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篮高手最后结婚了吗?

灌篮高手最后结婚了吗?,第1张

漫画里面没有写到这个,不过晴子知道樱木的心了。

最后的剧情是,樱木在湘北海岸的疗养院疗养,当他在海边开心开着晴子**的信时,流川沿着海远远跑到他面前,拉开外套给樱木看里面那件日本青年队的队服,又成功把樱木气得跳脚,然后两人一起面对大海蓝天。这时疗养院阿姨出来叫樱木做康复练习,樱木信心十足说道,我是天才!剧终! 

扩展资料:

最后的最后,流川枫没有去往美国,进入了日本少年队,赤木没有被深泽体育大学录取,报考了另一所,晴子加入篮球队成为一名经理,且在给樱木的信中写到“我在等你”,四个字已不言而喻。

结婚,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但也是算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事。以前,只要男女到了适婚年龄,就会被父母安排好自己的婚姻大事。现在,也许不用父母操心,有些人就能靠自己找到缘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想结婚了?我觉得是因为明白了结婚生子不是人生的必须。记者问杨丽萍:“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她回答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而且,女性的角色转变和地位提升,让婚姻的必要性在不断地削弱。传统的父系社会结构里,男性负责获取资源,也有分配资源的权利,女性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得到男性的庇护,负责帮助男性维护血统的延续,承担起培育后代的责任,以姓氏为形式,将男性的家族一代代繁衍下去。

女儿外嫁就不是自家人的说法,就是基于这种家庭形式。社会福利的发展,政府开始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用各种福利制度,减轻最基本的生存负担,公权力削弱了父权力在家庭中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的风险没那么多了,家庭为了抵御风险而存在的意义,正在被弱化;家庭也不再依赖男性来获取资源,女人也能挣钱了,男性分配资源的权力,也在被淡化。

以前女人结婚,是“脱贫”;现在女人不结婚,是“守福”。

现在的女人却大大不同,如果说以前的女人是因为机会少,个人能力也有限,没办法依靠个人创造财富,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依靠男人才行。那现在的女人却可以面临很多选择机会,甚至有些女人的个人能力远超很多男人。

所以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想结婚了。欢迎互动评论~

北京丰台开车去石家庄深泽,最佳路线:

驾车路线:全程约2278公里

起点:丰台区

1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10米,右前方转弯

2) 行驶20米,右转进入文体路

3) 沿文体路行驶100米,左转进入北大街

4) 沿北大街行驶210米,过右侧的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右转进入西四环南路辅路

5) 沿西四环南路辅路行驶840米,调头

6) 行驶160米,稍向左转

7) 行驶250米,过丰北桥,左转

8) 行驶1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丰体南路

9) 沿丰体南路行驶250米,进入丰体南路

10) 沿丰体南路行驶250米,稍向右转进入丰体南路

11) 沿丰体南路行驶950米,过景程桥,直行进入大井西桥

2沿大井西桥行驶570米,过大井桥,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公路

3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1473公里,在清苑/S231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350米,右转进入建设南路

