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女皇高敏:18岁夺奥运金牌,22岁却巅峰退役,二婚老公是教授

跳水女皇高敏:18岁夺奥运金牌,22岁却巅峰退役,二婚老公是教授,第1张

国外媒体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跳水运动员与高敏生在同一时代就是悲剧。

在那个时代,只要高敏参加,其余的女选手只能争夺第二名。

她不仅拿到了中国第一块跳水奥运金牌,还是世界跳坛 历史 上第一个突破600分的女运动员。

就连后来的伏明霞、郭晶晶,见了高敏都要喊一声“大姐大”。

高敏,也被尊称为“跳水女皇”。

1970年7月9日,高敏出生在有“盐都”之称的四川自贡市。

高敏的爸爸热爱 体育 ,还曾经获得过重庆少年游泳冠军。

她的家旁边有条河流叫釜溪河,4岁的高敏,从小就被父亲带着去釜溪河游泳。

可能是高敏继承了父亲的游泳基因,她的水平提升很快。

6岁的时候,高敏进了体校,不过不是游泳,而是体操。

从小对水感兴趣的高敏,对于体操毫无感觉,练着练着就放弃了。

9岁那年,她和小伙伴去釜溪河比赛游泳,被自贡市少年体校的跳水教练杨强偶然发现。

这个偶然,开启了高敏辉煌生涯的开端。

高敏在跳水方面非常有灵性,在体校学习了一年时间,就达到了别人学了3年的水平。

在四川省举行的少年组跳水比赛中,她战胜多名专业选手获得冠军,被直接选进四川省队。

对于进省队,起初,她的妈妈蒋中华并不同意。

因为高敏脑子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参加少年体校只是业余训练。

如果进了省队,就得放弃系统的学业。

运动员都是吃青春饭的,如果练不出来,将来连吃饭都是问题。

但是高敏对于跳水非常热爱,母亲也只好同意。

进了省队的高敏,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队里训练是最刻苦的。

在她身上,既有训练的野性,也有川妹子的辣性,还有自身的灵气,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成绩提高飞速。

1983年7月,刚满13岁的高敏,第一次代表中国参赛,就获得了第4届世界分龄跳水赛两项冠军。

高敏的优异表现被国家队直接看中,1985年,15岁入选国家队,负责她训练的就是国家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

若干年后,高敏还对刚进国家队时,徐教练的一席训话记忆犹新:

你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里?你们知不知道国家花多少钱养你们?三十个农民养你们一个啊!国家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养你们?是为了让你们为国争光,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世界升起来,升到最高处,让世界仰起头看我们的国旗,听我们的国歌,你们要让对手们听熟听惯我们的国歌!

对于一个15岁的小姑娘来说,徐教练的话是震撼的,也直接塑造了高敏的价值观。

在徐教练指导下,从此开启了跳水的“高敏时代”,也让对手们不断听到我们的国歌。

从1986年3月,不满16岁的高敏参加德国罗斯托克国家跳水赛开始,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

在她参加的7项国际跳水赛事中,全部获得冠军。

国际跳水界惊呼,中国出了一名“跳水女皇”,有她在,别人只能拿第二。

在高敏心里,汉城奥运会的跳水金牌才是她最想拿到的。

1988年9月25日,女子跳水板决赛开始。

高敏很轻松,在休息室等待决赛开始时,竟然躺在地毯上睡着了。

比赛前5轮,高敏跳得并不是很顺利,只排到第二名,这让很多参赛选手看到了希望,但她心里一点都不着急。

从第6轮开始,高敏显示出“跳水女皇”的霸气,一下子拿了5个高分,将所有选手远远甩在后面。

高敏是每轮最后一个出场,在第8轮前面所有选手跳完后,却没有一个人超过高敏7轮的成绩。

也就是说, 最后一轮,即使高敏不跳,她也是冠军,比赛已经变成亚军之争,这在奥运会 历史 上没有第二次。

最终,高敏以58023分,领先第二名45分的巨大优势夺冠。

1987年、1988年、1989年,高敏连续三年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

四年时间很快,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在巴塞罗那如期举行。

此时的高敏,还处在跳水的巅峰期,但是她压力很大。

她不但要承受拿到第二枚奥运金牌的压力,还要承受多年来高强度训练造成的伤病困扰。

预赛时,她仅排名第三,人们对她议论纷纷。

这时,徐教练对她说:“ 世界级对手水平接近,你只要不失误,完全能战胜他们!

