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婚礼有什么习俗

山东聊城婚礼有什么习俗,第1张

迎亲

迎娶礼仪,通常称为喜事、将媳妇、娶媳子,婚礼之前要请亲戚朋友或街坊邻居共同来帮忙。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为总管,或称大总管,为了与办丧事的总管相区别,亦称红总,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诸如写对联、下请柬、启用车轿、请乐队、厨师、帐房先生、勤杂人员、安排迎亲、送亲、宴客等等。这场喜事办得是否红火热闹,主人家花钱多少是否得当,亲家宾客是否满意,礼仪是否周到,就全看红总的能力了。所以,红总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村里懂得这套礼仪的长者来担任。婚礼之前还要下帖邀请客人,有的客人不搬不来,那就要用马车、地排车或者胶轮小推车去搬。至此,结婚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娶亲

娶亲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有情趣的环节,旧时临娶的前一天,新郎要换上新装,鼓乐相随绕村挨户行礼,称为行家礼,意思是恳请亲邻在婚娶的日子里多多帮助。有的地方只给本族的人家行礼,谓之演家礼。东平县的男子,在迎娶新妇的前一天到亲友家行礼,谓之告冠,而亲友送礼亦谓之冠敬。无棣将婚之夕,婿衣冠谒家庙;陵县将婚者,成人冠服,拜父母兄弟姊妹而已;桓台将婚时,着成人冠服,告庙,拜父母、叔伯、兄、姑及姊,并宗族长辈、乡先生;泰安、东阿都以婚礼为冠礼,即婚娶为成人,未婚为童子。

婚礼的前一天,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到齐,为新娘暖嫁,或称暖轿。暖嫁就是晚间请一班吹鼓手吹打一番,有的还要请一小戏班来清唱几出。这天晚上,新娘要向父母行“辞娘礼”,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临沂一带习惯“送亲”,婚礼前一天晚上雇的轿子就来到女家。轿夫们一起参加暖嫁,这时要盛情款待,让他们在第二天能把轿子抬得稳当,不颠不晃。莱阳一带,在婚礼前一天下午,男家把轿子送往女家。送轿子时,新郎先在轿里坐上十几步远,然后再下来,意思是压压轿子。

娶亲之日,礼俗繁多,迎娶新娘过门是首要的一项。山东各地,在迎娶方式和迎娶时间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迎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新郎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也可以称为迎亲;

第二种是新郎不亲自去,而是派其兄弟或叔侄到女家接新娘,可以称之为等亲;

第三种是男家不派人去女家,而是由女家把新娘送来,可以称之为“送亲”。

迎亲在有的地方称为“大娶”,多为有钱人家所采取,生活富庶地区的一般人家也常采用。等亲和送亲有的地方称为“小娶”,适宜于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滨州等地区,大多采用此种形式。

查看完整的山东结婚习俗:山东结婚习俗

东平半岛位于中国山东省西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和石化工业基地。以下是东平半岛的详细:地理位置:东经118°40′-120°30′,北纬36°34′-38°08′,东部位于胶东半岛和黄海之间,西部与鲁西南地区相连,东北部与威海相邻,南部和青岛隔海相望。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09万平方公里。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夏季、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人口:约1400万行政区划:东平半岛包括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淄博市、日照市、临沂市、滨州市、菏泽市11个市。经济:东平半岛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区和石化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主要工业包括石油、化工、钢铁、建材、机械制造等。农业以小麦、玉米、苹果、葡萄等为主。旅游业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柱。文化:东平半岛的文化底蕴深厚,有鲁迅、郭沫若、徐悲鸿、梁启超等众多文化名人。传统工艺品有剪纸、漆器、剪刀、金银绣等。旅游景点:东平半岛景点众多,著名的有青岛八大关、济南泉城、威海刘公岛、烟台栈桥、蓝色海洋博物馆、山东大悟山、崂山等。

东平银山结婚彩礼惊人,定亲也很仓促,第二次见面就商量定的事。定亲要一万七,结婚时可能还要个万儿八千的。在加上结婚时的家具,家电都是要男孩买(也要两万左右),算了算一共需要五万吧,还有房子。男孩你没个十多万就很难把媳妇娶进门 。虽然说现在十多万对有些家庭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不少的家庭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有的还要到处去借甚至去贷款。我们这里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也不算高,为什么这个消费观念这么超前,这算不算大操大办啊,想想自己在外面打工一年平均只能存下两万左右,出来辛苦两年多了,赚的钱连结婚彩礼都不够,感觉很无耐。更不用说房子了,虽然房子是父母出钱建的,其实父母也不容易。