5沿建设南路行驶520米,直行进入S331

6沿S331行驶108公里,直行进入S231

7沿S231行驶255公里,稍向右转进入药都北大街

8沿药都北大街行驶36公里,直行进入药都南大街

9沿药都南大街行驶16公里,过右侧的孟庄村约270米后,直行进入S233

10沿S233行驶112公里,直行进入伍仁桥大街

11沿伍仁桥大街行驶590米,直行进入S233

12深泽县内驾车方案

1) 沿S233行驶204公里,右转进入府前东路

2) 沿府前东路行驶14公里,过左侧的文体广场,直行进入府前西路

3) 沿府前西路行驶2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深泽县

  目前的河北省冀州

  冀州

  冀州

  冀州乃九州之首

  <<绎史黄帝纪>>:"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国"神农及以前辖有大九州----与神州等同的州,分别是神州,迎州,戎州,合州,冀州,柱州,玄州,咸州,扬州从<<山海经>>来看,大九州之说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先民早就分布到世界各地,以北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和美洲为最多从考古发现来看,细石核的年代以华北最早,西伯利亚,日本,北美西部细石核绝对年代依次递减,是华北人迁移的路线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中国先民的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体现在文物,语言,民俗上,有领人信服的证据,只是多数次人对此缺乏专业知识,但不应妄称不可信即使不是直接管理大九州,中国先民在太昊,神农时代向外迁移,其足迹达到世界许多地方也是事实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一般认为中国古代以中国为天下,并不是事实中国仅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或九分之一古人知道世界很大,所以者有大九州的说法有人说赤县神州得名于炎帝神农<<山海经>>的<<五藏山经>>,<<海内经>>与神州的范围大致相当,<<海外经>>,<<大荒经>>远及海外<<淮南子地形>>所列九州相当于大九州,其它地方谈到九州是赤县神州

  <<禹贡>>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有幽州,晋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无徐州,梁州,有幽州,并州这种分歧可能与"十二州"的合并有关后世史,地著作多以<<禹贡>>九州为准

  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 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冀州今天为河北省衡水地区冀州市(我的家乡)

  河北省冀州市概况:

  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东与枣强县(衡水)为邻,南与南宫市、新河县(邢台)接壤,西与宁晋县(邢台)、辛集市(石家庄)相连,北隔衡水湖与桃城区(衡水)相望。辖11个乡镇,412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全境东南部和西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海拔高度为215至265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市区北郊有北方稀有的平原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冀州市处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宜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为一月份,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降水量平均5103毫米,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5712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92天。

  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冀州是古黄河、漳河、滹沱河等水流冲积而成的低洼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质地比较适中。沙壤质和轻壤质土壤占总土种的853%,是粮食、棉花生长发育较理想的土壤,中壤质土壤占总土种的147%,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耕地面积较大,土壤类型较多,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地势平坦,有利于提高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水平。部分土壤土体结构不良,母质含盐碱量较高。

  行政区划

  冀州市辖7个镇、4个乡:冀州镇、魏屯镇、官道李镇、南午村镇、周村镇、码头李镇、西王镇、门庄乡、徐家庄乡、北漳淮乡、小寨乡。

  [气候]冀州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气候资源有利于作物生长,但由于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大风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水资源]冀州市因受西部太行山影响,大陆性气候明显,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境内地上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外来客水,石津渠水三部分组成。地表水产生多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为23万立方米,分布均衡。地下水从上到下分为浅水层、咸水、深层淡水三种。冀州市地表水可利用水资源为5243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资源为700万立方米,合计为5943万立方米。水资源属于比较缺乏状态,解决水资源不足的着眼点在于: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拦洪蓄水,引客水;待大型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之后,水资源缺乏问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地热资源]冀州市有四处地势异常地段,均与断层构造,基岩形态有密切关系,多分布于凸起上。1徐庄、堤里王一带,适于利用松散盖层中的中低温热水。2傅官至衡水北沼一带,松散盖层可得中低温水,基岩中可得岩溶裂隙高温热水,矿化度低,水量大,水头高。3西王庄、门庄一带,松散盖层可得中低温热水。4李瓦窑至枣强张秀屯一带,松散盖层中可得中低温热水,基岩中可得中高温热水。

    冀州市之名渊源于古冀州。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划华夏为“九州”,冀为“九州之首”。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始于此置信都县和信都郡,隶冀州。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冀州州治移至信都,安平郡亦治信都,信都成为州、郡、县三级治所,从此冀州与今冀州市开始联系起来。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属真定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冀州为冀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县改属冀南区五专区。1946年2月,正式命名“冀县人民政府”。1993年9月22日,冀县撤县建市,定名为冀州市。

  冀州的历史沿革

    冀州历史悠久,它的历史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依据历史资料分上古冀州、信都冀州、直隶冀州、近现代冀州四个时段,对冀州的历史沿革作概略介绍,为了解冀州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一、上古冀州

      九州的说法, 名称不一, 在《禹贡》、《尔雅》、《周礼》等多部古籍记载中,有夏制、殷制、周制三种说法:

