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有哪些?

山西民俗有哪些?,第1张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俗

楼主看网站吧,全面~

民间剪纸、民间面塑、民间炕围画

民间玩具、民间雕刻、民间木版画

太原曲艺、山西戏曲、唱票

山西民间刺绣:绣荷包、绣衣、童帽、耳套、肚兜、马甲、童鞋、绣鞋、鞋垫、围嘴、钱袋面、腰包、窑帘、信插

山西民间年画:福寿图、献寿图、福寿中堂、麻姑献寿、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祖国花朵、木版年画、戏曲年画、门神年画、春节门画、春联、窗花

山西民间社火: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晋南血社火

黄河灯会、太原社火

怀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

威风锣鼓、绛州鼓乐

正月十五闹红火集

清徐背棍、铁棍

牛郎织女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是一个从很早之前就流传下来的故事。还有像七夕节那天,就会有喜鹊专门在银河上为牛郎织女搭桥以便令他们一年一度相会。在古代的时候,姑娘们还会在这天特意向心灵手巧的织女学习巧艺。而这个故事就是诞生于我国山西的和顺县。

和顺县隶属于山西省的晋中市,距离省会太原也不是很遥远。现在和顺县管辖有5个镇与5个乡,人口在14万左右。这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并且在2008年的时候,“牛郎织女”传说被正式的选入到了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和顺县的天池村,以这个村子为中心在方圆3公里之内还可以找到很多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古地名。还有一个叫做牛郎峪村的村子,坐落于1200米的海拔之上,据说就是当时牛郎生活的地方。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叫做南天池村的村子,则是织女下凡的地方。

和顺县这个地方最早从春秋时期就有了明确的记载,在隋朝的时候才第一次被叫做和顺,因为在这个地方的东北部有一座和顺古城。在历史上和顺县的所属地方也曾多次发生过变化,比如在1940年的时候,和顺县被分为了东和与西和两个县,在之后1945年的时候才又重新合并到一起。

此外,和顺县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夏天的时候不仅非常凉爽,而且是看不到蚊子的。因为和顺县境内多为山地丘陵,其中还有一些处于1800米之上的高山。虽然与太原的距离并算不上远,但气温却是相差很多,即使在夏天也并不会显得比较炎热。

由于和顺县的森林植被茂盛,在这里还生活着很多珍稀野生动物。诸如像华北豹,属于金钱豹的一个亚种,也是唯一生活在我国境内的一个亚种。根据近些年来的监测得知,目前在和顺县境内还生存着近30只华北豹。数量并不多,所以在保护华北豹方面的工作的还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这些,在和顺县境内还有着很多故事与传说。在和顺县的李阳镇境内有一个叫做石勒村的地方,就是古代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的故乡。另外,和顺的肉牛与民间牵秀以及喂马大莜麦都是很出名的。

结婚当天红腰带是每家都必须准备的,结婚当天,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扎红腰带,红腰带颜色为红色,在中国红色就是吉祥的意思,这个大家都知道,红色颜色热烈喜庆,是结婚嫁娶的颜色的主色调,红腰带也有辟邪的意思,还有就是“栓住”新郎的意思。

红腰带大都要放钱的,一般是把钱缝在里面,一元钢镚数枚即可,有两枚,一边一枚,代表好事成双,有六枚,有八枚,还有十枚一边五枚,代表十全十美 ,还有放百元大钞的,形式很多样。

有的也什么也不放,放钱缝的时候有用明线缝的,也有暗藏的,不过大都暗藏 ,硬币固定在红腰带的两头,家长手巧的也可以把钱缝在外面。

分类: 地区

解析:

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陲,太行之巅,地理坐标东经1130 05`--1130 56`,北纬37O 03`--37O 36`,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35%,在晋中排第一位,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现辖5镇10乡,330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其中农业人口118万人。东邻河北省邢台县,西通省府太原,北接昔阳县、寿阳县、南与左权县接壤。榆(次)--邢(台)公路纵横东西,平(定)--黎(城)公路、阳(泉)--涉(县)铁路贯通南北。