经初步侦查,此次爆炸事故乃人为存放易爆物品所致,目前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控制,具体原因正在详细调查中。

从有关媒体公开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出,这次爆炸的威力着实不小,三层的联排门面被炸得面目全非,门窗都被炸飞,墙体破坏严重,现场一片狼藉,基本只剩承重的柱子。幸好当时房屋里面和周围没有多少人,没有发生在人群密集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一起明显的爆炸事故,可能触犯的罪名是《刑法》第115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个法条涉及爆炸犯罪的有两个罪名:爆炸罪和过失爆炸罪。

引发爆炸的行为人究竟构成哪个罪名就要看他对引发爆炸是故意还是过失,如果是故意,那么他就构成爆炸罪,如果是过失,造成1死1重伤的后果,也是构成过失爆炸罪的。

从通报来看,嫌疑人是私自存放爆炸物,爆炸现场可能只是他的仓库,这场爆炸是他故意引爆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所以他构成爆炸罪的可能性比较小。

但是既然官方通报将他的行为定性为私自存放爆炸物,说明他存放爆炸物的行为是违法的,那么至少他对这场爆炸存在过失的,因此在造成1死1重伤的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他是他是构成过失爆炸罪的。构成过失爆炸罪,面临的刑罚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爆炸物的危险性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因此对这类物品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本次爆炸事件的嫌疑人,违反爆炸物管理规定,私自存放爆炸物,无视安全生产,造成他人死伤,被判处刑罚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东平县新人结婚登记须知东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电话,地址,网上预约,上下班时间等相关信息。

东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西山路64号

东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联系电话:

0538-2833077

东平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上下班办公时间:

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彩礼是我国结婚必备的,目的都是为了庆祝新婚,还可以让新婚的孩子有个启动资金。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物质,而对于彩礼人们注重的不再是那些美好寓意,更多的心思却花在了钱财数量上。近日,在山东东平县一家庭就因为彩礼问题闹出了大问题,甚至还牵扯到了生命危险。

       据了解,山东东平县男子李某甲,因为对儿子离婚后退回的彩礼数额不满意,竟然持刀找到儿媳妇家里欲杀人报复,并且还将儿媳妇母亲砍伤。案发当天,李某甲乘车到达东平汽车站,之后又乘坐出租车到达亲家所在的东官屯村。下车后戴上口罩,正好看见亲家母李某乙骑电动车迎面而来,随后男子便拿出菜刀砍向李某乙。虽然李某乙极力反抗,但是还是被男子多次砍到头部。经鉴定,李某乙左颞骨骨折构成二级轻伤,左耳廓裂创及左侧肢体皮肤擦挫伤构成轻微伤。

       关于案发前事件,李某甲儿子结婚后,双方家庭矛盾不断,因此调解离婚。根据离婚协议内容女方赔付男方18000元,但是李某甲对此次赔款非常不满,而且还因为心理压力大多次生病,因此才衍生出之后的惨剧。钱财固然重要,但是生命更为珍贵,我觉得男方父亲这样的行为确实很不对,就算不考虑他人,也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样子意气用事,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自己的家庭陷入无尽痛苦。

      彩礼问题确实是影响我们现代人的一大问题,有时候会让一整个家庭陷入沉思。能够拿出彩礼的人不在乎结婚,拿不出这些彩礼的人没资格结婚。说到底彩礼只是一个好听的称呼,人们贪婪的欲望都是一样的,都只是为了那几两碎银。这是我们一个社会都该有所警醒的事情,不能让物质主宰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夫妻的恩爱,家庭的美满,还有诗和远方。

清沿旧制,通告跪拜礼。先作一揖,然后双膝着地,腰前曲,额头接近地面,腰曲一次为叩。节日祭神祀祖或庆悼时之跪拜礼通常有一叩、四叩,吊唁祭奠有八拜、十二拜、二十四拜。亲友平时相见,先作一揖,然后叙话。晚辈或下官双手垂下恭敬站立,然后叙话。熟人路遇,抱拳拱手致意。富家妇女见客,有的双手合拢置前腰间,上下连动三次,称为“拜”;有的见长辈客人双手并拢置于右腰,稍屈右腿微下蹲、上身略向前弯。