     一、《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二、《尔雅·释地》中所载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幽、营、荆,相对于《尚书·禹贡》的说法,增加了幽州和营州,而没有了青州和梁州;

     三、《周礼·职方》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幽、并、青、荆,相对于《尚书·禹贡》的说法,增加了幽州和并州,而没有了徐州和梁州。另外《尚书·尧典》还有十二州的记载,称虞舜曾就禹所划的九州,又划出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无论是哪种说法,冀州都在其内,且列首位,可见冀州在上古时期的影响。

    夏、商、周 上古三代的九州,影响深远,凝结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情结。据传夏朝(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和商朝 (约前16世纪-前1066年) 及西周(约前1066年-前771年)均沿袭了上古九州的划分。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北方戎狄纵横河北,现冀州市境曾属白狄的鲜虞国。公元前489年,鲜虞国为晋所灭。现冀州市境为晋国的东阳地区。战国时期,公元前295年,现冀州市境改属赵国。

    先秦时期,州只是传说中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实际上并不存在,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单位是从汉代开始的。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两级制,划天下为三十六郡。现冀州市境属巨鹿郡。

  二、信都冀州

    西汉至宋代,冀州的治所大多设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所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信都冀州”。

    西汉 西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县两级制;后改为州、郡(国)、县三级制。

  高帝六年(公元201年),设置信都郡(地区级),治所设在信都,即现在冀州市的旧城。信都郡下设信都县等诸县,其中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了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旧城) 、 扶柳县(今小寨乡扶柳城一带)、昌成县(今码头李镇南顾城村一带)、辟阳县(今安兴村一带)。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冀州市旧城。

    高后六年(前182年),高后封赵王张耳之孙(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之子)张侈为信都侯,将信都郡改为信都国,治所仍在信都(现冀州市旧城),所辖区域没有变化。在现冀州市境内仍设置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自己的八儿子彭祖在信都为广川王,改信都国为广川国。广川国的治所、所辖区域和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四县都没有变化。

  武帝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设州,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将全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也称刺史部。当时,州作为监察机构巡行,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辖魏、清河、巨鹿、常山四郡和广川、赵、广平、河间、中山、真定六国(郡、国属于地区级)。广川国治所在信都(现在的冀州旧城),领县十七,即信都、辟阳、扶柳、昌成、下博、桃、观津、东乡、 、历、高堤、平堤、武邑、广川、南宫、东昌、西梁。在现冀州市境内仍设置四个县, 即: 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广川国改称信都国。信都国仍属于冀州,信都国所辖区域与原广川国相比没有变化,且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四县也没有变动,信都国和信都县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

    新朝 行政区划与西汉相同,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年把信都国改称新博,把信都县改称新博亭,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旧城)。新博仍属冀州,在现冀州市境内设置四个县,即: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乐信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和新博亭(今冀州市旧城)。

    东汉 东汉王朝,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东汉初,州仍没有固定治所,东汉后期,州的治所才开始固定下来。

    建武元年(2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东汉初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设信都、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九个郡(国)。信都郡(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领信都、阜城、扶柳、南宫、经、武邑、观津、堂阳、武遂、下博、饶阳、安平、深泽十三个县。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在的冀州市境内设置三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

    永平15年(72年),明帝封自己的六儿子刘党为乐成王,改信都郡为乐成国。乐成国仍属于冀州,乐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在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了三个县: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没有变动。

  延光元年(122年),安帝封章帝之孙刘得为安平王,改乐成国为安平国。安平国仍属于冀州,安平国的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把原辟阳县并入了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延光年间,州的治所开始固定下来,冀州治所在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冀州的下辖区域没有变化。

    中平元年(184年),安帝将安平国改为安平郡。安平郡仍属冀州,安平郡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中平年间,冀州州治迁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 三国 冀州属曹魏,魏国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