地形地貌:和顺县地形总体为西南--东北走向。地貌总体为中低山地貌,大致为“八山--水--分田”。地形中高周低,平均海拔为1300米。阳曲山奶奶顶为全县最高峰,海拔20585米。东清漳河出境口的和顺县、左权县交界处为全县最低处,海拔1040米。境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高寒,季风强,年平均气温65C,平均无霜期119天,平均降水量582毫米,日照时数2634小时,属半湿润地区,可以说是春寒如水,夏无酷暑,方秋陨霜,初冬飞雪。

河泉分布: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全县较大的河流有15条,主要河流有潇河,东西清漳河、松溪河等。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99亿立方米。主要山泉有海眼寺泉、合山泉、水帘洞泉、水磨沟泉六泉群,出水量0443立方米/秒。

矿藏资源:现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铝、耐火粘土、铜、磷、水晶石、辉绿岩、白云石等29种之多。其中尤以煤炭资源为主,素有“煤乡”之称,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在储量、煤种、媒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除煤炭外,其它矿藏约为20--30亿吨左右,金刚砂储量约为2000万吨左右。

牧林资源:和顺牧坡广阔,水草丰盛,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畜牧重点县之一。畜牧业生产以牛为主,早在70年代初,和顺就作为全国黄牛改良基地县,引进西门塔尔世界名种,进行改良,成为当家牛种,以优质肉牛打入国际市场。和顺也是全国林业基地县之一,宜林面积150万亩,占总面积的45%,森林覆盖率为262%。主要树种有油松、杨树、旱柳、白榆、落叶松及杂木等,林产品加工和“四荒”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林业先进县。

经济建设:全县经济呈现以农业为基础,煤炭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辅的框架结构。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种植玉米、谷子、山药及莜荞麦等杂粮为主;工业生产上,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冶金四大行业为主体,机械、印刷、加工、运输、食品等行业为辅的工业生产格局。全县有县属工厂、焦化厂、农机厂、矿机厂,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尿素、氧化镁、电石、硅铁、水泥等。

农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山药、黄豆、莜荞麦等。1986年,全面推广地膜覆盖为主的一系列旱作农业新技术,从而走出了一条振兴高寒山区农业的新路子,被称为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白色革命”。全县的地膜覆盖普及率局全省第一、全国第二,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结束了和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农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作物的比例增大,以青城、土岭为主的早市山药带和横岭西部等地的优质山药区以及城郊为主的精细菜等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正在形成,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工业:依托丰富的矿藏资源,大跨度发展,大踏步迈进,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行业为主体,机械、印刷、加工、修理、食品等行业为辅的工业生产格局。到1994年底,全县县属工交企业发展到40个,乡办工业42个。主要产品有碳胺、尿素、电石、水泥、氧化镁、焦炭、墙地砖等90余种。其中碳胺、阳光陈醋等多种产品创部优,生铁、弓腰钻、马赛克、焦炭等9种创省优。水泥总厂、建陶厂等企业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产品优良,许多方面在全省、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75%。92年以来,投资2亿多元相继建设的水泥、尿素、硅钢镁、煤气、墙地砖等一批工业重点工程,使全县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商贸:和顺地处晋、冀交界,公路、铁路纵横东西南北,通向四面八方,商贸条件十分便利。目前,以县城为中心,有百货、烟酒、交电、石油、食品、饮食服务等8大公司,商业、供销两大系统,各类商业网点遍布城乡。近年来边贸市场、畜牧交易市场、粮油市场、布匹市场、蔬菜市场等集贸市场蓬勃发展,新型商贸大楼拔地而起,个体工商户星罗棋布,集市贸易成交额日益提高。全年对外贸易收购总值1000万元,主要出口商品有核桃、桃仁、羊毛、弓腰钻、肉牛、黄谷等。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之上,历史、地理环境形成了山西特有的民俗风情,人

  们称之为“黄河文化”或“黄土文化”,这种特有的文化如今成为珍贵的旅游资源。

  山西境内,浓郁的传统文化集中反映在现存的三个民俗博物馆内。这就是,忻州地

  区定襄县境内的河边民俗博物馆、晋中地区祁县境内的乔家堡民俗博物馆、临汾地区襄

  汾县境内的丁村民俗博物馆。这三个民俗博物馆,反映着山西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晋

