说婚纱照一拍就是一天,从早到晚。经历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是一对一的,一般摄影师和化妆师一跟就是一天。

每换一套衣服,就要重新弄一个造型,头发的发型需要重新整理,然后妆容尤其是口红都要相应的做改动。还要经历选片儿,看精修,看排版,然后才能到成品。这些一般都要一个月左右,这期间也需要很多的人力。

还有很多都是旅拍的,可以去喜欢的城市去拍摄。

选择婚纱照一定要选择大品牌的,防止里面有隐形消费,一定要问好是否所有的衣服都能穿,还有就是当天都需要自己带什么东西,公司都给提供什么东西。

八十年代结婚的三大件是:冰箱、彩电和洗衣机。一个家庭要嫁女儿,男方家庭如果有条件,便会准备这三样东西,作为结婚的必备品。毕竟结婚是每一个女孩子的终身大事,要格外慎重。

所以,一般来说都是要有能够拿得上台面的东西。而在八十年代较为盛行的冰箱、彩电和洗衣机便成为结婚时的首选。

不同年代的三大件:

20世纪50年代,家庭初为安定,国人满足于铁一件搞三面红旗可矣。

20世纪60年代,经历次风暴冲击,家庭拥有锤子、锄子、小锅子者富裕矣!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中国经济缓慢增长,物资短缺,计划经济体制下只能凭票购买,这是经济实力的象征,也常常是权力的缩影。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彩电、冰箱、洗衣机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变化,以前想所未想,闻所未闻的事物渐渐进入千家万户。然而贫富差距开始出现,是否买的起三大件,折射出了家庭条件的差别。国人开始了对物质生活的强烈追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话、空调、电脑高科技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国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然而生活的负担也开始增加。

21世纪初汽车、商品房、休闲旅游度假或度假别墅类产品 经济迅猛增长带来高消费时代,生活质量开始了飞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1868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