比赛过程也确实像徐教练说的一样。

8月3日决赛打响,按照预赛排名,她倒数第三个出场。

前两轮,她排名第九,电视机前的所有中国观众开始为她捏一把汗。

第三轮结束,追至第五。

到第五轮结束后,她暂列第二,落后第一名跳水名将拉什科564分。

第六轮,自选动作开始,高敏和拉什科的跳水动作都是105B,双双得到5904分。

第七跳开始,高敏出场动作是205C,从容起跳、反转轻灵、完美入水,裁判给出了672分。

反观拉什科,由于压力太大,动作出现严重失误,仅得分378分。

高敏凭借这完美一跳,升至第一。

第八跳、第九跳,高敏完成的一个比一个出色,分别得到672和747的高分。

此时,比赛已经失去悬念。

最后一轮,高敏动作533D,反身翻腾一周半转体两周半,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无可挑剔,观众席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最终,高敏以5724的高分,领先拉什科5826分,夺得她第二枚奥运金牌,并成为首位蝉联奥运金牌的中国女选手。

这块奥运金牌也是高敏跳水生涯最后一枚金牌。

巴塞罗那奥运会后, 面对训练引起的伤病、竞技 体育 的压力、举国体制的重负,22岁的高敏选择地在自己的巅峰期退役,结束了跳水界的“高敏时代”。

退役之后,高敏选择去美国留学,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苏东。

两人很快结婚,并有了一个儿子。

但是,两个人在事业发展方向上存在严重分歧,苏东想去新加坡,高敏想留在美国,于是这段婚姻黯然落幕,儿子归高敏抚养。

1997年,27岁的高敏去加拿大,在一次华人聚会是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华人教授陈志刚,在加拿大埃德蒙顿一所大学教经济学。

陈志刚比她大10岁,是她忠实的跳水粉丝,之后两人步入婚姻殿堂,生下一个儿子。

如今的高敏,已经回国发展,主要从事公益事业。

很多人认为她回国应该为中国跳水做点事情。

但是高敏表示, 我目前跟中国跳水界人士,能少接触就少接触。因为我已经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了,而且大家的想法分歧很大,走不到一起。

无论现在如何,运动员时期的高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跳坛让中国人有了一席之地。

就连获得10次世锦赛冠军的郭晶晶,在见到高敏时,依然非常谦虚。

在郭晶晶看来,前辈的成就是无人能比的,是她心里永远的榜样。

四川人没有优越感,即使在成都,祖辈两代都来自周边城市,所以没有排斥,没有偏见,你必须拥有当地户口。请广大外省男同胞放心在四川定居!不要太打架,心态比较好,钱也能领,没钱也能领,反正遇到天灾人祸我们也逃不了。当然,少进四川我觉得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一个四川人不能完全适应北方、上海和广州的节奏。四川人从30岁开始为老年人生活。的确,四川人往往溺爱自己的女儿,并不是说他们把女儿培养成公主,而是很少把女儿卖出去作为订婚礼物。

去男朋友家门口的红包,妈妈把完整的包裹交给男朋友,还拿了一双鞋进去。不管怎样,我记得我结婚的时候,一切都很简单,爸爸妈妈,你知道,你对自己感觉很好。多亏了妈妈,我结婚了。当然,没有聘礼,人人平等,也不分男女劣等,一起做家务,一起挣钱。父母不接受巨额的彩礼,就是不为这笔钱离婚的好孩子,不是真的不能嫁出去。有些人咆哮着说,他们买不起女儿结婚,四川女人也不想付彩礼。有些人认为它很便宜。因此,社会不应该因为没有妻子而受到指责。

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每一个地方,都有好女人,都有坏女人,女人的好坏是不分地方的,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席,夫妻本是前世修,种子应是隔年留,娶老婆,一切随缘。好的人品关系着婚姻的长久、首先必俱是德品、有良好的德品、即使困难贫穷、夫妻同心同德、齐力断金、同甘共苦共患难、日子过的苦也觉得甜、何愁不能脱离贫穷、走向小康大道、最终过幸福美满生活。

和在一个一事无成的男人面前,她能选择谁,大家都清楚。金钱和物质,的确可以代表一个男人是否成功,一个男人,无论他在哪个领域,只要他是一个成功者,他就不会缺钱,这已经是铁定的事实了。以苏州为最。湖北女人最聪明能干,以武汉为最。山西女人把家收拾的最干净。山东和河北女人最不怕吃苦,杂活累活都敢干。其他地方不太清楚,都有很多优点。各地女人缺点不敢提,怕被喷。