辛亥革命后,官府中禁止跪拜,民间在年节、庆悼时仍行此礼。建国后,鞠躬和握手逐渐盛行。

称 谓

清代,称谓繁琐,书面称谓尤甚。主要有以下几类。同族称呼:远房,在主称谓之前加“族”字,如“族伯(叔)”、“家兄”;称父母为“家父、母”或“家严、慈”。去世的改“家”为“先”字。对外称弟或晚辈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称儿子为“犬子”或“小犬”。称妻子为“内人”、“贱内”,“拙荆”,农村称“家”或“家里”。

亲戚称呼:对至亲,有的书面称“外祖父(母)”,口头喊“姥爷”、“姥娘”。对远亲,书面称谓带“姻”字,长一辈的称“姻伯(叔)”,同辈称“姻兄(弟)”,晚辈称“姻侄”。姐夫、妹夫之兄弟亦称“姻兄(弟)”。岳父称女婿为“贤婿”,自称“眷生”;女婿称岳父为“泰山”或“岳丈”,自称“门婿”或“子婿 ”,未过门的自称“聘晚”或“眷晚”。亲家间称“姻兄(弟)”,未过门的自称加“忝”字。对亲友的亲属,主称谓之前加“令”字,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爱”。

建国后,称谓有改变。凡有亲族邻友关系的按行辈称呼。有些村庄,对不同宗的世谊祖辈不称“爷爷”而称“老爷”。近年来,称岳父母为爹娘或爸妈的渐多。无亲族邻友关系的称“大爷”、“大姐”,今仍盛行。干部职工的子女,对父母的同事、朋友,男的称“叔”,“大爷”,女的呼“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青年工人对年长者称“师傅”,渐流行。

回族称谓:称叔父为“达达”,姑母为“妈”,近年来多已改称“叔”、“姑”。其他称谓与汉族同。

婚 姻

清代,男女结婚必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双亡的由其他长辈作主。换了庚贴,即为定婚,男女本人均无自主权。婚后,男女不平等,男方如不愿与女方同居,写张“休书”,便解除婚姻关系;女方则无此权利。民国时期,仍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50年5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至法定年龄双方持工作或居住单位的介绍信,到区公所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经审查符合婚姻法规定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即为正式夫妻。

上世纪五十年代,乡村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换庚帖、坐轿、拜天地等旧时的形式。七十年代,婚礼大为简化。结婚之日,新妇或坐车、或骑自行车至男家,男女双方向主婚人和新友致敬后,婚礼即告成。有的机关单位和农村举办集体婚礼。现在,城镇多用喜车四、六至十辆不等,首车扎彩,或雇佣礼仪团体,专人主持婚礼,于饭店中喝喜酒。农村亦租找车辆,喜酒或在家中,或饭店专车送来。

丧 葬

历史上,汉族实行木棺土葬,丧葬礼仪繁琐。人死之后,要经过“小殓”(换上衣服冠履,将尸体移至灵床上)、“大殓”(将尸体移入棺内)。治丧之前,发讣告,亲友举行吊唁,送祭席、挽帐、挽联,或折仪。

建国后,施行丧葬改革。丧葬礼仪简化,仍沿用木棺土葬。1975年,在全县推行火化,礼仪更简。人死后,一般当日即行火化,通知亲友吊唁日期。举行吊唁仪式后,孝子捧骨灰盒,亲友护送至田间深埋。有的村设“骨灰堂”或公墓。对人民有重大贡献者,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

回族丧葬:回族丧葬不置冥器,不焚纸箔。亡者净身后,以白布裹尸,请阿訇诵经,殓以清真寺公用“经匣”,外加棺罩。一般死后二、三日出殡安葬,埋入“拉亥”套坑内。最后用24块坯土封门,聚成长方体坟头,阿訇诵经成葬。还为已故亲人做“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等。

节 日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一“鬼节”、腊八、辞灶等。新节日有元旦、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国内通行的节日。还有庆生辰、祝寿等习俗。

回族节日有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传统文艺体育

东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主要有民间曲艺、音乐舞蹈等。这些民间艺术有的产生于远古时期,有的产生于近代,集中反映了不同时期东平人民对文化艺术的爱好和精神风貌,形象地刻画了东平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情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民间艺术在东平名目繁多,各个地方的传统艺术又各有千秋。民间曲艺类有山东琴书、坠子、山东快书、渔鼓、莲花落子、大鼓等。著名快书艺人周同宾技艺高超。他表演的《武松传》、《三侠剑》、《杨家将》等段子,脍炙人口,堪称一绝。山东琴书艺人李洪贞以他精湛的说唱表演,名扬鲁西南。他的《呼延庆打擂》、《铁道游击队》等曲目,深受群众欢迎。