    黄初二年(221年),魏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曹丕将冀州的治所从邺迁到了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下辖安平、赵国、巨鹿、平原、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中山、常山、乐陵等十三个郡(国)。安平郡下设信都等诸县,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设了三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信都成为州、郡、县三级行政中心,从此冀州的名称与今天冀州市的属地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晋朝 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安平郡改为安平国。冀州下辖包括安平国在内的诸郡、国(地区级),冀州的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安平国下辖信都、下博、广宗、经、观津、武邑、武遂、扶柳八县,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两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和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

    太康五年(284年)安平国改为长乐国。长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辖区和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两个县都没有变化。

    晋惠帝之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鲜卑、氐族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冀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和后燕,随所属国家的变换,冀州的治所经常变动。后赵时期,将州治自信都迁至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前燕鲜卑族慕容俊将冀州治所迁于房子,前秦时将冀州州治迁于邺,后又将冀州治所迁至信都,至后燕慕容垂沿袭下来。

    南北朝 冀州先后属北魏、北齐、北周,三代均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北魏时(396年)将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冀州辖长乐、武邑、渤海三郡,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长乐郡(相当于今地区级)下辖信都、扶柳、堂阳、枣强、索芦、广川、南宫、下博等八县,长乐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治所在冀州旧城。信都为州、郡、县三级治所。北齐、北周两时期全国的州、郡、县的划分没有变化。

    隋朝 前两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掉郡一级,实行州、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冀州等诸州(地区级),冀州下辖十二个县,即信都、堂阳、衡水、枣强、武邑、 、南宫、武强、鹿城、下博、阜城、斌强。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只设信都一县。开皇六年分信都县,设置长乐县(今冀州市旧城);开皇十六年分长乐县,设置泽城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行郡、县两级制,冀州改为信都郡,辖域未变,郡治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同时,信都县和泽城县均并入长乐县。

    唐朝 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初分天下为河北道等十道(省级),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曾改称魏州或信都郡)下辖信都、堂阳、南宫、枣强、武邑、衡水、 阜城、 、武强九县(后改辖六县),州治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只设信都一县(今冀州市旧城)。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冀州为魏州,州治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咸亨三年(672年)复名冀州。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 改为信都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冀州,所领县由九个改为六个,即信都、南宫、堂阳、枣强、武邑、衡水等六县。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改信都县为尧都县。

    五代(梁、唐、晋、汉、周) 各朝均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将辖域分为河北道等诸道(省级),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地区级)下辖信都等诸县,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 。 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今冀州市旧城)。五代时,冀州多战事,“梁兵取冀州,李克用救之。契丹攻冀州,周兵拒之。自唐末乱离,群豪竟起,兵连祸连,血战数年”。

    宋朝 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分天下为河北东路等十五路(省级),河北东路下辖冀州等诸州(地区级),冀州下辖信都、南宫、枣强、武邑、 、衡水、阜城七县,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冀州归属金国。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置冀州(地区级,也称安武军)。冀州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属河间府(省级与地区级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隶河北东路(省级)。贞佑元年(1213年)蒙古兵攻占冀州。

  三、直隶冀州

    元、明、清三代,冀州作为陪辅京都的“畿内巨州”,一直为路(元)、府(明)、布政司(清)直辖,故称之为“直隶冀州”。

    元朝 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将全国分为真定路等诸路(省级),冀州(地区级)直属真定路(跨过了府一级) , 隶属燕南河北道(省级)。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冀州下辖信都、南宫、新河、枣强、武邑五县。现冀州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明朝 实行府、州、县三级制。将全国分为真定府等诸府(省级),冀州(地区级)属真定府。冀州下辖枣强、武邑、南宫、新河四县(洪武二年,即1369年,废除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直属冀州。

    清朝 实行府、州、县三级制。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升为直隶州,直属朝延布政司所辖。冀州下辖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等五县,州治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直属冀州。

  四、近现代冀州

    民国三年(1914年)裁撤直隶州冀州,设立冀县,属直隶省的冀南道(地区级),第二年改属大名道(地区级)。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一级,冀县隶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南宫行政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15日,冀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冀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9日,日军侵占冀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民国冀县政府自行消亡。