  南地区的民俗文化。馆内的陈列,介绍了山西上述地区的民间风俗:礼俗、婚俗、丧俗

  、食俗、居住民俗、贸易民俗、生产民俗、禁忌民俗等一系列民情风俗。生动地反映出

  勤劳、智慧的山西人民在黄土高原上进行劳动、生产、生活的情景。游览三处民俗博物

  馆,便可对山西的民俗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西,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劳动人民创造着灿烂的文化、文明。完

  成着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创造。旅游者在山西旅游中,可以看到山西民间的春节、正

  月十五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踏青逛唱”、“端阳节”、“重阳节”

  等一系列节庆可以看到山西民间的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清

  明“踏青逛唱”、“端阳节”、“重阳节”等一系列节庆可以看到山西民间的春节、正

  月十五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踏青逛唱”、“端阳节”、“重阳节”

  等一系列节庆可以看到山西民间的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清

  明“踏青逛唱”、南禅寺和佛光寺及河边民俗馆,了解晋北民俗

  山西民俗旅游的新思维

  [摘要]民俗旅游日渐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山西民俗旅游资源既丰富又独特且地域性强,但它的发展还未形成旅游业中的一个支柱领域。本文从山西民俗旅游资源本身具备的优势,目前的现状以及以后如何去创新和开发展开分析,旨在促进山西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效益。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现状、新思维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百姓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旅游是到异地、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民俗旅游资源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1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

  民俗旅游资源包括饮食、建筑、喜庆节日、岁时节令、手工技艺、文学艺术、土特产品等。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华远古文化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三晋大地上创造了举世闻名、影响久远的历史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山西民俗具有质朴的民间性、鲜明的地方性、资源的丰富多样性等特点。

  11饮食民俗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山西人的饮食风俗,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令世人瞩目。

  111丰富多样的面食

  山西盛产高粱、莜麦、荞麦、豆类、玉米、小麦、谷子等数十种粮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通过农家妇女的慧心巧手,可以制作出数以千计的面食来。各种造型的面食,既可口,又诱人。汤面类主要有刀削面、剔尖、揪片、转盘剔尖等十几种,不仅外形不同,口感各异,而且和菜肴相配更加营养丰富。炸焖面类:煎饼、锅贴水煎包、麻花、油糕等二十几种,享有胜誉的太谷饼,冷食酥而不硬、软而不皮。

  112美味可口的菜肴

  在山西的饮食习惯中,菜肴与主食同时出现。菜肴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味美爽口,最负盛名的山西特色菜肴有:大碗蒸酥鸡,入口松化而不失鲜嫩;山西的过油肉曾获烹调比赛金奖,爽口、够鲜;五花猪脸外观晶莹剔透,吃起来油而不腻;烩菜是山西特色地方菜肴,由粉条、土豆、肉丸等杂烩而成,味道十分鲜美。

  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菜资源,野菜分布范围广,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食法多样,因此野菜在山西也是一种别具风味的菜肴之一。过去由于冬天没有新鲜蔬菜,所以全靠咸菜和酸菜佐餐,各种各样的咸菜和酸菜几乎是山西百姓常年必备之物。

  12婚丧嫁娶和岁时节令

  121婚丧嫁娶

  生、婚、丧是人生的三大事,山西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形成了隆重的仪式,活动也特别讲究。从出生开始,经过的节日有满月、百天、周岁及本命年等,一般这些节日都要发请柬、收贺礼、请客聚餐。

  结婚是三件大事之中讲究最多的,从相亲、定亲、娶亲到拜堂闹洞房、回门等期间的礼仪非常隆重、考究。

  死也是人生大事。山西的丧礼也独具特色,仪式之多,讲究也颇为复杂。就其穿来说,人在未死之前就要准备四季穿的上下身衣服,上面还绣有寿花,举行丧礼时,子女及其小辈亲戚从头到脚一身白色,以表孝敬。敬献的物品也很讲究,12碗8桌的换饭,色泽鲜艳、品种丰富、味道独特。

  122岁时节令

  岁时节令民俗是与我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紧密相连着的,随着一年到头的气候变化,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及人民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民俗习惯。主要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虽是典型的中华岁时节令,但庆祝方式却又独具特色。例如晋中的“寒食节”,这一天当地不仅寒食禁火,大人还要为孩子们捏制“寒燕儿”,既能吃又能玩;五月端午吃粽子;七月十五做面人;元宵节时各地有闹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此外山西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上梁节、油糕节等。