民间舞蹈在东平源远流长。主要形式有龙灯、狮子、敬河神,高跷、旱船、人头娃娃、摔二鬼、抬脏官、老汉推车、倒骑驴、秧歌、赶毛驴等。州城镇牌坊、北门等村民间艺人狮子舞的高超技艺,令人拍手叫绝,1933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邀州城“同乐社”赴济表演舞蹈、武术,一行二十五人,演出二十天,誉满泉城。老湖镇渔民的舞蹈《敬河神》相传产生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与其它民间艺术比较,东平的民间吹打乐更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较著名的有吴桃园、马代村、花篮店、贾村、焦村等五个民间乐队。吴桃园民乐队盲艺人陈本田擅长唢呐,能口噙双唢呐,同时吹奏。其音色丰满,音质优美,被群众誉为“盖三县”(指东平、梁山、汶上)。他演奏的精彩曲目有《百鸟朝凤》、《打金枝》、《陈州放粮》等。腊山道庙音乐,相传于明正德八年。在漫长的岁月里,道士们除为烧香拜庙演奏外,还参与红白喜事、化缘等。根据表演的内容,他们自己创作了上百首曲子,并利用自己制作的稀有乐器桐木大管子(用梧桐树枝干做筒,用芦苇作哨子)为主,配上云锣、大木鱼、铛子和锡管、笙笛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除上述民间艺术外,东平民间戏曲类还有解放初期的四夹弦、枣梆等。民间剪纸、泥塑、杂技也有悠久的历史。

东平武术最初起源已难以考证,但从东平出土的画像石中的打斗图,有两角斗士,一人头戴高尖帽,身着紧身衣,腰束带,鼻部呈长尖鸟嘴状。双手举锤于脑后,左腿抬起欲前跨,体稍前倾;一人身披折衣长袍,腰束带,面呈怒目张口状。唐代,东平人民还为唐王朝的建立起了一定作用,斑鸠店人程咬金便是代表,后被封卢国公。驻驾村岳氏家族中至今流传有“岳(飞)家拳”。元代会通河的开凿,又使东平习武之师走出东平,到清代时,更是鼎盛时期。著名的少林派老拳师牛启山、宋文林被当时的北京双狮子胡同“双胜镖局”聘选做保镖。清朝末期,宋文林积极兴办各级武术组织,吸收东平籍徐成德、常丙义、陆家灿、靳文增、谌祖文等二十余人为徒弟。到民国初期,其所授的徒弟均被山东省组建的武术队聘请选为教官,后来各位教官又赴全国各地成立武术馆。其中郭行兰任东平馆馆长,常丙哲到成武县任馆长,陆传昌任南京馆馆长等。韩复榘成立山东省国术馆,由窦来更任馆长,常丙章、陆家灿、胡秀山担任教练。

东平有规模的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湖西,具有代表性的是戴庙、岱程、淹王沟、郑屯、金山、山嘴、荫柳棵等村。武术拳种有少林拳、梅花拳、埋伏拳、通臂拳、螳螂拳、查拳、猴拳、百步拳、八卦掌、地趟拳、太极拳以及六角四、四通四臂、截打、短打、罗汉十八手等。近现代著名的武术家有戴庙人刘金家,善使双力、小洪拳。

