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江都结婚有哪些风俗?能详细的话最好!

我想知道江都结婚有哪些风俗?能详细的话最好!,第1张

老家在江都农村,今年正月初六侄儿结婚。留下了一些有关结婚习俗和以前记忆的记录,也算是岁月的痕迹吧。

1 暖房酒。

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2 压床。

暖房当晚有压床的习俗,就是要有一个男孩和准新郎睡在新床上。一般是关系很亲近的当然还要长得灵气和帅气的男孩。压床是要给压床红封的。我和我哥相差 10 岁,我哥结婚时,是我压的床,我结婚时是我侄儿压的床,这次侄儿结婚,压床的光荣使命由我儿子担当。大家已经吉言在先,我儿子结婚时,要让我侄儿的儿子来压床。

3 正日迎亲。

迎亲礼在前一天就准备好了,整整齐齐的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烟、酒、糖、鞭炮、礼盒(里面放的是礼金),猪肉等。品种和数量两家人也已经商量好了。以前还要猪头、猪尾巴等,现在好多东西和习俗都简化了不少。

去迎亲的是车队,婚车打扮的非常漂亮。迎亲的队伍由媒人,亲朋好友兼司机,还有摄像组成。去是人数是单数,回来要是双数。去迎亲的人吃过枣茶、等到一个吉祥时间 8 : 18 放鞭炮,车队出发。

迎亲车队在路上会碰到熟人拦车要糖要烟的,媒人自会散糖散烟。在转弯过桥时还在放鞭炮。去回的路线也有讲究,同扬州城里的迎亲车队走什么路,过什么桥,到文昌楼绕一绕一个意思。迎亲车队未到,新娘家先放鞭炮。

开门封子。迎亲的人到了新娘家门口,新娘家那边的亲戚,一般是同辈的堂表亲和小孩子们,将门紧紧关着,要开门封。尽管新郎和媒人是有备而来,准备了不少红封子,但把门的是轻易不会打开门的。红封塞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差不多了,门缝渐渐大了,外面的人乘机用力将门扒开,人就进去了。

开礼盒。进了门后,新娘家的人和媒人清点迎亲礼,最后还要舅舅来开盒礼,查看礼金。舅舅看完后还要给开盒礼。迎亲的人吃过枣茶,新娘家点上蜡烛和香,敬拜祖先,然后放鞭炮送新娘子。哥哥或弟弟背新娘子,换下娘家的鞋穿上新鞋后上车。司机车门不开不让新娘上车,会闹的亲戚拦住车子不让走,都讨要喜烟,新娘的爸爸会出面给香烟。

以前的迎亲发嫁妆似乎更有回味,去迎亲和发嫁妆的主力是能挑担的壮汉,大部分嫁妆都是人挑,还不能着地。远的要找一辆卡车或拖拉机。到新娘家门口,门不开就要一直站等。新娘家会有人把扁担、猪尾巴等藏起来,红封子到手才会交出。嫁妆有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棉被,木箱子,还有马桶,铜炉等 在陪嫁的箱子里面最下面,爸妈会放好压箱钱,以便女儿以后在婆家过日子困难时救急用。 新娘离开时,特别是嫁得远的,新娘的妈妈会偷偷的掉眼泪,此后女儿就是人家的媳妇了,怎会不难过呢!

到新郎家,新娘进新郎家们,进新娘房,也会同样碰到关门要红封子。大家开心,讨个欢喜和吉利。

4 回门。

即新娘回娘家,以前因路途较远及交通不方便,一般是第二天回门。如今一般多是当天回门。回门要带回礼,主要是给娘家的长辈亲戚的。

5 婚宴。

是在镇上的饭店里办的,和城里的差异不大,有司仪和乐队,套路也相似。结婚是大事,亲戚、庄邻、同事、同学等会请,有 30 多桌人。过去大都在家里办,桌数多吃饭就要分两批。整个庄上的大妈婶婶媳妇们和好多亲戚都来帮忙,家里那个忙的,人头攒动,个个喜气洋洋,不亦乐乎。

在农村,有闹公太爷的习俗。新郎和公太爷共抬媳妇绕场一圈。更有好事者,主要是庄上新郎的爸爸的同辈的兄弟们,还准备了草帽、墨镜、红纸板做的钥迟和扒灰佬。这其中的场景和寓意还是不多说了吧。