  13民间建筑

  房屋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特点、所处环境密切相关,修建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山西窑洞是最典型的代表且独树一帜。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零散分布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山区,以黄土为材料,在靠山或傍土的地方挖洞成窑,挡风避沙,冬暖夏凉。

  山西民居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大院。大院是山西典型的特色,它们多为商贾之家的居所。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住所多规模大,建筑精美,气势宏伟,错落有致。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院内房舍鳞次栉比;从里面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楼厅台阁与天井花园相映成趣。现存院落中随处可见石雕、砖雕、木雕,玲珑剔透,内容丰富,图案精美,技艺精妙,且思想内涵丰富,体现了佛、儒、道及其民间的教育思想。如王家大院凝瑞居的石雕“鲁雨跃龙门”“指日高升”,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而“乳姑奉亲”则反映了传统的道德观;这些全都是对后辈的期盼和教诲。

  14手工技艺

  民间刺绣,在山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对样、绣工精致,且反映出山西风土人情的特色和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民间的刺绣主要是服饰、生活用品、祭献物品三大类,像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帽子、鞋垫和被面,还有枕头、荷包等都有不同纹样的刺绣图案。如鞋垫上常绣有相亲相爱、福海无边、莲花送子等图案花纹。

  山西剪纸在民间也广为流传且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用于人生礼仪的剪纸,主要是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向往与追求,比如结婚时的“喜喜”字就表示喜上加喜的意思。吕梁地区的剪纸质朴、粗犷、雄浑;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雁北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有关内之隽秀;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

  山西面塑也是一种民间文化,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面塑的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可以说大自然有的无所不有,动物、植物、人等,以象征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和睦友爱等意思。

  草编同样是流传于山西民间的一种技艺,草编材料来自大自然,有麦秆、柳条、玉米皮、藤条等。草编有生活生产用品,也有玩具饰物,在民间小的有佩带饰物、手玩小件、笼子,还有摆放水果的竹篮;大的有箩筐、挎篓等,它们为农家用具,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我们应该开发这些民间草编,让它们从古代单纯的实用性转为现在的实用欣赏性,并可以延伸到编提包、挂饰、椅垫等用品进入市场。

  15文学艺术

  山西,是中国戏曲发源地之一。现主要存有四大剧种: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和北路梆子。晋剧,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上党梆子音调高亢明朗,粗犷朴实;北路梆子有着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另外山西的道情戏、山西的皮影戏等也深受城乡劳动人民的喜爱。

  山西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地方人的心理、情感和愿望。这些民歌题材广泛,反映内容深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晋西北的“山曲”、太行山的“开花调”、忻州一带的“卷席片”都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形式短小、单纯;词曲格律自由;感情真挚,无须伴奏。山曲高亢嘹亮;开花调委婉清秀;秧歌品种繁多,如河曲的“二人抬”、左权的“小花戏”、以及和顺的“风台小戏”等。套曲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如左权的“大腔”、兴县的“昆曲”、离石的“弹唱”等。

  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个文学流派。他的著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地方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写农民的“铁笔圣手”。而在他的影响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山西籍作家马烽、西戎等实力雄厚的作家,继承《小二黑结婚》的格调,发表了一大批风格相近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影响波及全国的作家群体。从“山药蛋派”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名词中,我们就不难想象到这些作品与群众和生活贴得有多么近,山西文艺独特之魅力了。

  2目前山西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

  山西是个文物大省,山西也是旅游资源大省,其民俗旅游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未充分开发利用,完全是“养在深闺人未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开发的广度、深度不够

  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大省。这种状况决定了山西旅游资源大量不合理地被闲置和浪费,影响了山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山西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全省各地,且各具特色,目前真正开发的仅晋中的几个大院,其余的几乎没有得到开发。只有把分散各地的民俗旅游资源挖掘出来,与当地已成的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这样才能解决广度的问题。不管是开发的还是未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我们都应该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山西的婚丧嫁娶别具一格,在旅游当中就可以体现,而且还要全盘端出来,把真正独特的地方特色让游客能体会到、感受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还有山西的刺绣、草编等手工艺品只流传于民间,没有打入市场,这都是开发广度、深度不够的表现。