    1941年8月15日,冀县属中国***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区十四专区。1942年“四·二九”后,归冀南六分区领导。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冀县改属冀南区五专区。1946年2月,各边区及交叉村分归原属,恢复旧县治,冀南行署正式命名“冀县人民政府”,并归五专署领导。

    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属华北行政区冀南五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7日,冀县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冀县并入衡水县(亦属石家庄专区)。1961年7月9日,衡水大县分开,冀县、枣强划出,合为冀县。1962年1月1日析冀县为冀县、枣强两县,冀县仍为原建制。同年6月27日复置衡水专区,冀县仍属衡水专区。 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冀县依然属之。  1993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冀县撤县建市(县级市)。1996年7月10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冀州市依然属衡水市至今。

  冀州历史名人

  在冀州漫长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彪史册的杰出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官吏,又有文人学者,还有武术名家等等,所有这些人都从不同的方面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为后世所敬仰。现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将历史上冀州籍的部分杰出人物概括介绍如下:

  一、帝王官吏

    1、邳 彤

  刘秀到洛阳后拜邳彤太常之职,后又改任左曹侍中,专侍于皇帝左右。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在南宫云台绘制了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的画像,称“云台二十八将”,邳彤为二十八将之一。

    据史料载,邳彤在平定王郎后曾任曲阳郡太守。他在任期间为官清正,而且精通药理和医术,重视药业,受到当地人民赞颂。传说邳彤医术精湛,经常扮作串乡医生给人治病,疗效颇佳,被称为“神医”。邳彤死后葬于祁州(今安国县)南关,墓地修造“邳王庙”作为祭所。宋朝时祁州人将邳彤尊为“药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祁州建立“药王庙”。清朝时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又特为“药王庙”书匾。

    2、冯 跋、冯 弘

    冯跋(?-431),字文起,东晋十六国时北燕国君,长乐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祖父冯和在西晋永嘉之乱时,为避战乱迁居上党(今陕西长子县)。父冯安曾任西燕国的将军,西燕败亡后,冯安全家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

  冯跋少年时就很有志向,性情豪放。后燕慕容宝时任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冯跋任卫中郎将。慕容熙昏庸暴虐,赋税很重,人民痛苦不堪,怨恨四起。冯跋寻机杀了慕容熙,立慕容宝的义子高云为主,冯跋被封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司、武邑公。公元409年,燕王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举为王,年号“太平”,国仍称燕(史称北燕)。

    冯跋在位时历意农桑,勤心政事,为巩固统治和发展生产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苛政,惩贪赇(qiu,意为贿赂)”,他要求各级官吏施仁政、惠民众,并严惩贪官,使“上下肃然,请赂路绝”。“省徭赋,课农桑”,他省徭役薄赋税,选拔官吏时细询励农方略,“劝农课桑”蔚然成风,农业发展很快。“重孝悌,建太学”,他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奖励孝贤,并在各处营建太学,教育子民。冯跋在位22年,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得到发展。

    公元431年,冯跋得重病,诸子和其弟争王,互相残杀,跋惊吓致死。

    冯弘,字文通,冯跋之弟,北燕国君。冯跋在位时,冯弘被封为中山公。冯跋死后,冯弘杀死冯跋的儿子冯翼,自立为北燕国君,年号“太兴”,在位六年。公元437年,魏攻打北燕兵临城下,冯弘被迫逃往高丽(今朝鲜),两年后被高丽王所杀。

    3、冯 太 后

     冯太后(441-490),长乐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北燕国君冯弘的孙女,杰出的女改革家。其祖父冯弘兵败逃往高丽后,其父冯朗和其叔冯邈(miao)降魏。冯朗在北魏官至秦、雍(今陕西境内)二州刺史,受封西郡公,后获罪被杀,冯氏被送进宫里,靠姑母(北魏国君拓跋焘的左昭仪)抚养。她自幼聪明好学,在姑母的教育下,不仅精通文字,而且见识日广。