6 见面礼。

在婚宴上,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到一桌桌敬酒答谢,看到长辈后的是要大大方方,正正式式的喊一声的,长辈,会给出红封子,叫见面礼。

7 敬茶。

婚宴后,新郎新娘回到家进洞房前,有个敬茶的礼节。哥哥嫂嫂正坐在堂屋的长凳上,侄儿侄媳妇恭恭敬敬站在他们面前,侄媳妇分别向他们敬茶,“爸,请您喝茶,妈,请您喝茶”。哥哥嫂嫂脸上笑开了花,什么叫幸福,他们脸上洋溢的就是幸福。围观的亲朋好友也跟着一起欢笑和分享幸福。赶紧用相机拍下这温馨幸福时刻。

8 闹洞房 。

和侄儿年纪差不多大的同学同事们约好了一起来 闹洞房 。节目似乎也没有新意,无非是同吃一块糖、共啃一个苹果、共提一只瓶子中的筷子、新郎抱新娘过红线、新娘用手从新郎左裤腿到右裤腿过鸡蛋、新郎四躺八仰在床上让新娘猜一个字等。现在的年轻人,比上辈人开放多了,这些节目几乎难不倒一对新人。在以前,会把新娘子闹的面红耳赤的。

9 进洞房。

洞房闹了差不多了,人也渐渐散了。十二点之前,找个好时辰, 11 点 16 分,家里人开始放鞭炮,将一对新人送入洞房。结婚正日一天活动也结束了。

在农村结婚,整个的过程还有很多的细节和讲究,一般都会由媒人或懂的年纪大的人指点或指挥。当然,好多过去的习俗和讲究年轻一代都不太懂,有些也嫌烦,时代不同了,新事都新办了。

结婚对两个恋人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而这是一点点都不能马虎的。结婚时,双方都会按照当地的结婚习俗来进行,但这不是结婚的第一个步骤,这之前还有诸多习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去了解关于农村的结婚习俗吧,虽然各地习俗不同,但也大同小异是吧?

媒说

这个程序是必须的,不论你是青梅竹马还是两小无猜,也不论你是如胶似漆还是已经好到了肉里头,更不管你是生死与共还是难解难分,这个程序是必须要的。倒不是父母有多大面子,也不是说要传承“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古训,实际上是父母为你站的一班岗,也就是说,当你的发展产生危机的时候,这是一张挡箭的牌子。

当然,有的父母自然会考虑所谓门当户对因素,也有的父母会对你选中的对象来个二次考察,把好进口关,还有的女方父母确实也有明媒正娶的思想,总之,父母自有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

看亲

即“相亲”。由媒人向男家介绍女方晶貌、家庭情况后,男家初步同意,便遣媒人请庚帖,叫议亲。也有先相亲的。一般未婚男子都怕羞,由已婚的兄弟或叔伯去代看。而被看的姑娘又往往故意避开,只能看到她兄弟姐妹,藉以推测她的模样,俗称“摸姻缘”。所以有“相亲相舅”的谚语。新式婚姻就没有这猜谜式的前奏。

合婚

媒人将女方庚帖送交男方父母,男家就将庚帖压在灶君神龛前,如三日内家中无盘碗打破、小孩跌伤或与人争吵等不吉利的小事,便初步通过,也有再去问签诗或请算命先生合婚。解放后,此种风气在农村尚存。即使不迷信,但在熟知女方家况不宜作亲后,正好借口神灵示意免得结怨,女方家属也能乘机收回“面子”。

定亲

男家合婚满意后,就由媒人将男方庚帖送女家“开合”,然后双方商定聘金数和嫁奁厚薄等,称“议聘”。再由男家遣人到女家“小定”,以戒指及四样礼物为聘,女方以鞋袜等回礼。再由男家送聘金、彩礼及“糖金奶”。待择定婚期,通知女方,名“送日”。双方都设宴请客,称“饮定酒”,客人要送陪嫁品。

送年月

就是到了瓜熟蒂落的状态了,就去找算命看年月的先生选择结婚的日子,也就是算得上是最后一次向女方家作一定补尝。

结婚程式

好了,进入正题了。婚礼一般是三天,第一天称为搬弄,也就是搬东西,第二天为正宴,每三为复宴。

请客,这是为婚礼作准备阶段。农村结婚不象城市里去发请柬,要在婚礼前一天,由新郎或新娘挨家挨户去相请,“本人明天结婚,请早点来帮忙。”由于农村一般居住较分散,俸请的人一天都会精疲力竭。一家有事百家帮,同时也忘不了嘱咐一句:“代床被盖。”