我觉得与其说是“娶妻要娶川妹子,嫁人要往北上广”,不如说是大多数人的理想结婚对象都是这几种类型的人。优秀的男人、女人每个省份都有,只是这几个省份的人给大家固有的印象与适合结婚的类型和性格是基本一致的。

先说女性,虽然一直在高举“男女平等”的大旗,但是在家庭中女人付出的要比男人多,退让的也总是女人。比如婚姻中的两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但是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势必要有一个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这时候往往女人会辞掉自己的工作,专心的照料家庭,彻底成为人们口中的“家庭主妇”。“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对婚姻中的妻子最好的评价,一般的男人都想找这种,虽说大家都在强调长相不重要,但是有个高颜值的妻子走出去也特别的有面子啊。而四川的妹子深处天府之国,人杰地灵,本身的长相就有优势,再加上做得一手好川菜,所以川妹子是首选。

那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呢?幽默、义气、爷们,给人感觉很man,很多北京男人都符合这一条。彬彬有礼、体贴周到、会照顾人,这是大家对南方的男生,特别是上海人的印象。而一提到经济实力、做事稳重、头脑灵活这几个词,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广东男人。北上广这三个地区的男人的特点是女性在挑选结婚对象时首要考虑的,所以他们会比较受欢迎。

可是现在的我们应该抛弃这些固有的印象,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是需要接触和了解的,并不是说这几个地区的人就一定适合结婚。北方的妹子也可以很可爱,性格豪爽更是她们的优势;女强人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这不是很好么,何况她们还可以把家庭照料的很好;除了北上广就没有好男人了吗?其他地区的人也都不差!人们在结婚前会对另一半有各种的想象,但是往往最终你找到的那个人会和你的期望不同,所以适合比什么都重要。

新年快到了,回家又会被七大姑八大姨问恋爱状况了吧?你找到你理想中的人了吗?记住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你要找的是和你一起生活的人,而不是好男人/好女人的范本。

提到邓婕也许令观众印象深刻的都是王熙凤这个角色,邓婕也因为出演《红楼梦》里王熙凤一角一炮成名,后来也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演员。

作为一个辣妹子,邓婕与饰演的角色王熙凤的确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她精明、能干,敢于表现自己,

虽然出演王熙凤并算不上是本色出演,但是这个经典的角色让许多人对邓婕留下了精明干练、刚毅果断的印象。

邓婕有过两段婚姻,不过和富豪的婚姻只维持了四年,之后便和张国立组建家庭,因为得不到继子的认可,邓婕这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也是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

但是邓婕一直是作为张国立的贤内助,在内能够经营好家庭,在外也能够独当一面,虽然留有遗憾,但现在的生活也是幸福美满。

一、

邓婕1957年出生在重庆,她的父母都是川剧界有名声有威望的老前辈,

虽然邓婕出生在艺术世家,但是她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

一场变革,邓婕的父亲邓渠遭到迫害,被冤死在监狱里,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日夜在剧组里忙碌,

当时邓婕还小,母亲不方便把她带到剧组一起工作,于是年幼的邓婕就被寄养在了大姨的家里。

虽然大姨对邓婕宠爱有加,但是那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从小寄人篱下,邓婕也养成了独立坚强的个性。

家里除了邓婕,还有外婆、弟弟和两个表妹,大姨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也不得不出去工作,所以小时候的邓婕几乎都是和外婆一起生活。

邓婕的外婆是大家闺秀,虽然端庄文静,却不会做家务事,家里的饭都是外婆煮的,因为外婆不会做饭,邓婕每次回到家几乎都只能吃到夹生饭。

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感到委屈,反而是一手揽下了家务活,什么做饭、炒菜、洗衣、扫地都自己做,她不会因为家里的人做不好家务活而感到生气,也不会因为所有的家务都落到自己头上而感到委屈,相反的是,邓婕做家务经常会得到邻居的夸奖,她倒是十分享受这个过程。

也正是因为小时候的这段经历,锻炼的邓婕操持一个家庭的能力。

二、

因为父母的影响,邓婕从小就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她好强的性格,平时也没少在表演上下功夫,

在邓婕十六岁的时候,正式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川剧,几年的刻苦训练让这个初入门当的黄毛小丫头有了一定名气的积累。

毕业之后,邓婕也如愿以偿被分配到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四川省川剧院做川剧演员。