  22宣传的力度不够

  宣传对旅游业是至关重要的,民俗旅游尤其要借重宣传。由于民俗所具有的地方性、民间性,当地民俗不易为外人所知。宣传滞后会使山西民俗旅游资源不为人道,使山西民俗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影响山西旅游业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民俗旅游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参与到山西的民俗旅游中来。

  23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民俗旅游也是一种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江苏无锡市华西村开发江南水乡特色的民俗旅游、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活动等,它们创意新颖,文化内涵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山西民俗旅游资源项项独特,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时应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要让游客在亲身观赏、实际体验中感受到山西古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

  24思想观念不解放

  有着丰富、深刻文化内涵的众多民俗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主要是山西人的思想观念不解放。比如手工艺品(刺绣、剪纸、草编)、土特产品等都是山西特有的东西,但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解放,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资源的可开发性,因此至今没有打入市场,没有形成系列产业。山西人思想上不前卫,比较守旧,而且旅游方面的从业人员观念落后、服务意识差、水平低等,这些主观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25承继性不够

  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每一处民俗都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但现代文化的冲击使民俗越来越地方化,许多民俗独特之处只能在深山乡村或个别群体中找到,绝大多数地区民俗被同化和大众化,这对民俗旅游资源极为不利。如何将经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相沿成习的民俗文化历代传承,在巩固自己优秀民俗文化传承的同时,又吸纳其它地区先进的民俗文化,不断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值得重视和深思的一个问题。

  3山西民俗旅游的创新思维

  山西民俗旅游的开发对于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和山西经济文化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展现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而且可以推进省内外及中外文化交流。山西由于地处北方,人文景观大都受到旅游季节的限制,且零散分布,大大削弱了其吸引力,进一步挖掘现有的旅游资源价值,相对来说非常困难。民俗旅游资源受季节影响相对较小,分布广泛而且魅力独特,开发起来比较容易。同时,由于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现在还只是浅层次的开发,开发的空间相对较大,使民俗与现有分散旅游资源相融合,山西的旅游业就会前途无量。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改变开发观念,山西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定能形成山西旅游新的增长点。在具体的开发中,一定要进行巧妙构思和独特设计,形成山西民俗的特色,为此要遵循以下原则。

  31民俗旅游开发原则

  311保护性原则

  民俗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财富,在开发时,必须以保护为前提。以前也做了许多的工作,如建立了丁村、乔家堡、河边村三个民俗博物馆,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点的民俗风情通过文字的或可视的形式记录或再现出来。这不仅保存了濒临灭迹的古代民俗,而且使游客能在民俗旅游中,了解当时的历史和风情。在今后的开发中,也应始终贯彻这一原则。

  312因地制宜原则

  民俗旅游不能跟风模仿,移花接木或造假欺世,应就地取材,挖掘本地区的民俗资源,并展现当地的真实生活。从本地资源着眼加以利用开发,会因其贴切、真实而葆有长久的生命。

  313平中见奇、参与性原则

  民俗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丰厚的地方文化内涵和生活的情趣。民俗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风民俗,参与民间活动,从而感受浓郁的人情味、乡土味、文化味,使人回味无穷,而山西旅游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只能看不能参与,兴趣索然,影响了旅游的效果。

  314乡土性、古朴性的原则

  民俗风情具有区域性、传统性和古朴性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在民俗旅游开发时坚持乡土性、古朴性的原则。山西的民俗旅游资源大都与文物古迹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特色和古朴风味,我们的开发一定要传递和保持这种特色。

  315功能多样性原则

  民俗活动受岁时及其功能的制约,在民间总是作分散的、交替的传习与重演。由于民俗旅游是取材于民俗的旅游活动,而不是民俗的机械重现,因此它要求集中、紧凑而功能多样。它要让有限的景区发挥多重的效用,即不受时令、空间的制约,建成一个景致随和、因客设项的旅游基地,并以此显示一地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常见常新。

  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本国的民俗旅游活动。如何标民族之新、立地方之意来吸引大量旅游者,已成为各国各地旅游事业相互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如香港九龙荔园,为吸引旅游者特地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修建了古风朴朴、古情幽幽的“宋城”,仿佛把旅游者带回到十个世纪以前的宋朝京城汴梁。面对活生生的例子,山西的民俗旅游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必须在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2民俗旅游开发创新