回门

婚后次日,新娘先谒见舅姑长辈,叫“相见”。第三日,新娘由小姑引导,介绍左右邻居老少称呼,献糖茶,或以糖果糕饵点茶,受饮者给以赏钱。左右屋行遍,然后下厨房,拜灶后,学习做饭菜。第六日,新婚夫妇赴外家相见赴宴,称“回门”。次日,外家再到新郎家赴宴,称“会亲”。

说起结婚那可是两大家子人结为亲家的美事啊!但南北方结婚的风俗各有千秋,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南北方农村结婚的主流流程:

北方结婚是这样的!在双方家长见过面,确认这门亲事的时候,男方家长里要额外给准媳妇五金(一般指首饰)和一万零一意味着百里挑一。随后开始筹备婚礼需要用到的东西,但这时得需要把彩礼给提前准备好送到屋子里,但是到了结婚的这一天还是有送彩礼来但是它只是一个空箱子,所以只起到了一个走形式的过程。在这一天里男方的家长会在屋子里准备大枣,花生, 桂圆,莲子意味着早生贵子。新娘接去男方的家里后,开始跪拜父母。拜完后再招呼一下亲戚朋友再把新娘接送到女方那边晚上再接回来,接着就是闹洞房,这是大人们都会让自家的小朋友们到新房子玩耍一是为了烘托气氛二是寓意着这家人早日添丁。

在我们南方农村,这样最主流啦!在结婚的这一天的开始也就是零点整男方的家人需要点一盏油煤灯意味着生生世世,随后新郎出门接新娘,这盏灯不能熄灭,直到过了这一天才能熄灭。南方人讲究整点所以12点时开始放鞭炮,迎新娘,开宴席,送彩礼(这时是有装实物的彩礼)。这时男方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会坐在大厅的正中间,新郎和新娘的家人坐在左右边,新郎新娘从上到下敬酒。接着就是闹洞房基本上就和北方风俗一样了。

所以,南北方农村结婚风俗都是各有千秋!但是可别忘了,婚后要家庭和睦噢!

河北井陉县的农村婚礼习俗:

 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中做客,谓“相女婿”。若女方对媒人介绍的男方不中意,或男女双方恋爱一段时间以后,女方不满意,山里人委婉,不会直言相告,让人当众下不了台。这时,一家人围着男方客客气气,酒肴相待。酒后用饭,女方端出面片请食,即表示“吹灯”。因“面片”是以分离为主的刀法切制的面食,俗称“决片”,意谓断绝来往。若女方对未来的女婿中意,端出“荷包鸡蛋面”或饺子请食,其意自明。

  恋爱关系确定,男女双方着手婚嫁,在整个婚嫁过程中,食用最多的当属“馍”。馍在当地携带均用竹篮,故乡民称其为“篮子”。女方向至亲至友通知婚期,均以送馍的方式告知,谓“下书篮子”。该馍是女方向男方索要聘礼的同时,根据自家亲朋的多少向男方索定的,因女方收下馍后,要向亲朋相送以示什么时间“打发闺女”。所以,男方多以每个馍用半斤至一斤干面粉为标准制作,向女方家族展示自家的富足,女方也称此为“送大馍馍”。因而,人们常以“什么时候吃你的大馍馍”来打问女子的婚期。女方送馍的同时,男方也取20个大馍馍送给媒人,以感谢媒人从中撮合,谓之“谢媒篮子”。婚日,女方至亲抬着一架架装满馍馍的食盒,前往男方家中认亲相贺,每家所带的馍为60个或30个不等,60个称一架食盒,30个称半架食盒。婚后第三天,男方从女方所送的“食盒”中取出馍若干,其数目一般为女方当家子户数的四倍,带往女家,此谓“回”意,由新郎向女方至亲一一分送认亲,称该馍为“回三篮子”。婚后第一个麦夏,男方用新收获的麦子以二两面为标准蒸馍,数量同“回三篮子”,分送女方至亲,谓“麦夏篮子”。婚后来年正月初二,新郎随新娘带上若干同“麦夏篮子”的馍前往女方至亲家中拜年。这种“篮子”需连留三年,称“拜年篮子”。