此时的邓婕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也有出人头地、大红大紫的成名机会,

虽然她个性好强,但是一直没有在剧院里等到什么机会,每天也就只能兢兢业业演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了五六年的学习和积累,邓婕在表演方面的艺术造诣也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提高,她的表演水准也不再像之前那样青涩,而这时成名的机会也找上了邓婕。

1984年 《红楼梦》 剧组在全国各地找演员,作为川妹子的邓婕性格要强独立,做事刚毅果断,十分符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设,

邓婕自己也觉得可以去试一试,没想到这么一去试镜,还真的就被选上了,

再加上她又在四川川剧院表演了那么多年,在演技方面自然是有一定的保证的。

但是邓婕的长相并不是那种精明泼辣、精于算计的面相反而是有些温静娴雅的气质,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她能够演好王熙凤这个角色。

三、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不化好妆穿上戏服,是真的看不出来邓婕演起来王熙凤竟然也是惟妙惟肖。

虽然她不是那种泼辣刻薄,精于算计的性格,但是她那一颦一笑、一个挑眉、一个眼神,仿佛让人真的感觉王熙凤就这么活生生地站在眼前,再加上妆容和整体造型的加持,一个八面玲珑、安于算计的王熙凤形象就诞生了。

因为性格上的独立、要强,演起王熙凤邓婕是毫不吃力,她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表现出角色的精明干练。

也正是凭借王熙凤这个角色让邓婕一炮而红,获得了好几个大奖,而她干练果断、善于持家、精明善变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因为出演王熙凤,邓婕在演艺圈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好口碑,所以继王熙凤之后,又有很多非常好的剧本找上了门。

后来相继好几部戏让邓婕在短短几年里名声大噪,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演员。

邓婕在事业方面是飞速发展,很快就跻身当红女演员的行列。

但是事业上一帆风顺并不意味着邓婕感情的道路会一样顺顺利利,原本在拍摄红楼梦之前,

邓婕就有一段甜蜜美好的婚姻,但是造化弄人,有情人却未能相伴到白首。

爱情总会因为现实里各种各样的挫折、坎坷与不信任而不能得到善终,而邓婕却也是赢得了辉煌的事业,却失去了那段感情。

四、

在拍摄《红楼梦》之前,邓婕就已经结婚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最初是**厂里的照明师,

他姓张,比邓婕大三岁,他的家境非常好,父母又都是政府里的干部,在剧组里也算得上是“黄金单身汉”了,后来不甘于制作一个灯光师,张先生下海经商归来,摇身一变就成为了 科技 企业的老总。

因为邓婕经常在剧组里拍戏,名气越来越大的邓婕就有机会认识了事业成功的张先生。

两个人相识是在一个聚会上,因为那天邓婕和他同时被邀请到一位川剧大师家里做客,张先生看上了邓婕的独立大方、聪明伶俐,邓婕没有化妆也显得十分淳朴自然,张先生很快就对邓婕心生好感。

邓婕和张先生很快就看对了眼,两个人感情也飞速发展,在1980年就领证结婚。

刚开始两人的婚姻还是非常甜蜜的,当时邓婕拍摄《红楼梦》的时候,张先生生意上的事情出了点问题,每天是焦头烂额,忙于拍戏的邓婕也会抽出时间去安慰自己的丈夫,

这让备受打击的张先生感受到了爱意与温暖,但是好景不长。

随着《红楼梦》的杀青,邓婕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她开始忙碌于拍戏,对家庭的照顾也越来越少,原本想要找一个照顾家庭的妻子的张先生与邓婕之间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矛盾,没有沟通,矛盾只会一天天地激化,

终于在四年后,二人的积累已久的矛盾爆发,两人也在1984年选择了离婚。

五、

自从离婚后,邓婕与这位昔日的丈夫几乎再无交流,再加上她拍戏又很忙,两个人就这样分道扬镳。

也就是在邓婕离婚的1984年,邓婕拍摄了影视作品 《死水微澜》 ,缘分总是奇妙的,刚与前夫分手离婚的邓婕又遇见了自己命中注定的第二任丈夫张国立。

经过在剧组里的磨合,二人是心生好感,只是张国立当时刚结婚,有妻室也有孩子,所以二人只是心生好感却并没有挑明说出来。

但是感情的发展人们自己也是控制不了了,因为邓婕直爽果断的个性,张国立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辣妹子,