自民国十五年开始,东平就组队参加山东省武术擂台赛,多次获得高奖。第一届“山东武术擂台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二届郭行兰获第一名,韩复榘奖其刻有手印的剑、刀各一把;第三届,常丙哲获甲等奖,奖银圆20牧,另奖王秉信、谌祖良等五人衣服各一身;民国十八年,谌祖安在杭州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奖大刀一把。民国十七年,举行“济南民间武术擂台赛”,取得优异成绩,韩复榘奖其剑一把、衣服一套;民国时期,宋文昌被河南省聘请参加“民间武术表演艺术表演”表演,取得第一名;徐英才,徐把什村人,善刀、棍、二郎拳,淹王沟村武术就是由他创办兴起的。仍然健在的戴庙村89岁的徐英弟老人,他是宋文林的大弟子徐成德之子,自幼习武,熟悉各种拳术,尤精少林拳,善使大刀、双钩、长矛。1959、1960、1962年分获菏泽地区、济宁地区、山东省武术比赛一等奖,1989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个人”。至今授徒2000多人,弟子遍布全国。还有阮氏同,石庙村水浒英雄“阮氏三雄”的后人,精通太极拳,闻名当地;岳传清,驻驾村人,精通岳家拳,善七节鞭、大刀等。另外,古老的州城亦有不少武术名家。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东平人民把武术当作集竞技技术、健身活动及表演技艺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数以万计的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武术锻炼,各种形式的训练辅导站、点遍及全县各地,戴庙武校、淹王沟武校、精英武校、棘梁山武校、少林武校、柳林武校等相继成立。更出现了许多优秀武术人才,如刘万振,岱程村人,精通数种拳术,器械中尤以三节棍最为拿手,1988年在“山东省农民运动会”武术比赛中表演的三节棍获得第一名,1989年,任全国煤炭系统武术比赛裁判员,现为东平县武术运动学校教练、副校长;阮兴峰,石庙村人,水浒中阮氏后人,现年24岁,善地趟拳、双鞭和刀、棍。自幼习武,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数次随该院组织的武术队出访德、法、瑞等欧洲国家。1994年、1998年分别获“山东省‘希望杯’武术比赛”、“中国武术邀请赛”个人全能第一名,2001年,获“山东省高校武术运动会”一等奖。1987年,为发展中华武术运动,宏扬和挖掘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东平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东平县武术运动学校”,并聘请徐英弟之子青年武术专家徐明泉为校长,使东平武术更加发扬光大。该学校至今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武术人才300余人,在全国各类武术比赛中获第一名的20余人。其中赵庆建获“2002全国甲级武术锦标赛”全能冠军和“中国第九届运动会”长拳全能第二名,另有39人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40余人被武汉、上海、北京体院等高等院校破格录取为本科生。1996年组团26人赴澳大利亚访问表演,其武术功夫被誉为“武林之巅、盖世无双。中国国宝,澳洲登陆!”该校数次被省市授予先进单位。

饮 食

建国前,农民以粗粮为主食。平原产麦地区,从芒种至处暑吃麦面,余皆粗粮。忙时有干粮,农闲时山区喝地瓜糊粥,或煮上几个窝窝,多让给老人、劳力吃,家庭妇女靠糊粥、干菜度日。菜味以咸为主,间食酸辣,很少吃甜。农家很少吃菜,平时以咸菜、辣椒或葱蒜佐餐,节日吃水饺改善生活。富裕之家待客席筵丰盛,上等筵席为“两大件”,用鲤鱼、海参、鱼翅等名贵菜做主菜,每道主菜随配菜四个。中等席面为八碟八碗,下等席面为四碟八碗。喜事待“新贵客”,必有鲤鱼,取“鲤鱼跳龙门(登科)”之意。

建国后,人民生活逐年提高,广大农民粗细粮混吃,肉、禽、蛋、菜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般农民每餐多有蔬菜,适量饮酒者渐多。筵席讲究色、香、味、型、器和营养价值,数量也增多。讲究排场之风渐盛。现在,喜事、请客多安排在饭店,按所订标准上菜。

东平的佳肴、名吃繁多。如“霸王别姬”、糟鱼、甲鱼汤、红烧鱼、油卷、重炸鱼、炒鱼片、炒鱼丁、炒虾仁、串鱼丸子、清蒸填鸭、扒鸡、东平粥、烧饼、银丝、水晶包、佛手包、罗汉饼等,不下几十种。

服 饰

清代,除官吏及有“功名”者按制穿着。乡坤富商的男子,夏穿长衫,冬穿棉袍,春秋穿夹袍,或外罩马褂。头戴帽垫,足登绸(布)袜和缎(布)鞋。女子穿右襟上衣,下系长裙,平时家居则不系裙,间有穿旗袍者。饰物有钗、簪、锁、链、耳环、帽花、帽幅、戒指、手镯等,质多银、铜,金制品较少。农民的衣料以家织棉布为主,稍富裕者做件细布外衣,供外出应酬时穿着。

建国初期,男青年陆续着“中山装”、“国防服”,女青年多穿“列宁服”。70年代中期,化纤织品增多,80年代男青年多穿新颖入时的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单排扣和双排扣的西装等10多种;女青年多穿列宁服、青裹领上衣、飞燕领上衣、戗驳头西装、连衣裙、西服裙等20多种;男女童装款式更多。在农村,穿皮鞋、戴手表的人数大增,以为时髦。现在,服饰基本无明显特色,随时代季节变化而变化,服饰多样,色泽绚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563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