  如果说送馍在婚嫁中是一种带有“往来礼”意味的话,吃“面条”就是一种象征,吃“饺子”就是一种情趣了。

  大概是因缠缠绵绵的“面条”最能代表婚嫁双方心态的缘故,面条成了婚事中的主食、主角,无论菜肴如何丰盛,面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吃面条,那就没有给新人留下祝福。面条不仅在新婚当日招待亲朋好友吃,而且姑娘出嫁的前一个月就开始吃“离娘面”了。其间,至亲四邻纷纷请姑娘到家中吃一顿面条。饭桌上,主人多向女子讲一些离开娘家后的处世之道,以及“攀了高门”也要像面条一样,虽分离仍缠绕在一起,有莫忘穷亲的谐趣。此外,接送新娘的双方在出门前和入门后均需食用面条,接方谓“上马面”、“下马面”,送方谓“上轿面”、“下轿面”。

  饺子在村民眼中是最好的主食了,自然只能由新人独享,但都是不好下咽的,“回面”前,婆婆亲手捏饺子给儿媳食用,据说此可捏住儿媳的嘴,日后若婆媳产生矛盾,儿媳也就不会向外传扬;“回面”日,女方同辈姐嫂为新郎包饺子,故意将辣椒、草节之类的东西包入饺子中,待其食用时,大家观其丑态取笑,意为“既然已成为一家人了,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计较”。

  吃与喝是相连的,要吃要喝自然离不了酒席。吃有吃的名目,摆下的酒席自然也有名堂。上轿时吃“上轿席”,下轿时吃“下轿席”,接待女方至亲来“送饭”的酒宴称“娘家席”,有朋友来贺喜摆下的酒宴谓“朋席”(或称“宾客席”),四邻同乡来贺谓“街亲席”(或称“街坊席”),亲戚来贺称“待戚席”,迎接新娘回娘家的叫“回面席”……不管酒席的名称如何叫,席面基本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是“上轿席”是女方所摆,男方接待女方来宾的“下轿席”和“娘家席”要比女方所摆的“上轿席”丰盛一些。所备菜肴各家视情况自定,但乡民为避讳“菜上完了”这句与喜庆之日冲突之语,均在最后上一道“四喜丸子”或“糖醋丸子”以示酒席结束。酒席摆下了,大概是因多数乡民不喜喝酒,对食用喜宴称“吃盘子”。

  以吃吃喝喝、赠送食品的方式来办理婚嫁大事,其中既包含着乡民处事的含蓄,又包含着对吃饱肚子的渴望。

河北邢台地区的婚礼风俗有很多,这里为您列举一些典型的传统风俗:

1 提亲:在结婚之初,男方会去女方家提亲,以表达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有红包或礼品来表达男方的诚意。

2 定婚:在双方家庭同意后,会选一个吉利的日期来定婚。这时,男方会送一对大蜡烛、粽子、黄酒等礼品给女方,女方则会回赠糕点、水果等。

3 选日子:在决定结婚后,双方家庭会根据黄历选择一个吉日作为婚期。

4 发请帖:选好婚期后,双方家庭开始发请帖给亲戚朋友,邀请他们参加喜宴。

5 婚前闹洞房:在婚礼前,新郎的伴郎们会来新娘家闹洞房,与新娘和伴娘进行一些游戏等趣味活动,增加喜庆气氛。

6 迎亲:在结婚当天,新郎会带着迎亲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新郎骑马或坐轿子,迎亲队伍备有鞭炮、锣鼓陪伴,以示喜庆。

7 见面礼:新娘给新郎干爹和干妈以及亲属赠送见面礼,一般为各种各样的礼品,以示尊敬。

8 过门:新娘出嫁时,要在喜门前踩断用柴火堆成的火堆,象征除旧行礼,进入新家。

9 拜堂:新人回到新郎家后要拜见双方家长,以表达敬意。一般需要拜天地、拜高堂和敬茶。

10 洞房:新婚之夜,新人进入洞房,新娘需要为新郎脱鞋,以表达对新郎的侍奉。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风俗,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特色的习惯。现代的河北邢台婚礼中,新人可能会选择一些创新的方式来庆祝婚礼。然而,这些传统习俗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5488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