因为当时张国立的儿子出生还没多久,张国立也不忍心伤害儿子,于是他便与邓婕一直是地下情。

邓婕与张国立明确了恋爱的关系,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

终于有一天,二人的关系还是被捅了出来,张国立是铁了心想要与邓婕在一起,于是他选择与妻子离婚,并且将名下的房产、车子、积蓄全部都给了妻子,自己选择净身出户,儿子也交给他抚养。

为了能够和邓婕过上好日子,两个人决定携手去北京闯一闯,邓婕和张国立为了能够更好地创业,一开始还在北京租了房子。

因为离婚后的张国立几乎没有什么积蓄,所以二人创业之初也非常艰难。

六、

随着邓婕和张国立在北京逐渐站稳了脚跟,二人的 事业也渐入佳境,

1988年两人结婚,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弥补心中的愧疚,张国立又把儿子张默接回身边照顾。

但是从小的疏离让父子二人的关系并不好,并且张默对于邓婕这个后妈也非常的排斥。

因为小的时候二人都忙于拍戏,根本就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张默,张默从小就缺失父爱母爱,

而为了弥补儿子,张国立一心想要把儿子带在身边照顾,学校也挑最好的,继母邓婕也很照顾张默,可是这都弥补不了张默曾经受到的伤害。

后来张默还曾在电视节目里公开表示自己一辈子都接受不了自己的继母邓婕。

但是邓婕为了能够更好地和张国立在一起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二人结婚后一直都没有孩子,最大的原因就来源于张默。

因为张默的排斥,张立国和张默的父子关系一直都不好,并且这个儿子还连带着不接受邓婕,为了弥补儿子,邓婕和张立国一直没有要属于自己的孩子。

后来邓婕实在是忍受不了,问张立国说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吧,张立国却回答邓婕说,要是觉得寂寞就养一条狗吧。

后来邓婕也错过了最佳生育的年龄,只有那一条宠物狗陪伴了她十几年。

七 、

当然不要孩子邓婕也有出于自己的考虑,因为邓婕她自己小时候也是缺少父母的疼爱,虽然她不说,但是这也永远是她童年的遗憾,看到自己的继子缺少父爱母爱,她不禁就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所以为了张默,她也不愿意再要自己的孩子。

如今张默也早已长大成人,虽然他一直都不肯接受邓婕这个继母,但是邓婕依旧是对张默照顾得无微不至,

因为自己知道没有父母疼爱的辛酸,所以对于张默她也是尽力去补偿,哪怕是这辈子都不要自己的孩子,她也心甘情愿。

不过没有孩子确实成为了邓婕这一生的痛,她这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后来为了弥补邓婕做母亲的空缺,张国立与邓婕商量抚养一个女孩,来弥补她做母亲的心。

于是四十八岁的邓婕终于体会到了做母亲的心情,

2005年,邓婕与张国立共同抚养了一个女儿,从此这个家里又多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公主了,虽然这不是邓婕生下来的,却是她亲手抚养的,也足以安慰她做母亲的心了。

为了和张国立的婚姻,邓婕牺牲了很多,而张国立也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他懂得妻子的牺牲,所以二人也合作了很多作品,不管是台前幕后,都有他们撒糖秀恩爱的身影。

八、

邓婕抱怨张国立不懂浪漫,他就当着所有观众的面送邓婕一套婚纱,在全国人民的见证下对邓婕深情告白;

为了弥补妻子照顾他的事业结婚后就退居二线,张国立甚至在领奖台上都不忘记对邓婕深情表白,也许这就是演艺圈的神仙爱情吧,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却将他们的爱传遍了每个角落,让世界来见证。

邓婕是一个女强人,她在事业上的要强却没有体现在家庭上,在和张国立的婚姻里,她贤惠、宽容,她无时无刻不在理解包容自己的丈夫,即便这一辈子都不要自己的孩子,

她也甘之若饴,这不就是伟大的爱情最好的见证吗?

也许邓婕这一辈子有诸多遗憾,但是谁又能说她这一辈子就没有遗憾了呢?

孩子是一回事,感情又是另外一回事。

邓婕宁愿放弃家财万贯的前夫也要和净身出户的张国立在一起,必定是因为二人爱得深刻,爱得刻骨铭心。

如今人到中年的邓婕和张国立夫妻俩依旧是恩爱非常,羡煞旁人,

其实这一辈子,有这样一段令人羡慕的爱情,没有孩子又有什么关系。

没有什么可以表达爱意,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348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