  321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山西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从思想上打破常规,大胆创新。首先打破旅游淡季无作为的思维,把开发的目光盯住旅游淡季,依据民俗旅游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旅游项目,再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到山西做客。其次要树立整体思维。山西的民俗旅游要打破常规,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路,提高游客的旅游效率。另外我们应树立动态旅游开发思维,多设计一些动态民俗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真正感受民俗旅游的乐趣。如在一些景点设计规划“山西美食一条街”,使游客游览之余可品尝山西独特的风味小吃;还可推出“民歌比拼赛”等让游客亲身处于活动中,体验和再现当时的情境,

  322方式创新

  山西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特色明显,这种优势使山西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具有多种方式。方式的创新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旅游路线设计方式、旅游内容安排方式等,在旅游开发方面可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单独投资开发或共同投资开发的方式,使旅游资源尽快成为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山西民俗旅游,可以形成“丁村-乔家堡-河边民俗博物馆”为中心的线路;山西民居旅游,可以形成“吕梁窑洞-平陆地窨院-晋商大院”为中心的线路等。

  323科技创新

  民俗旅游在大多数人看来,也许没有多少高科技的内容,但科技创新仍应是民俗旅游开发的应有之义。民俗旅游开发的科技创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俗旅游资源本身的科技含量开发,如山西晋商大院古建筑,包含着不少科技成分,这种科技成分的挖掘不仅可使旅游者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科技智慧,也可促成我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借鉴、吸收和传承。另一方面,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表现或再现中国古代民俗,这对于游客了解和理解古代民俗,增加旅游兴趣,促进民俗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积淀了丰富的、富有特色的民俗,值得我们去挖掘、品评和发扬,因此可以说民俗旅游是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只有加大开发创新力度,民俗旅游定能成为山西旅游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晋中有哪些人文特色

晋中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基本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

有回、满、蒙、彝、土、俄罗斯、鄂伦春、藏、 尔、壮族、锡伯、哈尼、土家等26个少数民族。 晋商文化是以整个山西为背景,以商贸为中心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以晋商在中国市场上发迹、称雄为起点,以明、清两代,以致延续到民国时期,以商业为纽带的一系列文化现象。 从历史根由上讲,晋商最早并不产生于晋中。

它有一个从晋南向北的依次推进。到清初,晋中商帮取代了晋南、晋东南商人在晋商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晋商最杰出的代表。

晋商的商业活动创造了晋中的商业文化。从经商理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到经营方式、组织管理手段乃至簿记、珠算、密押等技术方法,形成一整套伦理文化和制度文化。

这是最本质涵义上的晋商文化。此外,由于晋商活动在各行各业中的主流地位,晋商的生存和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

从平遥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一年胜过一年的国际影响;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走红,到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和话剧《立秋》的轰动;承载着晋商文化丰富内涵的“四大城”(太谷城,平遥古城、祁县历史文化名城和榆次老城)“六院”(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太谷孔祥熙宅院)。 晋中也是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集散地:“寒食节”发源于介休,牛郎织女的传说发源于和顺,寿阳传说是寿星的故乡,左权小花戏、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等民间文化滋养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们。

每年农历清明节前二日古称寒食节,这是源于晋中而传遍全国的节日之一。起因是春秋时期晋国功臣介子推在绵上邑(今介休)被焚而死,晋文公深感悲痛,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生火做饭,用干粮或冷食充饥。

秦汉以后,逐步成为地方风俗并向外扩散。唐宋时期,有许多文人学士利用寒食节来讴歌介子推“不言禄”的高风亮节。

同时,因清明节前二日正好与“一百五”(冬至后的105天)相吻合,故民间又把寒食节作为冥婚配干丧或暂厝合葬的鬼节日。唐代诗人姚合曾在《寒食》中写道:“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直至明清时期,各地仍延续寒食节餐饮冷食的习惯,用以追念介子推。再是,这一天可以随便兴工动土,民间拆房建房或修桥铺路时,都要事先在这一天挖挖土地、铲铲墙,以示工程已经开始,待日后正式兴工时,别的神灵也不会干预。