    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汝登基,11岁的冯氏被选为贵人,公元456年被封为皇后。公元465年,26岁的文成帝去世,献文帝拓跋弘(李夫人生)即位,冯氏被尊为皇太后。当时献文帝才12岁,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丞相乙浑专权,阴谋倾覆帝室。冯太后和汉族大臣密定大计,突然捕杀乙浑,然后临朝听政。公元467年,太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停止临朝听政,转而抚养皇孙,由14岁的献文帝亲政。公元471年,18岁的献文帝拓跋弘将皇位禅让于4岁的太子拓跋宏(孝文帝),冯氏遂受封为太皇太后。拓跋弘成为太上皇,但仍参与朝政。公元476年,太上皇拓跋弘暴死,史载:“显祖(即献文帝拓跋弘)暴崩,时言太后所为也”。冯氏开始第二次临朝听政,直到公元490年病死为止。

    冯太后再度临朝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改革。如:提倡汉化,修孔子庙,提倡儒家思想;建立学校,大兴教育;严禁鲜卑族同姓结婚;革除鲜卑族信奉巫术的风习;实行均田制,把因战争荒芜了土地分给有力耕耘的丁壮,收缴租税以利国家;建立户籍制与俸禄制等。经过冯太后所主持的一系列改革,使北魏王朝摆脱混乱局面,抑制了豪强的掠夺行为,使国家日趋安定,北魏逐渐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过渡,为孝文帝亲政后更大规模地推行汉化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冯太后严于执法,有两个亲王因贪赃枉法受到检举,许多王公大臣为之说情,冯太后依据朝规,将这两名亲王削去封爵,终身监禁。冯太后生活朴素,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绸帛,吃饭用的桌子仅一尺见方,饭菜数量也比其他皇帝和皇后少得多。她生前还写下遗嘱,规定坟墓长三十步,葬室长宽一丈,用普通棺椁,不用殉葬器物。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年仅49岁,谥“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对推动北魏封建化和汉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冯 熙

    冯熙(-495),字晋昌,长乐信都(今冀州市岳良村)人,冯太后之兄,其父冯朗投降北魏,后获罪被杀。冯朗被杀后,冯熙由其母携带逃到羌氐中抚育,学到一身好武艺。后来到长安从师,学习《孝经》、《论语》和阴阳兵法。

    冯太后入宫后,使人访知冯熙所在,将其接至宫中,封为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后出任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孝文帝时,出任洛州刺史、侍中太师。他的三个女儿皆嫁于孝文帝,两个封为皇后(废皇后、幽皇后),一个封为左昭仪。冯熙长子冯诞又娶孝文帝的妹妹长乐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侍中、征西大将军、南平王。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冯熙病死,追赠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备九锡,孝文帝为其作墓志铭,以示哀悼。

    5、尚 义

    尚义,明代冀州(今冀州市)人,为官清廉,被称作“布袍令”。尚义永乐三年考中举人,曾任延安县令。当时延安县土地荒芜,人民贫困。尚义在任期间,带领全县人民开垦荒地,发展

驾车路线:全程约2855公里

起点:燕郊镇

1廊坊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京榆大街行驶14公里,朝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京哈线

2) 沿京哈线行驶80米,直行进入通燕高速

3) 沿通燕高速行驶260米,直行进入通燕高速

4) 沿通燕高速行驶66公里,朝东六环/大兴/顺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三惠东桥

5) 沿三惠东桥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东六环路

2沿东六环路行驶177公里,直行进入南六环路

3沿南六环路行驶286公里,朝京开高速/固安/开封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双源桥

4沿双源桥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

5沿大广高速行驶1830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2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S302

7石家庄市内驾车方案

1) 沿S302行驶101公里,直行进入鹤煌大道

2) 沿鹤煌大道行驶56公里,直行进入S302

3) 沿S302行驶167公里,直行进入正饶路

4) 沿正饶路行驶23公里,进入S302

5) 沿S302行驶77公里,直行进入府前东路

6) 沿府前东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府前西路

7) 沿府前西路行驶260米,右转

8) 行驶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深泽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3384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