2山西晋中有什么历史

历史沿革 晋中市春秋属晋,战国属赵。

秦、汉以后属太原郡、太原府管辖。晋中地区建于1949年,称榆次专区,1958年改称晋中专区。

1970年改为晋中地区。1999年设立地级晋中市。

榆次专区、晋中专区、晋中地区 1949年设榆次专区,专署驻榆次县。辖榆次、平定、盂县、寿阳、祁县、太谷、介休、灵石、平遥、昔阳、和顺、左权(原辽县)、榆社等13县及阳泉工矿区。

1951年原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原汾阳专区所属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徐沟等6县划入榆次专区。

辖19县。 1952年将清源、徐沟2县合并设清徐县(驻清源县城)。

原兴县专区所属方山、离石、临县、中阳等4县划入榆次专区。方山县迁驻圪洞。

榆次专区辖22县。 1954年将榆次县城关区改设榆次市,由省直辖。

离石、方山2县合并,改名为离山县(驻原离石县城)。榆次专区辖21县。

1958年榆次专区改为晋中专区。原由省直辖的榆次、阳泉2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

撤销榆次、寿阳2县,并入榆次市;撤销清徐、交城、文水3县,将清徐县并入太原市;交城县并入太原市和汾阳县;文水县并入汾阳县。撤销平定、昔阳、盂县3县,并入阳泉市。

撤销左权县,并入和顺县。撤销祁县,并入太谷县。

撤销灵石、孝义2县,并入介休县。撤销离山、中阳2县,合并设立离石县(驻原离石县城)。

撤销榆社县,并入晋东南专区的武乡县。晋中专区辖2市、7县。

1960年恢复昔阳、盂县、寿阳、中阳、文水、交城、左权、榆社8县。晋中专区辖2市、15县。

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恢复平定、祁县、灵石、孝义4县。

晋中专区辖1市、19县。 1963年撤销榆次市,恢复榆次县。

晋中专区辖20县。 1970年晋中专区改称晋中地区。

阳泉市改由晋中地区领导。晋中地区驻榆次县。

辖阳泉市及榆次、寿阳、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孝义、汾阳、文水、交城、中阳、离石、临县等20县。 1971年恢复榆次市,榆次县迁驻长凝。

将临县、交城、离石、汾阳、文水、孝义、中阳等7县划归吕梁地区。晋中地区辖2市、13县。

1972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晋中地区辖1市、13县。

1975年榆次县迁驻榆次市。晋中地区辖1市、13县。

汾阳专区 1949年设汾阳专区,专署驻汾阳县。辖汾阳、交城、文水、清源、晋源(驻太原市)、徐沟、孝义、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撤销汾阳专区,将灵石、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徐沟等7县划归榆次专区;石楼县划归临汾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晋源县撤销并入太原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99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24号):(1)撤销晋中地区和县级榆次市,设立地级晋中市。

市人民 驻新设立的榆次区。(2)晋中市设立榆次区,以原县级榆次市的行政区域为榆次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 驻东顺城街。(3)晋中市辖原晋中地区的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和新设立的榆次区。

原晋中地区的介休市由山西省直辖。 位于山西省中部, 地理座标为东经111°23′— 114°28′,北纬36°39′—38°06′。

全地区辖2市9县,总面积16376平方公里。经过48年开发与建设,晋中地区经济社会实力不断增强,城区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

现已逐步形成以纺织、煤炭、机械、化工、食品等专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晋中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季风干燥, 夏季温度 偏高,秋季天高气爽,冬季相对寒冷,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昼夜温 差大。

该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种类齐全。境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素丽多姿、精巧珍奇。

传统土特名优产品驰名中外,享誉华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就座落在该区域内。

就人文旅游资源: 祁县民俗博物馆、孔祥熙旧居、“天下第一票号”的平遥,“日升昌”票号、平遥镇国寺、榆次城隍庙、太谷白塔等精巧独特,闻名中外。自然旅游资源有介休绵山、灵石石膏山、和顺云龙山、左权 麻田风光、和顺合山奇泉、被视为“种石”的灵石等自然景观雄伟 磅礴,山光水色,鸟语花香,风光宜人。

此外如晋中剪纸、平遥 牛肉、太谷饼、太谷西爪、平遥推光漆品、洪山陶瓷、祁县玻璃器皿、榆社阿胶、“龟龄集”酒等名优特产都为晋中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3山西的历史文化特色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

山西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扩展资料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国的70%以上。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的人文景观。

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

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74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